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不过也好,多打击几次,也就习惯了。
“咳,先聊到这儿吧。”
向南干咳了一声,说道,“第二个面试的来了。”
接下来的面试,就比较顺利了,向南大多数时候保持沉默,也没问什么问题,只有碰到他觉得还不错的学生,才会插嘴多问一句,问的问题,虽然有点偏,但大多是钱昊良和老周没想到的。
比如,有一个女生,向南就向她提问,平常做不做指甲?化不化妆?
被问的女生都愣了好一会儿,还以为向南对她有意思呢。
实际上,由于古书画十分脆弱,文物修复师是不能留长指甲的,而为了避免化妆品与修复文物的部分药剂,或者是与文物的材质相冲,文物修复师也是不提倡化妆的。
因此,向南的这些问题并非是无关紧要的。
由于需要面试的人比较多,而面试的时间只有今天一天,因此,中午在食堂草草吃饱了饭后,大家都没有午休,继续开始面试剩下的学生。
一直忙到晚上七点时,向南等人才将应聘古书画修复师的学生面试完毕。
“真是差一点累死,比修复一幅古画还要辛苦。”
老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抻了抻身子,然后一边开始收拾桌子上的东西,一边说道,“一会儿咱们哥仨出去好好喝一盅,犒赏犒赏自己。”
钱昊良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行,晚上我请客。”
“别这么着急,事情还没完呢。”
向南笑了笑,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那个曹明还没把那三匹马送回来呢。”
“啊,你不说我都忘了,还有这小子呢。”
老周也想起了这个学生,笑着说道,“他到现在还没弄完,不会是卷马逃跑了吧?”
“那倒不至于。”
钱昊良笑了起来,说道,“再给他十分钟,十分钟后咱们就吃饭去,不管他了。”
“咄咄咄!”
话音刚落,门外就想起了一阵敲门声,紧接着门被人推开了,一个脑袋探了进来。
向南等人一看,顿时笑了起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明。
钱昊良朝他招了招手,说道:“赶紧进来吧,就等你一个人了。”
曹明脸一红,连忙走了进来,手里面还紧紧拽着那张宣纸。
“接笔接得怎么样?”
老周笑呵呵地打量了他一番,说道,“快拿来给我看看。”
“效果好像不是很好。”
曹明不好意思地抬起手来挠了挠头,开口说道,“我发现这三匹马用的技法都不一样,所以考虑得时间久了一点,没想到一拖就拖到这么久。”
“哦?三匹马的技法不一样?”
钱昊良听得眼睛一亮,这小子眼光不赖嘛,连这个都发现了,他问道,“这三匹马用的技法哪里不一样了?”
曹明想了想,这才说道:“有一匹马重神似,有韩干的风采;有一匹马是单线勾勒,非常写实,有李公麟的痕迹;还有一匹马平实自然,有点像赵孟頫的风格,但又有点像任仁发的画风。”
“不错,不错!”
钱昊良一听,连连点头,对这位憨厚老实的学生很是欣赏,他和向南等人对视了一眼,然后笑着对曹明说道,“且不论你接笔接的效果怎么样,光是你这份眼力,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七章 心术不正 (更新完毕)
和曹明聊了几句,向南等人又仔细看了看他接笔的三匹马,尽管他还做不到向南接笔时的那种浑然天成,但比起一般人来说,还是要好了很多,至少在风格的把握上,做得很不错。
“还不错,你能看出这三匹马在技法上的差异,接笔也就不会太差。”
钱昊良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曹明,笑着说道,“回去以后,还是要多练练,古书画修复技艺当中,全色接笔可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两道工艺。”
曹明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才问道:“老师,那我面试是通过了,还是没通过?”
钱昊良和向南等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老周笑着说道:“傻小子,当然是通过了。”
“真的?”
曹明眼睛一亮,“嘿嘿”傻笑两声,使劲挠了挠头,忙不迭地说道,“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钱昊良点了点头,笑道:“等过几天,录取通知会公布在博物院的网站上,等接下来的程序走完了之后,你再来找我报到吧。”
等曹明千恩万谢地离开之后,向南和钱昊良等人才收拾了一下桌子上的资料,然后一起离开了古书画修复室,准备到外面去吃晚饭。
“钱大哥,你打算亲自带这个曹明?”
向南走在路上,看着博物院四周灯光璀璨,流光溢彩,忍不住开口问道。
“嗯,现在要找一个好徒弟也不容易啊。这个曹明,我看着挺合适。”
钱昊良说着,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他淡淡地说道,“不过,等他来了,我还是要先考察他一段时间,就怕他坚持不下来啊。”
“啊?老钱你这就下订了?”
跟在一边的老周忽然一声怪叫,“我还挺中意这小子的呢,你可不能跟我抢!”
“你少来!”
钱昊良转头看了老周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你都有俩徒弟了还不知足?我连一个都还没有呢。”
“还不是你要求太高?”
老周笑嘻嘻地看了看钱昊良,接着说道,“以前有个学生想跟你学习,你还不肯收,结果人家第二天就不来了。”
“你说那个实习生?”
钱昊良轻“哼”了一声,转头对向南解释道,“那个实习生为人轻浮,做什么事都想着走捷径,心术不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沉下心来做事?走了也好,免得祸害了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物。”
“嗯,心术不正的人,确实不能让他进入这一行。”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他们能不能沉下心来修复文物倒还是其次,最关键的,就怕他们用学到的技术去炮制赝品,那危害大了去了。”
三个人一边闲聊一边往前走,很快就来到了博物院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
吃过饭后,时间已经不早了,钱昊良和老周各自回家,向南离得最近,便一个人晃悠着回到了宾馆。
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这边的招聘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向南便躲在丁春城的青铜器修复室里,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的修复之中。
这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早之前已经被向南配补完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补全戈头锋刃部位的锯齿残缺,以及残损的镂空龙纹。
戈头锋刃部位的锯齿残缺虽然比较难修复,但向南在凤凰城博物馆修复青铜剑时,曾经亲手修复过了一次,因此,整个过程虽然比较精细,也比较麻烦,但毕竟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花了半天时间就已经补全完毕了。
而残缺的镂空龙纹补全,就比较复杂了。
这件青铜戈后方的镂空龙纹由十多条单足夔龙扭曲缠绕,形成一个中空的圆球状,残缺的那一部分,无论是焊接还是用虫胶漆粘接,都没有办法保证强度,因为粘接(焊接)的接触面实在太小了。
当然,这些困难还要先放在一边,向南先要解决的是,将这镂空龙纹残缺的部分补全来。在这一点上,之前向南在夏振宇夏老爷子的帮助下,所观摩的那么多战国镂空龙纹青铜器,就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在补配材料上,经过几番比较选择,向南最终选择了树脂。由于夔龙身上有一道道细腻的类似龙鳞的纹饰,使用树脂补配,可以确保纹饰的精美。
镂空龙纹的残缺部位,向南将其制作成了一个整体,然后小心翼翼地使用虫漆胶粘接在原器物的镂空龙纹上。
当完成了这一步,接下来的修复工艺,相对而言就要简单许多了。
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向南才将这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给全部修复完毕。
此刻再去看时,这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浑身呈现出淡淡的墨绿色,锋刃处寒光闪闪,显示着它依然锋利如初,而在戈头上,则依然有着斑斑锈迹,一股厚重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向南再仔仔细细地上下检查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遗漏之处后,这才将这件青铜戈放进古董盒中,然后带着它来到了丁春城的办公室里。
“嗯,这么快就修复好了?”
丁春城正在办公室里看资料,抬头看见向南之后,忍不住吃了一惊。
他放下手里的资料,然后伸手将古董盒从向南的手中接了过去,把青铜戈从里面取了出来,然后又从办公桌里拿出一把放大镜,对着青铜戈细细地看了起来。
“嗯,不错,不错!”
丁春城将这青铜戈从上到下看了一遍之后,连连点头,“青铜器文物之中,越小越难修复,你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将这件青铜戈修复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是这镂空龙纹的配补,看不出丝毫破绽,看来你对战国龙纹的历史,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说着,他抬起头看了向南一眼,笑呵呵地说道,“作为一个文物修复师,不仅要在技术上下功夫,而且还要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一点你做得很好!”
向南笑着说道:“老爷子这么说,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八章 下不为例 (第一更)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丁春城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在青铜器修复技艺上,已经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了,虽然比我们这些老头子还差了一些,但也差得不远了,接下来,就需要靠你自己来打磨技术了,我是没什么可以教给你的了。”
“老爷子可千万别这么说。”向南连忙说道,“我要跟您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哈哈哈,有你这句话,我就很开心了。”丁春城开怀大笑起来。
向南在丁春城的办公室里又聊了一会儿,这才告辞离开。
从青铜器修复中心离开之后,向南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他正打算给邹金童打个电话,让他一起出来吃个饭,放在兜里的手机就一阵剧烈地震动。
他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机一看,电话是从孙福民的办公室里打来的,便赶紧接了起来。
“向南,你还在京城?”
电话刚一接通,孙福民透着喜气的声音就从那边传了过来。
“嗯,还有点事情要办。”
向南想了想,说道,“大概再过一两天的样子,就可以回魔都了。”
“哦,那我知道了。”
孙福民笑着说道,“上次跟你说的科研团队的事,我差不多搞定了,除了你之外,暂时有三个人,都是咱们金陵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
顿了顿,他解释道,“科研团队刚刚启动,暂时不需要请那么多人,而且你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事分配给他们去做,我个人觉得,有三个人就差不多了,等以后项目多了,再招人也不迟。”
“嗯,我听老师的。”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那等我从京城这边回去了,再跟他们碰个面,我也正好有个事跟您说。”
孙福民笑道:“好,那就等你回来再说吧。”
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这才挂了电话。
组建科研团队的事情,是孙福民提出的,也是他一手操办的,向南也是十分关心,在之前甚至还提前将邹金童也给拉上了这条船,如今得到孙福民传来的消息,向南也很开心,自己之前跟邹金童提起的那些项目,也总算有人帮着开展起来了。
一想起邹金童,向南这才记起要和他一起吃午饭的事情,连忙又拿出手机,给他打了个电话。
过了没多久,邹金童就出现了。
两个人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吃饭,向南也顺便将科研团队已经成立的事情说给了他听。
邹金童自然很开心,连连说道:“太好了,这下你之前说的那个向氏‘珠联璧合’绝技,就可以开始研究技术转化了,这可是造福整个古书画修复界的大事!”
吃过饭之后,邹金童就回了博物馆,而向南则是打了个车,直奔琉璃厂的方向而去。
他得抓紧时间,将刘老板的那幅郎世宁的《纯惠皇贵妃朝服像》给修复了。
算一算时间,向南这一次出差,都已经快一个半月了。
来到荣宝斋的大门口,向南刚下车,提前得到消息的俞老板就迎了上来,笑容满面地招呼道:
“向南,吃过午饭了吗?”
“吃过了。”
向南点了点头,他看着店面里有好几波人来走动,便笑着说道,“大中午还有这么多人,俞老板经营有方啊。”
“今天是碰巧了,往日里可没这么多人。”
俞老板朝向南挤了挤眼睛,低声笑道,“边上就是古玩市场,大部分的人呐,可都是想着捡漏的,他们也不想一想,现在哪有那么多漏让你捡?”
在早些年的时候,琉璃厂这些古玩市场里的地摊上,时不时地还能捡到一些漏,但到了如今,那些个地摊上早已经被各种工艺品、赝品给占满了,捡漏的机会微乎其微。
两个人闲话了几句,向南便开口问道:“俞老板,上次说的那幅画,店里的师傅修复得怎么样了?”
“你以为所有的修复师都跟你一样厉害?这才过了四五天时间呢。”
俞老板转头看了一眼向南,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天晚上咱们商量好了之后,我第二天就让店里的修复专家来修复了,到现在也才刚刚揭完了命纸,都还没来得及修补画芯呢。”
向南皱了皱眉,问道:“那不是还要好几天时间?”
他原本只是想来尝试一下,看看能否清除古画上的红色霉斑,能清除固然是好事,清除不了他也没办法。向南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要知道,这红色霉斑和石绿走油、明矾脆化等问题并列,属于书画修复领域的技术难题,也是古书画“绝症”,别人绞尽脑汁数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也不可能刚一接触就能将它完美解决。
可如果要在京城空等好几天,向南就没那么乐意了,他又不是闲人一个,魔都那边也有很多残损的文物等着他回去修复呢。
要不是碍于之前已经答应了刘老板,而且自己还要还俞老板一个人情,说不得他就直接回魔都去了。
“如果让我们店里的修复专家继续修复,那还得要几天。”
俞老板看了看向南,一脸希冀地说道,“不过,如果你来接手剩下的修复工作,估计很快就能修复好了。”
我来接手?
向南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说道:“你店里的这位修复专家,他不会不高兴吗?”
自己做到一半的事情,要转交给别人来做,换作是向南,肯定是会不高兴的。
这不是抢我的文物修?
“怎么会不高兴?”
看到向南并没有拒绝,俞老板开心地说道,“我们店里的这些修复师,对你早已是万分敬仰,巴不得能亲眼看一看你是怎么修复古书画的呢。”
“那好吧。”向南想了想,这才说道,“你先带我去修复室看看。”
俞老板的话,听听就可以了,他才没那么傻,把这种话当真。
要不是为了能够早点回魔都,他也不会想着接手别人做了一半的工作。
“这种事,纯粹是吃力不讨好。”
向南一边跟在俞老板的身后往修复室的方向走去,一边在心里暗自告诫自己,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零九章 拍马也赶不上 (更新完毕)
向南跟着俞老板上了二楼,来到了古书画修复室。
这间修复室向南并不陌生,今年元月份他到京城这边来参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时,曾在这里修复过一幅“元四家”之一,吴镇的《山窗听雨图》。
走进这间古书画修复室以后,向南一眼就看到长案上平铺着一幅画芯,在长案的一侧上,摆放着一摞摞的宣纸,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背对着门口,小心翼翼地从中挑选着补纸。
很显然,他是在为修补画芯上的虫洞做准备。
“马老师,先歇一歇。”俞老板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向南来了。”
那位马老师听到俞老板的声音后,赶紧将手上的工作放下,将身子转了过来,一眼就看到了跟在俞老板身后的向南,顿时眼睛一亮,笑了起来:“哎哟,真是向专家,我还以为俞老板唬我呢。”
“马老师好,您就别喊我专家了,还是叫我向南听得舒服一点。”
向南脸上带着淡淡的笑,伸出手和他握了握,接着说道,“马老师,实在是不好意思,我得跟您抢文物修了。”
“啊?”马老师显然还不知道,一脸茫然地看了看向南,又看了看俞老板,最后才欣喜地说道,“向南也要来我们这里上班了吗?好事啊,我这老头子正好可以歇一歇。”
“我倒是想请向南来我们这边,那也要他肯啊。”
俞老板忍不住笑了起来,解释道,“是这样的,向南是受顾客的委托,来尝试清除这幅古画画芯上的红色霉斑的,我想着,既然向南已经来了,干脆修补画芯之后的修复工序,就全交给向南操作好了。”
顿了顿,他说道,“修补画芯时,也正好可以尝试着将红色霉斑清除,要不然的话,等这幅古画修复好了再清除红色霉斑的话,可能会有点不方便。”
“哦,你说的原来是这事啊。”
马老师恍然大悟,他拿过放在一旁的湿毛巾擦了擦手,笑着对向南说道,“你肯接手我做的事情,我还求之不得呢,我年纪大了,趴在这长案上修补画芯,眼睛都要看花了。”
向南见他愿意让出来,也舒了一口气,笑道:“马老师正当年呢,一点都不老。”
“你别骗我了,我孙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马老师摆了摆手,问道,“向南,你要是不介意,我可以带我的学生来看一看你是怎么修复的吗?就我跟他两个人。”
向南点了点头:“当然没问题。”
俞老板见事情谈妥了,便对向南说道:“那你在这里做事,我就先下去了,有什么需要的话,你就招呼一声。”
“好。”
向南应了一声,就转身开始准备起来。
马老师也要去喊他的那个学生一起来看向南修复文物,便和俞老板一起下了楼。
他的学生,是一个姓付的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看上去很老实,听到老师说要带他去看向南修复文物,心里面激动极了。
向南是谁?
那可是近两三年里,华夏文博界里最炙手可热的文物修复师啊,小小年纪,不仅在古书画修复领域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且还在古陶瓷修复领域里站到了金字塔的顶端。
多少年轻人做梦都羡慕着向南所取得的成绩,又有多少年轻人因为向南的成功而投身到文物修复行业中来,如今自己居然有机会可以亲眼观摩到向南修复文物的过程,岂能不让他激动?
小付跟在马老师的身后走了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忽然开口问道:“老师,我能不能把手机带上去?”
在上班期间,店里规定了不能使用手机,因此,小付每次都是把手机给锁在更衣间的柜子里的。
马老师皱着眉头想了想,挥了挥手,说道:“速度快点。”
“嗯,马上。”
小付连忙点了点头,一路小跑着回到店铺后面的更衣间里,将手机取了出来。他先看了看手机有没有未接来电和信息,然后将手机揣进口袋里,又一路小跑着回来。
马老师还在原地等着他,并没有自己先进修复室,等小付回来了,才轻轻推开修复室的门,和小付一起走了进去。
一进门,小付就看到向南正趴在长案上,认真专注地一手拿着镊子,一手扶着画芯,小心翼翼地在修补着画芯上的虫洞。
他和马老师两个人坐在正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掏出手机,打开摄像功能,对准了向南,无声地录着像。
向南早已经听到了马老师师生二人进来的声音,但他并没有理会,也没有抬头,依然专注地做着自己手中的事情。
修补画芯,对于向南来说,并不复杂,这道工艺,他早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此修复起来,看似缓慢,实则迅捷无比。
在马老师下楼去找他学生的这段时间里,他就已经选好了补纸,并且调制好了浆糊,等他们进来做好时,他甚至已经修复了好几个虫洞了。
马老师也是一名古书画修复专家,之前是在燕赵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中心上班,退休之后,他没有接受博物院的返聘,而是来到了荣宝斋工作。
之所以选择了这里,待遇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他本人就是京城人士,年纪大了,总想着落叶归根。
身为一名古书画修复专家,马老师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他一看到向南手上的动作,就知道自己跟对方之间的差距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向南修复画芯的动作,看似缓慢,但他的动作却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往往三下两下就能修补好一个虫洞,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已经修补了一小片。
马老师心里明白得很,这么娴熟的修补技巧,可不是老师能够教得会的,而是向南自己下了足够多的苦功,不知道修复了多少古书画才练就出来的。
1...230231232233234...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