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二是这件青铜戈距今一千多年,矿化十分严重,戈头部分的残片在锉焊口之后,或许还能焊接,但其它小残片就只能采用粘接的方式了。
也就是说,青铜戈需要采取焊接加粘接相结合的修复方法,工艺相对而言要复杂得多。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三章 红色霉斑 (更新完毕)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向南才将这件青铜镂空龙纹戈拼对粘接(焊接)完成,此刻再去看时,已经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青铜戈身上的残缺部分了。
整个戈头除了“援”,也就是锋刃部分上有着锯齿般的残缺之外,镂空龙纹部分是整个戈头最脆弱的,残缺也是最严重,起码有一小半镂空龙纹都消失不见了。
而镂空龙纹部分的残缺,也是整件青铜戈最难配补的部位。
向南看了看窗外,阳光已经西斜,这里毕竟不是在自己公司里,他也不可能留在这里加班。今天肯定是来不及修复了,明天要去贾昌道那边帮忙面试,只能留到后天来修复了。
想到这里,向南将粘接完毕的青铜戈放回到古董盒里,又将古董盒放进一旁的柜子中,然后又把工作台稍稍收拾了一下,这才离开了青铜器修复中心。
他刚准备打电话给邹金童,约他一起吃晚饭,电话还没拨出去,手机就忽然震动了起来,把向南给吓了一跳。
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俞老板打电话过来了。
“喂,向南,你吃饭了吗?”
电话刚一接通,俞老板就急急忙忙地问道,“要是没吃饭,过来一起吃个饭?”
“前两天不是刚一起吃过饭吗?怎么又想起找我吃饭了?”
向南笑着问道,“俞老板有什么事就直说好了。”
“不管有什么事,还不都得吃饭不是?”
俞老板也笑了起来,催促道,“你赶紧打个车过来,咱们边吃边说。”
向南说道:“好吧,那我现在就过来。”
挂了电话,向南想了想,便打电话将邹金童也一起喊上,两个人打了辆车,便直奔俞老板所说的酒店。
“南哥,是去见什么人吗?”
邹金童稀里糊涂地被向南一通电话叫来,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呢。
“是我在京城的一个朋友请吃饭。”向南想了想,又补充道,“他姓俞,是在荣宝斋做事的。”
邹金童一听,顿时了然,点了点头:“那他的人脉很广啊。”
“这还用说?”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我想着,你既然帮我做事,以后有什么事情,你也可以找他帮帮忙。”
邹金童使劲点头,应道:“嗯,南哥你放心,我会好好做的。”
车子开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俞老板所说的酒店。
下了车,向南便带着邹金童直接走了进去,来到了俞老板所在的包厢里。
包厢里除了俞老板之外,还有一个跟他年纪相仿的中年人,这中年人长得很普通,但穿着很讲究,一看就知道是个有文化的人。
看到向南来了,俞老板连忙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向南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姓刘,你叫他老刘就行了。”
说着,又对也跟着站起来的刘老板说道,“老刘,这位就是我常常跟你提起的文物修复专家向南。”
刘老板跟向南握了握手,笑着说道:“电视上见过向专家,本人看起来更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啊!”
“刘老板客气了。”
向南笑了笑,说道,“刘老板跟俞老板是好朋友,就别叫我向专家了,叫我向南或者小向都可以,听着也顺耳。”
刘老板哈哈一笑,“那我就托个大,叫你向南了。”
向南又将邹金童给两人介绍了一下,便带着邹金童坐了下来。
坐下来之后,向南看了俞老板一眼,笑着说道:“你巴巴地把我从大老远叫过来,到底有什么事?现在总可以说了吧?”
“我正想着怎么跟你开口呢。”
俞老板和刘老板对视了一眼,这才说道,“这样吧,这件事还是让刘老板跟你说比较合适一点。”
刘老板一脸歉意地说道:“向南,这次的确是我有事相求,我得跟你道个歉,原本应该是我亲自上门的,没想到还让你跑了一趟。”
向南摆了摆手,笑道:“这都是小事,还是直接说事吧。”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老板笑了笑,随后说道,“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家老爷子生了重病,他自觉可能熬不过去了,才告诉我,乡下老家的房子里藏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从太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说是我们刘家的传家宝,让我有时间去把它们取出来。”
刘老板说,但那时候老爷子病重,他得日夜守在医院里尽孝,就没在意这些东西。
“可老爷子在病床上缠绵了几个月,过完春节之后,最终还是去了。等办完了丧事,我才又重新想起老爷子生前说的那些传家宝。”
顿了顿,刘老板接着说道,“前几天,我就回了一趟乡下的老家,从老屋里翻出了一个小箱子,小箱子里面除了别的东西之外,还在里面发现了一幅古画。”
“可能是我爷爷和我父亲都不懂得古画是需要保养的,估计他们几十年都没开过那只箱子,结果等到我看到那幅古画的时候,已经霉变得相当厉害了,而且古画上面还生了虫。”
刘老板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拿到这幅古画以后,我就立刻想到了老俞。我跟老俞,是初中同学,几十年来关系一直很好,只不过他后来跟着别人到处收古董赚钱,我却跑去当兵了。”
稍稍解释了一下他和俞老板之间的关系,刘老板又说道,“我知道老俞现在也在做文物修复的事情,所以就带上这幅画,直接上门找到了他。结果,老俞简单清理了一下这幅画以后,就告诉我说这幅画很难修复,必须得找向南你来修复才行……”
向南一听,就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俞老板。
这幅画残破得有这么严重?连老俞店里的古书画修复专家都搞不定,还必须得找我来?
俞老板似乎知道向南心里在想什么,点了点头,说道:“是红色霉斑。”
“红色霉斑?!”
向南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如果这幅古画身上生出了红色霉斑,那这幅画就基本上就等于“毁”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四章 古书画的“绝症” (第一更)
红色霉斑是古书画修复界既存的四大难题之一,被称之为古书画“绝症”。这是一种在书画作品上繁殖迅速且易使纸质糟朽的画病。
在处理古书画上的霉菌色斑等问题时,修复师们一般都是采用氧化剂进行脱色和杀菌。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红色霉斑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红色霉斑对氧化剂并不敏感,而且具有一定的拒水性。药剂通常被没有红霉的部位吸收掉,正常的部位甚至可能因此已经烂掉了,而红色霉斑却仍然留存在画芯上。
在处置红色霉斑的问题上,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因此,目前的古书画修复界,对于红色霉斑是“畏之如虎”。
2010年,一幅由明代文人吴宽、画家周臣合著,文徵明作引的《匏庵雪咏图》首次在市场上亮相,然而由于这幅画上面的红色霉斑等问题,导致这幅书画史上珍贵的“三家合著”的画作惨淡流拍,收藏家们也将其视作鸡肋。
因此,说红色霉斑是古书画“绝症”,并非是夸大其辞。
“古画上长了红色霉斑,基本上就很难处理了。”
向南看了看俞老板,一脸为难地说道,“你就是把古画交给我来处理,我也不一定能够清除得掉。”
俞老板笑着说道:“你试都没试过,怎么知道?”
“那你可真是为难死我了。”向南无奈地摇了摇头,话里却是没有拒绝的意思。
他心里面确实不想接这个单子,倒不是担心修复不好会打击到自己的声誉,而是这红色霉斑确实是古书画修复界里公认的“绝症”,他不认为自己一出手就能解决,他还没有膨胀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地步。
但年前的时候,自己一个电话打过来,俞老板二话不说就帮自己找了好几个青铜器修复师,这个人情不得不还。
试一试也好,修复好了正好还了人情,修复不好,那俞老板也没什么话说。
再一个,自己从没接触过长了红色霉斑的古书画,心里面还是有点好奇的,了解一下也好。
听了向南的话,刘老板一脸喜色,连忙说道:“向南,多谢的话我就多说了,不管能不能将红色霉斑修复,费用我一定如数奉上。”
向南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费用问题,就到时候再说吧。”
这时候,服务员已经将菜上齐了,俞老板打开一瓶茅台,给向南等人倒上,然后给自己给倒了一杯,笑着说道:“别光顾着聊天,大家肚子都饿了,咱们边吃边聊。”
四个人吃了一会儿菜,俞老板看了看向南,笑着说道:
“向南,我让你帮忙修复老刘的这幅画,可是大有来历的。”
“哦?怎么说?”向南夹了一块干烧海参放进嘴里,嚼了嚼,便咽了下去。
俞老板问道:“这幅画,是乾隆皇帝的皇贵妃纯惠娘娘的肖像画,老刘不懂行,自然不知道这画的作者是谁,你能不能猜得到这画是出自谁的手笔?”
向南脱口而出:“郎世宁?”
“你怎么知道的?”俞老板一脸惊诧,“你连画都没看到过!”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你既然都这么问我了,就应该知道,乾隆时期那么多的宫廷画家之中,也只有郎世宁比较特殊一点了。”
在清朝的宫廷纪实绘画中,帝后的肖像画数量相当多,自入关起的第一代顺治皇帝始至末代宣统皇帝止,以及他们的后妃,几乎都有穿戴整齐的朝服像存世。
这其中尤以乾隆一朝为最盛。
乾隆皇帝享年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退位后还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在这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他经常不断地请画家为其画像,从年轻尚为皇子时的宝亲王,一直到老态龙钟的耄耋之年,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画家为其画像。
不仅乾隆皇帝自身留下有众多的肖像画外,他的若干后妃的容貌,也通过这些宫廷画家之手保留了下来。
乾隆当政的前半期,为乾隆皇帝和他的后妃们画像的艺术家中,有一位欧洲画家,他就是意大利人郎世宁。
虽然刘老板的这幅《纯惠皇贵妃朝服像》没有落款——也不可能落款,因为画家一般不能在这些御容画上署名的——但是,在欧洲接受绘画基本功训练的郎世宁,他的欧洲画风和供奉内廷的华夏画家的画风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本来还想考你一考,没想到反而提醒了你了。”
俞老板笑着摇了摇头,他端起桌上的酒杯,自嘲道,“我自罚三杯!”
“你少来,想喝酒就直说,找个这么拙劣的借口。”刘老板笑了起来。
接下来,大家都没再谈这幅画的事情,开始闲聊了起来,一直坐在边上装哑巴的邹金童终于找到说话的机会了,和俞老板、刘老板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没多久就称兄道弟起来。
这让向南对邹金童刮目相看,没想到这小子的交际能力居然这么强,和许弋澄都有得一拼了。
这顿晚饭一直吃到快十点钟才散,俞老板和刘老板两人将向南和邹金童送到门外,向南这才对俞老板说道:“我这几天手上的事情忙不过来,那幅古画,我估计要过几天才能到你店里去修复了。”
“没事,你先忙你的,这边不着急。”
俞老板摆了摆手,说道,“你要是时间很紧,我也可以让店里的修复师先将这幅画上的虫洞、霉变等问题修复好,到时候你只要过来清理红色霉斑就可以了。”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些小问题,俞老板店里的修复师完全有能力处理,向南也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有人接手那是再好不过了。
在古书画修复上面,如今向南只对一些修复难度极高、画作很有特点或者价值极高的古画有些兴趣,一般的残损古书画,实在不值得他出手。
和俞老板、刘老板又聊了几句,向南这才带着邹金童上了出租车,从原路返回去。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五章 面试 (更新完毕)
第二天一早,向南又来到了京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办公楼。
“昨天参加笔试的那两百多号人,平均分达到了72分,80分以上就有将近一百人。”
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贾昌道一脸激动地对向南说道,“这一批应聘的学生,看来是真正用了心的啊!”
笔试的考试题目,虽然专业性没有太强,但大多数也都是关于文物保护知识的,如果不下一番功夫,考个六七十分是没什么问题,可要考80分以上,就比较困难了。
谁能想得到,这两百多号人的笔试成绩,平均分就有70多分呢?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向南笑着说道:“那不是更好?招进来一帮懂点文保知识的,总比招一帮菜鸟进来要好得多。”
“唉,我是心疼啊!”
贾昌道原本高高扬起的两条眉毛,瞬间又耷拉了下来,顿时就变成了一张苦瓜脸,“多好的一批学生啊,为什么修复师只招20个呢?科技人员都招30个呢。一下子要刷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我舍不得啊!”
向南一听这话,便不开口了,低眉顺眼地端起桌上的茶杯,小心地吹去漂浮在上面的茶叶沫子,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茶。
招什么人,招多少人,那是京城故宫博物院的事,跟他一个外人可没什么关系。
在贾昌道的办公室里喝了一会儿茶,眼看着面试就快要开始了,他这才离开了这里,慢悠悠地朝着古书画修复室走去。
昨天上午笔试结束之后,下午下班前就出了成绩,然后在博物院的网站上公布了入围第二轮面试的名单,而面试,就安排在今天上午九点开始。
时间很紧凑。
由于这次招聘分得很细,有文保科技部的科技人员和文物修复师两大类,因此,各个用人部门的面试是分开来进行的。
比如,文物修复师招聘这一块,就分成了金属文物修复师、古陶瓷文物修复师、古书画文物修复、玉石器文物修复师、竹木牙角器文物修复师等七八个品类。
这几个品类的文物修复师面试,就是各自单独进行。
贾昌道让向南过来帮忙,实际上他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向南在学生群体中的人气,让更多的学生来应聘罢了,再一个,就是昨天笔试之前的那番即兴演讲,给学生们鼓鼓劲,加加油。
而等到应聘真正开始之后,向南的作用实际上就没那么大了。
开玩笑,京城故宫博物院号称是华夏最大的博物馆,怎么可能连一个小小的招聘会都搞不定,还需要请“外援”?
不存在的。
不过,为了表明自己不是那种把人“用过就扔”的人,贾昌道还是将向南“打发”到了古书画修复室里,让他和钱昊良,以及另外一位资深修复师一起,组成面试团,对应聘古书画修复师的学生进行面试。
“向南,我们这三位就以你为主,我和老周就补充提问,每个应聘者的时间,我们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行不行?”
在古书画修复室内,钱昊良、老周和向南三个人坐在一起商量着。
向南一听,连忙摇头,笑道:“开什么玩笑?招进来的学生,可都是你们带,怎么能以我为主?我就是个打酱油的,来看看热闹。还是钱大哥你做主考官吧,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们自己最清楚。”
“那好吧,时间就快到了,我也就不推辞了。”
钱昊良想了想,就应了下来,他又对向南说道,“不过,你可不能真打酱油啊,还是要帮我看着点。”
老周也连连点头,说道:“是啊,向南,你是旁观者,看得更清楚一些,在这个时候你的意见就很重要了。”
向南笑道:“那我尽力而为。”
面试开始之后,第一个进场的是一个面相有些老成的男生,他有些拘谨地和向南等人打了招呼,这才端坐在面对三位面试官的椅子上。
钱昊良笑容温和,对这男生点了点头,说道:“你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各位老师好,我叫曹明,今年24岁,来自晋省的一个小山村,目前在京城印刷学院绘画专业学习,今年大四……”
曹明看上去有点紧张,不过自我介绍起来倒也不磕巴。
向南等人一边翻看着他的资料,一边听他讲述。
文物修复师招聘,实际上对专业的要求并不严格,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学习文物修复,这或许跟文物修复师的“历史传承”有关系。
在博物馆组建文物修复部门之前,文物修复一直以来都只是一项糊口的手艺,且不说国内的大学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文物修复相关的专业,事实上大学生也很少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
因此,在文物修复行业里,并没有什么专业对口的说法,只要你想学,又有师傅愿意教你,你就能够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
当然,能不能学到东西,或者能不能在这一行当里出人头地,那就看你肯不肯钻了。
“你怎么会想到要来博物院这边应聘呢?”
等他自我介绍结束之后,老周便开口问道,“我的意思是,你怎么会想着要学习文物修复呢?”
“我之前也不知道还有文物修复师行业,是后来看到纪录片才知道的。”
曹明脸色有些微微泛红,他说道,“看了纪录片之后,我自己又在网上找了很多文物修复相关的东西看了,我觉得我对文物修复很感兴趣。”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向南一眼,继续说道,“昨天向老师讲话的时候,说这是一项很枯燥很乏味的工作,刚好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跟别人打交道,我觉得我挺合适的。”
钱昊良和老周对视了一眼,都笑了起来,看这曹明,性格的确比较沉闷,做文物修复师倒是挺不错的,看着就很实在。
“并不是说你喜欢,我们就要给你这个机会,机会是要自己争气的。”
一直没说话的向南忽然开口了,他看着曹明的眼睛,淡淡地问道,“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里?”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六章 三匹瘸腿马 (第一更)
“我会画画!我在大三的时候,就拿过全国青年绘画大赛二等奖。”
曹明连忙说道,“而且,我对画马比较感兴趣,像唐代的曹霸、陈闳、韩干;北宋的李公麟、张择端;元代的赵孟頫、任仁发;金代的赵霖等画马名家我都有过研究,对他们的画风、笔法都有了解。”
“哦?是吗?”
向南挑了挑眉头,笑着说道,“那行,给你个任务。”
说着,他就站起身来,从隔壁的修复室里拿来笔墨纸砚,拿起毛笔刷刷刷几下,就在宣纸上画下了三匹奔马,但奇怪的是,这三匹奔马各自少了一条腿,有的是前腿,有的是后腿。
向南将画着三匹都只有三条腿的马的宣纸递给曹明,说道,“你把这三匹马的腿都给接笔接起来,不用着急,你可以到隔壁的修复室里慢慢画,等我们面试结束之前交作业就可以了。”
等曹明接过那张宣纸时,他忽然又问道,“对了,你既然说你查过文物修复的相关资料,应该知道什么是接笔吧?”
曹明连连点头:“知道,知道,就是把残缺的画给补全来。”
向南朝他挥了挥手,笑着点头:“嗯,那你去吧。”
“向南,这个人挺不错的啊,又是学画画的,人又挺老实,你怎么还让他去接笔?”
等曹明拿着向南画的三匹马到隔壁修复室去接笔以后,老周忍不住问了起来。
钱昊良虽然没有做声,可他也是看着向南,想听听他的解释。
“做古书画修复师,这个人肯定是够格的,但我觉得,一个这么好的接笔苗子,要是只是做古书画修复师,实在是有点浪费了。”
向南看了看钱昊良和老周,笑着解释道,“如果他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对画马的古代名家都有过研究,那这个人绝对是个宝啊。”
“不错。”
钱昊良点了点头,眼睛发亮,“老周,你想想看,山水画是静态的,可马的画大多是动态的,不同姿态的马,画法也是不一样的,他研究了那么多名家的画风和技法,专门练习接笔是最合适的,咱们这边正缺这样的人!”
老周看了看向南,笑道:“我倒是很好奇,向南画的这三匹马,是哪位名家的画风?”
向南淡淡一笑,说道:“一匹是唐代韩干的画法,一匹是北宋李公麟的,最后一匹则是元代任仁发的。”
“一匹马一个朝代?”
老周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他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向南,过了好一会儿,才摇头苦笑道,“你要不要这么变态?简直是太打击人了。”
钱昊良则显得很淡定,他笑了笑没说话。
他早就知道向南是个变态了,所以他连问都不问,免得受打击,也就老周这种跟向南接触不多的人,才会犯这种错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