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和田绪的焦头烂额不同,许士则却没有太多紧张,尽管这个主意是他出的,但他却显得气定神闲,丝毫没有半点担忧三万样子。
“军师,周飞逃走了,你知道吗?”
“我当然知道,逃就逃了,六爷何必那么紧张?”
“他如果跑去我兄长那里告状怎么办?”
许士则摇摇头,“六爷放心,他没有那么蠢,他跑去王爷那里告状,最后死的会是他自己。”
田绪愣住了,半晌道:“军师怎么知道?”
许士则淡淡道:“六爷杀了三十名巡哨士兵,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不太明白军师的意思,这不是挑拨魏晋两家的关系吗?”
许士则摇摇头道:“六爷,当初我们定这个策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挑拨魏晋两家关系,根本就挑拨不了,没有任何证据,魏王会杀到对岸去?”
田绪点点头,“你不说我差点忘了,我们的目的是要魏王去贝州,我们在半路伏击。”
“所以六爷担心什么呢?”
许士则笑了笑道:“就算他告状是六爷做得又如何,难道他能证明六爷是为了挑拨魏晋关系?”
田绪想想也对,心中的紧张顿时松懈下来。
他又问道:“那我该怎么办?”
“六爷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什么都不要管,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等魏王找上门再承认,第二就是主动找魏王去承认,说你的走私行为被巡逻队发现,所以才发生不幸事件,而且杀巡逻队是你的手下擅自所为,绝非你的本意,就把这个罪名安在周飞身上。”
田绪沉思片刻又问道:“用什么理由呢?我走私盐吗?”
许士则摇摇头,“盐不行,太敏感了,你可以说走私铜钱。”
..........
“什么,你走私铜钱?”田悦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望着跪在地上的田绪。
田绪跪在地上哭丧着脸道:“晋军占领河北后,用一比一的价格从百姓手中兑换小钱,臣弟就发现了这个机会,派人运了一批小钱去冀州兑换,兑换成老钱后,又运来回以一比三兑换给商人,只跑了一趟,一万钱就变成了三万钱。”
“所以你为了赚钱,就杀了我的三十名弟兄?”田悦怒斥他道。
“请兄长听我说,这件事确实责任在我,我不会推卸责任,但我绝对没有让他们动手杀巡哨,我只是让他们晚上过河,避开巡哨,没想到他们自己内心急切,白天渡河,结果被巡哨发现,他们自己狗急跳墙,动手杀人,给我闯下大祸!”
田悦盯了田绪半晌,最终相信了他的交代,晋国为了不损害百姓利益,用老钱一比一兑换百姓手中的小钱,走私铜钱确实是有暴利。
而且军师给他说过,这件事不像是挑拨魏晋关系,倒有点像盐枭所为,只是他没有想到,竟然是自己的兄弟走私铜钱被发现,才动手杀人、
田悦心中也稍稍松了口气,至少可以确定不是晋军所为,否则还真麻烦了。
但这个兄弟总是给自己闯祸,着实令他恼火,他又问道:“这些人在哪里?”
田绪低头道:“这些人都是我让手下招募的江湖亡命之徒,我担心他们回来后用这件事要挟我,我便命人在馆陶县把他们全部毒杀了,只是逃脱了一人,我正在抓捕中。”
田悦心里清楚,肯定不是什么江湖亡命之徒,一定是飞鹰营的士兵,那些士兵可是魏军精锐中的精锐,每个人都能以一当十,居然被田绪毒杀了,田悦十分心中恼火。
田悦负手走了几步道:“这件事我可以不追究你,但你必须给我做三件事,第一,拿出三万贯钱作为阵亡巡哨士兵的抚恤;第三,把你手下的飞鹰营交还给虎贲卫;第三,这种走私的事情你可以在朱泚和李纳那边干,最好是走私盐,我不但不干涉,还会鼓励你,但我不准你再在晋国那边做,我不想被他们抓到把柄,明白了吗?”
把飞鹰营交还给虎贲卫,田绪不心疼,但要他拿出三万贯钱作为被杀士兵的抚恤,田绪着实有点肉疼,但他还是不得不答应了。
“兄长有令,臣弟不敢不从!”
猛卒 第八百九十六章 挣命求生
周飞是博州聊城人,他干掉王德礼,从馆陶县逃脱后,又在县城一家骡马行内偷了一匹马,一路疾奔赶往博州,他很清楚,一旦田绪得知自己逃脱,一定会派人去聊城家中抓捕自己妻儿。
两天后,他便赶到了聊城家中,还好,田绪的人还没有赶来,他立刻让妻子收拾衣服细软,雇一辆牛车,和妻子带着一对儿女连夜离开家乡,走直线前往贝州。
“夫君,到底出了什么事?”牛车上,妻子杨氏惊魂未定问道。
“田绪要杀我灭口,我手下都死了,只有我逃出来。”周飞叹了口气道。
“那可怎么办?”妻子杨氏顿时有点惊慌失措。
周飞当然不会去找田悦告状,他很清楚那是自寻死路,田绪随便找个借口便可诬陷自己勾结晋军,自己就会死无丧身之地,现在魏国还是田家的天下,自己只有先逃出魏国才能得以活命。
“我们去贝州,渡过永济渠去清河县,那边属于晋国,过了河我们就安全了。”
“可是我们在那边没有房子,没有土地,怎么生活?”
周飞沉吟一下道:“我手上还有一笔钱,应该可以把你们母子三人安顿下来。”
周飞怀里还有一锭五十两的银子,是田绪赏给他和手下茶酒钱,他还没有来得及分给手下,他们便在馆陶县出事了。
.........
如果不绕路去魏州,从博州到贝州并不远,一天的路程就到了。
周飞之所以要从贝州越境,是因为他之前曾提前一个月来贝州探查情况,摸清巡哨的规律,他对这边情况非常了解,他知道用什么办法前往晋国。
魏晋之前签署了经商、读书过境协议,双方不得阻拦前往对方做生意的商人,也不得阻拦读书人前往对方求学、参加科举等等。
但田悦也很清楚晋国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低税负和低价粗布盐粮,就凭这两条,就不知有多人想前往晋国生活。
为了防止人口流失,田悦在长长的边境线部署了两万人的巡逻队,专门阻拦偷渡前往晋国的百姓。
而正规的过境关卡点也盘查严密,只允许商人和读书士子过境,其他普通百姓则不准过境,且妇孺老人也一概不许过境。
但有需求就有利益,正是魏军的严密管控,使不少人看到了生财之道。
夜晚,周飞在渠东的永临村找到了一个叫做马青的男子,此人原本是永济渠上的渔民,魏晋两国划定边界后,他很快便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利用他的渔船将偷渡人送去对岸。
“先说好,五贯老钱渡一人。”
马青瞥了一眼周飞的一对儿女,小娘子大概五六岁,小郎三岁左右,又道:“他们两个可以算一个,一共十五贯钱,先付钱再走。”
周飞将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放在桌上,这是五贯钱,他又将妻子一根金钗放在桌上,上面还有一颗小指头大的珠子。
马青点了点铜钱,又掂了掂金钗,“这好像不到一两。”
“光上面一颗珠子就要十两银子。”周飞冷冷道。
马青咧嘴一笑,“兄弟,不是我心黑,前不久死了三十名士兵,现在查得很严,抓住偷渡就杀,我们是用脑袋冒险,现在只敢后半夜出船,肯定要涨价了。”
“现在呢?”
马青收起了铜钱和金钗,伸手抄起船橹,“走吧!我送你们一家过河。”
渔船就在屋后,一条小河直通永济渠,周飞让妻女坐到船棚内,他手执一把横刀蹲在船头,警惕注视着周围的情形。
船夫马青经验老道,对巡哨的规律了如指掌,正好在两次巡哨间歇穿过河口,直向对岸驶去。
永济渠约有五十余丈宽,水性好直接可以游过去,马青见周飞像豹子一样蹲在船头,手握横刀,一双眼睛内寒光闪烁,杀机凛冽,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周围的动静。
看样子,这人心狠手辣,不知杀了多少人,马青心中暗暗害怕,幸亏自己没有刁难他,否则今天小命难保。
他加快了摇橹的速度,不到一盏时间,渔船便到了对岸。
周飞背上包袱,他和妻子一人抱一个孩子,直接上了岸,马青不敢停留,立刻将渔船驶入河中心。
“爹爹,我们去哪里?”女儿抱住父亲脖子小声问道。
周飞指着远处城池的轮廓笑道:“我们去那座县城!”
.........
天亮后,周飞带着家人进了清河县,他先把妻儿安顿在一家客栈内,又去柜坊兑换零钱,把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兑换成四十两碎银和十贯铜钱。
他随后在一条巷子里租下一座小院,清河县的房租很便宜,一亩的院子,五六间屋,一个月才一贯钱,周飞忘记了,这是因为收老钱才显得便宜,如果是从前的小钱,一个月的租金至少要三贯,其实也不便宜。
他付了半年的租金,一家人这才安顿下来。
周飞坐在院子里,望着妻子忙碌地做饭,他在考虑自己未来可以做点什么?
他不想再从军了,但他除了一身过硬的武艺外,也没有其他什么本事。
“夫君,这里的物价还真便宜!”
他妻子杨氏笑道:“刚才我去买米,面粉才三十文一斗,听说一斗盐才一百四十文,比我们聊城便宜好多。”
“晋国的盐米价格都是官方控制的,一直就不贵,所以我才来晋国,不去中原,中原那边物价才吓人,比聊城还贵。”
“夫君,如果实在找不到事情做,我们就去乡下种地吧!听说这边官田的佃租只要收成的三成,还免税。”
“你夫君一身武艺,怎么会找不到事情做呢?”
周飞笑着安慰妻子一句,他忽然想起自己兑换白银时,那家柜坊好像在招募护卫,嘿!这个倒是个不错的差事。
吃罢午饭,周飞来到柜坊店铺前,他抬头看了看牌子,上面写着‘宝聚柜坊’,在大门旁边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高俸招募护卫。
周飞走进了柜坊大门,伙计还记得他,笑道:“这位爷还有大银要兑换吗?”
周飞摇摇头,“我见门口贴着招募护卫,我想试试。”
“这位壮士居然还识字?”
掌柜从里屋笑着走了出来,他打量一下周飞,见他身材魁梧,极为雄壮,便点点头,“我们去后院试试武艺,跟我来!”
周飞跟随掌柜来到后院,只见后院颇大,四名身穿黑衣的护卫正坐在树下休息,他们见掌柜领进来一名黑大汉,便知道又是来应募护卫的,这几天倒是来了不少人应募,可惜都没有看中。
四名护卫围了上来,掌柜指着一只石锁对周飞道:“把它举起来,走到对面墙边,再走回来,第一关就合格了。”
周飞上前试了试石锁,只有六十斤,他索性抓起两只石锁,双臂较力,竟然将两只各重六十斤的石锁一起举起,周围所有人都呆住了。
周飞大步走到对面墙边,用脚一点墙壁,又转身走回来,轻轻把石锁放下,脸不红,心不跳,掌柜瞠目结舌,半晌竖起大拇指赞道:“第一关合格了!”
“第二关只要击败他们四人中任何一人,你就完全合格了。”
四名护卫都跃跃欲试,周飞摇摇头,“我从不单打独斗,你们四人一起上吧!”
四名护卫顿时被激怒了,一起捏着手腕走上来,“小子,太狂妄了吧!既然你要群斗,那么我们就成全你。”
他们来到院子中央,四人摆好架势,一起冲了上来,只见周飞像一头黑豹般冲上去,速度快得无以伦比,眨眼间,四名护卫都被他打翻在地,捂着胳膊痛苦呻吟。
掌柜看得目瞪口呆,周飞走上前问道:“请问掌柜,这样可以了吗?”
掌柜醒悟,连忙问道:“他们有没有受伤?”
“没受伤,我有分寸,稍微休息一起就好了。”
四名护卫狼狈地站起身,其中一人苦着脸问道:“掌柜,你从哪里找来这头豹子,简直太可怕了!”
掌柜大喜,终于招募到一个厉害家伙了,而且还识字,识字的武士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他欣然对周飞道:“你合格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他们的首领,月俸十贯钱,如果是出门护卫,月俸翻倍。”
周飞心中也长长松了口气,十贯钱是他从前俸禄的三倍,还是老钱,他终于可以靠自己本事养家糊口了。
..........
猛卒 第八百九十七章 报纸面世
这半个月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长安街头忽然出现了很多卖报纸的孩童,一张报纸十文钱,报童们高声叫卖,“卖报,《长安快报》,《天下信报》!”
这应该是在宋朝汴梁才出现的场景,提前两百多年在长安街头出现了,长安官员和百姓都惊奇万分,大家都听说过朝廷《邸报》,那是专门传达朝廷大事的报纸,但新出现的《长安快报》和《天下信报》又是什么?
十文钱不算多,很多人都掏钱买上两份,很快便知道了这是什么东西,《天下信报》是汇集天下大事,这绝对是长安士子们以及朝野官员所关心的内容。
而《长安快报》的风格却令人耳目一新,街头巷尾的琐碎趣事,或者辛辣尖锐,或者妙趣横生,用高明的文笔写出来,强烈地夺取女人们的眼球,其实不少男人也很喜欢这种风格,比如第一版的标题,“怎么把儿子培养成为状元”,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住了,内容写的是今科状元崔安烈勤奋读书的几个小故事,当然是真实的。
一连十几天,长安城上上下下都在议论这两份报纸,这绝对是横空出世的新事物,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这两份报纸将改变人们的生活。
尤其是各家店铺,当他们在《长安快报》发现印刷满满的各种商品和店铺广告时,所有人眼睛都亮了,居然还可以这样宣传自己的店铺和商品。
这两份报纸老少皆宜,很快便被长安百姓接受,并迅速深入人心,长安各坊很快出现这么一幕场景,很多老人、孩子以及男人们都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一名读书人高声朗读报纸。
女人们也不甘寂寞,在井边洗衣池旁,在门前院落,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闲聊着从自家男人那儿听来的故事。
傍晚时分,郭宋坐在薛涛房内的榭台前翻看这几天的报纸,两种报纸,他们家各订了四份,每天中午前会发售,报纸约有两张a3纸大小,普通的白麻纸,这种纸的成本就是五文钱一张,加上油墨、人工、租金,十文一张报纸非但没有赚,估计还亏了几文钱,不过可以用广告收入来弥补,基本上是保本经营。
报纸排版看起来还比较简单,不过内容比较丰富,相对于《天下信报》,郭宋更关注张雷办的《长安快报》,这张报纸更贴近市井,自己给张雷出的不少主意,他们基本都用到了。
比如报纸分成几大板块,有育儿板块,有化妆专题,有服饰专题,有故事连载,有街头趣事,有寻医问药,有生活小窍门,有民生关注,当然还有商品信息。
这种商品信息不是广告,而是粮价、肉价、布价,房租价格、土地价格,房宅价格等等,这都是报探每天去西市打听来的价格,最后自然还有各种广告,占据了整整一版。
“夫君,这两份报纸办得真不错,内容很实用,前两天小薇牙疼,我忽然想起报纸上介绍过一个偏方,切一片姜,让小薇痛牙咬住,不到一盏茶时间,牙疼真的止住了。”
郭宋微微笑道:“看样子,娘子更喜欢《长安快报》。”
薛涛喝了茶,放下茶盏笑道:“那是当然,《天下信报》我也看,但也只是略略扫一遍,大概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就行了,而《长安快报》我却会细细的读,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以前我不知道外面米价多少,现在我也知道了,可以说不出门便知身边事。”
旁边独孤幽兰也接口笑道:“还有像育儿、医药,服饰、化妆,还有故事连载,就像揪住人心一样,每天都在期待报纸送来。”
“你们两个呢?”郭宋又笑着问敏秋和刘采春。
敏秋点点头,“我拿到报纸是先看完故事连载,等吃完午饭后再慢慢看别的内容。”
“我也一样!”刘采春笑道:“故事连载好多都是参军戏的内容,但比参军戏更丰富,内容更多,因为一出参军戏只演一刻钟,但写成故事要连载五六天,里面添了好多东西,更有趣了。”
“说说不足和希望改进的地方!”
郭宋又笑道:“明天我要去报馆看一看,可以把你们的意见提出来。”
薛涛想了想,“如果说不足,我觉得印刷还是有点不足,很多字有中断,这明显印刷工匠的经验不足,最好能改进一下,尤其前天的报纸,很多字都漏了,我是靠猜出来。”
独孤幽兰也道:“我也提一点吧!像街头趣事要注意分寸,有几期提到了翻寡妇墙,讲到新婚闹洞房,无聊者钻床底偷听,小薇也在看报纸,她还问我钻床底偷听什么,我没法回答,建议他们不要涉及那方面的事情。”
敏秋和郭采春也提了各自的想法,敏秋是希望酒楼广告能把各自的招牌菜名列出来,她也好派人去买,而郭采春是希望最好能出一本故事集,把各种有趣的故事都汇集起来。
郭宋笑道:“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了,我估计报社这段时间也忙得焦头烂额,不过我还是要去提提意见,让他们改进。”
.........
《长安快报》的报馆里确实一团混乱,每个人忙得焦头烂额,每天要发行的报纸像一座大山压在每个人头上,最累、最苦的活就是印刷,十二个时辰,三十余个印刷工昼夜不停地印刷。
每天都有想不到事情出现,甚至每天都有不少读者跑到报馆来吵嚷着要提意见,严重干扰报馆的运作,才使他们意识到,要给报馆安排护卫。
次日一早,郭宋在张雷的陪同下来到报馆巡视,这是他以私人身份巡视,身边没有其他官员陪同。
李安倒是也应该来陪同,但他这几天在咸阳,和大明楼交涉购买纸张,他们买下的造纸坊产能远远不够,库存白麻纸也快用完了,增加设备、原料、人员等等需要时间,无奈,他们只能向大明楼求援。
好在他们有后台背景,长孙家族也没有刻意刁难,只是双方需要商谈价格。
报馆门前站着八名体格魁梧强壮的武士,手执白蜡棍,这是从西市武馆请来的护卫,个个身高近两米,给人带来极大的威压。
郭宋眉头稍稍一皱,走进报馆对李联道:“门口站八名凶神恶煞的大汉,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
李联苦笑一声道:“没办法,每天都有人跑来滋事,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又吵又闹,根本就没办法做事了,只好出此下策。”
“不见得每个人都是来闹事的吧!”
郭宋淡淡道:“说不定很多人是因为连载小说吊起胃口,跑来申述,你们这样做,把很多关心报馆的读者也吓跑了。”
“这......”李联一时说不出话来。
郭宋又道:“我给你们想个办法,你们在隔壁开辟一间屋子,找一个人专门解答读者问题。
另外,我建议这八名大汉最好呆在里面,然后门口再安排一名接待,有人来询问,好言接待,劝他去隔壁咨询,有人来闹事,护卫再出来,这样才有章法。”
李联连连点头,“是我们考虑不周,我们今天就会按照殿下方案执行。”
郭宋没有上楼,先来后院,李联在前面领路,他叹口气道:“后面是仓库,印刷坊,最里面是宿舍,主要是给印刷工匠休息,我们现在最头疼就是印刷,三十六名工匠十二个时辰轮流上场,现在已经到极限了,如果报纸销量再上升,我们就吃不消了。”
“现在销量有多少?”郭宋问道。
“每天一万两千份!”
郭宋摇了摇头,“才一万两千份就支撑不住了?我还想提醒你们,到明年这个时候,恐怕会超过十万份甚至更多,因为还有关中各县,你们怎么办?”
郭宋是有经验的,宋朝时发行的《小报》销售量极大,每日发行量十几万份,同样是手工印刷,它们又是怎么做到的?
张雷在一旁道:“贤侄,还是我说的吧!现在就考虑赚钱没有半点意义,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在城外去找大地方,至少要几百个印刷工匠一起干活才行。
李联默默点头,他肩头的压力更大了。
郭宋又问道:“现在你们有几副雕版一起印刷?”
“启禀殿下,一共四副板子,分四组,九人一组,一个时辰印刷一千份。”
“但我发现你们常常出现断字的情况,一个字只印刷了一半,几乎每天都会或多或少有点印刷问题,你们没有找过原因吗?”
李联叹了口气,“我们也发现了,原因还是凃墨不均,有的字上只涂了一半的墨,印刷时就会出现断字的问题。”
“是工匠能力不足?”郭宋追问道。
李联摇摇头,“我们的印刷工匠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主要是印刷量太大,根本来不及均匀涂抹,刷一遍就直接印了。”
“那么问题还是出在人手太少,雕版太少,这个问题你们要尽快解决,等大家对报纸的新鲜感过了后,对品质的要求就上来了。”
“卑职明天就去找地方,然后招募工匠,购买工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