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仁青东再次出现在赵祯的车厢中,只不过这一次赵祯却面色严肃:“朕在成都府开设榷场,是被你康巴人通商的机会,是让你们康巴人有好日子过,但却不是让你康巴人从中赚取不义之财的,你们利用地利向吐蕃出售大宋的货物,是不是觉得大宋的榷场没有限定交易的数量是个漏洞?”
仁青东脸色大变,他没想到部族中有人在做这件事,也没想到大宋皇帝这么快便会知晓。





宋缔 第两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
走私一词在大宋并不是一件常常出现的事情,和后世的走私不同,这个时代的走私不光是为了避税,更多的是为了运送“违禁物品”。
大宋和吐蕃之间不存在贸易,两国从本质上来说是敌对的,双方之间虽没有到达不死不休的程度,但某种意义上却是一触即发。
赵祯亡吐蕃之心不死,这是从“固有思想”上决定的,在他看来吐蕃就该是大宋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和后世一毛一样。
如此一来大宋和吐蕃之间的贸易便是不允许存在的,从粮食到日用品,从必需品到奢侈品都不允许往来。
吐蕃唯一得到所需之物的渠道只有靠西去的僧人或是走私买卖,相比之下僧人能够带去的东西极少,而走私相对安全和可靠。
世上总是不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人,原本东城的勋贵商号便是走私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从吐蕃得到了许多财富,当然吐蕃人也得到了他们的所需。
仿制出了他们所需的火药弹,不要小瞧吐蕃人的智慧,虽然他们没有配方,但却可以用不同的配比进行计算。
一个吐蕃人商从逻些城带出了一个惊人消息,数千吐蕃精锐骑兵在最少他,但他依旧在黑手在逻些城残部的牺牲下冒死冲出了逻些城。
一路上不敢停歇,在牧人的羊群中匍匐最后偷了牧人骏马一路驰骋到了青海路的边关哨所。
距离哨所外五里处,吐蕃商贾点燃了属于黑手的红色药发傀儡,大宋的关隘第一次为了一个吐蕃人而和吐蕃人作战。
三百戍边的宣毅军骁骑点燃烽火,战死沙场,驱使他们这么做的唯一原因便是这枚药发傀儡属于黑手的最高命令。
在大宋的边军都知道这一点,黑手在国朝之类并没有实权,但在关外却是必须遵从的存在。
三百宣毅骁骑军倾巢而出,为的就是援助这个“该死的”吐蕃人,因为他的身后有数千黑压压的吐蕃骑兵追杀。
三百骁骑全部战死,但却让那个吐蕃商贾成功进入了青海路,即便是击杀了三百宣毅军骁骑,那数千吐蕃人仍是至死不休,继续深入。
闯过了边军哨所的关隘,点燃的烽火预示着他们前进的方向,烽火以最快的速度向青海路传播,边关有警的消息不断传递。
烽火甚至传递到了宁夏路和秦凤路,但是在这两处停止了继续蔓延,因为传来消息,入侵的吐蕃骑兵已经被尽数屠灭。
只是没人知道,这些被屠灭的数千吐蕃骑兵只有一个目的,击杀那个背叛吐蕃的商人,因为他带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消息抵达了大宋。
商人是趋利的,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不会背叛自己的部族,而这个巨大的利益便是宋人能够给他想要的财富和完美的生活,这是黑手当初应承下来的事,作为情报机构,尤其是名声在外的情报机构,这件事必须兑现。
商人获得了他想要的东西,财富以及安定的生活,而大宋获得了一条重要情报。
这个情报翻越了千山万水送到了赵祯的手中,当赵祯看到之后脸上的平静却如同青海湖的湖水一般,最少在仁青东看来是这样的。
赵祯收到了直达天听的线报,只不过线报上的内容很简单,吐蕃人发现了火药的真正配方,而且可以生产。
另一个附带的消息便是那个吐蕃商贾附赠的,康巴人在和角厮罗做生意,走私大宋货物的生意。
这是吐蕃人得到他们所需的唯一途经,也是康巴人两面赚钱的不二法门。
眼下被赵祯无情的戳破,仁青东当然愣在原处,不知该作何回答,此时赵祯对康巴人的愤怒要比吐蕃人破解火药的配比更加强烈。
大宋对吐蕃禁商是长期持久的政策,只有长久的封锁才能达到所期待的效果。
至于火药的配方,这算什么事情?
火药这般威力强大的武器肯定是瞒不住天下人的,吐蕃人不知道配比,只是在弄到火药的配方之后不断的进行实验。
这是最傻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早就在赵祯的意料之中,大宋现在不在乎吐蕃人获得了火药的配比,因为大宋的火器更加先进。
“知道朕为何发怒吗?”
赵祯咧嘴对边上的三才发问,三才僵在原地,他知道官家在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一定是愤怒到了极点。
三才颤颤巍巍的开口道:“因为吐蕃人获取了火药的配比?”
“火药的配比?!有那么重要吗?反正他们最先用火药进攻的不是大宋,以角厮罗那般稳重的性格,第一次用火药必然是小心谨慎的,要了解火药在战场上的威力,要知道火药该如何配合军队进攻,而这会用大宋做磨刀石吗?不会因为他们会被朕的大军击溃,会让他们还未熟练掌握火药的时候损失惨重,也会遭到朕的大举进攻。”
三才尴尬的站在原地,他也觉得自己说出的话颇为愚蠢。
赵祯用力的揉了揉鼻子,指着站在对面不断颤抖的仁青东对三才道:“瞧见没有,这就是个聪明人,人家知道角厮罗会如何,会把火药的“第一次”用在康巴人的身上,会用康巴人来练手!”
三才皱眉道:“可角厮罗毕竟掌握了火药的配方……”
赵祯猛然起身道:“那又如何?!朕已经改变了战争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往后的战场会变得面目全非,朕的大宋不仅掌握了火药,还掌握了火棉炸药,有了火枪,有了能铸造无缝钢管的技术,朕现在要和吐蕃比拼的是国力,是两国之间的财富,技术,人才,格物,资源!你觉得吐蕃能和大宋相比吗?”
“不能!”三才斩钉截铁的回答,边上的仁青东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赵祯伸手指向仁青东道:“但这个蠢货却向吐蕃走私大宋的货物,这其中就包括铁器,硝石,和硫磺,还有大批的货物!告诉我田况是不是瞎了眼睛!”
赵祯砸了精美的茶盏,通红的眼睛盯着眼前的仁青东:“犯了错就要受罚,这是我大宋的规矩,你回去吧!朕的大宋不接纳首鼠两端的人,更不需要吃里扒外不守承诺的人。”
仁青东脸色大变:“官家,这是部族中一些人擅自决定,和整个康巴人无关!”
赵祯坐倒在躺椅上轻轻挥手道:“朕不听你的解释,三才派人把他送回去。”
三才看了一眼仁青东道:“先生请吧!”




宋缔 第两千三百二十章仁青东的恐惧
赵祯的态度让仁青东绝望,他善于察言观色,知道眼前大宋皇帝的话没有转圜的余地。
刚刚到话太过震撼,他赵祯当着自己的面说出来大宋的力量,但可怕的是自己居然一句也听不懂。
伟大的仁切冈波,他赵祯居然说自己改变了战争的模样,战争本来便是白刃相交的,本就是比拼力量的,这可能与国力有关,但国力并不能主导一切,强大的国力或许能让军队占据优势,但唐人也没有征服吐蕃王朝。
他所说的比火药更厉害的东西是什么?他说的国力为何那么复杂包涵的种类如此之多,甚至把格物这门学问也算是在了其中。
但他现在知道,康巴人已经被大宋皇帝所放弃了,很可能会面对大宋的报复,这个看似文质彬彬的男人发起怒,就像是在面对一只可怕的远古巨兽。
三才对仁青东很客气,甚至客气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状态,四周等待的亲卫很奇怪,为何三才大官这个对朝臣都不算客气的人,对这个蛮夷这么客气?
“大官,怎生对这外藩客气这么多?”关系较好的亲卫围拢过来,奇怪的问到。
三才瞪了他们一眼,:“怎么?难道要某家对你们也这般客气?终究是外藩,虽说做了些丢人的事情,但官家可没有治罪,这便是天大的恩德了。”
这话虽说是给亲卫们听的,但却也是说给仁青东听的。
马车上的仁青东盘坐在车厢的地毯上,看着三才穿过车厢才道:“大官,不知如何能让官家回心转意?”
三才指了指后面的车厢道:“官家的话应该说的很清楚了,智者何必强求?便是你现在率部投靠大宋,内迁到宁夏路也没有用,官家已经不打算收拢你们,你们康巴人好自为之吧!”
仁青东有些绝望:“大官跟随官家多年,可否为我康巴人…………”
三才脸色一变,连连摆手道:“智者莫要说笑,某虽说是入内内侍省的都都知,但官家定下的事情却是无法更改,尤其是咱的这位官家,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主!当年迁都满朝文武都在反对,便是孔家都在上疏官家,结果如何?官家还不是执意迁都北平府?”
三才稍稍顿了一下才接着开口道:“其实官家一开始已经给你们机会了,你看看我大宋这般的国力,征伐你们康巴人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为何一直与你们通商?还不因为官家仁慈!你们倒好把官家的仁慈当作是发财的门路,去养活大宋的敌人!这难道不是吃里扒外吗?还是在你出使的这段时间,当真是在打我大宋的脸面,也拂了官家脸面!”
仁青东心中的愤怒和憋屈已经到达了极点,因为几个族人的无知和自大,居然让对康巴人示好的大宋皇帝收回了善意,这几乎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和愚蠢!
“若是我康巴人把那些和吐蕃通商的人交给大宋,是否能得到官家的饶恕?”
“仁先生,你怎么还是不明白?我大宋不要你们的诚意了!官家说了,做错的事情只能自己承担责任,这是铁律牢不可破,也是规矩!”
“难道大宋就要看着我康巴人被吐蕃攻伐不成?!”
三才笑了笑,望向仁青东的眼神中没有任何感情:“这和我大宋有关吗?若是非要扯上关系,便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三才终于流露出冷酷无情,之前对待仁青东的客气那是出于一种对他们的可怜。
夹在大宋和吐蕃之间的康巴人不会好过,现在大宋放弃了他们,而吐蕃人必然会对康巴人用兵,因为在吐蕃人的脑袋里,康巴人已经变成“肥羊”的代名词。
一旦中断贸易,康巴人没有了货物给吐蕃,必然会引起吐蕃的反噬,这就是官家常说的“农夫与蛇”!
火车的咔咔声不断响起,三才侧耳听了听对仁青东说了最后一句话:“你听,这声音是否如同隆隆的战鼓?还是早日回去吧!相信在你回到部族之前,大宋就已经关闭了和康巴人之间贸易的榷场了,很快战火就会烧到你们的部族,早日回去也好早日作战!”
仁青东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现在祈求大宋皇帝的饶恕已经没用,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早日返回部族。
他知道无论是大宋皇帝的话,还是眼前这个内侍的话,都没有错,一旦康巴人不能给吐蕃提供走私的货物,必然会遭受吐蕃的攻击。
大宋并没有刁难仁青东,相反三才给了他相当的便利,一匹战马追上了火车,让仁青东跳上去骑乘,同时还给了他一些驿券提供便利,可以使得他连续骑马赶路。
这一次仁青东放弃了乘坐火车的机会,他要试一试用战马赶路的极限是否有大宋的火车快。
在仁青东心中一直觉得骑马的速度能够超过火车,这一次他要试一试,但有一点他之前就明白,火车的运送能力要比战马强太多。
奔驰在大宋的公路上,他便知道宋人便是骑马在这样的公路上前进也要快的多,大量的水泥路虽然有些破损,但最少晚上还能骑行。
一路上只能听见风从耳边掠过的声音,刚刚上马之前仁青东看了一下,宋人不光给了他路引,通关文书,还给了一个铁质的水壶和三袋干粮。
宋人果真没有刻意刁难自己,看着这些东西仁青东心灰意冷,虽然看似是在帮助自己,可事实上却是以礼相待,不让自己这个外人死在大宋而已。
一长条的牛肉干含在最终,上面的盐分和滋味慢慢的在口中化开,甚至有些小茴香的味道在其中,不断的咀嚼可以让自己清醒,也能减轻疲劳。
没想到宋人也发现了这个窍门,在高原上,勇士们驰骋的时候都会在嘴中放一个肉干或是劲道的青稞杆子。
这虽然是细枝末节,但足以见得宋人对骑兵作战已经相当了解,只可惜自己看到了大宋许多的东西,但以自己的智慧却还是没有看懂。
而那强大的背嵬军更是不见踪影,难道宋人最强大的骑兵不是应该保护帝王吗?




宋缔 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罢市
田况被斥责的文书是由递役传递到成都府的,但速度却要比仁青东快得多,这种递役和大宋原本的递役不同,走的不光是公路,而是怎么样近怎么样来。
人员可变文书不变,采取接力的方式前进,一站路的人只负责这一站,送到下一站之后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
当然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这样的速度极快。
有些递役骑马赶路,有些则是乘坐火车,如此一来自然比仁青东的速度要快上许多。
田况看着手中的文书怒火中烧,他也没有想到康巴人居然会给吐蕃走私,而且是从自己治下的榷场中走私的。
斥责的公文非常难看,但田况知道这是官家在顾及自己的脸面,否则根本就不用说的这么难听,直接把自己降职留用便是。
但这份公文虽然斥责了自己,但却并没有降职,也没有别的处罚,仅仅是斥责而已…………
走出签押房后,田况下令立刻召集所有和榷场通商有关的官吏,眼下官家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要断绝与康巴人之间的贸易往来。
这是一次强烈的断交,也是在严惩康巴人的不守承诺。
在榷场开市之前,官吏都被召集在了成都府的转运使衙门,田况现在是转运使,同时暂代知府事一职。
一群官吏站在公衙的堂前有些不知所措,今日是大集,榷场将会迎来一个高峰,每月月初都是大集,无论是大宋的商人还是康巴人的商贾都会带着大量的货物出现在榷场之中。
现如今的成都榷场已经成为大宋最繁华的榷场之一,大宗的买卖在这里被交易,有些人甚至一夜暴富。
而康巴人带来的货物也越来越多,其中甚至有不少都是产自吐蕃的东西,这在大宋也非常畅销。
但今天,一众官吏看着田况的表情觉得有些不同,转运使大老爷的脸色有些难看,但更多的是愤怒。
“从今日起,关闭我朝和康巴人交易的榷场,把榷场之地的东西都收了,原本的围栏改为驻兵之地,马上怀安军便会驻扎其中,”
田况的话让众人大惊,他们是看到了大老爷脸上的难看,但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如此超乎他们的想象。
“大老爷,罢榷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无论咱们大宋还是康巴人都带着货物往榷场赶,而且城中还有大量的康巴人在准备,许多商贾都是准备了数月之久,如此一来前功尽弃啊!”
田况并不回答他的话,而是环顾众人道:“你们当中有多少人知晓康巴人在和我大宋做生意的同时也在和吐蕃人做生意?”
众人一时无语,显然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点,但依旧没有上报,大宗交易在大宋是比较常见的,榷场的官吏一开始没有当回事,但逐渐的发现有些不对劲。
康巴人手中有不少原产吐蕃的货物,而且数量不少,而大宋的货物有些根本就没必要买那么多,尤其是以康巴人的人口算下来。
这其中便是有猫腻了,但绝大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因为这榷场的交易越多,数额越大,上报的税收便会越多,同时自己得到的好处便越多。
很多人为此甚至刻意隐瞒了真相,在利益面前谁会告发这种事情?无非是一些铁锭,毛料毛线之类,还有些茶叶瓷器,这些东西在大宋并不值钱,但到了康巴人的手中便会几倍的增加。
尤其是丝绸这东西,康巴人甚至是有多少要多少。
这些不正常的地方通通都被忽略掉了,所有人只是关心钱在何处,如何获得财富,如何让榷场赚取更多的税款。
现在田况说的话让所有人无言以对,他们也是纵容者和帮凶。
田况看着沉默的人群无力的挥了挥手:“官家已经下旨了,此事没有回旋余地,务必在开市之前处置好一切,这是你们的职责,也是在赎罪!官家不予追究,本官一力承担!”
放纵成了加害,康巴人的野心是逐渐被喂大的,现在突然关闭榷场,就是对所有人的惩罚。
当满载货物的马车,板车出现在成都府外的榷场时,看到的却是大量的士卒,和已经被改造成为牢固的军营…………
盾牌长枪阻挡了康巴商人的去路,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何每月的大集会取消了。
没有人迎接他们,唯有大宋严阵以待的士兵,一群榷场的官吏在不断的重复一句噩耗:“即日起,成都府榷场罢市,任何交易皆是违禁!”
“这位官人出了什么事情,为何要罢市?我们可是从遥远的地方带着货物来的,康巴人的诚意还请您收下!”
当差的官人看着眼前善良的宝石心中虽然想要但却推开道:“此事你应该比我更清楚!精明的人不只是你们康巴人!”
康巴商贾脸色一变:“官人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小的听不明白啊!”
“你们从大宋买了大笔的货物,但你们又转手卖给了吐蕃人,吐蕃人的货物被你们带来大宋贩卖以此获得差价,难道还要本官说的更清楚吗?事情已经败露,官家震怒下旨罢市!”
“那我等这些货物怎么办?能否卖了之后再走?”
“卖?卖给谁?”
官员叹了口气道:“你还不知道吗?现在已经罢市,没有榷场,没有交易,一切都不会有了。”
“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们康巴人,这是欺骗!”
“不是欺骗,是惩罚。”
“可之前你们没说不可以,这事情……”
“荒唐,之前你们进入榷场的时候便明白的告诉你们不得与吐蕃人交易,这难道不是明说?”
康巴商贾抿了抿嘴唇,他的意思并非如此,而是说大宋官员在发现他们走私之后而警告他们。
在康巴人看来这是一种误会…………但这是他们以为。
所有的商人都被驱赶离开,但有些人不死心,想要硬闯,而他们面对的是却是大宋的铁骑。
“闯关者杀无赦!”
巨大的铁盾被高高举起,无数的士兵涌出榷场改造的军营,钢铁的洪流仿佛瞬间涌现,康巴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这一切。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宋军的军阵,也是第一次见到宋军的强大。




宋缔 第两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报复“如期而至”
大宋彻底对康巴人关闭了榷场这是一件轰动大宋和吐蕃的大事,没人想到好好的榷场为何会突然关闭,这自然而然的让人们想要去了解背后的原因。
要知道成都府的罢市关系很多的人,无论是大宋的商人还是康巴人的商贾都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财物,而同样吐蕃人也在其中投入了钱财。
很快真相就显露出来,康巴人和吐蕃的交易被披露,这是一场背叛,许多人都忍受不了,大宋在对吐蕃禁商,而康巴人却把大宋的货物卖去吐蕃从中获取暴利。
朝堂上的官员大声疾呼,要求对康巴人用兵。
大宋许多的货物卖给康巴人的价格都是低廉的,并没有高价收税,这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要不是因为赵祯的旨意和三司的文书,卖给康巴人的货物价格会高的出奇,而且税收也会非常高。
眼下的康巴人终于知道了,他们即将失去富裕的一切,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开始还没当回事的康巴人也终于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将会失去大宋的榷场。
消息在人群中传播的很快,恐慌的情绪也在蔓延,尤其是在大宋的边军出现之后,这种恐慌被发挥到了极致。
人群不断的拥挤,希望能通过眼前的“军寨”抵达大成都府,他们只是想把手中的货物卖掉。
但得到的却是宋军列阵的驱逐,巨大的盾牌后伸出无数的长枪,如同钢铁的树林把路封死,并且还有军士在高声喊话:“即日起关闭榷场!康巴人不得再进入四川路!退后!退后!”
咔咔咔咔咔咔…………步卒迈着坚定的脚步开始前进,同时齐声大喊,“后退!后退!”
宋军的军阵整齐威武,杀伐之气开始出现,但始终保持克制,驱逐康巴人是大宋的底线,没必要流血冲突就不会主动出击,这也是转运使田况下达的命令。
面对全副武装的宋军,康巴人为之胆寒,他们敬畏强者,大宋军队展现出的军威让他们知道自己无法与之对抗。
如此锐利的钢铁丛林,正面冲杀根本就是寻死,而宋军的铁骑如同钢铁铸就的移动堡垒,战马的响鼻显示出了焦躁,宋军正在极力约束这些已经兴奋起来的战马。
在不情愿中,康巴人缓缓离开,他们知道即便是穿过眼前的宋军也不可能再有人和他们交易。
而眼下的损失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很快康巴的商贾们就知道了原因,“宋人欺骗了勇敢的康巴人!”
1...648649650651652...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