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琉大婶娘看起来十分和善,拉着谢慕林的手夸了又夸,还说:“得了闲来找你芳姐姐玩耍。我们家肃哥儿、宁哥儿跟你兄弟们在一起读书,也是十分投契的。”
文氏替女儿答应下了,与对方道了别,方才拉着女儿继续往前走。
谢慕林暗暗抹了把汗:“这位到底是……”
文氏笑笑:“以后你就认得了。七房虽与我们三房血缘远些,关系却很不错。老太爷生前做生意,还托了七房老太爷帮着照看作坊呢。”
那就是被谢老太太坑过的族人了?难为那位婶娘对她们如此客气……这是不是证明了,谢氏族人对谢老太太的敌视态度,并不会影响到文氏母子几人?但考虑到谢璞在发现真相后,一直持之以恒地与族人维持亲善,还参与资助了新族地的建设……估计谢老太太一人独自拉稳了仇恨,谢璞的儿女们只要不作死,都不会被殃及池鱼吧?
谢慕林觉得自己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谢慕林跟母亲文氏大大方方地走在路上,下人运送行李跟随在后。不一会儿,宛琴领着几个男女仆妇迎了上来,微笑着向文氏与谢慕林行礼:“太太和二姑娘到了?这一路可辛苦?老太太身体可好些了?”边说边示意身后的人上前帮忙拿行李。
文氏一路继续往前走,一路与她说话:“一路顺利,老太太的病情还算稳定,老宅里一切安好。你在家里如何?昨儿我没回来,孩子们的起居饮食都安排好了么?”
宛琴向她报告了详细情况,具体到昨天午饭和晚饭都吃了什么菜,都说得一清二楚。
谢慕林瞥见宛琴的气色,只觉得她似乎比前些日子要精神些了。难道是因为结束了长途旅行,安顿下来了,饮食、休息都有了保证,所以整个人的气色都有了改善吗?
还有,宛琴可以自由地带着人走出家门,这是否意味着,她已经不必再禁足于内宅了呢?虽说谢家角是个半封闭的社区,但文氏对她还是挺宽松的嘛……
她们一行人走了没多久,就到达了三房的新宅子。三房宅子与二房、宗房的宅子紧邻,是一处三路五进带花园的江南大宅,与二房的五进宅子就只隔着一条巷子,前方隔着一条路的地方就是宗房大宅的后门,东南面是族学的两进院子。再往东走,便是祠堂和戏园子了。建筑之间都挨得挺近,串门子很方便。
谢慕林站在自家新宅前,观察着这崭新又气派的大门,忽然听得吱呀一声,谢映芬从门缝里探出了小脑袋往外张望,看到她,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二姐姐,你总算到家了!”





慕林 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居
谢映芬兴奋地拉着谢慕林满大宅地跑,叽叽喳喳地给她介绍着这座新家的好处。
什么地方宽敞,房屋崭新,院子多,花木多,人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院子,一点儿都不挤,等等等等。
谢家不是所有人都回到了湖阴,因此,除了中路后院必须留出来预备谢老太太随时可能回来住以外,其他院子那是想要就有的。比如宛琴,她本该跟着儿女们住,但眼下也可以独占一个小院,前后分别挨着儿子和女儿的院子,抬抬脚就到了,方便又宽敞。
不过谢映芬也不是没有抱怨:“我其实更喜欢菡萏院,那里紧挨着后花园的荷塘,有个水池子,种了一大片荷花,风一吹就阵阵清香,秋天站在池边一伸手,就能摘了莲蓬来挖莲子吃。我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偏偏姨娘说那地儿湿气太重了,死活非要我选隔壁的汀兰院。汀兰院就是种了几盆兰花罢了,照看花木的婆子手艺不怎么好,那兰花开得一般,又不是什么难得的品种,有什么意思?可姨娘非说那里好,又离她的院子近,我只好答应了……”
话虽如此,谢映芬在汀兰院其实也住得挺舒服的,感觉比在金陵城里住过的几个地方都强,兴许也是因为她可以只带着丫环婆子独住,不必每天生活在生母的眼皮子底下,被对方管头管脑的缘故。
谢映芬小朋友,常年与生母分居两地生活,一向被嫡母放养惯了,其实不太适应被紧盯管束的日子……
汀兰院位于新宅西路靠后,与菡萏院并列,与花园只有一墙之隔。西路这边,基本是为少爷小姐们准备的院子,面积小些,却都修得精致,种满了各色花木。谢显之的雪松院,谢徽之的香樟院,谢涵之的丹桂院,谢映芬的汀兰院,还有宛琴挑的木樨院,都种有自己的特色花木,剩余的青竹院、菡萏院等等,也都是如此。
谢映芬拉着谢慕林从雪松院开始逛起,一路逛到自己的院子,向二姐姐数落了一番院子里平平无奇的几种兰花后,又绕到菡萏院去看荷花,还要拉她去逛后花园:“园子比桂园小多了,但是荷花开得特好,水池子不深,我看到有婆子在水池中捞鱼,那水只到她腰间,就算掉进去了也不怕。我也想下水捞鱼玩,可姨娘就是不肯答应!”
这孩子大概是被小宅子和船上的生活憋得狠了,现在有了条件就忍不住想要撒欢。
不过谢慕林必须承认,她也被谢映芬说得兴趣盎然,挺想往花园里逛一逛的。
可惜善姐很快追了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姑娘们,日后大家是要在这宅子里长住的,想什么时候逛园子不行?这会子天色不早了,二姑娘还得去宗房拜见长辈呢。四姑娘也要跟着去的,要玩耍还是等回来了再说吧。”
说完后她就数落跟在谢慕林与谢映芬身后的莲儿和小蝶:“叫你们侍候姑娘,你们不想着提醒姑娘回院子里歇息,只顾着跟姑娘们到处玩耍。姑娘们年纪小又宽厚,不说你们就算了,你们自己也该懂事才是。”说得两个丫头羞红了脸,齐齐垂了头。
谢映芬也被说得有些讪讪地:“是我忘了这一茬,一见到二姐姐就高兴得昏了头,不关她们的事。”说完又转向谢慕林,“二姐姐先回院子去吧。改日得闲了,我再陪你去花园里玩。”
谢慕林笑说:“没事,我也逛得挺开心的,顺便还知道了新宅子的布局呢,以后要找兄弟们和妹妹,就不怕认不得路了。”
但她也有一点疑惑:“怎么刚才没瞧见二哥的院子?”她没住进来就算了,谢谨之可是跟着大部队一块儿入住新宅的,分明还有两三个院子是空的,怎么没见他入住?
谢映芬说:“你们二房的不住西边,在东路那头呢。那边离二房的大宅子就隔着一条巷子,还有侧门可通,来往方便些。”
于是谢慕林就跟着善姐,横穿了中路第四进院子的穿堂,前往新宅子的东路。
东路的几进院子,跟西路格局完全不同。最南边的是车马棚,紧挨着是议事的院子,附带管事房与客房,看来似乎是供主人招待属下或客人用的,地方很宽敞,房间也多,数一数,起码有十来二十间吧。不过这两重院子与后头的完全是隔绝开来的,并无门道相通,墙也建得很高。要去后面一墙之隔的梧桐院,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由东边青云巷里的侧门进入,另一条是走正院的东侧月洞门。
梧桐院便是谢谨之的院子,是个三合院,房屋数量众多,地方也宽敞,看起来几乎是汀兰院的两倍大。院中种了两棵梧桐树,眼下正是开花的季节,倒也开得很美。不过院名梧桐,院中种得最多的,却是凤尾竹,围着院子种了一大圈,把阳光都遮去了一半。在炎热的夏天,这样的环境衬得院中十分凉快,大约住起来也是怡人的。
只是谢慕林会忍不住念叨一句:“冬天不会特别冷吗?”
领路的善姐回头笑道:“不怕的。老爷命人新建这座新宅子时,就想着要把这个院子留给二少爷住,特地命人在暖阁里修了火墙,冬天里足够暖和的。”
那为什么不直接少种点竹子算了?
谢慕林不太理解谢璞的思路。不过想想,凤栖梧桐,院子里又种了许多凤尾竹,谢璞特地把这个院子留给文氏所生的嫡长子,大概他心里对谢谨之也有着特别的期望吧?
凤凰在古人的观念中,当然不仅仅是皇后的象征。
梧桐院后头,就是分配给谢慕林的木槿院了。两个院子之间有小门相通。善姐告诉谢慕林,这个小门平时是锁上的,但眼下要把二姑娘的行李搬进来,人人都从正路走,太费事吵杂了,所以要借道梧桐院东边通向青云巷的侧门,更省事省力。
木槿院与青云巷不相通,锁上与梧桐院之间的小门后,便只有一个门可出入,就是通向后院的西门。平日里,人要从这个门走,穿过穿堂院子,才能前往正院。
谢慕林看到这个格局,心里只盼谢老太太不要住进后院,不然她每天出入自个儿的院子,都要在谢老太太的眼皮子底下……太膈应人了!
谢慕林穿过梧桐院,迈进了木槿院,发现这里同样是三合院的格局,只西面墙上开着院门。北屋五间打通,宽敞高大,采光通风都很好,正是她日常起居之处。东屋三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看起来似乎是库房、净房一类的地方。南屋一排,则是丫头婆子们的住处了。梨儿与翠蕉很快就选定了自己心水的房间,都十分兴奋。
东南北三面房屋,屋前有游廊相连,来往方便。北屋后头,还有一片空地,算是个后院。院中各处种了许多花木,固然有木槿,但其他玉兰、海棠之类的也不是没有,院墙边上,还有一溜儿花槽,不过是空的。
谢慕林闻着空气中的花香,看着眼前的新院子,心里不由得也期待起了未来的新生活。




慕林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吐嘈
谢慕林对新院子很满意,感觉空间挺大的,北面正房五间都是她的地盘,分成卧室书房起居室,都还绰绰有余。
木槿院离新宅西北角的大厨房很近,那边院子有净水井,可以通过埋在地面下的陶管,向邻近的院子供水,离得最近的木槿院自然跟着沾光。这种设施,连金陵城里珍珠桥的谢家大宅都没有。
原先就守在这处院子里负责粗使活计的婆子从东边其中一间小屋里取了水,就地用铜炉烧热了,倒进木盆里,供谢慕林洗漱。谢慕林用热水洗了脸,擦了身,再把头发上的灰尘抹了抹,换上一身干净衣裳,重新梳了头,便可以去跟母亲妹妹会合,前往宗房用午饭了。
出了西院门,她回过头来多看了自个儿院子的正门几眼,才发现院门口上方的石匾,刻着“晓露自开”四个字。
记得四妹妹谢映芬所住的汀兰院,院门口的石匾刻的是“兰芷清芬”。估计这些石匾上的字,都是对院名的一种解析吧?“晓露自开”这四个字,必定也跟木槿花有关。这么说起来的话,宛琴姨娘坚持让谢映芬住进汀兰院而非菡萏院,也不是全无理由的,因为“兰芷清芬”这四个字,就包含了谢映芬的名字。
翠蕉慌慌张张地跑出了院门:“姑娘等等我!”梨儿跟在后头骂道:“慌张什么?规矩你都是学过的。好容易跟着姑娘出一次门,你可别在宗房的老爷太太们面前丢了姑娘的脸!”
谢慕林笑着说:“好啦,叫她过去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万事还有善姐盯着呢。梨儿姐姐就别骂她了。我这院子里的事,还要辛苦你。”
她的行李要归置,房间也要重新布置起来。谢慕林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梨儿,梨儿自然是十分郑重了:“姑娘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把你的屋子收拾好的。”
谢慕林说:“要是需要人手,只管找人分派,不必客气的。这里是我们自己家的地方。”
梨儿笑着应了。
谢慕林带着翠蕉穿过穿堂院,前往正院上房,心里寻思着,将来自己要是随时回老宅,还是把梨儿留在木槿院看守的好。这边贵重东西多,她这么安排有足够的理由。等时间长了,梨儿自己也好,其他人也好,都习惯了她们主仆不再时刻待在一起之后,她要再另挑丫头到身边当差,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梨儿的父母就是马路遥夫妻俩,有体面有财力。等女儿到了婚配的年纪,他们看好了女婿人选,肯定会主动向文氏求恩典的。
到了那一天,她也就不必再天天担心自己会在梨儿面前穿了帮,却没办法解释了。
将来她也可以考虑让梨儿婚后给自己做管事娘子,只要不是近身侍候,问题就不大。时间一长,她有任何兴趣、喜好上的改变,都可以糊弄过去了,被梨儿发觉有跟“以前”不同的地方,也没有大碍。
谢慕林心里拿好主意,人已经走到了正院。
新宅的正院地方很大,正房五间,不仅仅是一排五间而已,而是两排,室内能间隔出十间房来,看起来竟比珍珠桥谢家大宅的正院上房都要宽敞。南屋一排四间,中间是院门,相对来说面积就小多了,都是丫头婆子住的地方。正房才完全是主人主母的地盘。
正院里种了许多石榴树,眼下正是石榴花开的时候,屋前屋后,红艳艳的一片,倒有些象是办喜事的样子。
文氏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等女儿,四姑娘谢映芬已经先一步到了,正拉着丫头小蝶摘院子里的石榴花玩。她们见谢慕林到了,都露出了笑容。文氏起身道:“饿了么?咱们到了宗房,先说一会儿话,你先寻些点心垫垫,很快就能吃饭了。”
谢慕林问:“只有娘和四妹妹和我一块儿去吗?其他人不去?”
文氏微笑着说:“你哥哥们都在书院里呢,中午不回家。至于你两个弟弟,午饭就在族学里吃,琴姨娘会打发人把饭菜送过去。”而宛琴当然是不会去宗房的,一个妾,又是那样的出身,带去做什么?
谢慕林看了谢映芬一眼,见她毫无异状,也不多言。姐妹便就跟在文氏身后,慢慢向门外走去。
谢映芬小声向谢慕林介绍着宗房的情况。她介绍的内容跟文氏的有些不大一样,不提长辈们如何,只说兄弟姐妹们。两位成年的堂哥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堂嫂们也不熟悉。谢映芬年纪小,与堂兄弟姐妹们在一处时,最常相处的除了大堂姐谢英莲,便是年纪相仿的谢英芝和年纪最小的谢谨同、谢谨安与谢谨理几个了。
她告诉谢慕林:“三位堂弟性子都很好,懂事知礼,就连三岁的理哥儿也不惹人厌烦,整天笑眯眯的,让人看了就喜欢。大堂姐也好,温柔又和气,还会送我她自个儿做的香丸,夏天装在香囊里,随身佩戴,不但一路走,一路香,还能驱赶蚊虫,可好了!”
谢慕林想起文氏在船上说过的话,心下一动,小声问谢映芬:“那二堂妹呢?你怎么不提她?”
“她?”谢映芬撇了撇嘴,“人家是元配嫡出的大小姐,金尊玉贵的,我哪里敢跟她一块儿玩耍?”
谢慕林挑挑眉:“她招惹你了?”
“说不上招惹。”谢映芬吐嘈道,“有点象是那种空有虚名的勋贵人家里被妾室踩在头上的正房太太的口吻,嘴里动不动就要引出嫡庶来,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尊贵的嫡女,而我是庶出的一样。看不起谁呢?我一个高官人家的庶女,还入不了她秀才千金的眼了?只是想到宗房跟我们家好,她年纪小不懂事,我才懒得跟她计较!”
谢映芬小朋友,常年跟在嫡母嫡姐身后,走遍京城世家高门、勋贵皇亲。论起这方面的见识,身为深闺宅女的谢映真拍马难及,刚穿来不过数月的谢慕林就更不必提了。
谢慕林忍不住笑出了声。
文氏也不知是不是听见了,回头提醒她们一句:“快出门了,你们都别再议论下去,仔细叫人听见了。”
姐妹俩迅速闭嘴,装出乖巧娴静的模样来,迈过了大门的门槛。
她们一行人只带了三个丫头,横穿过马路,便从后门进了宗房大宅。守在后门的婆子迅速迎了她们进来,又有人飞报给主人知道。杜氏很快就带着两个儿媳迎出来,与文氏一番见礼,又问谢慕林坐船可累了?昨晚睡得可好?老太太病情可安稳?回头还能顾及到谢映芬,问她这两日怎么不到宗房来玩了?说谢英莲姐妹俩都念叨她呢。
谢映芬相信大堂姐会挂念自己,但谢英芝?算了吧。小朋友扬起苹果脸,回应了杜氏一个虚假灿烂的笑容。
谢慕林没来得及多看,就已经被两位堂嫂簇拥着推进了正院上房。门帘一掀,屋里的热闹场景顿时映入她的视野。放眼望去,莺莺燕燕一片,欢声笑语满堂。
谢慕林不由得一阵恍惚,感觉自己好象又走进了《红楼梦》的片场,这回是87版的。




慕林 第二百八十三章 笑闹
宗房的正院上房里来了许多人。不光是宗房本身的女眷与孩子,二房宋氏带着女儿和两个外孙来了,另外还有其他房头的女眷和孩子。谢慕林刚到谢家角时遇见的那位琉大婶娘,也同样带了儿女出席。
谢慕林被杜氏与文氏拉着,一个个地认人、见礼。饶是她穿越过来后,记性一直很好,这时候也不由得有些懵,搞不清楚自己是否已经把所有人都记清楚了,只能努力去记。
还好她这几个月已经突击练习过古代礼仪,脑子里又还有谢映真的记忆,言行举止方面倒也没出差错。又因为怕说错了什么,尽可能少说话,被人一次又一次地夸奖“娴静”、“斯文”、“端庄”之类的好话。听到后来,她都已经有些麻木了,几乎真以为自己确实是个端庄娴静的大家闺秀了。
幸好她年纪还小,算不得今日的主角,等见过所有长辈,与所有同辈叙过年齿之后,就被赶到小姑娘们的圈子里去玩耍了。开饭之前,太太奶奶们自有家常话要说,小孩子不适合在跟前听得太多。
男孩子们也被打发出了屋子。谢氏一族里的男孩儿,十岁以上的不是在族学启蒙读书,就是进竹山书院深造去了,眼下会出现在宗房家宴场合上的,都是年纪比较小的男童。琉大婶娘九岁的小儿子谢谨宁带头,招呼了所有五六七八岁的男孩子,呼啦一声跑出去了,也不知道上哪儿捣鬼去。宗房谢瑁年方三岁的幼子谢谨理则由谢瑁之妻王氏下令,命妾室周姨娘抱回自己的院子去喂饭。
谢慕林瞥了这妻妾庶子三人几眼,见他们相处融洽,王氏脸上没露出对妾室庶子的不满,就是十分平静地发号施令,抱孩子时的手势也十分熟练,便收回了视线。
然后她就发现,坐在自己对面的谢英芝也同样在打量着王氏、周姨娘和谢谨理三人。跟谢慕林不同的是,谢英芝小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忿之色,不过她看向母亲王氏时,眼神里透出的是心疼和难过,看向周姨娘与小谨理时,就带上了怨恨。
谢慕林假作不知,转头看向别处。
她只是从文氏那里听说了二伯父谢瑁的后院情况,兴许有什么她不知道的内|幕呢?否则谢英芝小姑娘又怎会如此真情实感?但人家当事人王氏与周姨娘都没露出异样,在族人亲友面前表现得其乐融融,她又何必多事?
今日到宗房来赴家宴的族人,无论是女眷还是孩子,都打扮得干净体面,富裕些的穿绸着纱,家境平常些的也是细棉布衣。女眷都戴着首饰,面上薄施脂粉,即使性格不同,也都说话有礼。孩子即使有年幼调皮的,也在长辈面前规矩听话,不会动不动就往地上打滚撒泼。
哪怕谢慕林没有见过更多的族人,也能看出谢氏一族生活富庶安定,女眷孩子知礼守礼。对于一个枝叶繁茂的宗族而言,这样的门风已经很难得了。
不管大家到底只是表面功夫还是实情如此,至少此刻谢慕林能看到的,就是一团和气,绝不会把笑话闹到明面上来。
如此一来,也难怪谢老太太在宗族里不得人心了。就算她曾经装过几年的贤妻良母,后来因与宋氏相争,表现出来的种种极品言行,也够让人对她的印象大损了。
谢慕林有些走神,忽然察觉到有人扯她的袖子,转头一看,却是姑姑谢梅珺的女儿杨沅在唤她:“映真姐姐,你吃不吃点心?这是大舅母从娘家带来的方子,别家都没有的,很好吃!”边说边推了一盘点心过来。
谢慕林冲杨沅一笑:“谢谢你,杨表妹,我正觉得饿呢。”说完拿起一块吃了一口,顿时双眼一亮。确实好吃!带着股淡淡的清香,不甜不腻,夏天吃了还清爽。
谢映芬吃吃地笑道:“吃喝上头的事儿,找圆圆就对了,她最会吃了,不然又怎会吃得这样圆?连小名都叫圆圆!”
杨沅扑上去要撕她的嘴:“你这促狭鬼,有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你笑话我生得脸圆,难道你的脸就不圆了?!”
谢映芬也跟杨沅一样,生了张苹果小圆脸,两个女孩子笑闹成一团,看得周围的人都在笑。身为长姐的谢英莲也在笑,笑完了赶紧上前把两人掰开来:“别闹了,一会儿长辈们见了,你们俩都要吃挂落!”
小姐妹俩笑着分开来,各自坐下。谢映芬还在笑说:“不得了!做妹妹的居然打起姐姐来了!”
杨沅啐了她一口:“你也就是比我大一天罢了,算是哪门子的姐姐?!”
两人生日都在八月里,谢映芬是二十日,杨沅是二十一日,只差了一天,严格来说只有几个时辰。当日初见叙年齿时,她们一发现这点,就立刻成了亲亲热热的好闺蜜,比起旁人更亲近三分,还时常拿两人的生日梗说笑。
谢慕林听了,也笑着说:“这敢情好呀。等到八月我们家里给四妹妹做生日,第二天再给杨表妹做生日,前前后后能吃好几顿大餐呢!”
谢映芬笑着说:“二姐姐要说话算话。我长了这么大,还没正经做过几回生日呢。今年若是能破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杨沅诧异:“怎么会?三舅舅三舅母没给你做过生日么?”
谢英芝在旁冷笑了一声,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谢英莲忙给她使了个眼色,她却不理会。
谢慕林微微皱起了眉头。
谢映芬本人倒是满脸的不在乎,仍旧是笑嘻嘻的模样:“哪里有那空闲呀?八月初七是先前太太的生日,八月十五是正经过节,等到八月十八,就是父亲的生辰了。就算他不在家,家里也是要摆席宴客的,通常要摆上三天。等这三天宴席摆完,我的生日早就过去了,谁还有力气给我再做一回生日?我自己在那三天里,光是忙着吃喝各种山珍海味都忙不过来,常常连自己要过生日都忘记了呢!”
1...8485868788...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