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家梁在灵前恭恭敬敬地敬了香,又酹洒酒水,祭奠了一番。
群臣都远远在殿外等候,苏油也披起了孝服,当任祭主,主持礼仪。
祭祀完毕,家梁站起身来,看着秉常的灵位:“明润,他其实人不错,对我也礼敬有加,如果你再不来,我都不知道……”
说完自失一笑:“演了快二十年,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苏油扶住他的胳膊:“元修大哥,你知道我一定会来的。”
家梁唏嘘道:“终究君臣一场,先王这个山陵使,我来当吧,算是最后给他送行一场。”
苏油点头:“也是应当,陛下有诏,秉常可依国王之礼入葬。”
“不过元昊之流的陵寝,得降。”
家梁问道:“陛下的意思?”
苏油摇头:“朝中众人害怕激起夏人反弹,尚在犹疑,这是我的意思。”
“苦心孤诣二十年,不就是等的这一刻?”家梁笑了:“秉常没有对我大宋造成过伤害,因此我才有愧疚之心。至于李立遵、元昊、谅祚之辈,降至节度使,已经是最大的仁慈。”
苏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还有,因为巢大哥深得夏人拥戴,所以我请示了陛下,这出戏,咱们还得继续演下去。”
“你有带十万大军投诚的大功,秉常临终前又推荐了你与李文钊,依照宋国给夏国降臣的待遇,陛下将封你为凉国公,河西节度使。”
“图干、野利两部,可以在居延泽、休屠泽定居。”
“按照惯例,陛下会赐你姓名,姓巢,名谷。”
“部落那边,先交给国栋和嫂子,你是最了解西夏的人,得与我一起坐镇兴州,这样处置,元修大哥觉得可以吗?”
家梁摇头:“现在最需要的,是安定人心,还有迁移汉人充实各地,否则这些地方,大宋即便是拿下,迟早还要变成别人的。”
苏油说道:“现在西夏平定,大宋拓地万里,之前山北四路军事路的设置,得改为行政路。”
“从地域上分,我觉得大致是河南路,即套内地区;宁夏路,即应理关以东,黄河以西,兴庆府加上右厢、白马、黑山三个原来的军司;河西路,即应理关以西地区,包括漠北居延泽,元修大哥你看如何?”
家梁说道:“朝廷恩重,家梁无以为报。一个实封节度已经过重,凉国公,能替我推掉,就推掉吧。”
苏油的意思很清楚,家梁这个河西节度使,跟赵氏宗室的那种节度使完全不一样,是实际替大宋掌握整个河西走廊,外加如今走廊上两个巨大绿洲——休屠泽和居延泽的重要任职。
现在的居延泽和后世可不一样,泽中两个大湖——东西居延海,光湖水的面积,便各达五百平方公里。
苏油还想再劝,家梁又说道:“不用劝,还有这个河西节度,不能世袭,我可不想自己的子孙,最后成为割裂华夏的罪人。”
说完横了苏油一眼:“那里接下来就会成为烫手的山芋,青唐、黄头回鹘、高昌回鹘、鞑靼四面包围,你是想累死我是吧?”
以苏油几十年混政坛的经验,也不禁老脸一红:“朝中诸公的能力,我实在是不敢相信,不过现在我皇宋新军的战力你应当知晓,只要让大家知道西北的大利,陛下那里我会去说,一定能给你最大的支持。”
家梁拍了拍苏油的肩膀:“要不纳几房小妾,多生几个孩子吧,现在西北最大的问题,就是汉人太少的问题。你也做做贡献?”
苏油:“……”
元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家梁、仁多保忠降宋。
原夏国黑水镇燕军司、黑山威福军司统领,甘肃军司、西平军司,也纷纷送上降表,表示遵从秉常遗诏,归顺大宋。
苏油命快马将奏报送至灵州,如今,电报已经延伸到了那里,李舜举在那里坐镇。
……
汴京城,军机处。
这个时候,朝廷已经普遍放假了,因为西事还未结束,所以军机和枢密还保持着战时值班制度。
军机处的条件其实不怎么样,这个地方就是原来吴起庙的后院,一切都是按照军事机构来的,简洁,高效,朴素,就是苏油的要求。
有了电报这种东西,军机处的重要性一下就凸显了出来,只从赵顼过来的次数就能看出来。
今年的赏赐,军机处是独一份,大家都知道,夏国只剩下了一些后续,灭国之功,谁也不能不服。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苏油会把这个句号画得如此完美。
当班的蔡京收到晁补之跑过来送上电报,惊得把手里精美的黄铜烘炉都摔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和兴奋莫名的神色。
这已经不是克复兴灵的概念,这是全面接收西夏版图!
除了兴灵,还包括整个漠北与河西走廊!
什么概念呢?就是大宋如今除了幽云未复外,疆域即便是不算那个远得不知道在哪里的新宋洲,都已经超过了汉朝!
超迈汉唐!这是任何一代想要有所作为的华夏君臣,内心里最夸张最极致的梦想,而现在苏油告诉他们,这个梦想,并不夸张,可以实现!
蔡京只感觉自己的心噗通乱跳,想说话,却发现喉咙已经干哑。
喝了一口茶,蔡京说出了让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一句话:“现在怎么办?”
说完他就后悔了,如此重要的时刻,必然会被青史大书特书,这种时候,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赶紧往回找补:“马上就要过新年,现在撞景阳钟,扰动官民,绝对不妥,应当将这个消息,挪到大朝会上再宣布!”
“无咎,你立即去国子监、四通,让报社商社将消息按住,不得走漏风声。我这就去叫枢相和宰执,先入宫给陛下道贺,具体如何宣布,得与陛下商议之后再说。”
想了一下:“去将章子厚叫过来,这件事情他要是没参与,今后得记恨我一辈子。”
晁补之转身就朝外跑,边跑边把袍子往腰带上掖:“我骑车去!”
苏厨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条陈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条陈
武英殿偏厅,赵顼现在的反应,与蔡京刚刚的反应如出一辙。
端起茶杯想润润嗓子,却发现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吕公著认真看完奏报,恭恭敬敬放回桌上:“臣为陛下贺,漠北河西,尽数归服,功业迈越两汉,直追盛唐。”
王珪如今正被朝中闹出极大丑闻搅扰得心神不宁。
登闻检院的法官王珫,被人告发,伙同儿子与大理寺法官石士端的妻子王氏通奸,朝廷哗然!
虽然赵顼发下批示,表示从轻发落,但台谏官不干了,监察御史朱服立马弹劾王珫,认为王珫父子同恶,行如禽兽,虽得皇上宽恕,却不知羞耻,还大摇大摆上班。
如此德性,如何为百姓表率?必须交付有司劾治。
赵顼最后命王珫父子被交给大理寺立案审讯,审理得实,王珫被罢官,放归田里。
本来事情到此就该结束了,结果知谏院练亨甫再次上奏,这宗通奸案,远不止王珫父子二人,根据王珫供述,宰相王珪之子王仲端,也参与了通奸!
但主审法官王援害怕得罪王珪,不敢深究,便草草结案!
这个事情顿时就成了汴京城今冬最大的八卦,火爆程度不下苏油收复灵州。
王仲端也上书赵顼,辩解称绝无此事,双方僵持不下,赵顼只好委派宦官冯宗道前往大理寺,监督继续审理此案。
冯宗道回来告诉赵顼此案审理很多地方不符合事实,比如原告之一,告发此案的许贵,是惧怕权贵而胡乱攀扯。
但是审理此案的官员,将这个案子当做讨好王珪父子的进身之阶,也是有的。
赵顼大怒,认为大理寺丞王援营私舞弊,知法犯法,不能不追究,立即将他下狱,同时命令监察御史里行朱服,以及刚刚因陕西转运之功,提拔起来的检正中书户房公事路昌衡,在同文馆审理此案,宦官冯宗道仍然监督审理。
审理牵涉面越来越大,朱服和路昌衡将最后结果报告赵顼——大理少卿朱明之的妻子,是翰林院学士王安礼的侄女,同时朱明之又与知谏院蔡卞是亲家。
朱明之深知王安礼、蔡卞等人与王珪有矛盾,王安礼又曾引荐过王援,于是朱明之暗示王援,一定要弹劾王仲端有通奸之嫌,为此不惜伪造了证据。
王安礼之子王枋,将这些伪造的证词告诉了练亨甫,练亨甫立即向赵顼弹劾此案。
于是这个案子的真相,就是王援为了迎合王安礼和朱明之的意图,伪造证据,陷害王仲端,以求达到坑害王珪的目的。
而练亨甫弹劾完王援之后,又将赵顼给说过的话,私下泄露,表示赵顼是想穷治此案,意图给朱服和路昌衡施加压力。
就连蔡京都挨了一飞刀,因为此事起来之后,王珪首先就怀疑是苏油在朝堂里边的势力干的。
于是蔡京在朝堂中与朱明之谈论王仲端一案的时候,就说过一嘴:“丞相怀疑我们从中做了手脚,我觉得这事情到底如何,你应当再去御史台再去问问清楚。”
最终此案的处理结果,就是大理寺卿崔台符、大理少卿杨汲,明明知道王援审理此案不公,却未向上汇报,各罚铜二十斤。
王援审理不公、朱明之伪造证词、王枋将伪造证词告诉练亨甫,授意他启动弹劾,各追夺一官勒停。
最倒霉的却是练亨甫,因为泄露禁中语,企图干预司法,被除名勒停,编管均州。
就连蔡京都因为飞语,被下了集贤殿校理的职务。
这件事情,受到打击的还有王安礼,本来是改制后尚书右丞的最佳人选,结果以端明殿学士出知陈州。
还有蔡京,眼看就要借着军机处东风冒起来的新贵,也吃了挂落。
王珪的名誉也大受损害,虽然事后还了他儿子的清白,但是这个儿子跟王家读书种子王仲熠不一样,一贯游手好闲好色如命。
都下百姓都认为这桃色新闻,十有八九是真的。
王珪甚至为此向赵顼请去,但是现在是元丰改制的关键时刻,赵顼坚决不允。
不过事后想来,王珪又觉得苏油不应该是始作俑者。
因为现在全收西夏二十六州大的手笔,说明苏油已经将自己摒弃在了元丰五年的朝制改革之外了——无论如何,西夏故地现在需要安定,这娃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得来!
而蔡京故意在朝堂上撂话,现在看来也有剖白的意思,毕竟苏油一党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做派也和苏油一派以事功进取的做法完全不同。
那么,会是谁呢?
“相公?你怎么看?”赵顼看向王珪。
王珪轻咳一声:“蔡京的考虑很周道,现在惊动百僚京中,的确不合适了,不如待到大朝会上在宣布,顺便昭示我皇宋新气象,为年后改制提力。”
赵顼说道:“那就要麻烦相公重新草制贺表了。”
王珪拱手:“此臣分内之事。”
等到所有人都给赵顼恭贺完毕,章惇才说道:“蜀国公还是一贯的做派,后边提出来的那些意见,也得给个章程。”
苏油的奏报当中,政治,经济,军事,民生,外交,教育……林林总总写了很多,每一件都很重要,根本就没有顾及朝廷官员需要过节放假的打算。
政治上,大体就是西夏如今的政治势力平衡的问题,西夏八个上层大姓,需要改易汉姓汉名,同时要进行政治改革,对夏国僭越的政治制度予以改造。
苏油的计划是将山北四路的军事路编制予以扩张,将夏国原有的领土,分作河南、宁夏、河西三个行政路,分配夏国现有的政治势力,已达到快速安定的目的。
但是州级以上的主官,肯定要大宋派人担任。
政治区划明确之后,经济就要跟上,宁夏其实有很好的农业基础和工业需要的矿藏,农业和畜牧业包括三个大区,河西的居延泽、修屠泽;宁夏的兴庆府冲积平原,河南的套内。
而三路各地的煤铁资源尤其丰富,可以大加利用。
除了这些,重开丝路也必须纳入日程,大宋需要派遣使团前往回鹘、鞑靼等各路进行贸易,达到羁縻各地部落的目的。
要让丝路得到高效流通,黄河上还要在兰州也修造浮桥,加大对河外之地的控制力度。
军事方面,夏国残余兵力尚有二十多万,这些游牧骑兵的战斗水平相当高,但是防区肯定要进行调整,重点几处大门户。
如面对辽国西京道的曲野河、牟那山、阴山、五原;
扼控辽国上京道的黑山黑水东西二军司;
防守青唐,保护丝路的仁多泉城、卓啰城、兰州;
直面黄头回鹘和和西州回鹘的沙州、瓜州、常乐城……
民生方面,需要建立风车,机井,修整九渠,引进大宋的优良种子,大力促进牛马贸易,开采各种矿藏,建立各种工厂和工坊……
外交方面,对西北回鹘以招诱贸易为主,对西南青唐以羁縻安抚为主,对北方鞑靼以扶持分化为主,对东方辽国以谈判交涉为主。
其余几路都好说,辽国一定不会同意大宋全吞夏国全境,让辽国承认大宋得到西夏的合法性,肯定需要艰苦的努力,其难度甚至不逊于一场大战。
而教育方面,一是红衣大和尚宣扬二林佛教,让蕃人更加柔顺,二是各处建立学校,传播华夏文明,传播儒学,还要废除西夏文字,改易风俗,推行汉话……
赵顼看着厚厚一沓条陈,感慨道:“电报班这是费了多少电池啊……”
苏厨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国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得国
章惇说道:“事分轻重缓急,虽然蜀国公只字未提,但现在应当先议功赏,再议三路行政区的合理性问题,再议三路官员派遣的问题。”
“其中最急的,是功赏,因为这个也应当在大朝会上予以宣布,而功赏中最急的,是蜀国公苏油的问题。”
蔡确拱手道:“拓地万里的功绩,甚至已经超过了开国诸臣,如何酬赏,是得好好想想。要不……荣以郡王?”
“不可!”所有人都予以反对。
章惇说道:“之前议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蜀国公以不在中书,不合体例,地方官员权力大同宰相,不足为后世法,坚决辞谢了。”
王珪也觉得不妥:“我朝无此先例,开国诸王,在前朝已然功业勋位极重,故而太祖荣之以茅土,以期宣力于藩镇。”
“而佐命功臣当中,惟赵普、曹彬二人封王,且都是卒后追封。”
“名器至重,不可轻滥。”
孙固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蜀国公年纪还不足四十,仕途久远,陛下可以留待将来,要是现在就封赏太高,后面就不好办了。”
蔡确的建议,其实有心计的捧杀。
要是苏油封王,就直接变成和高遵裕一样的吉祥物,今后就只能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不敢再干预朝堂。
对于蔡确来说,便算是去了一个大对手。
吕公著说道:“不但有苏油的问题,还有家梁的问题,苏油奏报里还说,家梁坚决拒绝了凉国公的封号,认为过高,于礼不合,就连节度使一职,也认为不当世袭。”
孙固摇头:“也是夏廷昏聩,若早大用如此贤臣,而不是处处防范,夏国也不会一战而亡。”
王珪说道:“这个家梁,现在看来也是谦退明事之臣,我觉得蜀国公关于三路的设置构想是不错的,那就设立三路转运司、提举常平司、提点刑狱司即可。”
蔡确却说道:“可是夏国新服,距离遥远,即便是分了三路,还是需要一员重臣总掌诸事。最起码,声望要胜家梁,军事要胜李文钊,政事要胜梁屹多埋,文字要胜嵬名济,对吧?”
你特么说得好有道理!
吕公著沉吟半晌:“拨乱反正,举重若轻,朝中之前有过经验的……好像就只有蜀国公?”
王珪说道:“那就效文彦博,设宁夏都转运司,治所兴州,命蜀国公掌事。一切建议,皆允所请,如何?”
吕公著说道:“要是这样,得加派监督,这个当陛下自择。”
赵顼夹袋里边基本都是些杀才,拿得出手的只有一个李舜举,想了想:“之前有议,入都人选,乃舅舅,国公,李舜举三人,既然如此,那就保持。”
“国公任宁夏都转运使,李舜举为都安抚使,舅舅为都经略使,各自建设幕府,同总西事。”
“三路官员,命蜀国公点选委任,奏报以闻。”
“各州知州,嗯……效河北边州军旧例,先选将领充任一届,给朝廷一些时间,再命中书从待选官员中抽能力者充任,诸卿觉得如何?”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赵顼现在也已经历练出来了,众臣都呼圣明。
“至于奖掖……”赵顼想了想:“蜀国公刚刚以克复兴灵之功抬了封国,就不给了,命扁……咳咳……命其子轶、轭、驸马都尉王诜子彦弼、张敦礼子守静、陈昭明子梧,为皇子伴读。”
大家都表示认可,最后蔡京拱手:“如此完胜,陛下是不是应当带百官敬告太庙,行朝献之礼,以慰祖宗之灵?虽然时间紧了一些,但是如今太常寺礼乐充备,宫人训练得宜,繁巨是繁巨一点,但在元宵前准备好,臣是有信心的。”
靠!所有人都傻了,赵顼最重名,重名莫大于崇祖,我们怎么没想到?!
这份功劳,活该人家蔡元长拿!集贤殿校理才被下了几天?这下怕是更有重用了!
……
兴庆府,南郊军营。
苏油将六路都经略司幕府设置到了这里,完成了西夏的宗室、外戚、权臣之间的政治平衡后,他就出了兴庆府,再也没有进入内宫一次,只命高遵裕整肃防卫,梁屹多埋救治灾伤,家梁统御群僚,恢复街市,而自己躲在这里,一边写发展纲要,一边等待李舜举的到来。
结果李舜举不但来了,还带来了赵顼的诏书和苏油的最新任命。
看完诏书,苏油有些恍惚:“真想不到有一天,我也成太子党他爹了……”
李舜举说道:“陛下对国公的看重毋庸置疑,对两位公子,也颇为期望啊。”
苏油对着汴京方向拱手:“陛下厚恩,苏油没齿难报。走吧,我带宫使去清点账册,宫室,仓储,你老不来,我都不敢妄动。”
李舜举叹了口气:“太可惜了。”
苏油有些讶异:“可惜什么?”
李舜举说道:“世人皆知明润之智,明润之能,明润之德。却不知明润之廉,可惜了。”
“如包拯、唐介、赵抃、毕士安之辈,耿介立身,便得清名。如明润这般,平一国而不取纤毫,难道担不起清廉之称吗?”
苏油连连摆手:“担不起,我要是如他们那样,肯定不愿意做官。得先保证自己的生活,才说得到照顾别人。”
“我都想不明白,如包公、唐公他们,那么穷咋还敢去守计司,太考验自己的品性了。”
“换我,随便干点什么都不至于。”
李舜举感到滑稽:“我在说当官廉洁,你在说齐家致富,这是两回事儿。”
苏油不以为然:“家都齐不了,还帮官家治什么国?先让新妇孩子不饿才是正经。要不然很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朝国家伸手。”
李舜举抽了抽嘴角,哭笑不得:“明润你这……倒也是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城门口,梁屹多埋、嵬名济、家梁,率领夏国百官,身着孝服,扶持着秉常的灵柩棺木,等待着苏油,李舜举,高遵裕的到来。
嵬名济颤颤巍巍地递上秉常的印玺、金符,等待李舜举接收。
李舜举摇头,好言劝慰道:“《左传》记录,许男降楚成王,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梓。”
“情形和今日很像,但是实际上是不同的。”
“夏国不是投降,大宋也不是征伐。”
“现在的局面,是夏国权相囚禁君上,一再挑衅攻打大宋造成的,责任全在梁乙埋身上。”
“其后母子之间,又有不忍言之事,出于礼法,大宋才不得已削了后任者的王爵。”
“但是存亡继绝的宗主责任,大宋不会丢弃;安抚夏国百姓的责任,大宋不会丢弃;培养和教育郡王,以及悯王遗腹子的责任,大宋不会丢弃。”
“如今叛逆已经授首,战争已然结束,悯王遗诏中,有图归华夏之语,便是将夏国托付给了宗主。”
“所以今日不是受降,是为悯王举哀,安葬国主之后,还要为此次死难中的宋夏两国战士、百姓举哀,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法事。”
“之后,大宋会宣布接管夏国现有疆土,依宋制治理这片区域,还二十六郡百姓以太平。”
“之后,我们会让二十六郡百姓,不再受权臣苛法的盘剥与刁难,努力恢复,过上更好的日子。”
“现在我代表陛下,宣读给夏国臣民的诏书。”
苏厨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国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崛起中的帝国
所有夏国官员都跪了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