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就怕到时候曹家不光给二皇子与林家添乱,还要插手到正常的案子审理当中。
谢谨之与谢慕林双双否决了谢徽之的提议,他也不在乎,笑嘻嘻地说:“那就等这事儿完结了,我再跟曹荣说,叫他去忽悠曹家的纨绔子弟,对那个镇江知府的家里人落井下石一番。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人,被欺负了也是活该。曹荣却能借机涨些面子,他家里的处境也能好过些。”
没人再否决他的新想法。
回归正题,宋氏觉得谢谨之与谢慕林提出的三种选择都挺好。考虑到大理寺卿的府第目标过于显眼,她倾向于让谢显之、谢谨之与谢映慧到卢家与焦家做客时,把证据转递出去。有了大理寺与通政司插手,镇江知府再无幸理,陶炯一家也很有希望摆脱危险。
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在第二天清晨,陶家人前来码头送行时,宋氏还是劝了陶老太太几句:“我们隔了几十年才好不容易重逢,如今我马上就要走了,你就不来多陪我几日么?我们要在京城稍作修整,停留上四五天,拜访一下京中亲友,采买些要带到北平去的货物什么的。我还想去年轻时常去的那几处地方转一转呢,于家妹妹,你也陪我一道来吧?家里的孩子们能照顾好自己的,若你不放心,大不了把儿媳与孙女儿带上?”
陶老太太明白她的言下之意,笑道:“罢了罢了,我这把年纪还到处跑什么?留在家里守着孩子们就好。你也别担心我在城里日子过得憋闷,我在城外租了一处小宅子,挨着河边,带着小码头,景致不错,宅子后头的园子里还种着新鲜的瓜菜水果。阿炯打算休沐时,带着一家人到那小宅子里消遣。衙门的人找不到他,也不会拿公事做理由,请他回去。我们一家就能好好偷闲两天了!”
她乐呵呵地笑着,仿佛在说什么有趣的事。宋氏立时就听明白了,陶家人也不是全无防备,还另外备下了可藏身避险的地方。但她心中始终有些不放心,又没法说服陶老太太,只得暗下决心,等进了京城后,就要催促孩子们尽快把那个锦布小包交上去,好让镇江知府早日被送交法办。
女孩子们也跟陶樱告别。谢慕林隐晦地提一句“昨儿你介绍的铺子卖的糕点确实很好吃”,陶樱就明白了。她抿嘴笑了笑,半个字口风都不露,只微笑着说:“到了北方,千万记得给我写信来。我曾听叔祖母说过北方的景致,却从来没见过,心里好奇得很。”
陶樱论祖籍其实是安徽人士,但她出生时,父母都在外官任上,是在蜀中,因此她从来没见过北方的风景。后来她父母直接在蜀中任上身亡,她再由族人护送返乡,然后辗转来到叔祖母与叔父家中生活,完全没有去过淮河以北的地区。她平日里每每听陶老太太说起小时候熟悉的风物,心里都难免生出好奇心来。只可惜,除非哪日陶炯调职北方,又或是她嫁到北方去,否则她不大可能亲眼见到叔祖母所描述的北方了。
谢慕林干脆地答应了她的请求。反正宋氏总是要给陶老太太写信的,到时候夹带一两封晚辈的信件,又有什么要紧?她还能给陶樱寄北方的特产呢。
杨沅和谢映芬也纷纷表示,一定会给陶樱写信来的,反倒叮嘱她,一定要回信,若是能把镇江本地好吃的糕点也寄过去,那就更好了。
昨天晚上,她们品尝了买回来的糕点,为其中一种深深地着迷了。只是那糕点看起来做法颇为繁复,自家铺子里暂时还没有类似的方子,所以她们复制不出来,只能买现货了。
可这么远的距离,等糕点送到她们手里,估计都不能吃了吧?
谢慕林白了两个异想天开的小姑娘一眼,见管事妈妈们已经过来催她们赶紧上船了,便握着陶樱的手,最后再嘱咐一回:“好生保重自己,千万不要太相信坏人的节操。有些人是会做出让好人完全无法想象的坏事来的。防人之心不可无!”
陶樱微笑着,头一回正面回复了她:“谢二姐姐放心,我会守好了家里人的。”





慕林 第六百七十四章 到达
谢家的船队在离开镇江之后,没有在路上再耽搁行程,一口气驶到了京城。
由于他们坐的船不少,若在三山门外的码头停靠,费用稍嫌高了些,也有些没必要,所以他们绕道拐向了那座城郊的小庄子,在庄子附近的码头靠了岸。
这处小庄子,同时也是谢家商号的伙计们运送南北货物途中,经过京城时的暂时落脚点,因此,附近的码头也是谢家商号租下来的地盘,留有充足的船坞,足够谢家一行所坐的船全都停靠进去,还留有多余的泊位给日常运转的谢家货船。
谢慕林跟着长辈与兄弟姐妹们一道下船上岸时,宗房的谢谨昆早已带着妻儿,连同毛掌柜、刘伙计等人等在码头上了。
众人相见,自是一番见礼寒喧。宋氏抱着谢谨昆不足三岁的白胖儿子,心里也是说不出的喜爱,直夸他:“说话口齿清晰,也有条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谢谨昆与计氏听得宋氏夸自己的儿子,都高兴得不得了。
计氏还说:“家里早就来了信,催着把哥儿送回去上学,我心里一直舍不得。但仔细想想,还是该叫他早日回去开蒙才是。有族学里的先生们教着,家里的叔伯长辈们都是满腹经纶的,孩子多学点东西,日后也能有出息。否则一直跟着我们夫妻,我们忙着店里的生意与人情往来,哪里顾得上教他?至今也只是教他背了半部《三字经》罢了,没得耽误了孩子。若是从外头请先生,又或是送去学堂,外人也比不得自家人用心!”
宋氏点头:“你这话说得很是。但哥儿还小,这个年纪也离不得父母。你们夫妻好生商量吧,若是舍不得把铺子交给旁人打理,自个儿带着孩子回老家去,也可以考虑从族里恭请一位长辈到京中来小住,顺道替孩子开开蒙。这种事,你们可以先问问家里的意思。明年春闱,族里定会有人上京赴考的。这要备考的举子未必顾得上分心教别人,但随行的人里,未必就没有读过书的,教个孩子三百千,又能算是什么难事呢?”
谢谨昆与计氏对望一眼,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这事儿他们从来没考虑过,如今被宋氏一提醒,似乎还挺有可行性?明年就是春闱之年了,如今三房谢璞一家不在京中长住,族里上京赴考的族人就算能住进珍珠桥大宅,也未必不会有人更想住到贡院西街那片去。他们完全可以把人招待到家中,再请对方的子侄帮着教一教孩子。都是谢家人,谢谨昆还是宗房子弟,只要恭敬些,好好说话,再把报酬谈好,对方没理由拒绝的!
再说,他们夫妻也不是真的把孩子丢下不管了。铺子关门不做生意的时候,谢谨昆还可以继续带着儿子念书呢!
计氏忙拉了谢谨昆一把,夫妻二人双双向宋氏拜谢。宋氏摆摆手,把孩子交回给计氏:“别在码头上站着说话了,时候不早,咱们先进庄子里歇歇脚,吃顿便饭,歇过气再进城。船队的人先暂时安置在码头附近的庄子里,务必要招待好了。船上的行李,大件笨重的不用管,轻便或值钱的细软先打包好了,由各人随身带齐。”
她转头看向谢显之与谢谨之:“我跟你们姑姑,还有你们的表弟表妹,就在庄子上住下了。你们兄妹几个自行奉你们祖母回自家宅第居住。到时候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每日过来请安问好。我也有想要拜会的故交,未必有空等着你们来。”
谢显之与谢谨之兄弟俩都吃了一惊。后者忙问:“祖母不跟我们进城么?先前不是早就说好了?!”
谢慕林原本正指挥下人用软轿抬谢老太太下船呢,听得动静也很吃惊,忙转身走了过来:“祖母可是有什么顾虑?”她瞥了谢老太太的方向一眼,见后者也听到了宋氏的话,正露出得意洋洋的表情来。
宋氏却摇头道:“我能有什么顾虑?你们父亲也要管我叫一声母亲的。你们母亲在珍珠桥的大宅里当家做主,我住过去,又能有什么忌讳呢?只是先父生前颇有不少门生故旧,若是听说我回了京城,少不得要上门来,没得扰了你们的清静。在这庄子上就挺好的。我此行本无意张扬,想要见谁,递了帖子过去,见了人就罢了,不必劳师动众。若是在城里,这行踪能瞒得过谁?”
她招手示意谢谨之与谢慕林过去,压低了声音道:“今上对旧事还有几分在意呢,若他知道先父的故交至今还念着旧情,对先父的后人照顾有加,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想法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也不想好好的连累了旁人……”
谢慕林立刻就想到了通政司的焦闻英大人。焦大人那样的身份,那样的地位,对谢家嫡长子谢显之的关照已经很显眼了。谢家上下都感激至极。明后日谢显之上门去拜会时,还要麻烦人家插手去管镇江的案子,确实不应该再给焦大人添麻烦了。焦闻英本来就是以孤臣的身份得到皇帝器重的,叫皇帝知道他自个儿还有亲近的友人,确实不大好。宋氏的身份跟谢显之一个被至亲算计迫害的可怜少年是不一样的……
当年宋祭酒的门生故交们,如今在朝中的应该有不少吧?虽说三年前听闻大部分人都在外任上,但这两年她跟在宋氏身边学习,也曾见过好几回,那些故交们寄来的信是从京城发出的,想必是有些人已经调回了京城?
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已经算是一种变相的结党了,确实要避讳些呢。当今皇帝可不是什么宽和大度的性子。
谢谨之估计也想到了,兄妹俩对视一眼,便不再提异议了。有他们劝说,谢显之虽然感到有些不安,却也闭了嘴。至于谢映慧姐妹几个?素来是不会对这种事多嘴的。
谢映容的双眼已经看向京城的方向,面上露出无比向往的表情了。
下人们有条不紊地搬运着行李,刘伙计自带了人去招呼船队的船老大与水手们去享用酒菜。宋氏带着一群晚辈进了庄中歇息。谢老太太已经迫不及待地喊着要先进城回家了。
只是没什么人乐意顺从她的意思。就连一直巴结她的宛琴,也在努力劝说她先在庄子里用了午饭再说。大家舟车劳顿,都疲累得很呢,实在很需要歇一歇。
谢老太太嚷了一会儿,见旁人都走得远了,只两个姨娘留下来相陪,还有二孙女谢慕林面露不耐烦地站在路口盯着她看。她忽然也觉得没趣了,把嘴一撇:“得了,歇就歇。我老太婆也累得很呐!”




慕林 第六百七十五章 镇压
吃过午饭后,谢家两房人便兵分两路,二房留在小庄,三房连带谢慕林、谢谨之兄妹俩,则坐着马车带着行李进城去了。
因为想要低调行事,免得在眼下正紧张的京城环境里引来什么麻烦,谢家众人尽可能分坐少一点的马车,所以谢慕林陪着谢老太太坐了一辆车。同车的还有珍珠与香桃两个贴身大丫头。
一路上谢老太太就在碎碎念,指责孙子孙女们不孝顺不听话,无视了她老人家的意见,只知道听宋氏的吩咐行事,简直就是认不清自己的祖宗,云云。谢慕林起初还能忍一忍,只当没听见,后来见她越说越来劲儿了,便忍不住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二祖母她老人家言行受人敬重,多年来又一直对族中晚辈们关爱有加。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投桃报李,自然愿意听从她的教导了。”
谢老太太瞪大了双眼:“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我的言行就不受人敬重了?!我对你们就没有关爱么?!”
“事实如何,您老人家心里就没点数吗?”谢慕林哂道,“不管二祖母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带着姑姑和表哥表妹住在城外,反正她如今与你不是住在同一屋檐下,你也不必天天见着她了。大家相安无事的,不是挺好吗?你又何必无事生非?难道你觉得,离了谢家角,就能耀武扬威了?可你别忘了,咱们家这回一同出行的人,还是原本住在谢家角的人。没理由离了老家,对你就会变了想法的呀?”
谢老太太噎了一下,气呼呼地说:“反正你们就是不孝!从前有宗房那几个混蛋压着,没人听我的就罢了。如今我们都出来了,外头的人还是认我这个诰命夫人的,凭什么宋氏还要压在我头上?!”
谢慕林嗤笑:“难道你老人家还想去告状,给我们这些孙辈定个不孝的罪名,好毁了我们的名声和前程吗?要去你就只管去,官府的大人们真要审问起来,你可未必占理。倒是这么一来,家丑外扬,别人会怎么说爹爹就很难讲了。好心肠的会同情他摊上个不省心的亲妈,坏心肠的估计就要参他治家无能了吧?
“爹爹本来是满心期待地在北平等着我们去与他团聚的,人都还没见着了,就先听说了你作妖毁了他所有儿女,顺便给他头上泼脏水的消息,心里会怎么想呢?你大概觉得自己有个诰命夫人的头衔就足够了,反正爹爹不可能不给你养老,他和娘内心是否会对你有怨言,是否会真心敬爱你,其实一点儿都不重要,是不是?”
谢老太太被呛住了,一张脸憋得通红,倒是没有再说什么去告孙子孙女们的话。
谢慕林也懒得再跟她多说。早知道这老太太离了谢家角就有些按压不住想生事了,如今几句话连敲带打的,把人重新压制下去就行。这一路上,同行的人虽多,但估计真正能制得住谢老太太的人没几个。宋氏是一贯不爱与她计较的,除非她真的做得太过分,谢慕林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了。等到了北平,她就把这个老太太扔给自家便宜老爹去应付,再也懒得跟她争闲气了!
如果谢璞应付不来老太太,那可就别怪她这个女儿不客气地嘲笑他了!
马车一路无惊无险地抵达了珍珠桥的谢家大宅。蔡老田夫妻俩带着一众男女仆妇来到门前等候,见到久别多时的主人们,以及随侍在二姑娘身边的女儿香桃,眼圈一下就红了。蔡老田多看了香桃几眼,便迅速上前给谢老太太与谢显之兄弟姐妹等人见礼。
一众人等进了前院正厅里坐下说话。蔡老田家的扯了女儿去指挥下人搬运行李,蔡老田自个儿则先向主人们禀报自己打扫了几处院子,竟是把各人当初住的房屋全都打扫出来了。虽然不是整个院子都整理妥当了,但至少正房与两边的耳房是能住人的。各人的生活似乎可以重新回到昔日谢家繁盛时的情景。
当然,由于大家三年前就已经把许多物品运回了湖阴,房屋里的摆设肯定是有缺失的,但至少不会影响这几天的生活,众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重温一下过去了。
谢老太太非常满意,难得地夸了蔡老田一句:“你有心了。阿蒋,看赏吧。”蒋妈妈心里还在暗喜,自己的房间似乎也被打扫出来了,闻言连忙掏出个上等封儿,笑着递到蔡老田手中。
谢老太太这才发现蒋妈妈给出去的是上等封儿,足有二两银呢,她本意并不打算给这么多的。但赏都赏了,她总不能再找下人要回来,甚至不能抱怨蒋妈妈赏得太多,叫身边人看了笑话,只能憋闷地闭了嘴,暗暗生起了闷气。
她闭嘴了,其他人却没打算沉默。谢显之如今越发有长兄的模样了,他细细问过蔡老田这两年大宅的维护情况,得知桂园生意兴隆,外院改造成的出租院落也一直有小官员或上京赴考的举子租赁,家中所有下人都平安无事,心里也很满意。他也给了蔡老田一个上等封,连带的其他下人,也都赏了银子。
谢显之、谢映慧与谢慕林等兄妹几个也都各自有赏。其实,能够在京城逗留期间,拥有自己独立而私密的住处,不必与其他人挤在一起,大家心里还是挺惊喜的。谢慕林原本还以为仍旧要与谢映慧同住一个院子,现在心里也很高兴。
寒暄完毕,家里的情况也都了解了,此时离晚饭时间还早,众人都有些坐不住,急切地想回到自己的住处去看一看。谢显之请示了谢老太太,谢老太太没好气地瞥了一眼谢慕林,道:“行了,各归各院吧。我老太婆一点儿都不想看到你们的脸。晚饭送到我屋里来就行了,别来打搅我!”说罢就扶着珍珠与蒋妈妈的手,前往金萱堂了。
谢家兄妹几个齐齐起身,恭送她离开,过后互相对视一眼,都忍不住暗暗偷笑。
谢映慧挨着谢慕林耳边小声说:“干得好!老太太总算又老实下来了!”
谢慕林笑着岔开了话题:“大姐什么时候给永宁长公主府送信去?你一定想要尽早见到马姑娘吧?”
“那当然!”谢映慧道,“明儿我就去长公主府,所以今日一定要递帖子了。不过,陶家的事情要紧。所以回头我会派人分头递两张帖子出去,把卢飞云也叫到长公主府来,一口气把玉蓉与飞云两人都见了!”




慕林 第六百七十六章 用意
谢家人在珍珠桥的大宅里歇了一夜,都稍稍回复了体力与元气。
次日清早,谢显之与谢谨之兄弟俩就护送着谢映慧,坐上马车前往永宁长公主府拜访了。
昨天傍晚之前,他们已经事先递过了拜帖,并得到了主人家的允许。至于为什么是他们兄弟俩负责起了护送任务,而非象两三年前那样,由谢映慧自行带着仆从前往永宁长公主府,那自然是因为那个锦布小包的缘故。
谢映慧其实对陶家的案子并不清楚,与陶家人也没什么交情。与其让她出面叙述事情原委,还不如让谢谨之这个清楚内情的人出头呢。至于谢显之,只是做个陪同,免得外人觉得谢谨之这个二房嗣子做了大房长女的护花使者,感到奇怪。
谢显之为此推迟了前往焦家以及承恩侯府请安问候的行程,反正这两家都不急,尤其是前者,等到休沐日再上门,可能还更容易见到焦银台这位正主儿。
谢慕林还打发谢徽之去拜访杨将军巷的温绪友夫妻,送份礼物,感谢人家当年对谢家伸出了援手。同时,他们也是在向竹山书院的昔日学生们传出消息,宋氏与谢梅珺到达了京城。
谢徽之还计划,去过温家后,便绕道去见一见分别多时的好友曹荣,叙叙别情,顺便透露一些镇江知府的消息。此时他倒不急着让曹荣把事情传到承恩侯府的人耳朵里去,但事先吹吹风,日后要做什么事都容易得多。同时,他还想打听一下平南伯府的近况,以及曹淑卿眼下的住处什么的。
别看他嘴上总跟嫡长姐谢映慧过不去,但心里还是知道事情的轻重,明白这些消息对谢家三房同样重要。他总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大哥大姐去承担。大姐那就是个深闺里的娇小姐,废物得很。大哥……还是专心读书考取功名吧!这种琐事,家里除了他,还有谁能做?总不能指望二姐出面吧……
谢慕林不知道自家三弟都脑补了些什么,她见哥哥姐姐们连同三弟都出门办正事儿去了,谢映芬可以帮着料理一些家事,顺便看看京中宅子这两三年的账目什么的。两位姨娘一个负责哄谢老太太,一个负责盯梢谢映容,也替她省了事。她似乎可以开始祭出采买药材之类的名头,往萧瑞那处小药铺送信了?
正当她思考着应该派哪个人出门跑这个腿时,谢映容跑来找她了:“二姐姐,我能给卞家送封信去么?几年不见了,我怪想卞大妹妹的,也不知道她如今怎样了。”
谢慕林瞥了她一眼:“你这时候倒想起她来?从前大姐打算给京中好友送信时,金姨娘不是问过你,要不要也给京中的朋友写封信?当时你怎么没想起卞大姑娘来?这会子倒装起好友了。难不成你还想打听程笃的消息?我记得他成婚时的喜帖,也送到咱们家来了,蔡叔还特地打发商队的伙计送回了谢家角,你不是看见了吗?”
谢映容顿时涨红了脸,深呼吸几口气,方才冷静下来:“二姐姐误会了,我……我就是单纯地想朋友了。我在京城也没几个合得来的朋友,与卞大姑娘多时不见,自然难免会有所挂念。至于从前不给她写信,也是因为大姐素来看我不顺眼,我怕托她的人送信,路上会出什么差错,反倒自取其辱,所以才没开口罢了。若是家里专门派一个人替我做信使,我肯定早就给京里来信了。”
谢慕林对她这话一个字也不信。当初离京时,谢映容对卞家是何等的怨恨在心,整天都在房间里说诅咒他们的话,也没少说卞大姑娘的不是,如今倒做出好闺密的模样来了,能骗得了谁?这个妹妹这两年虽学乖了些,本质上还是那么愚蠢,而且对自己的演技与口才迷之自信。她就真的觉得其他人都有健忘症,会因为她几句狡辩,就忘掉她的黑历史吗?
对于这样的谢映容,谢慕林只有一句话:“我不管你打算做什么,谢家不可能让女儿去做妾,我也不会容许妹妹去破坏人家的婚姻!”
谢映容气得红脸转黑,跺脚道:“我才不是那种人呢!程笃早已自寻死路,断了自个儿的好前程,将来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我怎么可能会委屈自己嫁给他?!你少胡说八道了!”
谢慕林挑挑眉:“你不想嫁程笃,又找卞大姑娘做什么?当初你会与她交好,不就是因为她是程笃的表妹,可以近水楼台吗?”
这确实是事实,但谢映容如今的想法已经不同了。程笃已然死会,然而卞家久居京城,又有侯府做姻亲,消息定然是灵通的。她已经不指望能嫁给什么京中的公侯子弟,原本也下定了决心,要去北平寻一户达官贵人的。然而,昨日蔡老田说起外院那几座改造后出租的院子都租给了什么人时,她听得其中有一个姓万的,顿时就记起了原本已经遗忘掉的前世的记忆。
三皇子夺嫡后期,手下得用的人里,似乎就有一个姓万的年青人,是什么伯府还是侯府的庶子出身,据说不得家中重视,手段狠辣,还心术不正。但他妻子是个庶女,出身也很一般,只是小官小宦的门第,但因为嫁给了这个姓万的,便平白做了二品的诰命夫人,端得是风光无比。江太太在家里说过几句酸话,把人贬成了乡下婆娘一般。记忆中,这个姓万的年青人,与江玉良年纪相仿,这时候还未成亲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江家很少提起这个人,就只有册封他妻子诰命的旨意下来时,江太太提过一回,因此谢映容原本都想不起他来。如今能记起,是因为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人自己是庶出,娶个妻子也是庶出,却偏偏飞黄腾达了。而谢映容自己同样是庶女,父亲官位还比对方妻子的父亲更高些,却只落得个与人为妾的下场,所以很是自艾自怜了一番。
1...201202203204205...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