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马速慢下来,苏宛平却是哈哈大笑起来,“看把你们给吓得,我娘不吃人。”
赵朋远摸了摸下巴,说道:“干娘一但生气就不做好吃的给我们吃,你确定你不害怕?”
苏宛平看向赵朋远,“我娘不做饭,我来做。”
“你做,你一天到晚不在家,就粘着你家夫君。”
苏宛平想了想,倒也是这么一个事儿,那还是不要得罪她母亲才是。
“好了,咱们做先锋的,是不是该好好的游山玩水一下,这一趟余城之行,凶险却带着福运,也算是满载而归了。”
说起这事儿,赵朋远也高兴,一行人都高兴,华应和卫成一高兴便立在马背上,双手抱着胸,玉树临风的看向前头,说道:“就咱们这速度,岂不是半夜就到家了,咱们可不能这么快。”
说的也是,“咱们呆会早点儿休息,寻一处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让马休息一下。”
他们都同意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38章 受百姓欢迎
第438章 受百姓欢迎
“话说我曾经打死过老虎,华应,卫成,你们信吗?”
苏宛平被时烨护在怀中,她却忍不住侧首与站在马背上的两人说话。
华应和卫成一脸惊讶的看着她,接着摇头,“不可能。”
“是真的。”
苏宛平见他们不信,于是让时烨作证,时烨扬唇,朝华应和卫成乜了一眼,看得华应和卫成两人心虚,想起福来客栈中,时烨告诫两人,在他媳妇面前得顺着说,不然受苦的是他们。
虽然华应和卫成觉得嫂子是一个温婉的人,一点儿也不凶,可就不知他们家的烨哥为何如此惧内。
此时收到烨哥的表情,两人连忙顺着说:“嫂子说的对,我们信的,自是信的。”
信才怪,老虎不是谁都能打的。
苏宛平见两人相信了,于是开始说细节,待她绘声绘色的说完,这两家伙这一下不是敷衍了,而是问道:“嫂子,你当真打死了老虎?”
苏宛平翻了一个白眼,时烨也朝两人看来,华应和卫成赶忙噤声,一不小心露馅了。
赵朋远和苏义听完为苏宛平作证,她的确有一次被时烨无情的丢山里头了,转眼两人一出声,就像在控诉时烨当时的无情,再次收到时烨那冷峻的眼神,两人出齐统一的住了口。
时烨看着苏义说道:“到了余城读书后,可不能偷懒,每日寅时起床练功,十年如一日,不得纳下一日,便是下雨天也不准,每月归来,我便会试探你的功夫,你若没有听我的去做,小心我手下不留情。”
苏义打了个哆嗦,连忙应下,心想着以后可不敢耽搁半分,不然被姐夫丢山头去了。
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华应和卫成马术好,坐着骑马多无聊,时不时玩点马术,看得苏宛平都心痒,可是时烨的怀抱里太过温暖舒服,她舍不得。
不到晌午,他们便到了扎营的目的地,在荒郊停下来,几人搬来了石板,挖了一个土坑,时烨三人便去打猎了。
眼下就等着大部队一来,他们便是美酒烤肉吃起来,这荒郊野外不再像第一次出门时那番害怕,甚至还有些享受。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日子,着实是太舒服了。
苏宛平将石板烤热,那边打了一头野猪扛过来,看得苏宛平砸舌。
自从时烨、卫成和华应三人在一起后,三人打猎的手段更进一步,配合的天衣无缝,到哪儿都是三人一起的。
野猪很快清理出来,切成薄片,苏宛平从小布袋里拿出调料品,便开始烤肉。
几人一边吃着一边等着,看着蔚蓝的天空,这日子当真似神仙。
而大队人马终于到了,远远地便闻到了肉香,莫氏忍不住挑帘,肚子也挺配合的咕噜了一声,莫氏笑了,“咱们晌午有口福了。”
莫氏很快吩咐下人将好酒拿出来,莫氏与傅氏下了马车往苏宛平这边走来。
苏宛平早已经为两人备下不少烤肉,其他的夫人们各自带了好吃的,三五一群的聚在一起吃着。
莫氏看着苏宛平豪爽的拔开酒坛,在大碗中满上,便与他们喝将起来,莫氏笑了,从下人手中接过碗,便朝苏宛平送来,苏宛平立即为她满上。
莫氏正要喝,傅氏看着她呆了呆,再看向别的夫人们,果然看到他们惊讶的眼神,许是谁都没有见过端庄的莫家嫡女也会有如此豪爽一面。
莫氏喝下一口酒,忍不住吃下一块肉,在座的几人都忍不住笑了。
莫氏这一次九死一生,似乎对许多的事情都看开些了,什么世家贵女,她也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有时候也需要放纵一下。
何况在此处,她身为县丞夫人,品阶最大,其他人还不敢多废话。
一顿烤肉吃得大家伙高兴不已,吃不完的肉被扛上了牛车,接着往前赶路,傅氏本想劝着苏宛平不要再坐在马上抛头露面了,却被莫氏拉住,“不要再说,快同我坐马车去。”
傅氏无奈,只好跟着上了马车。
苏宛平坐在时烨的怀中,吃饱喝足了,她犯困,便在时烨怀中眯眼打盹起来。
接下来一段路,苏宛平只觉得路太短,转眼还是到了梅岭县。
梅岭县外却聚集了不少百姓,莫不是迎接苏义的?不会吧?
苏宛平他们的先锋队伍最先到的,看到这架势决定先不进城,还是等后头的人一起入城,这股热情也太强烈了。
华应和卫成没事跑前头打探,打探回来便说道:“原来是永安寺的天池盆出名的,皆因苏秀才拜师宴上的题目,以及为国为民的言词,现在去永安寺上香的不仅是香客,还有特意为了天池盆而去的才子们,许是这降雨量还能通过一个天池盆来测算,大多还是不知道的。”
原来是因为这一桩事而来,想来平素这些读书郎万般皆下品的语气,又重视文采,反而将实际惠及百姓的根本给忘了。
待大队人马都来了,苏宛平才跟着他们一同回城,城门处的百姓当真是热闹,看到高头大马上的苏义,便有人指着他道:“就是他了,咱们梅岭县的神童才子苏秀才,此去余城拜余城季大儒门下为关门弟子,他跟别的读书郎不同,此子也是寒门出身,体恤咱们的疾苦,咱们梅岭县一荣俱荣,将来苏秀才必定高中,那也是咱们梅岭县的福气。”
又有人说道:“苏秀才可是庄户出身,所以不论出身,有本事有才能才是对的。”
……
这些百姓围着马车一路往前,个个看着苏义,莫氏不敢挑帘,看着对面坐着的傅氏,说道:“你的前半生是辛苦的,但你的后半生一定会好,你生了一个好儿子,还有一个有本事的好女儿。”
莫氏的话说到了傅氏的心坎上,她的前半生的确没有半点希望,她所有的希望都是从女儿那日早上醒来开始,便不准她再绣了,开始担心起她的眼睛,然后她被迫离开苏家,也是因为女儿的强势,她才有了勇气。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39章 不去乡试
第439章 不去乡试
从城门口进去,进了城,赵知县派了人过来接,杜家的下人也来了,于是傅氏坐回了自己的马车中,临走前,莫氏拉着傅氏的手交代道:“接下来想来梅岭县会有不少应酬,你若是应付不过来,便来找我,有些人不必去应付便是。”
傅氏一听,点了点头,一入城就遇上这么多的百姓,眼下再来几张请帖什么的,想来也不用意外了。
这些百姓是为自家儿子的名声来的,可是这些地方富绅可不一定,各有目的,她不擅应付,到时便来找莫氏商量也是个好办法。
告别莫氏,傅氏一家人回了文巷。
才回到院里,苏义的同窗便来了,原来是叫他去清风酒楼的,他们的同窗想要聚上一聚,这一次苏义拜师成功,以后不再在梅岭县县学里读书了,他们再与苏义相见,自是云泥之别。
这一次乡试,县学里的同窗会有不少会下考场的,于是有同窗问苏义去是不去?
苏义记起师父的话,于是婉转的说道:“师父想教化岭南的百姓,要筹建学院,今年我怕是不会下考场,反正年纪也尚小,倒可以多学三年再说。”
苏义的话引来数人惊叹,“苏兄,你如此有才,为何不下考场,你可知一等便是三年,万一有个什么,又得等三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年,万不能错过的。”
苏义摇了摇头,“我还想在家乡多呆几年,留在母亲和姐姐身边尽尽孝,师父有教化岭南之责,我也不能在此时离开的。”
众人听了,无不叹惜,好男儿该志在四方,岂能拘于一格。
喝酒吃菜,一顿酒宴吃了好久,而苏义在酒宴上所说的话很快被人传到了邵教谕的耳中,邵教谕立即去了县衙,将此事告诉了赵知县。
赵知县就生生盼着这一场乡试苏义能中,来年开春会试殿试,中个状元出来,他的政迹就添上一笔,不然再等三年后,岂不是好了下一任。
赵知县立即叫邵教谕将苏义找来,他自然得跟苏义商量一下的,岂能不下考场的。
苏义才与众位同窗喝酒归来便收到了赵知县的请帖,明个儿去一趟赵府。
家中傅氏和苏宛平看到请帖,有些意外,看来这才回来应酬就跟着来了,挡都挡不住的。
赵府的请帖自是得去,虽然上面也写着带上女眷,但看得出来,赵知县要单独找苏义聊些事情了。
第二日,一家人便去了赵府,赵府内,今日却并没有请别的夫人们过来,只有他们傅氏一家,时烨和赵朋远跟着苏义一同去见的赵知县,与之一同来的还有邵教谕。
苏宛平和傅氏却是陪着知县夫人田氏,田氏这一次没能去余城,事后听到他们去余城时的遭遇,很是唏嘘,当时若是她去了,指不定还有生命危险。
好在他们都没有事,虚惊了一场。
田氏与傅氏母女说着余城发生的事,而前院赵知县的书房中,苏义、时烨和赵朋远三人陪着邵教谕与赵知县坐下。
满上茶水,五人却没有急着喝,苏义与平常没有半点不同,只是赵知县对他的态度却完全不同,先前苏义提出建哨塔的意见,赵知县便将这个点子当成自己的功迹给阮知州提了意见,眼下再看苏义,赵知县颇有些愧疚。
“今年乡试,子坚可要下考场?”
如今叫苏义便以字号相称,倒是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苏义连忙恭敬的答道:“师父觉得我年纪太小,想让我在身边多留两年,同时师父要建学院,想来也需要帮忙。”
赵知县一听,脸色就不好看了,这么说来,当真不下考场了,赵知县急了,要是苏义下考场,想来必定能中的,明年再会试,指不定中了榜归乡。
“三年时光太长,当真不下考场了?”
赵知县朝邵教谕看去一眼,希望邵正铭能出声相劝。
苏义再次肯定的点头,“我知道大人的意思,咱们梅岭县刚置办了县学,也正是在大人一手建办起来的人,梅岭县的才子们感激大人,只是这一次师令在身,我也觉得自己年纪太小,学识太浅,这一次便不下考场了。”
苏义说完,不再多说,赵知县叹了口气,颇有些无奈的看着前面三人,眼神停留在时烨身上,却见他面目冷峻,一看就是个不好相与的,于是赵知县看向了赵朋远。
赵朋远面上温和,一看就是个好脾气,赵知县看了一眼,对方也没有多说,只好说道:“如此也不好相劝了,只是三年着实有些长了。”
此时的赵朋远却开了口,“大人,我本是项城的人,按理我不该说梅岭县的事情,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多说一句,师令如此,大人便不曾多想想,放眼整个大离,梅岭县有何不好?梅岭县虽不富饶,却也不至于百姓无家可归成为难民,也不受颠簸战乱之苦。”
赵朋远点到为止,他自是听了季大儒的话,他一路陪着弟弟在身边,同时他也算看出来了,事后又打听了一下,连着阮知州的大子都不下考场的,阮大公子年纪已经很大,再错过,有可能不能凭本事出仕,最终落得一个恩荫入仕,岂不闹出大笑话。
可是阮知州却还是这么的做了,想来不仅是大离各地出现了乱子,而是整个朝堂出事了,不然季大儒不会在这个时候辞官回乡的。
赵知县一脸错愕的看着赵朋远,不明白他这是何意?莫非他想要政迹,想要三年后赶紧离开梅岭县的事他们都看出来了?
赵知县面色微沉,没有说话。
赵朋远看到赵知县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忍了忍还是忍不了,接着说道:“大人两袖清风,是整个梅岭县百姓之福,大人可曾去过罪人村,他们过得水深火热的日子,可他们曾经也是一方大官,却是落得如此一个下场。”
赵朋远已经说得很明显了,邵正铭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他一脸惊讶的在三人脸上看过,接着看向沉默未言的苏义,不再相劝。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40章 生意不好做
第440章 生意不好做
赵知县听到这一番话后,似乎也想到了什么,莫非季大儒知道了些什么?田家的家书中提到过朝堂上的事,只是那也是几个月前了,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曾传来家书,或许他可以让夫人给田家写封家书去。
赵知县的心思乱了,自是不再相劝,于是几人移步宴厅,一起吃了一顿饭,接着赵知县夫妻送走了傅家人。
转身赵知县拉着妻子的手进了书房,便催着田氏写下家书,他将今日赵朋远说的话告诉了田氏,田氏一听一脸惊慌的说道:“夫君,苏义拜了师,季大儒告诉了傅家一些事来,眼下他们所说的,不正是暗示咱们就留在梅岭县么?”
“夫君,你再细细的想一想,这一次捐钱救下这些难民,他们来自各方,多是坐海船飘泊至此,他们的家乡不正受着战乱之苦,梅岭县虽不繁华,可至少保住了咱们的命。”
“夫君,大离已经不是以前的大离了,赵朋远说起罪人村,难怪夫君想尽法子找到了肥差,最后再落得一个被流放的下场么?便是季大儒都从朝堂上退下来了,咱们田家也不是一流世家,恐怕都两说了,咱们夫妻二人在这边关小城岂不是反而是最安全的。”
田氏的一番话瞬间令赵知县清醒过来,他一心只想去往江南富饶之地,容易出政迹的地方,自是不少人挤破脑袋都想要去的。
可是事后一想,各地都起了战乱,虽不知到底如何,却还当真是这边关小城最安全,只要王将军将岭南守住了,吴越国不再攻打过来,他们便是最安全的,说起来百姓的生活还是不至于饿死的,边关小城不起战乱,百姓的生活却是一年好过一年。
夫妻两人商量了好一会儿,最后田氏还是写了一封家书送回田家问好,田家可不能出事的。
赵知县这边且不说,便说那时夫子带着两位妻子,还有数名弟子在余城多呆了数日才回来的,他原本想在余城再周旋一下,求见季大儒,想让丁虎在季大儒面前表现一下。
哪知不要说时凌见不到了,便是俞学政自上次见过一面后,便再也见不到季大儒了,眼下季家拔银筹建学院,得到整个保昌郡的富绅们支援,季大儒忙着操办,想要拜见他的人都排长队了。
时凌没能见到,只好先回了梅岭县,才入城,就听到大街小巷全是百姓们谈论苏秀才拜师一事来,苏义俨然成了梅岭县的大红人,走到哪都是他的消息。
时凌每次听到,便想到了那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农家女,第一次他看到她时,她朝他笑了一下,许是那一刻,他觉得这样的笑才是世上最美的。
如今她不仅过好了,笑容也越来越多了,而她的弟弟也越来越有出息了,他竟有些欢喜,当初他差一点收了她弟弟为弟子,如今他仍然为她高兴。
而身边的几位弟子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头却是不好受,尤其是丁虎,若是当初没有被骗着离开,他便见到了季大儒,或许拜入季大儒门下的便是他了呢?
这边苏大丫朝那边几位低落的才子看去一眼,接着来到时凌身边,温言细语的说道:“夫君,学政夫人送了我几瓶好酒,夫君不如去小院一起尝尝,咱们再谈谈齐文去余城一事。”
时凌一听,他看向齐文,这一趟余城于他来讲不是没有好处的,齐文一介寒门子弟却得了季大儒的欢喜,虽没有像苏义那样拜了师,但却是第一个入读季家学院的才子。
在梅岭县的名声虽不及苏义响亮,却也是令不少才子眼红的对象,想来接下来会有不少才子求上门来拜他为师,时凌拍了拍齐文的肩膀,叫他下去好好休息,等季家学院建好,他便能去余城就读。
齐文恭敬的行了一礼,于是时凌顺势就要跟苏大丫走了,小丁氏却拉住了时凌的袖口,“夫君,你不陪我了么?”
时凌看到左右被拉住的两人,他呆了呆,拍了拍丁茹的手,说过两日便回来,小丁氏一脸的失落,看着他们两人坐上苏家的马车离去,身边站着的丁虎面色一冷,说道:“小妹,这一次多半是苏贱人下的手。”
丁茹一听,立即看向身边的兄长,“查出来了?”
“没有,但是我敢肯定,一定是了。”
丁虎这么说着,他的眼神忽然朝齐文看来,原本一脸低调的站在旁边的齐文吓得身子一抖,丁虎冷笑道:“将他抓起来,倒要看看他是不是苏氏的人?”
齐文一听脸都吓白了,很快丁家的护卫上前将齐文扣住,而站着一直不出声的李家嫡子只是目光淡淡地看了一眼,什么也没有说便走了。
丁虎将齐文带走了,于是小丁氏也跟着回了娘家。
傅氏一家短短数日便收到不少请帖,一家人坐在堂房里看着桌上的一堆请帖,一脸的郁闷,这当如何是好?
傅氏想到了莫氏先前的话,于是她起身将请帖全部收起来,接着便想往杜府去。
苏宛平见状,也同意了,莫氏对整个梅岭县是熟悉的,由她来帮着把个关,可别把人得罪了,同时他们傅家也不能太过张扬,毕竟才拜师,而且季大儒是个低调的人,他从朝堂上退下来,心情也必定不好,他们却在这个时候借着季大儒弟子的名头,但凡传出半点谣言,都会有损师徒两人的感情。
傅氏出了门,苏宛平正准备同时烨一起去长富街看看,这段时间都是滕海掌管着各分销商的情况,而九爷却在打理着海上的事务,自石金夫不走陆运,跟着嵇猛并成一船过来后,九爷便跟在金凌镖局的身后一同打点了几处海域,放他们的船通行,不然这些货从何而来。
如今所有的物价往上涨,只有苏宛平门下的分销商在她的要求下还是按着以前的价格,客源自是多了,布料有时也有些供应不上,但是至少生意还在做。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41章 分销商起异心
第441章 分销商起异心
苏宛平和时烨夫妻两人带上华应和卫成一同去了长富街。
长富街上他们傅家仍然只有两间铺面,一间布庄,一间绣庄,即使他们的生意已经做大,做到家喻户晓,甚至连她喜客来的牌子都在整个保昌郡有了名气后,她仍然没有开设自己分店,她的铺子俨然成了这些布商的总店。
开铺子的事自是让别人来,她做这种倒卖的货,少了不少事儿,也少招不少管事,少买不少下人。
苏宛平才进布庄的门,滕海便从对面绣庄出来,这些日子滕海每日都会将母亲毛氏带到绣庄来帮着守,她眼睛是瞎了,可是她还能摸摸绣品,提点一些细节,同时也方便滕海的照顾。
“东家回来了正好,今个儿九爷出门便提到了海上船运的事,最近海域上多了几伙匪徒,里头竟然还有不悉水性的,想来是外地来的人马,可是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商船遭了殃。”
“咱们的货所费的运输费用越来越高,是不是也该提提价了?”
滕海目光严肃的看着苏宛平,苏宛平却是问道:“即使是这样,咱们的货可有盈利?”
滕海盘算了一下,点头,“利薄,各地分销商都向咱们反馈,别的商铺不费吹风之力就能赚到同样的利益,咱们铺面却得费不少功夫。”
苏宛平点头,说道:“把各分销商叫去清风楼吃上一顿吧,想来他们也想见见我了,为着这生意上的,便是奔着我弟弟去,他们也恨不得见上一见的。”
目前的确如此,大多都想巴接着傅家来,这些分销商虽然满腹牢骚,却也不敢真的造次,要是放在以前,恐怕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滕海得令,便去传话了。
便是在当日,得知东家到了长富街,还是有不少分销商过来铺里诉苦,瞧着是诉苦,实则却是来打探消息的,便是问那季府学院要如何才能进去。
苏宛平自是婉转的转移了话题,至于生意上的事,她必须与这些人说一说,只要有利润可图,她便不打算加价,她看得出来,百姓的生活水平在那儿,贵了,不过就是少卖些货。
她虽为商人,但也不能乘火打劫,她眼下只要解决了货源,便跟以前做生意没有什么两样的。
便在当天下午,苏宛平和时烨去了清风酒楼吃饭,仍然是长长的大桌上,所有的分销商一同前来,坐在一起吃上一顿。
吃饭时,大家伙的还没有说什么,待吃过饭后,送上插食和茶点,苏宛平便看向众位分销商,于是这个时候有人开口了,毕竟是做生意的人,自然还是以利益为主的。
他们说起街道两边的铺面酒楼,哪一家不长价,包括清风酒楼也如此,眼下便是下海打鱼也有可能被劫匪给杀了,海盗猖獗,王将军却不曾出兵镇压,也任由那些匪徒在海上抢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