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若无意外,萧瑞这个冬天忙着新差事,顶多就是把铺子和人手在湖阴县铺开来,再打探清楚供货渠道而已,不可能正式开始采买货物销往北方的。大冬天的,江南这边的运河勉强能用,北方的运河怕是要结冰,根本不能通航的。他肯定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后,才能把第一批货物启运。
东西运到北平,应该差不多是春夏之交的时节了,要是动作慢一点儿,初夏才到达,也是有可能的。在这个时节,厚重的衣料就绝对不可能受欢迎;哪怕是胭脂水粉,不是适合夏天用的品种,也难以销得动;至于茶叶,不是明年的新茶,价值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最稳妥的,当然是挑选季节性不那么强的货物,比如湖州这边的纸笔,松江那边的细棉布,苏州的丝绸也可以考虑。这些东西都算是日常能用的,只要不追求高档品,成本都不算高,正适合本钱只有千两左右的萧瑞。只要注意船舱别进水,影响了货物品质和卖相,这些东西在北方,怎么都是能卖出去的。
谢慕林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当然是因为,谢家的商号自己也在做类似的买卖。只不过谢家本钱足些,既有名声,又有人脉,还有底气把北货运到江南来卖,完全是供不应求。谢慕林清楚谢家商号的进货渠道和销货路子,根本不担心萧瑞会抢了谢家的生意。
要是萧瑞真的分了谢徽之干股,就算他借用谢家的渠道,也不是不行哪。谢家如今商路畅通,只是发愁年初损失惨重,因此资金上有些困难,每次来往南北,都没办法大批量进货、囤货罢了。据说他们在北平的客户,总在抱怨他们每次卖的东西都太少呢。萧瑞掺一脚进去,还未必够人家塞牙缝的,根本不是问题。
谢慕林扬扬洒洒地写了三张信纸,才用信封封好了,犹豫了一下,便在上头写“萧重林兄亲启”、“谢慕林缄”,写完看了看,忍不住偷笑了下,觉得这还挺有趣的。
她把信交给了三弟谢徽之,告诉他:“明儿你去老宅时,帮我把信捎给萧瑞吧。他要是真打算在湖阴县开铺子,我觉得你可以参一股进去,哪怕是名义上拿个干股,私底下不分他的红也行。这是为了借你谢家子弟的名义,替他的铺子挡风遮雨。咱们谢家在湖阴是名门望族,爹爹又是本地还存活的出仕官员中,官职最高的一个,但凡是有点眼色的,都不敢对你参了股的买卖打什么主意。就算是县尊大人,都要回避一二呢。萧瑞要是不打算让家里人知道他有私产,就没法打出柱国将军府和皇亲国戚的招牌来了。有你在前面挡着,他在北方参军,也能安心一些。”
谢徽之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已经把萧瑞当成是好朋友了,当然不觉得自己给好朋友帮点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还说:“我用不着他分红,所谓干股也不过是哄外人的罢了。我只想让他允许我跟着他手下的掌柜伙计们学点东西,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生意的。”
谢慕林虽觉得这种事没什么要紧,但还是给他提了建议:“你也可以去问咱们家的掌柜呀。毛掌柜就在金陵,咱们给那边写信时,给你捎带一封,又有什么要紧?他经商的本事,肯定不比萧瑞手底下的人弱。”
谢徽之有些郁闷地道:“不成。咱们家的掌柜都不乐意让我学经商,劝我多用心读书,将来和哥哥们一道考科举,象是父亲一样做官呢。要不是他们不肯教我,我还用得着打萧二哥手下的主意?”
谢慕林笑道:“那就随你。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学归学,别耽误了正经学业,不然娘怪罪下来,我可没法替你辩解。”
“知道啦!二姐真啰嗦!”谢徽之把信往怀里一揣,便飞快地跑了出去。
一夜无事。第二天清晨,谢徽之寻了个借口,只带着一个小厮,便上了自家的船,奔谢家湾老宅去了。
他昨日连夜去拜访了族里一位在县城里开布庄卖苏州丝绸与松江棉布的族叔,向他打听了几个进货的渠道,正好可以给萧瑞提供点建议。
萧瑞对谢徽之的建议非常感激,再三谢了他,还说不能仅仅是给干股,索性直接算他两股好了。若不能给谢徽之一点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又怎么有脸借用谢家的销货渠道呢?
其实萧瑞原本是打算,把货送到北平后,就请燕王妃身边的侍女——也是他姨娘李瑶枝的昔日姐妹帮忙寻人收货的。但既然他喜欢的姑娘如此热心地为他介绍销货路子,他又怎能不领情呢?
萧瑞看着手中的回信,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果然,刚开始给他喜欢的这位姑娘写信时,不写情话,只谈正事,是正确的做法。只有这样,她才会愿意给他回信。等到两人通信多了,彼此关系也熟稔了,他还怕没机会再诉衷情,打动她的心么?
慕林 第四百六十五章 丧礼
萧瑞把该办的事都办了,又与谢徽之约好,过些日子会派人来看铺子,请谢徽之事先帮忙打听县城里合适的铺面,便在第三日离开了湖阴县。
按照他与谢徽之的约定,以及与谢慕林在书信中讨论的结果,他会让手下的人尽量赶在新年前后,把铺面买下来。
这时候湖阴县内会有个别商家因为年关难过,被水患影响了生计,不得不结束营业,把铺面转让出去。如果趁着年后再去买,只怕就会被旁人抢了先,所以年前下手更划算些。反正是买的铺面,而不是租的,也就不存在多给一两个月租金会吃亏的情况了。
铺面弄到手了,后续进货的事,倒也不必太赶着来。新年将至,人家做生意卖货的商家也是要过节休息的。谢徽之答应,在过年走亲戚访亲友的时候,会尽量帮忙打探些相关的消息。正月十五过后,萧瑞的伙计都到齐了,他就带着他们去进货。
正月一过,开春时节,萧瑞就可以把采买到的货物装船启运了。由于他本钱少,就算添上谢徽之那一份,也依旧是小本生意,不必自己专门弄条船来。谢家自家有南北杂货生意,新近还添了一条八成新的船,可以出租一个舱位来给萧瑞,租金就不必打折了。不过谢家也不吃亏,在江南地界上,除了谢璞的名头外,他们还可以请萧瑞打出金山卫与平望镇千户所的旗号来,避免被沿路那些有心巴结曹家与太子的官员为难克扣,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而等船到了北平地界后,谢璞的名头就能派上用场了,轮到萧瑞跟着沾光。
当然,如果萧瑞能打出燕王府的旗号来,那就是谢家沾他的光了。
有谢家商队的人带着走头一趟生意,萧瑞手下的人也能弄清楚流程,日后无论是继续跟着谢家混,还是自己另起炉灶,心里也有底气了。
若不是萧瑞这里有谢徽之两成的股份,谢家的掌柜们才不可能那么热心积极地帮忙呢。
谢徽之为此特地掏空腰包,准备了几份厚礼,预备等毛掌柜回湖阴过年的时候送上。毛掌柜给了大人情,他当然要有所表示才行。
至于给萧瑞投资的钱款,他倒是不担心,因为不但二姐姐谢慕林愿意借钱,连听到消息的谢显之、谢谨之两位兄长,也愿意资助一二,还有嫡母文氏,更是打算过年时给他封一个大大的红包,奖励他今年懂事了许多,能够老实读书,还能帮家里的忙,而不是继续在外头瞎胡闹了。
宗房的诸位长辈,还有二房的二叔祖母宋氏,听说消息后都纷纷表示,只要谢徽之来年在学业上能有进步,比如明年县试时,也跟着哥哥们一块儿下场,考出点成绩来的话,他们都不会吝啬于赏赐的。既然他缺银子,那到时候就奖他银子好了。
谢徽之算了算长辈们许诺的奖金,凑起来竟然有好几十两,他长了这么大,手头还没有过这么多零花钱呢,心情十分兴奋。只是一转头,记起这些奖金是有条件的,达不到条件,他就别想拿到手,顿时又纠结起来了。
就在谢徽之痛并快乐着的时候,谢映慧又一次从京城来信了。这一回,捎信来的不是谢家下人,而是回湖阴老家过年的毛掌柜与刘伙计。
信里写了个坏消息。承恩公夫人在病了大半年之后,终究还是回天乏术,一命归西了。
这也意味着,曹家承恩侯府与其他几个庶子房头,通通都要开始守孝三年。平南伯府本来就在孝期,顶多就是多戴几个月的孝罢了,影响倒也不算大。但谢映慧在信中十分气愤地斥骂着曾经敬爱的舅母与曾经仰慕的表哥,因为在承恩公夫人病重期间,平南伯夫人、曹文衡与曹文凤母子三人始终没有出现过,口口声声说是去了京郊的寺庙里为老人祈福,事实上,前不久才有人偶然撞破,说他们根本就没去寺庙,仅仅是在自家庄子上闲住罢了。
曹文衡还兴致十足地带着随从,骑马去山林里打猎,玩得十分开心。他身边的下人视路过的村民于无物,有位老人避得稍慢一点,就被他的下人推倒在地,滚了一身的冰冷泥水。一位御史恰好路过,见状十分气愤,一纸告到朝中,皇帝立刻下旨训斥了曹文衡。曹文衡的爵位还没到手呢,只怕以后就更麻烦了。
他们母子自家是否会为此后悔,尚是未知之数,但曹家却因此跟着丢了一回脸。皇帝拿着前段时间有曹家亲友控诉承恩侯夫妇不让他们面见承恩公夫人一事做把柄,把曹家几个房头做过的丑事都拿出来数落了,还传旨曹皇后,说曹家行事如何如何荒唐,命她约束、训诫娘家亲眷。
旨意是当着林昭仪、萧贵妃、乔美人等众位妃嫔的面下发的,曹皇后最是要强的一个人,丢了这么大的脸,马上又要面临娘家亲人全部都要丁忧守孝的困难局面,心里还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呢。
然而谢映慧已经顾不上曹皇后的想法了。她亲自送走了外祖母,又参与了承恩公夫人的丧礼,在灵堂上守了三日,亲眼目睹了曹家人在丁忧之后,对死去的长辈毫无敬意,反而满腹怨言的丑陋嘴脸。他们根本无心替承恩公夫人好好办后事,除了在有人上门吊唁时,才摆出丧家的样子来,其他时候不过是虚应故事而已。
他们甚至连每日三餐吃素这一条都做不到,谢映慧亲眼看到承恩侯因为天寒风冷,晚餐时还多要了一壶烈酒,承恩侯夫人则吃鱼肉吃得很香,还给儿女们炖了人参鸡汤。至于其他旁支人士,就更不用提了,有位庶支的婶娘,还在孝衣底下穿着红狐皮的裙子呢,说是防寒。
只有几个侍候过老人的大丫头、仆妇,连带一个每日来回的谢映慧,是真心在那里难过哭泣的。侍疾了几个月的庶出表妹曹文燕,规矩礼数上比曹家其他人要稍强一些,但也不是真心难过,吃饭时还有心情挑剔没有肉吃呢。
谢映慧的心彻底凉了。她很想去骂一骂那些不要脸的长辈与表兄弟姐妹们,可她不敢,因为她也没有底气。
她的母亲曹淑卿,早已收到了长兄承恩侯送过去的信,却明确拒绝了回京侍疾、奔丧。谢映慧没有听到送信的人是如何回报承恩侯的,可听承恩侯夫人的冷嘲热讽,似乎母亲正忙着操办婚礼,打算赶在母亲过世之前,先嫁给方闻山,免得要再等三年呢。
自己的母亲如此不争气,谢映慧又有什么脸面去指责舅舅舅母们不孝呢?她只能硬撑着一口气,打算在外祖母灵前跪到头七,便返回谢家大宅,关起门来度日。
等到承恩公夫人正式出殡的时候,她再去送外祖母最后一程,却不打算再登曹家的门。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她就要带着庶妹谢映容返回湖阴老家。曹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从此与她再无干系。
慕林 第四百六十六章 反应
谢映慧大约是心情太难过了,所以只在信里说了承恩公夫人病逝,以及曹家众人的言行,就没有再谈起其他的了,连谢映容的病情,都不曾提起。
可是谢家众人都不好因此抱怨什么,谢映慧的悲伤似乎透过信纸,感染到了他们每一个人。就连一向对承恩公夫人的病幸灾乐祸的谢老太太,都没有再哈哈大笑,只是嘀咕了一句:“生前再风光又有什么用?整天只惦记着害人,没把孩子教好,到死时就遭报应了,就算再后悔也没用!”
谢显之低头抹了一把泪水,哽咽着说:“祖母,大妹妹的信……就只写了这么多。她身体本就娇弱,又在外祖母床前侍疾了月余,再跪几日灵堂,恐怕身体是吃不消的。您别怪她忘了在信中问候您,她这会子昏头昏脑的,早就什么都顾不上了。”
谢老太太白了他一眼:“瞧你说的,我难道是这么不讲道理的人不成?谁不知道慧丫头心里难过呢?她能顾得上写信就不错了!罢了罢了,让她安心在京里住着吧。曹家老婆子病死了,身边用心侍候过她的,肯定都累得不行。叫慧丫头只管安心在家里养着,别理会曹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等到春暖花开了,咱们家就派人把她们姐妹接回来,大家过清静日子,不必再看曹家出丑了!
“至于你们那个娘,她早就丢掉廉耻了,亲生骨肉不要,亲哥哥死了不管,如今连亲娘死了,她也不回来见最后一面。这么冷心冷情的人,你们还想着她做什么?只当她是死了算了!让人知道你们兄妹有个早死的娘,岂不是比你们有个淫奔的娘要体面得多?!”
谢显之的眼泪又要忍不住往外冒了。谢老太太的话,虽然是在安慰他与大妹妹,事实上却是在往他们兄妹的伤口上撒盐。然而谢老太太一向是这个性子,谢显之又能说什么呢?他只能低头不语,默默拭泪。
还是谢谨之宽厚,帮着出了声:“老太太,信已经读完了。今儿天冷,前院不如后宅暖和,不如我们兄妹几个送您回屋子去吧?”
谢老太太搂了搂怀里的小手炉,漫不经心地说:“我身上穿得暖和着呢,压根儿就不怕冷,用不着你们几个小的操心了,有你们娘侍候我。”说着便在珍珠的搀扶下站起身来。
文氏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了她一边手臂,飞快地向儿女们使了个眼色,便扶着谢老太太回后宅去了。
谢慕林见状,吁了口气,回头看向谢显之:“大哥别难过了,咱们去你院子说话吧?大姐姐劳累了这些天,心情又悲伤,怕是对身体会有影响。我们得想个法子才是。”
谢显之含泪点了点头,把信收好揣进怀中,正要起身离开,却听得扑通一声,宛琴姨娘不知何故腿软了,跌坐在地上,面上表情一片茫然,好象受了什么重大打击。
谢涵之惊叫着跑了过去:“姨娘,你怎么了?!”
宛琴怔怔地看着他,半晌回不过神来。
谢映芬倒是很淡写,她对谢慕林等人说:“姨娘没事,兴许是听说承恩公夫人死了,曹家要丁忧守孝,皇上还训斥了皇后娘娘与平南伯府的缘故。她没想到曹家会发生这样的变故,难免会担心家里人。我会好好安慰她的。”
谢慕林兄妹心里对于小妹的说法半信半疑。宛琴真的只是因为担心家人吗?不是因为看到曾经无比崇敬的曹家走下了神坛,受到了皇帝的厌弃,前途一片灰暗?
谢徽之嗤笑了一声,对谢映芬道:“四妹妹,你好好劝劝你姨娘吧,别太难过。她家里人对她也没什么情份,只有一个同胞亲兄弟叶金荣还算不错。毛掌柜先前说了,叶金荣如今跟在金掌柜身边做事,颇受重用。今年冬天最后一趟南下的商船,他就跟着金掌柜回来了,预备明年春天再运一批新货北上,因此这会子叶金荣就住在京城珍珠桥的大宅里头,安乐得很。若是平南伯府坏了事,叶家人跟着倒霉,叶金荣总会看顾一二的。不过曹家当初坑得他不轻,若是曹家有人倒霉,他估计就顾不上了。这种事,想必琴姨娘不会在意?”
宛琴回过神,目光闪烁地避开了谢徽之等人的视线,扶着墙重新爬了起来,低头小声道:“三少爷说笑了。我自是担心家里的亲人。不管怎么说,那都是我们姐弟的血肉至亲。平南伯世子最是霸道不讲理的,心气不顺时,常拿下人出气。如今他吃了大亏,还不定怎么折磨府里的人呢,因此我才会为了亲人担心。”
她的说法是真是假,其实没什么人在意。反正她也出不了谢家角,连跟弟弟通信都做不到。倒是叶金荣曾经托共事的伙计捎过信给她这个姐姐,写的也不外乎是报平安,或是自己有多受金掌柜重用,得了老爷谢璞多少赏钱之类的。宛琴看了信,还是挺开心的,只是惦记着想要回信罢了。
谢映芬走了过去,搀住宛琴的手臂:“我送姨娘回院子吧。回头咱们也可以给京里写信,给叶金荣写。姨娘有什么要交代的,只管说出来,我会写在信里的。就算年前没法把信送出去,等过了正月十五,总会有人往京里去。”
宛琴露出惊喜的表情,忙拉着谢涵之的一只手,带着一双儿女回院子去了。
谢慕林目送他们离去,暗叹一声:“四妹妹也不容易。多亏她能管得住琴姨娘,不然还不知道琴姨娘要闹出什么事来呢。”
谢徽之撇嘴:“看不清形势的蠢货!四妹四弟有这么一个姨娘,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幸好四妹四弟不是由她教养长大的,都懂事又明理。曹氏虽然不是个好人,却偶尔也会有坏心办好事的时候。”
谢慕林甩了他一个眼色。谢徽之顿时反应过来,自觉失言,忙闭了嘴,偷偷去看谢显之的表情。
谢显之却有些心神不属,似乎压根儿就没留意到他说了些什么。谢谨之咳了一声,唤过弟妹:“我们赶紧走吧。”
兄妹四人齐齐去了谢显之所住的雪松院,才坐下一会儿,菖莆忧心忡忡地上完了茶,人还没退出去呢,谢显之就先开了口:“我打算……正月十五过后,就亲自去一趟京城,把大妹妹与三妹妹接回来!”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谢谨之立刻道:“这不妥吧?老太太先前已经说过……”
“老太太是说过不假,但如今情形不一样了。”谢显之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我不是为了给外祖母奔丧去的,而是担心大妹妹。她受此打击,人又伤心,还不定会病成什么样呢。若不是新年将至,我实在脱不开身,真恨不得立刻就赶回京城去看她。这半年,她独自留在京中,既要照看三妹妹,又要兼顾家里家外那么多事,还要去承恩侯府侍疾、跪灵,实在是难为她了。我无法陪她过年,心里已是愧疚难安,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叫她孤单远行了!”
他用坚定的目光看向弟妹们,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
慕林 第四百六十七章 自荐
谢显之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他兄弟姐妹们还能劝他什么呢?只得神色为难地闭了嘴。
不过谢谨之还是很担心谢显之的身体:“大哥你能撑得住长途跋涉么?虽然开春后,天气会比如今暖和许多,但也还没到真正春暖花开的时候,初春还是很冷的,就怕你撑不住。要不……坐船走运河吧?”
谢徽之忙道:“不能走运河吧?!大哥不是还要参加县试么?县试就在二月里,如果走运河,来回说不定要花上二十几日,哪里来得及赶回来参加县试?!”
谢显之苦笑着道:“三弟,你忘了?我外祖母去世了,我要服五个月的小功,本就赶不上县试了,只能后年再下场。不过,我原本也打算走陆路进京,回程是带上大妹妹与三妹妹,再走水路,那样路上平稳些,不会让她们受太多苦。”
他转向谢谨之:“二弟,本来你我是约好了一同参加明年县试的,如今我却不得不丢下你,让你一个人下场了。还望二弟莫怪我才是。”
谢谨之叹了口气:“大哥说这些做什么?这又不是你想要的结果。我只为大哥惋惜,你本就才华横溢,又拜了牛大儒为师,明年的县试、府试,本该大放异彩的,如今却不得不耽误一年……”
谢显之笑了笑:“这有什么?后年乃是院试之年,我一口气把县试、府试、院试都考了,直接做了秀才,岂不是更省事些?二弟你今年下场,也可以先替我试一试水,积累些经验。等后年轮到我下场时,就对事事都心里有数,不必觉得惊慌了。”
不过是县试与府试罢了,竹山书院的先生们早就把个中流程说了一遍又一遍,所有人都记得滚瓜烂熟,互相也能提点,根本就不会有谁觉得惊慌的。谢显之这么说,纯粹是为了开解谢谨之而已。
谢谨之叹了口气,面上又重新挂上温和的笑容:“既然大哥已经拿定了主意,那就照你说的办吧。只是正月十五太早了,那时候只怕连雪都还没化呢,还是等出了正月再说吧?”
谢显之摇头:“既然决定了要进京,就不必再拖延了。去得早些,兴许还能赶上外祖母七七。我也好到她老人家灵前磕个头。”
谢徽之忙道:“大哥别去!万一曹家人扣下你怎么办?!”
谢显之淡淡一笑:“若是从前,我还会担心这个,但如今却没什么可怕的。皇上拿着曹文衡做筏子,给曹家满门一个没脸,曹家如今又要守孝,内里尚未安抚住自家党羽,外头又有二皇子的人虎视眈眈。在这个时候,他们连王湄如入东宫都能忍了,只求能平安度过三年孝期,又怎会再对我做些什么?那岂不是把现成的把柄送到皇上和二皇子手里?他们还不至于如此愚蠢不智。”
谢谨之与谢徽之都觉得这话有理,纷纷点头。
一直沉默的谢慕林却冷不防插言道:“曹家的人个个都是聪明人吗?大哥能保证当中没一两个蠢货,看不清形势,把自家坑进去了?又或者说……曹家的人不搞事,林家人搞事呢?他们把你绑了,再嫁祸到曹家人头上,皇上和朝臣们会不会相信曹家是冤枉的?”
谢谨之与谢徽之顿时又是一怔。是啊,以皇帝如今对曹家人的厌恶态度,以及二皇子与林家一脉的咄咄逼人来看,这种事未必不会发生。到时候,皇帝可未必会在乎曹家是否冤枉,朝臣中反对曹家的,也多半会趁机落井下石。可被利用的谢显之是何等下场,又有谁会在乎呢?
谢徽之脸色大变地抓住谢显之道:“不行!大哥你还是别去了!留下来跟二哥一起参加县试吧!承恩公夫人是你的外祖母不假,但曹氏早就跟父亲和离了,曹家也不再是谢家姻亲,这门亲戚你不认也没关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