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郭宋摆手笑道:“各位将军辛苦了,请起吧!”
众将纷纷起身,李冰上前抱拳道:“卑职要向殿下汇报一下战况!”
郭宋回头看了看城头笑道:“我要上城看看,我们上去说!”
众将陪同郭宋走上城头,郭宋眺望着这座闻名天下大城,微微叹息道:“当年我陪同刘相国来扬州催发盐税,江都是何等繁华,怎么也想不到我第二次来扬州,它竟然变得如此凋敝!”
轻轻感慨一句,他回头对李冰道:“说说战况吧!”
李冰知道晋王最关心什么,连忙道:”“回禀殿下,这次夜战,我们伤亡约三千人,其中阵亡一千三百人,轻伤一千两百人,重伤五百人。”
郭宋点点头,和他预料的差不多,现在晋军已经能把伤亡人数控制在参战总人数的一成左右,这也是军队长期坚持不懈训练的结果。
“对方呢?”郭宋又问道。
“对方伤亡约六千人,是我们的一倍,投降士兵一万六千人,这里面包括梅花卫一千四百余名士兵。”
“薛纶呢?”
郭宋追问道:“怎么没有他的消息?”
“薛纶已死在乱军之中,我们刚刚挖出他的尸体,他被亲兵草草掩埋,应该是死在乱箭之下。”
郭宋点点头,“现在军队搜寻城内,可有收获?”
“有收获,主要是梅花卫士兵,很多人脱去军服逃入民间,有的被百姓打死,有的被押解送出来,目前有三百人左右,估计还会增加,他们没有参加战斗,应该有六百人逃入民居。”
“或许有不少本地人?”
李冰摇摇头,“他们都是从洛阳过来的,没有本地人,而且我们控制了城门,他们也无从逃跑,现在凭空消失,只能证明他们逃进了民间。”
“好吧!尽快在今天中午前结束搜查,所有军队移出城,城内恢复正常秩序。”
“卑职遵令!”
这时,李冰又想起一事,取出一支竹筒道:“这是一名士兵在城门口捡到的,里面是一封密信,想告诉城内,江阳已经失守,卑职询问了当时的守城士兵,是一名侏儒跑来通风报信,这封告密信他没有能扔上城。”
郭宋接过信筒,倒出告密信看了一遍,问道:“这个落款吴铎是谁?”





猛卒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卑职问过李润,此人是扬州一户豪门的家主,住在江阳县,他儿子是洛阳朝廷礼部侍郎吴定理。”
“难怪!”
郭宋冷哼一声道:“他既然要冒险通敌,那就成全他,派一支军队去抄了他家,以通敌罪斩了这个吴铎和他的兄弟子侄!”
郭宋停一下又道:“还有报信的侏儒,抓住他一并处斩!”
“卑职遵令!”
李冰匆匆去了,郭宋这才下城来到了薛纶的军衙兼王府,和江陵刘辟的王府一样,薛纶的军衙内也有十几座大仓库,储存着大量钱粮物资。
王侑带着两名官员匆匆赶来,一人是刚刚升为江都县令的李润,另一人是扬州刺史王珪年。
王珪年原本是楚州刺史,颇有才干,被刘思古赏识,推荐他为扬州刺史,虽然是为朱泚效力,但他官声极好,很得民心,之前江都百姓被抓了一万多名青壮,本来要被薛纶送去晒盐,最终还是被他极力争取,薛纶答应放人。
所以郭宋给李冰和王侑的指示中,这个刺史王珪年也是要留任的官员。
王侑给郭宋介绍了李润和王珪年二人,两人连忙上前行礼。
郭宋请他们坐下问道:“我最关心的是,扬州的商业怎么恢复,两位可有想法?”
王珪年叹了口气道:“朱泚把扬州压榨得太狠,至少掠夺走了几百万贯财富,微臣认为,恢复扬州商业繁盛不是不可能,但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还有就是信心问题。”
郭宋点点头,“具体说一说!”
王珪年微微欠身道:“商人做买卖首先需要本钱,这几年被朱泚抢走了天量财富,大部分商人告诉我,他们连进货的本钱都没有了,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郭宋沉思一下道:“本钱不是问题,朝廷可以用低利息借钱给扬州商人,我觉得更重要是信心!”
“殿下说得对,大部分商人都离开了扬州,有的去了长安,有的去了润州,他们还肯不肯回来,这是一个大问题,然后就是安全,扬州还会不会再遭遇战乱,也是大家担心的,所以卑职才说,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信心也是慢慢才能建立起来。”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又对二人道:“重建信心固然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但作为官府,你们完全可以主动出击,替商人们争取利益,给商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去把各个大商人劝回来,至少在扬州开家分店,你们只要把这些事情做好,我认为完全可以大大缩短重振商业需要耗费的时间。”
李润在一旁补充道:“殿下,商人最需要的利益恐怕就是低税赋,这要得到朝廷同意才行啊!”
郭宋不慌不忙道:“我们收复成都后,免了成都十年商税,既然成都开了先例,我觉得扬州也可以同样享受,你们可以向政事堂上书,把具体困难给朝廷讲清楚,相信政事堂会批准你们的免税申请。”
王珪年和李润大喜,王珪年连忙道:“如果扬州能免商税十年,对商人的吸引就太大了,官府同时可以免商铺租金,加上朝廷肯借钱给商人做本钱,也不用十年了,卑职认为,最多五年就能恢复元气。”
郭宋又道:“商税可以免,但不包括海外输入货物的税钱,这种海外货物收税,无论关中还是河口,还是明州和扬州,甚至包括粟特商人从西方运货过来,税钱都是一样。”
“这个没有关系,海货的获利太大,也不在乎这点税。”
这时,一名亲兵奔跑而来,在堂下单膝跪下禀报,“殿下,有紧急之事!”
郭宋点点头,对王珪年和李润道:“中午军队就撤出城内,你们好好安抚百姓,让所有店铺都开门营业,告诉他们,扬州的战争结束了!”
两人告辞而去,郭宋这才对亲兵道:“什么紧急之事?”
“启禀殿下,刚才罗紫玉将军派人赶回来禀报,先期赶赴淮河的斥候发现淮河上出现来历不明的战船,罗紫玉将军恳请殿下指示!”
郭宋眉头一皱,回头问旁边的王侑,“军师怎么看?”
“殿下,这必然是李纳的水军来了。”
“李纳怎么会有水军?”郭宋不解问道。
“据卑职所知,当年朱泚灭亡淮西军后,只得到了长江水面上的部分战船,淮河上的数百艘战船被李纳得到了。”
郭宋冷哼了一声道:“既然李纳送一份大礼上门,我岂能不收下?”
郭宋随即下令,命令罗紫玉率领水军全力北上,围剿淮河上的战船。
.........
这次晋军渡江进攻江都,并非夺取扬州那么简单,晋军是要夺取淮南五州,包括楚、扬、濠、涂、和等州,另外还要为下一步夺取淮西做准备,所以封锁淮河就成为防止朱泚援军南下的重要手段。
这也是润州水军和江陵水军合并成长江水军后的第一次行动,他们也是兵分两路,罗紫玉率领六百艘战船北上封锁淮河,而副将张克诚则率三百余艘战船在长江上游弋,保护江南的安全。
罗紫玉在得到郭宋的命令后,立刻率领船队北上,六百艘战船中有千石战船两百艘,其他都是三五百石的中小型战船,另外还有数十艘百石左右的哨船,共计一万水军。
而李纳派来的水军只有两百多艘战船,千石战船仅五十艘,士兵五千人,由水军将领曹光统率。
曹光年约四十余岁,徐州人,他原本是李纳手下的五将军之一,因为从小在河边长大,水性极好,便被李纳任命为水军统领,事实上,曹光并不懂水战,也没有实战经验,这次李纳令他率军来封锁淮河,曹光也是硬着头皮率士兵和战船前来淮河。
曹光暂时没有向西去,他还要接应主公南下大军,他也是把船队驻扎在山阳县一带。
这天下午,船队在山阳县的淮河水面上航行,曹光站在船头,望着南岸远处的运河,他眉头皱成一团,略为瘦长的脸庞上挂满了愁绪。
他的愁绪来自于主公李纳的决定,他想不通,主公怎么会想到南下夺取淮南?
当然,曹光知道李纳的意图,早在李纳父亲李正己时代,他便对淮南扬州虎视眈眈多年,正是郭宋大军夺取了江南,才让李纳下定决心出兵扬州,抢在郭宋之前夺取扬州。
但曹光不理解的是,就算主公李纳夺取了扬州,难道郭宋就会把扬州拱手想让吗?
正想着,曹光忽然看到一艘小船,正向自己船队这边疾速驶来,他一眼就认出,是他派去楚州打探消息的小船,可是这艘哨船昨天才走,今天怎么就回来了?
哨船飞速驶来,哨船上一名士兵高声报告道:“启禀将军,我们在南面发现一支战船队,正浩浩荡荡向淮河驶来,距离这里已不足四十里。”
曹光顿时大吃一惊,急声问道:“是哪里的船队?”
“船上没有挂旗,暂时看不出来,大概有五六百艘战船,千石战船有很多!”
“这么多?”
曹光心中紧张起来,又急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暂时没有了。”
“再去打探!”
“遵令!”
哨船掉头走远了,曹光急忙把副将郑文德找来,郑文德原本是李希烈手下一名水军校尉,濠州人,跟随船队一起去了淄青,现在他是旧船队仅剩的几名老资格将领了,被李纳升为水军副都督,辅佐曹光。
郑文德听完曹光的叙述,想了想道:“有两种可能,一是朱泚的船队北上,哨船没有看清楚,前面是战船,后面是货船,运送盐税或者其他财物,另一种可能就是郭宋的战船,如果是郭宋的战船,那恐怕江都就危险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曹光急问道。
郑文德沉思一下道:“我们可以去白水塘避一避,如果是朱泚的船队,他们会直接北上,如是郭宋的船队,等他们向西而去,我们再出来返回海州,等待主公的命令。”
曹光想了想有道理,对方势头太强,先避一避锋芒再说,他立刻下令道:“船队去白水塘!”
船队改变了方向,浩浩荡荡向数十里外的白水塘驶去。




猛卒 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围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曹光却忽略了一点,既然他的哨船能发现了对方船队,难道对方就发现不了他的船队吗?
南北两岸的几名斥候一直跟踪曹光的船队,一直盯着船队进了白水塘,他们才调转马头前往山阳县。
白水塘就是今天的洪泽湖,只不过湖泊的面积只有今天洪泽湖的三分之一,形成淮河南面的一片湖泊,里面长满了一望无际的芦苇,交错纵横,宛如迷宫,船队在芦苇水道中极易隐藏。
几个时辰后,晋军船队便浩浩荡荡驶入了淮河。
有士兵摇着哨船将岸上的斥候接上了大船,斥候向罗紫玉报告,“启禀将军,敌军船队躲进了白水塘中,一共两百余艘战船!”
罗紫玉连忙请人去把行军司马陆展找来商议,罗紫玉在官场混迹多年,已经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他知道陆展是晋王殿下的心腹,多听听他的意见没有坏处。
不多时,陆展从船舱走了过来,呵呵笑道:“将军这么快就发现敌军踪迹了?”
罗紫玉笑着解释道:“斥候发现船队进了白水塘,特请司马商议应对之策。”
“我对水战不太懂,怎么打罗将军自己决定就可以了。”
“卑职还是想听听司马的意见。”
罗紫玉的态度让陆展心中高兴,他捋须想了想道:“殿下对水军战船很看重,如果能让这支水军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比全歼他们还要让晋王殿下满意。”
“多谢司马提醒!”
罗紫玉随即下令道:“全军进入白水塘!”
六百余艘战船组成大军浩浩荡荡杀进了白水塘。
白水塘水面广阔,举目望去,一片烟波浩渺,极远处是大片芦苇,这里面其实是露出水面的一块块陆地,上面长满了芦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道,整个芦苇水荡至少有数百顷之大,一支船队隐藏在芦苇荡中,很难被发现。
但晋军却有办法,一名鹰奴放飞起一只雕,这只雕经过严格的训练,对大规模军队聚集比较敏感,但它只是比较适合在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发挥作用,如果是在人烟密集处,它会把普通村落当做敌情,哨雕振翅在天空盘旋,很快它便在西南方向鸣叫起来。
“将军,在西南方向有发现!”鹰奴兴奋地指向西南方向喊道。
雕在天空中发现了情况,但不一定是敌人,也可能是聚在一起的渔船,这个时候,就需要斥候进行第二次确认。
“哨船出动!”
罗紫玉一声命令,几艘哨船向西南方向驶去,大军随即也远远跟了上去.......
淄青军船队此时就隐藏在一片芦苇丛中,这里就像迷宫一样,大大小小数百条水道交错在一起,如果地形不熟,很可能会迷失在芦苇荡中。
但淄青军并不打算久呆,他们只打算呆两天,等晋军船队西去,他们便驶离水荡。
曹光也看见了天上盘旋的鹰,只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只鹰竟然是晋军训练出来的哨鹰,他更没有意识到,危险已悄然向他迫近了。
半个时辰后,一艘晋军哨船率先发现了隐藏在芦苇深处的敌军,哨船悄然退出,迅速返回船队报告了主将罗紫玉。
罗紫玉站在船头眺望西南方向,他沉思片刻,对几艘哨船道:“你们可在三面点火,只留北面!”
“遵令!”
几艘哨船立刻调头向芦苇荡中驶去。
罗紫玉随即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敌军船队出来,罗紫玉经验很丰富,水战不像陆战,陆战中主将阵亡,会有副将继续指挥,而水战中,他们只需要把敌军首船抓住,俘虏了敌军主将,其他战船都会不战而降。
不多时,远处芦苇荡浓烟滚滚,一群群鹌鹑和水鸭从芦苇中仓惶飞出,向远处飞去。
很快,东西两侧也起火冒烟了,整个芦苇荡上空浓烟弥漫,火光冲天,曹光在惊慌中得知北面没有起火,立刻大喊:“向北撤离!撤出芦苇荡!”
一艘艘战船争先恐后向北逃窜,曹光乘坐的千石战船一马当先,率先冲出了芦苇荡,他船头挂着帅旗,立刻被埋伏的晋军船队发现了,数十艘战船从四面八方将它包围。
士兵们大喊:“投降者可放回家乡!”
曹光的船上有三十余名士兵,他们见四面走投无路,对方又承诺放他们回乡,士兵们纷纷跳水,向对方船只游水过去投降。
只片刻,主船就只剩下曹光一人,连船夫也跳水跑掉了,船只在水面上打转,无人驾船。
这时,两艘晋军战船靠拢,数十名士兵手执弩箭对准了站在船头的曹光,须发皆白的罗紫玉厉声喊道:“老夫是晋王麾下车骑将军,长江水军都督罗紫玉,曹将军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曹光手执宝剑,他见对方前后弩箭对准了自己,便知道大势已去,他只得长叹一声,放下宝剑,举手投降了晋军。
随着主船上挂起来投降的白色旗幡,淄青水军战船也纷纷挂上白旗投降。
这一战,双方皆不伤一兵一卒,罗紫玉利用地势之利,不战而屈人之兵,罗紫玉随即派去赶去江都向晋王殿下报功,几天后,郭宋发来回信,表彰了罗紫玉以及手下的功劳,并承诺,只要罗紫玉能拦截朱泚南下军队,战后一定为其升官进爵。
同时,郭宋封曹光为虎贲郎将,赐子爵,其余投降将领皆保留原职,投降士兵则定为一等兵。
就在郭宋安抚住投降淄青水军的同时,李纳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抵达了海州。
李纳想夺取扬州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他父亲时代,他们就对扬州的富庶十分垂涎,只是他进攻河北被郭宋打得大败而归,损失激起惨重,使他暂时不敢再考虑扬州。
这两年他的元气逐渐恢复,又开始对扬州虎视眈眈,李纳不仅向拿下扬州,同时也想拿下整个淮河以南,他开始磨刀赫赫,准备明年春天进攻扬州,不料李纳忽然得到消息,郭宋率大军剿灭刘辟和马燧,统一了长江以南。
李纳顿时有点急了,他立刻提前了计划,命令水军大将曹光率三百艘战船和五千水军南下,封锁淮河,他自己则亲率四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夺取扬州。
李纳率军抵达了沭阳县,率四万大军驻扎在沭水北岸,他命令士兵稍微休整两日,另一方面,他也要等待后勤运粮大军跟上。
这天下午,李纳在中军大帐内焦虑地来回踱步,他刚刚从沭阳县得到一个消息,楚州已经被晋军攻占了。
这个消息让李纳极为担心,楚州被晋军攻占了,那么扬州呢?不可能楚州被占,而扬州安然无恙啊!这个消息着实令他心烦意乱。
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启禀王爷,晋王殿下派使者来了!”
李纳吓了一跳,连忙道:“快快请进!”
不多时,一名把文士领进了大帐,文士躬身行一礼,“在下陆展,晋王殿下帐下行军司马,参见齐王殿下!”
行军司马的职务可不低,转为朝廷官员后至少是上州刺史,李纳很客气道:“原来是陆司马,不必多礼,请坐!”
立刻有士兵搬来一把椅子,陆展坐下,从取出了一封信,亲兵连忙接过呈给李纳。
李纳没有急着看信,他试探着问道:“晋王殿下现在在江南?”
“晋王殿下现在在江都!”
这句话俨如一盆水,将李纳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浇灭了,他脸上的笑容有些呆滞了,半晌,他像泄气的皮球一样,仰躺在宽椅上,一动也不动。
陆展淡淡道:“如果王爷再不回去,恐怕朱泚的铁骑就要踏入齐王府了!”
李纳身体僵住了,他猛地坐起身,急问道:“这话怎么说?”
陆展指了一下桌上尚未拆开的信,李纳顿时醒悟,连忙拆开信,急匆匆看了起来,郭宋在信中的内容很简单,他们已经得到确切消息,明年开春后,朱泚将大举东征,希望李纳能积极备战,勿要有非分之念,以免得不偿失,贻误战机。
李纳沉吟片刻又问道:“你们可是占领了淮南?”
“正是,下一步我们将夺取淮西,又围魏救赵方式,分散朱泚东征的兵力。”
“除此之外,晋王殿下还能有什么援助方式?”
“现在还难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晋王殿下绝不会坐视朱泚灭了齐国。”




猛卒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临江夏
李纳最终选择了撤军,迫于形势的压力,他连夜率军向北撤退,同时派人去通知曹光率水军撤退,至于最后他得知水军已不再属于他,会是什么感受,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郭宋在江都接见了淮南五州刺史后,随即返回润州,此时已是九月中旬,尽管郭宋还有明州、温州、宣州等地没有巡视,但他没有时间再继续南下巡视,在润州呆了一天,郭宋便正式结束了江南的巡视,带着家人乘船返回了长安。
郭宋巡视江南意义重大,他安抚官场,拜访豪门,悯慰百姓,稳定了官场和人心,赢得了江南士族的支持,使江南又重新回归朝廷。
郭宋随即任命陆展为两浙道盐铁转运使,负责转运两浙道的税赋和粮食,陆展虽然出生在长安,在长安长大,但他却是苏州陆氏不折不扣的族人,又跟随郭宋多年,由他负责江南的财税,郭宋很放心。
船队在波光浩渺的长江上航行,此时已是深秋时节,江面上刮着强劲的西北风,又是逆水航行,船队必须依靠纤夫拉拽而行,因此船队紧靠南岸航行,上千名纤夫赤着上身,喊着低沉的号子,列队在岸上艰难地拉拽着大船西行。
郭宋坐在一间船舱内全神贯注地批阅奏折,奏折是朝廷不久前派人送到润州,有一些重要的奏折必须要他批准,比如明年的科举方案,比如安西招募长征健儿的方案,以及十几份御史台的弹劾书。
另外,史家采购的最后一批五千头骆驼送到了张掖,至此,五万头骆驼全部到位,朝廷由此付出了近一百万两白银,远远超过当时设定的五十万两白银的预算,由于预算严重超标,就需要郭宋特批。
这时,薛涛走进船舱,亲自给丈夫送来一盏刚煎好的参茶,她把茶盏放在桌上笑道:“这是船只,会晃动的,夫君赶紧趁热把他喝了!”
郭宋放下笔,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笑问道:“大家都在做什么?”
“除了小薇在画她的江南秋意图外,其他人都比较无聊,要么聚在一起闲聊,或者玩双陆棋,坐船实在太无聊,大家都渴望着早点回到长安。”
郭宋笑道:“我原本还想说下次我去安西巡视,要不要带你们一起去?”
薛涛吃了一惊,“夫君明年要去安西吗?”
“不一定是明年,也或许是后年,肯定是要去一趟的。”
薛涛当然知道丈夫以后的巡视还会有很多,巡视对各地的稳定很重要,这次她们就深有体会,将来的巡视肯定是不可避免,她便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这时,郭宋想起一事,从身后取过厚厚一答叠报纸,递给薛涛笑道:“这是刚才亲卫送来的,都是最近一个多月的。”
1...404405406407408...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