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夜幕完全降临了,浓浓的夜色笼罩着鲁阳关,月光昏暗,夜色深沉,关隘上的三千士兵紧张地注视外面的风吹草动,尽管关隘点满了火把,但目力所及,依旧只能在三十步内。
这时,数十名手执巨盾的士兵集聚成一团,正缓缓向城门处靠拢,他们体型太大,在距离城门约八十余步时被城头士兵发现了。
王烈大喊道:“集中弓弩手射击,不准它靠近城门!”
两千多名弓弩手一起向缓缓而来的敌军射击,箭矢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城外的黑团,但黑团并没有被射垮,还在移动,只是移动的速度明显放慢了。
“射!不要停止!”看到射击效果的王烈大喊。
就在所有士兵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团移动的黑影时,众人却没有发现城外地上,几个十分隐蔽的黑影正匍匐爬行,他们滚动着一个巨大的铁球,很快抵达城墙,几名士兵爬起身,紧贴在城墙上,确定没有被发现,他们又迅速向城门处移动。
城头上的士兵都被那团左右移动的黑影吸引住了,谁也没有注意到城门下却发生了变化。
几名黑衣人支起了木架,将一个巨大铁疙瘩顶在城门上,由于城门上方有一个弧形的拱券顶,使城门镶嵌于内,上面守军看不见城门,便形成了典型的灯下黑。
一名士兵点燃了火线,三名士兵分头向两边狂奔,原本左右移动吸引人注意力的百余名士兵忽然瘫倒在地,他们趴在地上,用盾牌遮住头部和其他要害处。
城头停止了射击,关城内外顿时变得十分安静,主将王烈心中忽然感到一种强烈的危险,但还没有等他做出判定,便只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
火光迸射,城头在爆炸中轰然坍塌,硝烟伴随着尘土弥漫在关城上空,至少有上千士兵被埋在瓦砾之下。
“呜——”
远处的进攻的号角声骤然吹响,一万骑兵在裴信的率领下,向鲁阳关铺天盖地杀来.......
鲁阳关陷落,标志着荆州北部地区彻底被晋军控制。





猛卒 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学画
长安的上元节已经过去五天了,但很多人家依旧挂着花灯,仿佛还在回味上元夜的热闹和欢乐。
晋王宫这几天十分忙碌,就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晋王的昭容刘采春诞下一女,这是郭宋的第三个女儿,起乳名元宵。
王宫内彩灯璀璨,彻夜燃亮,在昭仪敏秋的寝房内,郭宋低沉地嘶吼一声,终于放松下来。
他慢慢离开敏秋丰腴身体,慢慢躺在床榻上,这是今晚第三次了,尽管他也想节制,但敏秋纤细的腰肢和浑圆夸张的后屯总是让他心中火焰难以抑制。
敏秋像猫一样地蜷缩在他身边,她比较其他几个姐妹更懂丈夫的那方面的心思,她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满足丈夫的需求,也使郭宋对她宠眷不衰。
敏秋的惹祸兄嫂被送去太原后依然不知收敛,终于酿出大祸,去年十月,他兄长张大旗在一次酒宴上吹嘘自己是晋王大舅子,结果众人轮流敬酒,他喝得酩酊大醉,去上茅厕时失足掉进粪坑,被捞起来时已经气绝身亡。
这件事对敏秋打击很大,不过她也因祸得福,对她一直不满的王妃薛涛谅解了她,她开始重新获得丈夫的宠爱。
敏秋温柔给丈夫拭去额头上的汗水,小声道:“夫君,今晚休息吧!明晚妾身再好好伺候你。”
郭宋点点头,他今天是有点疲惫了,中午去了应采和那里,晚上又赶三场,虽然他觉得自己的体力还能再继续,但他自己也想节制一下。
敏秋披上一件纱裙,起身去了外间,她洗净身体,又端来一盆温水,细致地替丈夫擦拭身上的汗渍。
“过来!”
郭宋张开胳膊,敏秋连忙像小猫一样躺进丈夫的怀中。
“你好像有心事?”郭宋柔声问道。
敏秋点点头,轻轻叹口气道:“我大嫂要改嫁!”
从隋唐时代起,朝廷一直鼓励寡妇改嫁,以增加人口,这一直是国策,就算各地割据的藩镇也更加严厉,不准寡妇守寡,晋国自然也是大力提倡并鼓励寡妇改嫁,并形成了一种宽容的氛围,寡妇改嫁非但不会被人看不起,反而是一种荣耀,而且很多寡妇都带着前夫的财产出嫁,也深受后夫的欢迎。
像郭宋的大姐郭萍,她没有改嫁是因为女儿被拐,她踏上漫漫的寻找女儿道路,无暇考虑改嫁,现在她儿女都大了,生活富足,她也不想改嫁了。
同类的事情,还有妓女从良嫁人,也不会受歧视,朝廷为了增加人口,千方百计创造各种良好的氛围。
一直到理学兴起后,妇女开始受到禁锢,实施三从四德,鼓励守寡,为长期守寡者立贞洁牌坊。
但唐朝是很宽容的,增加人口是统治阶级从上到下的共识。
所以敏秋的大嫂要改嫁,郭宋一点都不奇怪。
郭宋笑道:“这不是很正常吗?你担心什么?是担心她带走财产?”
“不是财产问题,她能带走的财产只有她自己名下的五间店铺,其他财产都是大哥留给孩子的,我是担心一对侄儿侄女怎么办?”
敏秋侄儿十四岁,还在读书,侄女十二岁,一直跟在母亲身边,敏秋担心大嫂把两个孩子带走改姓,他们张家就绝后了。
郭宋理解敏秋的担心,他想了想道:“你侄儿可以安排进太学的少年班,有上千人呢!都和他差不多大,可以住在太学,侄女可以接过来照顾,住在晋王宫也可以,正好给小薇做个伴。”
敏秋大喜,她就是这样考虑的,可就怕丈夫不同意,她给大姐薛涛说过了,薛涛表示同意,但丈夫那边要她自己想办法。
没想到丈夫主动提出来,她难掩心中喜悦,伸过头在丈夫脸上重重亲了一口。
郭宋嘿嘿一笑,给她使了个眼色,敏秋顿时心领神会,转过身子俯了下去.......
次日上午,郭宋来到了玉真宫,虽然昨天中午才来过,但那是私事,也是隐藏身份前来,而今天他是专程以晋王身份来觐见太后。
随着玉真宫扩容后,王太后和小皇帝也在去年八月以避暑为名,秘密搬到了玉真宫,这件事非常隐秘,朝廷也只是政事堂几位相国知晓。
玉真宫占据了小河北面的大片空地后,扩大了一倍,很多道姑的寝房也搬了过去,看起来玉真宫的扩容是为了解决道姑们寝房困难,但在新建道宫的深处,却隐藏着一座占地三十亩的庭园,这座庭园修建得很接地气,假山祠堂,周围廊桥环绕,一座精美的亭子环绕其中,后面则是几座精美的阁楼,还有一片占地好几亩的草场。
和皇宫的威严高耸的建筑完全不同,更富有生活气息,王太后一来就喜欢上了这里,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宁静、从容,能让她在这里安静地度过后半生。
王太后已经半出家为修士,她大部分时间都和道姑们一起在三清殿上诵经,不过今天她没有去,她昨天得到通知,今天上午晋王会来觐见。
王太后心里有点紧张,实际上她很怕见到郭宋,每次见到郭宋,都会给她一种巨大的威压,尤其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心中宁静,更重要是没有压力,她害怕郭宋到来后,再次改变她现在的生活。
“太后,摄政王来了!”门外跟随她多年的一名老宦官小声禀报。
王太后一共带来三十几名宫女和十名老宦官,包括照顾小皇帝的三名乳娘,都跟随她多年,深得她信任,另外还有十几名武艺高强的女护卫贴身护卫,这些女护卫都来自晋王府,虽然王太后心里有点不舒服,但这些女护卫并不影响她的生活,她也慢慢习惯了。
“请摄政王觐见!”
不多时,郭宋大步走进了中堂,太后坐在一挂竹帘背后,旁边站着两名宫女。
郭宋躬身行一礼,“微臣参见太后!”
“殿下请免礼,赐座!”
“谢太后!”
旁边就有一把锦椅,郭宋坐了下来,他微微笑道:“太后住在这里如何?如果不太舒服,随时可以搬回大明宫。”
王太后吓了一跳,连忙道:“哀家住得很舒适,很满意,不想再动了。”
“既然太后满意,微臣就放心了,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通知政事堂,政事堂会尽快解决。”
“多谢殿下关心,暂时没有什么需求,若有需求,哀家会提出来。”
郭宋沉吟片刻又道:“微臣听说天子似乎对绘画很感兴趣,是这样吗?”
王太后微微一怔,她们几天前才发现小皇帝喜欢涂鸦,晋王这么快就知道了?
心念一转,王太后便猜到了,恐怕是应采和泄露了这个消息,是她最先发现天子喜欢涂鸦绘画。
应采和与晋王的特殊关系,王太后便猜到了几分,一般心腹只知道应采和是晋王的头号杀手,但王太后毕竟是女人,她能发现一些更深的隐秘。
王太后没有否认,点点头笑道:“他现在还谈不上绘画,只是胡乱涂鸦而已。”
郭宋也笑道:“像他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天才,我打算请一个先生教授他绘画,太后以为如何?”
王太后心中微微一叹,她当然明白晋王的意图,宗室里仅有的几个少年和孩童,都被晋王往书呆子方向培养,渐渐泯灭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想培养小皇帝绘画,显然也是这个目的,不过王太后也看开了,让他们不涉政治,或许能活得更长久一点,就像彭王李仅一样,整天醉生梦死,最后还混了一个善终。
王太后犹豫半晌道:“哀家明白殿下的好意,只是这里不太方便男子出入。”
“无妨,我请一个女先生来教他就是了。”
王太后见晋王坚持,只得点了点头,“那就有劳殿下了!”




猛卒 第一千章 接踵而来
“另外,微臣要向太后禀报,荆北八州已经被我们重新夺回,我们全部夺回荆州已指日可待。”
王太后点点头,“这是好事,恭喜殿下了!”
王太后的语气中已经透出一丝疲惫,看得出她对夺回荆北毫无兴趣,郭宋便起身道:“打扰太后休息了,微臣告退!”
“感谢殿下今天来探望哀家,请殿下放心,哀家过得很好,很平静!”
“那微臣就放心了!”
郭宋躬身行一礼,慢慢退了出去,他甚至连应采和也没有去探望,便匆匆离去了。
........
回到大明宫官房,郭宋刚坐下,一名文书在门口禀报,“殿下,潘相国求见!”
“请他进来!”
不多时,潘辽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一礼道:“参见殿下!”
“坐下说吧!”
潘辽在旁边坐下,茶童给他上了茶,这个细节让郭宋忽然想起,好像刚才去觐见太后,太后竟然没给自己上茶,这是多么希望自己赶紧讲完走人?
“殿下,卑职刚刚接到杭州官府发来的消息,召王在来长安的路上病倒了。”
这个消息让郭宋一怔,连忙问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好像召王是从广州坐海船北上,到明州时就已经病倒,休养两天又继续北上,最后是在杭州上岸,现在病倒在余杭县。”
郭宋负手在房间里缓缓踱步,宣召进京的四人中,只有韩滉一人明确要进京,估计会走襄阳北上,刘洽病倒是事实,军政大权已被他儿子刘士宁掌控,马燧没有任何消息,不说来,也不说不来,就仿佛没有接到宣召一样。
召王李偲倒是明确表态要来,但他却在杭州病倒,这到底是他计划之中的‘病倒’?还是他真的病了不想来?
想到这,郭宋立刻走到门口令道:“去晋卫府,立刻让宋统领来见我!”
一名侍卫匆匆跑去了,潘辽迟疑着问道:“殿下怀疑他是佯病?”
郭宋摇摇头道:“其实李偲来不来并不重要,但他的病情将影响岭南的局势,所以我必须要确实他是不是真的病倒,如果他只是佯病,我可以让他回去养病,如果他是真的病重,我们就得想办法避免岭南出现战乱。”
“殿下,召王可是有儿子。”潘辽提醒道。
郭宋冷笑一声,“召王的四个儿子都是义子,而且都擅长琴棋书画,却没有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就怕他们镇不住局面,一些野心勃勃的大将趁机发动兵变。”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岭南太遥远,不是我们能控制得住,殿下,这是现实。”
郭宋知道潘辽说得对,他心中十分恼火,用拳头敲了敲桌子道:“现在我才知道,造船业是多么重要,尤其是能出海的大船。”
这时,宋添匆匆赶来,在门外道:“殿下找卑职吗?”
“宋统领快进来!”郭宋向他招招手,宋添快步走进来,他向郭宋和潘辽各行一礼。
郭宋问道:“我们距离杭州最近的情报点在哪里?”
“启禀殿下,在越州会稽县。”
郭宋便道:“你立刻通知会稽县的手下,让他们赶去杭州余杭县,去找......”
郭宋回头向潘辽望去,潘辽接口道:“去找杭州州衙,他们知道召王在哪里养病。”
郭宋又继续道:“召王在杭州病倒,但我想知道他的真实病情,你安排会稽县的手下,就是打听这件事。”
“卑职明白了,殿下没有别的吩咐,卑职这就去发信!”
“去吧!”
宋添行一礼,匆匆去了。
郭宋又对潘辽道:“你对刘洽之子刘士宁了解有多深?”
“殿下,卑职对此人一无所知,不过卑职知道,独孤相国很了解此人。”
郭宋也正好要找独孤立秋询问造船之事,他便对侍卫道:“再去把独孤相国请来!”
独孤立秋的官房距离郭宋官房,直线距离不到五十步,很快,独孤立秋便被参军带进了郭宋官房。
独孤立秋是最后一个被确定的相国,他出任工部尚书,郭宋之所以任命他为相国,也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个是他的七位相国中,来自河西的相国就占了四位,潘辽、张谦逸、曹万年和张裘安,崔元丰长期为地方官,朝廷经验和人脉都稍缺,只剩下杜佑一个朝廷老臣,但有点独立难支,所以郭宋便看中了朝廷中人脉极广,资历极老的独孤立秋。
当然,独孤立秋自身的身体也不错,能胜任相国之劳。
第二个方面就是郭宋想找一个主管制造业的宰相,在这个方面的经验以及实践,没有谁再能和独孤立秋相提并论。
正是这两大原因使独孤立秋在花甲之年圆了自己的相国之梦,他在南唐虽然短暂出任相国,但他认为南唐不完整,偏安一方,徒有相国之名,却无相国之实。
“哟!老潘也在。”
独孤立秋走进来微微一行礼,笑眯眯道:“我猜殿下是不是为造船之事找我?”
“独孤相国怎么知道?”郭宋不解问道。
“马上春暖花开,又该到航行之时了。”
郭宋笑了笑:“只能说巧合吧!相国请坐。”
独孤立秋坐了下来,郭宋问他道:“其实我有两件事找相国,第一是我想知道,刘士宁这个人怎么样?独孤相国应该很了解他吧!”
“刘玄佐之子刘士宁?”
“正是他!”
独孤立秋笑道:“殿下还真问对人了,当年代宗在位时,我接任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刘士宁就是我手下一名旅帅。”
“等一等?”
郭宋打断独孤立秋的话问道:“这个刘士宁多大岁数了?”
“和殿下差不多。”
郭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独孤立秋又继续道:“这个刘士宁非常奸诈,当时发生了一起奸淫民女案,刘士宁是嫌疑人之一,但他却有不在场的证据,因为案发那天晚上是他当值,结果另外两人成了替死鬼,被杖打一百棍,革职赶出军营。
由过了两个月,刘士宁有一次喝醉酒吐露了真相,那个案子就是他干的,他利用自己当值为掩护,潜入民宅犯案,然后又无声无息回来继续当值巡逻,所以大家都能证明他不在场,事情已经过去了,苦主一家也搬走了,案子已经结束,我也只能把他革职。”
“后来呢?”郭宋又问道。
“后来他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倒也立下不少功绩,但很多人都说他野心大,他父亲为宋汴节度使时,他不止一次劝说父亲拥兵自立,刘洽军队和李希烈军队的一场大战,也是刘士宁引发的,刘洽想走淮南去扬州,但刘士宁却希望灭了李希烈,夺取他的根基,最后两败皆伤。”
“可我听说他后来去了成都?”旁边潘辽接口道。
“正是,他去成都是他主动申请的,他愿在成都为人质,刘洽才能被先帝封为江南东道节度使,等他父亲在江南东道站稳了脚跟,他却重贿宋朝凤,然后以母亲去世为由,请假回家奔丧,宋朝凤替他说了情,先帝批准他一年假期,这一去他便再也没有回成都。”
郭宋点点头,“由此可见此人很有头脑,善于抓住时机,倒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独孤立秋笑着摇摇头,“他最大的弱点就是野心太大,他曾经给先帝写过一封信,他想出任苏州刺史,先帝找我商议,但还没有结果就爆发了宫廷政变。”
“那先帝怎么评价刘士宁的?”郭宋又问道。
“先帝评价他是奸雄,最好把他囚禁于京城,永不放他出京。”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他忽然对两人道:“会不会韩滉这么痛快答应来京城述职,就和这个刘士宁有关系?”




猛卒 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
“殿下,这就是卑职所做的造船计划图!”
独孤立秋从官房取来一幅草案图,在郭宋官房挂了起来,这时,杜佑和张谦逸也一并被请来,他们一个管人,一个管财,都需要他们出面。
独孤立秋介绍道:“上面是原材料配备,当初从回纥得到的木材,经过数年晾晒并阴干后,现在已经可以用来造船,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木材最初是考虑用来造内河船只,没有准备海船的龙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材料储备,最多只能造两千石的船只。”
郭宋沉吟一下问道:“我记得从回纥取回来的都是参天大树,不能做龙骨?”
“殿下,不是长度问题,而是木材本身,基本上都是松木,不太适合做海船龙骨。”
郭宋摇摇头,“独孤相国先告诉我一个结果,我想知道,按照计划,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海船?”
独孤力求有些无奈地苦笑道:“殿下,建造大海船本来就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准备材料时间,建造时间,卑职估计,最快也要十年时间。”
郭宋眉头皱成一团,居然要十年时间,如果造一支庞大的船队,岂不是要数十年时间?这个结果着实让他十分失望。
独孤立秋心中倒有想法,他对郭宋道:“殿下,虽然我们暂时造不出海船,但可以租船。”
“你是说刘家?”郭宋醒悟道。
独孤立秋点点头,“刘家船队经营了五十年,他们光海船就有近两百艘,还有大量经验丰富的船员,我曾和他们家主谈过,他们也愿为殿下效力。”
郭宋沉思片刻又问道:“现在船只有多少在河口港?多少在明州港?”
“差不多一半对一半。”
郭宋一时间沉吟不语,旁边杜佑笑问道:“殿下还在担心什么?”
郭宋微微叹口气道:“虽然租船可以,但也只解决了运输问题,后勤运输,人员运输,这个我不担心,我担心的是战船,岭南和泉州那边可是有水军的,数量虽然不多,但足以击毁所有的货船,”
这个问题确实很现实,众人一时都沉默了,这时,郭宋笑着安慰众人道:“这件事就别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水路不行我们就走陆路,也是一样的。”
独孤立秋惭愧道:“卑职考虑不周,让殿下失望了。”
郭宋摆摆手,“海船只是我兴之所来才问起,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各种民用工坊的建立,像采矿、冶炼、铸造、纺织、造纸、印刷、酿造、制茶、民船建造等等,这才是需要独孤相国费心劳神的地方。”
郭宋又对潘辽三人道:“只有物质丰富才是国强民富的根源,所以发展工矿业是以后朝廷的重中之重,像纺织、酿造、造纸这些可以交给民间来做,但采矿、冶炼、铸造、造船这些基础重型产业必须由官府主导,财力上要保证,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加强,尤其是各州,必须按照太学的模式建立专业性的州学,从明年开始,科举要恢复旧制,在明经的基础上增加明法、明字、明算三个科举项目。”
四人连忙答应,他们都知道,晋王殿下崇尚俭朴,务实去虚,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这其实是好事啊!
.........
杭州余杭县,官道上行人不多,这里河网密布,水运便利,骡马不多,倒是家家户户都有舟楫,一般百姓大都走水路,所以官道上反而显得行人不多。
中午时分,西面官道上尘土滚滚,不多时,几名骑马之人疾奔而至,行人纷纷躲闪,骑马一路奔进了县城。
这几名骑马人正是来自会稽县的晋卫府情报点,为首是一个略微肥胖的中年男子,他叫岳京,他原本是信都县的情报头目,也就是信都县高升客栈的岳掌柜,河北被攻下后,信都情报站解散,岳京升了一级,又被派到会稽县筹建情报站,这次他们在会稽开了一家平安客栈,以前的几名手下也跟随他一起来到会稽县。
岳京刚刚接到晋卫府的命令,要求他探查召王李偲的病情,他们连夜出发,第三天中午便抵达了余杭县。
1...381382383384385...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