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
这段时间朱泚忽然变得勤政,连带着相国刘丰也随之忙碌起来,他虽然他自身能力有限,但并不代表他愿意放权给左相姚令言,姚令言配合他干掉了源休,但之前刘丰许诺的种种权力,他一样都没有拿到。
刘丰自有他处理朝政的办法,他能力有限,他就大量启用幕僚,目前他有五名心腹幕僚,替他掌管着种种宰相权力,这就是刘丰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幕僚们做宰相之事,却无宰相之权,权力都在他手上呢!
刘丰刚刚接到宣召,天子要见自己,他慌忙把幕僚杨密找来。
杨密对刘丰有拥立之功,是他心腹中的心腹,排在五名幕僚的首位,他做的事情,一般都是天子交代给刘丰的大事,不过到目前为止,杨密做得都比较出色,使刘丰多次获得朱泚嘉奖,也同样使杨密深得刘丰的信任。
杨密匆匆走进官房问道:“相国宣我何事?”
刘丰连忙道:“天子宣我入宫,估计是要问我银票和钱票之事,办得如何了?”
刘丰提到的银票和钱票,当然不是指模仿长安,他们也发行银票和钱票,而是他们要伪造长安的银票和钱票,去大量骗取长安朝廷的银钱。
他们可不怕长安的的律法,长安严酷的律法管不了他们。
杨密面对难色道:“在纸面上绣金线比较容易解决,但卑职怎么也找不到一样的纸,卑职又让长安的探子打听,只知道这种纸是对方的最高机密,恐怕我们造不出来。”
“那找一张稍微像一点的纸不就行了吗?”
杨密摇摇头,“卑职试过,还是区别比较大,一摸就能分辨出来,现在长安那边没有假银票和假钱票,根本原因就是纸张造不出来。”
刘丰顿时急了,“那怎么向天子解释?”
杨密眼珠一转道:“办法当然有,就看相国有没有这个胆识了。”
他附耳低声说了几句,刘丰顿时瞪大了眼睛,失声道:“用真票来冒充假票,亏你想得出来!”
杨密笑着摆摆手,“相国不用担心,天子也只是要个态度而已,他也知道捞不到多少钱,只要能破坏郭宋的事业,天子就高兴,这些不都是是靠相国一张嘴来说,难道天子真的会亲自跑到长安去查询?这是小事一桩,天子不会太放在心上。”
“你说得容易,那我该怎么说?”
杨密又附耳说了几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造假之事刘丰也常干,但也不像银票这样荒唐,用真银票去冒充假银票,但总比拿不出解决方案要好吧!
刘丰无奈,只得取了几张银票为样本,匆匆进宫去交差了。
..........
御书房内,朱泚眯着眼睛在光线前对比两张银票,两张银票一真一假,竟然造得完全一样,朱泚根本看不出来。
“干得漂亮啊!”
朱泚连声赞许道:“传闻这银票很难造,朕还以为你们造不出来,没想到相国真的造出来了,不错!不错!朕非常满意。”
刘丰厚颜无耻道:“启禀陛下,银票其实并不是我们造出来,是长安有高手造出来,他们不敢用,我们用十两银子一张买回来,主要是纸比较难搞,产量不大,我们第一批买到一百张,一万两银子,一旦投入市场取钱后,造成了损失,肯定会被郭宋发现,下令进行大规模追查,微臣担心明年第二批不一定拿得到。”
朱泚不在意地摆摆手,“朕知道这种事情捞不到多少银子,只要破坏郭宋的银票和钱票,让商人不再信任朝廷银票,气得郭宋暴跳如雷,朕就能出一口恶气了。”
刘丰暗暗佩服杨密猜得准,天子果然只是想出口气,他连忙谄笑道:“能让陛下高兴,就是臣最大的心愿!”
朱泚呵呵一笑,转开了话题,“不过今天朕召见你,倒并不是为了银票和钱票之事,朕明年开春要攻打李纳,需要准备大量的钱粮,朕给你三个月时间,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就是一句话,尽快给朕筹措到位。”
“陛下,要尽快拿到钱粮,如今之计,只能去抄没扬州大商人的老底了。”
朱泚打了个哈欠,不耐烦道:“那是你的事情,朕只要结果!”





猛卒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视苏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一支由十几艘大型官船组成的内河船队在江南运河中向南航行,两千骑兵在运河两岸护航,在运河中乘船而行,可比长江中有意思多了,两岸的景物不断变化,很多妇女在河边洗衣,岸上屋舍炊烟袅袅,一个村落接着一个村落。
船只都是千石左右的客船,但主船却是一艘五千石的巨无霸大船,就是那艘他们在长江的坐船。
这次郭宋来江南巡视没有事先通知各州官府,他带了家眷,便不想麻烦官府准备专门的住处,他和家眷基本上都住在主船上,船上的各种条件非常不错,而且比较低调,不被人瞩目。
白天,郭宋的家眷们会聚在一起,晚上则各自回舱休息。
这天上午,船队进入了苏州境内,岸上的屋舍更加密集起来,一个个村镇连接不断出现,几乎没有荒芜之地。
薛涛坐在窗前有些不解问丈夫道:“夫君,我发现从润州过来,两岸全部都是村落和镇子,竟然没有看见农田,江南人口有这么密集吗?”
郭宋微微笑道:“农田当然有,只是不在运河边,江南百姓的交通大都走水路,运河是最重要的河道,两边都是人家很正常,不仅交通方便,还能靠河吃饭,不过话又说回来,江南一带确实是大唐人口最密集之地,现在至少三成左右的百姓都生活在江南一带。”
“不应该是关中和中原吗?”薛涛还是不解。
郭宋摇摇头,“长安繁盛不代表关中繁盛,在泾源兵变之前,关中大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权贵庄园,普通自耕农根本就无立锥之地,基本上都跑到长安来谋生,包括长安周围各县,关中乡下的百姓其实并不多,至于中原,战争打了几十年,你觉得还能剩下多少人口。”
旁边刘采春笑道:“大姐,确实是这样的,大概从北方安史之乱开始,大量农民都逃到江南来了,这么多年一直就没有停息过,其实也包括我们家,我曾祖父就是天宝十五年带着一大家子从洛阳逃到淮阴,在淮阴住了几年,又从淮阴迁到苏州长洲县。”
郭薇薇一脸同情道:“小娘,你真可怜,那么小就颠仆流离的到处走!”
刘采春轻轻捏了郭薇薇俏脸一把,“你这个小脑袋瓜聪明点好不好,那是四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你觉得我有那么老吗?”
众人一阵大笑,船队从一座小桥下驶过,桥上一群孩童又蹦又跳,又随即跑远了,留下一串欢声笑语........
郭宋望着一群孩童,不由轻轻叹息一声,“可惜韩滉老矣!”
“夫君又感慨什么?”薛涛抿嘴笑道。
“我不是感慨,而是感激,感激韩滉用最和平的方式把江南交给了朝廷,使它免于战火的摧残,给朝廷留下了最富庶的一块宝地,为朝廷立下了不世功劳,如果他能再年轻五岁,我一定用他为相国!”
“夫君不是说他儿子也是相才吗?”
郭宋点点头,“韩刺史确实不错,和他父亲一样识大体顾大局,我会考虑重用他!”
“爹爹快看,那是虎丘!”郭薇薇指远处一座山丘道。
“不错,应该是虎丘,那么寒山寺应该就在附近了。”
郭宋话音刚落,远处寒山寺便传来了悠扬的钟声。
“咚——”
船队加快了速度,向吴县县城驶去.......
苏州是这次郭宋南巡的重点,它在江南税赋最高,人口最多,面积也最大,唐朝时的苏州包括今天苏州、上海、嘉兴等地,北到长江,南抵杭州湾,西到太湖,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土地肥沃,是整个大唐最重要的稻米产地之一。
另外,刘采春的娘家也在苏州,他父亲、叔伯、姑母等等数十口人,不过郭宋没有时间陪刘采春回娘家,他便让妻子薛涛代表自己前去刘采春的家中拜访长辈。
可就算薛涛前往也是大事,薛涛可是晋王正妃,在很大程度上,她已经被天下人视为皇后,她单独出行的动静并不比郭宋出行要小,地方官事先要去安排,刘家要进行准备,虽然不是大肆铺张,但至少要保证安全,要有最起码的接待条件。
不过刘家伶班在长安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使刘采春的父亲赚的钵满盆满,而且郭宋迎娶刘采春为妾,给了刘家五间西安门外大街的店铺为聘礼,使刘家每年都能获得丰厚的收益,现在的刘家在周围十里八乡也赫赫有名的大户。
薛涛带着几个姐妹在苏州住了一天后,便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乘船前往吴县南面的松陵镇,刘采春的娘家就在松陵镇上。
郭宋则在苏州刺史萧建的陪同下巡视市场和乡村,郭宋到各地巡视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他巡视的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既是对江南各地进行安抚,同时也是对江南宣誓权力,是促使江南各地归心朝廷最有力的手段。
郭宋来到城南运河码头,这里是吴县商业最集中也是繁盛之地,周围有店铺上千间,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粮油布匹,这里应有尽有。
郭宋看见一家店铺的牌子上写了一个盐字,萧建连忙解释道:“这是官营的盐店,整个苏州有官营盐店四十七家,分布在各县各镇。”
郭宋笑了笑,来到盐店内,有二十几人正在排队买盐,他问一个老者道:“请问老丈,这里的盐怎么卖的?”
“有两种盐,细盐一百四十四文一斗,粗盐六十文一斗,到处都是一个价。”
“那以前呢?”郭宋又问道。
“以前细盐三百五十文一斗,粗盐没有卖,现在有粗盐卖了,还便宜,对贫穷人家是一种照顾啊!”
郭宋随即离开盐店,孝萧建连忙跟上来,他解释道:“从前盐价是高了一点,主要是要养地方军,还要建造战船,江南其他税赋都很低,商税只有五厘,和朝廷一样,田税是每亩五合稻子,户税最多也只有一贯钱,军队和官府的各种开支也主要靠盐税。”
郭宋很清楚盐税中的巨大利润,三百五十文一斗,这里起码有七成是盐商的利润,不过郭宋并没有说破,过去的事情他不想追究了。
“长安有粗粮、粗布、粗盐的官方直供店,这里怎么只有官方的盐店?”
萧建连忙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苏州粮食产量稳定,价格较低,斗米最高也不过三十文,糙米每斗只要十文钱,至于粗布,家家户户都自己纺线织布,从来不缺布匹,所以朝廷虽然要求建立三粗直供店,但考虑苏州的实际情况,粗粮、粗布暂时不用官府来管。”
郭宋淡淡道:“虽然你们是粮布主产地,有些事情没必要和朝廷保持一致,但我认为有必要写一份报告给朝廷,让朝廷批准,而不是自己来决定是否开店,萧使君觉得呢?”
萧建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连忙道:“卑职考虑不周,卑职回去就给朝廷写牒文申请。”
...........
薛涛一行是在黄昏时返回了主船,她当然要向丈夫汇报今天的访问情况。
“我原以为采春家人丁单薄,但今天才知道,他们家是个大家族,足有六七十口人,采春的祖母居然也健在。”
郭宋一怔,“她祖父祖母不都去世了吗?”
“她的嫡亲祖父祖母确实都去世了,今天这个祖母是她祖父的妾,快七十岁了,一大家子把她当宝一样供着,很慈祥的一个老太太,非常喜欢小薇,非要把她手上一个金镯子给小薇带上。”
“她知道你身份吗?”
薛涛摇摇头,“看得出她什么都不知道,家里人都没有告诉她。”
薛涛有些伤感道:“我说我从长安过来,她竟哭了起来,她说她也是长安人,年轻时学琵琶,二十几岁跟采春的祖父来苏州,便再也没有回去过,父母葬在哪里她也不知道,采春想把老人带回长安,但家里人都不同意。”
“意思是说,今天有点不欢而散?”郭宋笑问道。
“是有点这个感觉,本来还好,但采春坚持要把庶祖母带回长安,气氛就有点不太一样了,客气还是非常客气,但明显有点虚假了。”
“采春就这么想把她庶祖母带走?”
薛涛点点头,“回来时采春告诉我,当初她父亲做伶班很艰难,失败了几次,家里的亲戚都躲着他们父女二人,视他们为瘟神,根本没有人肯帮他们一把,只有庶祖母偷偷塞了十几件金首饰给她,帮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所以她这次回来就是想探望庶祖母。”
薛涛又问丈夫,“我也非常同情老太太,夫君觉得这次有可能把她带回去吗?”
郭宋想了想,便淡淡笑道:“这种家族内部事务我不太方便插手,不过我觉得如果采春的父亲要把她带去长安,那么应该是可以办到的。”
薛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猛卒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变
刘采春原本是很高兴地回娘家,但娘家发生的事情着实让她心中堵得慌,从娘家回来后,她情绪很低沉,悲伤和沮丧像两块大石重重地压在她心里,使她一个晚上都难展笑颜,吃罢晚饭,她便早早地回自己船舱了。
夜已经深了,刘采春独自站在船头默默望着南方,心中空荡荡的,充满了莫名的失落。
这时,一只有力的手臂揽住了她的肩膀,她闻到一股熟悉的气息,她忍不住将整个身体都依偎进去。
“心情还不好吗?”郭宋低沉地问道。
两颗泪珠从刘采春眼中滚落,她脸靠在夫君的胸膛上,无声地饮泣起来。
郭宋没有打扰她,任她尽情的哭泣,过了好一会儿,刘采春慢慢停止哭泣,她抹去眼泪不好意思道:“好久没有这样哭过了!”
“其实你家人可能考虑得更多一点,他们应该是担心你庶祖母经不起旅途的颠簸,我听你大姐说,你们把老人当作宝一样供起来,我想他们更爱护老人,希望她能平静安稳地度过晚年,她年纪大了,一去一回,万里路程,老人真的折腾不起。”
“可是.....可是,庶祖母一辈子都想回故乡看看,去祭奠一下父母,她今天都哭了,她以前可从未哭过。”
说到这,刘采春十分伤感道:“我们做晚辈的,应该满足她最后的心愿!”
郭宋柔声劝道:“老人哭泣应该只是一种情绪,说实话,她回去很可能面对物非人非,她的家还会在吗?她父母的墓地还会在吗?如果一切都不见了,她会不会更加伤感?”
刘采春沉默片刻,轻轻点头道:“夫君说得对,庶祖母的家在旧长安城,早就被夷为平地了,她父母的坟茔更不知所在,是我考虑问题太简单了,可是......哎!”
刘采春伤感地叹息一声,郭宋将她紧紧搂在怀中,沉声对她道:“你的心愿我当然要替你完成,这样吧!回头我把你的族人都搬到长安去,我把他们安排在新丰县,将来收复洛阳,他们若愿意,可以返回故里。
这样,你祖母就能一同回长安了,然后我让内卫找一找她的兄弟姐妹是否还健在,最好能找到她父母的墓地,她的心愿就能达到了。”
刘采春心中感动万分,她忍不住伏在夫君怀中失声痛哭起来,这一次她心中的喜悦和愁绪一起发泄出来。
........
扬州城昨晚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长驻扬州的梅花卫两千士兵一夜之间查抄了十三户大商家,这些大商家之前都已交了巨额保证金,才在第一轮的清算中得以幸免。
那一次清算使得上百户扬州巨商逃离扬州,要么跟随刘家逃往长安,要么前往江南,但还是有不少巨商留了下来,他们每户交了数千贯到上万贯的保证金,得到了豁免。
他们原以为朱泚会放过自己,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交纳的保证金并没有起到豁免他们的作用,他们只是一群被关在圈里的肥羊,在朱泚需要钱的时候,屠刀又再一次向他们举起了。
扬州街头已传得沸沸扬扬,整个扬州笼罩在一片被屠宰的哀鸣之中,自从朱泚对扬州大商人动手后,整个扬州的商业一片萧条,超过一半以上的店铺关门停业,大批底层百姓丢掉了饭碗,扬州的外来人口锐减七成以上,反倒是长江对岸的润州变得商业繁荣,原本很多来扬州交易的海外大商人都去了润州。
这次扬州大商人再遭屠宰,扬州百姓悲声大起,他们都很清楚,扬州的商业要彻底完了。
在江都县东关大街的悦来大酒楼内,数十名酒客义愤填膺痛斥朱泚毁了扬州。
“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吹来的,商人的财富也是几代人积累下来,日夜继业的辛劳,一文钱一文钱的积攒,一夜之间就被抢光了,不光夺财,还要害命,朱泚简直比强盗还要狠毒!”
“如果晋军杀来,我第一个去开城门欢迎!”
“乱臣贼子就是乱臣贼子,姓朱的就算是天帝下凡也休想得到天下百姓的承认,我们扬州百姓就不承认他!”
酒客们纷纷怒斥朱泚的无耻和狠毒,这时,有两名酒客付了酒钱,悄悄起身离去了。
不多时,一百多名梅花卫士兵持刀奔来,将悦来大酒楼团团包围,掌柜这才意识到,刚才那两个酒客一定是梅花卫探子。
掌柜心急如焚,奔上二楼大喊道:“坏事了,梅花卫来了!”
酒客们顿时一愣,随即乱成一团,众人争先恐后向楼梯处涌去,到处是盘碟摔碎的声音,掌柜心痛万分,却又不想阻拦,尽管酒客们都没有付钱,但他现在也顾不上了,只希望酒客们赶紧出门。
相对于一点碗碟钱和酒菜钱损失,梅花卫进酒楼抓人,那个损失才可怕,搞不好自己和伙计都会被抓走。
酒楼外的梅花卫士兵正要进酒楼去抓人,却没想到忽然从酒楼里冲出大量酒客,没命地狂奔,梅花卫士兵大喊大叫,满街抓人,满街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大街上很快围得人山人海。
这时,一名酒客被按倒,他狠狠咬了士兵腿上一口,士兵痛得惨叫起来,他杀机顿起,拔出刀便狠狠一刀将酒客的人头砍下来。
这一刀却把满街百姓的怒火引燃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打死他们!”
百姓们积蓄已久的怒火在这一刻终于爆发出来,上万百姓从四面八方冲向一百多名梅花卫士兵,拳打脚踢,用牙齿咬,用木棍打。
坐镇扬州的主将薛纶得到消息,立刻命令上万士兵进城镇压,这是东关街的上万百姓已经散去,一百多名梅花卫士兵个个血肉模糊,倒毙街头。
薛纶大怒,命令士兵挨家挨户搜查东关街一带的民居和商铺,所有稍微青壮的男子都一概抓走,不容解释,如果被认定参与街头暴乱,严重的,小命都恐怕保不住,就算能证明没有参加暴乱,那至少要花一笔钱才能赎人。
江都县城北面有一座颇大的客栈,叫做归途客栈,也就是从前的高升客栈,高升客栈已经关了,又新开了归途客栈。
归途客栈正是晋卫府在扬州的情报点,掌柜叫做张兴,他手下有十个伙计,都是晋卫府的情报探子。
东关街发生暴乱的消息也传到了客栈,张兴立刻派手下去打探消息。
几名伙计先后跑了回来,他们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扬州驻军在东关街一带挨家挨户抓人,已经抓了近万人,还有数十人在抓捕过程中剧烈反抗被杀。
这时,一名伙计带着一人快步走进客栈,“掌柜,李主簿来了!”
李主簿便是原来江阳县的押司李润,当初晋军运送铁火雷去润州,就得到了李润的大力协助,他们家族是本地望族,花钱打点了洛阳吏部,李润便从江阳县押司升为江都县主簿。
当然,李家押注的是长安,当时李润可以在江阳县丞和江都主簿两个职务中二选一,他们请示了晋卫府,得到晋王郭宋的答复,要求他选江都县主簿。
江都县主簿不仅仅是提供情报那么简单,更重要是,他还掌握着整个扬州地区的大量文书档案,只要这些重要文书档案保存下来,将对扬州商业恢复十分有利。
郭宋对他提供扬州的情报并不是太关注,郭宋更关注主簿这个职务的本身。
而归途客栈也是挂在李家名下,在官府档案中是李家投下的本钱,这样就方便李润来客栈见面。
“李主簿怎么来了?”张兴把他请到掌柜房问道。
李润摆摆手,“要出大事了,薛纶准备把抓捕的扬州百姓都送到楚州去晒盐,刺史和县令都去军营说情,好像没有效果,我还得到消息,相国刘丰要求把剩下的三十七家商户全部没收财产,洛阳很急切,薛纶可能最近就要动手了。”
“还有什么消息?”张兴又问道。
“还有就是一个传闻,说是李纳派人来秘密会见了几名官员,这个消息不知真假,我个人倾向于是真的。”
李润不能在客栈久呆,他又交代几句,便匆匆离去了。
望着李润远去的背影,张兴立刻意识到,扬州局势即将失控,各种矛盾开始总爆发了。
张兴立刻回客栈写了一封鸽信,发往润州军衙........




猛卒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计划提前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郭宋已经巡视了杭州和湖州,郭宋已到达越州,今天是他在越州巡视第二天,但在越州会稽县,郭宋却意外地遇到了张雷的李安。
张雷和李安当然是主动找上门的,他们二人在这里采购青瓷,听到了晋王在江南视察的消息。
1...402403404405406...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