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这时,一名士兵跑来,对梁武低声道:“萧关县的官员来了!”
“请他们坐下吧!”
有军士将谢长明三人领进大帐,安排他们坐了下来。
梁武又继续道:“蝗虫群从萧关峡谷飞出来,必然要落地觅食,所以萧关是第一道防御,北面的草原是第二道防御,怎么灭蝗是个技术活,需要集思广益,大家都来说说吧!”
梁骏举手问道:“都督,萧关是要放火吧!”
梁武点点头,“对付蝗虫肯定要用火烧烟熏,当年我在丰州有经验,火中撒硫磺粉驱蝗最有效,这次朝廷批了三万斤硫磺,我要到了八千斤,估计明后天就到了。”
“都督,萧关里面有仓库群,不能用火,太危险了,风一吹,火星就到仓库那边去了。”
梁武顿时被难住了,萧关里确实比较忌火,自己竟把这一茬给忘了。
“大家都说说吧!别让我一个人在这里绞尽脑汁。”





猛卒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萧关灭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一名将领笑道:“都督,其实这些蝗虫也蹦跶不了几天,马上要天冷了,一下雪都统统冻死,卑职的意思是说,如果有少量蝗虫跑去灵州,其实问题也不大。”
梁武苦笑一声道:“那是没办法才这样说,只能证明我们无能,哎!一旦蝗虫去了灵州,就麻烦大了,我们还是尽力把它们拦在萧关。”
这时梁武看到了三名县官,便问道:“萧关县令来了吗?”
谢长明站起身,抱拳行一礼,“下官谢长明,刚上任萧关县令!”
“很年轻嘛!”
梁武笑了笑问道:“你们萧关怎么准备的?”
“回禀梁都督,我们准备了三万只鸭子和几万只鸡,动员了四千多民众,准备用扫帚打,用网捕,然后集中烧。”
众人都笑了起来,居然用鸡鸭灭蝗,想得出来啊!梁武忍住笑问道:“用鸭子和鸡会有多大效果?”
“这是河北的治蝗经验,据说一只鸭子一天能吃掉三百只蝗虫,一只鸡能吃掉一百只,我们准备的鸡鸭一天就能吃掉一千多万只蝗虫。”
这个数据让众人动容了,他们都没有想到鸡鸭会这么厉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鸡鸭加上人力,就足以能对付蝗虫了。
“一只鸭子一天真能吃掉三百只蝗虫?”梁武不敢相信地问道。
谢长明笑道:“乡人们都这样说,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不敢做担保!”
一名大将举手道:“都督,应该是真的,鸭子能吃,卑职亲眼见过,一天能吃几斤小鱼,一只健壮的鸭子一天吃掉三百只蝗虫应该没有问题。”
梁武就是灵州人,他知道灵州很多人家在黄河边养鸭子,他当即立断道:“再去灵州收集鸭子,搞出一支十万鸭军,我估计就能解决问题了。”
..........
梁武当即写了一封信给灵州州县两级官府,要求他们立刻征集民间所有的鸭子,用大车运到萧关来,用于捕捉蝗虫。
灭蝗是第一重要任务,灵州立刻动员起来,三天内便征集到十万只鸭子,用数千辆大车运往萧关县。
这时,原州平高县的一部分蝗虫群开始沿着葫芦水向北转移了,形势开始变得严峻起来,大家都希望蝗虫向南面走,南面的庄稼都收获了,蝗虫影响不大,可灵州和丰州的小麦到十月才能成熟,阻截北上的蝗虫就成了重中之重,连户部侍郎韦应物也赶去了萧关。
三万军队在距离萧关约三百步的一处高地上挖了一条长达五里的的壕沟,里面铺满了松枝,并撒了五千斤硫磺粉,这条壕沟形成一道烟火拦截屏障,除了可以烧死一部分蝗虫外,大部分蝗虫经过硫磺气味熏蒸后,行动都会变得迟缓,这对捕杀蝗虫非常有利。
梁武陪同着韦应物巡视军队的准备,他指着一望无际的草原道:“大家都认为蝗虫会在这片草原上休整产卵,所以我们除了用火做屏障外,主要还是靠人力捕打,还有鸡鸭协助灭蝗,主要是鸭子,我们准备了十三万只鸭子,就指望它们来消灭蝗虫。”
韦应物连连点头,“好办法,用鸭子是个妙计,谁想到的?”
“是萧关县令的主意,他在那里!”
梁武远远看见县令谢长明正在给一群百姓讲解什么,便挥手喊道:“谢县令!”
谢长明听见喊声,连忙跑了过来,“梁都督,找我有什么吩咐?”
梁武指了指韦应物道:“这位是户部韦侍郎,代表朝廷来巡视我们灭蝗的情况。”
谢长明认识韦应物,当年韦应物当苏州刺史时,经常和谢长明的父亲交往。
“下官谢长明参见韦侍郎!”
韦应物看了看他,笑问道:“谢县令好像有点眼熟啊!我们见过吗?”
谢长明连忙道:“家父是常州谢宽!”
韦应物恍然,指着谢长明笑道:“原来你是老谢的儿子,我几年前应该见过你的,那时你还年少吧!”
“六年前在虎丘,韦侍郎还指点过晚辈的诗。”
“呵呵!居然在这里遇到故人之子,不过你应该才二十几岁吧!怎么变得如此苍老?”
谢长明皮肤黝黑粗糙,满脸风霜,看起来就像三十岁,难怪韦应物惊讶。
谢长明苦笑一声道:“晚辈是前年的进士,先在百泉县出任县尉,刚刚才升任萧关县令,这边条件比较艰苦,风沙大,所以皮肤稍微黑了一点。”
韦应物当然知道为什么谢长明才三年不到就能升为县令,这也是晋王的意思,笼络江南士族,所以江南几大世家的子弟都得到了破格提升。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的科举也会偏向江南。
韦应物点点头,“不错!不错!好好干,不要让你父亲失望。”
“请问韦侍郎,百泉县现在情况如何?”谢长明问道。
“你应该知道一点吧!”
“卑职只知道旱灾很严重,卑职曾带领百姓挖井抗旱,但蝗灾情况不清楚。”
韦应物叹口气道:“百泉县也是蝗虫重灾区,今天的收成估计只有去年的四成,朝廷已经紧急调粮食救济了,你也不用太担心,朝廷不会让灾民出现。”
谢长明点点头,“没有别的事情,卑职先去忙了。”
“去吧!”
谢长明向韦应物和梁武行一礼,匆匆去了。
梁武望着他的背影笑道:“一个很务实的年轻官员,上任还不到十天,整个县的百姓都认识他了,都对他赞不绝口。”
“是啊!我和他父亲是关系很好的诗友,我知道他们谢家家教极严,培养出来的子弟普遍比较优秀。”
这时,一名士兵从萧关飞奔而来,躬身道:“最新消息,萧关五十里外发现了北飞的蝗虫群。”
韦应物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如果蝗虫群是持续不断地飞来,烈火屏障能坚持多久?”
“我们准备了三批松枝,每次能烧两个多时辰,剩下的只能靠人力和鸡鸭来消灭了。”
韦应物心中也有点担忧,不知会飞来多少蝗虫,能不能把他们阻挡在萧关城下。
.........
次日上午,虽有军民都严阵以待,这时,远处传来嗡嗡之声,很快,萧关上空出现黑压压一大片蝗虫群,遮天蔽日,声势十分壮观。
“点火!”梁武高声下令道。
壕沟里的松枝都浇上了火油,士兵们纷纷将火把扔进了壕沟内,火焰轰地燃烧起来,很快连成一片。
瞬间,浓烟滚滚腾空,空气中充满了浓郁的松脂味和刺鼻的硫磺味,密集的蝗虫群越过了关隘,它们发现了下方的的草原,俯冲着冲了下来。
事实上,火苗太低,对蝗虫没有什么效果,关键是烟熏,不断有蝗虫噼噼啪啪从空中落下,但还是有大量蝗虫冲过了烟火墙,飞进了一望无际的草地。
一群群的鸭子放了出来,很快十三万只鸭子和四万只鸡开始分布在草原上,它们就像一支强大的军队,肆无忌惮地吞食地上美味的蝗虫。
三万士兵和数千百姓也加上捕杀蝗虫的大军,他们两人一组,一人用松枝抽打,一记抽击,便有数十只蝗虫受伤,动弹不得,另一人迅速将受伤的蝗虫扫成一堆,装入麻袋里,很快便装满一袋。
士兵又迅速将袋子里的蝗虫倒入一口燃烧的火坑,草原上到处都是燃烧蝗虫尸体的火坑,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臭味。
士兵们虽然捕蝗能力强大,但他们对付不了蝗虫的虫卵,但鸭子却是地毯似的捕杀,连虫卵也不放过,短短两天时间,第一批飞来的蝗虫便被干掉了大半,接下来的几天,随着第二批第三批蝗虫群飞过萧关,它们落入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中,在这里交配繁殖。
三批蝗虫共有超过三亿只蝗虫飞过萧关,但它们在这里却遭遇到了强大的天敌,除了三万灭蝗大军外,还有十几万只鸡鸭的捕食,它们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消灭蝗虫。
到了十月上旬,灵州的小麦终于抢收完成,却始终没有发现蝗虫北侵,这支庞大的入侵大军被彻底消灭在萧关外的草原内。




猛卒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钱取息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发生在原州和庆州的蝗灾,由于爆发时间晚,随着天气渐渐变冷,蝗虫群也自然消失了,关中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
时间进入十二月,一场暴风雪便开始从西向东席卷了整个北方。
大雪一连下了三天,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漫天大雪就仿佛扯絮般从天空一串串落下,寒风凛冽,大雪弥漫,走路都寸步难行。
家家户户都没有上街,全家人都围住温暖的火盆烧茶煮粥,做饭则用煤炭,煤炭之前一直叫做石炭,五年前由晋王正式将它命名为煤炭,开始在北方各大城中推广,用来取代柴禾,其中长安推广得比较成功,由于它价格便宜,发热量高,所以渐渐被广大民众接受了。
三个月前,长安又出现了一个新事物,叫做蜂窝煤,其实它就是去年出现的煤球的改进,煤球用煤粉掺入一定量的黄泥制成,由于煤粉比块煤便宜得多,很多底层人家都愿意购买煤粉,加入一点黄泥搅拌后,用手捏成一个个煤球,这可比烧柴便宜多了,所以深受底层百姓的欢迎,很快便推广到整个关中。
蜂窝煤更方便,正好放进一个炉子里,上面有很多小孔,里面还掺杂着硫磺粉,很容易点燃,非常方便,虽然比煤球略贵一点,但主要受到中等人家的欢迎。
无论是煤球还是蜂窝煤,都是由《长安快报》中的民生专栏推广出来的,再比如一个月前,《长安快报》推广一种汤婆子,用铜或者厚陶瓷烧制而成,里面装满滚水,可以预先放进被子暖被窝,或者可以抱在怀中,是冬天的取暖佳品。
这种汤婆子刚刚在报上出现,立刻有嗅觉敏锐的商家用厚陶瓷烧成了,上面开了小口,盖子底部还有内壳,可以防止渗漏,高档一点的汤婆子则用铜制成。
相信这种取暖用的汤婆子这个冬天就会风靡整个长安。
当然,还有围巾、口罩、手套等等保暖物品都推出来了,这些很接地气的保暖防寒物品深受百姓的欢迎。
这两天暴雪肆虐,郭宋也没有出门,特地在家里休息两日,今天他也没有呆在书房内,而是和妻女们坐在大堂内烤火闲聊,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夫君,你有这样的好东西,居然没有告诉我!”
薛涛坐在丈夫身边,将一块青花籽玉递给了丈夫,这块青花玉重约一斤,像一座小山的形状,非常圆润,山体漆黑如墨,一条羊脂般白腻的玉带从山顶垂下,就仿佛一条瀑布挂在山涧,顶上一侧的墨色若聚若散,似云雾缭绕,极有水墨意境。
看得出,薛涛爱极了这块青花籽玉,如痴如醉地盯着它。
郭宋接过玉看了看,笑道:“这是我书房架子上那块吧!”
“我今天上午给你收拾房间看见了,这是什么玉,竟然有如此美妙的意境?”
郭宋笑道:“这是安西刚送来的,叫做黑白籽,又叫做水墨青花玉,它是由河里石墨浸入它内部形成的,这种玉在于阗河里其实很多,品质都比较差,像这种顶级的水墨青花籽是可遇不可求。”
“把它送给我吧!”
薛涛对这块俨如天然水墨画般的黑白玉爱不释手,她想到丈夫所有的美玉几乎都被自己抢走了,她也有点不好意思。
“我把那块红皮羊脂玉和你换,这块我实在太喜欢了。”
“喜欢就拿去吧!”
郭宋对自己妻子一向大方,虽然他也很喜欢这块青花,但他知道喜欢绘画的妻子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它,况且就算妻子不拿,过几天也一定会被女儿顺走,这种水墨意境十足的美玉哪个文人不喜欢?
薛涛大喜,连忙捧着这块水墨青花籽玉返回自己屋去了。
“啊!”
正在看报的敏秋忽然传来一声惊呼,把众人目光都吸引过去了。
“敏秋,你怎么了?”郭宋笑问道。
“夫君,你听听这条消息,把钱存在柜坊里能得到利钱了。”
众人都有了兴趣,连忙围上去细看,是在昨天《长安快报》的广告页里,敏秋一向比较关注这个版块,第一个广告就是,在宝元柜坊存钱,每年可给五厘的利钱,也就是年利率百分之五。
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众人都有了极大的兴趣,她们都各自有不菲的私房钱,不仅是每月的例钱,郭宋还给了她们每人至少五座位置好的店铺,每个月光租金就有近百贯的收入。
她们一般都是把钱存放在柜坊内,但每年还要给几贯钱的保管费,现在非但不要保管费了,每年还要倒给她们利钱,她们迅速算了一下,存一百贯钱,每年有五贯钱的利钱,一千贯钱就是五十贯,这很合算啊!
“夫君,这是真的吗?”独孤幽兰回头问道。
郭宋点点头,“这当然是真的,政事堂已经通过方案了,由宝元柜坊开始施行,相信别的柜坊很快就会跟上,这么说吧!这其实就是你把钱借给柜坊,柜坊拿你的钱去放贷,分一部分好处给你,当然,亏了是他的,柜坊必须保证你的本钱和利息收入,至于柜坊能赚多少钱,你就别管了。”
众人都听明白了,从前她们存放在柜坊的钱和其他财物,柜坊是不允许碰,现在柜坊可以把她们的钱拿出去放贷了,柜坊因此获利,当然要分一部分好处给她们。
“夫君,金银可以吗?”独孤幽兰问道,她有一万两白银和三千两黄金,这么高的利息,她也有动心了。
“金银当然也可以,这件事应该风险不大,我建议大家最好选宝元柜坊,那毕竟是朝廷的柜坊,亏了也是朝廷担风险。”
敏秋兴奋道:“等雪停了,我就去宝记柜坊把钱全部提出来,存到宝元柜坊去。”
.........
存钱给利息,这绝对是一件大事,如一声惊雷在长安炸响了。
这是郭宋几个月前提出的想法,经过户部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复讨论、修改,方案终于成熟,政事堂和晋王郭宋都先后批准了这个法案。
首先这个业务是自愿参与,同时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必须要得到户部的批准,同时还要拿一笔很大的财产放在户部作为信用担保,如果某个柜坊放贷亏了,那也不准损害存钱者的利益,放在朝廷保证金的意义就在这里。
其次,户部规定,最高存钱利率不得高于每年五厘,最高放贷利率不得超过每年八厘,超过就会重罚,以至于没收保证金,第三,柜坊放贷必须要担保,主要指财产担保,第四,不允许利滚利......
林林总总,一共几十条规定,基本上就把这件事情规范起来,也控制了风险。
长安东市宝记柜坊内,几个大掌柜聚在一起商议朝廷最新颁布的《银钱存贷条例》,这里面除了朝廷的宝元柜坊外,其他宝记柜坊、宝晟柜坊、宝聚柜坊、富利柜坊、宝利柜坊等五家柜坊的大掌柜都聚集一堂。
宝记柜坊的潘大掌柜站起身,轻轻咳嗽一声道:“大家都是行内人,应该明白朝廷这个条例意味着什么,完全颠覆了柜坊行当,这是柜坊行当百年未遇的大事,现在宝元柜坊已经先走一步。
这两天主要是下雪,我们还没有面临冲击,一旦雪停,就会有大量的取款人蜂拥而至,事实上,我家东主已经接到五个大主顾写来的信,都在信中问东主,宝记柜坊要不要实行存钱计息制度,言外之意就是说,如果不实行,他们就要搬家了。”
停一下,潘大掌柜看了看众人又道:“我相信大家都会面临同样的局面,所以推行存钱计息势在必行,事实上,推行存钱计息对我们是利大于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一点。”
“潘掌柜是指我们可以获得更多银钱放贷吗?”宝晟柜坊的刘大管事问道。
潘大掌柜摇摇头,“不仅是这一点,关键是拿到这个资格,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想做存钱计息,那必须要给户部缴一笔风险保证金,跨州柜坊缴十万贯,本州跨县柜坊缴三万贯,本县柜坊缴一万贯,这个条件非常苛刻。
我估计各州的小柜坊都无法做存款计息了,只要咱们的店铺在各州各县铺开,这些小柜坊都得倒闭,所以从这点来说,存钱计息对我们绝对是利好消息。”
“那我们需要做什么?”
潘大掌柜迟疑一下道:“户部的意思是,让我们成立一个行业商会,进行自律自查,如果我们不主动,户部就会指定宝元柜坊来牵头此事,所以宝记柜坊愿意牵这个头,成立柜坊商会。”




猛卒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阳布局(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时间已是十二月下旬,这天上午,新昌坊宝济堂的东主林耀祖匆匆从药铺里出来,他坐上一辆牛车来到了东市高升客栈。
林耀祖已经被王越策反,策反他的原因也很简单,林耀祖是老三姚和的人,而现在掌权之人是老二姚顺,他当初得罪过姚顺,因为他的告密,导致姚顺被父亲打断了胳膊。
所以得知姚顺上位的消息,林耀祖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想隐姓埋名逃亡,王越及时从医师王辅之那里得到这个消息,他当即立断,诱捕了林耀祖,并成功将他策反。
林耀祖的作用要比王辅之大得多,他使长安内卫掌握了很多重要情报,尤其林耀祖曾是姚广平的对内监视官,他很了解姚广平几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和恩怨,这便使晋军能够更深的掌握姚家的弱点。
林耀祖来到高升客栈,客栈掌柜认识他,便让他稍等片刻,自己派人去通知王越。
不多时,王越来到了高升客栈,他走进房间笑问道:“可是有什么重要消息?”
林耀祖点点头,“今天接到姚顺的命令,让我去洛阳协助泉州特使和朱泚朝廷谈判。”
王越一怔,“怎么让你去,洛阳那边没有人吗?”
林耀祖苦笑一声道:“洛阳那边原本是有情报站,但前年成都站被摧毁后,洛阳站也暴露了,所有的人都被抓捕处死,我在洛阳呆过几年,认识一些高官,所以让我去洛阳协助。”
“去和洛阳朝廷谈什么?”
“我也不知道,如果统领有需要,可以派人和我一起去。”
王越略略沉思片刻道:“我现在就去向晋王殿下汇报,你中午再过来一趟,看看有什么需要交代你之事。”
王越离开了高升客栈,很快便赶回了大明宫。
在晋王官房门前稍等片刻,有侍卫将他领了进去。
此时,郭宋正在潘辽、杜佑和崔元丰三人商议明年开春的科举安排,晋军已经统一了长江以南,他们对长江以南地区究竟是军事占领,还是有效统治,明年春天的科举就是风向标,如果明年春天南方士子大量前来参考,那就说明南方士族普遍认可了朝廷。
所以郭宋建议,最好按照十万士子的规模来进行准备,同时要做好录取三百人的准备。
这时,一名随从上前低声对郭宋道:“殿下,内卫王统领有急事求见!”
郭宋点点头,对三人道:“科举事关重大,礼部先把方案做出来,然后在政事堂内进行讨论,如果需要别的部门参与,就由潘相国出面协调。”
三人起身行礼,告辞走了,王越这才匆匆走进来,单膝跪下行礼道:“卑职参见殿下!”
“请起!”
郭宋请王越起身,又笑问道:“上次我交代那件事,查到眉目了吗?”
郭宋拜托之事,就是查刘采春庶祖母在长安的故居、家人和父母坟墓情况,由于时间太久远,这件事很难查,也无从查起。
他们唯一的线索,就是庶祖母在凤鸣乐坊做过琵琶女,艺名小关娘,当时有个名妓大关娘,而庶祖母姓关,所以叫小关娘。
王越躬身道:“确实查到一点眉目了,大关娘只出名了三年,然后就嫁给一名富商从良了,我们就查这三年凤鸣乐坊的名单,果然找到了小关娘这个名字,但乐坊没有任何关于它身世和家庭的记录。”
“你的意思是说,没有办法了?”
王越连忙摇头,“我们还发现另外一个线索,小关娘当年是跟人私奔的,很可能就是四夫人的祖父,他们当年私奔曾被是官通缉,万年县那边应该有留底档案,卑职会尽快找到。”
郭宋点点头,“那就说说你要禀报的急事!”
王越精神一振,连忙道:“泉州府那边出了一点情况。”
1...406407408409410...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