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非10
“你不是常常出宫吗”
糟糕,一不小心暴露了——这样会不会让渴望自由的太子觉得自己被监视了,从而影响到心情不肯好好读书
好在太子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反应,反而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想离京历练一番。”
昭丰帝脸色一变。
他听到了什么
太子想离京历练
嘶——竟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有志向!
看来早日退位,是指日可待了!
不过……万一太子只是想出去玩呢
罢了,玩就玩吧,以后等当了皇帝想玩也没时间了,不如现在让他一次玩个痛快,免得日后心里有遗憾,干活不卖力。
皇上大手一挥,准允了。
等等,好像还没问太子想去哪里历练呢——
“儿臣想去湖州。”
“什么”昭丰帝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怎么不直接想说上天呢
但这下子他算是彻底信了太子是真心想要出去历练了,毕竟此时去湖州,玩——玩命还差不多!
“不行。”昭丰帝瞬间反悔,半点都没有“君无戏言”的自觉。
饿不着淹不着是真的,可都说了如今湖州地界流民无数,人一旦身处绝境,最容易做出极端疯狂的举动来,万一有愚昧的刁民想借机报复朝廷,对太子下手怎么办
且这天下有理由趁机对太子下手的人可不止那些流民。
被刺杀的可能性固然不高,可昭丰帝还是不愿意拿储君去冒险。
祝又樘面不改色地道:“父皇,儿臣既是要去,必然要掩人耳目的去,绝不会走漏风声,亦不可能招惹是非。儿臣之意在于趁此时机,沿途替父皇暗中查访民情,勘察各地官员风气。
200 贪玩无度的太子
昭丰帝皱眉问道:“静妃的兄长就是被御史弹劾的那个钟世平对了,他如今在家中反省的如何了”
宁贵妃听得一怔。
别人反省的如何了,这她如何能知晓
况且,这是重点吗皇上
重点难道不应当是太子殿下私自出宫吗!
当然,她今晚也不是特地告状来了,到底太子贪玩荒废学业,她十分乐见其成。而她之所以说起这个,只是为了打探皇上的态度,再趁机问一问今日太子求见之事。
可皇上跟她瞎扯什么呢
“钟家上下必然都在好生反省的。”宁贵妃只能又说道:“只是臣妾还听说,那晚太子殿下不仅在,且还出面指认了钟家表小姐来着,将钟家表小姐绑了的,竟就是殿下身边的侍卫——皇上您说说,这叫什么事儿”
昭丰帝讶然了一瞬,而后道:“当然是好事啊。”
“什么”宁贵妃以为自己听错了。
“心存公正,于国于民当然都是好事,爱妃难道不这样觉得”
“可……堂堂太子,竟掺和这等事,传扬出去成何体统”
“这怎么就不成体统了”昭丰帝一脸疑惑。
既不是杀人放火,也不是荒淫无道,只是顺手帮个忙,做了个证,究竟错在哪儿——身在皇家,不成体统的范围怎么就那么广呢
宁贵妃一时语塞。
罢了,她有甚好气的,太子贪玩无度,据说已经跟定国公府上的二公子玩到一处了——当初她还跟皇上吹过耳边风,想让定国公府里的二公子和她的侄子一起给太子做伴读来着。
须得知道,这可是最大的两颗老鼠屎。
可惜太子当时竟然拒绝了,只点了王华的儿子。
然而谁能想到太子出宫玩着玩着,竟还是跟定国公府里的二公子搅到一处去了。
真是老天助她。
太子跟这样的人在一处玩,今日是绑了人家姑娘,来日还不知要做出什么更出格的事情呢。
至于皇上完全不生气
呵呵,若是生气了那她才要担心呢——上梁不正,下梁才能歪的顺顺当当。
“陛下说得是,是臣妾想得狭隘了。”宁贵妃按下此事,装作随意提起一般:“说起来陛下也有许久没见太子了,还有七八日便是乞巧节,陛下到时不如召了太子,一同去陪太后娘娘用家宴”
昭丰帝抬了抬眼皮子看向她,道:“乞巧节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办家宴作甚再者,太子今日跟朕说,想出宫游历一段时日,朕已经准允了,太子这两日就要动身了。”
饶了大一圈,不就是想打听这个吗,说给你听就是了。
宁贵妃显然一愣。
出宫游历
“太子出宫游历,这可不是小事,短短两日怎能安排妥当”
“他想独自出去走走,朕也不想大张旗鼓,故今日只与爱妃说了而已,对外便道——”昭丰帝想了想,道:“就说如今京城大旱,湖州洪灾严重,太子作为储君,自请替朕闭门持斋思过,为大靖祈福。”
如此一来,太子有了借口不见任何人;传了出去还能安定臣民之心,事后他也不必再另行下“罪己诏”了,还真是两全其美啊。
这么完美的法子,他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一定是大国师给他炼的清灵丹起效了,看来要多吃几颗才好。
宁贵妃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昭丰帝打算将太子游历之事瞒着所有人,唯独不瞒她,看来还是拿她当知心人的。
“不知太子要去何处游历”她试探地问道。
“哦,他想往南走走。”昭丰帝语焉不详。
宁贵妃心中有数。
往南,自然就是有山有水的江南之地了。
这叫游历——也就哄哄皇上了。
只怕是在宫外将心玩野了,觉得这京城已经玩不开了还差不多。
无妨,只管去玩吧,外面的天地广阔着呢。
最好是,永远都别回京了。
宁贵妃眼中闪过冷意。
“爱妃,朕这里有大国师亲自炼制的清灵丹,服下便可增长智慧,朕亲测
201 “匪寇”
“出什么事了!”
马车已经停下,张敬一把撩开马车帘,将头探出去察看外面的情况。
“似乎是匪寇!”车夫声音紧张地道。
马车里的张眉寿和阿荔闻言脸色亦都是一紧。
“不必惊慌,保护好马车!”张敬吩咐罢车夫和随从,又转头正色对张眉寿说道:“躲在车里,不要出来——”
张眉寿连忙点头,一边下意识地摸向贴身放着的袖弩。
张敬已经跳下了马车去。
此处恰巧是一片密林,脚下的积水里铺满了枯叶,空气中皆是树叶腐烂苦涩的味道。
一群衣着褴褛的男人从林子里冲了出来,手里或握着长刀或挥着锄头,拦住了张敬一行人的去路。
对方约有二十人余——张敬粗略地估算着。
除了车夫之外,他虽只带了六名随从,可个个都是经过挑选的壮汉,皆是练过的。
而面前这群人,虽也都是青壮年,但多数皆是面颊凹陷,瘦骨嶙峋的模样,此时仿佛如饥饿的狼群一般伺机而动。
这些人不像是匪寇,倒更像是一群临时集中起来的灾民。
张敬心中有了计较,而眼下湖州就在眼前,并不愿多生事端,是以当即主动开口说道:“我们车上有干粮,可以分你们一些——如若你们不胡乱伤人的话!”
对方一群人闻言互视了片刻,低声讨论起来。
讨论间,不停地有人将视线投到张敬等人这边,似乎在权衡着。
“他们才几个人,能带多少干粮,分一些只怕还不够咱们塞牙缝的!”一名身形还算魁梧的大汉拿当地话说道:“倒不如将他们全杀了……咱们逃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吃人肉了!”
这话在人群中激起了一阵躁动。
有人摇头,不敢冒险;有人饿极了,听到人肉两个字,甚至已经控制不住地垂涎。
他们已经太久没有吃过肉了,甚至都要忘了肉是什么味道的了。
这两个月来,连一碗稀米汤对他们来说都是奢求!
“他们马车里好像有小孩子……”一名瘦弱的男人眼睛里紧紧盯着马车,眼睛里闪烁着不正常的光芒。
“他娘的,这日子根本看不到头!吃不饱还不如不吃,反正迟早还是要被饿死!”魁梧的大汉哑着声音大喊了一声,带头举起了手中的大刀,朝着张敬等人冲了过去。
紧跟着,他身后的人也都咬着牙扑了上去。
可他们还未能靠近马车,就听到有人吃痛尖叫起来,不过瞬息之间,就有三四人倒在了地上。
张眉寿握紧手中的袖弩。
“棉花,保护好三叔!”她克制着声音里的颤抖。
上一世,她所见的血雨腥风多是杀人不见血的权势倾轧,而如这般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些仿佛已经失了人性的灾民,却是头一次。
让她忍不住想要颤抖的是这些人眼里的可怕光芒。
阿荔双手紧攥着匕首,神态坚定地护在张眉寿身侧。
不怕不怕,只要有人敢靠近她家姑娘,她就敢一刀捅死对方——她如今可是多少会些功夫的大丫鬟了!
双方缠斗在一起,那群灾民已经红了眼,个个不要命一般前仆后继地往前冲。
可他们到底体力不支,且不说两个打一个都极勉强,又因有棉花在,这群人更加不可能有胜算。
他们接二连三地倒了下去。
见输赢已定,终于有人清醒了一二,趁乱跑回了林子里。
“我一家六口全饿死了,凭什么你们还能锦衣玉食,仆人成群!同生为人,凭什么要分高低贵贱!谁稀罕你们这一星半点的施舍,老子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你们敢拦,我就敢杀!”魁梧的男人不顾手臂上的刀伤,反而越发疯狂起来。
他咒骂着冲向张敬。
然而他手中的刀刚举起来,就从手中脱离,砸到了地上。
棉花皱着眉将剑从男人的后心处抽了出来。
汉子轰然倒下。
&nb
202 值得相救
“归安县受灾很严重”张敬下意识地问。
男子点头道:“归安县和附近的柳黄县、明元县,均是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
说着,脸色一变:“但天灾尚是其次,若官民齐心,再有朝廷及时赈灾,总能熬得过去——可归安县县令齐铭竟私下倒卖赈灾粮物,拿发霉生虫的米粮来搪塞百姓!如此之下,别说赈灾,反而害得许多老幼体弱者患病枉死!可即便是朝廷拨下的救灾药物,也皆被齐铭私吞了,百姓根本得不到救济!只能生生被饿死、病死!”
“竟有这样的事情”张敬大惊。
“齐铭一口咬定因雨水泛滥,储存不当,才致米粮发霉,百姓们起初也被蒙在鼓里。直到那日,官府命人上门募捐——我本一介商贾,开了两间粮铺,不忍见乡亲们食不果腹,索性便将余粮全都送去了衙门赈灾!可我足足送了近十石白米,百姓却仍没能吃上一口不发霉的米粥!”
“这贪官,竟连募捐来的钱财米粮都昧了去”张敬听得直皱眉。
“不单如此,我带人找到县衙同其理论,却险些因此丧命!若非乡亲们拼死相护,我只怕也早被灭了口了。”
张敬不由升起同情和一丝钦佩之意,却颇为不解地道:“如此你算是人证物证俱在,为何不去湖州知府那里告发归安县县令”
“那狗官早有防备,我们派去湖州知府衙门的人,皆被他派人在半路上截杀了。可他偏又做的一手好戏,知府大人派人前来巡视时,他不惜脱了官袍亲自下水救人,还要拉上自己那七十高龄的老父出面施粥!”
“欺上瞒下,真是丧尽天良!”一直旁听的阿荔终于忍不住出声骂道。
张眉寿垂着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
只听男子接着说道:“我们之所以等在此处,一则是不敢回去,恐怕再被赶尽杀绝。二则是听闻当今圣上派遣了钦差前来赈灾,欲赶在钦差入城之前,揭发齐铭的罪状!”
张敬点头道:“此次奉旨前来主持赈灾事宜的钦差大臣乃户部侍郎刘健,刘大人公正严明,若你所言属实,他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这算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男子闻得此言,心下不由大定。
“恕在下冒昧,想多打听一句——阁下既在归安县做米粮生意,不知可曾见过前些日子刚从京城调拨到归安县衙的张主薄”
张敬问出了张眉寿也想问的话。
在听了男子方才的那席话之后,他们心中不免都起了一层疑雾。
这男子既能召集得了这么多灾民,想必在当地应该有些威望,兴许会知道些有关二哥的事情也未可知——
张敬本是出于随口一问,可谁料那男子听了之后,大为意外地道:“兄台所说的张主薄,可是从京城国子监调拨而来的历事监生张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