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血蓑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七尺书生
半空中,寒光一闪,双刀以迅雷之势交错而过。二人正面相迎,寥寥数米,转眼即逝。
柳寻衣、简仲见此情景,皆知对方心思,更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因此,他们谁也没有胆怯退缩,纷纷施展出全力一击,欲与对方一决生死。
“呼!”
“噌!”
“噗!”
“嗤!”
一连四声,几乎同时响起。先是双刀划破半空所发出的尖锐呼啸,再是刀锋交错,双刃摩擦而过的刺耳金鸣。
紧接着,柳寻衣的刀锋毫不留情地深深没入简仲的胸口,登时白进红出,血流如注。
反观简仲的藏刀,却在刺破柳寻衣衣袍的瞬间,未能如愿以偿地插入血肉之躯,而是不由自主地向外一偏,继而擦着柳寻衣的小腹划了出去。
简仲此刀,令柳寻衣的衣袍四分五裂。可半晌过去,竟连一滴鲜血都没有渗出,甚是奇怪。
双刀掠过,二人的身躯狠狠撞在一起。不同的是,柳寻衣神情狠戾,目光如狼。而简仲却是一脸茫然,满眼惊疑。
“如此惊喜,阁下可否满意?”
在简仲难以名状的复杂神情下,柳寻衣冷冷一笑,随之缓缓低下头去。
此时,简仲的藏刀,依然死死地抵在柳寻衣的小腹上。只不过,在锋利的刀刃和柔弱的肌肤之间,却阻隔着一层薄薄的青丝软甲。
正是这件薄如蝉翼的青丝甲,不仅阻隔了刀刃肌肤,同样也阻隔了生死阴阳。
……
(本章完)





血蓑衣 第341章 悲天悯人
“你……你……”
被柳寻衣一刀穿胸,眨眼间血流成河,纵使简仲武功再高,此刻已是回天乏术,重伤难愈。
钻心剧痛渐渐衍变为恍惚麻木,简仲的生机以恐怖的速度向外流逝着,力气也一点一滴地从他身体中剥离。
这种命若悬丝,垂垂将死的虚弱感,如同被人封住穴道一般,身体僵硬地倚靠在柳寻衣肩头,战栗不已,但却丝毫动弹不得。
惊讶、懊悔、愤怒、自嘲……千百滋味齐聚心头,令简仲的表情看上去分外精彩。
他瞪着一双难以置信的猩红血目,一眨不眨地死死盯着五官狰狞的柳寻衣,似乎想开口质问些什么,但唇齿微启,一股浓稠的鲜血已经夺口而出,将他喉咙里虚弱的声音瞬间湮没。
最终,简仲的万语千言只能化作一道道痛苦而粗重的竭力喘息,以此向柳寻衣宣泄着自己心中的不甘。
“在汤聪临死前,我曾答应过他,定叫你不得好死!”
柳寻衣冷漠的声音在简仲耳畔响起,令其虚弱的眼神陡然一凝。
紧接着,柳寻衣以迅雷之势从简仲的胸口拔出藏刀,继而双手一推,令简仲身体一转,背倚自己,随之左手一勒,右手持刀,死死抵在简仲的脖子上。
看其架势,仿佛要将苟延残喘,毫无反击之力的简仲,残忍斩首。
感受着脖子上的刺骨冰凉,简仲的呼吸陡然变的急促起来。他不怕死,但不想自己死的如此窝囊,毫无尊严。
只可惜,此时的简仲已是板上鱼肉,任由柳寻衣宰割,根本没有抗争的余地。他苦苦挣扎一番,最后索性放弃无谓的抵抗,双眼一闭,似乎已经认命。
“阿弥陀佛!”
就在柳寻衣心心念念地准备割下简仲的脑袋,为汤聪报仇雪恨时,竹篓内的小僧陡然发出一声悲悯的叹息。
“柳施主,逝者已矣,你又何必再徒增杀戮?殊不知,冤冤相报何时了?简施主杀了汤施主,柳施主又杀了简施主,如此循环往复,怨气只会越积越深,你们几人将生生世世得不到安宁。”小僧劝道,“柳施主,小僧愿将奉劝简施主的话奉劝于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小师傅,他已伤及肺腑,定然活不成了。”柳寻衣回道,“其实,我已经杀了他,你现在再说这些话,难道不觉的有些太迟了?”
“非也。”小僧道,“你与简施主厮杀,是因为胸中存有汤施主含冤而死的一口恶气,所以刚才的一切因果,皆是简施主与汤施主的孽缘,与柳施主无关。眼下,简施主已死于汤施主的怨念之下,柳施主也已完全清醒。因此,现在你再对他出手,便与汤施主的仇怨无关,而是柳施主自己心中的一股执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柳施主,还请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小师傅的话高深莫测,只可惜我柳寻衣是一介凡夫俗子,实在听不懂你的道理。”柳寻衣淡然道,“我只知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你若杀他,那与他残杀汤施主又有何区别?”小僧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更何况,简施主此刻奄奄一息,命不久矣,汤施主的仇已经报了。柳施主又何必再执意割下他的头颅,让他含羞而死?”
“如果我没有记错,简仲应该是小师傅的仇人,而并非恩人。”柳寻衣狐疑道,“他将你从布达拉宫挟持,从未在乎过你的死活,眼下你又何必替他求情?”
“上天有好生之德。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柳施主只为贪图一时意气,当心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小僧道,“你可知道,这一刀割下去,你与简施主之间又会生出多少孽缘?”
“那又如何?”柳寻衣倔强道,“生生世世,他若想找我报仇,尽管放马过来,我一定奉陪到底。更何况,生死轮回不过是你们这些和尚的臆想,柳某人从不相信鬼神。”
“既然如此,小僧愿替简施主受此一刀,如何?”小僧退让一步,却仍不肯罢休。
“你说什么?”柳寻衣不由地心生诧异。
“柳施主尽管割下小僧的头颅,小僧绝不怪你。只要能化解世间一段恶缘,小僧区区一颗头颅又算得了什么?柳施主将它拿去便是。”
小僧此话,不仅令柳寻衣大吃一惊,同样令气若游丝的简仲内心一颤。
当初在天榕寺,简仲要杀汤聪时,小僧便提出用自己的命换汤聪的命。当时,简仲以为他是假慈悲,真虚伪。
时至今日,简仲身负重伤,明明已是必死之人,但小僧仍愿用自己的项上人头,换他的一丝尊严,此举又岂能不令简仲深陷沉思?
见柳寻衣眼神飘忽,似乎心有动摇,小僧再度补充道:“柳施主若肯答应,小僧愿将自己的百世修为,全部回向给施主,愿施主早日脱离苦海。”
“传闻,佛祖曾割肉喂鹰,地藏王菩萨曾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柳寻衣呢喃道,“我本以为只是传说,但今日见到小师傅,在下才算真正领略到何为慈悲为怀?何为普度众生?小师傅无视自己的生死,只为化解尘世间的一段孽缘,此等博爱仁慈之心,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如此说来,施主同意了?”
“不!”不等小僧面露喜色,柳寻衣突然神色一禀,正色道,“小师傅有小师傅的信仰,在下也有在下的执念。江湖中人,讲求冤有头、债有主,一人做事一人当。汤聪是被简仲所杀,与其他人无关。今日,我只杀简仲一人,断不会伤及小师傅。更何况,我曾对天立誓,会用简仲的首级祭奠汤聪的在天之灵,大丈夫一言九鼎,说到便要做到!”
“施主……”
“简仲,受死吧!”
不等小僧再劝,柳寻衣的眼神骤然一狠,紧握藏刀的右手猛地向内一勒,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地割断简仲的咽喉,令其瞬间殒命。
紧接着,藏刀在喷涌不止的鲜血衬托下,长驱直入,直捣黄龙,分筋错骨,硬生生地将简仲的脑袋砍了下来。
无头尸首依靠在柳寻衣胸前,微微摇晃几下,继而直挺挺地栽倒在雪地中。断头处,白森森的骨头碴子,在猩红模糊的血肉中若隐若现,血流如注,四溢成河。
再看柳寻衣,右手提着不断淌血的藏刀,左手拎着血淋淋的人头,神情呆滞,目无表情,似是陷入一阵恍惚之中。
“汤聪,你若泉下有知,今天可以瞑目了!”
闻听柳寻衣的喃喃自语,竹篓内的小僧不禁发出一声苦涩的叹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尘世间的恩恩怨怨,终究化作一捧黄土,遗忘过去,再被过去所遗忘。阿弥陀佛!”
沉寂片刻,柳寻衣缓步来到竹篓旁,打开盖子,目光复杂地凝视着泪流满面,沉默不语的小僧。
“小师傅,你因何而哭?”柳寻衣问道,“为简仲?为汤聪?还是为你自己?”
“我是为施主而伤心。”小僧哽咽道,“施主本性善良,但今天却做了一件恶事。”
“如果放纵恶人是为善,那我情愿做个恶人。”柳寻衣自嘲一笑,继而话锋一转,好奇道,“小师傅便是佛莲子?”
“是。”
“那你如何能做任无涯的药引?”柳寻衣狐疑道,“难道你身上真有什么过人之处?”
“若说这身皮囊,倒是与常人无异。”小僧直言道,“不过你们既然受命于任无涯,小僧已然明白一切。”
“你明白什么?”柳寻衣眉头一皱,忍不住心中好奇,追问道,“任无涯千方百计地想得到你,究竟为何?他说自己身患顽疾,需要佛莲子做药引,此话是真是假?”
“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小僧道,“任无涯此言,不算是真,也不算是假。”
“什么意思?”
“天机不可泄露,柳施主不必多问,小僧也不会多言。既然简施主已死,柳施主只管将小僧带去天山,交给任无涯便是。”说罢,小僧双眼闭合,双手合十,口中吟诵经文,不再理会满腹疑云的柳寻衣。
见此情形,柳寻衣不禁心头一怔,他并未急着赶路,而是愣愣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默默注视着心如止水的小僧,思量许久,方才幽幽开口道:“小师傅,你……走吧!”
闻言,小僧念经的声音戛然而止。他缓缓睁开双眸,满脸疑惑地望着柳寻衣,问道:“柳施主,你刚刚说什么?你要放我离去?”
“是。”柳寻衣答应一声,叹息道,“在我眼中,你并非佛莲子,亦非转世灵童,更不是什么活佛。你……不过是一个尚未成人的孩童罢了。我柳寻衣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人,但让我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孩童,交给武林魔头做‘药引’,却是万万不可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你只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不应被江湖险恶、人心叵测所连累。佛莲子若是死物,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将它带回去,因为这是我做事的原则。但佛莲子是活人,我却断断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这是我做人的底线。”
“柳施主,你……”
“你也不必谢我。”柳寻衣摆手道,“江湖中人,恩怨分明。简仲于我有血海深仇,我非杀他不可。同样,有个人对我有救命之恩,如果他在此地,定会求我放你一马。因此,我放过你,也算是报答他的大恩。”
“这是何意?”小僧一脸茫然,似乎听不懂柳寻衣的话。
“不久前,也是在这唐古拉山之中,有位老僧在冰天雪地里救过我一命。”柳寻衣回忆道,“我听不懂藏语,不知道他究竟叫什么名字,好像是……多吉。”
言至于此,柳寻衣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又道:“罢了罢了!那位老人家叫什么都好,总之他在朝圣的路上三步一磕头,可谓虔诚之极,想来对你这位转世灵童,定然十分敬仰。因此,我放你平安归去,也算是还他一个心愿。”
“善恶有报,因果循环。柳施主,小僧代多吉感谢你的知恩图报。”小僧缓缓起身,毕恭毕敬地朝柳寻衣合十一拜,又道,“可是放过小僧,你回去之后如何交代?”
“那是我自己的事,不劳小师傅费心。”柳寻衣淡然一笑,转而昂首挺胸,举目环顾着茫茫雪山,故作轻松道,“此处天寒地冻,一望无边,留你一人在此只怕凶多吉少。我先送你回逻些城,然后再……”
“施主好意,小僧感激不尽。”不等柳寻衣把话说完,小僧却微微一笑,摇头道,“接引小僧的人早已到来,他们自会带我回去,柳施主请便!”
“什么?”
惊呼未落,峡谷南侧迅速飞来两道人影。二人轻功极高,速度奇快无比,在半空中留下一串残影,令人眼花缭乱。
“呼!”
眨眼之间,两位满脸沧桑的红衣喇嘛,已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心神未定的柳寻衣面前。
此二人,正是吐蕃的护国法师,大昭寺的护法金刚。
祐懿尊者,萨陀。伏藏尊者,图煜。
……




血蓑衣 第342章 善有善报
“你们……”
“呼!”
面对突如其来的两位红衣喇嘛,柳寻衣本想先擒住小僧,以他为人质,换自己全身而退。却不料,他的手尚未碰到小僧,一道满含内力的掌势,已抢先一步轰至柳寻衣面前。
“砰!”
万急之下,柳寻衣匆忙挥掌抵挡。双掌相对,爆发出一声闷响。
与此同时,柳寻衣感到一股难以匹敌的巨大内劲,瞬间穿透自己的掌心,沿着手臂的经脉,直逼五脏六腑而去。
柳寻衣大惊失色,匆忙飞身而退,好在对方没有执意追杀,他才勉强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半空之中,柳寻衣迅速调转内力,将这股刚猛的内劲及时截住。两股内力在他体内一触即发,将其震的五内颠倒,气血翻腾,久久缓不过神来。
对方是绝顶高手,柳寻衣仓促接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噗!”
一连倒飞数米,柳寻衣堪堪稳住身形,忽觉喉头一甜,口中抑制不住地喷出一股鲜血。
“好强的内力!”
“劫后余生”的柳寻衣,满眼忌惮地望着刚刚与自己交手的红衣喇嘛,心中惊骇万分。
两位红衣喇嘛,一位生的慈眉善目,举止温文尔雅,一位生的凶神恶煞,性情猛烈如火。和蔼可亲者,乃是祐懿尊者,萨陀。不怒自威者,乃是伏藏尊者,图煜。
二人官拜吐蕃护国法师,不过此官职与吐蕃活佛一样,皆是有名无实。他们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极为显赫,仅次于转世灵童,今为大昭寺护法金刚。
若在几百年前,护国法师应兼任吐蕃活佛的贴身护法,三人组成密宗教权的绝对核心,就连历代藏王都要对其礼让三分。
但今时不同往日,吐蕃八王各据一方,没有真正的藏王,对活佛亦是软禁供养。护国法师为了委曲求全,只能栖身大昭寺内,深居简出,一者,安心礼佛。二者,免受纷争之苦。
刚刚与柳寻衣在电光火石之间交手的人,正是伏藏尊者,图煜。
在图煜一掌逼退柳寻衣的同时,萨陀已将转世灵童死死护在身后,以防柳寻衣再度出手。
“你们明明是一伙的,为何自相残杀?”萨陀面带狐疑地扫了一眼简仲的尸骸,问道,“吐蕃与大宋罢兵已久,你们因何而来?为何乔装改扮?又为何挟持活佛?”
萨陀与图煜皆是得道上师,精通藏、汉、蒙等多族语言,更能一眼认出柳寻衣是汉人。
话音未落,只听峡谷南侧人喊马嘶。紧接着,以措丹为首的吐蕃八王,率领着上千铁骑,浩浩荡荡,奔袭而来。
一路马蹄飞溅,雪花四扬,在空旷狭长的山谷中,大批人马宛若苍龙入洞,气势磅礴,先声夺人。
转眼间,上千铁骑已杀到近前,在措丹的一声喝令下,这群吐蕃兵勇迅速将满眼骇然的柳寻衣团团围住,令其插翅难飞。
见此情景,柳寻衣自知身陷囹圄,在劫难逃,索性放弃逃命的念头,将手中的藏刀再度攥紧几分,目光冷厉地左右提防着这群虎视眈眈的吐蕃兵勇。
虽然听不懂措丹等人七嘴八舌的“叫嚣”,但柳寻衣能从不断逼近的马蹄,以及高高挥舞的藏刀中,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威胁之意。
“来吧!”柳寻衣拉开架势,面无惧色地冷喝道,“我既然敢只身入藏,便已经做好有来无回的准备。尔等尽管放马过来,我接招便是!”
面对柳寻衣的主动挑衅,措丹恨的咬牙切齿,暴跳如雷,当即下令剿杀。
“等等!”
不等吐蕃兵勇们拍马攻杀,小僧突然绕开萨陀,迅速跑到柳寻衣身前,张开双臂,将他紧紧护在身后。
见此情景,吐蕃兵勇无不匆忙勒马,一个个面面相觑地愣在原地,一时间进退两难。
见小僧突然插手,措丹似乎极为震怒,但他又碍于小僧的身份,只能强忍着心头之怒,用尽可能平和的语气,向他“叽里咕噜”地劝说一通。
只不过,小僧俨然心意已决,无论吐蕃八王如何轮番游说,他始终一动不动地站在柳寻衣面前,并向措丹等人不断诉说着什么。
僵持片刻,性情暴躁的措丹实在不耐其烦,命人将小僧强行拽走。
只不过,面对“转世灵童”,兵勇们岂敢僭越造次?即便措丹再三喝令,他们仍是唯唯诺诺,犹豫不前。
见状,措丹不禁怒骂一声,继而翻身下马,欲要亲自动手。可他尚未靠近小僧,萨陀、图煜已经横身拦住他的去路。
六目相对,皆是神情凝重。虽然一言未发,但此时的气氛已是压抑到极点。
犹豫再三,平扎等人纷纷上前,将气急败坏的措丹拉到一旁,几人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一番,措丹这才渐渐恢复理智,他眼神恶毒地瞪了一眼柳寻衣,随之怒哼一声,转而朝远处走去。
见措丹让步,平扎等人不禁暗松一口气,赶忙吩咐众兵勇退下,为柳寻衣让出一条生路。
“这……”
“柳施主,你随我来!”
柳寻衣尚未弄清缘由,小僧已拽着他的胳膊,快步朝峡谷北侧走去。
此刻,有萨陀、图煜两大高手挡在后面,饶是措丹等人心有不忿,也不敢冒然上前。
就这样,小僧将柳寻衣一路送至峡谷尽头,直至离开山谷后,二人方才停下脚步。此刻,措丹等人已在数百米之外,人影模糊,声音更是遥不可及。
“小师傅为何救我?”
“施主难道想死在这儿吗?”面对柳寻衣的困惑,小和尚似笑非笑地反问道,随后他伸手一指远处的措丹等人,又道,“其实,小僧不仅仅是在救施主,同样是在救他们。刚刚若是厮杀起来,纵然他们能功成而归,也必定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到时,岂不又要平添几条无辜的性命?”
“小师傅慈悲为怀,柳寻衣佩服!”
“施主刚才的一番言论,令小僧感触良多,并且极为感动。”小僧说道,“你我素昧平生,但施主却不愿将一个弱稚孩童推入生死险境,只凭这份善念,便足以印证施主乃修行之人。你若肯皈依我佛,假以时日定能参悟法门,修成正果。”
闻言,柳寻衣不禁一愣,苦笑道:“小师傅莫不是想拉我入教吧?”
“我佛慈悲,广开方便之门,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人何物?只要与佛有缘,便是佛门弟子。”小僧道,“皈依由心,岂可强求?其实,施主不必小僧相劝,便已经是我佛门弟子了。”
“小师傅句句禅理,字字珠玑,只恨在下愚昧蠢顿,实在领悟不透。”柳寻衣自嘲道,“但无论如何,小师傅今日肯救我一命,这份恩情,天地可鉴,柳寻衣没齿难忘。”
“并非小僧救你,其实是施主救了自己。”小僧道,“早在小僧离开布达拉宫前,便已经知晓自己的归宿,无论是柳施主,还是简施主,都不可能将小僧带出吐蕃。因此,小僧回到布达拉宫是命中注定。但施主肯不肯放过小僧,却是由心而定,天命难知。”
“你的意思是……”柳寻衣若有所思,呢喃道,“你早就知道他们会来救你,无论我放不放你,他们都会来。说到底,我根本不可能带你离开吐蕃……”
“除非小僧自己离开,否则没人能将活佛带离吐蕃。”小僧点头道,“因为施主的一念之仁,小僧决意救你一命,算是了却你我之间的这场因果。因此小僧才说,不是我救你,而是你自己救了自己。”
柳寻衣眉头一挑,狐疑道:“小师傅不是慈悲为怀吗?难道没有我刚才的一念之仁,你就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杀死我?若是如此,小师傅也算是恩怨分明之人,呵呵……”
“非也。”小僧摇头道,“小僧所说的救你,并非在吐蕃,而是在天山。至于吐蕃八王,无论你刚才有没有一念之仁,小僧都会从他们手里将你救下。”
柳寻衣越听越糊涂,一脸迷惘道:“小师傅的话太过深奥,我听不懂。尤其是你那句‘并非在吐蕃,而是在天山’,究竟有何深意?你身在吐蕃,又如何能在天山救我?”
“施主带不回佛莲子,如何向任无涯交代?”小僧问道,“你若无法交代,是否会有性命之忧?”
“这……”小僧一语戳中柳寻衣的心结,令其脸色一变,苦涩道,“若不能办成此事,即便我能活着离开天山,只怕日后也难有作为。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纵然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那便是了。”小僧道,“施主六根未净,自然会为尘世间的苦恼所烦忧。小僧与施主有缘,愿略尽绵力,帮你度过难关。”
“真的?”柳寻衣眼前一亮,狂喜之意瞬间涌上心头。但他转念一想,又不禁脸色一黯,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我岂能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将小师傅推入火坑?”
“依眼下情形,即便小僧有心随你回去,只怕你也带不走我。”小僧笑道,“施主误会了。小僧所说的略尽绵力,并非随你回天山,而是要告诉你一个有关‘佛莲子’的秘密,或许能帮施主解开心结。”
“秘密?”柳寻衣眼珠一转,迟疑道,“可小师傅刚才说过,天机不可泄露。”
1...163164165166167...5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