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实际上,向南并不知道,招聘现场火爆的现象,也只是出现在今年这一次而已。
哪怕是京城故宫博物院,在之前几年招聘修复师和科技人员的时候,那也是应者寥寥,大猫小猫三两只。
如果不是去年以来,向南在国家电视台上屡屡为文物修复师发声,又数次修复国宝级文物震惊文博界,及至在今年年初成功摘取“大国工匠”称号这一系列大事,再加上京城故宫和国家电视台联合拍摄的《我为国家修文物》纪录片在网络上广受好评,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恐怕今年的招聘依然会很凄凉。
当然,世上没有“如果”,所以,京城故宫的这次招聘,前所未有的热闹。
“咦,这个人看着好像向南啊!”
“什么好像?你明明就是向南啊,跟电视上比,真人帅多了!”
“向南怎么来了?不是听说他在魔都开了个文物修复公司吗?”
“诶?向南的文物修复公司怎么没招聘啊?要不然我去他公司多好!”
“你省省吧,向南的公司,还会缺修复师吗?更何况,咱们还什么都不会呢。”
“……”
向南跟在贾昌道的身后,朝会场前方走去,一边听着学生们的小声议论,一边微笑着跟那些看向自己的学生点头微笑。
“你听见了吧?有不少学生都是冲着你来的。”
贾昌道的语气有些酸溜溜的,他低声说道,“我估计你要是一会儿在台上说一声,你们公司也要招聘十几个修复师,在场的学生估计得有一半人直接跟着你走了。”
“这么厉害?那等一会儿我上了台,我这么说说试一试?”
向南难得看到贾昌道这副表情,一下子没忍住,开了个玩笑。
“你敢?小心你走不出去!”
贾昌道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居然威胁起来了。
向南咧嘴一笑,没再多说什么。
走到前台,贾昌道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话筒,看着人头攒动的应聘者,笑着说道:“各位同学,大家安静一下。”
片刻之后,原本还有些闹哄哄的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两百多双眼睛,全都看向了会场前方的贾昌道。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姓贾,是京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副部长。”
贾昌道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接着说道,“今天是文保科技部校招的第一天,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次校招的各项流程和细节,之后,大家再按照事先在短信中告知各位的编号,进入到指定的考场里进行第一轮的笔试。”
接下来,贾昌道便将校招的流程和细节宣读了一遍,实际上,这些内容网上都有,他在此时再说一遍,也算得上是拾遗补缺,免得个别应聘者粗心大意,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事项。
这一番介绍,足足用了一刻钟的时间。
“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实际上对文物修复并没有什么概念,大部分人都是看了《我为国家修文物》这个纪录片才知道了一点,但实际上你们看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贾昌道扫了底下的应聘者们一眼,继续说道,“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请《我为国家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参与者、古书画修复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大国工匠’称号获得者向南,为大家讲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物修复师!”
话音一落,底下顿时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章 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第一更)
在一片掌声之中,向南走上前去,从贾昌道的手里接过话筒,然后微笑地看着这两百多号应聘者,开口说道:
“大家好,我是向南。”
“好!”
也不知道底下的哪一位大喊了一声,紧接着,原本已经渐渐开始平息下来的掌声,又如海浪一般响彻整个会场。
一直过了好一会儿,掌声才渐渐停歇了下来,会场里重新变得寂静。
“好了,不要再鼓掌了,要不然的话,你们今天趁兴而来,恐怕会败兴而归。”
向南笑着扫视了一圈,接着说道,“你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是来应聘文物修复师的,那么,就应该知道,文物修复师除了需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还需要一双灵巧的手。要是你们鼓掌太久,把手给拍麻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底下的应聘者们“哄”地一声笑了起来。
“还有一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
看到底下的应聘者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向南神秘地一笑,说道,“实际上,你们在《我为国家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看到的,大部分是做了造型设计的,是美化了的,还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看不到的,而那些看不到的,才是文物修复师们的常态。”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什么才是文物修复师们的常态?”
向南顿了顿,继续说道,“文物修复师的常态,就是日复一日,俯身在长案前,一丝不苟地修复那些流传了千百年,却满身都是被岁月摧残痕迹的文物。一幅残破的古画,也许你要花费三五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一件摔碎了的古陶瓷,你将所有的碎片拼接起来,可能就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一件矿化严重的青铜器,可能你还要自己发明工具才能将它修复……”
“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仓库里堆积着几百年也修复不完的文物;最关键的,是别处还有源源不断送来的残损文物;最关键的,其他的同学开公司做老板,可以香车美女,享受灯红酒绿,而我们却只能拿着不多的薪水,守在寂静的修复室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说到这里,底下的一些应聘者们已经没了之前的兴奋,眼神开始变得飘忽、闪烁。
而站在角落里的贾昌道心里却开始焦急了起来,“这臭小子,我让你来是给这些应聘者加油鼓劲的,可不是让你来拆台的!”
要不是有这么多人看着,他都恨不得立刻跑上去,将向南给揪下来,狠狠打一顿再说。
贾昌道心里面焦急万分,而台上的向南却毫无所觉,继续开始讲了起来:
“那么,肯定又有人要问了,既然做文物修复师这么寂寞,这么辛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做呢?”
“这句话问得好啊!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做文物修复师呢?”
“因为我们修复的不仅仅是文物,是遗失的历史,更是断裂的文明!”
“因为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通过我们的双手,才能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因为,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啊!”
“……”
看着底下的应聘者们,有人目光闪烁,有人眼神茫然,也有人一脸激动,向南淡淡地一笑,接着说道:
“同学们,我今天说的这些,也仅仅只是文物修复师的一个方面罢了,要想真正知道什么才是文物修复师,只有你们自己亲身去体会过,才能了解得到。”
“但,如果你们只是一时兴起,或者只是羡慕在故宫里修复文物很文艺,很风光,那么,我建议你还是放弃这种念头,因为,文物修复师并不文艺,也不风光,充其量只是一个手工艺人而已。”
顿了顿,向南又说道,“我的话就讲到这里了,无论你们在离开这里之后,是否还像当初那样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我都祝愿大家事事顺意,心想事成!谢谢大家对文物修复师的支持与关注,再次感谢!”
“哗!”
如雷般的掌声再一次响了起来,久久不息。
“这臭小子!”
贾昌道站在角落里,看着前方的向南在频频鞠躬,忍不住笑了起来,
“即兴讲个话而已,还要来个转折,差点把我给吓住了。把其中一些只是凑热闹的人剔除掉也好,免得招进来了没几天就跑了,还打击了其他人的积极性。”
看着台下的掌声还没有停息,贾昌道快步走到向南的身边,接过他手中的话筒,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等到大家都安静下来后,他才大声说道:
“各位同学们,今天将要举行的笔试时间是上午10点到12点,现在离10点还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先做一下准备,然后前往指定的笔试现场,预祝大家笔试顺利!”
话音落下后,底下的应聘者们立刻开始骚动了起来,一个个从座位上站起来,或是小跑着去卫生间,或是走出会场,准备去考场看一看。
还有一些人,则冲着向南快步走了过来,举起手中的笔记本和水笔,一脸期待地喊道:“向老师,能不能给签个名?”
向南呆了一下,我又不是明星,要我的签名有什么用?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又有其他人喊了起来:“向老师,咱们合个影呗?”
“我也要签名!”
“签名,合影!”
“……”
一瞬间,向南就被学生们给团团围住了,一双双热切的眼神直愣愣地盯着他。
向南可从来没遇见过这种事情,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他将救助的目光投向了人群外的贾昌道。
贾昌道却当作没看见,心里却在不停窃笑:“你小子不能挺能的吗?没想到也有搞不定的事情啊!”
看到贾昌道不搭理自己,向南顿时就明白了,这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
被一大群类似“粉丝”的应聘者给围住了,向南出也出不去,只能老老实实地接过他们手中的本子,认认真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他在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
“幸好没有多久就要笔试了,很快就可以解围的……”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一章 没有落款的画 (更新完毕)
签了三十来个名字,又对着手机镜头喊了三十来次“茄子”,眼看着笔试的时间就快要走到了,那些应聘者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赶赴考场去了。
看着那些人或欣喜或失落的表情,向南长舒了一口气,他活动了一下久不握笔的手指,转身看了看贾昌道,问道:“现在没我的事了吧?”
贾昌道将话筒的开关关掉,放在桌子上,抬头看了向南一眼,说道:“你这么着急干嘛?就不能留下来看一看?”
“我也有事要做的。”
向南想了想,这才解释道,“丁春城丁老爷子前一段时间让我修复一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我到现在还没正式开始修复呢。”
“你不是还没开始吗?那也不差这么一两天。”
贾昌道摆了摆手,忽然他意识到了什么,忽然抬头盯着向南,问道,“你刚刚说什么?战国青铜器?你什么时候会修复青铜器了?”
“刚学了几个月。”
向南简单地解释了几句,说道,“丁老爷子也算是我青铜器修复的启蒙老师,目前我主要是跟魔都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中心的老专家张春君老师学习。”
“三代鼎彝容易补,战汉兵刃不好修啊。”
贾昌道叹了一口气,似笑非笑地看着向南,说道,“你刚学几个月就能修复青铜戈了,看来至少也是资深修复师的水准了。”
“这个……”向南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应该差不多了吧。”
贾昌道盯着看了向南好了一会儿,忽然咬牙切齿地说道:“真后悔当初没把你扣下来,我就不信孙福民那个死老头真敢拿刀砍我!”
这是他一辈子最耿耿于怀的一件事。
当初是他将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南带到了京城,也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向南的不同凡响,还是他第一个向向南抛出了橄榄枝,想要将他留在京城里……
可结果,就被孙福民那个老头子一个电话给吓住了,眼睁睁看着向南离开了京城。
之后的向南,就如同神州号火箭一样,飞快地在文博界里崛起,贾昌道想要再次招揽向南,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如果世上有后悔药的话,贾昌道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买上一颗。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向南看着忽然变了脸色的贾昌道,被吓了一大跳,他干笑了一声,举手指了指门外,小心翼翼地说道:“贾部长,那我……先走了?”
“走吧走吧,看到你就心烦。”贾昌道朝他摆了摆手,一脸嫌弃。
向南自然不会在意,笑了笑,拎起背包,转身就离开了这里。
出了办公楼,向南信步来到古书画修复室里,看到钱昊良正和几个修复室围在长案旁,正在讨论着什么。
看到向南来了,钱昊良直起腰来,对向南招了招手,笑着说道:“你来得正好,快过来一起看看,这幅古画到底是哪个作家的?”
其他几个修复师也都转头看向向南,笑着招呼道:“向老师来了。”
向南笑着和他们一个个打了招呼,走到长案旁,笑着问钱昊良:“什么画你还能判断不出作家来?”
“这画又没有款识,看技法有点像五代宋初的绘画大师李成的‘卷云皴’,看画风,又有点写实山水的意味。”
钱昊良回头打量着长案上的这幅山水画,摇了摇头,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李成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被誉为‘古今第一’,学他画法的画家太多了,根本就没法猜。”
“你们都猜不到,那我就更猜不着了。”
向南看了看长案上的那副画,这是一幅典型的设色山水画,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也就是钱昊良之前说的“卷云皴”,树林则是如同蟹爪状的“蟹爪法”。
这“一皴一法”,实际上都是李成所创。
这幅画,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山间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
光从一幅画的技法和特点上来判断这幅画的作家,实在是有些为难了,毕竟华夏数千年来,有无数的画家,而且山水画又是一大题材,就更难猜了。
当然,这是对别人而言,对于向南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题,他只要用右眼的“回溯时光之眼”看一眼就知道了。
不过,向南没有想要出风头的意思,干脆说自己也猜不着就行了。
“向南你就别谦虚了。”
一个年纪和钱昊良差不多的修复师笑了起来,说道,“这幅画大差不差,估计也就是南北宋期间的画,整个华夏的古书画修复师里,找不出几个比你还熟悉南北宋画家的人了。”
这话一出口,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都知道,向南当初可是靠着修复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成名的,之后他又在湘楚博物馆修复了北宋画家崔白的《双喜图》,说起北宋画家来,谁也不敢说比向南还更了解。
“周大哥说笑了。”
向南笑着摇了摇头,刚想把这件事给糊弄过去,忽然他眼睛一亮,指着这幅画左面树丛的一根枯枝下方,说道,“这不就是落款吗?”
钱昊良等人一听,连忙凑上去仔细看了看,只见那根枯枝下方用细细的小楷题着“早春,壬子郭熙笔”七个字!
“这是北宋绘画大师郭熙的《早春图》!”
那位姓周的修复师一脸激动地抬起头来,有些懊恼地说道,“我们几个人看了这么久,居然都没有发现这藏在画里的款识,真是白长了一双眼!”
“周大哥可不能这么说。”
向南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款识字太小,又是写在枯枝下方,一不注意,还以为这也是枯枝呢,谁会注意到这其实是几个字?”
其他几个修复师听了连连点头,他们此刻都显得很兴奋,这可是郭熙的作品,国宝级的文物啊!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二章 隐款 (第一更)
“嗨,这幅古画刚从库房里提出来打算修复,一看没落款,还以为是什么佚名画家的画呢,谁能想得到他把落款给隐藏起来了呢?”
钱昊良这时候也是一脸无奈,苦笑道,“咱们在这里修复了十几年古书画,这样的情况几年也难得碰见一次。”
向南笑着说道:“幸好我之前修复崔白的《双喜图》时,见识过‘隐款’,要不然我也很难注意得到。”
宋朝的画作里,有一个其他朝代画作比较罕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画家们爱把名字藏在画中,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穷款”或“隐款”。
清代画家钱杜在其所著的《松壶画忆》中曾记载:“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碑。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扰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
宋代画家们很少有在画中盖章的习惯,而是更普遍地将自己的名字隐藏在画面当中,不细细品赏作品也难以发现当中的落款。
南宋画家陈居中的《四羊图》,曾经因为找不到落款而被臆断为假作,直到后来,发现其款识隐藏在羊肚中,世人才没有错过一件精彩作品。
宋代画家之所以要隐藏款识,后世的研究者们认为有两个可能:
一是绝大部分画家都是院体画家。院体画家不像日后的文人画家那样孤高、狂傲,把个性都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低调做人才是存身立命的最佳选择,因此院体画家只能尽量“隐姓埋名”。
第二个猜测,则是宋代人追求“格物致知”、“求真”,这种思想也对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画家们将款识隐藏起来,以求把影响画面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当然,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宋代画家们采取“隐款”的方式,他们的这种做法,无疑对后世研究者们研究画作产生了极大的困扰。
这也算得上是老祖宗给后辈们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吧?
既然已经找到了这幅《早春图》的落款,接下来的修复就相对要简单得多了,几个人对着郭熙的这幅画品头论足一番,这才散开了来,各做各的事情去了。
向南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时间过得真快,没想到只是讨论了一会儿,就已经快到十二点了。
他看了看钱昊良,笑着说道:“我难得来这里一次,要不,中午我请大家吃个饭吧?”
钱昊良已经跟向南很熟了,自然不会客气,点了点头之后,就转头看着其他修复师,喊了一句:“大家把手头上的事情收一收,今天中午向南请客吃饭!”
老周看了向南一眼,笑着说道:“向南,到京城来还用你请客?也太见外了吧?”
“就是因为不见外,所以才由我来请客。”
向南笑着应了一句,接着说道,“这间修复室,可是我起家的地方啊。”
这句话一说,其他修复师都纷纷笑了起来:
“那是,这里可是你的娘家,我们都是你的娘家人!”
“向老师请客,必须给面子啊!”
“等等我,我马上就好了!”
“……”
“不着急,你们慢慢收拾。”
向南又说了一句,便和钱昊良两个人走到门外边聊边等。
身边没什么人了,钱昊良才想起向南的事情来,开口问道:“招聘的事情搞完了?”
向南摇了摇头,说道:“哪有这么快,今天是笔试,明天才是面试。”
“笔试也没你什么事啊。”
钱昊良朝办公楼的方向努了努嘴,问道,“贾部长这么急吼吼地把你给招过来干嘛?”
向南笑道:“给那些学生鼓劲加油!”
“哈哈,看来贾部长是真着急了。”
钱昊良哈哈大笑起来,又说道,“前两年招人,那才叫一个凄惨,招了三五个人,结果没过三个月,只剩下一个了,更让他郁闷的是,这剩下的一个独苗,还是没熬过半年。”
“没办法的事,待遇不提起来,难道真靠情怀来吃饭吗?”
向南却是没有笑,有些无奈地说道,“更何况,就算情怀能当饭吃,也总有吃光啃净的那一天啊!”
“是啊,这些问题咱们也就说说。”
钱昊良看了看向南,笑着说道,“反正我已经想好了,等我退休了,我就跑你公司赚外快去。”
向南也笑了起来,说道:“只要你愿意来,我随时欢迎。”
随意聊了几句,那些修复师们就三三两两地出来了,向南和钱昊良便跟着他们一起,朝外面的餐馆走去。
由于下午还要上班,中午自然就不能喝酒,不过,虽然没有酒,但这一顿饭大家都吃得挺开心。
吃过午饭后,钱昊良便带着那些修复师们回了文保小院,向南却没有跟着回去,而是来到附近的地铁站,坐着地铁来到了京城国家博物馆。
这一下午的时间自然不能浪费,他决定将它消耗在丁春城的青铜器修复室里。
来到青铜器修复中心,向南特意到丁春城的办公室里去瞄了一眼,丁春城果然不在,难怪他之前提醒自己,要是来了这里,直接去修复室呢,敢情他并不是每天都会来修复中心的。
向南心中了然,也不再多想,直接来到丁春城的那间小修复室里,将门关好,然后来到工作台前,将几天前清理过的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的残片一块块地拿起来,仔细检查起来。
将所有残片都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再次生出铜锈后,向南才长舒了一口气,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拼对粘接(焊接)了。
这一步十分麻烦,麻烦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这件青铜戈的残片非常多,尤其是镂空龙纹部分,有不少因为矿化严重而掉落下来的小碎片,这种小碎片粘接面小,等到打磨时,很容易掉下来。
1...228229230231232...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