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当然他还是入内内侍省的都都知,在某种程度上宫中的事物他也负责管理。
要朕一直觉得曹操这个人并非是如史书上记载的那么不堪,最少他在有能力称帝的时候而为称帝便是对汉家王朝最后的尊重。
当然大势所趋之下,曹操的儿子称帝也是必然,称帝意味着正统,可以大幅增加百姓的凝聚力。
陈留在大宋时县治,因为距离东京城较近这里发展的也很快,成为北上的重要站点。
陈留和江陵府一样,都是漕运和火车的重要节点,只不过这里距离东京城更近一些,多最为旅人和客商休息的地方。
但这里也在东京城的带动下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一个重要的休息地,往来的行商去往东京城都是谈生意的,都希望在陈留好好休息一番之后再前往。
而更有甚者乃是前往神都城路途遥远自然要找个地方好好休息,陈留县便是一个重要的休息之地。
在这里火车需要进行补充燃料和提供蒸汽的水,大宋的火车还停留在蒸汽火车的初始阶段,巨大的火车头后面是一节运煤和运水的车厢。
这样可以使得火车尽量形式更远的距离,当然当然而已增加了火车的负重,这也是火车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
无论如何大宋的蒸汽机依旧出于最初始的阶段,水被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缸中的杠杆进行运动以产生动力。
但赵祯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才的积累,蒸汽机的改进一定会出现,原始的蒸汽机也一定会被更强大的机器所取代。
当然这一起都需要时间,大宋不断积累的人才和经验就是这一切的动力。
车站的劳力喊着号子把巨大的水龙接到火车的水箱之中,俩个水箱都被灌满之后,便开始运煤了。
赵祯站在火车边上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有些不真实,历史上的王朝曾经拒绝过这种先进高效的。
而现在却被大宋欣然接受,甚至是推崇备至,引发了大宋的知识,技术,手工业的一场又一场革命。
后世拒绝火车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便是庙堂之上的封建统治礼教作祟,汉家王朝得以更替绵延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上尊下卑、等级分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教思想,这是历朝历代的封建朝廷存在的“法理”和基础;
那些经过理学洗礼过的人把尊卑和身份当作是难以放下的羁绊,怎能容忍或轻易接受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平起平坐”的火车秩序呢?
但在大宋却并非如此,或者说在理学大行其道之前,儒家思想并未出现太过的条条款款,也没有把人简单粗暴的分为三六九等。
相反,儒学之中甚至有宣扬平等的经典:“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即便是孔子也奉行“有教无类”,可见儒学虽然提倡礼,但却并没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相反而是后人用自己心中的想法来给儒家经典添油加醋,不断的增加其中自己理解的教义,实在是添油加醋画蛇添足。
眼下的大宋的礼教环境相当的卓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上下尊卑,也没有所谓“三跪九叩”的大礼。
即便是百姓见到赵祯这位官家,也可躬身行礼表示尊敬,跪礼和拜礼也只是在最为正式的场合才会出现。
虽然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平等,但大宋的律法给了人们在它面前的平等,赵祯对律法的改革使得权贵阶层也被纳入了律法的范围内。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不再是一句简单而孔洞的口号,相反权贵阶级会被更多的人监督,在律法面前的平等,就是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被增加。
当然在后世都无法消除的特权阶级在这个时代同样也无法消除,比如天家和官宦之家就算是特权阶级。
但就是这相对来说的公平给了持续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汉家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严,而尊严这东西不光是别人给的,更是自己争取的。
对于好不容易得到的公平,所有人都是小型维护,一旦发现有人钻空子或是诬告,必定会被人揪出来并且被严加治罪。
所以在大宋平等和公平已经逐渐的出现,即便是官员都以和百姓共乘一车而感到骄傲和荣幸,若是敢嫌弃,必定会被舆论所吞噬,要知道大宋的报纸可不是开玩笑的东西。





宋缔 第两千四百六十二章拥抱未来
www.bxwx.io,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当然对后世来说,影响他们“进步”的不光是封建礼法的制度,还有封建的思想,这一点是历代王朝都无法克服的事情。
但在大宋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曾经的后世社会甚至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大宋和现在的大宋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赵祯可以完全肯定。
这不是在经济上的差距,也不是在军事上的差距,更不是在制度上的不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思想上的先进性。
说来也是可笑,一个原本虎狼环伺的汉家王朝却是华夏历史上最开放的王朝,无论是文化环境还是政治环境,亦或是舆论环境,这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最可爱的。
大宋的百姓和官员们仿佛天生就有一种最简单的道理在心中“正确的事情永远都是正确的。”
这就是思想上的不同,宋人在拥有丰富的浪漫时,还有这别样的理智,其实历史上的宋朝就是这般。
赵祯看着不断冒出蒸汽的火车感叹,宋朝有着优美动人令人倾心的绝美宋词,同样也有着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四大发明,虽然四大发明并不是宋人发明的,但却是在宋时被推向了成熟和极致。
宋词是文艺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而四大发明就是科学王冠上的最闪烁的存在。
赵祯两世为人,他有着别人没有的历史见解,也有着许多别人无法做出的对比,在俩个历史中,赵祯非但没有混乱反而看的特别清楚。
大宋改变了吗?确实改变了,但赵祯所作的改变其实并没有多少,只是加大了宋人本身的思想解放而已。
他从军事上的改革入手,不断的扩大到政治上以及教育和文化上,最后到了人的心中。
纵观千年历史,汉家王朝中任何一个所谓的“秩序的守护者”,都一定是顽固的保守派!
因为,在一个安稳牢固、秩次有序的架构中,老的经验就意味着安全、可靠;而任何新的外来的东西虽然新奇、新颖,但也必然同时蕴含着冒险、不安全。
所以,历朝历代的明君圣皇们,几乎没有主动欢迎新技术、新事物的,便是后世清朝鼎盛的开明圣皇乾隆,虽然对西洋商人奉献的钟表等贡品爱不释手、热衷于各种稀奇玩意;但且始终拒绝西方的开埠通商请求。
说到底,习惯或津津乐道于我泱泱“中央之国”“地大物博”“万事不求人”,实则深箍于闭门锁国思想的皇帝们。
无论是恩准郑和三下西洋的明朝永乐皇帝、还是清朝“天道昌隆”的乾隆皇帝,玩的不过都是“叶公好龙”式的把戏。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上的还是海上的,主动有意自觉做东西方货物交流的多是西方的商人,因为,历朝历代的我大中华帝国的明君圣皇们从来秉持的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重农抑商”的国策。
但这一点在大宋却成为了历史。
大宋的商人已经取代了西方商人的地位,宋人商贾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主人,他们数量众多果敢坚毅,把大宋的货物卖出去,把外朝的货物带回来,这就是他们在做的事情。
所有对于宋人来说,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很快,不光快而且拥有勇于尝试的心,别忘了从遥远的极东之地带回来的土豆和地瓜给了大宋以丰富的粮食储备。
因为外来的东西能给大宋解决汉家王朝的最大的难题,于是人们便更加容易接受西方的东西,以及新鲜事物。
思想上的改变使得宋人拥有更高的包容性和尝试性,这是一般汉家王朝所没有的,这也就使得火车在华夏的大地上畅行无阻。
在大宋百姓看来,火车不会破坏所谓的龙脉和风水,因为这条蜿蜒铺设在大宋土地上,连接各地百姓以及贸易的铁路本身就应该算是一种龙脉!
铁路的出现意味着大宋的繁荣昌盛,蒸汽机的出现意味着更多工厂和商号的出现,而这也就意味着百姓们拥有更多做活的地方。
大宋是个快速拥抱科技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怎么可能不开明,人们的眼光也会变得长远起来。
赵祯从来就没有过限制民智的想法,所以在大宋儒家的经史子集并不会在官府的可以引导下愚昧百姓。
所以赵祯才会感慨,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要比后世更为开明和开放。
这些才是大宋所拥有的优势,思想上的先进要比其他的先进都重要,只有这样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不会闭关锁国,才不会逐渐的落后。
呜呜呜………………
猛烈的汽笛声响起,燃料已经搬运到了车厢中,陈留的车站官员已经站在火车边上等待赵祯上车,同时还给车厢中送去了当地的时鲜。
宋人不光服务业发达,并且经商的意识较为强烈,火车的收益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车厢中售卖的货物和吃食。
聪明有敏锐的路政院官员发现,火车空出以节车厢作为贩卖货物和做饭的地方要远比收买一车厢的车票赚钱的多。
在大宋,所有的火车线路都是爆满的,几乎就没有坐不满的车厢,而这种情况下选择乘坐火车的人几乎都是家资颇丰的商人或是官员,当然也有一般的百姓,但必然是日子过的比较的好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现钞。
在乘坐火车的漫长时间里,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变得无聊起来,这时候给乘坐火车的乘客提供美味的吃食,或是售卖精美的货物,总是能够获得丰厚利润的。
一趟车下来要远比多卖一节车厢的票价要高得多,每年路政院从中获得的钱财几乎能超过票价的两倍有时能达到三倍!
大宋的火车票价是亲民的,虽然有些贵,但和路程上耽误的时间以及所需的各种杂费比起来却要便宜许多。
在赵祯看来火车是推动大宋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大宋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放弃对铁路的建设,大宋的官员们都清楚这一点,只不过有些地方铺设铁路代价实在太大。




宋缔 第两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闪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火车的安全赵祯一直没有担心过,除了几次占据铁路而造成的事故外,大宋的火车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从未出过其他情况。
大宋的官员们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只要是侵占铁路而引起事故的,全部都由侵占者负责。
在火车上的时间过的很漫长,大抵是无聊的原因蔡伯俙没事就寻三才喝酒,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从身边疾驰而过,赵祯最终还是把杯中的酒喝下,三才和蔡伯俙两人已经已经醉的有些糊涂了。
是啊!也该稍稍放纵一下。
大宋现在非常美好,而蔡伯俙和三才的日子也过的不错,不光他们俩个,整个大宋的百姓过的都算不错。
虽然没有消除贫困和剥削,但最少有能力的人饿不死,没能力的人有朝廷照顾。
赵祯登上火车之后特意去了火车头看了看“车夫”的操作,同时也算是慰问一下一直在车头操劳的匠人。
对于三才和蔡伯俙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事情,但赵祯依旧这么做了,他希望了解大宋的一切,当然这对于火车的匠人来说这却是最为受宠若惊的事情。
赵祯的到来让匠人紧张万分,但他依旧是颤颤巍巍的报出了自己的名字:“小的是格物院的五品格物官孙盖,不会摆弄其他东西,就是对蒸汽机和火车感兴趣,承蒙赵都知看的上,特意差遣小的来给官家驾车…………”
“哦?这么说是赵小五派你来的,他自己人呢?”
格物院的赵都知便是当初受到赵祯启发,并且制作出第一台简易蒸汽机以及火车的赵小五,赵祯一直忙着朝政和边事,反倒是把他给忘了。
毕竟格物院和大宋其他的衙门不同,他们更加趋向于实践和理论总结,而不是在衙门中整天坐着。
在赵祯看来,格物院的匠人与格物官们都是最好的“科学家”他们深入实践的第一线,不断的进行实验和改进,当然其中也难免会出现伤亡。
大宋的火器是由火器司研制的,而火器司便是隶属于格物院之中的下属职司。
孙盖以为赵祯在责怪赵小五,立刻摆手道:“启禀官家,赵都知实在是脱不开身,神都城的格物院已经开始实验新的火车车头,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钮口。”
赵祯微微皱眉后便忽然想起来了,孙盖说的“钮口”其实就是阀门,这是在老早之前赵祯随手画出来的,希望大宋能够生产这种简单有效的开关,但后来却因为太过复杂便作罢了。
说来也是无奈,在后世最为常见的一样东西,在大宋却难以被生产出来,不是设计太过复杂,而是这个时代的制造水平不够。
一个简单的阀门却涉及了多种铸造工艺在其中,锻造拼装不是不可以,但效果却没有铸造来的好。
阀门看似简单,但却对材料的要求和加工的技术要求极高,最少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大宋的火车上现在还在使用杠杆式的开关,这种开关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一个打磨好的大铁块配合橡胶进行密封。
需要开动闸门的时候,用人力来压动杠杆移动大铁球,这样压力就能得到释放,从而起到减速减压的效果。
赵祯看着紧张万分的孙盖,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朕可没有怪罪赵小五的意思,只是好奇的问问罢了,他要造钮口?”
孙盖认真的点头道:“就是钮口,据说已经能够承受一百斤水烧开的压力!但都知说还不够,要更多才行,最好要有五百斤,如此方能成事!”
赵祯点了点头,但心中有些发苦,赵小五的念头是好的,但他却忽略了一个细节,不一定要用一个阀门来控制压力,相反可以使用多个阀门来进行压力的控制,以减轻负担。
一个小小的阀门看似无足轻重,但在蒸汽机和火车上却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宋的钢铁已经能够达到承受蒸汽机压强的程度,但阀门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了它,蒸汽机的运转将会更加的有效和可控,人类第一次掌握这种自己制造出来的力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但想想大宋蒸汽机出现的时间,以及发展的时间,能够想到阀门控制已经是相当不简单的事情了。
赵小五果然没有辜负自己多年来的期望,努力的在格物上不断的突破。
只不过当孙盖简单的用煤块在车厢上画出阀门的解刨图时,赵祯整个人都是蒙掉的,他看到的是一个有着相当科学性的截止阀!
而孙盖居然还能说通其中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官家,这钮口咱们早就有了,赵都知说了,它早在一千年前春秋战国时就出现过,当时蜀国人将竹子桶空在一端装上木制的柱塞防止泄漏,再把竹子放入井中汲卤以制盐。桩塞和咱们的钮口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材质不同,所要控制的东西也不一样罢了。”
赵祯指了指眼前简易的解刨图道:“格物院的匠人们都知道这个?”
孙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都知道,就是利用旋钮的道理来的,旋钮不断的转动,截铁下降卡在管子中间,这样一来便是关上了,反之则开!”
赵祯默默不语,虽然截断阀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在一根管子上安装了类似于水闸一样的东西,但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且付诸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
小小的阀门乃是大宋技术进步的标致,也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
赵祯对此非常的欣慰,在他看来赵小五不光开始改进蒸汽机,还能创造性的发明阀门,这就是大宋在格物上不断进取的表现。
格物院原本研究的东西都是在赵祯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进行的,无论是火车还是火药,都是如此,即便是研发了工厂中的机器织机,也是通过原本的木质织机进行改装而已。
但截断阀的出现,完全是由赵小五等一众格物院的格物家们自己想到的。
人类最难以创造的就是从未见过的东西,就是这一点智慧的闪光比任何聪明才智都要宝贵和璀璨。




宋缔 第两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知道截断阀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以后大宋的火车将会变得更加有效和强大,事实上现在的火车和当初的火车就有着极大的差别,大宋的蒸汽机其实一直都在进步。
看着孙盖卖力的把一铲子散发着黑色光泽的煤块扔进火炉中,赵祯便颇为感慨。
谁想到大宋的火车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除了驾驶室中少了些操纵杆之外,其他的东西几乎和后世的火车一模一样。
即便是排放多余气体的汽笛也是如此,汽笛这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大宋的火车汽笛是用来排放多余气体的,代表压力的表盘其实就是一个刻度条,并且格物院的匠人们在上面刻上了红色的警戒线。
一旦超过警戒线变必须使用汽笛进行排放多余的气体,以避免蒸汽机的汽缸产生爆炸,而这一个小小的刻度线便是通过数条人命换来的,没有一个人敢松懈。
火车的车头钱加上了铁铲一般的东西,这一点也和后世的火车类似,任何在铁轨上的障碍物都会被它清扫以避免造成火车的脱轨。
铁路的巡查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地方州府会负责在当地治下都火车线路巡查,这一点也已经被纳入了地方官员的每年勘磨之中。
虽然铁路上的问题不容易出现,但只要出一个问题,那一年所有的政绩都等同于零,朝廷各部的斥责文书便会如同雪片一样飞来。
没人敢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尤其是在火车对各地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东京城很快就到了,这列火车是赵祯的专列,所以守城的禁军没有任何犹豫便开启了城门上专供火车进出的千斤吊闸。
原本东京城的车站是在城外的,这是为了避免火车进入东京城造成不安全的隐患,同时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但后来发现,铁路若是直接能从东京城横穿而过,这将大大减少装卸货的时间,也给住在城中的百姓以方便。
于是乎在经过多次协商以及补偿之后,东京城中拆出了一大片地方作为城中火车站的停靠地点。
宋人的产权意识很强烈,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即便是朝廷要征用也要获得自家的同意,否则必然时要去朝廷寻个说法的。
这就是大宋私有制度的完善,当然这也是大宋另一个转变的地方,赵祯通过加强律法,使得大宋百姓对法律更加信任,也使得大宋的诉讼制度开始完善。
律法虽不是极度公平公正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相对公平的,而且律法就在那里,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可能性。
大宋的百姓也从原本的“以讼为耻”转变为了“好讼成风”,其实在赵祯看来,大宋的百姓并不是“好讼成风”,而觉得转变的是大宋官员。
原本应该进行诉讼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完全没有必要,在地方上的宿老进行调解便可“大而化小小而化了。”
但百姓们现在更加希望诉诸于法律,因为一切都听朝廷的,在百姓心中官府更具权威性,任何人也无法撼动!这其实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自汉代以降,历代王朝无不推崇儒家提倡的“无讼“理念。
不仅统治者在司法中身体力行,在老百姓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以讼为耻的心理。到了大宋,这种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诉讼之风大为兴盛。
但有一点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儒家提倡的“无讼”并非是发生了纠纷而不去诉讼,相反而是百姓之间和睦相处,因为如此而避免纠纷所形成的“天下大同式”无讼!
没有纠纷自然就没有诉讼,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观点,居然被那么多的“聪明”人误解,其中的原因便耐人寻味…………
大宋百姓好讼,这似乎是一种风俗的变迁,而同样,从法律的角度看,这是民众诉讼意识提高与新的价值观的出现。
这说明,大宋百姓在律法中已不再是任由人欺凌的愚昧者,依法抗争、积极诉讼成为百姓们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
诉讼,必然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而这也是赵祯改变所带来的好处,大宋的律法不断的完善,赵祯甚至下旨令刑部和监察院以及地方上的官员参与到了刑法和民法的区别编篡之中。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大宋法律环境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完备,这些都为民风好讼提供了环境;当然教育兴盛、百姓法律意识提高为民风的好讼的形成提供了同样重要的环境。
当然这也离不开大宋的环境,从建国之初,大宋的环境就奠定了律法普及以及好讼的基础。
大宋初年土地要比汉唐要小得多,这样一来,人多地少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对各种物质资源的争夺也更为加剧。
福建路“土地狭迫,生籍繁伙,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亩直寝贵,故多田讼“;湖南路“有袁、吉壤接者,其民往往迁徙自占,深耕溉种,率致富饶,自是好讼者亦有矣“京东“淄、青、齐、濮、郓诸州人冒耕河地,数起争讼“。
1...688689690691692...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