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在冲锋的时候,打牌被他们举起,同时举起的还有如林般的骑枪………………
康巴人在疯狂的逃命,他们当中最精锐的勇士本是用在冲阵成功之后进去厮杀的,但眼下却被宋军重骑一个照面便杀穿。
巨大的骑枪穿过他们的身体,连人带枪被扔出,取代骑枪和盾牌的是宋军骑兵的劈砍利器,骑兵马刀。
这种刀更长,也带有弧度和护手,最适合的便是从上至下的劈砍,在马背上使用,带着战马的冲击力,轻松的便能把落马的康巴人砍杀殆尽。
宋缔 第两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东眼中的恐惧
宋军的重甲骑兵是宝贝,从战马到骑兵都是宝贝,每个军几乎都把他们供着,因为这些强大的战力都是从背嵬军中退役下来的人,他们再被朝廷以募兵的方式召回,同时遣散在各军之中。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来可以增加各军的力量,培养新兵,二来则是让各军的实力相当,不会出现谁压过谁一头的情况。
重甲骑兵组成骑兵联队,成为战场上决定成败的存在,现在的大宋不缺草场,北方大片的草原可供放牧,即便是从阿拉伯引进了战马,但大宋依旧在为战马进行改良。
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战马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资源,而最重要的是,大宋曾经的却马,少马让朝堂上下都吓坏了。
北方的骑兵长驱直入,给大宋造就了近百年的屈辱和恐惧,在获得北方的草原后,赵祯便对马政进行改良,朝堂上下无一反对。
现在大宋的战马不缺,甚至每年都有大量的富余,国朝之内的马市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赵祯并没有下旨限制,相反他鼓励马市的交易,如此便能给大宋的马政带来更多的刺激,竞争机制被朝廷引导的情况下,只会使得大宋的马政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
康巴人的轻骑兵在遇到大宋的重甲骑兵后便被显得无从下口,这世上最要命的事情便是比较,宋军的战马速度快,耐力好,装备精良,轻骑兵的优势难以被发挥出来。
马上工匠射出的箭矢击打在怀安军的盔甲上只能留下一道白色的划痕,接着便被迅速的弹开,康巴人绝望的看着这些“钢铁猛兽”不断的向前追赶上自己。
厚重的马刀劈砍而下,便是圆盾都无法阻挡而变得支离破碎,战争总是残酷的,非要拼杀至你死我活才能结束。
康巴人的骑兵一路向青城山下的营地而去,此时他们才知道宋军的可怖,也知道仁青东的话所言不虚。
只有千余人的宋军却能把数千人的康巴勇士击溃,而且这样的绞杀还在继续,康巴人想不明白,为何宋军的战马能够负重许都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这样高的耐力和速度。
他们可是轻装上阵的轻骑兵,居然还能被宋军追赶上,尤其是宋军的马刀,威力惊人,便是盾牌也只能够格挡几下而已。
待过了成都府府城边界,大宋的骑兵便立刻停止追杀,不是因为他们追不上,而是军令早早便下达,追敌至府城边界折返!
军令如山,宋军是纪律部队,一切行动都要听从军令调遣,即便是敌人近在咫尺,只要越过府城边界也要停止追杀。
但怒射而出的弩箭依旧带走了不少的性命,宋军的骑兵也装备改良过的棘轮弩,短短的三息时间,已经有两轮箭雨射出,刚刚放松警惕的康巴人再次奔命…………
王韶自然是坐镇军中的,即便是田况邀请他也不肯移步府城的城墙上,依旧是坐在府城外的校场上。
夏日炎炎的他身着铠甲,绝不肯卸甲凉快些,而田况匆匆而来,看到王韶的模样后感佩道:“子纯之毅可堪猛将,元均佩服!”
王韶拱手笑道:“元均谬赞了!王韶不过匹夫之勇罢了……”
田况笑骂道:“若你王子纯是匹夫之勇,我等岂不是连匹夫都不如?莫要做作,快些下来。”
王韶摇头道:“将士在外未归,子纯不敢卸甲下台,还请元均兄见谅,待将士归营,子纯必卸甲请罪!”
田况微微点头道:“果真是军中儒将,某这便陪你一起等,来人命城中劳军之物送至营地,待将士而归,我成都府的百姓当箪食壶浆犒劳大军!”
王韶笑道:“如此有劳元均了!”
说话间,大军以绝尘出现,田况极目远眺,烟尘滚滚地动山摇,区区数百骑兵便有排山倒海之势,让人热血激荡。
田况手下的官吏早已驱马返回,下马禀报:“大老爷,成都府百姓自发带着果蔬,吃食前来,劳军之人不下数千,差人以护送至五里亭。”
田况转头对王韶笑道:“还有五里,未曾想大军来的比我等还要早啊!怠慢了,怠慢了……”
王韶摇了摇头,起身道:“时机恰好,骑兵归来卸甲只是开始,步卒还要清扫战场,元均也好看看我怀安军的战功多寡。”
田况微微惊讶道:“军中监军何在?”
王韶笑着望向田况默然不语,田况大惊:“莫不是老夫?!”
王韶从身边亲兵处接过文书道:“参谋兵事院举四川路转运使田况为怀安军监军,兵部行文,中枢用印,签押俱在!”
随着王韶的话,田况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已便是这怀安军的监军了。
微微苦笑道:“既然如此,子纯何必瞒我?”
王韶望向田况:“我是元均的最后考验,若是你在关键之时未敢下令出兵击杀康巴人,那你便没有监军的差遣,最后的决定权在老夫这里。”
田况微微点头的同时,怀安军已经开始打扫战场,这是宋军的必要程序,一来放止有漏网之鱼,二来也好救治伤员和俘虏。
救治伤员很重要,救治俘虏同样也很重要,宋军可以从这些人口中获得敌人的重要情报。
许多看似无所谓的消息,但对宋军来说都极为重要,不光是兵甲多少,粮食几何,甚至连所吃的是什么军粮,地形如何都成为宋军所需要知道的重要信息。
宋军打扫战场,百姓已经抵达军营,劳军的物资不断被从成都府运来,欢呼声和称赞声响彻天空。
宋军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不光如此,地方官员的配合,也在最大程度上的安稳军心。
躲在丛林之中的仁青东惊恐的瞪大眼睛,他没想到宋军居然如此凶猛,这已经不是用强大可以形容的了。
而在战后的一切更是让仁青东清楚一件事,宋军的强大不是他们能抵挡的,这不光是因为军队的强大,更是大宋上下的强大。
翻身上马,仁青东毫不犹豫的离开,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所恐惧的一切,也证明了自己心中的猜测,从现在开始他要带着康巴人远远的躲开这场危机。
宋缔 第两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贡品
康巴人终于向他们的智者匍匐下身体,逃回来的康巴人中有人走向仁青东跪在他的脚下请求原谅,而那些出言不逊的人则是愿意用自己的手指来赎罪。
但仁青东宽恕了他们,对仁青东来说,割掉这些人的手指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减少康巴人的战力而已。
“你们已经见识到了宋人的恐怖,这样的恐怖只不过是宋军的一隅之地而已,能使吐蕃恐惧的存在岂能小觑?任意妄为的代价便是我康巴人付出了数千条勇士性命!”
仁青东缓缓的起身站在高高的货物之上,他的话让康巴人中的大多数抬不起头,但他依旧没有停下:“此事是我康巴人自己做的不对,大宋皇帝在之前告诉我一句话,无论是谁都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眼下便是我康巴人在为之前的走私恕罪,怨不得别人,宋人的战力已经看到,既然他们没有追击残部,必然是没有彻底打算灭我康巴一部,此时当退回高原,回到部族之中。”
“尊敬的智者,那我等的这些货物该怎么办?”
仁青东看着一双双绝望的眼睛,笑了笑道:“货物全部放在这里,一件也不带走!”
谁也没想到仁青东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放在这里一件也不带走?这简直是疯了!
瞧见众人开始显露出怀疑的眼神,仁青东挥手道:“宋人不是荒蛮的部族,他们是汉家王朝,汉家王朝重礼数,这些东西不是我们卖给大宋的货物,而将士我康巴人进贡给大宋皇帝的贡品…………”
进贡?!仁青东的话让部众中的有心人眼睛一亮,进贡和买卖完全是两码事,汉家王朝的慷慨是出了名的,进贡所收到的回礼往往是进贡之物的数倍有余,这可比做买卖要划算了多了。
已经有人开始把货物放在了营地的空地上,并且仁青东当即写下货物的多少,属于哪一家,接着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开始不断的往空地上堆放自己家中的货物。
战死的人同样有货物,他们的家眷会把货物放在空地上,康巴人的兄弟会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仁青东看着越来越多的货物心中苦笑,虽然自己说是上贡给大宋,但事实上却不一定,若是田况私自吞下这些货物,并且驱逐康巴人,那这些便不再是货物,而是对擅自进攻大宋的补偿。
但无论如何仁青东都想试一下,成功了可以减少康巴人的损失,失败了,也可以让大宋看到康巴人的态度。
既然是有错在先,那就应该有一个态度表明出来,让大宋的上下看到康巴人并非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夷狄。
当然,康巴人率先进攻大宋的举动无异于是在向大宋挑衅,也是在把自己闭上绝路。
康巴人终于在仁青东的带领下离开了,只不过堆积如山的物资很快被宋人发现,当王韶和田况赶到的时候,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货物久久不语。
这些也许对大宋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却是康巴人的大半财富。
“这便是康巴人认错的模样,他们把自己认为最值钱的东西留下,这是在向我大宋赔罪。”
田况的话让王韶哑然失笑,指了指显眼处的书信道:“若是老夫猜的不错,这不是在向我大宋赔罪,而是在向官家上贡嘞!”
田况瞪了王韶一眼道:“胡说!明明就是赔罪!官家又不在成都府,如何上贡?”
王韶望向田况的眼神充满了疑惑,随即道:“你在这里为何拎不清?这东西是上贡还是赔罪和你有何干系?便是和咱们也没甚关系的,一切皆在官家心中。”
田况恍然大悟,这事情确实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无论是赔罪还是上贡,一切皆在官家的决断之中。
打开书信之后,果然如同两人所料,仁青东把这些货物当作是给大宋皇帝的上贡,也是一种赎罪,言语卑微虔诚,祈求大宋的宽恕。
两人都知道这样的书信送到官家手中,官家定然会不再计较康巴人的无礼冒犯和挑衅。
王韶和田况两人都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少年的老手,从眼前的书信中就能看出仁青东的态度,也能看出康巴人是真的服软了。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是康巴人挑起的,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官家故意为之,即便是康巴人在向吐蕃走私也不至于罢市,相反大宋完全能够提高物价从吐蕃赚取更多的财富。
可一旦罢市之后,吐蕃人并不是最先倒霉的,相反康巴人的财富会瞬间变得一钱不值,吐蕃人看不上康巴人的财富,他们只是希望康巴人能够从成都府的榷场中带去更多的货物以满足吐蕃人自己的需要。
从一开始田况和王韶二人都知道,大宋不会对康巴人用兵,怀安军和永康军也不是为了对付康巴人,而是为了适应高原的环境。
成都府向西不过百里便是高原之地,群山环绕之下却有途径可以抵达,而康巴人了解这条路,同时也适应这里的环境。
这是大宋对吐蕃用兵的第二条道路,大宋不可能只从青海路和秦凤路进入吐蕃,大宋用兵向来是各路齐发,给敌人造成大量的压力。
而赵祯从一开始便下旨王韶,他要把康巴人留给吐蕃,大宋所要做的便是派出哨探,在隐秘处观察吐蕃人的作战方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祯和参谋兵事院在细节尤为重视。
田况在思量再三的情况下很快做出决定,把这些货物悉数运往神都城,作为康巴人对大宋的上贡之物。
并且他和王韶两人联名上疏赵祯,奏报此次成都府大捷。
这样一来,大宋和康巴人的冲突便会以一种“误会”的方式出现,且康巴人向大宋认错,态度诚恳。
如此大宋便不会对康巴人再度追究,同时也会饶恕康巴人,至于要不要回赠康巴人,这一切还是官家说的算。
当书信抵达赵祯手中的时候,赵祯已经在和约翰吃酒,这个原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特使已经定居于大宋。
原本他是住在神都城的,但后来新的使者前来便带他回去,约翰不想离开大宋,甚至在大宋娶妻生子了,于是便定居泉州这个大宋贸易最繁忙的港口城市。
这里是一座仅次于神都城的国际性大都市,往来的商船几乎都是远洋的大船,各国百姓都有,但约翰万万没想到,大宋皇帝居然会抵达泉州,而且还住在了自己的府上…………
宋缔 第两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
泉州历史久远,早在上古为百越地,《汉书·地理志》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夏、商两代,泉州地属扬州,西周时,为七闽地,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历朝历代多有改变,隋朝时第一次出现泉州的称呼,之后便一直延续。
唐元和年间,泉州有三万五千五百七十一户,二十三万八千四百人,从此由中州升为上州,大中十一年,设嘉禾里属泉州,嘉禾里便是后世的厦门。
到了太宗太平兴国八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福州与泉州便是福建路最为繁华也是人口最多的州府。
而此次赵祯抵达泉州有一件对他来说极为重要的事情,规澎湖县为泉州治下,同时接受流求岛以及琉球国使者的拜见!
对于大宋的朝堂来说,流求岛和琉球国是一样的,但赵祯却深知两地的不同,流求岛是大宋的固有领土,这一点不可改变,也毋庸置疑,因为大宋已经派兵驻扎在了流求岛上,并且设立巡检司。
至于琉球国,大宋更是派兵帮助当地中山国统一,中山国王在赵祯的要求下改名琉球国,归附大宋。
这对赵祯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大事件,倭国已经消失,成为到时你给的海东州,而倭国天皇就在赵祯的后宫之中。
甚至连倭国的三大神器也在神都城皇宫的密库中保存,良子于今年三月返回海东州省亲,在倭人看来,这是他们的女天皇“荣归故里”。
而琉球国的归附便在情理之中。
赵祯的面前是一砂锅姜母鸭,据说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泉州名菜。
而约翰面前是一盆地道的焖猪肘,他对这种高胶原蛋白的食物有着别样的执着,而血压有些稍高的赵祯却要敬而远之。
在大宋生活多年的约翰已经习惯了使用筷子而非刀叉,赵祯和他谈起在东京城宴请蔡伯俙等人吃牛排的事情哈哈大笑:“朕是第一次见到朝臣们使用刀叉,西方人已经开始使用刀叉了吗?”
约翰笑道:“回禀官家,刀叉在西方已经是常用之物,只是许多人家用不起银制刀叉,铁刀叉又常有生锈……至于牛排只有贵族才能吃得起。只是不知陛下如何知晓牛排的?”
赵祯笑眯眯的说道:“因为朕曾经在佛罗伦萨吃过。”
每当听到赵祯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是,约翰都是自动过滤的,显然大宋皇帝在和自己开玩笑,他不可能去过佛罗伦萨。
但赵祯接下来的话却会让他陷入深深的猜疑之中。
“佛罗伦萨的红葡萄酒和面包浓汤味道也是极好的,但朕相信那里会成为艺术的天堂,虽然现在还不是。”
约翰纳闷的挠了挠头:“官家真的去过佛罗伦萨?只不过那里的面包浓汤并不好吃……”
赵祯摆了摆手:“无关紧要,朕只是想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文明,在这些文明中都有辉煌的成就,东方正在崛起,而西方也会崛起,终有一天双方之间会爆发一场战争…………”
赵祯的态度随便,而约翰却掉下了手中的筷子:“战争?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赵祯无所谓的耸了耸肩:“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也许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是千年之后,谁也不知道!但朕肯定,会有一场战争……”
约翰目瞪口呆,而赵祯却心中有数,当一个文明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战争会随之相伴,因为平衡被打破了。
不公平的种子被种下的时候,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会有一个率先发难。
赵祯不能预测战争爆发的时间,但是却知道这是必然,因为后世的种种都在证明他的猜测,人性是贪婪的,也是无法被满足的。
赵祯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为东方的汉家文明积蓄力量,东方这头雄狮永远也不会睡下,他要一直保持昂扬的姿态以利于世界文明之林。
赵祯不希望有伟大复兴的出现,因为这代表汉家文明已经衰落,只有永恒昌盛者才会不需要伟大复兴!
一顿简餐是赵祯和老朋友的相聚,但也是一次来自文明巅峰的警告。
“亨利正在发动战争,虽然不是对大宋的战争,但却是在向东方进发,塞尔柱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大宋不会参与,但若是十字军胆敢踏上东方的土地,朕一定叫他们有去无回!”
这是赵祯的警告,也是对西方文明发出的威胁,约翰只觉得嗓子发干,他不会到为何会为无法估计的战争而心生恐惧。
“官家的意思是?”
赵祯拿起一双新的筷子递给了约翰:“你和罗马帝国还有联系吧?把这句话告诉亨利三世,他会明白朕的意思。告诉他,朕已经改变了战争的规则,他的那些强盗无法与强大的帝国抗衡,只能对一些带甲不过数万的小国发动进攻,至于塞尔柱,这个强大的帝国会把东征的十字军吞噬,若是你们要战争,就要拿出全力作战,***的世界同样拥有强大的力量!”
约翰瞠目结舌的坐在原地,他被赵祯的话惊呆了,没想到远在大宋的东方皇帝已经发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野心。
但随即摇头道:“尊敬的陛下,神圣罗马帝国不会和大宋交战,十字军东征也只是为了宗教……和贸易,我们是为了打通路上丝绸之路,使得商贾不受阻碍的进入东方的土地。”
赵祯环顾四周,笑着说道:“东方的土地?不,你们越过塞尔柱的时候便是踏足了大宋的疆土,这一点你很清楚,东方只有一个帝国,那就是大宋,天竺不过是一片被殖民的土地而已。记住朕的话,不要想着和大宋较量,也不要想着和东方较量,即便是大宋有一天不复存在了,另一个汉家王朝也会重新执掌东方。”
约翰愣了一下,而此时三才走了进来,冷冷的看了约翰一眼,随即躬身对赵祯道:“官家,琉球国使者到了,还有澎湖巡检司以及驻流求岛定海都护王鹤也到了。”
赵祯点了点头:“宣他们进来。”
宋缔 第两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剑四顾
大宋的问题有很多,边疆上的事情便是一个大难题,东面和西面都存在疆域问题,同时也让赵祯不断的担心。
大宋东南西北都有极为广阔的疆域,北方的土地只需要不断的加强统治便好,东面的倭国几乎已经被大宋吞并,不断的移民之下,所谓的天皇治世已经逐渐瓦解。
天皇这个名头不断的被当作信仰而供奉,而不是统治阶级,这样最大的好处便是让倭人逐渐放弃反抗。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变化,当人们知道天皇根本就不是神之子的时候,而大宋却能给他们带来好生活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这被良子称为“陨落时代”她清楚的看到了倭人的分崩离析,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倭人依附大宋而不是曾经的天皇。
倭国对海上的影响原本有一些,最少他们比琉球国要强大,但他们的强大也不过是相对的,在大宋海东都护府的驻扎下,倭国变成了海东州,曾经厮杀内斗的他们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自海上出现,汉家王朝的威严这次不是隔海传递至倭国,而是如日当头。
倭人的任何反抗都不会被允许,只有强力的镇压,但大宋并非是一味的镇压,相反还在建设海东州。
赵祯深知这个时代的运行规律,只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反抗,这是封建时代,没人会去争取所谓的民族自由和独立。
所有人唯一的想法便是过上好日子,谁能给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跟随谁。
大宋这段时间不断的向海东州运送货物,为的就是满足倭国贫瘠的产出,当然这些货物给大宋换回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储备。
这片海岛上最多的便是金银矿藏,老天是公平的,海东州缺少铁矿,煤矿,缺少可以耕种的土地,但并不缺少贵重金属。
大宋经营海东州并没有消耗国力,相反还在赚取大量的贵重金属,有利的事情谁不会去做?
无论是朝堂还是商贾,都在参与对海东州的贸易和建设之中。
人们发现这片土地上的金银仿佛开采不完,于是便开始雇佣海东州的百姓进行开采,反正开采出来的金银也会运送到大宋去。
而留下的却是对倭人来说至关重要的物资。
天皇制度在海东州全面崩塌,但有一些人却在想方设法的反抗,期望颠覆大宋的统治,期望废除海东都护府形成自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