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鄯阐府人才辈出,满布朝野,传恩布德,崇望百年,此曰远利;一时间商贸往还,有无互通,钱财流转,富甲诸郡,此曰近利。”
“苏油为相公计,此实为易瓦砾而得千金,去一忧而成百利,斯所谓千载难逢之机也!”
高情智都听傻了:“呃……明润,刚刚智升说你几岁来着……”
苏厨 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扑
第一百六十八章反扑
苏油面不改色地开始撒谎:“此非苏油之智,乃龙师听说智高窜入大理,晚课之时和唐师交流的言语,小子在旁边听得,现炒现卖,仅供相爷参考。”
如今有什么事情,都能把臭老头搬出来顶着,这感觉真好!
高情智说道:“难怪智升对龙老推崇备至,这番分析可谓鞭辟入里。”
说完对苏油点头:“明润你也不错,我看中的,是你实心为大理考虑,没有以上国之心傲人。”
这个阿囤弥有发言权:“弟弟一向便是如此。”
高情智说道:“今日之议,不出这间屋子。如此智升你便去布置起来,记得外松内紧。”
苏油说道:“为免嫌疑,苏油与姐姐自请居于府中。待事定之后再由相爷决定去留。”
说完便拿眼睛瞟宋使。
宋使对苏油现在都有些害怕了,就问妖孽谁不怕?
好在是同胞妖孽:“既如此……我,我也留在府中吧。”
高情智笑道:“嗯,这样也好,还需几位出谋划策。”
说得挺客气,其实是将几人软禁了起来。
当然还需让同来众人安心,苏油,阿囤弥和宋使便写了信函,分别送给范先生和驿馆。
……
清平府的生活相当的腐败,饮食景致都非常可观,连泡澡的温泉池子都有,苏油一边感慨民脂民膏,一边乐不思蜀。
还要和高智升一起探讨进度对策,总之就是暗中调查。那帮人人马不少,只从粮食,药物,军器,马匹入手,很快就能查出端倪。
果然,第三天早上,高智升来客院叫上三人:“听闻西寺菊花开得正好,便请众友前往一观。”
苏油就暗自好笑,那帮人的所在范先生只一个下午便摸清了,便宜兄长这样的安排,是想玩魏晋风流,搞谢安下棋等消息那一套。
这个当然要捧,苏油立马凑趣:“秋气属金,所行肃杀,而菊花早开于寺院,或乃佛法无边,化刀光化为祥和之兆。”
高智升果然哈哈大笑:“贤弟大才,所料必中。”
苏油和阿囤弥还是坐车,余人骑马,从书坊经过的时候,高智升还将李拴住,陈慥,巢谷等人请了出来。
高智升笑道:“明润,你这几位朋友可是非常担心你呢。”
苏油便和几人道平安,道到范先生面前时,着重点了点头。
范先生微微一笑:“你们年轻人好好玩耍,老夫还得处理账务,做回程的准备,就不同往了。”
这老头见事情朝着预期发展,立马又开始了深潜。
高智升也不勉强,继续朝着西寺而去。
西寺在一个土丘之上,门口有两棵古柏,一行人在寺前停下,高智升取出一把大钥匙,打开门锁,领着众人进来。
高智升脚步有些快,说是赏菊而来,结果一院的菊花看都没有看,从后殿侧门进入,朝土丘上的佛塔走去。
佛塔在大理人心中地位高尚,还有一个院子单独围起来,院内一尘不染,看来是经常打扫的。
古塔是砖石结构,四方造型,高达百五十尺,顶上是四方铜顶,中间一个塔尖,周围四只妙音鸟,别说大理,就在大宋都是登峰造极的建筑工艺。
每一层四角还挂着铜铃,铜铃的叮当声和妙音鸟的鸣声合于一处,如同一支庄严慈悲的佛乐。
苏油仰望高塔:“贤兄,大理建筑的能工,比大宋不遑多让啊。”
高智升也很高兴:“此塔建于南诏,那时中原还是晚唐时期,这是我云南百年前的工艺。”
苏油拱手道:“叹为观止。”
高智升打开塔门:“便请贤弟登塔一观,俯瞰我大理风华。”
苏油躬身装模作样:“多谢贤兄厚意。”
一行人开始上塔,塔中其实挺局促,不过每一层都有一个小空间,外加外围砖石围栏,可以站在塔外看风景。
众人分散在几层游览,高智升面朝东方,伸手一指:“就是那处庄子了。”
苏油发现那庄子在西寺塔土丘背后,其实并不太远,不由得有些暗暗担心:“寺庙周围没有兵士守卫?”
高智升挥着手,装逼装得不带一丝烟火气:“巳时一到,那庄子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何必让军士扰乱你我兄弟的雅兴?就连寺僧都被我请到了东寺,今日此间,就我们几人。”
苏油从书包里拿出一封米花糖,递给高智升:“兄长雅量高致,唯周公瑾可比,可惜妙音如琴,却无好酒,只好以此大宋特产,谢过贤兄擒贼之功。”
高智升将糖掰成两半,分了一半给苏油:“那我也代大理,代高家,谢过贤弟绸缪之劳。”
两人都是一笑,转头继续观瞧。
不一会儿,果然就见两支军队从庄子前后的林子中杀出,如两条长蛇朝庄子包围了过去。
庄子有人看哨,顿时戒备起来,紧跟着就是箭矢来往,不断有人惨呼倒地。
大理军队的战力对付一个庄子还是很强的,很快便有军士扛着巨木,顶着盾牌撞破庄门,紧跟着大部队杀了进去,庄子内响起了呐喊厮杀之声。
片刻之后,呐喊厮杀声逐渐停息了下来,庄子各处开始冒烟,这是庄内的人见事不可为,举火自焚。
高塔除外下风,烟气开始朝这边飘来。
兵士们大呼鼓噪,开始忙着救火抓人,看样子高智升事前已经交代过,需要尽量活捉。
苏油低声说道:“大局已定。”
高智升也低声说道:“希望那人还活着。”
就在此时,突然变生肘腋,塔下院子内一方石板被轰然顶起,几个灰头土脸的汉子跳将出来。
这院子是西寺净土,平日里除了打扫就无人进来,这下子苏油和高智升都懵了。
几个人正要向外逃窜,就见一个中年人撇了一眼塔上,对众人喊道:“塔上有贵人,劫了他们,挟持着出城!”
苏油顿时醒悟过来,大声喊道:“姐姐!有贼人要进塔,赶紧下去堵住他们,季常!季常你在哪儿?!”
几人正在上层看远景,听闻苏油大喊,顿时奔下来,陈慥当先叫到:“贼人在何处?”
所有人都没带兵刃,就这娃腰缠宝带一刻舍不得替换,如今可算是救急了。
苏油懒得和他多说,拉着他腰带一紧,勒得陈慥“呃”的一声,接着一松手,带之弹直,呛啷一声抽出来一柄长剑。
苏油一点信不过他,将长剑交给阿囤弥:“姐姐,给你!”
陈慥喊道:“喂!”
苏油对阿囤弥说道:“姐姐,下去堵住他们!不必冒进防守就好,上塔通道狭小,对功方不利,他们不敢久拖的!”
阿囤弥一眯眼,对高智升说道:“衙内可会剑术?”
高智升点头:“会!”
阿囤弥将剑丢给他:“剑给你用,小油,剑鞘给姐姐!”
苏油:“啊?”
然后手里的剑鞘就被阿囤弥夺走了。
两人抢下塔去,转眼塔下便响起两声惨呼,显然是入塔之人未料到塔上之人还有兵刃,挨了偷袭。
就听高智升一声喝彩:“阿囤将军好鞭法!”
阿囤弥的声音响起:“衙内剑术也是不弱!”
高智升朗声长笑:“惭愧,当不起如此好剑!”
苏油一转眼珠子,拉着陈慥和巢谷,从书包里摸出铜制的三角板来,交给一人一块:“你俩去帮姐姐和高兄,就在底层栏杆里边蹲着,防止贼人有弓箭!一人看守两条边,要是有人想从塔外爬上来,就拿三角板剁他们的手指!”
工程制图用的三角板还挺大,带刻度那边有三十厘米,形如半边刃口,几乎就是一把剁骨刀。
陈慥接过三角板,晃了晃觉得大亏游侠风范,恨恨地道:“等此间事了我再与你算账!巢兄,走!”
苏厨 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话
第一百六十九章神话
石通喊道:“师父,我也去搭把手!”
苏油说道:“塔内空间狭小,你去了反而拥挤施展不开,跟我上去报信!”
石通一脸懵逼:“怎么报信”
苏油懒得回答,奔上塔顶,阳光正从东边照射过来。
石通窜出去高声喊叫:“有贼人啦!这边有贼人啦!”
可惜现在是逆风,又有妙音鸟的声音干扰,庄子里之前的厮杀声他们能听见,现在他们的声音却传不回去。
倒是下边传出陈慥的声音:“哈还真来了……我剁!”
然后就听一声惨呼,有人摔下塔去。
苏油摸出包里最后一个黄铜制品——量角器,钻出塔洞:“大石头,让开!”
量角器长期在纸上摩擦,背后已经磨得如同镜面。
石通连忙闪到一边:“我去那边喊去,那边传得远……”
苏油伸直左手,比出一个v字,调整手指,让下方庄子出现在两指之间。
然后右手用量角器反射阳光,让光斑出现在手指之上。
一边小角度拨动着量角器,一边喃喃说道:“快看过来快看过来……”
……
一位指挥使戎装革甲,正在庄子内指挥军士打扫战场,几处消息传来,贼首似乎再次逃了。
庄子中一片狼藉,好多地方还在冒着青烟。
接着有一名军士跑过来跪报:“指挥使,马厩里发现一处密道!”
指挥使狠狠地凌空挥了一鞭:“坏了小相爷大事,大家都饮刀自尽吧!搜!掘地三尺都要给我搜出来!”
然后就见半跪在地上的军士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伸着手指指着指挥使身后:“指挥使……西寺塔,西寺塔在放光……”
……
大军一到,西寺塔下的战斗转眼结束。
几个汉子身受重伤,躺在地上。
指挥使跪倒在地:“属下无能,请公子责罚。”
高智升又开始装逼了,用绢帕擦拭着长剑,一脸的淡然:“这是我的疏忽,倒是你应变及时,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起来吧。”
指挥使一脸崇仰的神色:“若非公子有神灵庇佑,危机时刻西寺塔大放光毫,属下也断然来不了这么快。”
高智升“啊”了一声,转眼按下这节不表,心底估计又是古怪贤弟搞出来的花样。
转头看着地上的中年汉子:“你就是侬智高大南国皇帝”
那汉子闭目不言。
高智升轻蔑一笑:“总能让你开口,如非贪妄过甚,说不定此次还有逃脱的机会……算了,这也是你一贯的秉性。医官,给他救治,可不能让他们就这样死了!”
军士们将那群人抬了下去,高智升看着手里的长剑:“伸曲自如,锋锐无匹,尤其适合我大理的剑法;护手狭小,有进无退,也是我大理的剑款。阿囤将军,剑鞘与我一观可好”
阿囤弥将剑鞘丢过去,笑道:“就是玉环崩飞了几个,不太好看了。”
高智升将长剑入鞘,然后重新抽出来,“呛啷”一声长鸣,然后“嗡嗡嗡”的余音经久不息。
“好剑!”长剑剑身上清晰反映出高大帅哥的俊俏的面容:“龙吟凤引,绝世神兵!”
重新还剑入鞘,高智升将剑环在腰间:“阿囤将军,这东西怎么扣来着”
阿囤弥这妞实在,上去给他系好,实话连篇:“这就是弟弟胡闹弄出来的,要依我说碍手碍脚,根本上不了战场,就这还要了那书生一千五百贯!”
高智升笑道:“如今不是一样饮血了吗”
陈慥从塔内出来,一见自己的宝剑现在系在了高智升的腰上:“那是……”
然后被苏油一指节戳在腰眼上,“呃”的一声没了动静。
高智升哈哈大笑,对陈慥拱手:“此剑救得我的性命,还求老弟让它留在大理,哥哥也好日日供奉。”
陈慥乃是豪侠性子,最听不得有人说软话求他,心疼得要命面子上还得绷着装豪侠,一挥手:“宝剑赠烈士,看来此剑有灵,与高兄大有缘分,就送你了!”
苏油这才从陈慥身后探出头来:“贤兄,他们都走了”
高智升点头:“都走了,你怎么不出来看看侬智高什么模样”
苏油这才出来:“我看他干嘛还不是一个脑袋两手两脚。”
说完对高智升一拱手,想说什么又有点无从说起的感觉,脸上闪过一抹愧色。
高智升也刚好对着苏油拱手,脸上也是一脸的尴尬。
两人先是相互赧笑,之后变为大笑:“呵……呵呵……呵呵呵……哈哈哈哈……”
还想学人家东山谢安石,来一把谈笑净胡沙,以为自己这边智计无双十拿九稳,结果装逼装过了头。
人家谢安石只是碰断了屐齿,自己可是差点被大逆转反杀!
高智升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明润……明润你说我们……我们这是不是傻……哈哈哈哈是不是傻……”
苏油扶着他的胳膊,自己也笑得不行:“不不不……我们这是……呃,智者千虑……不对不对,这叫成长付出的代价……哎哟我编不下去了……哈哈……”
事情还要回去对老相爷交代,还要突审人犯抓出余党,还要安定民心,还要通报宋廷这一重大消息……总之后续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这些和苏油没关系了,他只给高智升提了个建议,鄯阐府孩童唱歌传警有功,应该奖励。
开玩笑,答应孩子们传播儿歌还有糖的,我苏明润岂能失信于人!
接下来,就是在鄯阐府典农官的带领下,搜刮大理的农业良种。
雪梨树苗,香稻,占城稻,洱鹅,无量鸡,甚至还有十多头牛犊,那是大理的本土优良奶牛品种——邓赕奶牛。
最关键的是一味药材——三七,终于被大理典农寺那群黑炭老农一样的官员找到了,给苏油拉来上百斤!
在他心目中,能带走的大理国的好东西,就是这些了。
……
鄯阐府的故事已经传疯了,随着红翎急报,如狂风一般刮过大宋边境,等到传到汴京,已经变成了神话。
不过故事的基础是真实的,侬智高潜入大理,阴图再起,被大理清平官家的高公子举手擒获,如今连同余党一起,将要械送京师,供朝廷明正典刑!
大快人心!
不过这擒获的过程就灵异了。
先是狄枢密率天兵征伐,结果侬智高乃地龙转世,化作一道黄光,遁地而走,目标大理……
指点大理开国的那位仙女,再显灵异,化身女童。一夜之间,童谣传遍大理东京城,警示大理百姓君臣……
但是大理人搞不明白童谣的暗示,恰逢大宋小神童游历到此,华丽登场随口点破童谣中的谜题……
高公子安排下天罗地网,单等侬智高到来,结果侬智高遁地而行,绕过了天罗,潜近高公子身边,暴起而出,欲对高公子不利!
幸好高公子也是天选之人,关键时刻,大理西寺佛塔大放光毫,将侬智高重新打回人身!
大理寺塔上迦楼罗乃天龙八部之一,接着只听天上传来一声清越长吟,一条小小的玉龙从天而降,化作神兵!
地龙终不是天龙对手,高公子只轻轻一剑,便让侬智高束手就擒!
越传越神,越描越真。
你们知道不侬智高一路过来,沿途州郡都不敢将他放出槛车,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怕他双脚落地,沾了地气,用地遁之术再次溜掉了!
苏厨 第一百七十章 快递小哥
第一百七十章快递小哥
大宋,汴京。
赵祯端坐椅子上,对枢密使狄青问道:“汉臣,杨孔目还在闹?”
杨孔目就是杨元卿,职务超级小,孔目官。
之所以得皇帝垂问,还是因为侬智高。
侬智高与大理国边境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关系不错,归仁铺战败后,侬智高即携其母、弟、妻、子落脚特磨寨。
他自己去大理诸寨借兵,他母亲阿侬则收拢余部三千多人,习骑练战,企图再同宋朝作战。
大宋南边的文臣武将打战不行,玩阴谋那是不用教。
先是那个大胆的番禺县令,如今新任的邕州知州萧注,抓到侬智高的一个裨将,给予了隆重的待遇,延入内室招降了他,搞清了关于侬智高的情报。
然后打战不行的余靖,派孔目官杨元卿离间了依附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纠合几个部落突袭特磨寨,一举擒获了侬智高的母亲、弟弟、儿子。
杨元卿本欲把这些人处以酷刑,烹杀解恨。然而广西转运司害怕是当地少数民族妄执,冒充领赏。
于是余靖只好摒弃故欲,派杨元卿将侬智高的亲人们槛至北宋京城,待擒获侬智高后,再辨其母等真伪。
过了几个月的监狱生活,侬智高的弟弟侬智光身染疯疾,殴打守兵,企图越狱。有人认为“养之无用,请戮之。”
赵祯气坏了:“是你们傻还是我傻?!余靖欲存此以招智高,而卿等专欲杀之耶?”此后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而恨侬氏入骨的杨元卿,宋廷却因他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要他“若孝子之养亲”般地侍候侬母。
气得杨元卿多次向上司“涕泣求归”,但是终未得到允许。
赵祯所言,就是此事。
狄青回道:“禀陛下,倒是不闹了,侬贼已然被擒获,至京之日,便是合族明正典刑之时。如今他倒是侍奉得殷勤。”
赵祯微微一笑:“告诉他依然如故,以免侬母生疑自戕。”
狄青应道:“是。”
赵祯舒了一口气:“汉臣,此番总算是得竞全功了。”
狄青低头:“臣惶恐,总是辜负了圣恩。”
赵祯说道:“言重了,狄卿不可妄自菲薄,放你到这个位置上,自是要你将责任承担起来。”
狄青点头:“臣遵命。”
赵祯又转头对身边一位老者说道:“老师,此番大理之事,竟然有我大宋孩童参与其中,能点破童谣之中暗语,这算是真神童了吧?”
老者是赵师民,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年轻时被推为“盛德君子”,年老后被称为“儒林旧德”,一生基本从事的教育工作。因年纪太大,屡次请求外任,从中枢退休。
现在终于得到赵祯许可,这次是来和赵祯辞行的。
这老头自己就是神童,九岁能诗,记忆力也是变态的惊人。赵祯读《汉书》的时候,询问那时候的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所有讲官异口同声,这件事情,陛下你问老赵就对了!
果然,老头引经据典,“因陈自古都雍年世,旧址所在,若画诸掌。”絮絮叨叨,给赵祯讲了一篇长安城古今变化通考。
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相当有发言权,老头自然还是先拿君子朝乾夕惕那一套劝谏了赵祯,然后说道:“那首童谣,说白了就是字谜而已,那样的东西,老臣反手便能做出几十首来,无足殊怪。”
赵祯说道:“此子之前张象中有表提及,道是幼得神授,叫什么元素周期,不过记不全了。如今象中在成都不回,便是要以毕生之力镶补。”
赵师民答到:“神怪之说,存而不论。陛下,君子所尽者,人事也。新莽最讲究纬候图谶,而祸不积年,为识者所笑。陛下当引以为戒。”
只一句话就给皇帝堵了回去。
“至于神童之说,老夫认为,一株好苗,如果催发过甚,反而会长不壮实,最后毁掉。”
“一株苗木,不经二十年生长,终不能成栋梁,此乃自然之理。”
“真宗朝童子试,本意是寻求茂才。然风气一成,士大夫家对孩童煎促过甚,结果无数本该成为栋梁的好苗子,精神涣散,至有失心者。”
“陛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是茂才,总会于十年二十年后,涉足科场,擢取高第,而后为朝廷试职,量才授用。如此方能抑侥幸,崇真实,这才是真正的培育之道。”
“眉山神童之事,老臣以为陛下应该这样看:正是因为眉山江卿的举措——家有塾,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推文字而尚义理。于是风俗敦厚,体国公忠,诸多得学少年中,理所当然就有了出类而拔萃者。”
“让大宋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上书,陛下方能得到更多的人才。”
“童子科中,固然许多后来都成了国家贤臣。如杨亿、宋授、晏殊等。然当今天下,非比上古。”
“战国时得一士便可成强国,如今却是俊良平庸皆有所用。因此应该善导风气,厚培根基,多开而广植,以待林中之秀。”
“陛下,眉山江卿的做法,方是万世良策。”
赵祯点头:“老师所言,总是老成至理。想到今后不能再得耳提面命,我这心里……”
赵师民眼中含泪:“老臣也舍不得陛下,然今臣已老迈,庸钝不堪驱使,自当避位,以便陛下拔擢能力之人,这也是人才递进之道。君臣之义,臣纵在外郡,也永志于心。”
赵祯举手,内官上前递上一卷丝轴:“这是我为老师写的诗,就请老师在耀州珍摄精神,安养身体。要是我想你了,再次召你入京,老师可不得推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