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要知道原本臼炮是作为战场上攻城的利器所使用的,但作为防守一方,臼炮同样能对庞大的敌人造成致命打击。
密集的人群和固定不动的目标没有区别,数百们臼炮轮番轰击之下,敌人越多伤亡越大,装药的增加使得射程也不短,敌人几乎不堪靠近玛儿敢三里地的范围,算得上是真正的“退避三舍”。
神卫军的指挥那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陈淳,虽然如此但赵祯对他的信任却很高,这是王韶留下来的神卫军指挥使,从他对城防的检查到对将士们的训练和安排就能看出,此人的能力出众,根本就不是一个平庸之辈。
城防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却是相当复杂的“攻防艺术”,防守一方若是要成功防守住敌人的进攻,那他首先就要了解进攻的敌人,更要了解进攻的方式以及防御上的每一个细节。
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防守将才,在这一点上陈淳做的相当完美,赵祯在城池上巡视一番,惊讶的发现所有能够想到的细节陈淳都已经想到。
甚至把火药弹,炸药,炮弹,装填药分开放置,避免火炮被袭击而加高了火炮的垛口等等方面做的是面面俱到。
以至于他上疏赵祯,在战时应该把死骑作为机动力量,直接由他陈淳传令,师橫指挥以应对城墙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这些赵祯全部应允,不光应允,还把玛儿敢城的城防指挥权全部交由陈淳,这是帝王的信任,让他做到全心全意的指挥任何城中的力量。
而赵祯也给他下了旨意:“务必防守玛儿敢十天,以待援军!”
这么做是明确的告诉他,十天之后将会有援军抵达,玛儿敢不是孤军奋战,这也让陈淳的心中





宋缔 第两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种形式
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外交需要各种手段的斡旋,才能达到有利的效果,甚至能够达到战争所无法带来的利益。
而战争是获得利益更为纯粹的手段,更为简单直接,更为致命和充满威胁,大宋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大宋政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它并非是因为赵祯这位大宋皇帝的个人喜好而进行,也没有关乎到大宋的荣辱,若说唯一的借口便是便是角厮罗对大宋的“背叛”。
但这种“背叛”是被大宋不断夸大的背叛,而非角厮罗真正意义上的背叛。
青塘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非是大宋的治下,角厮罗虽然名义上顶着西平王的名头,但他并非是属于大宋朝堂官员序列的存在。
青塘部是一个依附于大宋的部族而已,有着自己相对的独立性,而角厮罗却是被大宋的朝臣刘涣给逼得谋反的。
对于大宋来说角厮罗是背叛者,在获得大宋的利益之后无情的“背叛”了大宋,但在吐蕃人眼中,角厮罗是带领他们完成统一的“伟大赞普”也是来自于天界的“活佛”。
佛门对于角厮罗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他们给吐蕃带来的先进的农业知识,灌溉,水利,甚至包括了数学和历法还有医学。
这些都是对吐蕃的帮助,角厮罗知道,这些来自大宋的僧人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支持他,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宋已经存在不下去,吐蕃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避难之地………………
在这些汉传僧人的口中,大宋是“灭法之时”,但对吐蕃来说却是“弘法之时”,不少汉传僧人加入了吐蕃的军中,他们有些人了解宋人的作战方式,能够给吐蕃的军队带来好处。
眼下已经能到了吐蕃的危亡之际,刚刚兴起的吐蕃王朝已经站在了万丈深渊的边上,即将万劫不复!
如同玛儿敢的城池在吐蕃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吐蕃人拥有对吐蕃王朝的忠贞以及归属感,吐蕃分裂百年,对吐蕃人的伤害和信心上的毁灭是极为糟糕的。
吐蕃的百姓心中有信仰,而那些加入到角厮罗朝堂中的吐蕃头人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智慧!
这些人知道吐蕃的统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放弃成见他们泯灭了心中的仇恨,为了强大他们不惜把宝贵的兵权交了出去,角厮罗给了他们当初承诺的一切,现在现的他们成了整个吐蕃王朝的统治阶层。
没人愿意放弃这些,而是成为大宋的子民,谁都知道大宋在攻陷敌国之后便会派遣汉家臣子管理地方,到那个时候,吐蕃将会变成大宋的高原。
曾经的强大将会陷落,祖先的荣耀将会消失,吐蕃人可能会受到大宋的压迫,这些都是角厮罗和佛教在不断灌输给他们的东西。
宋人用兵凶猛无比,短短数月时间连下吐蕃十数城,高原上的天堑仿佛对宋军没有多大的影响。
杨怀玉的三十万铁骑嚣张的在北面一路驰骋到了热振寺,南路的宋军在王韶的带领下攻陷了匹播城。
整个吐蕃的中心逻些城陷入了宋军南北夹击之下。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让吐蕃人心惊胆战?但这样也然吐蕃人更加的团结,没人在这个时候敢于内斗,也不会幻想着投靠大宋。
来自大宋的贤觉法师明确的告诉了他们投靠大宋的“悲惨命运”,南唐后主李煜在成为大宋的违命侯后,生活有多么的悲惨。
这段时间贤觉法师就没有闲着,不断的在游说吐蕃人团结起来对抗大宋,同时用信仰鼓动吐蕃百姓对抗大宋的“暴政”。
战争进行到这里,无所不用其极,各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走,而百姓的利益却会被无情的忽视,甚至是被代表。
贤觉的办法就是“洗脑”不断的借用佛法对吐蕃百姓洗脑,由此可让角厮罗招收更多的吐蕃士兵对抗大宋。
包围逻些城已经成为整个吐蕃的目标,大量被武装起来的吐蕃百姓加入到了包围逻些城的战争中。
这是赵祯所没有想到的,宋军居然会在吐蕃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赵祯深知这种消耗战和游击战的可怕,一个“巨人”若是和野兽搏斗,那是轻而易举的,但若是和无数的蚂蚁战斗,战力根本就无法被发挥出来。
同时为了安抚被占领城池的吐蕃百姓,宋军还要用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们,这就让吐蕃人觉得大宋不会对平民百姓下死手。
而接下来不断的骚扰就会出现,大宋占据的吐蕃城池已经接二连三的被当地百姓袭击,岌岌可危。
大军在前最担心的便是后方不稳,如此也使得杨怀玉和王韶放慢了进攻的步伐。
眼下陷入一种怪异的平衡,吐蕃人的逻些城被围,而赵祯所在的玛儿敢同样被围,但玛儿敢么逻些城不同。
玛儿敢的吐蕃军队在不断的组织进攻,角厮罗知道赵祯就在玛儿敢,不断的从各地抽调兵力进攻赵祯之所在。
为的就是给前线大军增加压力,同时也迫使王韶率兵回援。
但王韶仿佛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坚决不回撤一步,虽然他心中担心玛儿敢的安危,但他知道官家一定会准备好后手应对吐蕃人的强攻。
大军已经攻陷了匹播城,除了留下一部分驻军外,王韶率兵推进至藏布江北岸的桑野,这里是距离逻些城较近的县城,也是宋军补给的地点。
眼下已经可以对逻些城发动进攻,但王韶却在等待杨怀玉的大军抵达,在逻些城外遍布着大量吐蕃援军,他们虎视眈眈的盯着王韶麾下的宋军,只要他们发动攻城,必定会遭到四周吐蕃援军的疯狂进攻。
而杨怀玉的三十万铁骑便成为王韶大军的“护卫”,王韶所部攻城不在话下,但却无法兼顾左右。
王韶已经派出精锐游骑联络杨怀玉,但最近这段时间却没有收到消息,这才是他驻守桑野止步不前的原因。
对逻些城的进攻不能再这么耽搁下去,这对宋军来说是极大的消耗,吐蕃人的大军完全能够在当地补充所需,但宋军不行,除了已经被占下的桑野外,没有办法补充粮草。




宋缔 第两千四百零二章血战玛儿敢
玛儿敢城已经被围八天,但狄青率领的上四军还未抵达,这让蔡伯俙颇为焦急,死骑已经把消息送出去了,就算没有送到,狄青也该派遣精锐骑兵前来安定军心,给吐蕃人造成压力,但现在玛儿敢城外一个援军的影子都没瞧见。
吐蕃人的火药弹再次炸响,厚重的城门发出一阵阵的震颤,没想到吐蕃人已经掌握了火药弹,虽然没有宋军的威力强大,但依旧是让蔡伯俙提心吊胆。
臼炮发出一阵轰鸣,带着呼啸声的炮弹射出炮口,怪异的尖啸声划破战场,在吐蕃人松散的军阵中炸开,留下了一片空白,但这空白很快被吐蕃人再次填补上。
新一轮的进攻在吐蕃人的号角声中开了,臼炮不断的发出轰鸣,不断的打击者吐蕃人军阵,赵祯站在城墙上看着吐蕃人的兵马人仰马翻。
宋军的在城墙上吹起了铜哨,这是宋军的作战标配,尖锐中带着节奏的铜哨声让所有人进入了战斗位置。
垛口之后的宋军在吐蕃人进入代表射程的白线之后便开始射击,这些白线都是八牛弩射出的石膏粉磨,在战场上尤为明显,越过白线就意味着进入大宋火枪的射程范围之内。
三百步的距离大宋的火枪已经能够做到精准射杀,在这样密集的吐蕃军阵下,即便是没有瞄准也能射到人。
子弹在呼啸声中带走了一个又一个吐蕃士兵的生命,对于吐蕃人来说宋军手中的火器如同死神的兵器,嗖嗖嗖的尖锐呼啸声中带走一个又一个高原勇士的生命。
最关键的是无物可当,即便是盾牌也难以抵挡宋军手中的火枪,厚厚的木质盾牌即便没有射穿也会在几次承受几次进攻之下变得四分五裂。
臼炮依旧在不断的射击,巨大的爆炸声在战场上响起,掀翻了一群吐蕃士兵,他们的尸首被抛洒在空中,甚至会有血淋淋的内脏和鲜血从空中掉下………………
宋军的强大令人发指,但吐蕃人依旧在不断进攻,他们已经挺过了宋军的第一轮攻击,接下来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巨大的石弹从天而降,在砸到了地面之后便疯狂的挑起,不断的在吐蕃人的军阵中“弹跳”任何被砸到的人非死即伤。
攻城的云梯已经被破坏了数十个,但还是有一些被架设在了玛儿敢的城墙上,吐蕃人在靠近城墙之后便开始张弓搭箭疯狂的压制城墙上的宋军,以掩护自己的同伴登城作战。
前来支援噶了大错的都是角厮罗手中的精锐青塘军,他们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时也了解宋军的作战方式,但这一次还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青塘军曾经和宋军比肩作战过,但他们了解的却是之前宋军的模样,眼下还是赵祯改变战争规则之后,青塘军还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彪悍的宋军。
玛儿敢城的防御在陈淳的率领下滴水不漏,这是极为难得的,在赵祯看来他就是一个精通防御战的大师,汉家从来都不缺乏能力过人之辈。
只要培养和发掘,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出现在你的眼前,这个陈淳就是一个代表。
五千神卫军被他指挥的这小小的玛儿敢城中居然还有转圜的余地,城防上的士兵不单单是要肩负作战,还要休息,但陈淳就是能安排的仅仅有条。
作为后备队的死骑被他用到了极致,哪里顶不住补哪里,近处听哨令,远处看旗语,这是宋军总结出的最好传令方式,在这次攻城作战中被陈淳发挥到了极致。
蔡伯俙举这个盾牌在赵祯身旁警惕的看着四周,虽然一个吐蕃士兵都没有攻上城墙,但他依旧小心翼翼,三才更是抽出的横刀挡在赵祯的身前,生怕飞过来的箭矢无伤到官家。
赵祯先在已经很惜命了,身上穿着厚重的铠甲,吐蕃人弓箭射出的箭矢根本不可能射穿他的铠甲。
神卫军的将士不断的发射手中的火枪,另一组人则是在不断的点燃火药弹扔下城墙,随着一阵阵的爆破声,吐蕃人被炸的支离破碎。
攻城战就是一场消耗战,宋军在不断的消耗火器,而吐蕃人则是在不断的消耗人命,这场战争几乎是用吐蕃人的姓名在堆填,也幸亏玛儿敢的城墙高大,否则吐蕃人的尸首便能和城墙一样高。
吐蕃人渐渐的登上城头,早已准备好的刺刀的神卫军根本就不需要换兵刃,一个刺刀前突,便能把吐蕃人轻松的刺下城头。
大宋的城墙不光高大,马面墙也是极为高大,吐蕃人只能从垛口的缺口处攀登,但这些垛口之后躲着的可不是一个神卫军将士。
即便能躲过一柄刺刀,也多不过第二个,吐蕃人开始攀登的时候,后面的弓箭手便停止了射击。
噶日哒措知道宋军的盔甲强悍,吐蕃的箭矢难以射穿,但对于已经登上城头的吐蕃勇士来说却是致命打击。
一场“消耗战”下来,吐蕃人的斗志已经开始瓦解,宋军的防守实在是太过凶悍,几次攻城都是弃尸良多,即便是登上城头也是在送死,根本就站不住脚跟。
呜咽的号角声给了攻城的吐蕃兵以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向后撤离,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战场上的惨状让他们不敢再和宋军缠斗。
而就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噩梦也随着他们的脚步再次开始,宋军的火枪开始不断的射击,而巨大的臼炮再度发威,把背后留给敌人是愚蠢的,吐蕃士兵的双腿怎能快过火枪?
再次倒下一大片的吐蕃人,这样的损失让玛儿敢城爆发出强烈的欢呼声,而让噶日哒措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数日的攻伐,玛儿敢依旧是“纹丝未动”,吐蕃的大军几乎全部轮换过了,但宋军的斗志依旧高昂,这样的损耗是噶日哒措承受不起的。
不知为何宋军驻守的玛儿敢城城门根本就炸不开,吐蕃的火药弹无论投放多少在城门下,都难以击碎玛儿敢的城门,他们不知道大宋的将士早已用沙袋填满了城门洞子。
这些沙袋不光结实,还能吸收火药的冲击力,想要攻破这样的城门,没有火炮是不行的。




宋缔 第两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发
噶日哒措已经处于疯狂的边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许久的噶日哒措终于爆发了,他受不了这样不断的消耗吐蕃的士兵,尸体在玛儿敢的城墙下已经堆积如山,即便如此,宋军的防御还未出现摇摇欲坠的景象。
宋军防御之下的玛儿敢城,就如同高耸的冈波仁齐一般在那里,从未因为吐蕃大军的进攻而撼动一下。
这在噶日哒措的认知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五千宋军守卫的玛儿敢能有多强大?即便是占据了地形优势,但自己手中的兵力可是十倍于宋军啊!
五万人进攻五千人驻守的城池,这几乎是一战而下的事情,但眼下吐蕃大军却被阻挡在玛儿敢城之外寸步未进!
这是吐蕃人的耻辱,也是噶日哒措的失败,时间越来越紧迫,他要尽快的突破宋军的方向夺取玛儿敢。
明知大宋的皇帝就在城中,但自己却在城外束手无策,这让噶日哒措便的很沮丧,宋军战力强大多依赖于火器,而攻城战中,宋军的火器就仿佛用之不竭。
噶日哒措不知道城中储备了多少的火器,但一定数量不小,一旦吐蕃大军攻城,宋军的火炮和火枪就没停过,并且还有持续不断的火药弹攻击。
其实这场攻城战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吐蕃人无法登上玛儿敢的城头,木质的攻城云梯在宋军几颗火药弹之下便会支离破碎,而恐怖的白磷更是会让战场变成“人间烧烤地狱”。
在这短短几天的攻城战中,噶日哒措已经损失了近两万人的吐蕃勇士,这对他来说是一场致命的打击。
宋军并未杀出城外,也没有援军抵达,而是仅仅依靠玛儿敢城进行防御而产生如此多的杀敌数量。
每一次攻城都是吐蕃人主动进攻玛儿敢的,并且在攻城之后也是吐蕃人自己助动撤退的,这相当于是噶日哒措自己在找死。
眼下他是真的愤怒了,熊熊的怒火在他的胸膛中燃烧,吐蕃人不能收到如此的奇耻大辱,眼下玛儿敢就在眼前,若是不能一鼓而下,那恐怕是再也没有机会。
军中开始出现怯战的声音,不少的偏将军来报,手底下出现了逃兵的现象,他们认为宋人是魔鬼,是不可战胜的。
噶日哒措知晓,眼下吐蕃的士气受到的冲击,宋人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幸亏宋人在玛儿敢没有援军,否则眼下自己手中的三万多人必定溃败。
但现在自己还没有彻底失败,宋军驻守玛儿敢兵力也有所消耗,也许崩溃就在一瞬之间,而现在就该是压上一切的时候了!
噶日哒措立刻下令,全军冲击宋军防线,勿必一鼓而下玛儿敢,同时他还宣布,若城破,可屠城三日,以对玛儿敢当地百姓未对宋军下手施加的惩罚。
玛儿敢的富裕没有吐蕃人不知道,这里原本是一座小部族的聚居地,后来宋人在这里解放了大量的农奴,而这些农奴成为自由之身后便得到了做生意的资本。
宋人最大的好处便是在占领之地通商,这是老早之前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便是后来角厮罗率军夺取了玛儿敢之后,这里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
没了和大宋直接通商的机会,玛儿敢便有了和康巴人通商的机会,这里的百姓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眼下若是能够屠城三日,那对于这次出征的吐蕃将士来说乃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军中的斗志瞬间就被提高了起来,有些人甚至对于那些逃兵的逃走而幸灾乐祸,觉得这些逃兵没有福气,一旦玛儿敢城破,屠城的“快乐”他们一点也得不到。
人一旦了有了利益的诱惑,许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胆小的人或许会一下变得勇猛起来,谁都想为了巨大的利益而搏上一搏,说不定就会“咸鱼翻身”获得了全新的生活。
并且噶日哒措也学聪明了,下令全军,谁第一个登上城池,那他将会获得丰厚的上次,并且官升五级!
这样的激励是极为有效的,当吐蕃大军再次向玛儿敢发动进攻的时候,气势高涨,放着各种各样的口号扑杀过去。
在臼炮的大范围轰炸中,木质的云梯被扣在了玛儿敢的城墙上,吐蕃士兵轻装上阵飞快的像上攀登,而这一次,神卫军的守将陈淳不再犹豫,他看得出这是吐蕃人的全力一击,若是不能守住,便是城破帝辱!
宋军也到了全力一搏的时候了,随着宋军隆隆的战鼓声被敲响,大片,大片的白磷粉末直接被洒下,这些粉末沾染在吐蕃人身上的时候,吐蕃人便散发出恐惧的嚎叫,他们知道这是什么,一旦沾上火星便是不死不休的燃烧!
热油滚滚而下,烫的吐蕃人皮开肉绽,而白磷粉末的燃烧使得“烤肉”的味道瞬间弥漫在城池之下。
一场艰苦卓绝的攻防战拉开帷幕,不断的有吐蕃士兵向玛儿敢的城池发动进攻,无所不用其极。
有人在进攻城墙,有人在攻击城门洞子,沙袋堆积城门虽然被封堵,但吐蕃人决心把他们挖开。
沙子不是石块,虽然火药弹对他们没有伤害,但铲子却不同,刺破的沙袋就如同漏水的猪膀胱,很快便干瘪下去。
只要人数够多,速度够快,短短一个时辰就能挖开这些沙袋。
还有人在挖地道,虽然玛儿敢的土地松软,但并不妨碍在玛儿敢城的城下挖地道啊!只要能够进入城池,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
在赵祯看来这些吐蕃人已经疯了,长时间的消耗已经让他们处于崩溃的边缘,而眼下就看狄青的速度了。
若是今天他能赶上,必定会全歼这支吐蕃军队,但若是赶不上,这些吐蕃人也就自然而然攻入玛儿敢。
数万人的疯狂使得宋军难以应对,毕竟神卫军的人数实在太少了,折损了数百将士后,眼下的神卫军早已不足五千,再除去伤兵,可战之兵只有四千不到!
也幸好马儿噶的城池不似大宋的城池,否则这四千多人站在城墙上都不够!




宋缔 第两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
蔡伯俙在的嘴就没有停下来过,这货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了,眼前一个敌人也没有还举着一个大盾消耗体力。
赵祯瞧见他握着横刀的手都有些青紫,踹了他一脚道:“慌什么?!传令下去,若是城破立刻退守北城,昨日已经把弹药搬入北城之中,臼炮全部舍弃也无碍,吐蕃人运不走这些铁疙瘩!”
消息传到陈淳那里让他长舒了一口气,但最担心的就是官家不肯退守北城,而是要死守玛儿敢,这样一来城破的可能会非常大,甚至很可能会出现全军覆没。
战争到了这时候已经分明了,吐蕃人若是采用车轮战,分批进攻玛儿敢宋军当然能守得住,可若是他们不计伤亡,疯狂的冲击玛儿敢,大军很有可能受不住。
谁想到吐蕃人的孤注一掷反而走出了战争的怪圈,面对吐蕃人的疯狂进攻,赵祯看清了局势,陈淳提前准备好了部署,所以宋军撤退到了北城之中。
北城在之前就进行过特殊加固,出了臼炮之外,所有的火炮,全部安置在了这里,同时开辟了北城外的一出偏门作为撤走百姓的通道。
在此之前蔡伯俙便派遣官员在各家个户中游说,让他们在吐蕃大军攻城之后便收拾好行装,带上细软在北城等待,宋军会为大宋的百姓提供干粮,让他们出城向东而去。
在那里有一条宋军早早挖掘好的地道,可绕穿过吐蕃人的包围,也是玛儿敢和外界联络的重要通道。
只要向东便能遇到大宋的援军,城中的官吏会为他们作保,保证他们大宋子民的身份不会遭到宋军的屠戮,同时让他们暂居成都府,待战争结束之后再让他们迁回玛儿敢。
1...671672673674675...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