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狄青惭愧道:“臣忘了胆气。求胜心切之下也就顾不得官家的面子了。”
赵祯点了点头:“没错,整整半日的功夫朕才把你逼出来,朕又不是输不起的君王有何可担心的?有你这般的名将,朕自当是高兴的,否则也无需浪费这半日的功夫,但朕要告诉你一点,火器取代冷兵乃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虽能一时而胜,却终究抵不过时间啊!”
狄青微微一凛,小声道:“官家,军中还有不少人心中怀有执念,即便是臣也难以割舍……”
赵祯奇怪的望着狄青道:“割舍什么?难道大宋就不需要冷兵了?便是火器再强大依旧需要冷兵作为辅助,否则拿什么去最击溃败之敌?用什么奇袭敌军?骑兵依旧是战场上的王者,不可取代。”
赵祯说完便皱起眉头,长叹一声:“是朕大意了,此次西征之战王韶的永安军高歌猛进,战损极低,一时间朝堂上下都在夸赞和鼓吹,军中必定有人猜测朕会借着这次机会全部换装各军,也难免使得人心浮动情有可原,此事不便追查,也不便斥责,但是要把话讲清楚,看来是时候让军中的将士“回炉重造”了啊!”
狄青大致猜出赵祯的意思,有些试探的问到:“官家的意思是让这些人去往军武院?”
赵祯点了点头:“现在大宋的许多东西变化太快,这其中也包括了军队,若是已久固守原本的想法,早晚会过时,你常年领兵,应该知晓知兵最怕的是什么。”
“不知变通,一意孤行!”狄青想也不想的回答,赵祯点头道:“正是如此,眼下科举便是一个例子,改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做,军中的改革就没停过,相对来说更为容易些,你是兵部尚书,这差遣便交由你,第一次朕可以原谅,但一而再可就要治罪了!”
狄青点头道:“臣遵旨!”
蔡伯俙和三才两人还听得云里雾里,好似刚刚狄青和官家的兵棋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掺杂其中,还是蔡伯俙反应快,瞬间就变了脸色,看着狄青道:“军中可有哗变?!”
狄青摇了摇头:“军法如山,无人敢撼!只不过是多了些议论,以及将官之间的担忧,到了我这里而已,此次正好借机向官家请旨罢了……”
蔡伯俙上下打量着狄青,这两人之间也算是老交情,多少次蔡伯俙都为狄青准备作战所需,乃是狄青最信任的“后勤官”。
但蔡伯俙仿佛不认识狄青一般:“你狄汉臣何时会用这般曲折的手段了?向官家直接上疏不行吗?官家待你如同肱股。”
狄青立刻向赵祯行礼道:“臣心中有所顾虑,唯以兵棋作为上疏之法,还请官家恕罪。”
赵祯摆了摆手道:“此事无碍,只不过朕没想到你狄青也算是猛张飞做牙签,粗中有细啊!”
“此事关乎军中将士,也关乎汉臣心中的羁绊,不得不出此下策。”
赵祯忽然道:“与朕博弈了一下午,你自己觉得如何?”
狄青微微一愣,随即道:“火器之威不可想象,千变万化却要掌握在高明之人的手中,王韶可堪其用,剩下的还要从军武院中挑选才是。”
赵祯微微点头:“是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军武院今年也不知能招到多少的将才,朕听闻已经有人传出一句话:海晏河清,军武无用,文道千金,一跃龙门。”
狄青微微摇头道:“官家,这话怕是目光短浅之人的想法,咱们大宋的军武只会越来越强……”
“哦?你为何知晓?”
赵祯有些惊讶,这话大多数宋人都是赞成的,即便是不太赞同也认为大宋没必要发展军事,应该把重点放在经济和文治上。
狄青能有不同的见解这很重要,赵祯下了马车后便拉着他进入倌驿,将在外不易伴驾同行,但赵祯执意要让狄青伴驾,所以狄青才有机会和赵祯一起。
即便是到了泸州赵祯也没有进城的打算,而是带领大军到了岷江边的倌驿之中,大宋有规定,大军路过地方州府,非迫不得已不得进城扰民,可借用倌驿使用,而地方官员若是有能力应当提供军中的便利,以及所需。
所以即便是赵祯这位皇帝,也要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不进城,不骚扰百姓,在倌驿中休息。
岷江江水汹涌,夜晚行船多有不便,所以赵祯便在倌驿中住下来,而朝廷调集来的官船已经抵达,浩浩荡荡的排列在岷江岸边的泸州码头。
赵祯不光自己要回朝,还要带着狄青以及上四军的将士回朝,此次他们虽然没有参与多少进攻,但解围玛儿敢便算是奇功一件了,毕竟他们是救了大宋的官家。
这样的功绩可不是谁都能获得的,在加上拉门他们上四军的身份,朝廷调集官船来供其乘坐也不无不妥。
狄青是赵祯一手提拔起来的,并且观察了他许久确信他就如同史书中所记载的那般拥有过人的军事天分这才放心,毕竟史书中的许多内容都有夸大或是贬低的成分,即便是欧阳修也不能例外。
但即便是知道狄青与众不同眼光独到,赵祯被他的见解所折服,狄青进了倌驿之中便向赵祯道破缘由。
“官家,大宋之将来只会越来越繁荣,这些从朝廷每年的财税增长便可见一斑,而如此繁荣的大宋若是没有强大的军武作为保障陛下如何能够高枕无忧?百姓如何能够放心?虽无强国环伺,但这世上觊觎我大宋之繁盛的国家不在少数,况且角厮罗已经被官家放出,他虽是成为大宋的鹰犬爪牙,可若是大宋不够强大,必然会被其反噬!”





宋缔 第两千四百五十五章泸州的酒和火锅
www.bxwx.io,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狄青的话说的很清楚,意思也很简单,即便是边上的蔡伯俙等人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大宋越繁荣昌盛,所需要的武力便应该越强大。
角厮罗不过是疥癣之疾,毕竟参与的吐蕃实力在短时间内不会对大宋造成威胁,他们西迁吉慈尼本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之旅。
但大宋并非没有敌人,或者说暂时没有出现敌人罢了,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宋的朝堂上下已经把敌人定位在了更西面。
吐蕃一直都不是大宋真正的敌人,高原上的吐蕃虽然易守难攻,但终究是能够拿下的土地,可若是这片土地落入西面王朝的手中,那对大宋的压力便可谓是强大的。
赵祯出于战略考量夺取高原的计划得到了朝臣的支持,西方一直不太平,塞尔柱和大秦之间的战争仿佛无穷无尽,双方之间厮杀的颇为激烈。
在倌驿中的小亭子里,泸州知州谢文运有些兴奋,完全不似地方州府见到皇帝时的紧张与不安,他并不担心自己治下出现问题,相反担心官家没有瞧见泸州的变化。
谢文运是大宋较为年轻的官员,之所以能坐上泸州知州的位置实在是因为他的才学,没到一地都能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不光能治理地方,还能发展经济。
他上疏朝廷,提倡经济带动民生,甚至提出“民富而明理”的论调,认为地方百姓富裕起来之后,自然就明白道理,作奸犯科的人便会减少,邻里之间也会相亲相爱。
同时他也在极力的鼓励地方百姓做生意,泸州商会便是大宋出了名的商会之一,商会连接商户,商户团结一致,名闻大宋!
只不过谢文运的想法太过激进,受到了朝中不少人的斥责,认为他是“利字当先”,甚至有人曲解他的意思,说他打算用“钱买来一切。”
毕竟谢文运的想法太过激进,也太过现实,在许多人看来这就是在嘲讽贫穷的地方州府,认为穷的地方就一定混乱………………
有人曲解自然有人赞同,赵祯就是赞同他想法的人之一,这个年轻的官员很有想法,不光如此还把问题看得很透彻,大抵是看透了人心吧?
一个地方的富裕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的治安,这和环境理论一样,大家都有钱了,自然就不会去偷窃别人。
泸州发展的速度很快,这里虽然属于四川路,但距离长江较近,以山地为主,但中部长江河谷为最低中心,向南北两岸逐渐升高。
泸州城就在河谷之地,距离岷江非常近,这也使得此地的交通运输极为便利,蜀中的商贾不少都是选择从泸州出川。
谢文运极为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商人多的好处便是经济会被有意无意的代用起来,他在泸州城中设立了专门的大集市,专门用作交易买卖之用,同时加大对地方劳动力的召集,把泸州城的规模进行了扩大。
可以说泸州是整个四川路外来人口最多的州府,这些劳力不光能提供给当地的工厂,还能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码头上的搬运工等等。
赵祯虽然没有进入泸州城,但他对泸州城的了解可不少,谢文运极为聪明的进行了城市规划,有了大集市往来的商贾多了,工厂增加,人口增加,各行各业便紧随其后的繁荣起来。
民以食为天,泸州的酒楼饭馆便是在神都城中都是出了名的,而泸州的另外一项特产便是酒水了…………
泸州酒的酿造技艺,发源于古江阳,是在秦汉以来的川南酿酒发展这一特定历史时空氛围下,逐渐孕育,兴于唐宋。
泸州以盛产糯米、高粱著称于世。
酿酒原料十分丰富,现在的泸州便已经出现了“大酒”、“小酒”之分。
这种酒当年酿制,无需也不便贮存。所谓“大酒”,就是一种蒸馏酒,大酒是经过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从糊化后的高粱酒糟中烤制出来的酒。
而且,经过“酿”、“蒸”出来的白酒,还要储存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即称“侯夏而出”,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和后世的白酒已经极为接近,算是大宋为数不多的高度酒。
因为这里的商业发达,酒水品质高,泸州的经济在整个四川路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即便是和成都府相比也毫不逊色,三司在泸州设了六个收税的“商务”,其中一个即是征收酒税的“酒务”。
每年神都城从泸州购置的酒水便有数十万贯之多,这还不算朝廷和宫中的用度,即便是赵祯有时也喜欢小酌一下泸州名酒。
谢文运在边上只听不说,这便附和一个文臣最基本的礼仪,遇到兵事的时候若是没有才学便不要随意开口。
虽然三十多岁的人,可看上去却老成的多,举止文雅站姿得体,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一直微笑没有一点尴尬。
三才是颇为欣赏这样的人,懂规矩知分寸,即便是年轻有为也不居功自傲,在官家面前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赵祯落座亭台之后,谢文运便让人把酒菜端上来,这些酒菜都是来自泸州城中最有名的酒楼掌勺制作,并且是带着最新鲜的食材在倌驿中现场制作的。
谢文运知道赵祯的喜好也知道官家厌恶什么,所有的食材皆是时下的新鲜食材,没有任何富贵奢华的存在,虽然如此可选料却是考究的。
所有的主材中,最红火的便是一道火锅,这东西是赵祯带到大宋的,并且有了辣椒之后火锅的味道便更为引人注目。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四川路是没有火锅的,这里有的只是从神都城传来的涮锅而已,并没有四川火锅的麻辣特色。
但在中间放着的这道火锅却完全不同,红丹丹的锅底不断的冒着诱人的响起,单单是文道牛油的味道便已经让赵祯受不了,边上的蔡伯俙更是不争气的开始咽口水。
牛油是四川火锅的灵魂,而之前大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牛油做菜的,只是最近牛的数量不断的增加,牛已经和羊一样成为最参见的牲畜,这才有了牛油,也有了牛油火锅。




宋缔 第两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会
www.bxwx.io,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说来也是惊人的巧合,四川火锅的发源地正是泸州,麻辣鲜香的火锅配合上新鲜的食材,其他的菜品瞬间暗淡无色。
赵祯对于这种热闹的美食毫无抵抗力,自己在宫中虽然也吃过火锅,但可以肯定没有这里的地道,即便是有了辣椒之后,宫中的火锅总是差上一些。
但泸州的火锅却是不一样的,厚厚的,泛着油光的牛油,在辣椒的红油映衬下显得格外的诱人,各种实在进入其中后便被套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
火锅吃的就是锅底的味道和菜色的新鲜,这两点谢文运全部都想到了,一口味道浓烈的涮羊肉在配上泸州特色的冰魄白,那滋味当真是让人乐不思蜀。
连一向没有什么口腹之欲的三才都在大块朵颐,至于狄青根本就不说话,薄薄的羊肉片下锅拴上两圈便捞出放入小碟中粘着蒜蓉吃个干净。
四川火锅的灵魂便是这口麻辣鲜香的锅底,而赵祯居然觉得这锅底的味道和后世吃的差不多,甚至要更为浓烈些。
其中最重要的部份便是灵魂存在的豆瓣酱,在大宋早已出现了豆瓣酱,所谓“不得其酱不食”在赵祯看来说的就应该是豆瓣酱。
“官家,臣觉得这火锅在大宋必然是受人追捧的,所以臣想让我泸州百姓以火锅作为根基,在大宋遍地开花,不知官家……”
“遍地开花?”赵祯有些奇怪的望向谢文运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谢文运笑道:“官家,泸州交通便利,百姓众多,自然是要讨生活的,如今这火锅已经算是泸州一绝,臣想不如州府衙门出钱开办火锅商会,百姓可向钱庄借贷,衙门作为担保,让他们到商会中学习手艺,然后去往各地开店,如此…………”
叮当……蔡伯俙和狄青的碗筷落在桌子上,望向谢文运的眼神充满了惊讶,这是个好买卖啊!何况官家还亲自吃了火锅赞不绝口,这店铺一旦开设,必然是生意兴隆,日进斗金。
而谢文运的做法更是减轻了百姓自己开店的困难,有了商会的协助和调解,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让参与百姓赚钱。
只不过有俩个问题,蔡伯俙微微咳嗽一声道:“谢知州的想法是极好的,蔡某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如此眼光的官员,只不过有俩个问题。”
谢文运躬身道:“还请蔡转运使指出。”
蔡伯俙笑道:“其一,州府衙门开设商会并给百姓担保这恐怕于礼不合,其二,这火锅的配方乃是人家的传家宝,看家的本领,如何能随便告诉外人?”
谢文运转身对赵祯道:“还请官家下旨,州府衙门作为地方官,治理地方百姓也要为百姓着想,虽说衣食无忧便已经算是佳绩,但臣觉得若是不能让家乡父老过的富足便是谢文运的过错,眼下机会难得,还请官家下旨,特赐泸州州府衙门以创办商会之权!”
赵祯想了想,最后点头道:“如此也好,但泸州衙门创办商会只能负责传授百姓技艺,同时为百姓向担保,而不能参与到金钱往来上,一旦发现朕必然治以重罪!”
谢文运点了点头道:“只是……官家这百姓若是在外经商成功,这税收……”
“唉!你连百姓到外地做生意的税都要从别的州府头上克扣吗?”
面对蔡伯俙的怪叫,谢文运摇了摇头道:“州府衙门开办商会也是要钱的,蔡转运使乃是大名鼎鼎蔡记掌柜,难道不知商会的开销有多大?”
“那你的意思呢?横不能让各地州府把你泸州人开设的店铺税金再还给你泸州吧?这对给第州府也不公平。”
谢文运道:“可以从生意做成或是坐大的商贾头上抽取,不多十分之便是,抽取时间为一年,第二年便免去抽成。”
赵祯笑着点头:“如此便是,只不过朕有一个问题,这火锅之法何人愿意贡献出来?”
谢文运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回禀官家,这火锅之法便是臣想到的,所有材料皆是来自臣的独家调配,单单是使用的香料便有十余位之多。”
赵祯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么说来你是早就在这里等着朕了?你的办法是好,但不宜推广,各地情况不同,若是强行推广怕是会出大事,你泸州稍显特殊,本就繁荣之下,再加这般的手段,泸州百姓在不就的将来怕是要变不足大宋各个州府城池。”
谢文运笑道:“不瞒官家,臣打算把这些火锅店铺开遍整个大宋,以后只要有吃火锅的人,就能想起咱们泸州…………”
蔡伯俙在边上笑道:“你倒是有野心,不过待会走的时候还请谢知州把火锅的配方抄写一份送我。”
谢文运摇头道:“其他事都好商量,唯独此事还请蔡转运使不要为难与我,这火锅的配方万万不敢交出去,便是官家讨要臣也不能给。”
赵祯哈哈大笑两道三个好字:“好好好!这般才能守住秘密,也能激起百姓的好奇,朕的这顿火锅吃的是实在亏得慌!
但也赚了好处,朕的州府官员都有你这般,便能少操心了。但你越是如此出众,在这泸州待的时间越长,事情终究是要你来办,短期内不可能调你离开泸州了。”
“为了泸州百姓,臣无怨无悔!”
赵祯点了点头便让谢文运退下,一个为了州府百姓甘愿那自己未来前程打赌的人,不用担心他的品格。
要知道在自己面前推荐火锅,并且还提出许多惊世骇俗的做法,这本身就是在用自己的政治生命打赌,而他谢文运能够如此从容,可见他是早有准备的。
泸州的情况赵祯清楚,这里的商贾之气太过强烈,稍稍有些不好,赵祯会给谢文运的做法进行背书,但同样也会要求他加强泸州的文教。
有的时候钱来的太快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趋利之心太过强烈,泸州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太过在意能否赚钱,这样的风气之下,难免把泸州的风气带偏了。




宋缔 第两千四百五十七章旧漕新运
www.bxwx.io,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在蔡伯俙看来谢文运的想法相当独特,但在赵祯看来却是超前的,这个年轻的知州居然能够想到如此高效有利的办法。
以州府衙门出资开办的商会主要目的类似于后世地方政府开办的培训学校,这不光是独特那么简单,时间而是超前,大大的超前!
谢文运的办法就是把更多的百姓变得富裕起来,虽然不一定在泸州城,但在大宋各地富裕都是一样的,百姓们富裕,地方州府也跟着富裕起来。
毕竟在外打拼的人终究是会回到家乡的,每年创业成功给泸州商会的抽成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让赵祯想到了后世某个开满全国各地的面条,两者之间几乎是一样的,眼下谢文运开办的商会其实就是行业协会一样,只不过火锅商会更加具体,可以说是地方州府帮助百姓创业的一条龙活动。
要知道州府衙门为百姓做担保向钱庄借贷,这在大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的衙门怎么能为百姓担保?凭什么要为百姓担保?
而谢文运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为了让泸州百姓过的更好,发家致富带动整个泸州成为大宋数一数二的城池。
这样的人才时难得的,在赵祯看来他要比那些把治下百姓管理的井井有条的官员更好,更加符合百姓以及整个大宋的需要。
对于地方官来说,州府的繁荣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对于整个大宋以及赵祯来说,州府的繁荣是不断提升大宋实力的基础。
每个地方州府都是大宋的组成部分,越是繁荣对大宋越有利,大宋也会愈发的强大。
赵祯重视这样的人才,而对于地方州府的建设,赵祯一刻也未曾怠慢,王安石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赵祯把他安置在了三司州府务中,为的就是让他给地方州府提出规划。
泸州漕运发达,赵祯在倌驿睡到半夜便已经听到外面人群来来往往的声音,大抵是倌驿靠近码头,所以这里的黎明来的特别早。
虽然倌驿附近早已被重兵把守,可喧闹声依旧传到了这里,大军已经在劳役的帮助下开始登船,只需经验有条不紊,蔡伯俙早早就出去忙活了。
作为后勤官这也是他的分内之事,谢文运同样配合着蔡伯俙的指挥,安排劳力把码头上的大量辎重搬运到硕大的官船上。
赵祯本来就有早起的习惯,在倌驿的庭院中稍稍活动一下便准备登船,早一些登船就意味着可以早一些回到神都城。
从泸州乘船到江陵府可不近,一路上最少需要八九天的时间,漕运不必陆路,速度是没有太大变化的。
虽然速度慢,但胜在稳当和运载量大,岷江水波涛汹涌,水量巨大,单单是有史料记载的便达数十次之多。
汉武帝元封三年岷江“溢”出,“漂流万家”。汉成帝时,岷山发生地震山崩,上游河道溃决。晋武帝期间,同样的祸患重演。唐代,有记录的岷江大洪水就有八次之多。
到了五代时期的后蜀广政十五年,岷江洪水淹没当时都城延秋门,城墙冲垮,百姓流离失所。
到了大宋,岷江洪水愈发频繁,从太祖朝第四年起,就发生了“西山积霖,江水腾涨,汹汹趋下,尾向横决”的事件,见于朝廷的水患录中。
其后的几十年间岷江仿佛时故意和大宋王朝过不去,不是上中游泛滥,就是中下游成灾,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若非情不得已,赵祯也不想让大军乘坐官船从岷江上经过,但好在上游的都江堰经过朝廷的投入已经颇见成效。
历朝历代对都江堰都有修缮,这已经称为汉家王朝不可缺少的岁修制度。
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
到了大宋,因岷江之患,朝廷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
1...686687688689690...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