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潘辽说完便坐了下来,大殿内十分安静,这时,独孤立秋起身道:“殿下,请容微臣先说两句,抛砖以引玉!”
郭宋点点头,“独孤相国请说!”
独孤立秋道:“首先,银票和钱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各家柜坊都推出了飞钱,比如说,商人把十万贯钱先存到长安宝盛柜坊,然后柜坊开出一张存钱证明,这个证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钱,然后再辅佐一个密令,商人就拿这张飞钱去扬州,在扬州的宝盛柜坊可以提十万贯钱,但正常情况下需要等上几天。
主要需要等长安柜坊把另一联底单和密令送到扬州,然后才能取出钱,这种方式很方便,不用携带沉重的铜钱,要知道十万贯铜钱重达六十四万斤,至少要用数十艘传来运送铜钱,所以飞钱的出现大大方便的商人。
但飞钱也有不便的地方,首先商人要去的地方必须也有相应的柜坊,如果没有就很麻烦,得去相近的县城取钱,还得找船运送钱,其次,对方柜坊能不能拿出来这么多钱,第三,到了扬州后也要等,等京城的等京城柜坊的证明送来,第四,各个柜坊之间只能各自为阵,飞钱不能通用。”
独孤立秋的叙述让众人听得十分专注,大家都知道独孤立秋创办了天下第二大柜坊,他的说服力很强,郭宋点点头笑道:“独孤相国请继续说!”
独孤立秋又继续道:“大额银票和钱铺实际上就是由朝廷发行的飞钱,我们并不需要垫付铜钱和白银,也不需要拿出更多的银钱,只是用朝廷的信誉为担保,由朝廷制作银票和钱票。
然后委托各大柜坊操作,不需要什么密令,各柜坊见票即兑换,风险由朝廷承担,所以朝廷的银票和钱票不仅拥有和飞钱一样的优势,而且完全避免的飞钱的种种不足,我认为这是非常高明的举措,能够大大促进商业繁荣和物资流通,我建议立刻施行。”
独孤立秋说完,大殿上顿时响起了一片鼓掌声。
猛卒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钱氏进京
这时,郭宋对张谦逸道:“我知道张相国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且不少户部官员也表示反对,我想听听张相国的意见!”
张谦逸起身道:“微臣前天拜访了杜相国,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杜相国在一定程度上说服了微臣,微臣现在改为保留态度。”
郭宋点了点头,“能达成共识是好事,张相国既然有保留意见,不妨也说出来,我相信也一定是很多大臣的共同想法。”
张歉逸缓缓道:“微臣主要有三个保留意见,第一个保留意见是关于大额银票和钱票,我们知道柜坊发行飞钱的同时,也要约定密令,光凭飞钱是不行的,加上密令就能防止被人假冒,但朝廷的银票和钱票没有密令,而且是见票即兑付,所以微臣想知道,朝廷打算怎么防止假冒大额银票和钱票。”
大殿上顿时响起一片低低议论声,郭宋看了一眼潘辽,潘辽会意,起身道:“张相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第一,我们是用特殊的纸张制作银票和钱票,保证外面难以仿制。
其次是用金线绣面,这也是很高超的技艺,一般人做不到,第三就是我们制定律法,并昭告天下,同时成立钱货稽查署,专门稽查钱票造假,一旦被造假被查实,将满城抄斩,我相信这三点做好,就不会出现让我们担心的假冒仿制问题。”
在潘辽述说的同时,有侍卫取了几张银票的样品在大臣中间传看,众人纷纷惊叹这张纸的品质之高,纸面硬挺光滑,韧性十足,就像一张牛皮,确实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一名官员忍不住问道:“请问潘相国,这是哪里出的纸张?”
潘辽微微笑道:“很抱歉,这是朝廷的最高机密,暂时不能泄露!”
大殿上一片哄笑,那名官员碰了个钉子,只得讪讪坐下。
郭宋又对张谦逸道:“张相国请说第二个保留意见!”
张歉逸微微欠身道:“微臣的第二个和第三个保留意见都是关于小额钱票方面,小额钱票是要渐渐取代铜钱,微臣以为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发行规矩,小额钱票必然会泛滥,对百姓的财富是一场浩劫,对朝廷的信用也是严峻的考验,虽然这和当十钱、当百钱是一回事,印刷纸钱太容易,只要有纸,就能无限量的印刷,希望殿下慎重。”
户部侍郎韦应物也起身道:“殿下,这也是户部众多官员反对的根本原因,我们都认为要先建立章程,然后才能考虑印刷发行小额钱票,同时我们也反对完全用钱票取代铜钱。”
郭宋点点头,“你们的意见我明白了,回头再商议,然后请张相国把第三个保留意见一并说出来。”
张歉逸继续道:“微臣的第三个保留意见,一般百姓是否接受小额钱票?如果大家强烈抵制怎么办?造成民间混乱怎么办?所以微臣建议,先在小范围内使用钱票,其次钱票和铜钱要一直并行,不能取消铜钱,微臣就是这三个保留意见,请殿下斟酌。”
说完,张谦逸躬身行一礼,坐了下来。
郭宋看了看众人问道:“大家还有别的保留意见吗?”
吏部侍郎陆贽起身道:“殿下,张相国的三条意见其实已经代表了绝大部分有保留意见朝臣的心声。”
郭宋这才对众人道:“这样吧!我们一分为二,大额银票和钱票已经达成共识,可以由户部和少府寺联合推行,尽快制定细则,约谈各大柜坊,尽快实施,张相国、独孤相国,这件事我就交给二位了!”
张谦逸虽然有保留意见,但这个方案政事堂已经通过,他作为户部尚书,再有意见也必须执行。
张谦逸和独孤立秋一起躬身道:“微臣遵令!”
郭宋又继续道:“至于小额钱票,要继续制定各种规则,等各项规则完善后,政事堂再进行商讨并投票表决,现在暂时不实行,潘相国,各种规则的制定,由你负责牵头!”
潘辽躬身行一礼,“微臣遵令!”
郭宋笑道:“时间差不多了,今天朝会就到此结束,起身吧!”
众人纷纷起身,向大殿外走去。
郭宋对潘辽道:“我刚刚得到消息,钱氏一门三百余人已经到蓝田县了,要好好安置他们,给他们提供一切便利,让他们尽快造出宣皮纸来!”
“微臣这就安排官员接待!”
...........
蓝田县通往长安的官道上,一支平民队伍正缓缓而行,这支队伍将近五百人,有老人、妇女和儿童,当然也有青壮男子,老人和妇孺坐在牛车上,青壮男子有的骑着毛驴和骡子,有的则挤坐几辆牛车上,后面跟着一百多辆满载各种物资的大车,另外,还有三百名士兵跟随,专门护卫他们的安全。
这支队伍正是来自宣城县的钱氏一门,包括造纸工匠和他们家眷,郭宋下达了特别命令,要求李冰和王侑将钱氏一族以及涉及造纸的工匠全部迁移来长安,同时出重金补偿了他们,使他们心甘情愿来京城。
经过十几天的水陆跋涉,他们终于要抵达终点长安了。
为首是一名六十余岁的的老者,他便是族长钱顺通,也是皮纸的实际发明者,他造纸四十年,具有极高的造纸天赋,造纸技艺已经登峰造极,在宣城,没有任何人能和他相比,他耗尽心血,用二十年时间才造出了皮纸,这种皮纸实际就是后来著名的澄心堂纸,只是钱顺通目前给它起名为宣皮纸。
“大郎,晋王殿下到底想用我们的皮纸做什么?”钱顺通问长子钱逸道。
钱逸就是润州的钱掌柜,他们的润州的纸铺依然保留,由一名不涉及造纸的经营管事出任新掌柜,钱逸则跟随家族一同来京城,他打算在京城建立新的钱氏纸铺。
钱逸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是坏事吧!”
“当然不是坏事,只是宣皮纸太难造,我怕在京城造不出来。”
钱逸吓了一大跳,“父亲,不会吧!”
钱顺通叹了口气,“谁知道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时,迎面来了一名官员和十几名随从,官员是少府寺少卿李维瑾,他奉相国潘辽之令,专门负责接待钱家一行。
“请问,各位可是来自宣城的钱家?”李维瑾抱拳问道。
钱顺通连忙行一礼道:“我们正是!”
李维瑾微微笑道:“我是少府寺的官员,叫做李维瑾,奉潘相国之令特来迎接各位,欢迎大家来长安!”
..........
一行人住进了崇仁坊的驿馆,晋王郭宋推崇节俭,崇仁坊的驿馆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奢华,变得简单朴实,也对外营业,能够自负盈亏了。
李维瑾对众人高声道:“各位先安心住几天,然后会另外安排住处,好好休息,逛一逛长安城。”
众人都忙着收拾东西住下,钱顺通父子找到了李维瑾,钱顺通刚刚才从驿丞口中知道,这位接待他们的官员竟然是少府寺少卿,从四品高官,着实吓了他们一跳。
钱顺通恭恭敬敬道:“能不能和李少卿谈一谈。”
李维瑾笑道:“你们不用担心,让你们进京是好事,你们家族的宣皮纸被朝廷看中,将有很大的用处,具体做什么现在还不能说,不过你们很快也会知道,总之,朝廷也不会亏待你们,你们就安安心心留在京城造纸。”
钱氏父子对望一眼,钱逸又连忙道:“钱家也想在京城开一家纸铺,不知朝廷是否同意?”
“这个潘相国倒没有说,不过我想只要不卖宣皮纸,只卖普通的宣纸,应该问题不大,你们这次进京,应该带了不少存货吧!我指的是宣皮纸。”
钱顺通连忙道:“带来了三百斤!”
“才三百斤?”李维瑾略略有点失望。
“李少卿不知,这种纸很难造,原料也不好找,是一种特殊树木的树皮制成,这种树木在洪州和建州才有,别的地方我都没见过,每年我们都为采购原来苦恼,没有原料,产量就起不来,这三百斤还是三年积攒下来,一共才造了那么多,没有对外卖过。”
“那好吧!这三百斤纸先交给我带走,然后,明天上午我会请你们去少府寺,我们再详谈怎么造纸,至于开店,我会回去汇报,看看朝廷能否给你们一个优惠店铺,今天你们就好好休息,一切事情我们明天再谈。”
“让李少卿费心了!”
李维瑾让随从带上一车纸,告辞而去了。
猛卒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银票冲击
官房内,郭宋听完了潘辽和李维瑾的汇报,他想了想道:“把他们按照甲级官匠管理,放在咸阳县,另外在咸阳给他们家族一座大宅子,至于店铺,西市或者西安门外大街,他们可以任选一处,按照官价租给他们。”
从太原时代开始,晋国的官匠就分为甲乙两个等级,其中甲级属于顶级官匠,掌握着最高等的机密技术,比如火药匠、火器匠、陌刀匠、弓弩匠、冶金匠等等,他们待遇优厚,官府解决住宅和孩子读书,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太自由,不能随意外出,不能随意和其他工匠交流等等。
李维瑾又道:“卑职问过了,宣皮纸就是他们家主用二十年时间研制出来,也是他们家族的最高机密,配方只有两个人知道,加上八名工匠,一共只有十人参与造这种宣皮纸,他们把全部三百斤宣皮纸都给了朝廷,本钱就是十贯钱一斤。”
郭宋沉思片刻道:“配方朝廷一定要拿到,这样吧!西安门外大街送给他们一间沿街铺子,然后在长安再给他们一座两亩的院子,作为配方和三百斤纸的补偿,如果他们要解决族人的住房,可以提供咸阳的官租房,或者长安居安坊提供官租房,他们自己选择。”
“殿下,造纸工坊也放在咸阳西丰坊吗?”李维瑾问道。
西丰坊是朝廷的军器监工坊所在地,朝廷的重弩、陌刀以及铁火雷的外壳都在那里制作,那里生活着数千名顶级工匠。
郭宋点点头,“宣皮纸可以放在西丰坊,他们家族其他宣纸则放在别处,如果品质不错的话,朝廷也可以长期采购。”
“微臣明白了,西丰坊正好靠河边有块空地,卑职明天带他去现场看一看。”
李维瑾迟疑一下又道:“另外,他们家主还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这种纸的官方名称用他们家乡来命名。”
郭宋微微笑道:“这个要求不算过份,他们家乡叫做什么?”
“微臣问过了,他们家乡在宣城县长庆乡独龙山村。”
郭宋笑了起来,“独龙纸,这名字不好听,乡名还可以,那就叫做长庆纸,这个名字不错,告诉他吧!官方名字可以叫做长庆纸。”
........
一个月后,大额钱票和银票正式发行,由长安八大柜坊代为经营,银票有三种规格,百两一张,五百两一张和一千两一张,钱票也是同样,分百贯、五百贯和千贯三种,商人根据需要兑换,可以转让,但转让需要双方在票据背面签章,但转让最多不能超过五次,各个柜坊见票即兑付,由户部左藏署进行统一清算。
与此同时,票证稽查署也随之成立,晋王郭宋也签署了有关钱货票据的律法条文,对造假者和仿冒者制定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银票和钱票的推出,可以说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得到了商人的极大欢迎,尤其是无条件兑付这一条,解除了商人们的后顾之忧,银票和钱票一推出来,立刻受到了追捧。
当然,户部也做了大量的细致准备,光样本就推出了几百套,送到各大柜坊的分店,在兑付时参照,只要纸张一致,金纹一致,那就没有问题。
另外,户部还给了各柜坊一套号码册,每张银票和钱票都对应着九位号码和发行日期,也就是说,造假者必须拿到一张真票,才能进行克隆造假,否则造一张百两银子的假票,随便编一个号码,很可能这个号码不存在,或者号码对应的是五百两银子的银票,就立刻露馅了。
长安光德坊一座紧靠西市的老宅内,几名神情各异的男子围坐在一起,在他们中间的桌上放着一张五百两银子的银票,几人目光都盯在银票上,眼中皆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这几人都是长安金银黑市的头面人物,他们几乎控制着金银的黑市兑换,中间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六十岁出头,名字叫做金德,大家都叫他金爷,在长安金银黑市呼风唤雨二十年。
由于官府默许金银黑市的存在,使这些金银掮客活得十分滋润。
“就凭这张纸,随便在哪个柜坊就能兑换出五百两银子?”金德有点不敢置信问道。
银票的主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恭恭敬敬道:“金爷,我今天拿它去宝盛柜坊了,柜坊说,随时可以支取,我另一张百两银子的银票就正常兑付了。”
另一名稍年轻的男子眉头一皱道:“朝廷在搞什么?随便印一张纸就能兑换,那我去印他几万两银子的银票,它兑不兑?”
“兑肯定会兑换,但前提是你要印得出来,这纸就很特殊,我从未见过,还有上面的金线绣,也不是一般人能绣得出来,朝廷又不是傻子,让你随便可以假冒。”
金德拾起银票仔细看了看道:“确实,这个纸张很少见,金线绣得也精致,一般人确实难以仿制,但天下还是有高手的,真有心,仿它并不难,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假冒........”
金德放下银票,目光肃然地望着众人,“你们没有意识到吗?朝廷搞的这一招,是在挖我们的根,有了钱票和银票,以后谁还找我们兑换金银了?”
金德这句话击中了众人的要害,他们的利润就是靠兑换金银的差价,他们收银子是一两兑一千一百文钱,他们兑白银是一千两百文兑换一两银子,一两银子赚一百文。
商人一直是兑换金银的大户,商人因为铜钱不便携带,而用飞钱有时候也很不方便,所以商人喜欢兑换成便于携带的金银,因为他们是用金银买货,对方也会让利,所以兑换损失并不大。
现在有了钱票,在十大柜坊的任何一个柜坊都能兑换,商人也就没有必要兑换金银了,同时因为银票发行,市面上流通的银子也少了,拿银子来兑换钱的人也会大大减少,两头一挤压,他们的利益必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想通了这个道理,众人都沉默了,稍年轻的男子恨恨道:“不给我们活路,我们也不会让他好受,我们雇一些高手,造一批假的银票和钱票,我们去杭州、广州狠狠兑换一大批金银,把我们的损失补回来!”
“胡说八道什么!”
金德忽然发怒了,“你活腻了自己去干,不要连累我们!”
年轻男子吓得不敢吭声了,金德摆摆手,“大家回去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有的事情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众人起身告辞离去了。
金德回到后宅,他拾起百两银子的银票又看了半天,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虽然这个银票确实难造,但他并不需要真的提取银子,所以不需要造得那么惟妙惟肖,只要商人对这种银票产生不信任,那很多商人又会恢复从前的贸易方式。
目前他手中还有差不多二十万两银子,都是他用一千一百文钱的价格换来的,如果这些银子兑换不出去,而是用官价兑换成钱,这一来一去,就是四万贯钱的损失,这个损失他承受不起。
想到这,他对旁边的长子道:“你去把卞老六给我找来!”
卞老六是伪造名家字画的高手,他的长子立刻明白了,顿时吓了一跳,连忙低声道:“刚才父亲不是痛骂张鸿吗?怎么父亲也想......”
金德淡淡道:“我骂他是因为他愚蠢,做这种事情容易被发现,会连累我们,并不代表我不做,我们当然要做,而且只能由我来做。”
猛卒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交子面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小额主要是钱票,没有银票,因为小额银子本身携带并不麻烦,但就算是钱票,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太多,一个是防造假,这个不像大额银票那样,必须由专业的人来造假,受众小,发行量少,造假的人就很少,
而小额钱票受众太大,造假的人也会很多,纸张用旧以后,普通百姓也不会仔细分辨纸张上的区别,会让很多人铤而走险造假钱,所以推广小额钱票的风险很大。
其次就是广大民众能否接受,一般民众逛街,带上几百文钱就足够了,也不麻烦,要买大件物品,那就要专门上街,雇一辆牛车拉钱,一百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突然要把铜钱换成纸币,广大百姓是否接受,是否信任,还真是很大的考验。
郭宋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他还是想试一试,他便把纸币试点放在长安,把它起名为交子,和大额的钱票、银票区分,即使交子失败,也不能影响到的钱票和银票的发行。
七月初,政事堂再次进行表决,这一次没有反对票了,以四票赞成,三票弃权,通过发行交子的决议。
交子只有三种,五百文、一贯钱和五贯钱,为了把各种准备做细做踏实,独孤立秋筹备了一个半月,并每天在报纸上进行预热宣传。
从七月二十日到八月初四,每天的《长安快报》都会有一张附版,上面是愿意接受交子的各家酒客、客栈、商铺等等,足有三百多家,包括长安所有的柜坊都承诺无条件兑换或者转存为铜钱。
每月的初五是官员们发俸的日子,八月初四,七名相国都聚集在晋王官房内,郭宋的桌上放着两叠交子。
“殿下,形势并不乐观!”
杜佑很冷静道:“我们委托报馆进行了民意调查,八成人都不接受交子,虽然我们会尽力推广,但还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张谦逸也道:“作为户部尚书,微臣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政事堂的决议和殿下监国令,但微臣还是有保留意见,现在推行交子并不像银票和钱票那样水到渠成,而是一种强行推行,正如杜相国的担心,微臣也希望殿下能做好失败的准备!”
郭宋叹了口气对众人道:“发行交子也并非我头脑发热,大家都知道市场上铜钱远远不够用,在巴蜀,在河北,我亲眼看见还有很多地方是以货易货,而金银产量太低,我们也没有发现大型金银矿山,西域那边还是未知。
所以我反复考虑,想以朝廷的信用为担保发行交子,和铜钱并行,但大家也说得有理,我们也不能一厢情愿让民众使用交子,我不希望民众以为我们推行交子是为了剥削他们,从而影响到朝廷的信誉,所以我心中也做好了收回交子的准备。”
这些相国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杜佑又问道:“殿下收回交子的底线是什么?”
“以三个月为限!”
郭宋对众人缓缓道:“如果三月长安民众依旧不能接受交子,那么我就收回交子,不再考虑发行纸钱。”
晋王的表态众人都接受了,张谦逸道:“殿下说得对,不试一试,也不知道能否行得通,如果不行,我们就及时改正,不让民众受到损失,也就不会损害朝廷的信誉。”
.........
次日上午,官员们终于领到了用交子发的俸禄。各大柜坊也挂出了兑换交子大牌子。
为了推行交子,官方的货物也随之降价,使用交子可以以一百二十文每斗购买盐,粗面价和粗布价也给了使用交子的优惠。
中午时分,西市、东市和西安门外大街的商铺里都陆陆续续出现了交子。
为了了解市场上对交子的反应,政事堂的相国们全体出动,去长安各地实地了解交子的情况,连内卫也出动了,他们假扮成普通百姓,在各处酒楼、茶馆倾听百姓的意见。
上午时分,郭宋乘坐马车来到了西安门外大街,他穿着普通的常服,头戴纱帽,身着白色细麻长衫,腰束一条革带,腰间佩一块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