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血蓑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七尺书生
“欸!”渐渐平复心绪的赵禥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我只是说笑而已,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无论如何,小王爷的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言罢,柳寻衣神情一禀,毕恭毕敬地朝赵禥连叩三个响头,感激之情足可窥见一斑。
“唉!”赵禥搀起柳寻衣,朝他上下打量一番,不禁面露苦涩,“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违背皇叔和父王的意思,但我又不希望你含冤而死,实在是……左右为难。”
柳寻衣明白赵禥的苦衷,同时也在心中暗暗惊诧。
他与赵禥相识多年,对他的脾气秉性颇为了解。赵禥虽心地善良,但行事一向畏首畏尾,尤其是在皇上与荣王爷面前,根本不敢有半点忤逆。
刚刚在景云馆混乱不堪,柳寻衣根本来不及多想。此时得以喘息,再回忆起刚刚的一幕,不禁疑窦丛生,大感意外。
赵禥什么时候变的……如此胆识过人?殊知,以他的身份根本没必要和柳寻衣牵扯在一起。纵使论亲疏远近,只教过他几天拳脚功夫的柳寻衣,也万万比不上荣王爷和皇上,毕竟他们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为救一个外人,不惜违背自家人的意愿,而且这位“自家人”还是堂堂正正的九五之尊。赵禥在此事上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柳寻衣无关痛痒的一句“没齿难忘”。
如此铤而走险,又岂能不令人困惑?
“小王爷今日舍命相救,着实令在下刮目相看。”柳寻衣拱手道,“在下何德何能?岂敢令小王爷如此厚爱……”
“师傅说过,大宋衰微之根源在于奸佞当道。若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首当其冲便是‘亲贤臣而远小人’。敢于护卫忠良乃王之正道,国之正气。正气不存则王道不兴,王道不兴则国运不达。”赵禥煞有介事,一字一句宛若照本宣科。
“这……”
闻听赵禥的“真知灼见”,柳寻衣登时一愣,惊愕道:“小王爷,在下一介武夫,何时说过这般崇论闳议?”
“误会了!”幡然醒悟的赵禥嘿嘿一笑,解释道,“教我这番道理的并非你这位师傅,而是我最近新拜的另一位师傅。你教我武功,他教我读书,如此一来我才能文武双全。”
“另一位师傅?”柳寻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小王爷今日的变化,八成是拜这位新师傅所赐。”
“不错!”赵禥不可置否,“是他告诉我景云馆的酒宴暗藏杀机,也是他告诉我你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一次是被人冤枉。同样,让我设法救你一命也是他的建议。”
“嘶!”
听到赵禥的解释,柳寻衣对他这位远见卓识,洞若观火的新师傅顿时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对其心生无尽的感激。
毕竟,没有他对赵禥的一番敦敦教诲,赵禥又岂能脱胎换骨,做出今日这般惊天之举?
“小王爷的这位师傅……莫非认识我?”
“他与你素不相识。”赵禥缓缓摇头。
“那……他岂敢冒着得罪皇上和东、西二府的风险针砭时弊,甚至怂恿小王爷救我?”柳寻衣试探道,“难不成……他是朝中的元老重臣?”
“也不是!”赵禥再度摇头,故弄玄虚,“他和你一样,眼下无官无爵。而且,他的年纪……甚至比你还要小几岁。”
“嘶!”柳寻衣瞠目结舌,心中好奇更甚,“世上竟有如此奇人?”
“他乃新科进士榜第一名,皇叔钦点的状元公。”赵禥得意道,“本应留在朝廷为国效命,却不料他爹突然离世,于是辞去官职,打算回乡为父守丧。”
“原来如此。”柳寻衣心生敬佩,连连感慨,“抗颜高议,面折廷争。看来此人不仅忠义,更是一位孝贤。小王爷能拜此人为师,对你们彼此……都是天赐良缘。”
“是啊!他的一席话,令我胜读十年书。其实,我拜他为师不过寥寥数月,但学到的东西却比此前十几年都多。”
“如此大才百年不遇,小王爷定要以礼相待,虚心求教。”
“爹也这么说,嘿嘿……”言至于此,赵禥突然面露踌躇,勉为其难地说道,“师傅,你虽是被人冤枉,但下令惩处你的人毕竟是皇叔和父王……我知道你心有怨气,但你能不能念在我救你一命的情分上……不要记恨他们?更不要找他们报仇?”
“一位是一言九鼎,富有四海的天子,一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在下区区一介莽夫……岂敢找他们报仇?”
“常言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见柳寻衣顾左右而言他,赵禥不禁心生急迫,“师傅,我知道你的性子,也知道你的本事。不久前,有人潜入皇宫惊吓贵妃,足见皇宫并非固若金汤,御林军也非滴水不漏。如果你豁出性命找他们报仇,那……”
“在下明白小王爷的担忧,也体谅你的苦衷。”柳寻衣不忍赵禥担惊受怕,故而信誓旦旦地出言打断,“我向你保证,此生此世……绝不找皇上和荣王爷的麻烦。”
“当真?”
“字字无虚。”
“我相信你!”赵禥面露欣喜,从而话锋一转,又道,“师傅接下来有何打算?”
“这……”一想到自己当下的处境,柳寻衣不禁百感交集,心烦意乱,“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总之,天机阁是回不去了,临安城……八成也容不下我。”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赵禥将心一横,提议道,“我另一位师傅打算今明两日动身离开临安,回乡守孝。他有皇叔亲赐的令牌,自由出入城门而不受搜查。如果你信得过他,可以乔装成他的下人趁机离开临安。”
“既是小王爷推荐的人,在下自然深信不疑。”见赵禥一次又一次对自己慷慨相助,柳寻衣既内疚又感动,同时对自己跌宕起伏的命运心灰意冷,哭笑不得。
“我来安排,争取让你们今夜出城……”
“等等!”柳寻衣灵光一闪,匆忙打断,“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小王爷斟酌。”
“你尽管说。”
“今夜出城时,除我之外……能不能再多带两个人?”
“你说的是……”
“仇寒、丁丑。”柳寻衣直言不讳,“仇寒病入膏肓,恐命不久矣。丁丑年纪尚小,我也放心不下,因此……”
言至于此,柳寻衣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秦卫的影子。本来他对自己的好兄弟深信不疑,但历经今日之事后,秦卫……似乎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可靠。
换言之,眼下的柳寻衣除赵禥之外,几乎已不敢再相信朝廷的任何人。
因此,他不敢冒险将仇寒、丁丑留在临安,更不敢将他们托付给天机阁,于是恳求赵禥,希望将他二人一并带离险境。
“师傅一向乐于助人,这种事……应该没什么问题。”赵禥沉吟片刻,毅然应允,“此事我来安排。”
“多谢小王爷!”
“今晚亥时初刻,你们在城南长亭相见,一起出城。”
“小王爷大恩大德,柳寻衣无以为报,请再受我一拜……”
“师傅!”未等柳寻衣跪下,赵禥连忙将他托住,哀伤道,“咱们师徒的缘分……真的到头了。昔日分别,总有重逢的一天。可今日一别……也许就是永别。”
“我走之后,小王爷千万保重!”望着言出肺腑的赵禥,柳寻衣不禁心生感伤,强颜欢笑,“练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欲练成高手必要吃尽苦头,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楚折磨。小王爷身体金贵,又体弱多病,切记量力而行,万万不可逞强。”
“我记下了。”赵禥眼泪汪汪地注视着柳寻衣,哽咽道,“馨姐姐走了,现在你也要走了。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会想你们的……”
“小王爷……”
“我没事。”见柳寻衣欲上前安慰,赵禥连忙摆手拒绝,“此地不宜久留,你快走吧!先找地方藏起来,别让人发现……”
望着又哭又笑,不断将自己推向远处的赵禥,柳寻衣感慨万千,却欲言又止。
他朝赵禥郑重其事地深作一揖,继而后退两步,脚下一点,飞身而起,在屋顶几经起落,眨眼消失的无影无踪。
……





血蓑衣 第八百五十二章:日暮途穷
当柳寻衣几经辗转回到秦家的秘宅时,已是下午。
此时,发生在景云馆的“热闹”已传的街知巷闻,临安府衙下令全城戒严,并派出大批衙役四处张贴通缉告示,甚至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查柳寻衣的下落。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明真相,道听途说的好事之徒纷纷添油加醋,大肆议论。一时间,临安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城南秘宅,柳寻衣飞身入院,从天而降,直将潘云派来伺候仇寒、丁丑的四名奴仆吓的一阵惊呼。
“你是什么人……”
“柳大人!”
未等四人追问柳寻衣的身份,闻声而出的丁丑已兴冲冲地来到近前。
由于丁丑几人深居简出,故而对外边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一无所知。
“你们都是潘家的人?”柳寻衣将内心的忐忑收敛殆尽,佯装镇定地上下打量着四名奴仆。
“回大人,我们都是潘公子派来的。”
柳寻衣不动声色地问道:“只有你们四人?”
“是。潘公子说这里地方不大,担心人多拥挤,因此只派我们四人过来伺候。”
“好!”
说话的功夫,柳寻衣走到四人面前,叮嘱道:“千万、千万记住,回去替我向潘公子道谢。”
“这……”
“得罪了!”
突然,柳寻衣眼神一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一一打昏。
“柳大人,你这是……”
丁丑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望着倒地不起的四人,心中惊愕万分。
“不必担心,我只是打昏他们而已。”柳寻衣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浓浓的阴郁,“把他们抬进屋里,十二个时辰后,他们自会苏醒。”
“可是……”
“不必多问!”柳寻衣心不在焉地催促道,“收拾东西,我们今晚离开临安。”
“离开临安?”丁丑大惊失色,“为什么?”
“此事说来话长,我慢慢向你们解释。”
“这……”
“柳大哥!”
未等丁丑接话,院门已被人推开一道缝隙,黎海棠闪身而入。
“海棠,你回来的正好,我……”
“柳大哥,你没事吧?”
柳寻衣话未说完,黎海棠已火急火燎地冲到近前,在丁丑茫然无措的目光下,他围着柳寻衣连绕三圈,将他从头到脚仔仔细细观察一遍。见其安然无恙,方才如释重负般松一口气。
“刚刚在景云馆……差点吓死我。”
望着心有余悸的黎海棠,柳寻衣不禁眉头一皱,迟疑道:“你怎么知道景云馆?莫非你……”
“不错!当时我就在景云馆对面的谷风轩,你挟持小王爷离开的一幕被我尽收眼底。只不过那里情况复杂,我见你顺利脱身,因此没有仓促露面。”
“原来如此……”
“什么?”丁丑的惊呼瞬间盖过柳寻衣的声音,只见他一脸惊骇地望着神思凝重的柳寻衣和黎海棠,结结巴巴地问道,“什么景云馆?什么谷风轩?还有……劫持小王爷又是怎么回事?”
“先进屋,我慢慢和你们解释!”
言罢,柳寻衣三人七手八脚地将昏迷不醒的四名奴仆抬进房间。
昏暗的房间内,躺在床上的仇寒早已将他们的对话听的一清二楚,此刻正心急如焚地等待柳寻衣的解释。
怀着迥然不同的心情,几人各自落座。没有多余的废话,柳寻衣开门见山,将今天发生在景云馆的一切和盘托出。
听罢,仇寒面色铁青,满眼怒火。丁丑噤若寒蝉,哑口无言。黎海棠愁眉不展,似乎心有他想。
“怎么会这样?”仇寒咬牙切齿地问道,“朝廷岂能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此事明明是蒙古人言而无信,岂能把账算在你头上?”
“什么狗屁朝廷,分明是欺软怕硬。”黎海棠鄙夷道,“狗皇帝不敢得罪蒙古人,又不想被天下百姓戳脊梁骨,于是让柳大哥背黑锅,真是卑鄙无耻。”
“我早就知道……我们无权无势,根本不可能斗得过他们……”丁丑心神不宁,彷徨无助,“眼下,柳大人不仅失去俸禄,而且沦为朝廷钦犯……”
“无论如何,柳大哥能活下来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见柳寻衣神郁气悴,仇寒和丁丑又不合时宜地雪上加霜,黎海棠匆忙转移话题,出言抚慰,“朝廷忠奸不分,留下又有什么意思?柳大哥不如随我回龙象山,凭你的本事……”
“对了!”柳寻衣心念一转,狐疑道,“海棠,你不好好盯着清风,为何跑去景云馆看热闹?”
闻言,黎海棠的笑容渐渐僵固,从而心生犹豫,吞吞吐吐:“其实,我去景云馆……并不是看热闹……”
“不是看热闹?”柳寻衣眉头一挑,思忖片刻登时恍然大悟,难以置信道,“你的意思是清风他……”
“不错!清风和一众武当弟子一直藏在景云馆对面的谷风轩。”黎海棠如实作答,“虽然我无法靠近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真正意图,但我至少敢肯定一件事,他们出现在谷风轩与柳大哥出现在景云馆……二者绝非偶然。我从伙计口中打听到,清风是西府中侍郎白锦的客人。刚刚柳大哥说过,今天在景云馆对你咄咄相逼的人,正是西府的枢密副使。此二者……亦非偶然。”
“清风、西府……难道他们已在暗中勾结?”柳寻衣思绪万千,心乱如麻,“如此说来,城外出现的贤王府弟子……八成与此事有关。换言之,武当和贤王府皆已向西府投诚?”
“虽不确定,但……八九不离十。”黎海棠冷笑道,“亏清风自诩德高望众,淡泊明志,口口声声说自己是闲云野鹤,武当派与世无争。却不料,私底下竟背着天下英雄甘当朝廷鹰犬。”
“我明白了!”渐渐从黎海棠的解释中理清线索,柳寻衣细细斟酌,思绪豁然开朗,“我知道清风为何一直潜藏在客栈闭门不出,也知道皇上为何要对我赶尽杀绝。从始至终,我以为自己是整件事的关键,皇上震怒的根源是蒙古人抢粮,而事实是我太高估自己,更低估了皇上和朝廷的真正用心。”
“什么意思?”丁丑一脸茫然,黎海棠和仇寒同样一知半解。
“一言以蔽之,此事根本是一场交易。交易的双方看似是西府和武当,实则是朝廷和中原武林。这也是皇上、荣王爷乃至东府都帮着钱大人一起对付我的根本原因。在朝廷大局面前,纵使东、西二府有天大的矛盾,此时也要暂时搁置。”柳寻衣自嘲道,“而我……只是这场交易中的一颗筹码。甚至连筹码都算不上,只能算双方互表诚意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牺牲品。”
“这……”
“虽然我不知道究竟是清风找上西府,还是西府找上清风,但他们既然狼狈为奸,势必有利可图。蒙古抢粮,朝廷不敢得罪蒙古人,必须找一个替罪羊抗下所有罪名,以保住朝廷的颜面。身为“大宋和亲使”的我,名头不小,权力不大,无疑是替罪羊的最佳人选。另一边,清风曾对天发誓,用我的人头祭奠北贤王的在天之灵,故而我一日不死,他的盟主之位一日坐不安稳。眼下,双方皆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亟需我做他们的替死鬼,于是一拍即合,沦为一丘之貉。”
“原来如此!”黎海棠恍然大悟,“看来清风出现在谷风轩确实另有企图。我猜,他们是想等你被官府擒下,离开景云馆的途中出手,结果却因为你挟持小王爷而被迫作罢。”
“如此说来,朝廷和江湖都不会对你善罢甘休。”仇寒绝望而笑,“本以为我和丁丑的境遇已是惨不忍睹,却不料你的处境远比我们更加不堪。曾经的你,至少是有名有姓的朝廷命官,纵使江湖人看你不顺眼,你也能依仗朝廷的庇佑而横行无忌。如今,你将黑白两道通通得罪,他们都巴不得置你于死地,你纵使能逃出临安……又能逃到哪儿去?”
“我……”
柳寻衣本以为自己能潇洒地应对一切变数,可事到临头才恍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退路。
仇寒此问恰如一剑穿心,将柳寻衣虚无缥缈的未来无情揭穿,根本是一片空白。
是啊!纵使逃出临安,他又能逃到哪儿去?
背负着朝廷与江湖的双重追杀,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日后想安分守己的过日子根本不可能,甚至连占山为王,当一个绿林劫匪都变成一种奢望。
天大地大,却无他立锥之地。眼下的柳寻衣,无疑是真真正正的走投无路,日暮途穷。
“罢了!”柳寻衣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悲苦强行压下,抖擞精神,对黎海棠说道,“无论如何,先离开临安再说。今晚,我带着仇寒、丁丑出城。他们的目标是我不是你,因此只要你与我分道扬镳,即可脱离险境。你可以现在出城,先走一步。也可以在临安多留两日,待我引开他们的注意后再走不迟。”
“柳大哥……”
“我知道你负命在身,不会轻易离去。但眼下不是你要弃我而去,是我要弃你而走。”柳寻衣打断黎海棠的争辩,不容置疑地说道,“现在,我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再追查清风与西府的勾当毫无意义,因此不希望你再替我冒险。你的好意我将铭记于心,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前往龙象山找你,但今天……我们必须分头行事,如此才能有一线生机。”
……




血蓑衣 第八百五十三章:一见如故
在柳寻衣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黎海棠终于答应暂时与他分道扬镳。自己仍留在临安静观其变,待柳寻衣离开后再出城与其会合。
柳寻衣和丁丑为仇寒打造一把特殊的“轮椅”,他们将四只木轮固定在一把竹椅下,以便推着全身瘫痪的仇寒“长途跋涉”。
自从黎海棠走后,柳寻衣、仇寒、丁丑各怀心事,整整一下午几乎没有过多交谈。
仇寒一声不吭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而迷惘,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柳寻衣和丁丑简单收拾一番,而后分坐于房间的不同角落,各自陷入沉思,久久未发一言。
从下午至黄昏,从夜幕降临至夜色渐深……
坐在窗边的柳寻衣静静凝视着天空不断变幻的一团团云雾,心中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的坎坷过往。
从他与秦卫、柳寻玉在杏林村无忧无虑地追逐嬉戏,到瘟疫降临,他们三人四处流浪,相依为命……从兴源粮仓外的人山人海,柳寻玉不见后,柳寻衣与秦卫的诚惶诚恐,茫然无措,到黔州街头的大雪纷飞,饥寒交迫,赵元的突然出现,赐予他二人生的希望……从初入天机阁的忐忑不安,苦练武功留下满身伤痛,到成功晋级金刀校尉,再跻身天机阁十大少保之列……
一幕幕往事如梦境般浮现在柳寻衣的脑海,曾经扎马站桩的度日如年,而今回忆起来竟如白驹过隙,过眼云烟。
不知不觉,柳寻衣眼眶红润,垂下两行不知是辛酸、苦涩还是哀愁、悲愤的泪水。
如今日这般被全世界遗弃的孤独与恐惧,是柳寻衣深埋在心底的一根刺,亦是他平生第二次感受的如此强烈。
上一次,是杏林村遭逢瘟疫,整整一村人几乎全部死光,只有柳寻衣、秦卫、柳寻玉侥幸逃过一劫。那时的他年幼体弱,失去父母亲人的庇佑,令他对未来产生无语言表的恐惧与迷茫。但为照顾妹妹,柳寻衣又不得不咬牙硬撑,默默忍受。
那种刻骨铭心的恐慌,令他至今回忆起来仍胆战心惊,毛骨悚然。
或是儿时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以至今时今日,当柳寻衣再一次被“全世界”抛弃时,那种五色无主,六神不安的感觉再度笼罩他的心头。
然而,与小时候不同的是,今日的柳寻衣依仗高强的武功和顽强的意志,对未知的前途早已不再恐惧。
如今的他,更多的是孤独与寂寞。
只可惜,纵使心有千百结,却无人可以诉说。
遵从赵禥的安排,柳寻衣带着丁丑、仇寒于亥时来到城南长亭。
夜深人静,临安城内一片静谧,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寻不到半个人影。
当柳寻衣谨慎而焦急地左顾右盼时,街道尽头突然传来一阵“吱扭吱扭”的马车声响,在鸦雀无声的街上显得分外刺耳。
柳寻衣精神一震,满眼提防地紧紧注视着由远及近的四轮马车,右手下意识地将无极剑攥紧几分。
片刻之后,马车停稳,未等柳寻衣向车夫一探究竟,车厢内陡然传出一道清朗而儒雅的问询:“车外可是柳寻衣柳大人?”
闻言,柳寻衣眉头微微一皱,不答反问:“阁下是……”
“在下是小王爷的幕宾,今夜奉小王爷之命来此接柳大人和两位朋友出城。”
柳寻衣的心中暗道一声“果然”,刚欲拱手寒暄,丁丑却满眼紧张地拽住他的衣袖,小声提醒:“柳大人,当心有诈……”
“不必多疑!”柳寻衣安抚道,“如果车里的仁兄想害我,小王爷根本不会救我,我今天也不可能活着离开景云馆。更何况,他是唯一能帮我们出城的人。”
“这……”丁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既然柳大人相信他,小丁子自然无话可说。”
“此地不宜久留,快上车吧!”
吩咐作罢,柳寻衣和丁丑先将仇寒抬上马车,而后相继钻入车厢。
借着朦胧月色,柳寻衣在昏暗的车厢内依稀看见一位五官清秀,面如冠玉的年轻书生。
1...396397398399400...5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