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谢慕林趁机转移了话题:“今天这事儿,回头该如何对娘和老太太说呢?”
谢谨之想了想:“就说是平望镇千户所那位从金山卫调来的曾千户送了些军中受伤的士兵、工匠来,因平望镇千户所刚换了主官,又才经历过变故,还未肃清逆乱之人呢,这些受伤、生病的士兵匠人在那儿休养,不太安稳。曾千户麾下的郑总旗是在咱们家老宅休养过的人,想起这里的清静,便又来借宅子了。如今老太太搬回了家中,连行李都搬走了,谢家湾也没有族人定居,母亲应该不会介意再卖平望镇千户所一个人情的。湖阴没有驻军,平望镇千户所其实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处军营了。真有什么大事,我们家想要求援也方便。”
谢慕林点头,又再补充了几点细节,与两个兄弟一道把这个谎圆得更加周密了些。
等到船快行驶到谢家角的时候,谢徽之才想起了一件事,忍不住惊叫了一声:“糟了!二姐姐的织机还没搬回来呢,我们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谢慕林笑道:“大船都没跟着回来呢,就说遇到郑总旗与萧瑞,我们把船借给平望镇千户所使了,小船载不了织机,等下回再说吧。”
如今也只能这样了。谢谨之与谢徽之兄弟俩叹了口气,便转头看向越来越近的谢家角码头,时不时跟其他路过的船只上的熟人打招呼,不再讨论老宅那边的事。
等他们回到家里,谢徽之自个儿跑回院子去了,谢谨之要带妹妹去见母亲,路上趁着左右无人之际,压低了声音道:“方才说话不方便,如今只有我们兄妹二人在,二哥就跟妹妹坦言了。我知道萧瑞方才说话行事有些不妥,但他能看到妹妹的优点,而不象世间俗人一般,只冲着家世、美貌去,便是个有眼光的人。我心里是盼着妹妹能得嫁良人的,将来的妹夫即使没有高官厚禄,也要是个懂得尊敬妹妹、爱护妹妹,能让妹妹过得舒心的宽厚睿智君子。虽说萧瑞未必能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可以先看一看。若他真能知行合一,倒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考虑对象。
“至少,他是个能看得清自己,也愿意脚踏实地做事的人,而不是庸庸碌碌,随波逐流,为了名利权势而汲汲营营。若他仗着自己跟三皇子亲近,便为了所谓的从龙之功而去参与夺嫡,那就算他把话说得再好听,把自己说得再可怜,我也不能让他做我的妹夫!”
慕林 第四百五十八章 再临
谢慕林走进正院的时候,脸上还挂着笑容。
她心里挺高兴的。虽然自家二哥一度被萧瑞的凄凉身世影响到了,对他的态度大变,但也没有被迷惑得昏了头。就算二哥对萧瑞的印象转好,也不会轻而易举就把妹妹许出去了。萧瑞卖惨卖得积极又如何?二哥也不过是把他纳入考虑对象而已,还得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呢。
二哥还是她的二哥。萧瑞也没能占什么便宜。
谢慕林与谢谨之一道,按照事先想好的理由,把谢家湾老宅又有了新房客的消息告诉了母亲文氏。文氏皱了皱眉,道:“罢了,既然是平望镇千户所的人开了口,我们也没有拒绝的道理。之前已经与金山卫的人结下了善缘,若是半途而废,就太可惜了。幸好老太太如今不再提回去住的事了,我们别在她老人家面前提起,想必不会有什么大碍。既然那位郑总旗说,我们送日常所需过去,平望镇千户所会花钱采买,那我们也不算太吃亏。只是那些生病的士兵,该不会又是得了时疫吧?虽说我们家族的人都不住谢家湾,但那里毕竟还有宗房的佃户,后山也有村民,可别过了病气才好。”
谢慕林忙道:“娘放心吧,我问过了,生病的人只是寻常的风寒体弱什么的,并没有得传染病,主要是几个受了外伤的人,需要一个清静的地方休养。你也知道,平望镇千户所刚刚才换了主事的人,军官几乎全盘清洗,底下的人至少有八成留存。那位曾千户初来乍到,当初为了水匪装流民的案子,又跟之前的黄千户等人闹得不太愉快,那些留下来的士兵和小军官们,也不知道会不会给曾千户他们添堵。把受伤的同袍送到更安全更清静的地方休养,也是无可奈何的安排。他们愿意信任我们,我们又怎么好拒绝呢?”
文氏点头:“原来如此,这倒罢了。不过,说好了那些人开春后就要离开的,可别住太长时间了。我就怕天气转暖之后,老太太又闹起了别扭,吵着说要回老宅住去。到时候我要怎么交代?”
现在把老宅住了外人的事瞒着谢老太太,是为了耳根清净,也省得谢老太太生事。但如果谢老太太知道了实情,晓得家里人都瞒着她,只怕会更加生气吧?
谢谨之与谢慕林听得都笑了,连忙说:“不会不会。”到得那时,病人也好,伤者也好,估计都已经养好身体了。只要萧瑞的调令下来,他们随时可以北上。湖阴县离杭州说远不远,他们才不会乐意留在不够安全的地方呢。
为了避免消息走漏,谢慕林借口为母亲分忧,把给老宅送日常补给的任务包揽下来,文氏只需要派几个人手给她,银子郑锋那边很快就会送来,物资有了钱就能采买,根本不必惊动家里其他人。
文氏倒不介意女儿帮自己的忙,只是有些顾虑:“你成天跑去老宅做什么?就算扮了男装,又带了下人,你也依旧是个姑娘,全族的人都知道的,叫人看了不象话。况且,这大冷的天气,你天天出门,就不怕冻出病来?”
谢慕林笑说:“我只需要头一次带着人去走一趟流程,知道要买多少东西,要花多少钱,心里有数了,就可以了,哪里用得着天天跑?既然手下有人,我使唤他们就行了。把账目记清楚了,我还怕他们会糊弄我吗?”
文氏听得笑了:“这才是正理。那你就当作是在学管家吧,先从采买小事学起。”
她给了女儿一个空账本,记账的方法之前已经教过了,再支了十两银子给女儿做垫付金,以备万一,再叫来管家,让他领着女儿去挑使唤的人,便不再过问了。
谢慕林拉着哥哥谢谨之一道去挑人,挑了两个有力气又老实嘴紧的中年仆妇,一个是从京城带回来的,一个是新宅里原本侍候的,另外再把贾大算上,人就凑齐了。这三个人会另外赏一份跑腿费,谢慕林还多赏了一笔钱,叫他们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闭紧嘴巴,无论谁来打听都别告诉,也不许泄露给亲友外人。
谢慕林其实跟在文氏身边管过两三个月的家,对湖阴县城里的物价心里有数,在文氏面前那番说辞,不过是掩饰罢了。等挑好了人,她便要与谢谨之一道,借口进城采买东西,往杜家医馆请大夫去了。
杜家的大夫们医德很好,口风很紧,一向不会随意泄露病人的信息。有谢谨之出面,杜二爷二话不说就指了手下一个擅长外伤的大夫随他出诊。当然,这位大夫除了治外伤以外,其他常见的病症,也是可以对付的。
谢慕林与谢谨之随即请大夫在城里一家干净的馆子吃了顿简单而不失丰盛的午饭,便带着采买到的生活用品和食物,重新坐上船,齐齐往谢家湾的方向驶去。
到了老宅门前的码头,谢慕林一眼就看到自家的船已经从前湾村那边回来了,船上只留了一个船夫看守,其余下人都不在,恐怕是进老宅里帮忙去了。她带过来的其中一名下人问了船夫几句,不出意外地得出了同样的答案。
他们准备要下船时,谢慕林被哥哥谢谨之拦住了:“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就好。二妹妹且在船上候着,等完事了,我会带着人回来的。”
谢慕林知道他是顾虑到老宅里多了许多外人,当中还有许多男子,她一个姑娘家,不方便在陌生人面前抛头露面。她虽觉得这种事没什么要紧的,但今日二哥给了她不少惊喜,她也乐意做一回听话的好妹妹,便答应下来。
谢谨之带着大夫与下人,抬着东西进了老宅。谢慕林留在船上,坐在船舱里,翻出一本书来慢慢看着,倒也不觉无聊。就是河上风大,她有点冷,坐了一小会儿,便连打两个喷嚏。守船的两名船夫,也都缩头缩脑地哈着白气,恨不得寻个避风的地方躲一躲。
谢慕林想了想,便把书袖了,对他们说:“你们进船舱里去避一避风吧,我到门房坐坐去。记得那里有炭盆,比在船里暖和些。”
她这边船上的船夫就说了:“二姑娘,二少爷嘱咐了,让你不必进老宅的。”
谢慕林笑道:“二哥是怕我被人冲撞了,但我从这里望过去,可以看见老宅的大门敞开,前院没什么人在活动,估计门房里就算有人也不多,搞不好就是贾大在那儿呢。我过去取取暖,就算遇到了外人也不怕。我这一身男子打扮,在自己家里,有什么可担心的?真有事了,叫唤一声,还怕没人来帮忙?”
船夫想想也是,便不再多劝了,只是提醒谢慕林:“二姑娘小心提防些,别只顾着看书。如今宅子里多了许多外人,比不得从前。”
谢慕林应着声,熟练地跳下船,走下码头直接往老宅走去。
门房中无人,炭盆倒是烧得正旺。谢慕林连忙凑过去烤手。
身后门外有脚步声传来,谢慕林回头望去,居然是萧瑞来了,手里还提着个篮子。
慕林 第四百五十九章 花言
谢慕林眨了眨眼,直起身来:“萧二少爷怎么会在这里?”
萧瑞微笑着走进了门房,端过两张长凳,放在炭盆旁边,自己坐了一张,便抬头对谢慕林和气地笑道:“外头很冷吧?今儿午后的风比早上要大多了,说不定要下雪。你快坐下来暖和暖和。”说罢还打开身边的篮子盖,从里头取出一把裹了棉罩子的小铜壶,两个杯子,往其中一只杯子里倒了大半杯红糖姜茶,递到谢慕林面前,“这是才熬的甜姜茶,用的是你们家的方子,快喝两口驱驱寒。”
谢慕林觉得他有些怪怪的,没有接过杯子,径自在对面长凳上坐下了:“不必客气了,我不渴。萧二少爷自己喝吧。”
萧瑞笑笑,把杯子放到她身边的长凳一端,又坐了回去:“别这么生分嘛,我们打交道的次数也不少了,你怎么就不能象谢三兄弟那般,唤我一声萧二哥呢?”
谢慕林很想翻白眼,忍住了扯扯嘴角:“我们还没那么熟呢,萧二少爷请自重。”她二哥也不过是唤萧瑞一声萧兄,还是很客气的叫法,谁要管他叫“二哥”呀?她自个儿有二哥!
她扭头看向门口的方向:“萧二少爷怎么会忽然到门房里来?原本守在这里的人呢?还有,我二哥和家中的仆妇,还有请来的大夫又去了哪里?”
萧瑞微笑道:“多亏谢二兄弟请了大夫来,如今所有人都在病人和伤者的房间里,看大夫如何为他们诊断、开方呢。大家今日要搬家,午饭只简单吃了些东西,怕是撑不了多久的,因此贾大带着两名仆妇去了厨房煮姜茶与米粥,眼下还抽不出手来。谢家帮了我们金山卫这么大的忙,我们所有人心里都十分感激的。看到谢二妹妹独自进宅,我又怎能丢下你一个人在门房里吹风?自然要来相陪了。”
谢慕林终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她敢笃定这厮是故意的!其他人兵分两路,都没有留意到她来了门房,于是萧瑞独自提着姜茶过来了。自家二哥他们陪着病人,会以为他去了厨房,而厨房的人忙着干活,多半以为他是回去看病人了。这可不就叫他钻到空子了吗?
谢慕林没好看地看着萧瑞道:“说吧,找我有什么事?别拿借口来搪塞人。没点理由,你在这种小事上耍心机做什么?”
萧瑞听得笑了,看着谢慕林道:“并没有什么要紧事,只是你方才离开的时候,似乎有些不高兴,所以我想来问问你,看你我之间是否有什么误会。”
谢慕林干巴巴地说:“没什么误会,我只是觉得,我二哥心地善良,不是你扮可怜的理由。交朋友这种事,贵乎真心。我二哥原本就愿意与你交好,你不必对他用心机的。”
“我并没有用心机扮可怜。”萧瑞肃正了神色,非常郑重地说,“我说的都是真话,是我真正经历过的事,绝对没有哄骗令兄。我这么做,也确实有目的,但不是为了与令兄交好,而是希望他不要因为我是将门出身,又是武将、外戚,还有纨绔的名声,就对我有所误会,反对我向姑娘求婚。”
谢慕林呛了一下,装作没听到他最后那句话:“你说的话真的全是实情吗?可我怎么记得,太子前不久才选过伴读,曹家的年轻子弟为了争那个名额,还差点儿闹得家族分裂呢。可在你的故事里,你们小时候,皇子们就已经有伴读了。”
萧瑞立刻作出了解释:“那是不一样的。虽然同为伴读,但小时候那个只能算是玩伴,一般皇子母家的亲眷或是朝中官员家的子弟就能入选,陪同皇子开蒙、上学、玩耍,是给皇子们解闷用的,年纪一大,随时都可能被遣出宫去。可太子前不久要选的伴读,等于是日后东宫辅臣了。太子已经到了可以参政、议政的年纪,那几个中选的伴读,便是他的左膀右臂。等正式入了詹事府,少说也是个左右春坊庶子。
“曹文泰若是入选,甚至有可能直接被任命为正四品的少詹事。他才几岁?又能有什么功名?这便一步登天了。等日后太子登基,他更是能直入中枢,省却中间熬资历的时间。这样的捷径,朝中勋贵世宦子弟,谁不想要呢?”
谢慕林明白了,这大概跟当今皇帝昔日还是皇子时,王府里的属官类似。嗣祖母宋氏的先父宋祭酒,原是皇帝潜邸时的长史,那是正五品官,同僚还有平级的焦闻英。等到皇帝登基,焦闻英直接就做了正三品的通政史,宋祭酒虽然因为触怒了皇帝,只能做国子监祭酒这个四品官职,但同样是越级提拔。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样的捷径是不会受到朝野诟病的。
曹家几个房头的嫡子们为了争一个太子伴读的名额,几乎打破了头,当然不会仅仅是为了能陪太子读书而已。他们争的,根本就是一条不必经过科举与熬资历,就能平步青云的登天路。
谢慕林心中暗暗一哂,不愿多提,便对萧瑞说:“好吧,是我没弄清楚,误会了你。”
萧瑞看了谢慕林两眼,微笑道:“没关系,谢二妹妹若有疑问,只管来问我,我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只要你不要对我有所误会,我一点儿都不会觉得生气。”
谢慕林无语地看了他一眼:“你为什么要忽然问我二哥,我是否有婚配?你跟我其实也没见过几回,说不上熟吧?我自问不是个绝色美人,也没有出色的才情,这几次见你,更是打扮得跟个男孩子没什么两样,断不可能有本事迷倒了你。你忽然提出求婚,真的不是开玩笑吗?”
萧瑞冲着谢慕林笑了一笑:“寻常闺秀,就没胆子说出谢二妹妹这样的话来。光是谢二妹妹的这份胆识,便将寻常闺秀都比下去了。我既然见过你这样的好姑娘,为什么要去将就远远不如你的庸碌女子呢?谢二妹妹一定知道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那又何必质疑我的真心?”
“你的真心就是靠卖惨来忽悠我二哥?”谢慕林冷哼了一声,“遇到一个跟一般闺秀不太一样的女孩儿,你就起了兴趣。那将来你再遇上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儿时,你又会怎么做?世间出色的女子太多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情,谁知道你会遇上几个?又会动几次心?这样的真心未免太过廉价,实在叫人信不过。”
萧瑞笑道:“别的姑娘与我有何相干?我只知道你的性情最合我心意,那就够了。我不是个贪心的人,否则就不会丢下京中的三皇子与柱国将军府,跑去北方边镇搏军功了。谢二妹妹应当相信我才是。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饮,旁的我连一眼都不愿意多看。”
谢慕林对这话听得多、看得多了,并不觉得感动,反而觉得挺俗套的:“花言巧语。没想到萧二少爷是这样的人,真不愧有纨绔名声!”
萧瑞眨了眨眼,忍不住抹了一把汗。这姑娘真不好哄呀,果然不愧是他中意的人!
慕林 第四百六十章 蜜语
没办法,再难哄也得把人哄住了,不然看中的媳妇儿岂不是要飞了?
萧瑞冲谢慕林露出一个甜蜜的笑容:“这不是花言巧语,是甜言蜜语呀!根本用不着纨绔的本事,我只要看见你,那些话就自然而然地说出口了,连想都不用想呢!”
谢慕林忍不住打了个冷战,看向他的目光透着一言难尽。
这位帅哥原来是这样的画风吗?
萧瑞又继续道:“我跟你二哥说过去的往事,其实真的不是在卖……卖惨。”这个词他听着新鲜,不过意思简单明白,他一听就听懂了,还觉得挺贴切的,但这种话当然不能承认,“我只是不想你身边的人对我有所误解,希望他们都能喜欢我。如此一来,等将来我从北方给你写信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拦着你读信、回信了。等到我向你提亲的时候,他们也只会祝福,而不是想法子阻拦。”
谢慕林眨了眨眼,讶异道:“你还打算从北方给我写信?”
“当然要写了。”萧瑞笑道,“我才与你见了几面?马上又要远离。倘若不能保持书信往来,我又怎么能让你了解我的性情为人,知晓我对你有多么认真?你我虽不能见面,但也能凭书信传情。如此,将来我们成婚之后,情份也会比别家夫妇更深厚些,相处起来,自然更加融洽恩爱了。”
谢慕林无力地揉了揉自己的额角:“你能不能别说这些肉麻兮兮的话……咱俩还没到那个情份上吧?我以前见你,你都是聪明机智又狡猾的英俊少年形象,能不能稍稍尊重一下自己的人设?你这个样子,我都以为以前认识的你是假的了!”
萧瑞挑了挑眉,沉默了一会儿,才收敛了几分自己的笑容:“我的话有什么不对劲么?你听着觉得奇怪?”他记得董慧武追求喜欢的名门闺秀,就是这么说话的,那些闺秀也挺受落,虽然把董慧武当成真正的未来丈夫人选的人并不多,但她们个个听完后,都会害羞地笑起来的呀!
莫非他喜欢的这位谢二姑娘,性情与别的女孩儿不同,就连追求起来,方式也要跟别人不一样么?
谢慕林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十分坦白地回答说:“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跟你一贯以来表现出的性情不太符合。你到底是从哪里学回来的?还是以前用这种话追求过别的女孩子吗?”
萧瑞咳了一声,坐得端正了些,老实道:“我没有追求过别的女孩子,但曾经见董慧武对别的女孩子说类似的话。他跟风月场合的女子与正经官宦人家的女儿,用的是不一样的言辞,但无论是哪一种姑娘,听了他的话,都会挺高兴的。我就模仿了一下董慧武的语气,不过,我说的话全都是我想说的,并没有哄骗你的意思。我是真觉得,有必要通过书信来往,让你对我多了解一些,日后嫁给我时,心里也会更心甘情愿。”
谢慕林无奈地叹了口气:“岐山伯府的嫡长子是位真正的纨绔子弟吧?你跟他学什么呀?”顿了顿,又道,“我倒不排斥你给我写信,但你确定这种事现实吗?你现在还不知道会被派到北方哪个边镇,通信是否方便。更何况,离着这么远,通信实在太麻烦了。我爹爹人在北平,那已是北方最大的城市了,他上任半年不到,也就给家里来过两回信而已。这还是因为我们谢家自己有商行,会来往南北两地运货,才能捎带过来的。换了没有这个条件的人,一年能通一回信吗?”
“我也可以给自己置办一份小产业,专营南北杂货,既为了运货时送信方便,也可以贴补通信所需的花费。”萧瑞笑道,“我手里有些私房,从前只能留在京中,也不敢置办什么大产业,免得引起家里夫人与大哥的注意,又或是被三殿下看中了讨要。但如今我出了京城,这些事也该筹划起来了。湖阴县就是个不错的地方,我打发人在这里开家南北杂货铺子,如何?从北方采买些土产送过来售卖,应该能赚不少钱。”
谢慕林哂道:“你要是打算把北方的货物送到湖阴县来售卖,我就劝你别犯傻了。南北杂货若是在这里有市场,早就被别家财主瓜分了去,哪里还能轮到你?别的不提,我们谢氏就有族人在县城里开杂货铺。况且,那些在江南受欢迎的北方土产,不外乎毛皮、药材、香料之类的,都是大商号才玩得转的。你做小本买卖,哪里有那个本钱?就算要开店,放着更繁华的苏杭湖嘉不去,放着有你旧同袍们坐镇的平望镇不去,非要来湖阴县,那也太蠢了些!
“我若是你,宁可放弃在湖阴县城开铺子,只派人在江南一带采买货物,湖州的文房四宝、苏州的丝绸、杭州的茶叶、松江的棉布、扬州的指粉,这些东西在北方都是紧俏货,运往北平后,不管是自己开铺子,还是卖给别的店铺,转手就是几倍的利润。等你赚到钱之后,再考虑在南边开铺子也不迟。”
萧瑞惊喜地看着谢慕林:“谢二妹妹,你是在担心我的产业,特地为我出主意么?!”
谢慕林咳了两声:“别自作多情,我是看在你也算是个熟人的面上,不忍心看着你白白亏钱,才好心提点你的。你爱听就听,不听拉倒。反正你赚的钱是多是少,都跟我没关系。”
萧瑞笑得有些傻:“怎么会没关系呢?我挣的银子多了,给你写信也容易些。”
谢慕林撇开了视线:“我可没有暗示你给我多写信的意思,只是想着,你若是真把自家的南北商路打通了,我们家里跟爹爹说不定又能多一条通信渠道而已。”
萧瑞低头笑了笑,才稍稍肃正了神色,柔声道:“这么说,谢二妹妹你允许我给你写信了?你不反对我仰慕你、追求你了?”
谢慕林觉得自己好象跳了个坑,脸上有些发热,硬着头皮道:“你要写信,谁能拦着你?但我不一定会回复,你可别要求太多。”
萧瑞又笑了:“怎么会?你愿意看我的信就好。若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也可以在信里跟我说,我一定想法子给你弄来。”
谢慕林僵着脸道:“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你不是要去北方边镇保家卫国的吗?专心一点行不行?想要建功立业,就别分心搞什么儿女情长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