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眼下大宋皇帝在内迁这个问题上是绝不会松口的,这就是逼着自己和康巴人成为大宋的一方而毫无选择的余地,
这招十分高明,自己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也不可能让大宋皇帝轻易得逞,最重要的是想办法不和吐蕃人产生矛盾。
这几日的时间大宋皇帝根本就不召见自己,自己也只能住在这个内侍的府宅之中,而那个传话的老内侍再次出现,每一次都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三才推门就看见了仁青东期待的眼神,虽然心中在暗自发笑但脸上依旧绷住了表情道:“官家还是不打算召见你,你便在此处好生歇息吧!”
“大宋官家为何就不再召见我?!我可是康巴人的智者,我是…………”
三才推开帽子挠了挠头:“你是谁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你要离开这里,官家要走了,你也要陪驾。”
“官家要走了?!去哪?”
三才冷笑着说道:“反正不是在神都城中。”
这个消息实在是让仁青东措手不及,他没想到赵祯居然会离开神都城,从来没有听说过汉家王朝的天子会离开都城的,一旦离开都城对汉家王朝来说必然是有大事要发生!
仁青东小心翼翼的追问道:“官家让我陪驾?”
三才的脸色一变,笑眯眯的拱手道:“这是自然,您是康巴人的使者,这是官家认下的事情,不能改变,让你陪驾也是为了让你看看我大宋的国威!”
仁青东点了点头:“如此我便知晓了,有劳大官!”
三才离开之后,仁青东立刻起身,他知道大宋皇帝让自己伴随皇家,很可能是要和自己“说话”。
这是汉人最常用的“欲擒故纵”手段,为的就是让自己不断的妥协,大宋皇帝知道拿捏住了自己。
当他看到皇帝的车驾后最为惊讶,这车驾实在是没有皇帝的威仪,更比不上传说中的大驾卤薄。
仁青东见识过角厮罗的仪仗,不光有精锐凶悍的骑士前呼后拥,更是有一群高僧大德宣唱佛法,佛号相随,各种旌旗幡子数立如林。
而瞧着眼下,只有寥寥数十人跟随,这在大宋也就是一般的富户出门的景象,完全不该是一国之君的气派。
骑马跟随在三才的身边,仁青东有些不解的问到:“官家出行便是这般?”
三才点了点头道:“自然是这般的,只不过许多东西你都看不见而已,官家之重干系江山社稷?岂能亲率,某家便是说护卫皇驾不下千余人你相信吗?”
千余人?
仁青东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笑道:“自然是相信的。”
三才摇了摇头,眼睛中充满狡黠:“不信便是不信,何必违心而说?这街面上的新人之中便有不下百人护卫左右,只不过他们可能是走街串巷,挑着扁担的货郎,可能是一位外地前往神都城游览的游人,甚至可能是一个酒楼门口的伙计,你觉得呢?”
仁青东不再说话,他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跟不上三才的话,兴许是这里埋伏着大量皇城司的探知。
知道这是三才在震慑自己,仁青东笑道:“我可不会对大宋的天子产生任何威胁,康巴人还没有蠢到惹怒强者的程度。”
三才微微颔首:“不错,算是聪明,难怪官家夸奖你是聪明人,上车吧!官家在等你。”
仁青东眯起眼睛,看向三才,单脚支撑轻轻一跃便跨上了边上的车辕进入了马车,刚刚三才的话让他很不舒服。
聪明和智慧完全是两种东西,到了大宋之后就没人再说自己脑袋里的是智慧,而都是在夸赞自己聪明…………






宋缔 第两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忧
赵祯这么多年来唯一长进最多的便是心性,这方面他几乎已经到达了相当平静的地步,因为久居皇位,因为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因为曾经的身份,他对许多东西都已经看淡。
权利当然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金钱同样也是让人会舍去性命追求的,但恰恰作为皇帝这两样东西他都不缺。
赵祯掌握了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大宋这个国家暴力机器面前,什么样的反抗都将是徒劳的,这就是权力的巅峰,是强大到无可匹敌的力量。
而财富这东西在权利的辅助之下会比滚雪球还要快的积累,而当这两样东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便都失去了意义,整个大宋最赚钱的买卖源自何处?
当然是蔡记和和官营买卖,这俩个产业甚至能把大宋最强大的利益集团给碾压的体无完肤,钱的多寡对赵祯来说根本就毫无意义。
至于权利……这东西早已被赵祯放下,否则也不会让赵旭主持国朝大政,自己退居幕后,虽然这么做是别有用心,但确确实实是把一部分的政治权利下放。
古来君王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赵祯甚至为了避免和赵旭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而把两人之前处理的政事详细划分开。
同样这也是为了方便朝臣们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是必须要坚持的事情。
赵祯现在的心态已经不会有太大的波澜,唯一在乎的东西就是把眼下大宋的强大传承下去,这甚至已经成为赵祯的一种执念。
想想也是,大宋被他打造成了这个模样,女真人已经归附大宋,成为一支用生命横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冒险考察队”。
女真人对汉家文明的威胁几乎被赵祯消灭的一干二净,东海都护府和海东都护府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意义非同的存在。
赵祯在马车之中看着奏疏上的内容有些觉得不可思议,在大宋保障了女真人的“后方”安全之后,这些女真人居然对冒着生命危险不断的向美洲大陆前仆后继。
这种疯狂和执着令赵祯开始怀疑,女真人不会在打算在美洲建国吧?!
当然这种忧虑完全是多余的,在奏疏的末尾,东海都护府的大都护鼠三在奏疏的末尾特意说明,“女真人,至情至性也!夫婆罗洲相距甚远,却趋之若鹜,常言:大自由也!大归宿也!我等汉民不解,然其却心中已有九死不回之势!”
赵祯在看到这些话后便默默无语,没想到女真人对自由和冒险的向往是如此的炽热,甚至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地步。
他们热爱自有,追求冒险,甚至不惜放弃生命。
赵祯其实很佩服这些女真人,他们过不惯大宋的安稳日子,寻求的便是冒险和刺激,也许他们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一次从遥远的美洲回来时,这些女真人的探险队是最受大宋欢迎的人,朝廷不光要给他们大量的贴补和犒赏,甚至会在第一时间高价购买他们从美洲带回来的任何东西。
赵祯知道美洲大陆是一座宝库,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搜寻那些特殊的东西,当然赵祯会给出公平的价格,让这些出生入死的女真人获得应得的回报。
轻轻的合上奏疏,赵祯已经完全放心鼠三治理下的东海都护府,不光把女真人管理的很好,甚至已经开始想到把女真人和汉人进行无差别的对待。
这样的管理方式只会让女真人觉得他们在大宋和汉家百姓是一样的,甚至比汉家百姓生活的还要好。
大宋不强迫他们所有人内迁,而迁徙到女真土地上的汉民也不愿前往遥远的北方,他们只会在女真的土地上把那些黑色的土地当成宝贝一样去开垦耕种。
这些土地对女真人来说是束缚,但对汉家百姓来说却是不能放弃的宝贝,是他们未来的基业!
没有利益冲突就不会产生仇恨,相反女真人和汉家百姓之间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关系,汉家百姓满足女真人的生活所需,而女真人从遥远之地带回来的东西换取财富之后便用来购买汉家百姓的商品…………
这就是鼠三治理下的东海都护府,赵祯知道其中必然也有唐括多保真的功劳,哪个女真的女子可不简单,若是鼠三没有她的帮助,做不出这等巧妙的事情来。
赵祯眼下最关心的事情不是在东城豪门,也不是在国朝大政,更不是西面的高原吐蕃,即便是角厮罗已经“建国开元”但赵祯也依旧没有把他和吐蕃人当作威胁。
因为在赵祯眼中,无论是和党项人,还是和契丹人,女真人,甚至是和倭人之间的战斗和冲突都属于大宋的内部冲突。
这其中当然要包括高原上的吐蕃,在赵祯的印象中,吐蕃这个词有些陌生,高原这个词却很熟悉,高原上的吐蕃人在赵祯眼中是“藏人”而吐蕃是“西藏”。
两者之间只有历史的区别,却不存在其他的本质区别,那里的土地就应该属于华夏,就应该属于大宋。
即便天下所有人都说,吐蕃不是华夏的一部分,吐蕃曾经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但对不起,在赵祯眼中大宋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就是在处理“家务事”,青藏高原始终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终是华夏领土。
对于赵祯来说什么最为要紧?什么是他最为担心的?
不光是大宋的完整,更是如何要把这么多的种族进行大融合,这才是他一直以来的打算,只有大融合之后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分歧,避免问题的发酵,矛盾的扩大。
最简单的一点便在于大宋和草原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党项人以及契丹人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的速度几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何处?赵祯现在才看明白!双方互相攻伐上千年,不是生活习惯,不是地域差异,而是最微不足道也是最要命的东西上……粮食!
粮食是一切的根本,物资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当大宋把一车车粮食,一车车货物运送到草原上的城池中,只要价格合理,几乎所有的草原人都会以金钱来购买,而不是依靠武力来夺取!
所以那些为了犯边出击的“漂亮口号”都是骗人的,总不能喊着“我快饿死了,你们有粮食我们就要来打劫!”的口号发起战争吧?




宋缔 第两千二百九十六章术与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或者说没有一个文明是傻子,否则他们就不会从远古延续至今。
但聪明和智慧完全是两把事,但有些人会把这两者的概念搞混淆了。
若是用华夏文明的传统智慧来说,聪明是“术”而智慧是“道”两者看似差不多但却有着天差地别。
聪明可能是一种智商的表现,或是在某一方面的天赋,但智慧往往需要庞大的人生阅历以及更高层次的战略眼光。
越是聪明的人若是没有完善的引导,这种聪明对他的破坏便是越强的,最终会使得他走向自我毁灭的边缘,因为他的盲目自信会让他自大骄傲起来,变得目中无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赵祯眼中仁青东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总是寄希望与自己的聪明来斡旋和大宋以及吐蕃之间的关系,各种各样的理论说出来听着都相当合理,但在赵祯面前,这只不过是一种游说的手段而已,所有的话都是“空头支票”完全没有实际意义。
最简单的便是仁青东请求康巴人和宋人之间建立长久的贸易关系,而他却对赵祯要求康巴人内迁的这件事上只字不提。
这就是有些拙劣的在耍小聪明了。
“你既然说了那么多,希望派遣康巴部族的少年来大宋求学,希望和大宋永远和睦,希望朕在成都府开设的榷场永不关停,那为何不愿内迁至大宋?”
“官家,不是我康巴人不愿内迁,而是我等久居高原,受不得中原的气候,一旦下了高原,便会嗜睡乏力,食欲亢进、下肢浮肿,这般如何能久居中原?”
赵祯笑着摇了摇头:“没想到你这康巴智者还挺鸡贼!高原人下到了中原,虽说会有你说的这些不适,但只要长时间居住,合理的吃食,多多锻炼筋骨,时间长了便会没有这般的症状…………你这套说辞不太合适,朕可不是让你所有康巴人内迁!”
所谓的“智者”自然是拥有超过一般人的淡定,仁青东谎言被赵祯戳破之后并未惊恐,而是再次向赵祯解释道:“官家,老弱妇孺解释我康巴人的家人,家人内迁至中原,那康巴的勇士如何能安心,思念之情会击败他们心中的骄傲,击垮他们坚硬的脊梁!”
赵祯有些无奈,望向仁青东道:“你难道不知我大宋的兵制?募兵制的士兵都是离家四年,四年的时间里不能与家人见面,何况朕虽然内迁康巴人,但却并未要把他们迁到遥远之地,只是进入四川路而已,怎么难道你们康巴人连我大宋乳臭未干的娃娃都比不上?!那朕是真的要怀疑你们康巴人是否是高原上的雄鹰,出彩的勇士!”
赵祯从来都不是一个鲁莽的人,要是和他辩论可是要小心谨慎,当年的张俭在他手中都是吃了大亏,何况是面对一个所谓的“智者”。
仁青东一时有些发蒙,没想到自己心中盘算许久,看似完美的借口居然被大宋皇帝三言两语的便击破,甚至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赵祯随便的靠在锦榻之上,完全不顾形象的伸了个懒腰:“你知道朕为何让你陪驾吗?”
“仁青东不知。”
“朕是告诉你,朕没有逼迫你,一定要让你倒向大宋,成为大宋的子民!
你可以做出选择,或是选择大宋,或是选择吐蕃,亦或是两不相帮,康巴人还过着原本的生活。”
还有这种好事?
仁青东一时有些发蒙,大宋的官家仁慈不假,但也不可能仁慈到这种地步吧?
“随便我康巴人如何选择?”
瞧见仁青东试探的口气,赵祯笑到:“这是自然,朕是大宋的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宪!”
就在仁青东打算开口的时候,赵祯再次开口:“你的选择是你的事情,朕该怎么做是朕的事情,并没有多少的关联,这你应该明白,朕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仁青东被赵祯的话说的愣住了,心中电光急转随即道:“仁青东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从此我康巴人愿成为大宋子民,归于官家您的统治之下,仁青东没有别的请求,只希望我康巴人能有再回高原的那一天……还望陛下成全!”
赵祯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待高原平定,朕会给你康巴人以优待,若是还想回到高原,那便回去,到时候的吐蕃高原也是我大宋的高原,有何不妥?”
仁青东右手抚胸坐在车中行礼道:“官家圣明!”
赵祯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次朕离京是为了游走西方,看看我大宋现在的模样,作为皇帝哪有不知道自己国朝情况的?你既然来了,便也陪朕走一走,算是游览我大宋各地了!”
仁青东微笑道:“臣感激不尽!”
待他走后,赵祯微微感叹,仁青东的思想转变之快让自己出乎意料,原本还打算和他周旋一番,但没想到他这么“识时务”。
既然以“臣”自称,那便是在表明他归附大宋的态度,谦卑而恭顺,这是一个康巴人放下的骄傲,也是所有康巴人放下的骄傲。
仁青东没有办法不归顺,赵祯的话看似简单并且宽仁,可事实上却处处让他难以抉择。
赵祯看似轻飘飘的几句话,但其中的威胁无处不在。
虽然给了仁青东自己选择的权利,但仁青东却没有选择,最后那一句“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便是一支“利剑”。
康巴人还能有什么选择?选择倒向吐蕃?那必然让康巴人成为吐蕃的马前卒,康巴人生活的地方就在大宋和吐蕃之间,在四川路以西的一隅之地上!
成都府中的榷场定然会关闭,大宋也不会再给康巴人任何的好处,那时的大宋若是要对吐蕃用兵,康巴人必然首当其冲,成为大宋进军路上的绊脚石。
康巴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作为大宋和吐蕃之间的牺牲品,相反他们是要从中获取利益的。
若是两不相帮,大宋和吐蕃会容得下看戏的康巴人?显然更是不会,没有那个王朝能够允许康巴人置身事外。
唯一的办法就是跟随一个强者,成为他的拥趸,以此来让康巴人的利益最大,所以仁青东选择了大宋…………




宋缔 第两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车
| |
-> ->

赵祯当然是要离开神都城了,车驾在出城之后便前往火车驿站。
这庞大庞然大物已经是大宋重要的交通工具,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技术相当成熟,而赵祯对火车的熟悉相较他人要高出不少。
看着已经大上一圈的火车头,赵祯微微有些感叹,大宋火车的速度已经和后世的蒸汽火车差不多,最要紧的是得益于橡胶的普及,蒸汽机的密封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蒸汽机的运行更加高效,火车的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更快,蒸汽火车的动力来源便是火车头,而所需的燃料便是火车头后面的两节拉煤的车厢。
当然,火车给仁青东的冲击力也不小,他在第一次见识过后便日夜难忘。
谁能想到大宋居然能造出如此神奇的东西?不需要人力,畜力便可“机关具备一驱不还”?直到现在仁青东再次看到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依旧不明白这是怎么做到的,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宋人的“妖法”。
上车之前还在车轱辘边上研究,余光已经瞧见大量的货物被装上了车,还有不下百人也进入了其中。
这样的运载能力实在是让人惊叹!
那么多的货物在以往需要多少马车去运送?那么多的人需要多少马车去乘坐?但现在却被一节节的车厢所代替。
赵祯乘坐的火车自然是不同的,大宋有明文规定,寻常的火车不可人货混装,要么便是载客的客车,要么便是拉货的火车,以免有偷盗之人。
火车的速度并不快,一旦遇到“扒火车”的盗贼,内外配合起来那可就麻烦了,之前已经遇到了好多次这样的事件,不得已之下,朝廷下了公文,火车配备精锐弩手十二人,保护火车安全,一旦发现有人行窃,格杀勿论!
这是相当严峻的律法,意味着护送火车的士兵可以直接射杀来犯的敌人。
只要是靠近铁轨,接近运行中的火车,那就有可能会被直接射杀掉,为此大宋的盗贼在死伤无数之后便再也没人敢打火车的主意了。
大宋军中的神箭手可不白给,用上棘轮弩后几乎能做到箭无虚发。
车站今天依旧忙活,并没有因为赵祯离京而停顿,这是赵祯最满意的地方,这么多年下来,无论是皇城司还是亲卫司都了解了自己的脾性。
边上的火车已经开始装车,仁青东这是第一次见到单纯拿货的火车,聚精会神的数着货物的数量,越是这般数下去越是心惊。
押韵的士卒已经蹬车,边上的围挡全部撤去,甚至有士兵站在火车头上巡视。
呜呜呜…………
刺耳的汽笛声响起,火车开始发出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慢慢的移动起来,车轮转动,越转越快,在杠杆的作用下仿佛没有东西能够阻挡它前进的道路。
白烟升起,这是多余的水蒸气冒出,同时黑烟也在出现,燃烧室中的煤炉在不断的散发热量。
火车在离开车站之后速度便提升到了相当快的地步,行至远处只能瞧见高高冒起的白烟…………
第一次见到火车的时候是震惊,再次看到之后便是更加震撼,宋人是如何想到这个法子的?
如何让一个铁疙瘩拉着木质的车厢在两条铁轨上迅速疾驰?
这不是妖术是什么?!
“康巴使者,官家已经蹬车,也请您快快蹬车吧!”
边上的亲卫已经还上了盔甲,手持火枪的站在车顶上招呼仁青东。
仁青东拱了拱手便上车,他实在是被眼前这一幕再次震惊,他不光看到了火车的便捷,更是看到了它的价值和对大宋的意义。
这样的一列火车,单单是拉人运货岂不可惜?若是能成为大军驰援边关的利器,那自然是不得了的,仁青东不相信这么简单的问题宋人会想不到。
干咽了一下口水,现在的他才发现大宋真正恐怖的地方。
火车在铁路上轰鸣着前进,相比骑马或是马车,稍有颠簸的车厢已经算是极为完美的存在,赵祯的车厢经过改造,下面加了韧性极好的减震钢条。
坐在车厢中几乎感觉不到太大的颠簸,这个是一个基建最好的时代,大宋的铁路除非遇到不可渡过的天堑,否则都是直直的前进,相对于后世的城镇密度,这个时代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哪些规划问题。
这就使得大宋的铁路几乎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当然路线也是路政院之前规划过的。
赵祯在车厢中呆的有些无聊的时候,却瞧见仁青东根本就没有闲着,三才已经来奏报几次了:“官家,这康巴智者实在是个蛮夷,什么都没见过…………亲卫来报,他已经翻出车窗两次,差点还断开车厢之间的连轴!”
赵祯无奈的叹息一声:“寻常,若是他什么都不碰,什么都不动那才叫稀奇,本来他接触这些便已经是十二万分的惊叹,你让他老实的待在车厢中这可能吗?”
“官家,那也不能让他胡来,这康巴智者甚至要看亲卫身上的火枪,这如何使得?”
赵祯笑了笑:“让他过来吧!别的都好说,但要看咱们大宋的火器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希望朕召见他。”
对于仁青东的心理赵祯还是能大概猜测的,自己带他出京就是为了让他看清大宋的强大。
赵祯赵祯相信,从神都城到东京城,这两座城市的繁荣定然会让仁青东对大宋产生全新的认识。
赵祯和传统的汉家帝王不同,他就是要把大宋强大的一面展现出来,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这中强大在某些方面也是一种实力的展现,任何一个文明在见到大宋这般的强大后都会从心底里发怵。
1...641642643644645...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