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卑职参见主公!”
刘士宁闻到他身上发散着一股酒酸味,一看就是好酒之人,他很不喜欢这种不作为的县令。
“看看城墙破烂成什么样子了?”
刘士宁用马鞭指着城墙和城门,十分不满道:“还有这城门,半挂在城上,上面的大洞都可以钻人了,你怎么不想办法修一修?”
“启禀主公,实在是小县人口太少,还要负担一千士兵的军费,没有余力再修葺城墙了。”
刘士宁脸一沉,“别的县城负担也重,但城墙就不像你们这样破烂!”
“这个......这个,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我们......”
不等他说下去,刘士宁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不说这个了,我来问你,有没有宣城那边的消息?”
“主公指的是哪方面的消息?”
既然县令这样问,宣城那边必然没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刘士宁心中稍稍一松,摆摆手道:“不管哪方面的消息,只要是有关宣城的。”
县令想了想道:“今天早上有队商人从宣城那边过来,好像说赖将军只准出城,不准进城,管得很严,就像要开战的感觉,但又没有听说那边发生战争。”
刘士宁大喜,连忙追问道:“确定是赖将军吗?”
“肯定是,上午的时候,这群商人还跑到县衙来报官,说有贼偷他们的货!”
“这几个商人还在吗?”刘士宁急问道。
“有几个走了,丢货那个商人还在。”
“立刻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县令带来一名中年男子,头戴幞头,穿着灰布短衣,小鼻子小眼,一看就是那种胆小谨慎,但又不失精明的小商人。
商人跪下磕头,“小民拜见大将军!”
大将军是江州一带百姓对刘士宁的称呼,刘士宁听他是江州口音,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小民叫做李贵,江州浔阳县人。”
听说是浔阳县人,刘士宁听说是浔阳县人,顿时对他有了几分好感,又问道:“你从宣州过来?”
“正是!小人是做文房四宝生意的,去宣城进了一批纸,昨天晚上住店时,发现少了一百五十斤,小人一共才进了三百斤纸,这就少了一半,所以小人今天报了官。”
刘士宁对他这种屁事不感兴趣,他又问道:“你在宣城呆了几天?”
“呆了五六天吧!本来还想买一些笔墨,但赖将军下令,所有非宣城籍的人必须全部离城,所以我们就只能离开了。”
“你告诉我详细情况,你们是哪一天去的,哪一天离开的?”
“月初去的,三天前离开,离开后就直接过来了。”
“宣城没有发生什么事吗?”刘士宁追问道。
商人想了想道:“好像在五天前,半夜有一支骑兵来攻打县城,但是赖将军好像事先得到消息,所有军队都上了城,所有人都不准出门,后来也没有打起来,骑兵就走了。”
“你怎么知道是骑兵?”
“第二天县里都传开了,说有几千骑兵,但没有携带攻城武器。”
“然后呢?再没有军队来吗?”刘士宁又问道。
商人摇摇头,“反正我们走的时候还没有,但宣城的气氛很紧张,赖将军挨家挨户动员青壮男子协助守城,每人还发一套盔甲和长矛。”
“招募了多少人,知道吗?”
“具体不知道,但我们估摸着至少上万吧!他们在街头列队的时候,都看不见尾。”
刘士宁一颗心终于落下了,有一万多民团士兵,宣城不会轻易失守,他顿时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去宣城,他当即令道:“传我的命令,立刻出发去宣城!”
猛卒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
黄昏时分,一万军队渡过了青戈水,前方地形一下变得开阔起来,这是一座方圆百里的盆地,官道两边是大片稻田,有村落零星分布在树林旁,队伍加快了行军速度,沿着官道一路奔跑。
夜幕渐渐降临,士兵们又饥又饿,个个疲惫不堪,几名大将上前道:“主公,弟兄们都有点撑不住了,休息一下吧!”
“主公,从早上行军到现在都没有休息,大家真的顶不住了。”
刘士宁见士兵们精神萎靡不振,便点点头,“原地休息一个时辰!”
官道两边都是稻田,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纷纷坐下休息,很多士兵顶不住身体的困倦,倒地便呼呼睡着了。
数百步外有一条小河,士兵们纷纷跳下稻田跑去接水,一片片稻子被踏倒。
几名中郎将被刘士宁召集到身边,刘士宁道:“这次晋军对宣城动手,很明显是要灭掉我们,宣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江州、饶州、洪州等地,从实力上看,我们确实不是晋军的对手,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退路,我觉得刘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主公,刘辟虽然是个软柿子,但去他那里还隔着马燧的地盘。”
“这个倒没有关系,从吉州过去,穿过衡州就到了,衡州没有马燧的驻军。”
另一名将领迟疑道:“但士兵们都是这边人,让他们背井离乡,放弃家人去湘西,恐怕.......”
刘士宁脸一沉道:“等我们干掉刘辟,再把士兵的家属接过去,难道不可以吗?”
众人都不敢吭声了,就在这时,南面的小河方向忽然传来一片呼喊声,将领们纷纷站起身,只见小河那边一片混乱,但夜幕笼罩,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主公,是不是有敌军埋伏?”一名将领紧张道。
刘士宁脸色大变,急声大喊道:“命令士兵起身!”
但来不及了,北面稻田里忽然出现了无数骑兵,瞬间杀上了官道,正在休息的士兵措不及防,纷纷被骑兵长矛刺倒,反应过来的士兵惊恐得大喊大叫,四散奔逃。
南面稻田里,无数士兵没命地狂奔而来,在他们身后,黑影瞳瞳,不知多少骑兵在追杀他们。
十几名亲兵反应迅速,将目瞪口呆地刘士宁推上战马,簇拥着他向西奔逃,这时,刘士宁的一万军队陷于全线崩溃中,士兵们本身筋疲力尽,士气和体力都是最低的时刻,哪里挡得住一万骑兵的突袭,士兵们哭喊奔逃,互相推攘,互相践踏,或者跪地苦苦求饶。
“呜——”
晋军号角吹响,一万骑兵开始合拢包围,骑兵们纷纷大喊:“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越来越多的士兵脱去盔甲,扔掉兵器,抱头蹲在路边和稻田里,战斗已经处于零星状态,一支支火把点燃了,很快将官道两边照如白昼。
脱去盔甲扔掉兵器的士兵成群结队向小河方向走去,小河对岸是大片空地,战俘们蹚水过河,集中坐在空地上,被数千骑兵看管,等待着天亮。
而另一部分骑兵则开始收拢盔甲兵器,搜寻躲藏在稻田里的士兵。
刘士宁和几名中郎将都有战马,他们骑在战马上奔逃,黑暗中被晋军骑兵误以为是自己人而放过,使他们逃过一劫,他们一口气逃过青戈水,才停了下来,开始收拢逃出来的败兵。
但等到天快亮,也只收拢到三百余人,刘士宁已经明白自己中计了,李峰的消息是准确的,有一万骑兵,而其他人都是在欺骗自己,包括润州的钱逸,宣城的赖文波,甚至连泾县那个商人恐怕也是在骗自己。
刘士宁恨得咬牙切齿,等他赶到泾县时,那个该死的商人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就连县令听说刘士宁在三十外兵败,也吓得挂印而逃,不知所踪。
刘士宁只得长叹一声,带着数百残兵败将,惶惶然向江州逃去。
.........
江州的局势同样会让刘士宁崩溃,车骑将军杨苗率领两万大军在浔阳县码头登陆,两万大军杀向距离江边约数里外的浔阳县,县城内只有几百士兵,刺史卢坦、江南东道节度副使张开蒲开城投降。
而此时,刘士宁的兄弟刘士朝和军师范弘都在距离县城十几里外的大营内,刘士朝得到消息,顿时吓得惊慌失措,还是范弘果断,当即道:“我们一万军队都是新募之军,军纪松弛,作战软弱,和敌军交手必败无疑,不如立刻向饶州撤退。”
刘士朝还在犹豫,他的妻儿,兄长的妻儿以及母亲都在浔阳县,自己这一走,他们怎么办?
范弘急得直跺脚,“将军再不走,敌军就杀来了!”
他话音刚落,大营外便响起了急促的警钟声,有士兵禀报,“大事不好,数里外发现了敌军主力,正向大营杀来!”
刘士朝只得下令,“传令全军集结,向饶州撤退!”
就在这时,大帐外传来两声惨叫,准备传令的士兵被杀,不等刘士朝反应过来,只见一员老将手执长矛闯进了中军大帐,正是跟随刘洽多年的老将王延贵。
刘士朝惊恐道:“王延贵,你[58小说 www.58xs.info]要干什么?”
“我要干什么?”
王延贵冷笑一声,一步步逼近刘士朝道:“我王延贵南征北战,替你们刘家打下了基业,最后一脚我把踢去喂马看仓库,还要打死我给张破席,在你们刘家眼里,我连狗都不如,我王延贵这辈子跟错了人,走错了路,在最后入土之前,我要让刘洽看看,他儿子是怎么对我,我是怎么回报他儿子的?”
范弘偷偷后退,刚走到帐门口,转身要跑,却被王延贵反手一矛刺穿了后心,范弘惨叫一声,倒地毙命。
抓住这个机会,刘士朝一把从剑架上抽出长剑,狠狠向王延贵刺去。
王延贵后退数步,长矛一摆,‘当!’一声脆响,长剑被击飞,王延贵手腕一抖,长矛‘噗!’的一声,刺穿了刘士朝的前胸,刘士朝不可置信地望着眼前的长矛,他眼前一黑,仰面倒下。
王延贵抽出长矛,大步走出帐外,厉声大喊道:“全军集结,开营门投降!”
..........
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江州,大军势如破竹,沿着赣江一路南下,占领了洪州,抚州、饶州,大军继续南下,兵指吉州和虔州。
从宣州撤退回来的李峰和张延胜,由于宣城被攻占,以至于军队士兵低迷,加上士兵们大都是宣州人,不愿意离开宣州,撤退途中士兵情绪激动,为了防止兵变,李峰和张延胜无奈,只得让士兵自己选择去留,最后,一万军队只剩下两千人,跟随二人撤退到了吉州。
这天下午,刘士宁率领三百余人逃到了吉州新淦县,吉州都是山区,几座县城都在赣水西岸,而东岸只有新淦县一座县城,其余土地都是贫瘠的山区。
新淦县只是一座小县,比泾县还要小,还要破旧,人口只有数千人,县城百姓大多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听说主公刘士宁到来,李峰和张延胜连忙出县城迎接,刘士宁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他们二人,他立刻问道:“你们手下还有多少军队?”
两人面露难色,李峰不得已道:“回禀主公,都只剩下千余人。”
刘士宁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不满道:“怎么回事,一万军队怎么只剩下这么一点,难道你们也遇到敌军阻击?”
张延胜无奈道:“主公,士兵都是宣州人,听说宣城失守,都不愿离开宣州,退到新昌县时差点发生兵变,我们被迫让士兵自己选择去留,结果大部分士兵都回宣州了,只有两千人留下来。”
“放屁!”
刘士宁气得破口大骂,“还给他们自己选择,你们怎么不去选择死?一万军队只剩下两千人,你们还有脸来见我?”
两人战战兢兢不敢吭声,骂了半天,刘士宁又累又饿又渴,便进城去休息了。
李峰和张延胜在房间里喝酒商议,李峰道:“刘士宁在宣州惨败、江州老巢被攻占,大势已去,你说他下一步会怎么办?”
张延胜叹了口气,“晋军很快就会追来了,我估计他只能去投降马燧!”
“兄长觉得马燧会容他吗?”李峰又问道。
张延胜冷笑一声,“晋军正发愁没有借口攻打马燧,刘士宁就成了最好的借口,马燧岂会上当,他一定会把刘士宁交给晋军!”
李峰压低声音道:“此人天性凉薄,不仁不义,与其让马燧把他交给晋军,不如把这个功劳让给我们!”
张延胜将酒一饮而尽,酒杯重重一顿,“我早有此意,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动手,把他的人头拿下!”
两人商定了主意,命人去打听刘士宁的情况,却得知刘士宁酒足饭饱后已经睡了。
当天晚上,两人率军包围了刘士宁的营地,军队杀了进去,刘士宁的三百多残军都在睡梦中,猝不及防,被李峰和张延胜的军队斩尽杀绝,刘士宁尚未酒醒,从房间里出来,被李峰迎面一刀砍翻,再一刀砍下了人头。
三天后,杨苗亲率大军到来,李峰和张延胜出城投降,并献上了刘士宁的人头。
猛卒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
西晋末期爆发八王之乱,中原生灵涂炭,大批士族举家南迁,泉州也涌来大量中原士族,加上泉州温暖湿润的气候,使泉州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隋唐时代,泉州的海外贸易也逐渐兴盛起来,泉州港成为大唐继广州、明州后的第三大海外贸易港口。
此时唐朝各地藩镇兴盛,偏居一偶的泉州也渐渐沦为藩镇割据之地。
姚广平是泉州水军都督,后来兼任泉州刺史,他手握军政大权,加上积财万贯,使他有了扩军的资本。
很快,姚广平便控制泉州、福州、建州、漳州和汀州五州,所有的刺史和军使不是他的儿子,便是他的女婿,长史和县令也都是由他任命,财税、军队等大权都握在他手中,虽然他依旧每年进贡不断,并没有被南唐认定为藩镇,但实际上,他早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独立王国。
得益于庞大的海外贸易利润,使姚广平军费有了来源,他对本地百姓盘剥较少,倒也让百姓安居乐业,市场繁荣。
泉州的州府在晋江县,这里也是姚广平的统治中心,人口众多,商业发达,由于海外贸易发达,使晋江县内生活着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人员结构十分复杂。
这天上午,一辆牛车在晋江县长顺客栈前停下,一名年轻的道姑从车里出来,牛车内有人叮嘱她几句,年轻道姑便走进了客栈。
一名伙计迎了上来,“哟!仙姑住店吗?”
“你们掌柜可是姓岳?”
“仙姑认识我家掌柜?”伙计疑惑地问道。
年轻道姑继续问道:“他可是叫做岳京?”
这时,掌柜走出了院子,拱手道:“在下正是岳京,这位道姑,我们见过吗?”
年轻道姑回头向牛车举手示意,表示地方没错,只见从牛车里又走下一名道姑,头戴帷帽,看不清模样,但身材很高挑,细腰丰臀,风姿卓越,她腰挎一口宝剑,移步走进了院子。
道姑走近岳京,修长雪白的掌心里出现一面金牌,岳京顿时肃然起敬,道姑手中竟然是晋卫府供奉堂的金牌,一共只有五块,岳京至今也只见过两块。
他连忙道:“仙姑请进!”
他又吩咐伙计,“去把后面的小院子收拾出来。”
两名道姑正是应采和与她的徒弟净月,她们从长安出发,经过商州抵达襄阳,又乘船到杭州,再从杭州骑骡子到温州,然后翻山越岭到了福州,最后抵达泉州,整整耗时一个月。
长顺客栈自然是晋卫府设在泉州的情报点,掌柜岳京和他的一批伙计手下从越州调过来,迄今也才半年不到。
应采和住进了后面的独院,在后堂,她接待了掌柜岳京,她需要了解一些情况。
岳京叹了一口气道:“晋卫府去年派了五人来泉州设置情报点,但五人都失踪了,一点线索的都没有,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半路被土匪劫杀?还是被姚广平抓捕后秘密处死?总之就这么失踪了。”
应采和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摆摆手道:“我不想知道这些,我只关心姚广平的情况,给我说说他!”
岳京点点头,“我们对姚广平掌握的情报也不多,只知道此人几乎从来不露面,防备森严,我们来晋江五个多月,也只见过他三次出行,他坐在一辆马车内,四周被数百名骑兵团团包围。”
“他长什么样子?多大年纪?”应采和不露声色问道。
岳京忽然明白眼前这个道姑来泉州的目的了,他心中顿时有点紧张起来,这可是大事,自己必须要准备好紧急转移的退路。
“他长什么相貌我不知道,但他年纪应该在五十岁上下,身材比较矮小。”
“身材有多矮小?”应采和立刻抓住了重点,
“泉州人都说他矮小如童,我估计就和十岁左右的孩童差不多。”
“那他肯定也有替身吧!”
岳京恭恭敬敬道;“卑职觉得他的替身不太好找,身材相仿的男子或许能找到,但又要长得很像,那就实在太难了。”
应采和也知道,从岳京这里问不到什么了,她便对岳京道:“给我找一副弓箭,八斗骑弓,再来一壶箭,要尽快!”
“我知道了,稍晚一点就会送来!”
.........
入夜,姚广平的马车驶入了太尉府,太尉是南唐朝廷给姚广平的封号,他同时还被封为南安郡王,但姚广平本人更喜欢太尉这个称号,他喜欢别人称呼他姚太尉。
马车在影壁前缓缓停下,有侍卫上前开门,将姚广平扶下马车,姚广平年约五十出头,头发已花白,相貌黑瘦,他身材确实比较矮小,俨如十岁童子,用现在的标准,也就一米五左右,但他目光很凌厉,看人如刀子一般,侍卫们都比较怕他。
姚广平是名门之后,正是依靠父祖辈的余荫,他才能步入官场,从泉州水军都护府参军到录事参军到都督府长史,最后升为水军都督,很快又兼任泉州刺史,为他最后成为藩镇奠定了基础。
姚广平虽然身材矮小,但他妻妾却众多,给他生下十几个子女,原配夫人给他生的两个儿子都先后夭折,他现在的六个儿子都是几个小妾所生,他还有七个女儿,招了七个女婿,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姚广平很有章法,他让儿子掌军,女婿掌政,所以他才能把五州的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不过最近姚广平压力很大,郭宋一反远交近攻的惯例,竟然提前对江南和岭南下手,他刚刚得到消息,晋军已经灭了刘士宁,军队进入抚州和虔州,这两个州便和自己的建州、汀州山水相邻,而在此之前,两千晋军进入了温州。
南面的岭南也被晋军夺取,很显然,自己已经处于三面包围状态。
姚广平忧心忡忡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考虑着自己的应对之策。
他相信只要自己投降,郭宋肯定会重用自己,甚至会入朝为尚书,但自己愿意吗?习惯了权力的琼枝甘露,怎么可能再喝得下粗劣的水酒。
姚广平叹了口气,如论如何,自己都不会选择投降这条路。
可自己又该怎么应对晋军很快会杀来的攻势?
姚广平很清楚晋军杀来并不容易,他不担心西面和南面,重重大山阻隔,各种崎岖山路,补给过不来,而北面只要自己守住山区要隘,对方也很难进入建州。
关键是海路,对方进军需要极大的补给,只有走海路才办得到。
这也是姚广平虽然担忧,但也并不畏惧的原因,姚广平有他的水军优势,他有目前大唐最强大的水军,一支由千艘战船,一万五千士兵组成的水军,光千石以上战船就有五百艘,润州的长江水军远不是自己的对手。
姚广平唯一担心的是广州水军,他很了解广州水军,规模只比自己略小,如果润州水军和广州水军联合起来,自己就有点麻烦了。
这时,一个强烈的杀机涌上心头,他应该先下手摧毁广州的战船。
既然郭宋无论如何不会放过自己,那自己先下手又有何妨?关键是摧毁了广州的战船,自己在海路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想到这,姚广平终于下定了决心........
在姚府后宅院墙外一颗枝叶浓密的大树上,隐藏着一个黑影,她静静观察着姚府中的各种细节,她至少发现了三个姚广平,都是五十岁左右,身材矮小的男子。
一个姚广平在和家人吃饭,显得有点拘束,默默吃饭,一句话都没有说,头也始终没有抬起。
另一个姚广平在花园里散步,不时欣赏小河里的鲤鱼,可如果看见女眷过来,他连忙转过身去,女眷也没有理睬他,从他身边走过,视此人若无物。
还有一个姚广平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不时注视着墙上的地图,黑衣人的目光盯住了第三个姚广平,她发现这个姚广平的身边至少有两名贴身护卫,隐藏得很好,在书房四周也布满了暗哨。
另外,她还从第三个姚广平举手投足的细微动作中,捕捉他袍子里还穿着内甲,而另外两个姚广平就没有穿内甲。
黑衣人张弓搭箭,拉开了弓弦,但最终没有射出这支箭,她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还需要再观察一天。
猛卒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
应采和来泉州第三天,清晨,岳京找到了应采和,告诉她一个重要消息,姚广平今天上午要去海港视察战船。
“我知道了!”房间里传来应采和冷淡的声音。
“今天我们就不回来了,这两天多谢岳掌柜了。”
“仙姑保重!”
岳京回到掌柜房中,立刻开始焚烧各种情报留底,并让伙计挂出了本店暂停营业招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