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董慧武那位阴险刻薄的继母,在亲生儿子病亡之后,也撑不住了,此时早已去世。歧山伯受此打击,人也没了心气。虽然有不少人都劝他再续娶一房正妻,再生几个儿女承欢膝下,但他好象怕了似的,一直不肯答应续弦,只纳了两房美妾,一房是良家出身,有几分管家的才干,性情也温柔贤淑,可以帮他打理中馈;另一房是扬州瘦马,贴心讨喜,能把他侍候得身心愉悦,还不会跟良家妾争闲斗气。歧山伯坐拥二美,小日子过得悠闲安逸,索性把伯府事务都丢给了嫡长子董慧武,也确定了他世子的地位,便由得儿子自行其事了。
董慧武虽有纨绔之名,人却不蠢,从前只是被继母与弟弟挤兑得厉害,但本身还是有才干的。长年与京中纨绔圈子交好,他也有不少人脉。患难时未必会有人伸出援手,但发达时,却有很多人乐意来锦上添花。
于是,当董慧武的世子之位一稳下来,他就立刻托关系,给自己在五城兵马司里找到了一个闲职,摆脱了无所事事的白身身份。这份工作,他能尽忠职守,却不会表现得太过积极向上,不会挡同僚们的路,但也不会疏忽了自己的职责,叫人抓住把柄。于是,几个月不到,他又在五城兵马司里结交了一大堆兄弟、朋友们。靠着这些人脉,哪怕他至今还只是个小小的从六品武官,无兵无权,京中也没什么人敢轻易招惹他了。他经营家中的产业,再自己开几个铺子,赚了不少银子,也没谁会眼红地跑来逼他分一杯羹。
萧瑞的这家药铺,是去年托董慧武帮忙开起来的。用的是萧瑞自己的人,但也雇了董慧武奶娘的儿子做帮手,顺便做个挡箭牌。药铺里专心卖几种北方大量出产的药材,偶尔会有辽东来的名贵货色,但很少,需要撞运气。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出售一种治跌打风湿的膏药,相传有神效。京中十来位曾在北方苦寒之地待了多年、身体留下了后遗症的文武官员,都挺喜欢购买。靠着这些官员们的订单,以及不好不坏的生意,萧瑞的这家药铺,不到半年就成功在京城里站稳了脚跟,不显山不露水地做着太平生意。
不引人注目,也就不会有多少人留意到,萧瑞近来常常隐居在此了。
药铺与古娘子一家也保持着稳定的联系。若是谢慕林到了京城,想要见萧瑞,又或是给萧瑞传信,这处药铺比古娘子家的铺子,都更隐秘些,也更方便一点。
萧瑞在信里建议谢慕林,到京城后,借口买药,到药铺后堂坐一会儿,便能顺利又隐蔽地见到他啦!
三年不见了,如今终于有机会相见,怎能错过?谢慕林当然要去药铺里买药啦。她不去,萧瑞要怎么办呢?





慕林 第六百六十七章 异状
宋氏带着女儿与几个孙辈,在陶家吃过茶,聊过天,在太阳西斜时分,回到了船上。
她看起来有点累了,但心情很好。闺蜜陶老太太依旧还是年轻时候的性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生活过得不错,也有闲情逸致去摆弄诗词歌赋什么的。两位老太太提起少女时代的消遣,都很有兴致想要重新拾起来。虽然宋氏马上就要继续北上,而且很可能会在北平住上一年半载的,但这并不妨碍两人书信往来。等到宋氏回了湖阴,双方的接触来往还可以更亲密一些呢。
宋氏高兴了,谢梅珺也很欢喜。她十分喜欢那位陶老太太,也跟对方的儿媳很谈得来。虽然两人是同辈,但年纪差得挺远的。陶老太太似乎在成婚多年后,才生下了儿子,因此儿子媳妇如今也就是二十来岁的年纪,比谢梅珺要年轻得多。可是陶推官的太太陶连氏是个十分温柔稳重的性子,竟与谢梅珺有许多共同的喜好,相处起来十分愉快。这让谢梅珺也产生了,今后要与陶连氏保持联络,常来常往的念头。
谢梅珺还告诉女儿杨沅:“你没去实在是太可惜了,陶家也有一个小姑娘,只比你大一岁,刚刚及笄不久,很是文静聪慧。先前我们不知道陶家有她,否则就把你们姐妹几个也一并带去了。”
杨沅闻言好奇:“这位小姐姐是陶老太太什么人?先前外祖母不是说,陶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么?”
谢梅珺告诉她:“这小姑娘也是陶家的女孩儿,要管陶老太太叫一声叔祖母呢。她祖父与陶老太太的亡夫是亲兄弟,只是早已去世了,前些年她的父母又死在了外任上,留下她一个孤苦零丁的,陶老太太便把她接过来养活,与亲孙女也没什么两样了。她单名一个‘樱’字,樱桃的樱,你见了她,管她叫樱姐姐就好。”
杨沅有些心痒痒的,扑到外祖母宋氏身边问:“外祖母,我们家什么时候再去陶家做客?我想去见这位樱姐姐。”
宋氏笑了笑:“你想去见陶樱,倒也不必非得到陶家去做客不可。我已经跟你陶奶奶约好了,明儿在镇江城里最大的酒楼做东,宴请陶家人。你届时跟着去就是了。只是陶家书香传家,孩子们都斯文得紧,比不得你胡打海摔惯了,在熟人面前就忍不住胡闹。到时候你若失礼了,吓得人家小姑娘不乐意跟你结交,你可别抱怨外祖母没事先提醒你。”
杨沅嗔道:“外祖母这话说得真过分!我什么时候在人前胡闹过了?我也是很斯文乖巧的小姑娘呀!”
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惹得杨沅恼怒地一个个大眼瞪过去。
谢慕林忍了笑,上前问谢梅珺:“可约定了宴请的时辰?我这就叫人去酒楼订雅间吧?”
谢梅珺说:“回来的路上,我们就已经订好了,一间大雅间,够摆四张席面的,男女分席,正好能坐下。那地方也算清静,听说菜色也是极好的,还有几味招牌菜,乃是镇江一绝。母亲与我都很有兴趣尝一尝呢。”由于是在陌生的城市里,谢梅珺与宋氏出行,是带了家中熟悉镇江道路的下人随行的,后者对酒楼的事也是门清,能说得出在哪家酒楼请客最为体面又实惠。
谢慕林见谢梅珺他们已经省了自己的事,也很高兴:“那我们到时候也要好好尝一尝。镇江都有些什么名菜呢?我从前了解并不多。”
“到时候就知道了。”宋氏微笑着转头对谢梅珺道,“你去把明儿要送的礼物都准备一下吧。虽说今日已经送过见面礼了,但明日她们姐妹几个初见陶家人,你于姨肯定又要送她们见面礼,少不得要备些尺头,礼尚往来,不能叫他们太破费了。”
谢梅珺应了,又招呼了杨沅跟自己一块儿去挑礼物,顺道锻炼一下管家的技能。谢映芬迅速随杨沅一块儿跟了上去。
谢映慧陪坐了一会儿,见没什么事了,便要告退回自己的船上去。她叫了谢显之陪自己,也想要顺便跟兄长聊一聊。谢显之跟着去了,谢涵之也被自家姨娘唤走,谢谨之与谢徽之倒是留了下来,跟谢慕林一起继续陪宋氏说话。
但宋氏看起来有些累,谢慕林便劝她:“您不如先歇一歇吧?若有什么吩咐,晚上再说也是一样的。”
宋氏摇摇头:“明儿我们多留一日,倒也罢了,可在此再逗留下去,不但会拖慢行程,耽误后头北上的正事,对陶家也没什么好处。因此我这会子就有事嘱咐你们去办,倘若能在前日宴请陶家之前,就打听到相关消息,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谢慕林听得糊涂:“陶家怎么了?”
宋氏看向谢谨之。谢谨之顿了一顿:“祖母是说……今日在知府后衙察觉到的那些人怪异的言行么?”
宋氏微微点头:“你祖父虽不曾做过地方官,但我父亲刚出仕时也是做过县父母的。我知道官府后衙的生活是怎样的。左邻右舍间有什么矛盾,偶尔拌个嘴,吵个架,甚至是斯文扫地大打出手,都是有的。可象陶家这样……日日夜夜被人盯梢,有任何人出入他家大门,都有人仔细盘查,这根本不是正常事。我与于家妹妹分别数十年,并不知道她如今的境况,但我知道她的为人,在陶家做客时,也试探出她本性未变,她的儿子媳妇以及侄孙女,都是人品正直的好孩子。既然不是陶家出了问题,那有问题的,自然就是知府后衙里的那些人了。”
谢慕林听明白了,忙问:“那祖母可知道那些人是谁?陶老太太有没有告诉您是怎么回事?”
谢梅珺摇了摇头:“于家妹妹显然心有顾虑,似乎不愿意连累我们。她希望我们单纯地路过镇江就好,明日再欢聚一堂,后天一大早就离开,继续我们的行程,不必过问后头的事。她只说……那些人不敢对他们母子怎么样的。”
谢慕林皱起了眉头。陶老太太到底是太过天真,还是真的心里有数?她为什么会认定,旁人只会盯梢他们家,却绝对不会对他们不利呢?
谢谨之谨慎地插言:“我发现那些人行迹可疑之后,倒是私下寻陶家的小厮打听过。据说,那些日夜盯梢陶家的人,大多数是知府派来的官差,也有一些……是镇江府其他官员家的仆从。听起来,竟象是整个知府后衙中,再无一人愿意与陶推官为友似的,真叫人暗暗心惊。”
谢慕林问他:“这个镇江知府是什么来头?他是否干了什么亏心事?”
这一点谢谨之回答不上来,倒是谢徽之听过些风声:“镇江知府好象是京中的官宦子弟,干了什么亏心事不清楚,仓促间也没处打听去。但我好象听人说过,他是靠着林家谋到这个肥缺的。”
林家?二皇子的外家林家?




慕林 第六百六十八章 宴请
如果镇江知府是走林家的路子,才谋到了这个肥缺,还有着京城官宦人家的背景,那前两年林家风头无两时,他在镇江府想必也是呼风唤雨,横行霸道吧?
然而,今年二皇子与林家的态势看着就没那么好了。不但皇帝开始忌讳、打压,就连刚刚出孝不久的曹家,也开始了反扑,兴许还有三皇子一派的人在里头兴风作浪。
这个镇江知府,如果是老老实实当他的官,没搞什么大新闻的话,暂时还能保平安,毕竟他昨日能投林家,今日不见得不能改投别人,墙头草的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上头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未必会有闲心跟个小小的知府一般见识。
但如果他搞了事,满头小辫子,还跟林家关系特别密切,甚至是至今还抱着林家大腿的话,离京不到二百里的镇江府知府,简直就是曹家狙击林家的上好工具,一旦知道,就没有放过的理!
宋氏缓声道:“若是这个缘故,就难怪于家妹妹会说,那些人不敢对他们母子不利的。镇江离京城这么近,七品推官也不是寻常百姓,若有个三长两短,一定会惊动外人。陶家虽然不如从前显赫了,却也有几个亲朋故旧,不是那没根没基的小户人家。但凡有半点风声传入京中,曹家闻风而来,那镇江知府自然不会有好下场。如今林家也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护得住他?”
谢谨之却有些不同意见:“若事情真有这么简单,也就罢了。那镇江知府与属下其他官员如今日夜盯梢陶家人,可不象是愿意和平相处的模样。不是陶大人掌握了什么能威胁到镇江知府性命前程的把柄,就是知府那一伙人对陶大人一家戒备甚深。这种戒备会不会化为敌意,逼得他们对陶家人不利呢?谁都说不准。陶大人一家太过笃定对方不会动手,未免太心大了。”
谢慕林也道:“是呀,祖母还是私下多提醒提醒陶老太太的好。如今我们家与他家要见面两回,接下来就要进京去了,天知道那个镇江知府会不会因此猜疑些什么?咱们家是三品高官的家眷,又带了许多随从,一路行来都是大张旗鼓的,京里也有贵人知道我们要来,那镇江知府估计还不敢对我们怎么样。可陶家就很难说了。还是得弄清楚,那镇江知府到底都做过些什么?陶大人又掌握了他什么证据?风险会大到让镇江知府铤而走险吗?这些都不可不防!”
宋氏沉吟片刻,便道:“我久离官场是非,对这些事已经不大拿得准了。既如此,谨之明儿就想办法找陶家人探听一二,徽之也可以帮忙打听消息,若能弄清楚事情的详情,就再好不过了。我也会试着劝说于家妹妹带着儿媳与侄孙女儿,随我们家进京散散心。陶炯那孩子职责在身,轻易离不得镇江,但他的家眷安全了,镇江知府那些人便是想要对他不利,也要顾虑三分。”
谢谨之与谢徽之应了声,当即就告退下船,各自想办法打听消息去了。谢慕林也想要帮忙,却被宋氏叫住:“你一个小姑娘家就不要掺和了。明儿见了陶家人,帮我问问他家的女孩儿就行。这回就交给你兄弟们去办。我也借此机会瞧一瞧,他们兄弟这些年历练得如何?人情世故是否都能应对自如?”
敢情宋氏还想趁机考验一下谢谨之与谢徽之呢?那为什么不算上谢显之与杨淳?但谢慕林想到后两者的性情……唔,算了,这种跟人斗心眼子的事儿,还是别难为这两位小哥哥的好。
由于不住在一条船上,谢慕林也不清楚谢谨之和谢徽之都打听到些什么,只知道天黑之后,码头附近行人渐少,还有谢家的小厮男仆伙计们来回走动,直至接近二更时分,方才安静下来。第二天清早起床,天才刚亮呢,便又有谢家的仆人下船往码头上去了。
谢慕林匆匆梳洗穿衣,与姐妹、姨娘们一道,陪谢老太太用了早饭,又去宋氏那儿请安。因着谢梅珺母子三人都在,宋氏似乎不想多提陶家的事,大家只聊了些家常。等接近中午的时候,众人方才下船登岸,坐车往城中去,到那座据说是镇江府最好的酒楼的雅间里,做东宴请陶家人。
刚到了酒楼,还未下车呢,谢慕林掀起一角车帘,就察觉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了。
这座酒楼既然是镇江府最好的,那应该客似云来、生意兴隆才是,那为什么今日好象有些人员寥落?雅间是在二楼,一楼大堂内统共也就三五桌有人,而且表情都有些不大自然,时不时就往他们这一行客人身上瞄,盯着那些人高马大、衣着统一的男仆们,脸上神情变幻莫测。谢慕林还听到酒楼有个表情特别谄媚但手头技术很生疏的小二跟谢徽之搭话,打听他们是什么来头。谢徽之那机灵鬼,非常骄傲张扬地表示自家是三品高官,即将往北平去,父亲十分得燕王殿下器重,云云……
听说他们这一行人是要北上去北平与做高官的家人团聚的,大堂里几桌的客人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松一口气的表情。
谢慕林透过帷帽的纱幔看了个分明,心里就有数了。还好宋氏一直都在跟人说,自家这一行人是要去北平的,没有强调过他们要先往京城修整,陶老太太与陶推官就算知道真相,也不会随便跟人乱说。镇江知府要是知道谢家人是要继续北上的,而且背后还有燕王府撑腰,那应该就不敢对谢家人怎样了。至于谢家的船队离了镇江后,是要继续北行还是绕西进京……关他什么事?他还能在长江上拦着别人的船不成?长江航运可不归他管。
谢家人在雅间里落座不久之后,陶家人就到了。谢慕林跟在长辈们身后,与一众姐妹们一起与陶家众人见了礼。
陶老太太是个身材有些娇小的老太太,看起来比宋氏显得苍老些,满头都是白发,但她脸上常常带笑,说话也十分风趣,果然是个令人愉快的性子。她笑眯眯地把谢慕林姐妹几个一一夸了个遍,连脸上没什么好表情的谢映容也得了她一句好话,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来,可见她有多么会做人了。
陶推官匆匆见过礼后,就与谢家兄弟们以及杨淳坐一块儿去了。隔着屏风,谢慕林只能隐约听到他们在谈诗论文,说些镇江以及沿路各城镇的风土人情。
陶太太是个斯文妇人,话不多,一直坐在婆婆身边,照顾她饮食,十分细心周到,只可惜不大爱说话。谢梅珺有心要与她搭话,她也只是说些诗文或家常,至于陶推官在公事上遇到了什么麻烦……她是一问三不知,全看婆婆眼色。
陶樱小姑娘同样斯文稳重,抿嘴笑着与谢家姐妹几个说话。杨沅对她很感兴趣,有心拉着她聊天,她也只是聊了诗文与本地风土人情。谢慕林多问些别的,她顶多说说从前在福建时的经历,再不谈其他。
谢慕林正发愁,忽然听得门外一阵喧哗。




慕林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言
谢慕林迅速给侍立在旁的香桃使了个眼色。久经历练的香桃立刻知机地退出了雅间,到外头看是怎么回事。
谢家今日带了不少男女仆妇过来侍候,雅间里斟茶倒水的都是自家丫头小厮,不用酒楼里的小二侍候,连门外都有谢家的两个婆子守着听候吩咐,楼下大堂还有两桌长随、车夫,专门预备着跑腿办事。香桃出雅间,压根儿就不用担心会被外人欺负为难什么的。
不一会儿,她就回来了,挨到谢慕林耳边禀报:“有个小二送菜过来,却在门外赖着不走。守门的婆子看他不象话,要把他打发掉,推攘间吵出了火气,就闹起来了。刚刚贾大闻声上楼来,把那小二赶跑了,眼下已经无事。”
香桃还挺细心地,详细地说了这个小二,就是先前迎客时缠着三少爷谢徽之说话那一个,虽然一脸巴结讨好的笑容,但做起事来一点儿都不象是名店里的小二,简直就是个外行!
谢慕林心里有数了,瞥见陶樱那边侧耳静听着她主仆二人的对话,一脸的若有所思,秀雅端庄的面上也难得地出现了忧色,也不明言,只吩咐香桃退下,便微笑着对陶樱道:“这家酒楼的小二怎的如此不懂规矩?今儿遇上我们这样过路的官眷也就罢了,难不成本地的达官贵人前来光顾,他们也是这般乱来?”
陶樱微微一笑:“这里的小二虽然不能说个个机灵,但也是懂礼数,知进退的,否则早就被掌柜的辞退了,哪里待得长?这个小二如此不懂礼数,想必是新来的吧?应该只会做一天而已。等我们离开,他也就该走人了。”
这话似乎有些深意呀。
谢慕林就怕陶樱闭紧牙关一字不露,如今眼看着她好象有透露口风的意思了,忙继续追问。然而陶樱好象马上就忘了这回事似的,听着杨沅与谢映芬讨论桌上的菜色,便加入进去,给她们介绍这家酒楼的招牌菜,又说起了镇江的特色美食,以及城中有名的糕点铺什么的。杨沅与谢映芬被她说得大感兴趣,便决定宴席过后,在回船路上绕道过去瞧一瞧,买几样被陶樱大赞的糕点尝尝。
谢慕林在旁听着,几次想要插话,把话题引回到那奇怪的小二,又或是陶家在镇江的处境上,陶樱都能自然而然地把话岔回到美食或本地风土人情上,叫人不由得沮丧万分。
这一次是巧合,次次都是如此,就代表着陶樱知道谢慕林的意思,却不想配合。难道陶家人真的不担心自家处境吗?还是他们真的对自己在镇江的安全有足够的信心?这种底气又是哪里来的?这一家子住在府衙后衙,周围的邻居几乎全都对他们有敌意或戒心,如何能安下心来?
谢慕林心中暗暗叹气,打消了再试探下去的念头。人家既然不配合,她也没办法,只能看谢谨之与谢徽之那边探查的结果了。
这家酒楼的小二虽然不大靠谱,但菜色还是挺好的。两轮菜色上齐,每桌都是八菜一汤,每一种菜肴都十分美味,并没有哪一样是众人吃不惯的。谢家人很满意,自觉今日宴客还算体面;陶家人也很高兴,觉得镇江美食没给自个儿丢脸。酒足饭饱之后,丫头婆子们把杯盘撤下,改上了香茶。谢陶两家人又开始就着茶水聊天。
香桃第二次向谢慕林报告,针对那个不靠谱的小二一事,酒楼掌柜的娘子很快就特地过来赔了不是,后来还在外头侍候着帮忙传菜。家里的婆子赶不走她,又见她安静不多话,手脚也利落,说话还十分得体,只得由得她去了。这掌柜娘子一直带着个丫头在雅间门外侍候,招待得谢陶两家人吃完了宴席,这会子喝茶了,她还在那儿呢。
谢慕林有些疑心那掌柜娘子是想偷听什么的,心中不喜。不过这一屋子的人谁也没大声聊起某些敏感的话题。男宾席那边至今还谈着诗文风景呢。女宾席这边,陶老太太陶于氏不是笑呵呵地说些夸奖谢家晚辈的话,就是拉着宋氏的手说说自己儿媳的孝顺言行;陶连氏几乎不开口,开口也是在自谦;陶樱更不用说了,谢慕林几次想要岔开话题,问些自己想知道的事,她都不接口,只专心跟杨沅、谢映芬讨论镇江的美食。这样的话,就算叫旁人偷听了去,又有什么要紧呢?
谢慕林死了心,也是不想叫外头偷听的人听见她与陶樱讨论些什么敏感的话题,引起镇江知府一派的人对陶家的不满。她索性也加入了妹妹们关于本地美食与糕点的谈话,还十分熟练地谈起了东乡羊肉、水晶肴肉、蟹黄汤包、锅盖面什么的,还提到镇江的香醋很有名。
陶樱很是佩服地说:“谢二姐姐真是见多识广,我只知道眼下正是吃蟹的季节,方才的菜色里就有蟹黄汤包,水晶肴肉也是尝过的,但我不知道东乡的羊肉有名。我在镇江住了大半年,知道的还不如谢二姐姐多,实在惭愧。”
谢慕林干笑几声,没好意思说自己其实在现代下过镇江菜馆子,吃的几样特色菜正不正宗不好说,但名头她是知道的。她很快岔开了话题:“本地美食我们尝过不少了,只可惜没有机会游览本地名胜,不知道都有哪些地方景致特别好?虽然没有时间去了,但陶妹妹跟我们说一说,将来兴许我们还有机会能再度前来此地呢?”
陶樱便笑着给她们姐妹介绍起本地的风景名胜来。大部分是谢慕林在现代时听说过的,但也有一些从来不曾听闻,估计在后世都渐渐消失了。她还真起了几分兴趣,若不是时间实在不足,又有煞风景的人碍事,真想在镇江再多留几天。
老太太们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如今宋氏与陶老太太吃饱喝足,又聊过天,慢慢地就感觉到了困境,哪怕有茶水撑着,也没撑多久。谢梅珺与陶连氏很有默契地提议散席,相互告别了。后者还问了谢家人明早启程的时间,打算到时候与丈夫一同到码头来相送。
陶老太太紧紧拉着宋氏的手,在晚辈们的簇拥下,下楼来到酒楼院子里,送谢家人上马车。她低声对宋氏说:“老姐姐的心意,我都是明白的。你放心,我们家不会有事。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别沾染了晦气,高高兴兴地回北平去吧。路过徐州时,若是有时间,就替我去瞧瞧我娘家的老宅……我们老于家人,想必还住在那儿呢。我这辈子怕是没机会再回去了,老姐姐替我去看一眼,再写信告诉我……我能知道老宅一切安好,就心满意足了。”
1...199200201202203...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