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汴京城西南一带,出现了倒灌现象,开封府衙西南的宝镜湖,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已经侵入到了街面之上,就连衙门一带,都垒砌了沙袋,以免湖水灌入府衙。
西南宜秋门一带,以及苏家的可贞堂,都面临水淹的危险,苏家的数十万册藏书,文物,珍贵的刻版,全部转移到二楼保管。
苏油第一次组织起了自己的仪仗队,就是让张麒在西南市井当中抽了一百四十位青皮,看守可贞堂。
此举倒是给吕公著解了围,城中人心惶惶,不少流氓想要趁乱打劫,西南城的流氓都被苏油给组织了起来,受灾最重的地区,反而最安稳。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现在屠狗辈给读书人看场子,倒是尽心尽责。
赵顼也非常的紧张,虽然河渠司,都水司今年很早就给出了预报,预期会有大洪水,自己事先也调运了大量的麻袋,水泥,部署在了解州至大名一线上的重要防区。
可是天公不作美,上游陕县,河阳,通过黄河送来的情报,今年最大的一次洪峰,即将在中路大雨中过境。
六十年一遇!
苏油上奏,如今最大的事情,是救灾,朝廷一切事务,均需要为救灾服务。
中书,三司,枢密院,需要从行政,物资,人力上,做好一切救援准备!
蔡确,李肃之,冯京同时上奏,表示愿意予以最大的配合。
赵顼当机立断下旨,水情紧急,军机处全权提取此事,一切与水情有关的章奏,请示,不必经过中书,直接送抵军机处,交鱼国公苏油统筹,对皇帝直接负责。
苏油提举防洪期间,奏事可不经合门传报,直入大内!
苏油也不客气,直接点名要人——中书,参政蔡确,章惇;三司,副使薛向;枢密院,副使孙固,这几人我要用,加上军机处原有的文官班子,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
此外,皇宋银行,四通商号会计司,抽调统计,会计人手。
皇家理工学院,抽调机械,化工,工程骨干。
皇家军事学院,上四新军全体动员备战,打破常规,自带干粮,移师卫州王供埽,滑州鱼池埽,濮阳曹村灵平埽,大吴埽,小吴埽,商胡埽,全力抗灾。
这是规模达五万人的大调动,京师防御力量为之一空,王珪急得直跺脚:“万万使不得,我朝尚未有过拱卫之军参与救灾的先例!”
苏油都懒得跟王珪客气:“我朝也没有过这般素质优良的新军!河决之患,岂亚于兵事?其后的灾难,胜过十场兵灾有余!”
“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不用,却放任灾情蔓延,有这样的道理吗?”
“新军不发铳弹,他们自己有工兵铲!只带上工兵铲,沙袋,干粮,相公有什么好担心的?”
王珪如何敢开这个先例,脸色都白了:“京畿防卫却又该如何?万一……”
苏油说道:“京师还有三畿四辅,高功绘,高公纪兄弟整合厢军已然完毕,由他们来拱卫京师即可。”
冯京一咬牙,决定与苏油同担这个干系:“陛下,上四新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臣相信他们,也请陛下信任他们!”
苏厨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上堤
蔡确也站了出来,他出于是对未来形势的判断,和对苏油的了解:“臣也同意,新军只要不发铳弹,不成大患。而且都是从英烈子弟,或军勋卓著的将士中选拔,是精英中的精英,忠诚也无可挑剔,臣也信任他们!”
赵顼如今对自己把控朝堂和军队的能力也具备相当的自信,终于下定决心:“此议可行,只是四部新军,各由何人统带?”
这是底线,宋朝讲究兵将分离,调兵是枢密院的事情,遣将是皇帝下令,也是制衡武人,避免出现藩镇和反叛的举措。
苏油拱手:“军机处的几位老将,郭逵诸人,陛下以为如何?”
赵顼大喜,对呀!连童贯也派出去,给老子监军!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上四新军经过数年锤炼,早就渴望着建功,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第一个敌人,竟然是滔天的黄河水!
于是就出现了数支骑兵冒雨狂奔的情形。
回到军机处,苏油直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一切休假取消,一切岗位必须十二时辰有人,伙食团加夜宵,从今天起,他将吃住在军机处。
军机处是苏油按照后世标准打造的一个部门,响应速度堪称如今世上第一,只一转眼间便运作起来。
第一道命令,沿河州县,一切以水情为重,地方留驻军力,全力配合官府,不得借故推脱!
第二道命令,河情以六十年一遇为标准,迁移可能受灾的群众到高处躲避,组织壮丁保护百姓财产物资,如有盗抢事件发生,特殊时期,地方官员,可权宜处置!
第三道命令,各级官员,需严守职责;检察人员,需要严厉监督。如发生脱逃,怠职,趁灾打劫百姓等事情,各地检察可以越两级上报。一经查实,就地追夺出身以来文字!
然后就是连续不断的发出命令,上游到陕州,下游到清州,上游水情一日一报,下游水情三日一报,通过传递方式送达,不得有误。
违者不分地方官员还是军方人员,一律按军法从事。
此次防汛的重点——濮阳,内黄两地,由都水司宋用臣,河渠司窦仕全权负责,一切力量,均需予以配合。
郓州离濮阳最近,郓州工业基地,除准备自救以外,必须全力往濮阳运送物资,组成技术工人队伍,援助河北。
皇家理工学院,立刻组织精干队伍,由陈昭明亲自带队,随大军一起出发,充任临时工程技术人员。
仅用了十天时间,各地奏报先后传来,所有队伍,全部就位!
苏油每日里都要奔波于黄河大堤和军机处,监察水情,收集资料,制定应对措施,发布命令,协调各方,向赵顼报告。
上游的洪峰报告是通过一种很神奇的方式送下来的,就是最早在渭州构建的信鸽系统,以及如今水师普遍采用一种方式——灯号旗语。
信鸽系统是四通商号贡献出来的,这个系统一般单位来干的话,维护费用比较大,但是对于物流满全国主要干线的四通来说,旅途运输就是顺带的事情,主要就是饲养和选育鸽子的费用。
这个系统让四通能够及时掌握全国物价,每年调剂价差带来的收益,不可胜计。
灯号旗语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比较大,即便有了望远镜和光照明亮的铂金喷灯,以及玻璃镀银反光镜,信号也只能传播五十里的距离。
好在开封到濮阳的灯号系统也是军机处主抓的重点工程项目,开封到濮阳三百六十里,七个灯塔可以传递。
黄河流速行洪期一秒三米,洪峰从开封到濮阳,时间是十八个小时。
这七个灯塔,能够给大宋赢得十多个小时的响应时间,加上上游巩义洛口仓到开封的七个,能够挤出整整一个对时!
多一天时间撤离疏散,就能够拯救无数的生命!
七月二十六日,元丰三年黄河最大一次洪峰经过开封府。
开封府紧张到了极点,苏油直接上了黄河大堤。
他的身边,就剩下一个程岳守护。
大堤上垒砌了沙袋,无数民夫在衙役和理工小组的带领下继续加高加固。
大堤里边,苏油当年开发出来的良田,已经出现了内涝,理工小组拿着长达四米的木杆,在大堤下四处巡查管涌之处。
这是苏油点开的金手指,后世新闻联播里反复说,他虽然经历过村上简单的抗洪抢险,没有亲历过决堤溃坝那种灾难,但是对这东西的恐惧,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边。
水泥派上了大用场。
水泥预制件,速凝芒硝砂浆,在前几次洪峰过境的时候,基本上将危险之处都过了一遍。
但是苏油还是要求继续保持搜索强度,坚决不能懈怠。
趟着泥水来到大堤上,一个油布棚子,就是临时指挥部。
这里也是难得的一处稍微干燥的地方,横七竖八睡满了疲惫至极的娃子。
理工学院的人才都是苏油的宝贝,在前几次洪峰的时候也发挥了关键的组织指挥作用。
就连吕公著都大为敢动,亲自给衙役们下了命令——你们可以睡泥地,娃子们得睡干地;你们的命可以丢,娃子们的命丢不得!
苏油看到这场景眼圈就红了,苏迈和苏迟也在里边,国子监和皇家理工学院,平日里吵吵嚷嚷互怼,甚至私下里还邀约到树林子里边干仗,这些苏油都是知道的。
可是他们的血都还是热的,苏油呼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呼吁国家,国格的概念到了今天,第一批自觉拥护的,就是年轻的士子们。
如今,他们齐心协力走到了一起,共同为保护汴京,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一个年轻人穿着两浙路流行的蓝布工装,正在棚子里忙碌,阅读资料,摘录汇报。
不过从发髻和玉簪能够看出,这是一个读书人。
洪水,就在离他五米远的堤下。
见到苏油过来,年轻人站起了身,行了一个儒生的礼节:“夫子。”
称苏油夫子,大约就是皇家理工学院的学子了,苏油问道:“辛苦了,每次都来去匆匆,还没问过你是哪一届的?”
那学子楞了一下,转眼就明白了过来:“学生不是皇家理工学院的,学生是太学生。”
“哦?你叫什么名字?不是理工学院出身,但是统筹规计,颇见章法啊。”
那学子躬身:“学生刘正夫。虽然在太学,平日里也常与维康,伯充请教理工之学,蒙两位世兄不弃,倾囊相授,所得颇多。”
苏油点点头:“你好像一点都不紧张?”
刘正夫取过一张汇总表:“现在雨已经停了,水位已经达到最高点,算起来,现在这个洪峰正在我们脚下,不会再大了。”
“而且通报刚刚过来,上游的洛汴渠口泄洪功能都还没有使用,洛汴渠也算是完全保住。从洛阳到汴京城的运河,没有受到大水影响。所以学生虽然信息不足,但是私下揣摩,这次洪水,也就这样了。”
苏油心里对这个年轻人非常欣赏,不过面子上却一点没有显露出来:“很好,推断得不错,不过黄河治理,重点还是在下游,在河道由南改北的那个点,濮阳。”
刘正夫躬身:“学生明白。”
苏油又巡查了一大圈,分别听取了开封府,河渠司,理工学院,厢军的水情和抗洪汇报,对一些问题做了指示,这才又回到棚子里,对刘正夫说道:“过来就是特意给你说一声,你的判断很正确。”
“开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影响洛汴渠工程的前提下,保住了。”
刘正夫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多谢夫子还特意来告诉学生。”
苏油拍了拍刘正夫的肩膀:“该是我多谢你们才对。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再坚持几天,到洪峰彻底过去,我们还有卫生整治,恢复生产等许多工作,到时候还是要依靠你们学子的力量。”
“先走了,陛下还等着听汇报呢。”
刘正夫一躬到底:“学生恭送夫子。”
苏油走了几步停住,又转回头:“想起来了,‘污尧天舜地之德,殊失官体;毁金马玉门之贵,徒较民生。判发遣仁义之乡,严加编管。效巢父许由,不得佥书;比伯夷叔齐,夺绝俸禄。’——你的大作,我读过的,写得很漂亮。”
刘正夫一下子就楞在了当场,喉咙里有些哽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苏油却已经转身下堤去了,程岳在后边紧紧跟随。
苏厨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澶州
回到军机处,苏油将喷过魔芋胶的细麻雨衣脱了下来,取下斗笠挂在厅外,又坐在门槛上脱去雨靴,倒出里边的积水,一边脱湿裤子一边喊:“元长!把我的干衣服拿过来,薇儿说的巡视完回来得换成干衣服,否则风寒容易入骨……”
蔡京拿着一叠干衣服过来,低声说道:“陛下在厅上。”
“啊?!”苏油吓得跳了起来,不顾自己光着腿赤着脚:“陛下,你怎么来了?我还准备整理完就入宫汇报呢。”
赵顼在厅边的椅子上坐着,对这滑稽的一幕却一点都没有觉得好笑,眼睛里反而有一丝湿润:“先更衣吧,国夫人的话必须听的。”
“那……陛下稍待片刻,容臣整理一下。”
片刻之后,苏油才恢复了大宋当朝一品的体面,步入厅中:“臣苏油,恭迎陛下。”
赵顼拉过一张椅子放到自己的对面:“坐下说吧,所以还是要出宫啊,宫里每次见你都是衣冠整洁,差点让我以为,开封府压根就没有水患呢。”
苏油也不敢推辞,屁股挨着椅子边坐了:“给陛下道喜,此次洪峰已然过了开封府,至少开封以上,我们完全守住了。”
“最关键的是运河工程没有受到耽误,诸道闸口尽皆完好,沈括与吴安持奏报,洪峰过后,便要抓紧重启工程,确保年底前完工。”
蔡京端了两杯热姜茶过来:“陛下,国公这是国夫人交代的,巡堤下来,要换上干爽衣裳,饮一杯热姜茶。”
苏油接过,老实喝了。
赵顼想了一下,也捧起来,喝了一口,感觉还不错,然后双手捧着杯子:“章惇他们呢?”
苏油说道:“都有一摊子事情,蔡参政在联络中书,将给各路行政官员的指令颁布下去,主要是接收和准备物资,组织人力,安排救援部队等事宜;”
“我怕光下命令不行,便让章惇沿河巡按,严加督查去了。”
“薛副使正在调集舟船,南海纲运的漕船入京,耽误了一个月的粮食在陈留,我们准备让这些船利用回程,带上京中药物,然后经过陈留的时候,正好再带上这批粮食,一道运往郓州,作为抗灾和灾后救济的准备。”
”孙副使在统筹京中厢军轮流上堤守护的事宜。”
“晁补之会骑自行车,现在就在三司,中书,枢密院来回跑,文书工作也是他在负责。”
“我和蔡元长轮流坐阵,我不在的时候,这里就是元长掌总。”
“军机处的日常工作,我们也尽量不拉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赵顼嘘了一口气:“朕在宫中,都不知道你们这么辛苦。听说吕公著将开封府都戒严了,特意过来看看。”
苏油躬身道:“这些都是臣等分内之事,让陛下关切,臣等惶恐。好在如今事态都还可控,陛下当镇之以静,给臣工和百姓们信心。”
赵顼说道:“那我需要请太后还宫吗?”
苏油说道:“这个暂时倒也不用,不过对外可以宣传,太后在开宝寺,是为河北百姓祈福。”
赵顼喟然长叹:“河北啊……河北……”
“陛下。”苏油拱手:“人事我们已经尽了,剩下的,只看天意如何。”
“就这样坐等?”
“洪峰已经过了开封,下游濮阳能不能扛住,九个时辰后便见分晓……现在……我们真的只有等了。”
赵顼站起身来,在厅中踱了几步,最后站在厅中那幅巨大的地图前,看着河北地图上的黄河和虚线标示的故道:“那朕从现在起,也吃住在军机处,朕和你们,一起等!”
……
数日之前。
昏黄的河水,携裹着上游的泥沙,树木,偶尔还有人畜的尸体,从澶州城边的大堤边滚滚东下。
这里是当年宋辽两国澶渊之盟所在地,如今却成了黄河大堤最危急的地方。
内黄,商胡,两处大危机经过都水司和河渠司一年来不遗余力的疯狂赶工,连续扛过了三次洪峰,经受住了考验。
然而在澶州这个本来不该出现问题的地方,现在却出现了问题!
地方官员联手豪强侵吞了救灾物资,让赶赴到这里的童贯三千新军,无物可用!
童贯是宦官,地方官员还集结成一股力量,和童贯相对抗,对救灾工作消极怠工,连组织百姓迁移到安全地带都不愿意,还煽动百姓对新军的恐慌情绪,给救灾工作人为制造障碍。
童贯也没时间和官员们扯皮,好在新军还自带了一批麻袋,于是一边自己组织新军战士们展开救灾工作,一边向濮阳的友军求助。
官府,指望不上了!
战士们心里的情绪很大,几个队正跟童贯请命,这帮子贪官和他们手下那帮州军,老子们出动三百人,空手都能拿下,都卫,干不干?
童贯腮帮子咬的一鼓一鼓的,连同稀疏的胡须都在抖动:“现在还是扯这些烂皮的时候?陛下给我们的任务是什么?都忘了?!”
一名队正喊道:“都卫,弟兄们手里都没材料了啊,沙袋也眼看就要用完了!”
童贯问道:“上游消息过来了吗?”
队正哽咽着道:“过来了……第四次洪峰马上就过来了,比前三次都要大!”
打捞队的一名成员恨恨地喊道:“这帮狗日的官吏豪强!连舟船都不给咱们!”
童贯阴森森地说道:“他们在等着决堤,好弥灭自己的罪证,再将罪过推给河渠司和都水司呢!这帮子官,已经黑到了骨头里边了!”
队正说道:“他们就不怕陛下开罪?”
“开罪?”童贯冷笑道:“河堤决了,陛下首先开罪的是我们,是少保!到时候泛区需要安抚,还不是得继续用这班子狗官和豪强?”
就在这时,一帮子百姓挑着担子,背着背篓奔过来堤上,为首一名老汉高声喊道:“军爷,军爷们还好吧?咱们给你们帮手来了!”
童贯迎了上去:“老人家你们来干啥?不是叫你们赶紧撤离吗?”
老汉将箩筐卸下:“筐里边有黍饼,粗糙了些,军爷们莫要嫌弃。这么几天庄汉算是看明白了,那帮狗官根本就没打算管我们的死活!”
“反倒是军爷们在筑堤抗洪,秋毫无犯,之前那些,都是狗官们在瞎说!”
童贯大喜:“吃的先不说,现在土石木料等物资急缺,最大的洪峰马上就到,乡亲们有办法吗?”
老汉扭头,不舍地看着堤下的田地和远处的村子,最后还是一跺脚:“拆房吧!”
人群中一个汉子喊道:“爹!”
“闹什么闹?”老汉杵着扁担:“忘了七年前那场大水了?大堤保不住,村子就能保住了?!”
“大壮,现在就回去,一半人拆房!一半人砍林子,村中女娃婆子编草席,军爷们都在救咱们,咱自己还不能救自己?就坐家里等大水冲来一起死?”
童贯当机立断:“那就不多说了!这就去拆房,砍林子我们也拿手!老人家你放心,新军怎么给你拆的,大水过后,还怎么给你建起来!”
当大壮带着新军来到村中开始拆屋子的时候,又是一帮人赶了过来。
“干啥呢干啥呢?!”一名红衣幞头的官员带着一班衙役赶了过来:“你们都住手!”
童贯冷眼看着面前这官:“叶通判,这是村民自愿的。”
叶通判冷冷一笑:“笑话,自古百姓,有乐意让官兵自愿拆屋的?你们这是胁迫民意,制造事端,毁坏民宅!是乱军叛贼!”
童贯傻了,干你娘,文官的奏报这样写上去,朝中大佬们信谁?
ps:《回到明朝当霸王》一把手枪一把狙,杀贪官、灭地主、屠建奴,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战云誓要做一个永不妥协的明末霸王,热血爽文。
苏厨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章大黑心
大壮喊道:“俺爹说的……”
转眼就被一名衙役一藤鞭抽到脸上:“老子就是你的爹!这里有你泥腿子插嘴的份!”
周围新军将士顿时不忿,蜂拥而上:“干什么打百姓?”“都卫,干吧!”
一个战士喊道:“老子是新军,还能受这气!”
童贯听见这话,突然反应了过来,一拍大腿:“对呀!老子们可是新军!”
顿时挺直了腰板:“捧日新军,列队听令!”
只一转眼,一起来到村上的五百新军唰唰列为五排。
叶通判有些胆怯了,色厉内荏地喊道:“你们要干什么?要造反吗?!朝廷章程说得清楚,新军到处,需得听地方官府处置!”
童贯都懒得理他:“烈士之后,给老子出列!”
一小半战士从队伍里站了出来,重新列成了两排。
“老子就说这扣子总也解得开……”童贯将手背了起来:“都跟老子听好了!你们的父兄,为了国家百姓,血沃沙场,给你们挣下了一份忠烈之后,响当当的名声!”
“进入军中,陛下是如何待你们的?每日里教官是怎么操训的?”
战士们一起怒吼,声音压倒了远处堤外的涛声:“竭力尽忠,保家卫国!”
童贯狞笑道:“你们就是孤忠精锐,天子羽林!就算杀官,陛下看在你们父兄的面上,也绝不会坐视刀笔之吏抄舞文案,颠倒是非!”
“能将烈士之后逼反,老子倒是要看看,到时候陛下的板子,会打到谁的身上!”
“下了他们的器械,全部给老子绑到大堤上去,要是决堤,让他们第一个喂王八!”
这下战士们来劲了,这帮杀才在京中都是横着走的角色,出来澶州受了好些天的窝囊气,之前那是有军法压着,现在上官终于松口,那还有啥好说的,狞笑着就朝一帮已经吓傻了的衙役们扑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