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猛卒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春江水暖
郭宋现在已不在兴庆宫上朝,改在大明宫了,所以他出发就比平时稍微早一点,朝廷现在没有早朝,但有专题协商早会,就专门的议题进行扩大讨论,从四品以上职官都要参加,每月大概有四到五次,一般会提前两天通知议题内容,给大家准备的时间。
不过今天没有协商早会,郭宋一般会在辰时正抵达大明宫,也就是早上八点。
郭宋进了官房,茶童阿庆已经把一盏香茶奉上了。
用茶童一直是官场的传统,一方面是因为官房不好用年轻侍女奉茶,可官员们又不喜欢五大三粗的男人烧茶上茶,用乖巧伶俐的茶童也就顺理成章了。
茶童不仅负责上茶,还要负责跑腿,送个信喊个人之类,都是让茶童去跑腿。
“阿庆,我有客人吗?”
郭宋见会客牌居然是竖起的,这表示有人在等待召见,可郭宋想不起今天一早要召见谁?
“殿下,是张大东主,说有私事找你呢!”
能以私事名义来找郭宋的人,除了他家人外,也只有张雷、郭萍和应采和三人,连李安都不行。
好久没见到师兄了,郭宋笑道:“请他稍等片刻,我马上过去。”
郭宋喝了口茶了,又翻了翻桌上的牒文目录,这才起身去了客堂。
客堂内,张雷也在喝茶,他当然是为了海外贸易之事而来,昨天他们已经签署了契约,二十艘大海船到手了,只是他心中没底,今天特地来询问郭宋。
“师兄一早来,有什么急事吗?”
“哎!有件棘手的事情,想请教一下师弟。”
郭宋坐下来笑道:“师兄不妨说来听听!”
“是这样,我昨天和老李买了一批海船,都是五千石的,共有二十艘,事实上这批船我们早就在谈了,昨天看见朝廷收复岭南的消息,我们赶紧把船定下来。”
“是刘家的海船吧?”郭宋笑问道。
“正是,刘家买的园宅在老李家隔壁,上个月,我们坐在一起聊天时,刘尚东说他想转让一批海船,我和老李都动心了,便决定买下组建一支远海船队。”
“师兄,你现在的生意做得很大了,整个长安的葡萄酒都在你手中,你还有那么多店铺,还有柜坊、还有茶园,现在又想出海,你忙得过来?”
“师弟,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打住!打住!”
郭宋连忙把他叫停,一脸鄙夷道:“别给我扯这个,你的梦想太多了,以前娶师姐是你的梦想,现在想休掉师姐,换一个老婆也是你的梦想,你想出海无非是想出去尝尝鲜,你别以为我不懂你的心思?”
张雷破天荒的老脸一红,半晌道:“反正船已经买了,出海贸易已经势在必行,你就别再打击我的积极性了。”
“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找我干嘛?”
“我不是....不是没有头绪吗?”
张雷眨眨眼,一脸无辜道:“老李当了甩手掌柜,一切都要我来操心决定,可我也没有经验,就想请教师弟,去哪里买货?买什么?”
郭宋哈哈大笑,指着张雷道:“师兄啊!在我面前就别装了,你买了刘家的船,怎么进行贸易,刘家会不告诉你?你是在找销路吧!要我买你的海货,然后再让我给你一点特权,你在广州那边就方便了,对不对?”
张雷嘿嘿一笑,厚着脸皮道:“既然你猜到了,那就指点师兄我一条明路好不好?”
郭宋微微笑道:“指点你要出师有名啊!你怎么不让我大姐参一份子呢?”
张雷顿时给自己一个耳光,“我回去就给老李说,给郭大姐三成的份子。”
郭宋这才不慌不忙道:“买货最好去南洋,不要走得太远,香料是一定要买的,用途很广,做胭脂、香粉、香囊、调酒、做食品,做熏香都需要上好的香,然后是贵重木材,木绵就不要买了,这玩意价格是棉花的十倍,普通人不会买,有钱人直接用鸭绒羊绒,也不会买,还有果子也别买,容易腐烂,如果有可能的话,再给我弄点稻种回来,最好一年两季或者三季的稻种。”
“师弟,这些刘东主都说过了,能不能说点好听的,比如香料官府全要了,木材官府裘全买了,这些话我爱听。”
郭宋摇摇头,“这只能说你傻了,官府买你的货,你还剩多少利润?”
“我不是担心货卖不出去吗?”
“亏你还做这么多年生意,你们有这么雄厚的本钱,还怕货卖不出去?我记得你手中不是有一块五亩地的商铺吗?就是西安门外大街那块地,你用它来开一座海货店,你还怕没有人来买?
然后广州、扬州、太原和成都各开一家分店,你省去坐地商的盘剥,价格就有优势了,懂不懂?长安要买香料的店铺,都会去你那里!”
“还有税那边.....能不能?”张雷着实有点难开口。
其实这才是张雷来找郭宋的主要目的,长安从去年开始恢复商税,虽然不多,也就是货值的百分之五左右,但如果货值大,尤其是海货,通常在十万贯以上,一次也要五千贯的税,一年下来,也要几万贯,所以张雷想求郭宋给他免税。
不料郭宋却冷笑一声道:“你这么丰厚的利润了,还想盘剥我的税?告诉你,海外商税一文都不得少,你们胆敢逃税,我就革掉你和李安的爵位!”
张雷无精打采站起身道:“好吧!我要准备出海了,几个月后再见吧!”
“等一等!”
郭宋叫住他问道:“你要出海?”
“我想出去看看,长一长见识,就像你说的,去尝尝鲜,这辈子也没有白活,另外,我准备把玄武也带上。”
“玄武才十五岁,太小了吧!”
玄武就是郭宋四师兄杨雨的遗腹子杨玄武,杨雨的母亲赵萱儿被薛涛做媒,又改嫁给了内卫统领王越,给王越生了一儿一女,杨玄武就交给张雷抚养,成为张雷的义子,张雷从他七岁起便请名师教他读书习武,杨玄武才十五岁,便长得又高又壮,武艺高强,文章也写得不错,难得的文武双全。
“没事的,那小子一心想出去闯荡,我不可能让他一个人出去,所以我带着他,放心一点。”
郭宋没有再反对,杨玄武毕竟是杨雨的儿子。遗传了父亲的性格,喜欢四处游历,但郭宋绝不会让他再走上父亲的老路。
“有什么事和我大姐商量,她头脑活络,怎么卖货,她会有更好的主意!”郭宋其实是在提醒张雷,答应的事情可别反悔了。
........
张雷告辞走了,郭宋回到房间,他一边喝茶,脑海里却在想着海外贸易之事,海外贸易利润丰厚,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所以朝廷拿下岭南,诸如张雷、李安那样的雄厚资本立刻参与进来。
郭宋也在考虑官府参与海外贸易,他之前得到康保的消息,广州那边也有三百二十艘五千石海船,其中有三艘是两万石的巨无霸海船,只是停航多年,需要彻底翻修,要到明年才能投入使用。
花钱修船没有问题,只是郭宋觉得修复三百二十艘大海船,明年就能投入使用,郭宋觉得时间上不现实,另外,康保还提到了水军战船,千石以上的战船就超过三百艘,这也着实让郭宋心中充满期待。
郭宋一直就知道广州有水军战船,这也是他急于拿下岭南的主要原因,如果广州水军被尉迟虎那样的军阀所用,以后再想夺取岭南就困难得多,况且朝廷有了水军,剿灭泉州姚广平就容易多了。
这时,侍卫在门口禀报,“潘相国和杜相国来了!”
“请他们进来!”
片刻,潘辽和杜佑快步走了进来,郭宋笑着:“两位先请坐下!”
两人坐了下来,郭宋取过一份吏部的报告道:“关于岭南经略使,吏部推荐了七名候选人,我们具体谈一谈薛长寿。”




猛卒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寻找情报
自从碎叶马卫江出事后,郭宋痛定思痛,开始在各地进行改革,改革内容是把军、政、刑三者分开,分别由不同的主官掌控,另外税署和盐铁转运署也是由朝廷直管。
岭南这边当然也不例外,首先郭宋取消了岭南经略使这个称呼,改为安抚使,这其实就是一个临时职务,当政局平定,各州运转正常后,安抚使就会撤销,只剩下盐铁转运使、市舶使和刑狱巡检使,另外在广州会保留适量驻军,不参与政务,只负责平定叛乱或者抵抗入侵。
岭南至少要三四年后才能完全稳定,郭宋已经决定广州都督由康保出任,盐铁转运使、市舶使和刑狱巡检使由朝廷朝廷决定,至于康保推荐宦官安宝纯继任市舶使,郭宋也让吏部和户部一并考虑,康保看人很准,他一般不会轻易推荐官员,郭宋还是考虑康保的建议。
而现在他要把岭南安抚使的人选定下来,吏部推荐了七人,郭宋考虑再三,最后把目光集中在秘书监令薛长寿身上,薛长寿年近六十,当年郭宋出使西域,薛长寿就是他的军队,郭宋在丰州时,薛长寿也是长史,深受郭宋的信任。
第一批参事名单中,薛长寿也位列其中,只是薛长寿与民争子,有失体统,才被免去了参事之职,出任资政,恢复朝廷后,薛长寿被任命为秘书监令,实际上,这是一个虚职,秘书监下面的晋王府、内卫、参谋室,他一个都管不着,所以郭宋考虑让他出岭南出任安抚使。
潘越沉思片刻道:“让薛长寿去岭南,是不是他年纪稍大了一点?微臣的意思,殿下能否先和薛长寿谈一谈?”
郭宋微微笑道:“薛长寿就在漳州长大的,他对岭南的气候能适应,再说他医术高明,保养得法,别看他是六十岁的人,可看起来就和四十余岁差不多。”
杜佑道:“殿下决定让薛长寿去,相信政事堂也不会反对,毕竟他也是政事堂提出的候选人之一,微臣同意潘相国的意见,这件事还要争求薛长寿本人的意见。”
“潘相国呢?”郭宋又望向潘越。
潘越点点头,“如果殿下决定让他去,微臣没有意见!”
“好!我去和薛长寿谈。”
只要左右相国都同意,政事堂一般就能通过了,像这种重大人事任命,一般是政事堂推荐名单,不低于五人,然后由郭宋从中选择一人。
如果郭宋想启用名单以外的人也可以,最好的办法是让政事堂补充进推荐名单,如果得不到政事堂推荐,且政事堂有五相以上反对,那么郭宋就算强行任命也同样无效。
这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卢杞被任命为宰相的前车之鉴,其实当时朝野普遍反对卢杞为相,政事堂其他相国也都不同意,但李适还是用自己的皇权强行任命了,正是卢杞事事迎合李适,最后才引来了阉党之祸。
郭宋来到了薛长寿的官房,秘书监下面三大机构,内卫由王越统领,晋卫府由郭玉娘和宋添统领,参谋室由卢纶主管,所以作为秘书监令,薛长寿着实没有什么事情,他就像一个收发室的门房,其他部寺送来的文书,他负责分发给下面三个机构,三个机构递上的文书,他再发给其他部寺。
郭宋来到薛长寿的官房门口,却见他正坐在桌前看报,郭宋敲了敲门,薛长寿见是晋王来了,他连忙放下报纸起身,“殿下怎么来了?”
郭宋笑道:“我随便走一走,正好来这边,便顺路来看看你。”
“殿下请坐!”
薛长寿连忙搬来一把椅子请郭宋坐下,又吩咐茶童上茶。
“薛监令最近身体如何?”郭宋笑问道。
“我身体还不错,殿下知道我是军医出身,所以一直很小心保养,能吃能睡,每日夜里慢走几千步,感觉和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郭宋和薛长寿交情很深,没必要旁敲侧击,他也不绕弯子,直奔主题,“我考虑让薛监令换一个环境,不知薛监令愿不愿去岭南为官,出任岭南安抚使。”
薛长寿显然没有想到是这件事,他愣了一下,随即沉默了。
郭宋又继续道:“潘相国和杜相国都同意你去岭南,但他们担心你的身体是否承受得住长途跋涉以及岭南的气候?”
薛长寿缓缓道:“身体不是问题,微臣是医者,自己身体怎么样?我心里明白,关键是我放心不下家里。”
“你是放心不下儿子吧!”
薛长寿点了点头,“我儿子才四岁,对我依赖很深,把他丢在长安,我放心不下。”
“令郎能乘船?”郭宋问道。
“殿下允许我把他带去广州?”薛长寿惊喜问道。
郭宋笑道:“安抚使不是经略使,安抚使不管军队,所以薛监令把儿子带去上任,其实问题不大,可以多带些人,孩子母亲、乳娘、仆妇丫鬟之类,一并带走,我只是关心他年纪还小,能否乘坐海船?”
“这个问题不大,其实孩子倒不怎么晕船,反而是成人晕船厉害,再说我可以配制防晕船的药,事先喝下,应该不会晕船了。”
郭宋微微笑道:“那我就认为薛监令同意出任岭南安抚一职?”
“既然殿下如此看重微臣,微臣愿意出任岭南安抚使之职!”
.........
朝廷收复岭南的消息同样让宝济堂东主林耀祖十分紧张,由于相隔千里,群山阻隔,消息非常闭塞,广州发生的事情泉州基本上不会知晓,就算后来知道,一般也是商人偶然会把消息传过去,但也很有可能泉州一直就不知晓。
比如当年路嗣恭平定广州哥舒晃叛乱,泉州官府一直到三年后才从商人那里知道这件事。
这也是姚广平要在长安设立情报站的缘故,他不能在泉州一无所知,直到朝廷大军兵临城下他才醒悟。
长安是天下情报汇集之地,在长安就能知道很多有关泉州的情报,比如朝廷军队进驻江南,这种情报泉州不可能知道,就必须由长安的情报站收集消息后发送给泉州。
林耀祖是从《天下信报》上得知朝廷收复广州,他又找来《长安快报》,连续几天的报纸都找来,但都没有他想要的细节。
比如朝廷是直接策反广州的军队,还是派大军前往广州?如果是后者,那么派了多少军队?军队是走陆路还是海路?最后战况如何?等等细节情报都一无所知。
一连两天,林耀祖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到处想办法打听情报,都一无所获,中午时分,一名伙计匆匆回来,林耀祖连忙上前问道:“打听到了吗?”
“卑职去码头问过了,所有的船东都说,没见到朝廷有能出海的大船,不过......”
“不过什么?”
林耀祖急道:“赶紧说!”
“有一个船东说,朝廷虽然没有海船,但它们可以租海船出海。”
林耀祖眼前一亮,对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可以租海船,数量巨大,那必然是刘家,说不定刘家知道朝廷出兵之事。”
想到这,他召集几名医师问道:“你们有没有给刘家出过诊,就是原来扬州刘家,拥有很多海船那家豪门!”
众医师纷纷摇头,“东主,刘家那种豪门应该自己就有医师吧!”
林耀祖想想也对,便把十几个伙计找来,“你们都出去打听,刘家的府宅在哪里?估计有无赖地痞知道,实在不行就花点钱,让他们帮忙打听。”
几名伙计答应一声,纷纷走了。
这时,医师王辅之上前道:“东主,我好像有个病人比较了解刘家的情报,我可以去打听一下。”
王辅之就是之前被医闹者认定为肇事医师,医闹事件已经被林耀祖花了五百贯钱平息了,但这件事似乎给王辅之带来不小的打击,这段时间他一直情绪比较低落,林耀祖也没有劝他,让他自己慢慢恢复。
林耀祖听说王辅之能查到刘家的消息,心中大喜,连忙道:“你赶紧去打听,速去速回。”
王辅之答应一声,他拎上药箱,乘坐一辆牛车出了新昌坊,向东市而去。




猛卒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风险
王辅之来到了东市大门前的高升客栈,这里是内卫和晋王府的联络点,有些事情不方便直接去官衙,便来这里联系。
王辅之刚走进客栈,一名伙计便笑着迎了上来,“客官是来住店?”
王辅之犹豫半晌道:“我来找牛!”
这是王越告诉的一个暗号,很不合时宜,所以他开口很勉强。
伙计点了点头,“请跟我来!”
伙计没有斥骂自己,证明暗号对了,王辅之稍微松了口气,跟着伙计来到后院,伙计这才问道:“您找王统领?”
王辅之点点头,“是!他在吗?”
“他一般在官衙,离这里也不远,我可以帮您去通报,请问您是?”
“你告诉他,我是宝济堂药铺的,他就知道了,你就说我有重要事情要告诉他。”
伙计安排他在一间屋子里坐下休息喝茶,他匆匆赶去通报了。
王辅之喝完一盏茶,只听外面传来脚步声,王越笑着走了进来,“让王医师久等了!”
王辅之起身恭恭敬敬行一礼,“有重要的事情要向王统领汇报!”
“不用这么客气,请坐!”
两人坐了下来,王辅之这才说道:“我们东主得知朝廷收取岭南的消息,他很焦急,要向泉州汇报。”
“他汇报了吗?”王越问道。
王辅之摇摇头,“他需要拿到细节消息,然后才能发鸽信,他这几天就在绞尽脑汁搞到细节情报,却又无从下手,但今天还真被他想到一个办法。”
朝廷掌握夺取岭南细节情报的,不超过十五人,偏巧王越就是其中之一,他倒有几分兴趣了。
“他想到什么办法了?”
“是这样,他去打听了朝廷造船情况,听说朝廷没有海船,他便猜测朝廷是借了刘家的海船,他便想从刘家哪里打探消息,就在刚才,他派人去打探刘家的住址,我说我有一个病人知道一点刘家的情况,才找借口出来。”
王越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意识到朝廷在消息管控上出现了一点漏洞,不应该让报纸报道朝廷夺取岭南的消息,如果被姚广平知晓,他会派水军摧毁广州的船只。
这件事,自己要立刻向晋王汇报。
“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林耀祖,你病人正好有事出门,要明后天才回来,然后我会派人冒充你的病人和你联系。”
王辅之行一礼,告辞走了。
王越又低头沉思片刻,也起身去了大明宫。
..........
郭宋刚刚接到了康保比较详细的报告,这份详细的报告其实也是鹰信,只是分了几段发送,然后参谋室拼接后抄写。
岭南还没有建立和内地的官方信塔,无法通过鹰信和鸽信传递消息,康保便让人乘坐刘家的船只把消息带到润州,再从润州发消息到长安。
可就算江南也是很遥远,朝廷又在襄阳和江夏建立了中转站,一程程转送,这才把情报从遥远的广州送到长安。
就算这样,郭宋接到的详细报告也才五六百字,但已经足够把情况说清楚了。
其实郭宋关心的是数据,钱粮情况,战船和海船情况。
战船和海船数量出乎他的意料,唯一可惜的是,船只多年未使用,基本上都要进行大修才能出海,康保已经派人去沿海各州用优厚俸禄聘请修船工匠,广州一地没有那么多工匠支撑修理船只。
就在这时,侍卫在门口报告,“殿下,王统领求见!”
“让他进来!”
片刻,王越匆匆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卑职有重要情况禀报。”
“什么事情?”
“殿下,泉州情报点的人从报纸上知道了我们收复岭南的消息,他们正千方百计打听细节。”
郭宋点点头,“他们打听到了吗?”
“他们没有地方打听,但他们另辟蹊径,准备从刘家打听消息。”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卑职考虑把林耀祖策反,至少逼他把这个消息压住,不能让泉州知道。”
郭宋淡淡道:“策反林耀祖是有必要,但我觉得压制这个消息就有点没必要了。”
王越急道:“殿下告诉过卑职,姚广平会派水军摧毁广州的船只,一旦姚广平知道广州易手,他会坐视不管吗?殿下,卑职觉得这次报纸真的不该刊登岭南被朝廷攻占的消息。”
郭宋摇摇头,“就算报纸不登消息,姚广平也很快会知道岭南易手的消息,康保已经派人去泉州、漳州招募修船工匠,这其实就等于告诉了姚广平,还有一些长安大商人嗅到了商机,赶去明州和泉州购买海船,也同样会让姚广平知晓,所以说这件事其实是纸包不住火,我倒不怕消息泄露。”
王越沉默了,他意识到自己考虑问题还是太简单了,自己的担心,殿下早就考虑到了。
半晌,王越问道:“那卑职下一步该怎么办?”
郭宋看了他一眼道:“要不要策反林耀祖由你自己决定,不过上次好像你告诉我时机尚未成熟。”
王越点点头,“他的把柄是一个小妾,对林耀祖的威慑力还不足。”
“那就暂时不要惊动他,有他手下监视就行了,另外,你们要派人保护刘家,不能让他们绑架刘家子弟来获得情报。”
“卑职明白了!”
王越行一礼,匆匆走了。
郭宋又看了看康保的报告,其实他也很担心,康保去招募修船工匠,等于告诉了姚广平船只有问题,那么姚广平会不会利用这个机会,派水军过来彻底摧毁广州的船只?
1...390391392393394...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