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黄姈是内当家,当然知道家里情况,便问:“三郎,今日入宫,陛下有没有做决定?”
“没有,陛下提了许多问题,我一一解答,陛下若有所思,并未做决定。”
“那...万一不成呢?”
“不可能不成,我为家里收支而头痛,陛下可是被朝廷的收支搞得焦头烂额,他已经饿得头眼昏花,哪怕面前只有一碗粥,那也得拼命拿过来。”
“七十万贯,就能破例了?”
“不,不止七十万贯。”李笠提笔,在纸上简单的画了个草图。
“你看,江州的位置很关键,其一,扼守江路,上游三王要是造反,必然乘船顺流而下前往建康,那么,得先靠水战击破江州军。”
“其二,湘州和江州陆地接壤,虽然隔着绵延山脉,但有安成步道相通,东端是南昌,西端是长沙,若河东王有异动,江州兵马可走安成步道直接攻打长沙。”
黄姈眉头紧锁,再问;“莫非...如有必要,你可以率军走安成步道,进攻长沙?”
“亦或是发动鄱阳乡亲,聚集船只,集结湓口,助官军抵御上游叛军?”
李笠笑起来:“没错,这一点,陛下一定能想到,毕竟,屡立奇功、活捉侯景的李将军,率军走陆路攻入湘州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是李笠成事的信心,不靠走关系,不靠托人情,明明白白告诉皇帝:我去鄱阳当官,能为陛下分忧,解决财源,能解决可能反叛的藩王。
“那,这件事应该是成了?”
“我认为不会有意外,只是....”李笠摩挲着黄姈的面颊,有些不舍:“若成了,按惯例,官员外镇地方,家眷要留在京城,尤其妻、子。”
“虽然也有特例,但是,我不可能再次破例了。”
黄姈握着李笠的手,轻轻一笑:“三年而已,妾在建康,正好为三郎做一些事情,而且平安也快三岁了,妾该好好带带她。”
“还有这位...”李笠轻轻摩挲着黄姈的肚子,有些遗憾:“两次临盆,我都不在你身边...”
“妾没那么娇气...”黄姈可不会哭啼啼,“鄱阳,才是三郎的根基,若此事真的成了,可得好好抓住机会。”
她将耳边头发拢了拢,目光变得锐利:“时局若一发不可收拾,什么高官厚禄都是假的,手里有强兵,有粮食,那才是硬道理!”





乱世栋梁 第八十九章 衣锦还乡
新年伊始,承兴元年一月,积雪犹在的鄱阳城,迎来了新上任的父母官。
新官上任,对于鄱阳郡廨许多吏员而言,却是熟面孔:昔年的郡廨鱼梁吏白石李三郎,正是如今的李府君。
时值午后,鄱阳城南码头,大小官员及乡老聚集,等着迎接新官,又有大量百姓在进城的道路两旁候着,要看看李三郎的风采。
李三郎是鄱阳人,家住鄱口北三十里的白石村,他的故事,许多鄱阳人都知道,鄱阳人提起“白石李三郎”,那都是要夸一夸的。
若要向外地人介绍李三郎的故事,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人群中,有鄱阳少年,对好奇的凑热闹外地商贾,说起李三郎的英勇事迹。
“李三郎当年在彭蠡湖里,赤手空拳杀死五条恶蛟,我在鄱口亲眼看到他拖着恶蛟上岸!”
“我亲眼看到的,李三郎一箭三鹰,射术可不得了!”
“我跟你讲,那个无恶不作的侯景,其实是千年猴精,李三郎和他打了三天三夜,才把他活捉的!”
越说越离谱,商贾一脸不信,鄱阳少年们急起来:“怎么你不信?那一战,许多鄱阳乡亲也参加了,就在曲阿城外!”
“那猴精可不简单,有兵马十余万,将曲阿城围得水泄不通,方圆数十里,全都是敌军营寨!”
“却被李三郎用水攻,十余万兵马被大水一扫而空,眼见着就要败了,便显出原形,迎风长到五六丈高,全身白毛,两眼如炬...”
“拔起一棵大树当做木棒,上来就是一阵乱砸。”
“而李三郎不急不慢,舞起许真君的木剑...这木剑之前可是供奉在鄱口许仙祠,上百年了...”
“斗了三天三夜,李三郎寻了个破绽,一剑斩下猴精右臂,疼得他嗷嗷大叫,力气泄了大半,这才束手就擒....”
许仙,又称许真君,指的是晋时道士许逊,为豫章南昌人,曾入朝为官。
相传他不慕名利,弃官修道炼丹,又云游四方,斩蛟龙除水患,造福百姓,活了一百多岁,最后白日飞升。
于是,百姓在其家乡修炼处起许仙祠,祭拜这位神仙,后来彭蠡湖区各地也出现了许仙祠,百姓们祈求许仙保佑家乡不发大水。
鄱口确实有许仙祠,不过祠里到底有没有供奉木剑、这木剑是否被鄱阳李三郎拿去和猴精(侯景)斗了三天三夜,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李三郎斗猴精的故事,如今在鄱阳传得家喻户晓,反正朝廷都说了,是李三郎活捉了猴精(侯景),那么,就算这故事和事实有出入,但结果是错不了的。
祸乱江南的逆贼侯景,就是被我们鄱阳李三郎活捉的!
无数鄱阳百姓,对外地人提起家乡的李三郎,都觉得扬眉吐气,因为多少官军都奈何不了的“猴精”,就是被家乡的李三郎给活捉的。
你问为为何李三郎有如此神通?当然少不了许仙帮忙,把法力无边的斩妖木剑,让给李三郎用。
你说许仙为何帮李三郎?南昌和鄱阳是左邻右舍,一家人嘛!
如今李三郎回来了,还得天子恩准,在家乡做父母官,为了一睹李三郎新官上任的风采,鄱阳城里可谓万人空巷。
码头扛包的苦力,鱼市贩鱼的小贩,食肆跑腿的伙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曾经和李三郎打过交道,如今都聚集在路边。
要看看昔日的李三郎、如今的李府君,是如何的威风,要夸一夸鄱阳的大英雄,是如何的骁勇善战。
不一会,有旌旗招展的船队靠泊码头,码头处响起锣鼓声,围观百姓不由得踮起脚,拼命张望。
过了不知多久,码头处兵丁列队,向城门走来。
开路队伍敲着锣,威风凛凛,随后跟着长长的队伍,似乎一眼望不到头。
无数人瞪大眼睛,看着队伍之中,李三郎会在哪里,不一会,围观人群开始喧嚣:“来了,来了!”
“在哪呢?怎么没看见?”
“牛车,那打着凉伞的牛车!”
队伍中,一辆打着凉伞的牛车缓缓行驶。
车上坐着一个年轻人,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目不斜视,坐着一动不动。
却是大伙认识的白石村李三郎。
不知是谁高声欢呼,于是其他人也跟着欢呼起来,欢呼声越来越大,如潮般向李笠涌来。
他得保持官威,所以不能向夹道欢迎的百姓挥手致意,只能板着脸,端坐不动,彰显父母官的威严。
但看着路两侧人群之中,一个个熟悉的面庞,一张张笑脸,听着发自内心的欢呼声,李笠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自古以来,衣锦还乡,荣祖耀宗,是多少人的梦想?
然而,区区郡守,还不够威风呀!
。。。。。。
郡斋花园,一身锦衣的吴氏,有些局促不安,看着眼前这漂亮、宽敞的花园,不住担心:“光是打理这花园,得雇多少人?”
在一旁陪着的赵孟娘赶紧解释:“娘,这是由官府来管的,不需要家里雇人。”
“那厨房呢?”
“有官厨呀。”
“那,那会不会...”吴氏依旧不放心,疑问一个接一个,赵孟娘一一解释,以便让对方放心。
吴氏当年服吏役,在官厨做厨娘,吃了许多年的苦,习惯了伺候官府中人。
如今,儿子成了“县侯”,她成了“太夫人”,得官府中人来伺候她,却惴惴不安。
儿子出息了,封侯了,吴氏当然激动万分,却搞不懂朝廷给儿子的封赏,具体是什么意思。
当然,儿子如今是鄱阳的父母官,成了“李府君”,这一点吴氏是清楚的,所以激动地几天都睡不好觉,抱着亡夫的灵牌哭了许久。
朝廷给李笠的封赏,内容很长,赵孟娘听李笠解释过,也解释给吴氏听,但太绕口,吴氏听不明白。
持节,转游骑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进号轻车将军,除鄱阳内史,领少府丞,封新平县侯,食邑二千户,赐钱五百万,布帛二千匹,米三千石。
而且,皇帝还给李笠赐字“维桢”,这是不得了的殊荣,因为据说几十年来,满朝文武都没几个人得皇帝赐字的。
“孟娘,新平县在何处?”
“就是新平乡呀,去年才改的县,因为白瓷越来越有名了。”
“那...那朝廷是把新平县封给寸鲩了?”
“不是,是虚封,也就是名义上封的而已,食邑二千户,就是等同二千户的赋税,给我们家。”
“喔...陛下赐字,维桢,是什么意思呀?”
“是栋梁的意思。”
“喔...那为何不直接用‘栋梁’?”
“可能陛下认为‘栋梁’二字太直接,不好吧,毕竟国号是梁...”
“喔...那、那怎么会有两个将军呢?寸鲩只是一个人呀,会不会是朝廷弄错了?”
“呃...这两个将军,一个是实,一个是名...譬如,一个是本名,一个是诨号。”
“喔...”吴氏听得似懂非懂,在花园里慢慢走着,赵孟娘亦步亦趋。
正室在建康,而李笠在鄱阳,所以,赵孟娘要承担起内当家的职责,照顾好李笠,照顾好这个家。
李笠如今是父母官,把吴氏接来郡斋住,所以赵孟娘也得侍奉姑婆。
李笠的嫂子林氏,侄儿李昕到城里大宅居住,她也得时不时去看顾;白石村的产业要管着,她也得分心。
而时不时有女客来拜见吴氏,赵孟娘虽然是侧室,也得张罗相关事宜。
所以,李笠虽然刚上任没多久,赵孟娘就忙得不可开交,从早忙到晚。
到了晚上,还得被李笠折腾。
即便如此,赵孟娘却觉得很充实,很辛苦,因为只要能与李笠团聚,加上女儿一道,一切都值了。
去年年初,她到建康和李笠团聚,未能如愿有孕,现在,日夜相伴,一定能成。
“孟娘啊...”吴氏发问,赵孟娘赶紧收回思绪:“娘,孟娘在呢。”
“你说,寸鲩有这么多官职,是不是,俸禄也有很多份啊?”吴氏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
赵孟娘也搞不清楚,只能回答:“娘,这我也不清楚,还得三郎来解释才行。”




乱世栋梁 第九十章 鸡犬升天?
黄府,一如前几日,高朋满座,头发花白的黄大车,此刻正与两个儿子以及宾客一道,听黄家老三黄?吹嘘建康之行。
“不是我胆小,侯逆的兵马,着实厉害!”
“那时是混战,我们十五个,对面十个,你们肯定会说,我这边多五个人,赢定了,是吧?”
见宾客们点头,黄?一拍案:“鬼哟!这帮人骑在马上,比猴儿还灵活,骑射那叫一个准,二十步距离,专门射脸射喉咙!”
“当面对冲,我们这边就被射中十个,他们一个都没中箭!”
听得如此凶险,宾客们紧张起来,黄?又说:“不过还好,都穿着重甲,戴着兜鍪,顿项护着喉咙,又有铁面...”
黄?在脸上比划了一下:“多亏了有铁面,不然,我都被射死了。”
“那后来呢?”有宾客忍不住问,黄?回答:“后来?后来就是混战,你追我,我追你,我这边,伤了十个,才杀了对面四个。”
“剩下六个呢?”
“跑了,他们的马厉害,能吃疼,又跑得快,我们追不上。”
宾客们正惋惜,黄?话锋一转:“不过,梁郎从旁边抄了过来,带着随从一起,挺着马槊硬冲,愣是把剩下六个刺死。”
众人惊叹:“马槊如此厉害?”
“当然厉害,捅啊!加上马的冲劲,莫要说重甲,就是两重甲都吃不住。”
“那三郎为何不用槊呢?”
“我用槊?那玩意长度至少一丈八,分量十足,舞一会还行,打仗时可是要从早打到晚,这马槊舞一天,胳膊还抬得起来?”
黄?喝了一杯酒,感慨:
“也只有李郎、梁郎他们,才能把马槊使得好。”
听到黄?提到‘李郎’,宾客们愈发来了兴致:“听说,皇帝给李郎赐字了?”
“对,是诗经里的...维桢二字,就是栋梁的意思,哎哟,这可是殊荣啊,满朝文武,都没几个得陛下赐字的。”
其实这是因为李笠出身寒微,连书都没读过,成年了还没取字的缘故。
不过宾客们大多不懂,反正就知道黄大车的女婿李笠,如今可不得了。
席间不住夸黄大车慧眼识英雄,有了这么个前途无量的好女婿。
黄大车气色大不如前,但精神尚可,见宾客们夸女婿,心中当然高兴。
当然高兴,女婿如今封侯,做了父母官,还得天子看重,前途无量,那么不光杜氏和黄四娘有了保障,黄家也会跟着沾光。
见老三跟着李笠去建康一年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还得朝廷封了将军,叫什么“侯骑将军”,班秩五班。
他不太懂,但知道儿子出息了,将来会更有出息,自然高兴不已。
女婿再出色,终究不是儿子,虽然以李笠的品性,不会对黄家见死不救,但总归是得儿子有出息,黄家以后才有前途。
酒过半巡,气氛合适,有些话,这个时候就可以说了,黄?看看父兄,又看看宾客,开始讲一些“内幕消息”。
“说实话,异地为官,这是定制,此次陛下开恩,特许李郎回家乡当官,总不是无缘无故的。”
“李郎,要在鄱阳大干一场,给朝廷多缴纳赋税...你们别怕,不是加税,而是....”
宾客们就是想知道“而是”是什么,一个个抖起精神,侧耳倾听。
有传言,李笠此次上任,是要给朝廷弄钱,弄很多的钱。
考虑到这位一贯的神奇表现,以及喜欢带着人‘一起发财’的事实,大伙认为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问题是,有没有这资格。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升天资格的黄家,当然是大伙巴结的对象。
“鄱阳新平的白瓷,乐平的铜,如今有名了,但是,还不够。”黄?笑眯眯的说着,“李郎,要把这两个买卖做大,但不是吃独食。”
“李郎既要让朝廷发财,也不忘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发财,具体怎么做,我可不敢乱说,不过呢,说个大概,倒是可以的...”
“简而言之,就是希望父老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黄大车默默听着,很快又想到女婿李笠。
他没看走眼,李笠果然发迹了,不过黄大车听不懂女婿的一个个官职什么意思。
持节,转游骑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进号轻车将军,除鄱阳内史,领少府丞,封新平县侯,食邑二千户,赐钱五百万,布帛二千匹,米三千石。
老三给他解释过。
持节,就是持天子旌节,可杀无官职之人。
转游骑将军,即从班秩四班的强弩将军,升官为班秩十班的游骑将军,依旧是禁卫将军,平日里在皇宫宿卫,必要时带兵出征。
加通直散骑常侍,这算是虚职,是为了彰显官阶、地位的,班秩为十一班。
进号轻车将军,就是凭军功从班秩十八班(军号班秩)的骁雄将军,升到班秩二十四班的轻车将军。
这是将军号,不是实职官,是为了嘉奖军功,彰显武勋,而皇子皇孙的起家军号,多为轻车将军。
除鄱阳内史,就是任命为鄱阳内史,领少府丞,即兼任少府丞,当然,这个兼任就是挂个官职而已。
两个任命,一是让李笠衣锦还乡,彰显荣耀,二是为了方便李笠给朝廷和天子弄钱。
因为少府寺的主要职责就是给天子赚钱、制作器具,所以少府丞类似于给天子打点产业的管事。
担任少府丞的人,必然是天子亲信,而李笠要在鄱阳新平白瓷、乐安铜上做文章,为朝廷开源,为天子内库弄钱。
也就是说,李笠以禁卫将军的本职,受天子派遣,到鄱阳担任父母官,给朝廷(天子)赚钱。
至于封侯、食邑,都是虚封,食邑二千户,意思是李笠这个新平县侯,每年能从官府那里,获得等同于二千户百姓赋税的收入。
李笠活捉了逆贼侯景,所以凭此大功封侯,又得天子赐字殊荣,说明得天子看重。
而李笠现在,也才将近二十二岁而已,未来还有无数机会升迁,前途无量。
而能得天子看重,这才是最重要的,黄大车见女婿这么有本事,欣慰之余,也有些着急:四娘还没给李笠生下儿子。
黄姈之前已为李笠生下女儿,如今又有了身孕,留在京城,杜氏已经和外孙女到京城与女儿团聚,照顾起居。
就盼着,黄姈此次能给李笠生下儿子,如此一来,地位彻底稳了。
男人总是要纳妾的,这一点黄大车很清楚,所以只要黄姈为李笠生下儿子,地位就绝对稳了。
即便将来黄姈年老色衰,但有了必然继承家业的儿子撑腰,也不怕被宠妾欺负,而三位舅舅,往后还指着外甥呢。
。。。。。。
鄱阳城一隅,彭家,彭仲夏和儿子们接待到访的宾客,虽然彭仲夏并不知道此刻黄大车家中情况,但是,两家接待客人的方式都一样。
由老幺负责讲话。
“我昨日,听李郎仔细说了一番。”彭均看着在座宾客,缓缓说着,特地用“李郎“这个称呼。
“此次陛下特许,李郎到家乡为官,可不是来做个样子的。”
“侯逆作乱,祸害淮南、江南,如今朝廷开支紧张,李郎要为陛下分忧,得开源,就是开财源。”
“我们鄱阳,有新平白瓷,有乐安的铜,这就是关键,但是,如何把这两样做起来,光靠官府可是不行的,需要父老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这几日到彭家做客的人,当然都是想为“李郎”分忧的人,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当然想跟着李笠发财。
但是没资格,因为只有黄家、彭家,才有资格做‘鸡犬’,所以,他们得靠这两家,才能实现‘愿望’。
“这么说吧,只有把白瓷和铜的产量提升,才能赚更多的钱,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具体该怎么办,我不敢乱说,但是可以告诉大伙,李郎不会忘了父老乡亲,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带着大伙发财。”
“但是,李郎回家乡当官这件事,许多官员不服,憋着鼓劲来挑刺,所以,为了避免瓜田李下,大伙可得按着规矩来。”
“李郎不会因为乡里乡亲,就特事特办,大伙不要想什么‘鸡犬升天’,不久,郡廨会张榜公布具体措施,然后,无论是谁想要出钱出力,都要按着规矩来。”
“李郎的本事,大伙以前都是有目共睹,如今,李郎做了父母官,那就是如虎添翼,要办什么事,就一定会办成!”
彭均说了一通弯弯绕绕,最后表态:“请大伙放心,我大鲶彭的红鲊、鱼松既然已经卖到建康,发了大财,那么接下来,就轮到诸位,登上这艘顺风船了!”
有这一句话,宾客们放了心,虽然不知道李笠会有什么举措,但李笠赚钱的本事是有目共睹,所以,大伙都是跃跃欲试。
“不过我提醒一句,李郎可是一心为了朝廷,为了家乡,若是有谁敢搞鬼、坏事,诸位,该怎么做,不需要我提醒了吧?”
当然不用提醒,鄱阳出了李笠这位能通天的人物,许多人都盼着李笠能变成参天大树,大伙才能在大树下乘凉。
谁要是敢坏李笠的事,呵呵!




乱世栋梁 第九十一章 画饼充饥
长沙,刺史府邸(河东王府),河东王萧誉正在看各地耳目送回的消息,如今是二月,春暖花开,但他的心可并不怎么暖。
去年年底,魏军(西魏)入寇司州,攻破州治安陆。
到现在,魏军依旧盘踞安陆等地,所以,汉东之地已经落入宇文氏之手。
朝廷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只是为了剿灭侯景残党,急切间抽不出兵力收复司州。
所以,天子令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荆州刺史、邵陵王萧纶,率军出击,驱逐魏军、收复司州。
这就是在演戏,天子假装信任岳阳王、邵陵王,岳阳王、邵陵王也假装要出兵,也确实整军备战,但目标不是安陆。
要对付的对手,也不是西魏。
萧誉在建康有耳目,知道如今江南地区的侯景残党要么被击杀,要么已经投降,朝廷即将对江北广陵等地的残党动手,过得数月,就彻底解决。
届时,就会来对付他兄弟二人,以及六叔邵陵王。
所以,他们还有数月时间备战,不多不少,但是却不能率先发起进攻,因为勤王兵马聚集江南、淮南,这时候冲过去,就是去送死。
不过,勤王兵马不可能长期聚集建康,因为负担太大,且驻地不能空悬太久,迟早要回去。
1...112113114115116...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