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萧瑞在十二岁那年,也就是四年前,遇到了一位来给众皇子上课的新翰林。这位翰林姓岳,很有才华,而且还是故人——他是燕王妃岳氏的同胞亲弟弟。
燕王妃岳氏与萧瑞的大姑姑萧明珠曾经是十分要好的闺中密友。要好到了什么程度呢?萧明珠未能与未婚夫燕王完婚就去世了,但她的闺密很快嫁给了燕王,婚礼上的大媒人居然是由萧明珠的兄长萧明德担任的。身为萧明珠心腹大丫头的姨娘李瑶枝,自然也对燕王妃姐弟非常熟悉。
岳家因为受家族嫡支的姻亲牵连,在当年的夺嫡之争中,算是站错了队伍的。在当今皇帝登位之后,便有岳家的政敌趁机清算他们家。幸好岳氏成为了燕王妃,拯救了娘家的亲人。除去嫡支族人中有两人因为罪名确凿,丢官去职革除功名以外,其他人都没有获罪,照样读书科举做官。不过,岳家人感觉到当时的京城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够安全了,未来的仕途也可能会不大顺利,所以趁着燕王夫妇婚后返回北平,索性合族一起同行北上,在北平安了家。
燕王妃的这位同胞小弟,自小聪慧,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但为了避风头,也等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方才继续科举之路,重返京城官宦圈子。这时候,岳家曾经的政敌都已经消失了,他身为燕王妃的胞弟又颇受礼遇,皇帝还很亲近信任地委任他去给皇子们上课。岳家人总算重新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李瑶枝很高兴地让萧瑞去跟岳翰林亲近,萧瑞有学业上的问题,不方便去向太傅们请教的,便可以找岳翰林帮忙。而也正是这位岳翰林,看出了萧瑞真实的处境,提点他尽快离开三皇子身边。
三皇子明显不是传闻中那样温和无争,他有着与兄长们一样的野心。萧瑞既是他的表兄,又是他的玩伴,小时候还罢了,年纪越大,对三皇子的事情就会参与得越多,一旦插手了真正的隐秘之事,他就没办法脱身了。
萧瑞得了岳翰林的提醒,真正下定了决心。他先是借口要为三皇子拉拢各勋贵人家的青年才俊,结识了董慧武等纨绔子弟,然后借机传出了自己的“纨绔”名声。他又在家里收买了几个在嫡母身边侍候的婆子,在嫡母耳边说他的坏话。等到宫里的萧贵妃从身边宫人处得知了二侄子的“纨绔”名声,召来嫂子卢氏相询时,不出意外地得出传闻属实的结果。
萧贵妃一直想要让儿子与继承家业的大侄儿萧琮多多亲近,对于庶出的二侄子萧瑞,一向是不大看重的。再加上萧瑞的生母,又是她长姐萧明珠身边的心腹大丫环,她就更不喜欢了。只是三皇子需要玩伴,她也想给儿子添个可靠的帮手,才会让萧瑞留下来罢了。如今既然萧瑞不学好,成了纨绔,她又怎么可能把人继续放在儿子身边,教坏了宝贝儿子呢?
萧贵妃很快寻了个理由,把小侄子礼送出宫,然后迅速给三皇子身边补上了一位出身实权高官家的伴读。三皇子倒是不大乐意,但母妃下令,他也无可奈何。萧瑞便就此顺利摆脱了皇子玩伴的身份,重新获得了自由。
谢谨之与谢慕林都听得挺入迷的,听到这里,都大大松了口气。
谢谨之颇为真情实感地对萧瑞说:“想必萧二公子从此就能显露出自己真正的才华,再也不必顾虑贵人们的脸面了?
谢慕林比哥哥想得多些:“哪儿有这么容易?他不是在几个月前,还跟三皇子混在一起吗?”
谢谨之怔了一怔,连忙看向萧瑞。萧瑞脸上露出了苦笑。
是的,他就算出了宫,得到了自由,日子也没顺利到哪里去。那时候,因他父亲萧明德表示,等他长大了,就会送他入军中历练,他便开始跟随父亲练习骑射武艺。至于诗词文章,因为缺少老师指点,也只能放弃了,仅在闲暇时看看书,当作业余兴趣。
但萧瑞这么聪明的孩子,自然不仅仅是在学业上比旁人优秀,就连习武的速度,也是非常可观的。他的嫡兄萧琮跟在父亲身边学习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在他这么大的时候,骑射武艺都不如他好。而父亲教导的萧家祖传枪法、刀法,萧瑞只学了几个月,就差不多能跟嫡兄身边的心腹打个平手了,进步的速度也很快。学习兵法武略,他也是屡屡有出色的表现,得了父亲好几回称赞。
萧夫人与萧琮的脸色是一天比一天难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不必萧瑞说,谢家兄妹也能猜到了。
谢谨之顿时扼腕不已:“萧兄太大意了!虽然是在自己家里,却也不见得比宫中安稳,你怎么就忘了韬光养晦呢?!”
萧瑞苦笑:“到底还是年纪小,太天真了。好不容易摆脱了宫里,我就一心想让父亲看到我的好处,哪里还记得别的?我以为我不可能继承家业,夫人与大哥只会无视我,却忘了人心最是难测。”
谢谨之唉声叹气,态度与半个时辰前相比,截然不同,与萧瑞俨然成了至交挚友。
旁观的谢慕林不由侧目。
慕林 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势
谢慕林有种一言难尽的感觉。
萧瑞的悲惨经历,她听着其实也不是全无触动。但同情完了之后,她的判断力却不会太受影响。毕竟她也是各种小说影视动漫都历练过来的人了,主角处境悲惨却逆袭成功的故事,早已多得烂大街。不就是“美强惨”式的主角吗?最容易吸粉的人设嘛,其实并不是很稀奇。萧瑞这样的经历,认真说起来,其实还不算太惨呢。
于是谢慕林就有些怀疑,萧瑞是不是在卖惨,搏取自家二哥的同情,好让二哥放下对他的排斥与戒心呢?
这个猜测,谢慕林还未能核实,但看谢谨之的反应,便知道萧瑞卖惨卖得挺成功了。
谢慕林小心有些小小的不爽,心想你这算是在追求我吗?那为什么有招数不冲我使,却算计我哥去呢?
她面上不露声色,只是静静坐在那里,仿佛在认真听萧瑞的故事。
不过,也正因为她表现得太平静了,衬得谢谨之那边太过真情实感,萧瑞察觉到了几分异样,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有些太过了?还是稍稍收敛一点的好,毕竟他想要让谢家人知道他是个身在逆境中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有志青年,值得把女儿托付终身,而不是个悲惨无助的小可怜,自己都保不住自己,更别说照顾好伴侣。
于是萧瑞轻描淡写地谈了几句自己被嫡母嫡兄打压时的经历,简单讲了讲自己差一点被栽赃成了众所周知的贼偷,亏得自己机灵过人,及时把别人偷藏到他房间的财物转移开,终于维护了自己的清白,让算计自己的人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故事后,便开始转入新篇章。
在吃过嫡母嫡兄的亏后,萧瑞也知道自己想要在父亲麾下任职,是不太理实的。父亲既然有意把他送到外地卫所去挣前程,他就听话好了。自己私下认真练习骑射武艺,却不再在父亲面前求表现,也注意让嫡兄成为所有同期习武的人中看起来最出色的一个。
他就这么低调地学习着本事,同时与董慧武等纨绔子弟保持来往,顺利地维持住了自己“纨绔子弟”的形象。其实,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不规矩的事,顶多是跟其他人一块儿吃吃喝喝罢了,连风月场所都不去,外头的名声,有一半是嫡母嫡兄那边的人手在传,还有一半是他自己搞的鬼。
这样做也不是全无好处,萧瑞因此低调地在京城中经营出了一个消息网,有了几处小小的产业,养活了一些办事的人手,小日子过得舒心了许多。
只是没过多久,三皇子又重新找上门来,以多年的发小情谊,请求他帮着办些小事,贵妃娘娘还给嫡母卢氏捎了话。萧瑞是不答应都不行,心里也多少有些被三皇子的花言巧语打动。他们毕竟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表兄弟,哪怕有过很多不愉快的经历,快乐的日子也不是没有的。
更何况,有了三皇子的招牌在前头顶着,嫡母嫡兄也不能再给他穿小鞋了,姨娘李瑶枝那边的处境都轻松了不少。萧瑞想着自己反正还没到被父亲放出去的年纪,就先跟三皇子混两年。如果他委托自己办的只是小事,自己顺手帮就帮了,真正麻烦的事,却是不会沾手的。
三皇子大约也是顾虑到自己有许多算计不方便让舅舅萧明德知晓,所以不敢轻易向萧瑞透露真正的隐秘。赵滢那件事,算是个意外。萧瑞当时是真以为三皇子真心爱上了赵滢,不忍心见他为情所苦,才会好几次护送他去私会佳人的。等到后头真相暴露,萧瑞心中失望无比,却也下定了决心,要彻底放弃这个童年好友了。
萧瑞郑重地对谢谨之与谢慕林说:“这件事说起来,我也有责任。若不是当初我助纣为虐,赵滢未必那么容易陷下去,被三殿下所骗。如今我从三殿下处取回了赵滢所有的把柄,却扣下了两封她的亲笔信,交回她本人处置,就是想替她保密,同时也在弥补自己曾经的过失。此事过后,赵滢过得是好是坏,就要看她自己的造化,我也能坦然面对整件事,不必再有愧疚不安。”
谢谨之与谢慕林并没有从谢映慧的信中知道这其中的内情,如今也就明白,萧瑞对马玉蓉的隐瞒是有效的。兄妹俩交换了一个眼神,倒是默默认同了萧瑞的做法。他虽然为了保护赵滢,骗了马玉蓉,但这对马家并没有什么损害。这种善意的谎言,谢家兄妹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萧瑞又把自己离京前与三皇子的对话告诉了他们,坦言自己已决心要与三皇子疏远关系了:“长淮卫太近,北平足够远。我连父亲都瞒住了,想要谋求北方边镇的军职,就是为了彻底摆脱宫中与家里的桎梏,凭自己的真本事在军中立足。燕王府兴许会对我有几分看顾,但以燕王殿下的性情,那等看顾也是有限的,绝不会叫我什么都不做就白占了军功。
“倘若我只是个夸夸其谈之徒,一上战场就不堪一击,丢了性命也是我的命数,燕王殿下断不会多言。但如果我能凭着自身,不但在边镇站稳了脚跟,还能出人头地,那我的前程便是一片光明。无论是谁,贵妃娘娘、三殿下,父亲,夫人,又或是我的兄长,都无法再阻挡我了。”
他握紧了拳头,露出一个微笑:“我相信自己有本事做到这一点。”
谢谨之长吁一口气,郑重点头:“我也相信,萧兄绝不会是个纸上谈兵的草包,而是真有本事为自己在边关挣出一份功绩的勇士!”
萧瑞冲他笑了笑,忽然话风一转:“那我之前提的那件事……”
什么事?问谢慕林有没有婚约吗?
谢谨之瞬间反应过来,皱了皱眉头,却没有再果断地驳回去了:“我虽是二妹的兄长,家中却还有父母与祖母。萧兄问我这话,还是太过冒昧了。我只能告诉你,舍妹原与江家次子有婚约,但家父春天时遭遇陷害入狱时,江家已经派人来退了婚约,过后也没有再提起过。舍妹如今仍旧待字闺中,家中长辈也没有提起过相看之事。萧兄若真有意,还请让家中长辈来提,断没有直接在女孩儿面前问这种事的规矩。”
谢慕林扯了扯嘴角,心知萧瑞的心理攻势成功了,瞧瞧,二哥谢谨之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了,还冲着萧瑞喊“萧兄”呢!
她瞥向萧瑞,却看到他冲自己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我知道了。谢二哥请放心吧,我也是自幼读书守礼的官宦子弟,怎会不懂得规矩呢?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在北方做出成绩来,我一定不会让谢家失望的!”
慕林 第四百五十六章 算盘
虽然谢谨之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但萧瑞已经很满足了。
他跟谢家人其实还不算很熟悉,贸然提起婚事,谢谨之没有当场拂袖离去,已经是他事先拿北上守边一事打好了底,把自己塑造成保家卫国的英雄,让谢谨之拉不下脸来骂人的功劳了。
但萧瑞没办法,他是真的要预备北上了,起码会有几年的时间与谢慕林分开。他甚至没什么把握,去了北平后会有时间跟谢璞打好关系,走父母之命的路子,先把婚约定下来。
燕王夫妇肯定愿意帮他的忙,姨娘那边也很好说话,可父亲萧明德却对他这个小儿子的婚事早有腹案,没那么容易说服。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萧瑞决定要先劝说父亲搁置自己的婚事,等他在北方做出成绩之后,再请燕王出面做媒,与谢璞商议好婚约。只要联姻对象条件不差,又有燕王夫妇做媒,父亲就没有理由拒绝了。如此一来,就算他要与谢慕林分离数年,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她另嫁他人。
经过这大半年的接触,再加上姨娘李瑶枝之前的点醒,萧瑞已经深思熟虑过。如果真要考虑自己未来的亲事,他宁可自己的妻子是谢慕林这样聪明、冷静、果断,可以与他沟通、能理解他想法的女子。
他可不想象父亲萧明德那样,哪怕正妻是高门大户出身,表面上看起来才貌双全,贤惠端庄,也根本没办法理解丈夫的想法,整天脑子里只想着后宅那一亩三分地,为自己与一双儿女谋利,为娘家谋利。她至今还觉得三皇子若是能成为储君,登基为皇,对自家最有好处,因此热衷于交好贵妃娘娘,认为丈夫不支持三皇子争储是昏了头呢。
萧瑞察觉到嫡妹萧琳进宫频率太高,对三皇子似乎有些过于亲近后,便知道萧贵妃与三皇子对萧琳定然有所图谋,说不定是想要借着联姻,争取萧明德的全力支持。萧明德如今忙于军务,在家的时候不多,也不会对后宅儿女小事上心。若不是萧瑞提醒,他根本不知道长女成了宫中常客呢。而这一切,不用说定是夫人卢氏干的好事了。没有她的支持,萧琳怎么可能三天两头地进宫见贵妃娘娘?父亲萧明德三令五申的事,嫡母还要明知故犯,可见一位同床异梦的妻子,对男人而言是多大的折磨。
萧瑞不想忍受这样的折磨,所以他想要一个称心如意的妻子。至今为止他所知道的闺秀之中,唯有谢慕林符合他所有的设想。过了这个村,就未必还有这个店了。萧瑞知道自己必须抓紧机会。
谢璞那边,他要到了北平后才能想办法,但在湖阴县这边,他可以先与谢慕林的兄弟们交好,给谢家人一个好印象。谢显之很好说话,对他的印象也不错,谢徽之早就把他当成好朋友了,唯有谢谨之,为人谨慎,又不好糊弄。他需得用心表示自己的诚意,才能说服对方不排斥自己。谢慕林的兄弟们都不讨厌他的话,他就算离开江南,也照样可以与喜欢的女孩儿书信往来,慢慢说服她接受自己。这般通上两年的信,萧瑞觉得自己就有把握去提亲了,将来成亲之后,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会更深厚,跟那些新婚当日方才初见的夫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萧瑞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眼见着计划照自己的意思顺利进行,谢谨之已然松了口,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只是谢慕林那边,似乎表情平淡了些,难不成是因为他只在她哥哥身上下功夫,令她不快了?
哎呀,女孩儿的心思真不好猜呀,他得想个办法弥补一下才行。不然哄好了大舅哥,却把媳妇儿惹恼了,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萧瑞脑中飞快地转过种种念头,却听得门外传来人声,谢徽之回来了。
谢徽之看起来心情挺好的,蹦跳过门槛,往谢慕林身边的椅子上一坐,便笑道:“我去前湾村看过了,那些人情形还好,几个生了病的,病情都不算重,受伤的人,也好了六七成,几乎都能自己走路。还有几个才住下一两天,就闲不住了,正忙活着给前湾村的村民做活计呢。有个木匠尤其勤快,替好几个村民补了船底,又开始捣鼓一辆小车。我听他说,他原本就是专门做车的匠人,做的是有夹层的运货马车。黄家那些在浙江搜刮地方、把军费中饱私囊的武官们,就是把贵重的财物藏在这种特制的马车里偷偷运走的。那木匠的顶头上司进京作证去了,他和几个小工匠都留在了原地。有手艺在身,上哪儿去都能谋生,但一天不做活,他心里就觉得不习惯。”
这样的好匠人上哪儿找去哟,若不是萧瑞早就看好了要带去北方,谢徽之自己都想把人留下了。
他还说笑道:“幸好这位木匠大叔用不了多久就会走,不然前湾村的木匠都要急了!我和郑总旗过去说要把人搬过来,前湾村的木匠比谁都高兴,还很热心地要帮他们收拾东西呢!”
谢慕林听得好笑,便问他:“既然那些人的身体情况还好,那他们预备几时过来?”
谢徽之说:“说好了今天就能过来。老宅里床铺、用具都是现成的,金山卫的哥哥们也没把用过的东西带走,还在临走前把被褥都拆洗过了,翻了来再晒一晒就直接能用了。郑总旗留在前湾村里看着他们收拾东西,我方才已经嘱咐了码头上的家人,把咱们家的船先开过去载人,也省得他们再费脚力了。”
谢慕林回头看向谢谨之:“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先回去吧?也省得那么多人过来时,还要顾及咱们了。我记得这边还有一条小船可用,载咱们兄妹三个足够了。”她今天穿的是男装,不怕抛头露脸。
萧瑞忙道:“这怎么能行?安顿来人的事,交给郑锋去办就好了。谢二哥、谢二姑娘与谢三兄弟只管安坐。我还有事要跟你们商量呢。”
谢谨之面露疑惑:“还有什么事要商量?”之前不是都把正事给商量完了吗?不然他们怎会那么闲,坐在这里听萧瑞剖析身世呢?
萧瑞噎了一下。谢慕林笑了一笑:“萧二少爷反正要在这里停留三天的吧?有事也不必急于一时。先让你带回来的人安顿下来再说吧,到时候缺什么,要什么,你再来找我们要。就算真的还有什么事情要商量……也有的是时间去讨论呢。我们兄妹还是得尽快回家的好,先找个借口向家中长辈解释老宅又迎来了新住客的事,还得往杜家医馆里请大夫来出诊呢!萧二少爷,病人要紧呀!”
萧瑞看着她意味深长的笑容,眨了眨眼,觉得自己真的要尽快想办法,把人哄回来才行了。
慕林 第四百五十七章 坦言
谢慕林干脆利落地拉着两个兄弟上了自家的小船,离开了谢家湾。带来的下人只带走了两个,负责撑船兼护卫。剩下的人跟着自家中等大小的船留下,等帮萧瑞运完了从杭州带来的那批证人之后,再返回谢家角。
谢慕林事先嘱咐过,这些人是不会对老宅的新住客多加注意,或者把他们的消息随意外泄的。
萧瑞眼巴巴地站在码头上送走了谢家兄妹三人,还一再表示自己会去谢家拜访。谢谨之与谢徽之都很热情地跟他告了别,独有谢慕林只维持着表面的客套,怎么看怎么冷淡。
等船离岸远了,谢徽之便凑了过来:“二姐姐,你这是怎么啦?萧二哥方才惹你生气了?他做错了什么?”
谢慕林撇嘴道:“他哪儿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太狡猾了而已。”说罢又转向谢谨之,“二哥,你也太好说话了。之前对他态度不是挺强硬的吗?怎么后来跟他那么亲近了呢?就因为他把自己说得可怜?”
谢谨之怔了怔,慢慢地回过了神:“哎呀,我竟然大意了!他难不成是故意那样说自己的过往,好让我对他心生怜悯,不好意思再横眉冷对的么?!”
谢徽之眨了眨眼:“说得我越来越好奇了。二哥二姐,萧二哥到底都跟你们说什么了?!”
谢慕林不好意思跟弟弟说,萧瑞在打自己的主意,便含糊道:“也没什么,就是提了提他自己的身世,还有从小到大的经历,听着挺可怜的。二哥听他说完,就立刻把他当成好朋友了,我拉都拉不住。我怕再叫萧瑞说下去,二哥被他卖了还要替他数钱呢,索性赶紧拉着你们告辞。”
谢徽之惊讶极了:“为什么呀?萧二哥这是要干嘛?”
谢谨之咳了一声,瞥了妹妹一眼,知道她不好意思,也没直言。小船太小,船头船尾还有下人在呢。他也只是含糊着说:“我看他的话倒不象是假的,跟我从前听说过的传言也都能对得上。哪怕他别有用心,只要没对我们撒谎就好。那又不是什么光彩的经历,他愿意告诉我们,就是把我们当好朋友的意思了。他既然有这份诚意在,我们又何必冷脸以对呢?他其实也不容易。若他真能凭自己的本事,英勇杀敌,在北方站稳了脚跟,我也乐意跟这样的有志青年结交呀。”
谢慕林无言地瞥了哥哥一眼:“我当然不会拦着二哥交朋友。二哥要是觉得他不错,那就尽管跟他往来好了。”
谢谨之不好意思地笑笑:“你别担心,朋友归朋友,家人是家人,我分得清轻重的。”
他在暗示,就算与萧瑞交好,也不会在妹妹的婚事上轻易让步。谢慕林听懂了他的意思,有些脸红,连忙转开头去。
谢徽之虽是个聪明孩子,到底太年轻,猜不到萧瑞方才进行了何等神展开的对话,因此只猜到了一半:“萧二哥想跟我们家交好吗?那是好事儿呀。其实我之前早就跟他混熟了。他这人挺不错的,跟传言不太一样。我猜他跟他那个纨绔好友歧山伯嫡长子董慧武应该差不多,都是叫家里的嫡母、继母故意败坏了名声,其实本人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谢徽之对这种事挺有经验了:“我从前的名声也不太好,但不是谁故意败坏我,而是曹氏太太只叫我陪别人家的纨绔子弟玩耍的关系。没人给我机会学好,我当然就只能胡闹了,但其实我也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我年纪不大,又一向老实听话,曹氏太太压根儿就没把我放在眼里,所以我才能过得轻松。若我也象董慧武那样是个嫡长子,又或是象萧二哥那样人缘好又有真本事,只怕日子就不好过了。曹氏太太才不会容许我出头,让我有底气跟大哥争呢!”
谢谨之劝他说:“那都过去了,不必总挂在嘴边。回头见了大哥,可别露出什么口风来。大哥是正派人,听了你这些话,心里一定会难受的。”
谢徽之笑道:“二哥放心,我又不是个棒槌。大哥待我不错了,我要抱怨,就抱怨他亲娘去,与他什么相干?更何况,平白无事的,我跟大哥提起萧二哥的身世做什么?今儿老宅收的那群人,来历都不能叫大哥和他身边的人知道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