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薛涛顿时又惊又喜,惊讶地道:“江面上怎么会有报纸?”
“刚才有一艘从襄阳过来的驿船,准备送去润州,我们的船只便拦截下来,两种报纸各要了一份。”
“这下我们有报纸可看了!”
薛涛欢喜无限,拿着报纸匆匆去了,有了报纸,她们的旅程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
这天上午,船队抵达了鄂州江夏县,船队停泊在江夏县进行了补给,众人也纷纷上岸休整,薛涛带着众人前往黄鹤楼游玩,当年她和郭宋从巴蜀逃出时,曾经来过江夏,也是在这里买下了敏秋,这里也是敏秋的故乡,只是她父母的坟茔已经在几年前被郭宋派人迁去长安,她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留念了。
黄鹤楼内的游人已经清空,数百士兵戒备森严,除了王妃和其他家眷外,不准任何外人入内,
登上了黄鹤楼,众人都兴致盎然,唯独敏秋显得有些情绪低沉。
薛涛慢慢走到敏秋身边,柔声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舅父在江夏,你不去看看他?”
敏秋摇摇头,“当年他霸占了父母留下的房子,把我卖身为奴,我和他便已经恩断义绝了,我没有什么舅父。”
“那你还有别的心事?”
薛涛又笑道:“有心事就说出来,别憋在心中。”
敏秋望着下方的长江,轻轻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知道,我想去看看故居,可是又.......”
“那等会儿让夫君安排一下,既然来了,还是要去看一看,下一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敏秋轻轻点头,她心中对故居充满了期待........
郭宋在江夏视察了驻军大营,在江陵战事结束后,除了裴信率一部分军队返回关中外,张云则率两万军队进驻江夏,准备下一次的淮西战役。
张云虽然还是名义上斥候军统领,但他已经升为骠骑将军,职权范围已不再是斥候营,他同样也开始率大军独挡一面,斥候营的实际主将是三位副统领,虎贲郎将陈礼、虎贲郎将张远智和虎贲郎将周飞,军务则由长史邵简之负责。
士兵们在演武场上训练,郭宋在众将陪同下,在校场边视察,他又问道:“士兵们对这里还算习惯吧?”
“弟兄们适应得很好,这里面有一万军队是马燧的部下,他们大都是附近州县的人,训练有素,作战能力很强,不比我们军队差。”
郭宋点点头,“所以没有把他们解散,解散回乡太可惜了。”
他们来到帅帐,郭宋走到地图前,注视地图片刻问道:“地图上的红旗是什么意思?”
“回禀殿下,红旗就是有军队驻扎的城池,一支红旗代表一千人,像黄州的黄冈县,安州的安陆县,申州的义阳县,这是紧靠荆襄的三个州,每个关键县城都各驻扎了五千人,然后是东面的庐州合肥县,寿州寿春县,以及舒州舒城县也各有五千驻军,整个淮西八州中只有蕲州和光州没有驻军。”
郭宋冷笑一声,“兵力这么分散,他们就不怕被我们各个击破?”
“一个主将一个习惯吧!像广陵郡王薛纶喜欢把军队都聚在扬州,而淮西郡王高幽则喜欢把兵力分散,他以前驻军宋州时,就把五千军队分散到各个县去,每个县一千人。”
郭宋笑着赞许道:“不愧是斥候主将出身,把敌将研究得很透彻啊!”
张云摸摸鼻子道:“多谢殿下夸奖,卑职确实习惯了,恨不得把对方的祖宗八代都查得清清楚楚。”
张云说得幽默,众人一起大笑起来。
..........
下午时分,郭宋陪着敏秋来到了江夏城南,虽然敏秋只是妾,但她毕竟也是郭宋的妻子之一,作为丈夫,郭宋当然要陪同她去故宅看一看。
有丈夫陪同,敏秋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她有了一种强烈的安全感,这也是郭宋喜欢的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敏秋心中一直缺乏安全感,她便对丈夫格外依赖,行房事之时也全身心付出,恨不得和丈夫融为一体,每次在她那里过夜,郭宋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就是那间院子!”敏秋指着靠路边的一间院子低声道。
敏秋的父亲是个开私塾的教书先生,和薛涛的外祖父一个职业,她家的房子地段不错,紧靠大街,占地约有两亩,难怪敏秋父母病逝后,她舅父为了霸占房产,便把她卖身为奴。
江夏县令已经先来一步,给房子的主人交代好了,数十名士兵也进行了安全部署,郭宋带着敏秋直接走进了院子。
走进院子,敏秋顿时呆住了,泪水扑簌簌落下,郭宋见她情绪异常,轻轻搂住她问道:“怎么了?”
“不见了,我从前的家已经没有了。”她再也忍不住,转身伏在丈夫怀中哀哀哭了起来。
郭宋细看了一眼房子,顿时明白了,房子都是新的,才修了没几年,应该是敏秋的故居已经被拆掉了。
这时,县令带着房主人走来,房主人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他不知对面人是什么来头,连县令见他都恭恭敬敬。
房主人吓得跪下磕头行礼,郭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民叫麻勇,大家都叫我麻五郎!”
“是他吗?”郭宋问道。
敏秋摇摇头,抹去眼泪问道:“这座房子你问谁买的?”
“是一个叫蒋泉的人五年前卖给我的,房子都要塌了,就是一块地皮。”
蒋泉正是敏秋舅父的儿子,敏秋又问道:“有个叫蒋逸的老者,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是那个蒋泉的父亲,这块地皮就是他的名字,但这个人早就死了,十几年前就死了,包括这个蒋泉,听说去年也死了。”
“蒋泉怎么死的?”
“听说是坐渡船过江,船翻了,他一家人坐在船舱内,结果逃不出来,全反扣在船内,后来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敏秋半晌说不出话来,她一直深恨舅父,可听说他们一家都死了,她心中又有点失落,恨不起来了。
“还要进去看看吗?”
敏秋摇摇头,“我们走吧!”
郭宋带着她离开院子,两人坐上马车,马车直接向码头驶去。
等他们走了,房主人才小声问县令道:“请问县君,他们是何人?”
县令哼了一声,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房主人吓得扑通!摊坐在地上,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刚才那个人竟然是.........
:。:m.x
猛卒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酒楼小聚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黄昏时分,郭锦城从报馆快步走了出来,一名护卫不紧不慢地跟随着他,一辆牛车在他面前停下,郭锦城刚要上车,后面有人喊他,“九郎!”
九郎是郭锦城在报纸上的笔名,报馆的执事们都叫他叫九郎,反而很少有人称呼他官名。
郭锦城回头,却是他的好友薛清,薛清便是薛涛的幼弟,现在已经十八岁了,在太学攻读茶学,师从高僧皎然,他在《长安快报》中负责茶栏目。
他和郭锦城虽然是甥舅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
“你不是要去吃饭吗?”
郭锦城笑道:“那就赶紧去,我先回学校了。”
“一起去吧!我给你介绍几个年轻俊杰,他们都在各地为官,听听他们的见识。”
郭锦城本不太想去,但他想到父亲要求自己多结交年轻俊杰,他犹豫一下,还是点了点头,“那就陪你一次!”
他们吃饭之地就在郭萍开的明月酒楼内,郭锦城走上楼梯,他忽然拉住薛清叮嘱道:“别忘了,我叫薛诚!”
“放心吧!不会泄露你的身份。”
薛清带着郭锦城上了二楼,张望一下,有人喊他,“小薛,这边!”
在靠窗的一张桌前坐了四名年轻官员,一人正在向薛清招手。
这四人正是谢长明、韩愈、萧臻业和陆楠,今天他们聚会的原因是谢长明从百泉县调到萧关县出任县令,萧臻业也升为御史台主簿,陆楠升为左藏令,都是从七品官员。
而韩愈升为正七品河口港市舶令,隶属于太府寺,他们这次回京办理升任手续,四个人都得到升官了。
但和他们一起的同批进士都没有遇到这种好事,主要原因是晋军夺取了江南,朝廷要笼络江南士族,所以江南士族的子弟都得到了重用。
谢长明、萧臻业和陆楠都是江南名门子弟,韩愈是因为鲁城县的矛盾处理得好,理顺了盐场的产能,得到了盐铁转运署的极力夸赞和推荐,他由此再升官半级,出任河口港市舶令。
向薛清招手的是陆楠,陆楠也是高僧皎然的弟子,精通茶艺,他前两天去太学探望师尊皎然,认识了小师弟薛清,邀请他今晚一起过来聚一聚。
陆楠给众人介绍自己的小师弟,出身太原薛氏,目前在太学读书,同时也是《长安快报》的执笔,负责茶艺栏目。
太原薛氏大家兴趣不大,但《长安快报》的执事,大家顿时有了兴趣,纷纷起身见礼。
薛清和众人见了礼,又给大家介绍身后的郭锦城,“这位是我族弟,叫做薛城,和我一样在太学读书,别看他年纪不大,他也《长安快报》的执笔,负责民生栏目,朝廷很多决策都要看他的栏目。
众人着实没有想到,这个年纪轻轻,看起来还有点稚嫩的少年,竟然是民生栏目的执笔,让众人既惊叹的同时,也肃然起敬。
“小兄弟,让人刮目相看啊!”
薛城拱手笑道:“还望各位兄长多多指教!”
众人请二人就坐,三人一排,正好面对面两排,郭锦城的旁边便是韩愈,韩愈给他斟满一杯酒笑问道:“《长安快报》民生栏目,常常有个叫九郎写的文章,贤弟认识吗?”
郭锦城微微笑道:“九郎就是小弟的笔名!”
“不会吧!”
萧臻业惊叹道:“九郎的笔法老辣,见解独到深刻,我们都以为是个老姜弥辣的长者,没想到居然这么年轻?”
郭锦城连忙解释道:“我的笔法还是比较稚嫩,一般都要由主笔进行修改润色,大家看到的文章其实都是修改过的。”
谢长明身边正好有一份《长安快报》,翻到民生一栏,指着一篇文章道:“这篇《凛冬将至,棉意盛否?》是贤弟写的吧!”
郭锦城点点头,“希望谢兄多提意见!”
“我确实要提个意见,这篇文章全部都在提长安,长安以外只字不提,这可不太公平,我在百泉县这些年,就从未见过棉花是什么样子。”
郭锦城有些局促,他写这篇文章时确实没有考虑过长安以外的州县,毕竟他们的报纸叫做《长安快报》,主要以长安情况为主。
萧臻业笑眯眯道:“薛小公子,这些家伙别看他们年轻,一个个都是地方父母官,刚才那个老谢是百泉县尉,现在升为原州萧关县县令,你旁边这位老韩混得最好,之前是沧州鲁城县县令,现在升为河口港市舶令,这老陆是左藏令,掌握着朝廷财库,至于区区在下,混得最背,现在只是御史台主簿。”
郭锦城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些官员如此年轻,都已经是七品官了,他连忙起身又道:“各位都是朝廷的年轻俊杰,栋梁之才,前途不可限量,请再受小弟一礼。”
萧臻业哈哈一笑,拍拍郭锦城的肩膀道:“以后小老弟跟我们混,一定也会让你大有前途的。”
他话音刚落,旁边却有人哼了一声,声音虽不高,却使每个人的耳中炸开一样,众人吃了一惊,一起望去,只见薛小公子的身后站着一个灰衣人,头发落下,半遮着脸,众人刚才竟然没有发现他的存在。
“薛贤弟,这位是......”陆楠问道。
“这是我的家仆,父亲怕我不学好,让他跟着我。”
郭锦城含糊地解释一句,他又对灰衣人道:“你去楼下等我吧!”
灰衣人倒不是因为萧臻业口出狂言,而是因为萧臻业随意拍打小主人的肩膀,这是不允许的,灰衣人才略加警告。
灰衣人转身飘一般地走了,众人议论纷纷,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又有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站在郭锦城身后,填补了灰衣人的空缺。
郭锦城点点头,“过两天我再写篇文章,呼吁扩大棉花产量,让天下所有贫寒人家都受益。”
.........
众人吃了一个多时辰,酒足饭饱,陆楠下去结帐,不多时,他跑回来惊讶道:“奇怪了,掌柜说免了我们今天的酒钱,这是什么缘故?”
郭锦城心知肚明,暗暗埋怨大姑做事荒唐,让自己尴尬,薛清反应比较快,连忙笑道:“我们报馆经常来这里吃饭,结帐都是每月一次,估计掌柜把我们酒钱挂在报馆上了,我去说一说,今晚我请客!”
薛清起身跑下楼去了,韩愈对郭锦城道:“我从河北一路回来,感觉底层百姓还是比较贫苦,朝廷虽然有很多好的规定,像规定三粗物品低价销售,但很多地方在执行的时候却徒有其名,粗布、粗粮、粗盐官府本身就没有,他们也无法售卖,还有一些是地方官商勾结,把三粗物品卖给商人,商人再加价出售。”
郭锦城肃然道:“韩兄写一篇河北民生见闻吧!我在报上发表出来,让朝廷及时注意到这些情况。”
韩愈点点头,“我这两天有时间就写一篇文章!”
正说着,薛清跑回来笑道:“可以了,今晚喝酒很尽兴,希望还有机会再聚!”
众人纷纷起身告辞,薛清和郭锦城上了一辆马车,和众人挥手告别,马车迅速绝尘而去。
谢长明望着远去的马车道:“这个薛清应该是官宦子弟,但这个薛城就让人看不透了。”
众人不解,问道:“谢兄这话怎么说?”
谢长明淡淡道:“你们没有发现他有四个护卫吗?三个女护卫,还有那个灰衣人,功夫很深,轻轻哼了一声,我的耳朵就像炸雷一样,这绝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顶级护卫。”
“莫非他是权贵子弟?”
萧臻业自言自语道:“可现在的权贵好像也不多啊!”
谢长明微微笑道:“你们可别忘了,晋王妃也姓薛!”
众人都笑了起来,“谢兄的联想太丰富了。”
谢长明也觉得自己想多了,怎么可能呢?豪门人家保护嫡子,多派几个护卫也是正常的。
但萧臻业却若有所思,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叫做薛城的身份应该不是那么简单。
猛卒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长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这天上午,一支由二十余艘画舫组成的船队驶过东市,直接驶入另一条特殊水道,这条水道装有水栅和盘查士兵,它的终点便是晋王宫,自然不允许普通船只驶入。
船队驶入水道,不多时便缓缓进入了晋王宫凝翠湖,凝翠湖就是龙池,薛涛给它改名为凝翠湖以避嫌,船队一直来到花萼相辉楼前停下,大家纷纷上岸,时隔两个月,众人又终于回到自己家中。
虽然平时在宫中住久了,会略略感到有些枯燥无聊,但两个月的行旅回来后,却倍感家的温馨美好,一切是那么舒适,那么自由自在。
薛涛泡了一个热水澡,换上一身舒适的长裙,和平常一样,坐在自己的窗榭品茶赏玉,不多时,独孤幽兰也过来了,她在宽敞舒适的藤椅上坐下,轻轻叹息道:“还是家里舒适,至少脚下踏实。”
“你从前也到处巡游,我觉得你应该适应外面的生活才对。”
独孤幽兰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嘛!那时就不想回家,觉得家里是个牢笼,那时武艺还不错,可惜这些年完全荒废了。”
薛涛喝了口热茶,抿嘴笑道:“我年轻时也差不多,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我还加入了一个诗社,认识很多诗友,还有两个日本国的僧人,诗写得不错。”
“这些诗友中有混得不错的吗?”独孤幽兰笑问道。
“我呀!”
薛涛指着自己笑道:“我就混得很不错!”
两人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只有回到家,她们才能这样无拘无束地放声大笑,在外面什么都要注意礼仪,唯恐被别人耻笑去。
薛涛摩挲着手指上的一枚黄玉雕花戒指,凝神想了片刻道:“其实混得不错的也有,像礼部侍郎卢佑安,坊州刺史李逽,还有好几个刺史长史,都是诗社成员,当时他们就是最优秀的,恢复科举后,他们是第一批进士,看来我也要让城儿去考进士了。”
“大姐,锦城的情况怎么样?”独孤幽兰又问道。
“应该没什么事吧!夫君对他的安全防范得很严密,我听李公公说,他前几天回来过一次,拿了几件衣服就走了,明后天我会通知他回来一趟。”
就是妻女们回家享受舒适的同时,郭宋也在同一时刻来到了大明宫,回到自己官房,他随即召见右相潘辽和左相杜佑。
两人听说主公回来,连忙赶来觐见,郭宋请二人坐下便直接问道:“关内的蝗灾情况如何?”
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原州和庆州爆发蝗灾的消息,郭宋自己就有亲身经历,他知道蝗灾一旦爆发就不会是小灾,蝗群会越来越庞大,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潘辽连忙道:“启禀殿下,蝗灾确实比较严重,已经波及盐州、原州、庆州、绥州和延州等五个州十几个县,其中最严重还是原州和庆州,各州官员正在全力组织军民抗灾,朝廷也已拨付了三十万石粮食和五万桶火油支援受灾地区,目前户部侍郎韦应物受政事堂委托,已经前往灾区视察受灾情况。
旁边杜佑也道:“启禀殿下,各州府和百姓人手还是有点不足,恳请殿下派军队参与灭蝗!“
郭宋点点头,“我在路上就已经派一万军队去原州和庆州参与灭蝗,如果形势严重,我会继续追派军队。”
这时,十几名侍卫搬来了关内地区沙盘,由四部分拼接而成,长宽各两丈,郭宋三人起身来到沙盘前,潘辽比较了解情况,用木杆指着沙盘道:“蝗灾主要从庆州的怀安县爆发,很快波及方渠县和洛原县,然后向原州和盐州蔓延,随即又影响到了绥州和延州,但那边不太严重,主要是向西蔓延。”
“灵州出现灾情了吗?”郭宋问道。
“灵州目前暂时还没有灾情的消息,不过也难说,虽然这次蝗灾的面积不是很大,到现在还没有呈现大面积肆虐的情况,但不能保证会不会突然扩大范围,卑职感觉灵州那边也很危险,”
“蝗灾已经发生多久了?”
潘辽想了想道:“有二十几天了,因为之前庆州发生了严重旱灾,四个月滴雨未下,大家都担心会爆发蝗灾,果然出现了,也是因为有预见,所以各地官府多少有准备。”
郭宋最担心的是蝗灾影响秋粮收获,他又问道:“各地的秋收情况怎么样?”
“启禀殿下,今天关内的旱情本来就比较严重,小麦和粟米都普遍减产两成,现在又爆发蝗灾,庆州和原州正好是粟米收割季节,这两州的北部地区损失惨重,估计收成最多只有去年的三成左右,两州的南部地区以及其他州赶在蝗灾蔓延过来之前抢收了粮食,损失不是很大。”
杜佑又补充道:“现在朝廷最担心的是灵州,灵州主要种植小麦,小麦在十月中旬才开始收割,目前小麦还没有成熟,所以朝廷希望殿下派军队在灵州边界严防死守,防止蝗群蔓延到灵州。”
灵州不光是重要的粮食基地,还是重要的瓜果和葡萄产地,正好是秋收时节,郭宋随即调动河西、陇右、朔方三地军队共三万人赶赴萧关,严防死守,防止蝗虫进入灵州。
.........
萧关是关内通过灵州的战略要道,这里实际上是一段百里长的峡谷,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山脉,这里不仅是军事要隘,同时蝗虫群北上灵州的必经之路。
郭宋调动三万大军支援灵州抗击蝗虫,主要就是部署在萧关北部一带,蝗虫群在飞越一百多里的峡谷后,下面就是草原地带,它们必然会落地觅食,这就是消灭它们的机会。
萧关主将叫做梁骏,也就是从前的梁驹儿,他长期驻守边疆,去年升为鹰扬将军,调为萧关总兵,萧关有驻军三千人,不光是守关隘,这里还是一个战略物资储备中心,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军事物资,有仓库九十余座,士兵也负责看守仓库群。
另外,山脚下的萧关镇在十年前升级为萧关县,修筑了城墙,有居民约两千户,一大半都是士兵家眷,主要替朝廷养羊和毛驴为生,萧关下沿着蔚如水两岸有方圆三百里的牧场,在这里养了百万只羊,还有二十几万头驴子。
原州的大青驴体格健壮,性格温顺,一向是代步驴和拉车驴的优良品种,在关中极受欢迎,很多人家都有来自原州的大青驴,目前大青驴主要产地就是萧关县,一年对外输出数万头毛驴。
萧关县县令正是刚刚上任才三天的谢长明,他对县城的情况还没有完全了解呢!就遇到了蝗虫来袭事件。
一大早,谢长明便带着县丞和县尉赶到了县城东面的军营,这是一座临时军营,从各地调来的三万灭蝗军队已经抵达,由灵州都督、骠骑将军梁武统领。
谢长明三人来到军营,通报了身份,立刻有军士领着他们来到一座大帐,大帐内数十名将领聚集一堂,梁武正在和将领商议灭蝗之策。
“各位,晋王殿下要求我们严防死守,不准蝗群飞到灵州,蝗虫也是我们的敌人,希望我们不要掉以轻心,不当回事,如果这次阻挡蝗虫失败,就相当于我们打了败仗,不仅我们无法向殿下交差,也会被各地友军耻笑,连蝗虫都战胜不了,所以,这次拦截蝗虫,我们只能胜,不许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