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王鹤在边上笑道:“官家说的是嘞!这些老兵一旦满了六年,不光是自己想走,便是地方县衙都会开具文书来要人!生怕咱们定海军把他们的丁壮给拐了去!”
海船在泉州湾绕了一个圈便返回了,因为赵祯在船上,三才死活不愿让定海军射炮,这是赵祯唯一扫兴的地方…………





宋缔 第两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铁鹞子
跨过海洋和高山,大宋的成都府已经热闹非凡,自从大宋和康巴人之间爆发过一次冲突之后,康巴人便消失在了大宋的土地上。
那一场战争让康巴人知道了大宋的恐怖,他们宁愿面对吐蕃人也不想面对宋人。
而另一边,吐蕃人却发现他们再也收不到康巴人的货物,这对吐蕃人来说是一件极为糟糕的事情。
茶叶没有了,铁器只能依靠自给自足,华丽的丝绸没有,精美的瓷器没有了,大量的粮食也没有了。
便捷的贸易消失,康巴人不能再获得大宋的货物,这对吐蕃人来说便失去了意义。
之前允许康巴人在吐蕃高原上和大宋通商就是为了,走私大宋的货物方便,这是一件对吐蕃人来说极为重要的事情,甚至超过了征服康巴人。
他们不是不知道康巴人从中赚取了大量的钱财,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只是角厮罗和仁钦桑波不愿戳破而已,他们需要大宋的货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
吐蕃从来没有这么繁荣过,他们不光自给自足,而且在大量的贸易中获得了好处,无论是角厮罗还是仁青东都感觉到了吐蕃在“往上走”。
但现在康巴人不能再给他们提供货物了,这就让角厮罗怒火中烧,既然康巴人不能给他们货物,那就给康巴人战争!
吐蕃人把一切的愤怒都发泄在康巴人身上,仁青东不明白一个道理,当别人理所担任的向你索取的时候,断了这条路,那他们就会理所当然的报复你。
角厮罗对康巴人用兵得到了吐蕃上下的支持,吐蕃的力量相对于以往来说已经相当强大,****之下,吐蕃人的团结是前所未有的。
角厮罗轻松的便集结了十万大军对康巴人进行征伐,他还能召集更多的军队,但却不能调动边军,为的便是提防大宋突然袭击吐蕃。
果然如同赵祯所说,康巴人遭受了吐蕃人疯狂的攻击,吐蕃人的骑兵不断的冲击康巴人的防线。
仁青东从大宋的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比如把步卒组建成方阵抵挡和牵制骑兵的进攻,用盔甲和盾牌去武装他们,用长兵器对抗骑兵。
自己的骑兵作为机动力量不断的依托步卒方正骚扰攻击,这一套战术非常的有效,但有一个前提,不能被包围,一旦被包围,便是四面楚歌,机动力不足。
吐蕃人毕竟和康巴人不同,他们更加系统,更加的有经验,尤其是角厮罗,率军作战多年,青塘骑兵曾经和西夏人作战过,岂能是康巴人的骑兵所能抵挡的?
吐蕃军队的队形开始急速变换,彪悍的轻骑兵在外侧对抗康巴人的骑兵,而手持弩箭的步卒已经迅速抵达,吐蕃人不光有骑兵,作为一个完整的王朝自然也有步卒。
康巴人的战斗力还保持在部族的水平,没有详细的战法,更没有正规的训练,他们只是临时聚集起来的部族勇士而已。
在强大的吐蕃王朝面前自然不堪一击,康巴人面对漫天的箭雨不断的折损,骑兵疯狂的冲杀希望剿灭吐蕃人的弩手以减少同胞的伤亡,但很可惜,每当他们靠近的时候,吐蕃人的轻骑兵总是冲杀过来把他们击退。
这是一场拉锯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巴人的死伤越来越惨重,而此时才是吐蕃人正真发力的时候。
一队重甲骑兵在地平线的尽头出现,从马蹄声就能判断出他们身上穿着的是厚重的鱼鳞甲。
鱼鳞甲厚重而且重叠在一起,即便是康巴人的弩箭射上却也不会射穿,同时让仁青东绝望的是,他看到了这些重甲骑兵中有铁索相连!
“铁鹞子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西夏的铁鹞子变成了角厮罗的吐蕃铁鹞子,人马具甲的重装骑兵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存在,面对他们的康巴步卒已经彻底惊慌起来。
但灾难刚刚开始,距离百步之内,这些吐蕃的重装骑兵迅速掏出准备好的弩箭向康巴人的军阵射了过来。
只不过射过来的不是呼啸尖锐的弩箭,而是一个个“小铁桶”轰动………………
爆炸声音如同旱雷,不断的爆炸声一阵阵的刺激着康巴人的神经,也不断的刺激着仁青东的心脏。
看着倒地哭号的康巴人,仁青东绝望的在地上挖坑,这一战康巴人将会彻彻底底的输掉,不光是输掉,从今往后康巴人再也没有与吐蕃人对抗的勇气。
甚至会成为吐蕃人的奴隶,角厮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康巴人,否则也不会大举包围。
“挖坑躲避,挖坑躲避!”
这是仁青东从大宋唯一学到对付火药弹的办法,康巴人的盾牌在土地上不断的挖坑,在第二轮火药弹的袭击之前,他们终于构建好了掩体。
当火药弹再次炸响的时候,康巴人的军阵安静的不像话,所有的康巴人都紧紧地握着盾牌蹲在矮小的坑洞之中。
他们在等待,等待吐蕃人如同野兽一般的冲上来,就算吐蕃人拥有类似于铁鹞子一般的军队,他们也要让吐蕃人付出代价。
当骄傲的吐蕃人冲进康巴人的军阵时,地上的康巴人迅速用长矛还击,刺穿了马的肚子,也刺穿了吐蕃人的盔甲。
如此近的距离,再加上吐蕃人的冲刺速度,一柄长矛只要足够尖锐,足以变成一柄柄破甲枪。
而此时的康巴骑兵奋不顾身的甩掉吐蕃的轻骑兵回援步卒军阵,在吐蕃人的重骑兵速度降到最低,优势丧失的时候杀了回来。
装备和力量不足,只能用灵巧的战术和牺牲,用上看似有用其实牺牲极大的障眼法来作战。
仁青东便是如此,靠着康巴人的牺牲不断的换取吐蕃人的牺牲,重骑兵都是宝贝,死了一个便少了一个,在高原上更是如此。
仁青东就是要赌,赌吐蕃人不会死磕到底,而他赌赢了,这一队吐蕃的“铁鹞子”迅速撤离,即便是牺牲一些也不打算和康巴人血战到底了。




宋缔 第两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
铁鹞子作战多用鱼鳞阵,当然不是因为什么文官阵形,其实说的好听,他们的阵法叫鱼鳞阵,说的不好听,基本就是狼群战术。
鱼鳞阵其实就是一个个小队聚拢,然后朝对方防御阵形全部冲过去的队形,因形似鱼鳞而得名。
一片鱼鳞能有多大的威力?不会很大,但数十片,数百片的“鱼鳞”那威力便不是区区康巴人组成的简陋军阵所能抵挡的了。
康巴人中大多数人不是很清楚这一点,但仁青东清楚,在看到吐蕃人使用火药弹之后,他便知道,这是角厮罗故意在用他们实验火药弹的威力,实验火药弹在作战时的威力。
这个时候若是还不走,那便是真的傻子,康巴人的号角再次被吹响,只不过这一次却是撤离的号角声。
明知不可敌,那就突围撤退,包围圈越大,防御便越稀薄,这是必然的道理,即便是面对吐蕃人的十万大军,仁青东依旧不担心他们被全歼。
说是十万,其实能有一半便是不错的了,其中有多少人是苦力军?
这是吐蕃人的新兵种,其实就是在吐蕃解放了农奴之后,把一般的平民差遣来做苦力的差事,这些人组成的军队甚至连好马都没有,大多是驽马,负责运送物资而已。
康巴人熟悉地形,打不过想要突围离开却不是问题,面对追杀而来的吐蕃人,康巴人的速度并不慢,很快便冲入山区消失的无影无踪。
消耗战,持久战,对于吐蕃人来说便是一场灾难,苦力军虽然运来了大量的物资,但他们本身也是极大的累赘和消耗。
吐蕃不是全民皆兵的,即便是平民百姓虽有一定战力,也最多只能有护卫物资的能力,想要让他们冲杀作战,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康巴人最后还是成功突围了,只不过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死伤大半,但相比之下吐蕃人更加恼怒,在他们看来已经被包围的康巴人就是插翅难飞的。
面对将军们的不甘,身为赞普的角厮罗却浑不在意,他本来就没有全歼康巴人的打算,也没有必要,他此次对康巴人用兵不光是为了惩戒康巴人,更多的是为了夺取康巴人的土地,毕竟这里距离四川路很近…………
在角厮罗看来,此次他们的进攻是相当不错的,火药弹的威力相当惊人,虽然康巴人聪明的发现躲避了火药弹的方法,但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以后火药弹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这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对康巴人军阵的冲击已经非常明显。
康巴人的战力在高原上并不弱,所以角厮罗才会用上铁鹞子对阵康巴人,这一战用宋人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军演操练。
只不过对手从木桩,草人之类的东西变成了康巴人。
要想剿灭一个部族,最简单的便是杀人,只要把康巴人杀干净了,无论妇孺全部杀掉便能使得康巴人消失在高原上。
这是仁钦桑波的意见,他作为吐蕃的大相手段高明,角厮罗把他看作是自己的“禄东赞”,而自己也将成为吐蕃的另一个松赞干布。
头上顶着活佛的名义,角厮罗的信众几乎是所有的吐蕃百姓,这样能把吐蕃的力量整合在一起。
大宋驱逐了佛教,在角厮罗看来那是因为大宋皇帝无法驾驭佛教,单单排斥驱逐并不能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如同自己这般,吸纳,融合,驾驭!
现在的吐蕃很强大,越来越像一个强大的王朝,旧贵族不断的减少,拥护自己的新贵族不断的增加,这使得吐蕃的实力不断的强大。
角厮罗明显的感觉便是可调用的军队越来越多,吐蕃的越来越富庶,但大宋的货物越来越少,大宋禁商的这段时间是吐蕃最难过的时间。
大量来自中原而吐蕃所需的货物消失在了吐蕃的大地上,只能依靠宋人商贾离开大宋边境之后的走私,或是康巴人的贩卖。
事实上康巴人和吐蕃人之间的交易只占据了一小部分,所以角厮罗才会肆无忌惮的进攻康巴人,吐蕃这样的庞然大物所需要的货物自然是海量的。
最主要的便是依靠走私获取货物,大宋的商贾非常聪明,他们知道吐蕃需要货物,于是在出了铁门关之后便会在那里逗留等待吐蕃商贾的出现。
原本这些大宋商贾会在离开铁门关之后把货物卖给塞尔柱人,但吐蕃商贾会从塞尔柱人那里买到货物,如此对与吐蕃人来说价格高昂。
但若是从宋人商贾那里去买,价格也不会便宜多少,但相对来说距离节省了下来。
铁门关外便出现了一出非常不错的交易场所,那里不算是大宋的疆域,也不是塞尔柱的疆域,而于是一片荒地。
双方都没有排除兵甲的行为,因为一旦这么做便是挑衅对方。
吐蕃人商贾和大宋商贾可以在那里肆无忌惮的进行交易而不会有人知道,角厮罗对这一点非常满意,没想到大宋和塞尔柱之间的交恶居然给了吐蕃人以好处。
别人不知道,角厮罗却是极为清楚大宋皇帝的个性,一旦双方用兵,大宋皇帝是绝不会轻易放下的。
角厮罗知道,大宋需要通商塞尔柱,那里是大宋延续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塞尔柱的强大角厮罗也能看得见。
但这也印证了大宋皇帝的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大宋为了通商,为了前往西方,即便是击败了塞尔柱,也不得不和塞尔柱和谈,大宋的商贾必须要货物买到塞尔柱,以及遥远的西方去。
而在铁门关外,吐蕃却成为不少大宋商贾的买家,大宋商贾不用把货物买到千里迢迢之外,便能在这里拿到钱返回大宋,减少了舟车劳顿和其他风险。
同样也给吐蕃带来了大量的货物,只不过有一点让角厮罗非常难受,也让整个吐蕃非常难受,虽然有能够满足吐蕃的足够货物,但价格实在太过昂贵。
若是吐蕃的商贾不能开出高价,那大宋商贾宁愿把货物卖给塞尔柱也不愿卖给吐蕃,至于用强,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这些大宋商贾非常团结,从一开始就约定好,只要一家大宋商贾被劫掠,那所有人都不会再卖给吐蕃人。
从今往后也会有大宋的兵卒护送他们前往塞尔柱………………




宋缔 第两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绝情
笔 趣 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这段时间在南巡,而角厮罗这段时间却在对吐蕃南面的康巴人用兵,康巴人不光是因为不能给吐蕃提供贸易而被角厮罗征伐,更多地是因为这里在角厮罗眼中是一道隐患。
在角厮罗的脑子里,整个吐蕃都应该是铁板一块,是一个qiáng大的整体,即便如此面对宋人的进攻,角厮罗依旧觉得自己没有多少胜算。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角厮罗怎么能允许康巴人这般的存在?在角厮罗看来,这样的部族有可能会随时倒向宋人。
而自家要做的就是把康巴人屠灭在高原上,或是让他们彻底成为吐蕃的部族,成为吐蕃的力量,这是一件此消彼长的事情。
在角厮罗看来,大宋和吐蕃之间谁先一步拥有了康巴人,那谁就在高原的南部占据了优势。
吐蕃失去了高原的东北部,失去了角厮罗的故乡青塘,他不能允许南面的土地也失去,这样一来面对大宋的时候吐蕃将会三面受敌。
角厮罗从大宋学到许多东西,大宋征伐西夏和辽朝的时候都是利用个击破,围点打援的战术,而这样的战术相当高明。
康巴人极为分散,他们没有城池,都是聚居的游牧之民,正好附和了角厮罗围点打援的战术,在高原上除了吐蕃,就没有qiáng大的王朝存在。
吐蕃人在高原的南部不断的追杀康巴人,原本安静祥和的地方处处烽火,这对康巴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而这些灾难都是因为大宋的货物出现而引起的,仁青东现在非常后悔,他应该早早就率领康巴人归附大宋,不该在路上耽误时间,更不该和宋人反目成仇。
仁青东看着战死的康巴人和在战火中变得面目全非的高原,他忽然觉得这可能是大宋皇帝的一个圈套,为的就是消灭康巴人。
虽然大宋皇帝提醒了自己吐蕃人会对康巴人发动进攻,但这一切实在是来的太快了。
要说大宋和吐蕃人串通是不可能的,但大宋一定知道一些消息,尤其是大宋皇帝肯定是知道某些消息的。
可以说大宋皇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提醒过他们,但事情远非仁青东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一直觉得吐蕃人不可能对康巴人发动进攻,但事实上吐蕃人进攻康巴人一点也没有手软。
这是一场部族之间的战争,本就是最原始的状态,互相吞并,谁赢了就能带走对方的一切,屠杀的只是康巴人中的反抗者,只要不反抗,就会被留下性命,成为吐蕃的俘虏,最后被编入苦力军中。
虽然都是高原部族,但吐蕃已经成为一个qiáng大的王朝,相比之下康巴人还处于落后的部族时代,对抗的结果显而易见。
何况角厮罗极为善于学习,从大宋的身上总结出了许多战争经验。
有了一个好师傅的吐蕃人,在制度上越来越趋向于汉家王朝,这对康巴人来说就是一次位面碾压。
大量的苦力军可以保正战争的后勤需要,而吐蕃人的还可以在康巴人的地盘以战养战,就食于敌。
康巴人的力量不能集中,只能被不断的消耗和击溃,不少康巴人只能投靠吐蕃来保命。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明知敌人不可敌的情况下,真正能做到死战到底的并不多,何况康巴人原本就不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存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高原东南的康巴人就被角厮罗的大军击溃,几乎所有的土地都成为吐蕃人的囊中之物。
仁青东除了率领一些拥护他的康巴人不断向南迁徙之外,别无他法。
在吐蕃拥有火器之后,qiáng大的军力已经不是康巴人所能对抗的存在,仁青东最后发现,除了进入大宋的土地外别无他法了。
原本近十万的康巴人,现在只有区区三万不到,这样的规模对大宋已经毫无威胁,当然也毫无用处。
仁青东只能寄希望于大宋会接纳他们这些逃难之人,即便是被大宋驱使也要比变成吐蕃人的苦力军要好的多。
所谓的苦力军中,大多都是反抗吐蕃统治的高原部族,他们原本也是吐蕃诸部中的一个,但因为不服从角厮罗的旨意而被征伐,俘虏全部被编入了苦力军。
当康巴人抵达成都府的时候,仁青东的心情是忐忑的,毕竟从一开始就是康巴人自己破坏了规则,而大宋皇帝也没有出兵征伐康巴人。
眼下他们和吐蕃人战争大败而逃,只能寻求大宋的帮助,这时候大宋若是能接纳他们,几乎不可能。
但出乎意料的是,四川路转运使的田况接纳了他们,即便是过了青城山的关隘,进入成都府之后仁青东都是蒙的。
大宋不光派出了士兵来监视他们进入成都府,更是派出了医者和药材,还有大量的板车运送伤员。
在看到一辆辆板车上卸下炉子,大锅,糙米,开始熬粥的宋人之后,仁青东哆嗦的望着田况道:“大宋上国,为何如此绝情!”
田况知道这是仁青东在指责大宋当初抛弃康巴人,但他却摇了摇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好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贵国皇帝已经把康巴人bī得走投无路,眼下我康巴人不到三万,可战之兵不足三千!”
田况盯着仁青东冷冷的开口道:“还有?!三千可战之兵?”
仁青东被田况盯得发毛,忽然改口道:“没有,再也没有了!”
“这便对了,我大宋可以接受康巴人,但却不能接受一个qiáng大的,处处争qiáng好胜,处处寻思利用大宋崛起的康巴人!”
仁青东终于知道田况的意思,整个人如同霜打的茄子,田况的话说的没错,康巴人是打算利用大宋崛起的,从一开始仁青东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
走私大宋的货物卖给吐蕃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打算利用大宋的货物使得康巴人富裕起来,只有拥有足够的财富,才能让一个部族qiáng大。
只可惜两头赚差价这种事情很快就被大宋识破,吐蕃叛逃到大宋的商贾也同时泄漏了实情。
但更为重要的是,赵祯在转瞬之间就明白了仁青东以及康巴人的心思。
顶点
笔 趣 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宋缔 第两千三百三十六章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笔 趣 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绝望之中的仁青东唯一的办法就是率领康巴人在大宋老实的做一个顺民,这是康巴人唯一的机会,从未有过老老实实归附大宋想法的仁青东第一次做出无奈的选择。
田况虽然带人救了康巴人,虽然对康巴人照顾的无微不至,但却是一种邀买人心,仁青东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
他自己也很顺从田况这位大宋官员的管理,因为他知道,不顺从的代价将会更加的凄惨。
但他不知道康巴人对宋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从一开始仁青东便觉得宋人不会这般的善待康巴人,尤其是在他们实力大减之后,这样的善待一定是另有深意的。
只不过仁青东没有看出其中的问题,无论是大宋的官吏还是田况都没有表现出索取的意图,这让仁青东摸不着头脑,也让他更加的恐惧。
就如同商人交易一般,一旦一方开出了价码,另一方若是一直不出价便会让人怀疑他的用心。
康巴人已经归附了,这次是真心实意,彻彻底底的归附,没有一丝的犹豫,即便是他们的智者不开口他们也会做出选择。
吐蕃人qiáng大,但吐蕃人却不是宋人的对手,这一点康巴人很清楚,他们更清楚的是和宋人以及吐蕃人交战过,宋人的qiáng大要远胜吐蕃人。
吐蕃人甚至连货物都需要大宋的补给,从贸易的一开始,吐蕃人就站在了下风,但即便是这样,吐蕃人依旧在角厮罗的带领下能够把康巴人打的落花流水。
由此仁青东总结出一点,一个王朝永远要比一个部族qiáng大的太多,永远不是一个部族能够轻易挑衅的存在。
事实上仁青东也知道这一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能够让康巴人也拥有自己的王朝,如此才能和吐蕃人对抗,在大宋和吐蕃之间求存。
但很可惜,他比不了解一个王朝的意义,也不了解一个王朝是如何运作的,拥有怎样的基础。
他只是知道能在大宋和吐蕃之间斡旋,能够有源源不断的货物进入康巴人的土地,再卖出去。
但他从未想过康巴人的土地只不过是一个走私通道而已,在赵祯眼中就是毒瘤一般的存在。
至于为何,仁青东想不明白,他也是把大宋的货物卖给了吐蕃人,也是在帮大宋赚钱,为何反而被大宋所厌恶和驱逐。
1...652653654655656...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