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苏义正藏着事儿,自是没有心思与这些人闹了,于是坐在亭子一角,看着他们几位才子出对作诗,争得的脸红脖子粗的。
苏宛平见弟弟应付的游刃有余,她便也没理会他了。
在苏宛平的指点下,赵朋远打算再写下一封情信派赵家的人马八百里加急的送去京城,感觉这几个月的煎熬都是白费的,他想着媳妇了,若不是他得掌管着岭南的生意,还得受他父亲管制,他大概也追去京城了吧。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27章 不能参加乡试
第427章 不能参加乡试
这边傅氏却跟莫氏走到了一起,莫氏跟着杜县丞去见季大儒,但回来后脸色却是不好,许是没有见到吧,也是在苏宛平的意料之中。
这一处季家的宅子,占地太宽,吃喝玩乐都不成问题,就是见不到他们想要见到的人,个个都是奔着季大儒前来的,可是挤破了脑袋也没能见到正主。
季家宅子的正堂,季贤从早上起,便一波一波的见家乡的地方官员,他已经有些疲惫,在这些地方官员和世家家主的面前,他仍然是那个一脸严肃的季大儒。
可是待他们离去,屋中只剩下妻子梁氏时,他的身姿往下一沉,靠在太师椅中,只觉得整个人疲惫至极。
梁氏连忙起身上前帮夫君按压肩膀,虽然梁氏已经不年轻,手法也没有了年轻时的灵敏,可是季贤却露出笑颜来,季大儒这一生只娶了一位妻,不曾纳妾,家中两儿一女皆出身正妻,两儿在朝中为官,在他辞官前提前外放,一个去了巴蜀,一个去了平江府,女儿却是嫁去了燕北之地,如今只剩得夫妻两人相依为命的回到了家乡。
故土仍在,家乡人依旧如此热情,但是季大儒知道,再也回不到曾经的和谐,如今见他的人,皆是为了借他之名,或是拜师受他指点的学子,或是与他交好,寻之庇护之辈,功利之心昭然若揭。
正在梁氏为季贤按压太阳穴的时候,身边的老管家进入堂房前,恭敬的禀报道:“老爷,阮知州求见。”
一方知州,自是要见的,阮文善乃阮家嫡长子,家世显赫,在京城也是一方人物。
此人必须见,季贤只好叫夫人先退下,他尚未补足精神,却仍然坐直了身子,那不怒自威的气势不知不觉流露了出来。
阮文善进来便看到了主座上的季大儒,年过花甲,两鬓斑白,目光却炯炯有神,阮文善一脸恭敬的朝他行了一礼,接着在客座上坐下。
“大人,您此番归乡,可有何打算?”
阮文善年纪四十上下,一脸雍容沉着,语气很恭敬却似乎也带着一丝期盼。
季贤猜不准阮文善的来意,但也就直说了,他这一次回乡自是有此想法的,他不再立足朝堂,不再为天下百姓谋利,那么他回到了岭南,尤其是这边关小镇保昌郡,他是可以为边关的百姓做点什么的。
做为边关乃离国重要的边塞,大多百姓对国界还是执念不深的,以前时常打仗的时候,被吴越国抓了壮丁,有可能这些人的家族也跟着变成了吴越国人,本来只相隔两座山,明明是相连的村庄却成了两个国家,这几个村庄之间还有联姻,更是没有了国界之分。
所以季贤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这边关百姓的教化,为国为家的基本理念驯化。
季贤将自己的大意说了,他自是要在整个岭南建立学院,使整个岭南重新重视起科举之制,学业之重,提高读书郎的身份与地位,对寒门子弟的救济等。
阮文善听了后很高兴,能为一方百姓造福,再想起先前季贤写下的责己赋,便知道他的善心了。
此事自是可成的,可是他看到季贤那斑白的双鬓,心情沉了沉,叹了口气说道:“季大人此番从京城归来,可知那燕北的战事?”
季贤面色微愣,疑惑的问道:“不知阮大人是何意?”
阮文善沉默了一会,还是鼓起勇气说道:“鲁国公时公乃燕北百姓的福音,时公召令天下,深得民心,季大人何不投入时公帐下?”
阮文善就这么脱口而出,季贤竟是倒吸了口气,他细细将阮文善打量了一眼,半晌方问道:“你是时公的人?”
阮文善想也没想的便应下了,“国乱必起妖孽,京城王家,外戚专权,大离早已是名存实亡。时公为百姓,为天下,体恤万民苦楚,得天下民心,清君侧,正皇颜,此乃天下有才之士之想法,季公认为呢?”
先是叫季大儒,此时却以季公为敬称,季贤想起同朝为官的鲁国公时文景,汝南时家,乃离国大姓,上千年的传承,时家底蕴丰厚,着实不是一般世家能比。
便是如今大离的国君也不过是新起之秀,顺应了天机。
“季公一向为天下百姓之疾苦为己苦,感同深受,是百姓的福气,季公如今正当年,何不再次出山,择明君而栖。”
季贤听到这儿,哈哈大笑起来,眼下堂屋中只有两人,季贤慢慢地收起笑容,面色严肃的看着阮文善,说道:“多谢时公的美意,还请阮知州回个信,我季贤一生为国为民,如今花甲之年,已不是当年年轻气盛同朝为官之时,还望时公体恤。”
“我季贤一生若谈成就,除了百姓,似乎也没几桩能让史官记住的事,但是有一事却是我季贤一辈子信奉的,那便是大离高祖皇的知遇之恩,便是我季贤不离不弃的原因,我季贤今生只择一主,绝无二心。”
阮文善听后,再次叹了口气,说道:“时公当初便说了,若不成,不可强人所难,想来时公早已知季公之心思,同朝为官的情义尚在,不管如何,时公都尊重您老的想法。”
季贤松了口气,见阮文善还没有走的意思,季贤想了想,说道:“阮大人之子今年可是也是乡试之年?”
阮文善一听,立即提起精神,连忙点头,“正是。”
“那恕我多言,今年乡试,你家大子最好不要下考场。”
“为何?”
阮文善惊了一跳,大儿年纪大了,再不下考场,岂不是又得等上三年?何况能不能考上还两说。
季贤接着说道:“此番我从京城归来,朝堂上不少老臣皆已辞官归乡,如我这番的人算是有了善终,还有不少却是殃及了鱼池的,此时正是朝堂上用人之际,到那个时候,恐怕便是地方中了举子,也有可能被提前上任地方当官,若是只止于乡试,倒也是一个机会,可若想中了榜后出仕,却不是个好时机。”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28章 文斗
第428章 文斗
季贤说得诚恳,阮文善听后,他忍不住呆了呆,阮家的子孙,自然得光明正大的出仕,如此说来,今年乡试不能下考场才是。
阮文善连忙起身朝主座上的季贤拜了一拜,道了谢。
季贤叮嘱他不必将此事传出去,毕竟各地县学还有不少才子是想下考场的,何况这也是季贤猜测,虽然他的猜测是一定准确的,可是也不能将此事传出来成为季贤的把柄,正好他刚回乡,王家还找不到他的把柄呢。
那掌管岭南镇守边关的将军还是出自王家,时候都盯着季贤的。
阮文善自是知道这个中的厉害,连忙下了保证,接着退下去了。
季贤这半日所见到的人,比这几日见的人还要多,这会儿阮知州离开了,他便忍不住出了堂房,想去花园里走上一走,散散心。
妻子梁氏一并陪同,夫妻两人走在花园小径上,听闻鸟语花香,季贤感觉头不是那么的痛了。
正在夫妻两人游园的时候,便听到不远处有才子吟诗做对,那声音不是很大,却也不小,而且此时正争论不休,说起这天地世间万物来,更是各怀己解。
季贤一听,有心想试探一下这些地方才子们的学识,于是站在那儿静听,梁氏与夫君心意相通,便也跟在身边,仔细的听了起来。
在凉亭里,项城的秀才围在一起,梅岭县的秀才围在一起,以苏义马首是瞻。
其中一位秀才给苏义按肩,一位秀才却给苏义揉腿,弄得苏义都不好意思了,耐何同窗太过热情。
“苏兄,咱们就靠你了,这些人欺人太甚,改日等苏兄拜了师,非要气死他们不可。”
那边项城停了一会儿又开始出了上联,苏义却是连眼皮都没有抬,便将对方的对联对了出来。
项城的秀才个个脸色白了白,有人小声说道:“这人记忆极好,先前咱们说的什么话,他全部都记得,听说是一位神童才子,果然不假。”
于是又是你来我往的对了几幅联,终于项城的秀才们累了,接着便起了个头开始做诗。
苏义却是摇头,“季府花园如此美,你们又何必将时间都耗在这些琐事上,我瞧着与其写些没有意义的诗,不如咱们来一个三局两胜定下输赢,也免得来来往往费时间。”
苏义的话的确没说话,已经斗了这么久了,也是该有个输赢了。
项城的秀才一商量,接了苏义的招,没想苏义起了身,朝花园里看了一眼,来往的人不多,偶尔才有一个,于是他便开了口,“就以凉亭为界,接下来进入亭中视线的人做下一首诗,诗中不能直言描述其长相、身份,但诗中意思却要将来之人特征展现出来,如何?敢接招否?”
倒是新奇的招数,像做一个游戏似的,自是愿意的,于是很快有人接下了。
亭中所有人都起了身,朝园子里看,等了半响,没有看到人来,项城的秀才中有人说这事儿不靠谱,却在这时来了一位送吃食的丫鬟,丫鬟长得并不是很漂亮,但她右眼上有一颗美人痣,人也长得苗条玲珑。
“以此女为例。”
苏义看向此女,出口便做成一首诗,那边项城的秀才也不甘于后,很快做出一首诗来。
两首诗中皆不提及此女之特征,可是却句句说出她的特征来,此一局算得平手,两方人马斗意甚浓。
接着又等,就是没有看到人过来,一群才子睁大了眼睛细看,不免有些无趣起来。
而在花园中散步的季贤夫妻两人听到这儿,梁氏却是忍不住笑了,“这些边关的秀才倒还有一份纯真,不受战乱颠沛流离之苦,他们尚有一口温食,还有这玩闹的心思,想来这边关的生活并不是咱们想像中的严谨。”
季贤一听,也跟着笑了,“如此说来,边关之地反而是最宁静之所在,不受燕北时公战乱,也不受王家的迫害,许是这保昌郡着实贫瘠偏远,又四通八达都是海水小岛,也起不了乱。”
“教化了边关的百姓,也算是我对高祖皇最后的承诺,如今边关守将是王家子弟,哪及黄将军英勇,如今黄将军虽不曾被定罪,却软禁在京城,但至少给黄将军留了一命。”
夫妻两人一谈起京城的事,心情便有些不好了,然而那边的学子们还在吟诗作对,那些言词之间虽没有什么内涵,但季贤却看出了他们的文采。
昨夜他收到不少才子递上来的诗作文章,连夜看完,季贤对自己想要筹建学院的心思更加的肯定,这些秀才比他想像中的好,至少还比较务实,尤其是那位从梅岭县庄户出身的苏子坚,此子言词简便,却是一种新的想法,借风力灌溉农田,建水利工程,修沟渠,便是这一篇务实的文章所提及的,样样点子新颖。
若不是今日忙碌,他必定要召见此子细问,不知此文章是真的出自他之手,还是背后另有高师指点。
就一个秀才而言,年纪不过十五岁,不要说这边关小郡了,便是在京城也找不出这么聪慧之人,所以这才是季贤最惊奇的地方。
梁氏忽然建议道:“夫君,不如咱们两去一趟凉亭,就咱们二人这般穿着,身边也不曾带下人,想来他们也认不出咱们的身份,倒要看看他们怎么写下咱们两人。”
季贤一听,见娇妻起意,也不拂了她的意思,两人便往那凉亭上去了。
刚才一共过来了两人,第一位是名右眼有美人痣的少女,第二人却是一位管家,说起来这位管家毫无特征可言,却硬是被两位秀才抓住了特征,项城的秀才将之比为无相,但他所做之事却惠及主家,赞其忠厚,不以容言。苏义描述中却是写此人一双粗糙的手,成就了他忠仆的形象。
也算是平了一局,一时间两方的秀才都屏气凝神,盯着接下来的第三人,心里盼着一定要有些特征,不然诗都要做不出来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29章 季大儒收徒
第429章 季大儒收徒
而在此时,花园小径上来了两位老者,两人相扶走来,一看就知道是对夫妻,这两人有个明显的特征,恩爱夫妻,又是两鬓皆白。
项城的秀才立即开口成诗,诗意中提及两人恩爱与白首不相离的坚贞之心。
然而苏义却许久不曾开口,他看着两人步态稳重,虽及花甲之年,人却看着很精神,在季家的花园里忽然出现这么一对老者,这让苏义起了疑心。
“苏兄,怎么?无诗可做了?”
那边项城的秀才开了口,皆是笑了。
而梅岭县的秀才却着急起来,个个看向苏义,有人上前碰了碰苏义,见他的眼神还不曾收回,又急又不敢上前打扰。
眼看着就要输了,苏义还是开了口,然而与其说他眼下做出的这是一首诗,倒不如说这是一首字谜,待苏义念出来后,亭子里的众位才子都呆住,项城的秀才正要笑话他时,小径上来的两人却是拍掌。
“不错,眼神儿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老者一进亭子便看向苏义问出了口。
苏义连忙恭敬的行了一礼,面色平和的开口,“先生在上,学生姓苏,名义,字子坚,梅岭县人士。”
“苏子坚便是你?”
季贤一脸的惊讶。
苏义自从考中了秀才,裘叔便给他取字为坚,于是同窗好友当是叫他苏子坚,以后但凡苏义写下的文章,只要不是交的考卷,便是以苏子坚落款,此事原本是小事,但是眼前之人不知从哪儿来,也不知是什么身份,可是对方却像知道苏子坚的名字似的,这倒是奇怪了。
苏义一脸的疑惑,却还是很礼貌的应下,“正是学生。”
“你可是猜出我来了?刚才所做诗词,虽不曾点名,想来便是说我了。”
季贤面上有笑意,苏义只好点头应是,他刚才的确猜测了出来,所以眼下他才更加的恭敬。
然而其他的秀才却仍然蒙在鼓里,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先前跟苏义对诗的项城秀才仔细将苏义诗一回味,立即明白了,连忙朝季贤行礼,“先生来了,学生莽撞,学生这厢有礼。”
其他秀才一脸懵懂的跟着他一同拜了下去,季贤不在意这些虚礼,他如今正要振兴保昌郡的府学,提拔这些才子们,于是对这些秀才们越发的看重,何况他现在也不是在朝为官的季丞相,他不过是个回乡后的普通人而已了。
季贤叫他们起来,同时在亭中一同坐下,苏义落座时,季贤朝他召手,叫他坐他身边来。
再次问了苏义的家庭情况,与他昨日看到的那篇文章上落下的苏子坚之名一模一样,连着家世也一样的,季贤不再犹豫,不免将苏义上下打量了一眼,忽然问道:“你可是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苏义倒有些惊讶,没想到季大儒还知道他有过目不忘记的本事,莫不是季大儒早已经将保昌郡的秀才全部摸了个底?应该还没有这么有时间吧?
苏义连忙恭敬的应是,心中惊骇,面上却是不显。
季贤却是点了点头,与其他的秀才聊了聊,说了说他们的学业,又了解了一下各地县学的情况,最后总结了一下,还是梅岭县的县学寒碜了些,不仅环境简单,连着童生试还得受苦,同时县学里的第一批才子,就等今年乡试出人头地了。
季贤将这些秀才们看了看,心里莫名有份忧伤,这些人如今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着希望,逐不知中了乡试能有几人,中了后出仕,能活着的能有几人?
可是这些话他不能讲,季贤便起了身准备要走,亭中所有的秀才连忙跟着起身相送,他们以为今日前来不会见到季大儒了,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却见到了,倒是个意外。
季贤走到亭边接着又朝身后的苏义看来一眼,朝他召手,“子坚若无事,且跟我来。”
苏义颇有些意外,人群中让开一条道,个个一脸羡慕的看着他,苏义从人群里走来,来到了季贤的身边。
季贤点了点头,很是满意,接着便往亭外花园去了,凉亭里的秀才看着远去的几人背影,心情羡慕又复杂,梅岭县的秀才们却是高兴坏了,颇有一种一荣俱荣之感。
路上,苏义很沉着,看着不过十五岁的少年郎,却有着明显与年龄不妥的沉着稳重。
季贤脚步一顿,在一棵老树下停下,将苏义再次打量一眼,很有些满意,他说道:“子坚二字可是裘老头起的?”
苏义立即抬头,看向季大儒。
季大儒却从袖里拿出两封信,一封信是写给季贤的,一封信却是先前季贤写给裘老头的。
苏义看到上头熟悉的字,眼眶一热,连忙忍着,再次看到师父的字,他的心却是一阵触痛。
“你师父将你托咐于我,可是做我季贤的弟子可不是这么简单的,自然得我亲自挑选,所以一开始我是不愿意要裘老头的弟子,最多以老友之意指点一二,可是我昨夜却收到了一篇苏子坚的文章,写得是梅岭县的水利工程提议,以及制造水车的机关术,皆令我眼前一亮。”
“我季贤一生只为天下百姓,但凡对百姓好的点子,不论其出身,我必将重用,而你不仅文采出众,便是刚才在凉亭里一瞥,看到我夫妻前来,便比他们先一步认出我们的身份,如此可以看得出来,你很聪慧,你师父信中以你过目不忘之功而诱我收下你,眼下我却认为我想收你为弟子皆因你自己的造化。”
“你有一个好姐夫,功夫着实不错,居然不动声色的跑我书房,将这些东西偷偷放下,若不是看到这些东西,想来你姐夫只怕是有去无回了。”
“有时人讲究时机,想来你我师徒相见便是时机,先有裘老头的指点,随后又有你姐夫的相护,此二人皆是你之福星,你有如此福运,想来将来也能逢凶化吉,我要收的弟子,自然也不能福薄,你便是最好的人选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30章 拜见大儒
第430章 拜见大儒
苏义听完,然而想起裘叔,他又犹豫了,师父曾经的确在他面前提及过季大儒的名头,他们是好友,如今师父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他托咐给了季大儒,是他始料未及的,虽是师命,他却还是无法接受。
季大儒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可是眼前这位少年郎却没有激动的跪拜下去,倒是令他有些意外,反而有些研究的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倒要看他是何意?
苏义想了想,正要拒绝之时,小道上来了季家的老管家,老管家匆匆来到两人身边,禀报道:“老爷,俞学政求见。”
这可是地方的学政,自然是要见的,于是季大儒抬了抬手,叫老管家先行离去招待,他随后即到。
此时也着实没有时间与苏义再谈下去,于是季大儒将他叫到身边跟着一同前去,苏义只好跟上。
去了正堂,梁氏便顺势退去了后院。
待季大儒带着苏义过来之时,正堂里的几人看到季大儒连忙起身。
此时俞学政身边却站着时凌以及两位童生,两位童生中其中一人便是苏大丫带在身边举荐给学政大人的寒门才子齐文,另一位却并不是丁虎,反而是随行的李家公子。
几人看到季大儒,皆纷纷行礼,时凌的眼神朝季大儒身边的苏义看去一眼,面上颇有些惊讶。
几人落座,俞学政便与季大儒交谈起来,季大儒见苏义站在主座之下,竟分神叫老管家搬来圆凳坐在他膝下。
俞学政原本与季大儒说着府学上的学务问题,此时见季大儒分神去安排一个寒门子弟,他反而呆了呆,看着老管家将圆凳搬上来放于季大儒膝前,在场的众人都看着两人都有些疑惑,莫非季大儒这是要收下苏义为弟子的意思?
苏义安静地坐在季大儒身边听着俞学政的谈话,时凌与带来的两人都忍不住朝苏义看来,身后的两名弟子一脸的羡慕,时凌却朝两人看去一眼,小声问道:“文章可有准备?”
两人连忙应是,时凌看向李公子,问道:“可有长辈的看过?”
李公子连连点头,时凌放下心来,呆会抽个时间呈上给季大儒看便是。
而在季家山庄的一处小亭上,苏大丫正在喂鱼,苏三丫匆匆的走进亭子里,在苏大丫耳边小声的说道:“丁虎发现上当,往堂房前去了。”
苏大丫看了看天色,接着将手中的鱼食往池里一扔,看着那些鱼儿争相抢夺,她却笑了起来。
“让他去,倒也不笨,这一次我故意支使他,时凌便寻不着他,学政大人正要去见季大儒,丁虎自是错过了,眼下要去堂房前这么莽撞的闯进去,想来只会令季大儒反感吧。”
苏大丫心情极好,她凭栏而坐,接着说道:“齐文的文章可带上了?”
“带上了的。”
“那就好,只要齐文将此文章呈上,必定强过李公子,如此他才有胜算的把握。”
苏大丫像是已经看到了齐文拜入季大儒门下时的样子,心情更加的好了。
丁家岂能让他们如愿,很快他们就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丁家不能因此而借势起来,她不准的。
这边丁虎发现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错过了时夫子拜见季大儒的好时机,心有不甘,便匆匆往堂房前去。
1...112113114115116...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