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堂房内,季大儒听完俞学政的话,点了点头,说道:“正有此意,如此甚好。”
关于府学一事,以及接下来新开的两座学院,俞学政自然也想着能与季大儒一同筹谋,毕竟季大儒的家乡还是保昌郡,自然先是惠及保昌郡的读书郎才是。
这边说得差不多了,眼看着也要到开宴的时辰了,时凌赶忙起身,将齐文和李公子的文章呈上,季大儒皱眉,他朝时凌看去一眼,认了出来,“你可是时柏礼的大子?”
时凌没想到以前在京城不过与季大人见过两面,还是远远地,没想人家还将他记住了,于是高兴的点头,终于能搭上话了。
季大儒点了点头,“想不到你来了保昌郡,却也是在提点这些学生,不错,好好教导,边关小郡,也需教化。”
时凌连连点头,与季大儒聊了一会儿,季贤忍着饿意,匆匆将两人的文章看完,他却有些兴致欠佳,接着在两篇文章中挑出一篇,正是齐文的,于是问道:“此子是寒门出身?”
季大儒提到寒门出身几字,底下的两人忍不住抬头,李家公子一脸郁气的看向齐文,想不到他的一介寒门居然还能被季大儒提到名字。
时凌立即答了,“正是。”
“此子文彩虽不是出众,却是务实,对地方官道的修建与便利颇有研究,点子虽不新颖,不过却是众多学生中文章写得最好的一位了,不错。”
季大儒将齐文的文章留下,接着说道:“按着先前俞学政的意思,到时学院开了后,可叫齐文入学。”
齐文听到这儿,颇有些失落,可是想到能被季大儒亲自点名进入学院,那可是比府学还要有名气的学院,他也挺知足了,只是恐怕没有达到苏氏的期盼了。
齐文被提及了,可是李家公子的文章却被退了下来,时凌心情有些复杂,毕竟自己的弟子能见到季大儒他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有一名学生能得季大儒喜欢,想来他的名声在整个梅岭县必会声名大振的。
只是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却不能轮到丁虎,却是时凌心中郁闷的原因,丁虎的文章也极为务实,可惜了。
却在这时门外传来喧哗声,有护卫将人拦在了门外,那丁虎急得朝里头喊了起来,却是喊时夫子的名字。
堂房前众人一听,脸色都变了,俞学政朝时凌使了个眼色,时凌赶忙出来,就在门口看到有些狼狈的丁虎,他拉着丁虎来到一边小声交代道:“不能无理,里头可是季大儒,你岂能在堂前喧哗。”
丁虎却是不甘心,“妹夫,我的文章尚未呈上,眼下你正好来了,要不把我带进去吧。”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31章 傅氏可曾去过京城?
第431章 傅氏可曾去过京城?
时凌想起刚才季大儒早就想去吃宴了,却因为看了两人的文章而耽搁,眼下再进去呈上文章,恐怕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一切也只能怪丁虎命不好,偏生刚才要离开,说好去拜见季大儒的,岂能随意的离开呢。
时凌摇头,“已经错过了好时机,眼下你最好别再进去,等到了宴场你再来我身边坐下,到时再抽时机吧。”
但显然这时机会很渺茫了,可是时凌说得坚决,丁虎心不甘,却也不得不听话,只好退下了。
举行宴会的地方正是季家山庄的大广场,这儿极为空旷,也是男女分开的,女眷便是梁氏主持了,而这些人前来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见了季大儒,所以在这广场之上吃个饭,算是见了他老人家,虽然很多人坐在末席的根本连影子都看不到。
去宴场的路上,齐文被季大儒选中一事传开了,丁虎一听,气得牙痛,就差一点点,不然他不仅能入学院,指不定还能拜入大儒门下,他的前程全毁了。
丁虎想起先前丁家管事匆匆进来,说他妹妹偷偷来了季家山庄要见时夫子,此时在山庄门外等着,而且似乎被门口的人嘲笑了,他便着了急,于是赶忙出山庄去找,人没有找到,结果一回来,时夫子便带着人去拜见季大儒了。
这事儿透着蹊跷,为何正好在这个时候,一定是知道他们行踪的人,他不是没有想到过苏氏的,可是他苦于没有证据,心想着等散了宴,他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将陷害他的人揪出来不可。
丁虎这么想着,心情越发的不好,那边的才子却都在说着齐文的事,个个羡慕不已,同时时夫子能带着学生去拜见季大儒的事也成了秀才口中倾慕的对象,想来待时夫子回到梅岭县,必定会有不少秀才都甘愿拜入他的门下的。
如今便是赵知县和杜县丞这样的官员连季大儒的面都见不到,没想还不及一个白丁的时夫子,当真是好笑。
赵知县和杜县丞也听到了这些传言,心情很是复杂,他们是想尽了办法,都没能见到季大儒的,甚至还被阮知州告诫了,若不得见,不得纠缠,季大儒不是什么人都能得见的。
宴席上,所有人都坐好,就等着正主儿来,空旷的广场上,不知摆了多少桌,坐到最后的根本无法看到前头坐着的季大儒,有不少人伸长了脖子的朝主座上望,可是季大儒却还没有来。
最后季大儒在众人的拥簇下来到了宴场,就在落座的时候,季大儒却叫苏义坐在他的身边,苏义好意难缺,便同意了。
然而这个举动却让不少人看到,所有人对苏义猜疑不定,他是如何认识季大儒的?为何季大儒会对他另眼相看?
而坐得远远的梅岭县赵知县在看到主座上坐着的苏义,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连忙叫上身边的人一同看去,是不是他的眼神不好使,看错了。
杜县丞赶忙往那边看,而旁边桌前坐着的正是项城、鹏城的知县与地方官员。
他们皆往那边看去,过了半晌,那项城的知县小声问身边的才子,“你们可认得苏义?”
那些人皆自点头,他们何止认识,应该说一路上便与此子怼上了,先前还一同在凉亭里见到了季大儒夫妻,季大儒没有想像中的威严,反而很亲和,而且他们也是如此巧合的便与季大儒遇上了。
项城的知县脸上一脸的可惜,看向身边这些才子,叹道:“当初你们咋不跟着季大儒去,瞧瞧苏义,人家跟着去了的,转眼就成了季大儒身边的红人了。”
这些才子被说得脸都红了,当时他们遇上季大儒,有些激动,就没有想这么多了,再说季大儒只叫了苏义,他们也不好不要脸的跟上吧。
而这边赵知县一桌,众位才子却是为苏义引以为傲,他们也是一起见了季大儒的,所以其实只有赵知县和杜县丞没有见到,只可惜,其他的人没有被选上,但相较于别的县,他们梅岭县算是厉害的了。
赵知县却是一脸与有荣焉,一场宴席,赵知县是最高兴的那一个。
苏宛平和傅氏坐在莫氏的身边,宴席才吃到一半,赵朋远便派了一个下人过来传话,在苏宛平耳边低语两声,苏宛平睁大了眼睛,脸上便是笑容。
那赵家的下人走了,傅氏一脸疑惑的看着她,“可是遇着了喜事?”
“娘,正是喜事呢,弟弟坐在季大儒的身边吃宴。”
“啊?”
傅氏一脸的惊讶,没想莫氏在旁边也听到了,她也一脸惊喜的看向苏宛平,“你说的可是真的?”
“是的,我大哥派人从前院传信过来。”
“咱们梅岭县要出名了,就知道你弟弟会给梅岭县带来荣耀的。”
很快这个消息被莫氏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落到苏大丫的耳中,她一脸的惊讶,忍不住朝傅氏母女看来,看到两人那满脸的笑容,还有那些人向两人道喜时的讨好,她只觉得胸口莫名涌出一口闷气来。
苏二丫这一世也要强过她么?她为何如此好命呢?凭什么她利用重活一世的先知和两世的手段,都不及此她呢?这一世便是她弟弟也走上了仕途,明明前一世不是这样的。
这宴席还不曾散去,可是苏义坐在季大儒身边的事却传开了,傅家母女得到了梅岭县来的官夫人与富绅夫人们的亲睐,这一次与苏义成为小三元的秀才公时不同了,她们是真心巴接的。
得了季大儒的亲睐,想来过不了几日便能一飞冲天,傅氏一家可不能得罪,季家大世家,季大儒曾经还是丞相大人,不论官场手腕,与季家的财力,皆不是他们能比的。
宴间,季大儒的夫人梁氏竟然将傅氏母女叫上了主座,坐在了她的身边,许是前头丈夫的要求。
梁氏朝傅氏和苏宛平打量,尤其看到傅氏那白皙的肌肤,还有美貌的面相,梁氏倒有些惊疑起来,此女似乎在哪儿见过?
“小三元秀才公的母亲,你可曾去过京城?”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32章 愿意拜师
第432章 愿意拜师
傅氏一听,脸色微变,连忙摆手,“我一介边关小城的农妇,不曾去过京城。”
梁氏心中越发的意外,她再次将她仔细看了看,那温婉的眉眼,以及不点而朱的唇色,虽然已及中年,却看起来仍似为二十几岁的少妇,可是她身边的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跟着她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我看你越发像一个人,许是我多心,在这保昌郡,有傅氏你这样白皙肤色的当真少,你倒有些像江南美人。”
傅氏面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苏宛平却听着这话有些奇怪了,莫非她娘还有什么瞒着她不成?
可是也不太像,看季夫人的眼神,也不是很肯定,多半是碰巧了。
“你教出来的儿子不错,在整个梅岭县,恐怕也只有他是最厉害的,不愧为小三元的出身,你可要好好培养了。”
傅氏连连点头,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家儿子会得季大儒欢喜,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遇上的,便跟在了季大儒的身边,如今因为儿子的原因,再一次带给他们傅家的荣耀,她心有不安,却又很欣慰,她儿子不负众望,正是梅岭县的人正盼望的。
一顿饭的功夫,基本梁氏只跟傅家母女说话,倒是冷落了旁人,可是即便是冷落,那些人反而陪着笑,再看傅家母女,更加的巴接起来,这一家人算是走了狗.屎运了。
宴席吃完,大多人是该离场了,但是傅家母女却被叫住,梁氏带着两人一同回了正堂,而正堂内季大儒带着苏义都在。
苏宛平看着弟弟,还有弟弟身边站着的赵朋远,而此时赵朋远一看到苏宛平就挤眉弄眼,苏宛平挑眉,这是几个意思,拜拖你大哥能不能给个哑语之类的暗示。
赵朋远见苏宛平呆呆愣愣的,显然不知道他的意思,他就着急的很,他家小妹不是最懂他么?怎么今日却不是了。
这边季大儒坐在了主座上,梁氏在他身边落座,苏义站在正堂中间,而傅家三人却在左首侧落座了。
“今日我将义儿带在身边,皆是为他拜师一事来的,我这一次从朝堂上退下来返乡,原本一路上便想好了,不打算再收徒,毕竟朝堂凶险,我不想再与之有瓜葛。”
“但是在我回来的这几日,看过不少保昌郡才子们的文章,其中年纪比他大的,家世比他好的皆有,偏生文章上来说,务实的却没有几个,他算是其中一个了。”
“算术在科举考试中占的比例极小,也颇被文臣所不喜,义儿的算术极为了得,以此入仕却是不妥当的,他的才识虽然不错,却是根基浅,要学习的地方着实多,我对他有兴趣,这么好的一个苗子,可不能遭踏了。”
底下的傅氏一家三人听了,脸上露出喜意来,难怪季大儒会将苏义带在身边的,原本早有了拜师之意,今日她家弟弟倒是露了脸,嚣张了一把,想在季大儒身边坐的不知有多少人了,可不是个个都能成的,就算家中权势了得,也大不过一朝丞相吧。
季大儒看向中间站着的苏义,笑问道:“义儿,裘老头已经不在了,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季大儒眼神温和慈祥,他当真是将苏义当成弟子看待的。
傅氏一家听到这话,眼神也是一瞬不瞬的盯着苏义看去,苏义脸上有错愕,他先前差一点出口拒绝的,结果被打断,后来他又没有找到机会,于是在宴席上出了风头,眼下他若不答应,必定有人在背后说季大儒的笑话。
可是一想到裘叔,他就觉得对不住他,是他没有照顾好才会这样的,他心中愧疚,也正因为这样,他岂能舍弃心中的师父,去拜他人为师呢?
苏义没有出声,眼神朝傅家人看去,看到他们眼中所有的希望,他的心一痛,闭了闭眼睛,正准备出声拒绝,苏宛平便起了身。
“先生,我弟弟尚有心结,当年裘叔死于非命,我们还不曾为他报仇,我弟弟心中一直藏着此事,一直有个结,许是因为这样,他才会犹豫不定的,且容我与弟弟说上两句。”
苏宛平看向苏义,问道:“裘叔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弟弟你可还记得?”
苏义面色复杂的看着姐姐,他知道姐姐要说的是什么,可是他心里的确有个结,他看着姐姐,认真的答道:“师父说,我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不仅为了傅家,还要为了天下的百姓,他们是冤枉的,以后他要做一个好官,还要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要造福天下的百姓。”
这一下苏义也不再隐瞒了,这一些的确都是裘叔私下里说的,然而苏义才说完,座上的季大儒却是一脸的黯然,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不也是到了他这番田地。
季大儒被触动,看着这一对姐弟,他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我大概是知道裘老头的意思了,这老头子很聪明,知道哪一句话是我的软肋,既然是这样,我也就不逼你了,你暂且不拜师,便跟在我身边学习。”
“今年乡试一事,你且听我的,不要下考场,既然要为了天下的百姓好,你就该听裘老头的话,先从岭南的百姓开始。”
“岭南化外之地,多不受人待见,你跟着我将这化外之地的百姓们教化好,也是功德一件,可愿意?”
苏义一脸惊讶的看着主座上的季大儒,居然没有再要求他一定要拜入门下,他倒是意外了,同时对季大儒越发有了好感,其实师父私下里提到了季大儒的事迹,当年为了百姓,他不惜摘下头顶的官帽,若不是太后拦住,恐怕在那个时候,季大人就已经退出朝堂了。
苏宛平听到这儿,她再也忍不住来到了苏义的身边,在弟弟耳边低语了几声,接着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苏义却是一脸震惊的看着姐姐。
就在季大儒以为他不再拜他为师的时候,苏义却恭敬的跪拜了下去,他伏于地,一脸的诚恳,他愿意拜师,因为这是他师父的遗愿,他相信姐姐说的话,他现在迫不急待的想要看到师父给他写下的信。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33章 裘叔的遗信
第433章 裘叔的遗信
季大儒颇意外,却是心中欢喜,一高兴便从主座上亲自下来,上前将苏义扶起,顺势问道:“你当真愿意拜入我的门下?”
苏义连连点头,季贤心情大好,说道:“既然如此,便借此机会,五日后再次摆酒山庄,做为你的拜师宴,你可得好好表现。”
苏义点头,眼眶里却有了热意。
裘叔不是没有说过的,只是他不知裘叔竟然还留了亲笔信给他,只是姐夫为何不交给他看?
季大儒留傅氏一家人在府上吃了晚饭才让他们回福来客栈去。
路上,苏义还有些呆愣着,他心情很复杂,为什么姐姐和姐夫不早一点将那信拿出来,他是如此的思念着裘叔,那可是裘叔给他的亲笔信啊。
赵朋远一路上成了话唠,他努力劝着苏义拜师后的好处,遂不知听者却神游天外,满脑子只有姐姐口中所说的信。
终于马车到了福来客栈,一下马车,苏义便急冲冲的往福来客栈进去了。
很快他到了三楼,三楼里,时烨、华应和卫成三人因为是罪人身份,今个儿便没有去参加回乡宴,这会儿三人正在玩纸牌,看到苏义急匆匆的冲进来,时烨应该反应过来,于是收了纸牌,华应和卫成便退了出去。
“姐夫,你手上有我师父的信?”
苏义忍不住再次确定,他眼神一眨不眨的盯着时烨。
时烨倒是坦诚的点头,他很快从怀里摸出来,却并不急着给他,反而解释道:“我没有第一时间将信给你,那是裘叔的意思,而咱们来了余城要见季大儒了,按理我就该给你了,可是我却擅自做了主,没有将信先给你。”
“你姐也是知道的,我们不能因为你是裘叔的弟子而借着这一层关系,我要用你的真才实学去打动季大儒,如此你们师徒之间才不会有二心,也不会再受他人的挑拨。”
“我知道这样一来,你肯定会恨我了,没有第一时间将你师父的信给你,可是我们也是为你好,今日.你的拒绝,证明你的才识得到了季大儒的认可,他是真的有心收你为弟子才会容忍你拒绝拜师。”
“你们在山庄的一切,你姐早已经派镖师回来告诉了我,我很欣慰,这封信现在给你正是时候。”
此时苏宛平从外头进了屋,就看到时烨将手中的信交到了苏义的手中。
苏义却是迫不及待的将信打开一看,接着眼泪就流了下来,当真是裘叔的字迹,他一直不准他喊师父,也不准他在外头承认他这个师父,甚至连死了后都要将他安排好,将他交给季大儒。
苏宛平靠在时烨身边,看着弟弟那落下的眼泪,她也忍不住心头一酸,想起了裘叔。
“但愿弟弟能想通,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的活着,弟弟有才,跟在季大儒身边,来日前程无可限量。”
苏宛平回头看向时烨,这个时烨,竟然懂得这么多,他在京城恐怕不仅是个小霸王,能做到御前待卫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时烨,你是不是认识季大儒?”
时烨一听,挑眉,“曾救过他一命,不过那也是许久以前的事了,还是在我做御前待卫之时,想来季大人一直记得这事儿,昨夜我潜入他的书房,他也没有派人阻止,算是还了这份恩情。”
苏宛平一听,心中感激,若没有时烨帮着她将文章呈上去,想来今日弟弟拜师不会如此的顺利,时烨才是他们傅家的恩人。
苏宛平拉着他的手出了屋,此处就留给她弟弟好好伤心一回吧,总是要走出这个坎的,先前不拿出此信,便是想试探一下季大儒的真心,今个儿看到了,季大儒对裘叔交情不浅,应该很深了,而对他的弟弟如此优待却全因她弟弟的才能赏识。
夫妻两人出了房间,就看到了赵朋远正等在那儿,赵朋远一脸忧心的问道:“弟弟怎么样了?你们两人也太坏了,信的事居然瞒了全家人。”
不是他们故意要瞒的,而是时烨是一个守诺之人,难怪整个傅家中,裘叔只将信交给时烨保管,时烨做到了,便是连着枕边的媳妇都不曾告诉她,到现在季大儒回来了,他才将来龙去脉说出来。
于是三人转移到了另一间房子里细说。
季大儒收弟子一事传出来了,可是收弟子就算了,季大儒竟然说自己收的这一位乃是关门弟子,以后不会再收弟子,倒是震惊了一大片人,他们一直盘锯在余城,就奔着这季大儒的弟子名额来着。
可是现在希望破灭,他们是一脸的可惜,原本要走的人,在听到五日后便是季大儒关门弟子的拜师宴时,有不少人不走了,倒要看看是个什么人物。
想来到了拜师宴那日,必定会有不少人会为难苏义的,倒要看看他有何才气。
为此季大儒特意派了家中的老管家过来传话,叫苏义好好准备,指不定到了拜师宴那日,反而被这些人给拦住了。
这一下急坏了傅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心情很是复杂,这要如何是好,他们那些人来参加拜师宴,要是在宴上为难他们家弟弟,岂不是出丑了,这个丑可不能出的,一但出丑,从此成了苏义的污点。
以后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提到苏义的拜师宴,就会提到那个令他出丑的人,那个人也就借机的名传青史了。
苏宛平一脸的郁闷,苏义却是一脸的淡定,看得苏宛平忍不住佩服,学霸就是学霸,这会子他还能认真的看进去书,还能悠闲淡定,甚至还敢跟着季大儒的身边早早的开始学着应付各方人马。
这会儿季府的老管家又来了,将苏义叫去,原来季大儒府上来了不少人拜访,季大儒说累了,要他的关门弟弟亲自应付,他便不出面了。
苏义不过才十五岁的少年郎,他便理了理墨绿色的长袍,还当真就去了。
苏宛平来到时烨身边,小声说道:“时烨,你说到了那日,这些地方的才子们会不会为难我弟弟?”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34章 拜师宴上为难
第434章 拜师宴上为难
时烨却是摇头,“未必,我瞧着弟弟胸有成竹,心里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咱们放心他去便是。”
话是这么说,可是她弟弟不过一个小三元的秀才,这些才子当中还有不少年轻的举人,他们若是为难他呢?好,就算不把这些举人算在内,那些多年不曾中举的秀才呢,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学识沉积,想来也够她弟弟应付的。
苏宛平的忧心不是没有的,在苏义为季大儒挡了几波人马后,遭到了季大儒的赞赏,待人接物上他自成一套,竟借着季大儒的威名,让这些人既不敢造次,又能平静的被打发回去了。
季大儒有心试探一下,于是问苏义,可有想过拜师宴上会不会被人为难一事来?他身为大儒,而他身为季贤唯一的关门弟子,到时季贤自是帮不了他,同时还得看着他被这些人出难题,为难季贤也是想了好一会儿,毕竟弟子出自破落的梅岭县,恐怕因为时间太短,而学识太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