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谢慕林忍不住暗暗为萧贵妃与三皇子点根蜡。不过萧明德将军如今坚持自己的保皇派立场,没有因为亲妹妹与亲外甥的存在而动摇过对皇帝的忠诚,柱国将军府应该不会受三皇子的牵连的。只是……当今皇帝在位时倒也罢了,新君上位后,又会如何呢?
无论是太子还是二皇子上位,都有可能会因为对三皇子的敌意而牵连柱国将军府,哪怕他们明知道萧将军只忠心于皇帝也一样。可若是三皇子上了位,恐怕也会怨恨今日亲舅舅不肯伸出援手,甚至还落井下石吧?
以这三位皇子一直以来表现出的脾气性格与人品,他们干得出来这样的事。
难不成只有四皇子继位,才是对柱国将军府最好的结果?
谢慕林心中微微一动。她留意到,皇帝膝下的四位皇子中,前三位年纪较长的,都先后受到了打击,未来很有可能已无力威胁到皇权了,也不象是会受到皇帝看重的样子。只剩下一位年纪最小、母家出身最低的四皇子,依然还是清白无暇又受宠的状态。皇帝总要有个继承人的,难道他看中的是小儿子?因为这个儿子最小,实力也最弱,不会威胁到他吗?
她离开京城太久了,消息也不够灵通,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这种事是一定要提防的。谢家在燕王的地盘里做官,可能不会受到朝中皇位更迭的影响,但萧瑞出生柱国将军府,与三皇子关系太近了,必须要有所准备才行。
谢慕林开始写信给萧瑞,提醒他要注意四皇子的消息。
慕林 第六百六十章 宽慰
谢慕林很快就写好了信,通过谢徽之的手,走“瑞记”的渠道,顺利发了出去。
她本人则继续装作没事人一般,与家中的兄弟姐妹们一同陪伴着二房与三房的两位长辈,结束了在苏州的愉快行程,再次踏上旅途。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谢家众人都多添置了不少东西,谢慕林这里有时新花样的衣料、首饰,也少不了各式新奇别致的文具、刺绣与一大箱的杂书。这一回,她收罗到的旧书、残书不多,倒是买到不少实用的,医书、游记、农书都有,虽然不好搞什么“内容摘抄”,把书房空间里的资料偷渡出来,但这些的内容都还算靠谱,勉强也可以充作资料的来源了。反正别人也未必有精神一本一本地仔细翻查过去,糊弄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宋氏那边也收获了不少好书和文房用品,有一些是预备着回到北平老家后送亲戚朋友的。她问了一下谢慕林买到的书,苦笑着叹息:“你这孩子,还是这么喜欢杂书,多看点儿诗词歌赋不好么?哪怕是看看史书也好呀。你的天赋不错,记性好,学会什么都能举一反三,为何就是不爱在诗词学问上多下点功夫呢?”
这两三年里,谢慕林一直跟着宋氏读书,学到的东西比在族中女学学到的还多,文学水平大有提高,常识基本补足,连编造一下白话文式的“古文”,也勉强能上手了,不会弄得通篇都是破绽,叫人一眼就瞧出来。若遇到某些场合,需要她作点诗呀词的,她也可以胡诌一首打油诗应付了事,不至于落入出丑的境地。由于她的进步太大,用时却少,宋氏颇为惊喜,认定她潜力巨大,就一直劝她多在诗词上下功夫,争取挣个“才女”当当。
谢慕林真没兴趣做什么才女。她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学到与一般甚至是比较优秀的官家闺秀们同等的文化水平,她努力一下是没问题的,眼下也能跟大姐谢映慧比一比,偶尔还能小胜一两回。但真要努力到成“家”的地步,那就省了吧。她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深知能在文学史上留名的女诗人是什么水平,她要有那个本事,在现代时就已经成名了,又怎会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
她又不走炒作成名、自抬身价好争取嫁入高门的路子,何必费那精力呢?有时间,她还不如在自己书房空间里的资料上多下点功夫,争取多研究出一些来自现代的技术,为身边的人,为周围的平民百姓,多谋一点利?最起码,她也可以先让自己家的生活过得舒适一些,让自己的日子更加便利一点……
宋氏心里深感遗憾。女儿谢梅珺出嫁后一直做贤妻良母,如今与丈夫析产别居了,又忙于照顾孩子,外孙女杨沅则不好此道,她找不到继承自己学问的传人。好不容易有个嗣孙女,颇有天赋,也谦虚好学,结果却更喜好实务,而不重视诗文……她又不可能让决定走科举士途的孙辈们荒废学业,专攻诗词一道。她这一肚子的学问,该传给谁去呢?身为一个上了年纪的寡妇,她如今连个能诗词唱酬的人都找不到了,只能天天回忆早逝的丈夫……
在宋氏的长嘘短叹中,谢家的船停在了无锡的码头。在这里,谢映慧分别收到了好朋友马玉蓉与卢飞云的来信。
由于谢映慧如今与二妹谢慕林关系最要好,遇事也爱找她商量,于是谢慕林有幸来到大姐的舱房,看到了这两封书信的内容。
谢映慧即将回京,撞上那位再度与丈夫闹翻,哭回京城找娘家兄姐撑腰的母亲曹淑卿。为了让谢映慧避开某些尴尬的场合,不受这位不省心生母的牵连,马玉蓉与卢飞云也是煞费苦心,特地帮她打听了许多消息。
据说曹淑卿回京找曹皇后哭诉,曹皇后压根儿就不耐烦搭理她,连宫门都不想让她进。偏偏当时还未凉的林昭仪“路过”,很热心地想帮一帮皇后的亲妹子,让守卫宫门的侍卫放曹淑卿进去了。曹淑卿去到坤宁宫时,正值曹皇后与几位王府太妃、王妃坐着品茶,讨论曹家出孝后,几位少爷、小姐的婚事。曹皇后正为了没人接自己的话茬而烦心呢,就被妹子哭上了门,几位太妃、王妃竟也没有留下看戏的意思,纷纷借辞告退,令她的如意算盘落了空。送走客人后,曹皇后就直接冲着曹淑卿发火了。
结果是曹皇后急宣了承恩侯夫人进宫,把曹淑卿给带回了承恩侯府。连同曹淑卿带回京城的随从、下人与行李等,都一并被承恩侯安置了去。后来没听说曹淑卿再进过宫,倒是有其他几房的曹太太们去探望过姑太太,据说也是不欢而散。
但曹皇后与承恩侯也不是任由曹家女受了夫家欺负就算了,他们再看妹妹不顺眼,她也是姓曹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踩,更别说方闻山以前还是承恩公的亲兵之子了——在曹家的贵人们眼中,他跟家仆之子又有什么区别?就算曾经做到过禁卫大将的高度,奴才也依然是奴才。曹淑卿哭着喊着坚持要嫁给他,那是她自甘堕落,可方闻山竟然没把她供起来,胆敢欺负她,那就是不把曹家放在眼里了。
承恩侯直接让人找到了方闻山老家,拿他的双亲出气。方闻山在任上听闻,据说也是大发雷霆,却又无可奈何。他没办法擅离职守,只能写封亲笔信,带上丰厚的礼物,派上亲信上京向妻子曹淑卿赔礼,哄她早日回来。至于那个老妾和几个孩子,他心里固然认定他们无辜又可怜,是曹淑卿在无事生非,此时也不好再继续公然维护他们,只得派了心腹,把他们送回老家去,交给父母照顾。至于儿子们的前程,他也只能另想办法,托付至今还愿意与他维持交情的老朋友了。
信和礼物都送到了承恩侯府,但曹淑卿一直没有动静传出,谁也不知道她是否原谅了丈夫,又是否打算回陕西去。
但好消息是,京中关于曹淑卿的流言一直不大好听,所以承恩侯夫妻都不想让她出现在公众场合里了,即使是曹家自己举办宴会,也会跟客人们说,妹妹身体不适在休养,又或是正在斋戒,出城礼佛去了。反正,没有人在公开的场合里见到曹淑卿。
先前二皇子风头正劲时,依附他的人与林家人还会公开嘲笑曹家有位不要脸又倒霉的姑太太。如今二皇子眼看着要凉了,依附他的人与林家人忙着自保还来不及,谁还有空去讥讽一个不重要的曹家外嫁女?要攻击也该直接冲着东宫太子或承恩侯去!
而三皇子一脉眼下因为正主儿正忙着摆脱一门不想要的亲事,也没精力分心了。四皇子一系的人一向低调,除了跟人炫耀几句,四皇子又得了皇帝什么夸奖、什么赏赐,就没干过什么了。
因此,马玉蓉与卢飞云都在信里宽慰谢映慧,让她放松心情,只管放心进京。
慕林 第六百六十一章 忧愁
谢慕林看信看到这里,发现后面没有了,竟然连署名落款都不见,便猜想这两封信估计都还有后续,只是谢映慧出于某些考量,没有拿出来而已。
她也不说破,直接把信还给了谢映慧,微笑着说:“恭喜大姐了。大姐如今总算可以安心入京,不必总想着要在城外的小庄子上住下了。”
谢映慧的神色还带有几分忧愁:“希望如此吧。我反正是不会到处乱跑,参加什么宴席、茶会的,到了京城也只会去见几个好朋友,其中玉蓉与赵滢还是一家子。我只会去永宁长公主或者马家,再多去一个卢家,就没什么需要出门的了。应该不会遇上哪个不怀好意的碎嘴妇人,在我面前说我母亲的闲话。如今连我母亲都被大舅大舅母关起来不出门见人了,想必我也能省心许多。”
她只担心一点:“不过我母亲如今人在承恩侯府,倘若我过门不入,连承恩侯府都不去,会不会有人说我不孝无礼什么的?就算我不在乎这些,我哥哥呢?”
谢慕林想了想:“这确实是个问题。你行事低调,只去长公主府与卢家的话,外人恐怕还未必知道你回来了呢。但大哥不同,他起码要往焦银台家拜访的,行踪未必能瞒得过外人。他是读书人,如今又有了功名在身,不象从前还是孩子时随意了。如果真的明知道你们母亲在京城,也不上门去探望,肯定会有人背后说嘴。”
谢映慧皱着眉头道:“若是先前曹家还未出孝时,他家被林家攻击得不轻,还有可能想着行事收敛些,别叫人拿住把柄,从而给永宁长公主殿下一点面子,不为难我与哥哥。就算我们不上门,他们也可以当作没这回事。可如今他家出了孝,正值二皇子与林家又倒霉了,他家肯定想着要趁机东山再起,要给那些曾经不看好曹家的人一点教训。这种时候,些许小事都能引起他家的怒火来。我和哥哥若是真的不去他家,恐怕真会引得他们发作,胡乱说些不中听的话来中伤我们了。”
她反正觉得自己要么是终生不嫁,要么是在北平寻婆家的人,倒不是很在意这些,可谢显之不同,他要走科举仕途,早晚还是要回到京城来考试、做官的,她不能让兄长的身上落下无法洗刷的污点。“不孝”的罪名,足以压倒任何一个读书人,断绝掉他的前程。
谢慕林想了想:“那你们就意思意思,往承恩侯府递个帖子算了。曹家其他几房人就不必理会了,尤其是三房,他家如今连爵位都丢了,不过是落魄小人,没必要搭理。同时,还得挤出时间来,到城外报恩寺去祭拜承恩公夫人,可以搞得张扬一点,好让人知道你们兄妹其实对长辈非常孝顺。就算有人想往你们头上泼污水,也有人替你们挡了。如今的曹家,在京城可没有以前那么说一不二,肯定会有人跟他们唱反调的。”
谢映慧忙道:“那要是承恩侯府真的接了我们的帖子呢?难道我们还真要去见他们么?!”
谢慕林摊开双手:“要见就见,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当初离开京城之前,也不是没跟曹文泰打过交道呀?也别太走心,照着规矩,做足了表面上的礼数就行。现在你们兄妹又没什么可利用的价值,难道承恩侯府还能逼你们干什么坏事吗?哪怕是见到你们的母亲,也没啥可慌的。知道她如今际遇不佳,安慰几句,劝她放宽心,保重身体,这就够了,旁的一个字都不要多说。”
谢映慧撇嘴道:“虽然我不是不会做戏装乖,但真看到她……我怕我会忍不住讥讽几句。当初劝她那么多好话,她一个字不听,还差点儿为了方闻山把我卖了。如今事事都被你我说中,她没落得好下场,简直就是现世报!若到了这个份上,她还不醒悟,早早与方闻山划清界限,离曹家人也远远的,少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真心实意地向父亲赠罪道歉,将来就真的别想让哥哥与我认她这个母亲了!不把话说明白些,她怎能知道我们的真正想法呢?”
但谢慕林劝她:“这种事还是别想太多的好。你们母亲即使如今有心与方闻山分开,也多半不会认为自己当年夺产害人是做错了。身处承恩侯府的地盘,你们兄妹跟她说这种话,也没啥意义,反而很容易得罪主人。我觉得,大姐和大哥你俩最好连和离的事,都别给你们母亲出主意。无论她最终是选择跟方闻山分开,还是继续做夫妻,都与你们无关。你们要是多嘴了,就怕日后她后悔了会落埋怨。反正她还没落魄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呢,如今曹家明摆着还愿意养她,哪里用得着你们两个半大孩子操心?”
谢映慧白了她一眼:“谁是半大孩子?我都十六岁了,比你还大,好不好?!”
谢慕林笑了:“行行行,你们不是半大孩子,是大人了!反正你们还是小辈,你们母亲如今手里有钱,手下有人,还有娘家兄姐可依靠,要担心以后养老的问题,还早着呢!更何况,你怎知道她不会嫁第三回?”
谢映慧没好气地啐了她一口,本来想要骂两句的,但回头仔细一想,又开始发愣。
这种事很难说的呀!万一呢?
谢映慧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忙忙拉住谢慕林的手道:“不成……我看不得这种事。我们家在京城别待太久了,该见的人见过,该办的事办完了,就赶紧走吧!等我们去了北平,就算她……她再和离再嫁人,我也可当作不知道了!”
谢慕林看得好笑:“行啦,就算她真要再嫁,那也得先跟现任丈夫和离,那可不是十天半月能办成的,而十天半月,已经足够我们在京城办完所有该办的事,继续北上了。你担什么心呀?”
谢映慧捂着胸口道:“怎么由得我不担心?曹家如今会干出什么事来,我都拿不准。二皇子与林家害得他们那么狼狈,如今有了转机,他们肯定要报复回去的。三皇子那边,皇后与太子也越发看不顺眼了,三皇子本人亦不是省油的灯。我看着玉蓉与飞云的来信,只觉得京城接下来就是个大泥潭,任何人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我们不过是过路人,还是躲远些的好,万万不要再陷进去了!”
谢慕林听得好奇:“马姑娘与卢姑娘在信里也跟你提到京城眼下的局势了吗?能不能跟我说说?也好让我心里有个准备,知道如何去约束家里人别出门生事。”宗室皇亲的圈子,肯定会比萧瑞知道更多内|幕消息吧?
谢映慧叹息着道:“京城眼下的局势?还不是一团乱麻?听说如今曹家已有人提出燕王府无嗣的话,开始讨论,哪位皇子更适合过继给燕王了。这分明就是要排除异己,却不知道哪一位皇子会倒霉?可哪位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反扑起来……还不知会乱成什么模样呢!”
慕林 第六百六十二章 点燃
谢慕林一惊。
燕王府无嗣?确实……她都快忘了这事儿了。但谢映慧忽然提起,看来是马玉蓉或卢飞云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她问谢映慧:“怎么好好的,曹家会提起燕王府无嗣的话题来?这是盯上哪位皇子了吗?”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么?”谢映慧毫不犹豫地回答,“反正太子是绝对不会被过继出去的,剩下的无论哪位皇子中选,对太子都有利无弊,曹家为什么不做呢?”
东宫太子如今固然是地位不稳,可只要皇帝一天没有透露出废储的意思,他就还是太子。一国储君当然不可能被过继出去,他哪怕是死了,都不会被过继的。剩下三位皇子中,二皇子与他针锋相对,一旦过继了就彻底无望储位了;三皇子同样没少算计他,被过继出去,正好没法再给他添乱;而年纪最小的四皇子,虽然实力最弱,却最得皇帝宠爱,太子同样对他有戒心,除非他被过继出去,否则他绝不会成为太子心目中的乖巧小弟。
这么一看,无论哪位皇子过继出去,太子都能少一位竞争对手,何乐而不为呢?当然,燕王府也是十分有实力的,手中兵权不可小觑,太子与曹家人也得提防哪个不省心的皇子成为了燕王府嗣子后,反而利用燕王府的兵权反逼皇家,夺了他的皇位去。因此,曹家那边隐隐约约传出了一些口风,曹皇后与太子应该都更属意四皇子成为燕王嗣子的人选。
这不仅仅是因为四皇子年纪最小,实力最弱,也从来没做过什么不利于皇后、太子与曹家的事,还因为四皇子的生母乔美人,娘家势单力薄,却几乎全族都在京城一带生活。他们不可能跟着四皇子北迁,一旦四皇子有异心,他们就是现成的祭旗人选。考虑到四皇子与生母以及母家的亲密关系,皇后、太子与曹家人都认为,他是最不可能生事的一个。
谢映慧对曹家的计划不予置评,事实上,她也认同四皇子是个不错的燕王嗣子人选,她只是忍不住吐嘈曹家行事太不慎密了:“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什么都没做成,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把话到处乱说了。且不说四皇子本人乐不乐意认旁人做爹,单皇上本人,就未必愿意舍去自己疼爱的小儿子了。听说乔美人那个没脑子的,已经跑到太后面前哭诉去了,烦得太后跟什么似的,又怕皇上日后当真会这样下旨,因此也不敢给她打包票,说不会把四皇子过继出去。
“乔美人就跑到林昭仪与萧贵妃那儿去闹,又说了燕王府的种种好处,劝她们答应将自己的儿子过继出去。林昭仪直接把她打出了门,萧贵妃虽没说什么,但过后也在皇上面前告了一状。乔美人已经被罚了禁足,不过这事儿在后宫之中并未消停下来。皇上好象又冲着皇后娘娘发火了,皇后娘娘只得回头把曹四太太给骂了一顿,因为就是曹四爷夫妻俩嘴上不把门,把这事儿到处乱说的……
这还不仅仅是乔美人的一番胡闹而已。在胡闹过后,宫中也有各种谣言纷起。
有人说,由于二皇子形势不妙,林家已经有人不再奢望搏个从龙之功了,倒是觉得二皇子可以考虑去燕王府试试,好歹也是实权亲王,手里有兵有权的,在北平做一地大佬,还能把林家人全都拉过去加以庇护,总比在未来新君手下忍气吞声要强。
有人说,皇帝本来是属意三皇子做这个嗣子的,因为燕王府与柱国将军萧明德的关系很好,从前差一点儿就娶了萧贵妃的亲姐姐为正妃,如今这位王妃,也是萧将军做的媒。三皇子若去了燕王府,肯定比别的皇子更容易融入燕王府这个大家庭。
还有人说,皇帝其实最疼爱的就是小儿子四殿下,如今他坐视二皇子打击太子,又反手打击二皇子,再给三皇子挑一桩不合意的婚事,全都是在为小儿子铺路呢,所以曹家提议把四皇子过继出去,他才会大发雷霆……
宫中的流言很快传到了宗室皇亲的耳朵里,接着又通过外戚的嘴,传到了高门权贵们的圈子中。事实如何,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猜测,但有一点是大家都有共识的。
曹家提出燕王府嗣子这个议题,简直就是点燃了炮仗堆,正式开启了本朝的皇子夺嫡之争,把很多本来只是掩盖在台面下的事实提前揭破了,直接把局势推向了一个不可测的境地。
马玉蓉觉得曹家这回又要有麻烦了,所以担心谢映慧回到京城后,与曹家有所交集,会惹祸上身,因此才特地提醒她一声。
谢映慧并没有太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她对于政治方面的事并不是很在意,又一心离曹家远远的,内心也早已将自己与曹家几房人都划清界限了。她此时跟谢慕林谈话这个话题,只是拿它做个谈资,抱怨一下曹家不消停罢了。
谢慕林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怀疑,三皇子如此急躁地想要摆脱蓝氏这门婚事,哪怕是用愚蠢浅薄的手段去威胁萧瑞,也在所不惜,会不会也有燕王府嗣子这个威胁在?
按照萧瑞、马玉蓉与卢飞云三人信件中透露的信息来看,燕王府无嗣,肯定要过继一位皇子,皇帝绝对不会容许手握大军的燕王府落到别家王府子嗣的手上。而皇帝膝下四位皇子,太子绝不可能过继;二皇子……这样的蠢人,又傲慢又自以为是,燕王当然不可能看得上;四皇子年纪小又得宠,倘若皇帝当真属意他为储君,那么唯一一个最有可能被过继出去的,自然就是三皇子了!
倘若三皇子就是皇帝属意过继给燕王府的那个嗣子,他当然不可能与柱国将军府联姻。否则北方边军与城卫军的大权双双落在他一人手上,新君登基后还怎么玩?能让他去继承燕王府的权力,已经对他很好了。
那就怪不得皇帝想要把蓝氏指婚给三皇子了,反正又不是真正的绿帽,三皇子戴了就戴了。关于蓝氏与太子的绯闻几乎只在京中流传,离开京城,谁知道蓝氏是谁?去了北平做燕王世子妃,也不会有几个人敢嚼她的舌头。但她的父亲如今却是御前的红人,全家都在京中过活呢。连三皇子的生母与舅家也都在京中,有他们牵制,三皇子在北平生不了事,身边来自京城的耳目也都齐备了……
这个皇帝果然不是省油的灯!
谢慕林开始担心了,萧瑞就在燕王麾下当兵,本家又是三皇子的亲娘舅家。他想要置身事外,恐怕不大容易,不但要提防三皇子,其他几位皇子,他也需得小心戒备才行。一个不慎,很容易成为炮灰的。
他人在京中,应该也听说了那些流言吧?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慕林 第六百六十三章 故交
当谢家的船队停靠在镇江城外的码头上时,谢慕林再次收到了萧瑞的来信。
信是谢徽之从外头带回来的。萧瑞在镇江并没有产业,因此是专门派的信使,先联系上了谢徽之,再请谢徽之转交。
谢徽之这孩子记吃不记打,把信往怀里一揣,就觉得自己又有机会可以打趣二姐了,便挂着一脸不怀好意的笑意,跑到姐妹们坐的船上来找谢慕林。
然而谢慕林这会子不在自己的船上,她到二房坐的船上去了。姐妹几个都在,陪着宋氏说话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