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如果是自己的话?自己一定会这样干,那姚广平呢?
郭宋不太了解此人,但郭宋知道,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广州的船只太重要,自己决不能靠侥幸来躲过这个风险。
想到这,郭宋对侍卫首领道:“我出去一个时辰,不需要人陪同,若有人求见,可以让他下午或者明天再来。”
..........
傍晚时分,应采和找到了王太后,她陪小皇帝玩了一会儿,这才对王太后道:“我可能要出去一段时间,但我会留一个徒弟,有什么急事,太后可以告诉她。”
王太后摇摇头,“我不会有什么急事,应该不会麻烦你,但你要去哪里?”
“去西域吧!很远的地方,要两三个月后才会回来。”
“你是去替....晋王做事?”王太后忍不住问道。
应采合表情略略有些不自然,摇摇头道:“上次在长江上营救太后是特殊情况,晋王殿下一般不会让我做事,他有晋卫府,里面高手的武艺都不亚于我,没必要找我。”
停一下她又道:“我只是练武出了点岔子,需要出去寻找答案,和任何人无关。”
王太后有点后悔自己不该问出来,有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就是了,说出来反而徒增芥蒂,她笑了笑道:“我只是随口问问,只是希望你能早点回来,小家伙会望穿眼的。”
应采和眼中露出一丝少有的温柔,笑道:“我尽量早点回来!”
当天晚上,应采和换了一身黑色武士服,带着一名徒弟,两人骑马向东南方向奔去........
林耀祖很快便打听到了刘府的地址,一个是城内的府宅,一个是城外的园宅,他随即派人监视刘尚东,寻找机会。
不料林耀祖的手下很快发现,无论是刘尚东还是其他刘家子弟,都被人保护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下手,搞不好还会暴露自己。
林耀祖无奈,只得继续耐心等待形势变化,两天后,宝济堂外来了一人,口口声声要找医师王辅之。
来人叫做乔七郎,他便是了解刘家底细的人,前天王辅之去找过他,但他正好不在家。
林耀祖连忙让王辅之把客人后堂,他自己也坐在一旁。
“你们怎么会对刘家感兴趣?”乔七郎笑问道。
林耀祖连忙解释道:“我们想去海外买一批药材,需要寻找海船。”
“刘家是有海船,租一艘船出海确实没有问题,我和刘东主的儿子关系很好,要不要我帮林东主去说一说,给一个便宜的价格?”
林耀祖连忙摆手,“感谢乔公子,暂时就不麻烦乔公子,我们还要考虑一下。”
停一下,林耀祖又试探着问道:“但据我们所知,刘家的船都借给官府了,他还有船出租吗?”
乔七郎笑道:“这件事我知道,刘家就借了两百艘船给军队,从河口运送两万军队去润州。”
“不是说去广州吗?”
“不是吧!刘家没有派船去广州,刘公子前几天在酒桌上亲口说的,他们家的船队只去了润州,好像还要去江夏运送战马,林东主的消息有误!”
林耀祖有点糊涂了,他让王辅之送走乔七郎,又写一封鸽信去江夏中转站,让中转站的人核实一下,最近是否有刘家的船只运送战马?
两天后江夏便有消息传来,刘家的两百艘大船确实在十天前运走了上万匹战马。
真真假假的消息误导了林耀祖,他开始查看地图,朝廷是不是从陆地进入岭南?
他随即给姚广平发了一个简短的消息,朝廷已收复岭南,详情尚在调查。





猛卒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审时度势
自从晋军迎头痛击了刘士宁的冒险行动后,江南局势便出乎意料的平静下来,接下来的一个月刘士宁变得十分安静,没有任何扰边事件发生。
晋军也在加紧训练,除了一万军留用为骑兵外,将其他四万大军融合为一体,李冰不断在五十个营中进行各种军事比武,军事比武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加强团队的凝聚感,使江南士兵开始认同自己所在的团队。
这天上午,润州码头热闹异常,两百艘大型海船在润州水军的护送下,抵达了润州码头,历时一个月,一万匹战马终于从江夏运到了江南。
李冰早有安排,由五十个营中的西北十营接手战马,组建骠骑军,由卫将军苏镇统领。
西北十营没有和江南士兵融合,他们也同样是进行过打散重整,从三万军中挑选身高力大的一万关陇精锐士兵组建成十个营,成立了江南骠骑营。
苏镇也是跟随郭宋多年的河西老将,南征北战十几年,他也从二十出头的年轻郎将成长为三十五六岁的卫将军,是李冰的左膀右臂之一。
晋军目前形成了五大军团,一个是姚锦统领的河北军团,一个是李冰统领的江南军团,一个是梁武的河朔军团,一个是正在形成了康保的南方军团,实力最强大的当然是郭宋亲自统领的中央军团,像张云、裴信、刘光辉、杨玄英、周飞这些名将都隶属于中央军团,中央军团人数也是最多,有二十万大军,控制的地盘也最广,包括关陇、关内、河东、巴蜀和荆襄等的地盘。
李冰亲自到润州迎接这一万匹战马,韩皋也闻讯赶到了码头。
码头上,一万匹战马已经全部从大船上下来,虽然一路水运颠簸,使部分战马的精神不太好,但毕竟是一万匹战马,那种铺天盖地的气势也异常壮观,尤其在江南极为少见,数万丹徒县百姓也纷纷赶到码头围观,一睹盛况。
韩皋被热烈的气氛感染,他忍不住问李冰道:“李将军,我对作战不是太理解,这些战马对于江南战局很重要吗?”
李冰微微笑道:“骑兵的优势很多,在平原作战,骑兵可以对步兵形成屠杀之势,在南方虽然没有那么多平地作战,但骑兵可以高速转移,比如我上午决定攻打宣州,晚上骑兵就能抵达宣城,这其实就是夺取战机,很多机会稍纵即逝,很难抓住,但骑兵往往能抓住,就是在于他们速度快。”
“所以李将军其实就在等这些战马,战马一到,就可以对刘士宁动手了?”
李冰淡淡,“我确实可以对刘士宁下通牒了,他至少把宣州给我让出来。”
旁边几名官员都纷纷点头赞成,他们体会很深,宣州对江南威胁最大,一是宣州面积大,相当于苏州和常州两地,其次宣州可以对江南形成三线进攻,极大牵制江南兵力。
所以李冰表态首先要拿下宣州时,立刻引起了官员们的共识。
在前来看马的数万人群中,自然也有宣城纸铺的钱掌柜,他目光焦虑地注视着远处的战马集群,心中沉甸甸的,就像压了一块铅石。
他现在深切感受到了晋军强大的实力,刘士宁恐怕危险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命运,让他不寒而栗。
钱掌柜就是宣城人,钱家三代造宣纸,造的宣纸最为有名,十几年前,他受家族的委托来润州开店,他的宣纸品质过硬,渐渐在润州和整个江南都有了名气。
但正是这份名气使他们被刘士宁盯住了,五年前,在刘士宁的软硬兼施下,他的家族屈服了,答应让纸铺成为刘士宁设在江南的情报点。
这五年来,钱掌柜收集了大量关于江南官场、财税、民情、农作物以及各州地形地貌和城墙的情报给刘士宁,正是因为他的情报,才使刘士宁确定了进攻江南的三条路线,也使刘士宁十分清楚常州的城防以及城内粮食情况。
可是情报给得越多,钱掌柜的负罪感就越深,尤其刘士宁在常州惨败后,钱掌柜越来越害怕自己家族被刘士宁连累。
钱掌柜心事重重地回到店铺,他刚进店铺,一名伙计迎上来道:“掌柜,老家那边来了一份鸽信!”
钱掌柜心中一惊,他其实一直在等这份鸽信,这是常州惨败后刘士宁发来的第一封鸽信,这段时间他一直提心吊胆,不知道刘士宁会怎么暴怒,常州有晋军主力驻扎,自己却没有及时告诉他。
这其实也不怪钱掌柜,他对江南民团了解很多,但晋军刚到润州,他哪里能那么快掌握晋军的动向?
钱掌柜匆匆回到掌柜房,打开了鸽信,在灯下细细看了一遍,刘士宁在信中严厉斥责他情报有误,导致大军兵败,并命令他立刻回宣州述职。
钱掌柜半晌说不出话来,居然让自己回宣州述职?
自己从来没有担任过他的什么职务,没拿到他的一文钱俸禄,有什么职可述?这不就是卸磨杀驴,打算让自己承担兵败的责任吗?
但更让钱掌柜感到不妙的是,让自己回去述职,显然不会让自己再回来了,那店铺怎么办?这可是钱家的资产,他如果另派一个人过来,那店铺算谁的?
下午时分,钱掌柜从店铺里出来,他平静地对伙计道:“我出去打听一下消息?”
“掌柜,老家那边说什么呢?”伙计似笑非笑问道。
伙计其实就是在问鸽信里说什么?
铺子一共有三个伙计,其中两个伙计是钱掌柜的旧伙计,从家族带来的,只卖货,不管情报,而眼前这个伙计却是刘士宁派来的情报探子。
钱掌柜心中立刻警惕起来,这个伙计一定是偷看了情报,在希望自己赶紧走呢!难道是他给刘士宁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我过几天可能要回去一趟,进点货,你们看好铺子就是了。”
说完,钱掌柜转身走了,这名伙计望着钱掌柜走远,眼中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冷笑。
.........
城外大营内,一万匹战马已经进营,它们需要调养几天才能完全恢复体力。
李冰正和王侑商议对宣州作战的策略,王侑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将军既然要夺取宣州,首先必须知道刘士宁在宣州的兵力,而且宣州是郭士宁进攻江南的后勤重地,我估计他在宣州的兵力不会少,如果我们一万骑兵突袭宣城,那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粮食问题。将军还是先派斥候把宣州的底摸透再下手不迟。”
李冰笑道:“殿下的意思是驱狼吞虎,让郭士宁去和马燧部撕咬,如果郭士宁被压缩到洪州,那他就无法立足,必然会向西扩张,马燧和郭士宁的冲突就无法避免了,当然,这只是殿下的想法,不是强制命令,我们可以按照形势变化来确定战术,我估计打到最后,驱狼吞虎这个计策很可能无法实现,所以这一次,我们的目光绝不能只盯着宣州。”
“将军的意思是,不仅夺取宣州,还要再夺取江州?”
李冰缓缓点头,“我们夺取江州,长江航线基本上就打通了,当然还有刘辟的江陵,他时日不会长了,但我们这次进攻也不仅仅是再添一个江州,我的意思是,最好能一鼓作气,全歼刘士宁的军队!”
正说着,有士兵在帐外禀报,“启禀将军,大营外来了一人,自称是刘士宁在润州的情报探子。”
李冰和王侑对望一眼,这个情况倒出乎他们意料,李冰连忙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情报探子被士兵带了进来,正是钱掌柜,他走投无路,只能向对方自首。
钱掌柜进来跪下道:“小民钱逸,是宣州钱氏家族之人,奉家族之令在润州开了宣纸铺,迄今已有十二年,但五年前,刘士宁寻衅抓了我父亲,也是钱氏族长,在刘士宁的威逼之下,家族只得被迫答应替他收集情报,只是没想到刘士宁竟然进攻常州,与朝廷为敌,这绝非我们钱家的本意,钱家不愿再与刘士宁同流合污!”
李冰示意士兵将钱掌柜扶起,他微微笑道:“钱掌柜只要把事情说清楚,然后将功赎罪,相信你们家族一定会安然无恙!”




猛卒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将功赎罪
钱掌柜被请坐下,他满脸惭愧道:“我这五年收集了江南的大量情报,包括官场、税赋、经济、民情以及各地县城的城墙情况和地形地貌,军队防御情况我也收集了不少,所以刘士宁出兵攻打常州,就是我告诉他,常州无兵驻防,城内粮食极多,没想到他却吃了一个大亏,现在他要追究我的责任,今天我收到鸽信,刘士宁要我回去述职,可我根本就无官无职,就是一个普通商人,要我述什么职?”
“刘士宁现在在宣州吗?”李冰问道。
“不在宣州,他在江州浔阳县,他父亲安葬在那里,他最少也要守孝三个月,现在军队和百姓对他议论很大,他得装装样子?”
“什么议论?”李冰又追问道。
“他父亲应该做道场七七四十九天后才下葬,但他改成二十一天就下葬,不仅如此,在他父亲尚未下葬之时他便出兵攻打江南,遭遇惨败,让全军将士和百姓都对他十分不满,都说他是不忠不孝不义之人。”
李冰点点头,“他确实太心急了,想趁我们立足不稳给我们迎头一棒,结果却伤了自己,那么钱掌柜可知宣城县目前有多少军队?”
钱掌柜摇摇头,“我不知道,我只负责收集江南的情报,对刘士宁的情况不了解,大家对刘士宁不满,还是我父亲写信告诉我的。”
李冰心念一动,连忙问道:“那你父亲是用什么方式把信给你?”
“我父亲是派人来送信的,不过我也可以用鸽信和家族往来,我们在曲阿县也有一家分店,那边有几只信鸽,就是专门和家族联系的。”
“我们想了解宣城乃至宣州的驻兵情况,能不能请你家族帮忙?”
“没问题,我们很愿意为朝廷效力!”
这时,王侑在一旁问道:“刚才钱掌柜说收集了很多江南的各种情报,请问这些情报还有留底吗?”
钱掌柜连忙点头,“当然都在,如果贵方需要,我可以交出来。”
李冰负手走了两步,对钱掌柜道:“现在当务之急是我要知道宣城和宣州的驻兵情况,烦请钱掌柜立刻赶去曲阿发信。”
“我随时可以出发,只是.....只是有一件事还要请将军相助!”
“你说吧!什么事?”
“我店里有三个伙计,其中两人都是我从家族带来,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而另外一人叫做赵强,他却是刘士宁派来的情报探子,他的任务是监视我,而且他武艺很高,我们都不敢招惹他,恳请将军替我们将他铲除。”
李冰点点头,“没问题,我现在就派人替你干掉他。”
.........
王侑跟随钱掌柜回到店铺时,一名伙计迎上来道:“掌柜,刚才来了几名衙役,请赵强去了县衙,好像是他的一个朋友犯案,请他去作证!”
钱掌柜立刻明白了,这是李将军用一种不露痕迹的手段,替自己除掉了赵强。
他冷冷道:“随他去,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担,不要指望我去保他!”
伙计们都知道赵强来头不小,对掌柜时常无礼,掌柜对他不满由来已久,所以掌柜的态度也不奇怪。
王侑进了店铺,笑道:“不错,文人都喜欢这样的铺子,有没有上好的文房四宝,我个人买一套。”
钱掌柜连忙道:“我有最上等的奚墨、宣笔、宣纸、歙砚,我送给先生一套!”
“送倒不必了,只要东西好,按正常价格就行了!”
钱掌柜连忙到里屋取东西去了,王侑仔细翻看宣纸,发现这纸真不错,品质竟然比制诏书的白麻纸还要好。
“好纸!”王侑忍不住赞道。
旁边一名伙计介绍道:“这其实还不是最好的,还有一种纸比它好得多,等会儿掌柜拿出来就知道了,又细又薄,就像一层皮,异常坚韧,产量很稀少,我们一般都不会拿出来卖。”
王侑忽然想起晋王殿下托自己的事情,拿下宣州后,看看当地生产的好纸,伙计的介绍令他充满了期待,像皮一样又薄又韧的纸,或许晋王殿下会满意。
不多时,钱掌柜拎出来两个手提大盒子,他先把红漆盒子递给王侑,“这是先生问我要的东西,都在里面了,然后这是本店最好的文房四宝,按照正常价一套十五贯钱,先生给我十贯钱就行了。”
王侑从盒子里取出了一叠白纸,果然是又白又细,坚韧如皮,王侑笑道:“这种纸有多少?”
钱掌柜苦笑道:“这种纸是我们钱家自制的,三年前才造出来,每年的产量最多百斤,一般不对外出售,小店也只有五斤,如果先生喜欢,五斤都可以给你。”
王侑摇摇头笑道:“不是我喜欢,我估计晋王殿下会喜欢,你把五斤都卖给我,我进献给殿下!”
听说是给晋王殿下,钱掌柜连忙把剩下的四斤白纸都拿出来,小心地装在一个大盒子里,王侑一共算三十贯钱,他付了三十两银子,便让随从拎着东西走了。
望着王侑走远,伙计擦把汗道:“掌柜,这位官职不小吧!”
“从长安来的,来头很大,要是咱们的纸被晋王殿下看中,说不定咱们就要进京开店了!”
几名伙计眼中都充满了向往,谁都想去京城啊!
这时,钱掌柜忽然一拍脑门,急令道:“快给我雇一辆马车,我有急事要去曲阿县!”
.........
战马在调养三天后便完全恢复了体力,一万骑兵也一一到位,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这天傍晚,李冰正在训练场上指导骑兵训练,忽然听见有人喊他。
李冰回头,只见王侑站在校场边向自己挥手,旁边是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李冰一眼认出,正是前几天见到的钱掌柜。
李冰连忙催马来到校场边,他翻身下马走上前问道:“可是宣州有消息了?”
王侑点点头笑道:“正是!”
李冰大喜,连忙带着两人返回大帐。
回到大帐,李冰看完了情报,正如他所料,宣州有一万三千敌军,但并不都部署在宣城,而是大部分部署在宣州东面的边界。
其中溧阳县部署了五千,这是防御敌军从江宁和常州方向进攻宣州,另外在绥安县也部署了五千人,这是防御敌军从湖州方向进攻宣州,最后还有三千人驻守宣城县。
“钱掌柜,这个情报你们家族是怎么搞到的?”李冰问道。
钱掌柜躬身道:“回禀将军,小人有个叔父目前在宣州州衙出任仓曹参军事,他知道这些布兵方案,这在宣州内部并不是什么机密。”
这也对,前方的军队都靠宣州进行后勤支持,哪里部署了多少军队,主管后勤的人是清清楚楚。
李冰快步来到沙盘前,仔细看了片刻,他回头笑道:“军师看出刘士宁的部署有什么特点吗?”
王侑缓缓走上前道:“看得出他明显有些兵力不足,尤其在溧阳县的防御上表现出来,他想用溧阳县既防江宁一线,又防常州一线,但溧阳并不在这两条线的必经之道上,而是位于两条线的中间,防御做得好,两边确实都可以防住,如果防御做得不好,那么两头都防不住。”
“军师说防御做得好,是指斥候大量派出吗?”
王侑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但防御做得再好,对骑兵却没有意义,他们斥候就算发现了骑兵,等他们回去报告,骑兵已经过去了,所以我支持将军用骑兵就是这个意思,骑兵的突破能力非常强。”
“可情报上说,宣城也有三千士兵防御。”
王侑笑了起来,“三千士兵在一万骑兵面前算什么?骑兵的气势就足以压垮他们。”
李冰沉思片刻,便点了点头,“可以连夜出兵!”
王侑又指着江州道:“我们奔袭宣州,刘士宁一定会去救援,江州必然空虚,将军为何不另出一支军队,趁机夺取江州。”
“军师是说水路?”
王侑点点头,“用水军护卫,如果刘士宁不上当,那就在芜湖县登陆,彻底剿灭宣州守军!”
负手走了几步,王侑又微微笑道:“让我好好策划一下,多布下几个扣子,务必让刘士宁率军去救援宣城!”




猛卒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奔袭宣州
一万骑兵在大将苏镇的率领下一路南下,他们在天亮时抵达常州,补充了干粮和草料,又休息一个时辰后,大军便开始向西进发。
他们依然走太湖北线,这条路官道平坦,但周围山峦众多,比较隐蔽,更重要是,这条路距离溧阳县较远,就算敌军斥候发现他们,五千敌军赶来拦截,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骑兵可以在义兴县进行第二次补给,这对没有后勤支持的骑兵十分重要。
骑兵的高速机动确实远远超过步兵,只用一天时间便抵达了义兴县,他们在义兴县休息了两个时辰,补充了粮草,晚上一更时分,又再度出发了。
之所以选择在晚上出发,这也是晋军丰富的经验,即使他们被敌军斥候发现,因为是夜间,敌军斥候没法用信鹰或者信鸽发信,只能赶去溧阳县送信,时间上就来不及了。
从义兴县出来后,骑兵加快了速度,在义兴县以西三十里外的官道上,七八名士兵在旁边山坡上休息,他们是溧阳县派出的第一批斥候,已经进入常州地界。
这些斥候已经在这一带呆了十几天,携带的干粮也快食尽,按照惯例,他们明天就要返回溧阳,然后换另一批斥候过来当值。
十几天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斥候们早已懈怠,他们躺在草地上裹着毯子睡觉,只留一人当值,防止夜晚野兽侵袭。
忽然,当值士兵把所有人都推醒了,为首旅帅不高兴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头儿,你听!”
旅帅细听,只听见空气中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就像闷雷回响一样,也可夜空清朗,漫天繁星,哪有下雨的迹象。
1...391392393394395...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