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因此这个界限就被模糊了,朝局就变成了第一大佬认认真真搞官制,第二大佬认认真真搞政治,第三大佬认认真真搞战略。
对这种局面,感觉最舒适人是谁?赵顼。
于是三个勾心斗角各有千秋的大滑头,开创出赵顼自上台以来,最为清宁平和的朝局。





苏厨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这绝对不是三个人刻意为之,但是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地实现了。
就连远在江宁的王安石,在给赵顼的密折中都提到如今朝堂安谧,吏治澄清,大臣容忍相安,国事有条不紊,民生日渐复苏,军力日渐强盛,政府日渐高效。
乃是他为相两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竟然看不出来到底谁才是功臣,那就没说的了,只能是赵顼调和平衡的功力大成了。
王安石甚至断言,这样的局面再保持十年,甚至只需要八年,大宋将成为毫无争议的第一强国,历代君王的雄心壮志,必将在赵顼这一代彻底实现。
但是这些,也影响不了如今殿外三人的小尴尬。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苏油年纪最小,轻咳一声:“相公,执政,不若就去中书找个地方,我们继续商议陛下的要求?”
王珪有些赧然:“既然陛下将这事儿交给了持正和明润,老夫就不参与了。你们商定之后,将与萧禧的谈判结果每日报与中书,给老夫相看就是。”
“《六朝会要》那边已近尾声,关系到全体官员,实在丢不得手啊……”
蔡确也对苏油拱手:“明润,关于辽国和女直的资料,中书怕是远不如军机处详尽,要不你先回去准备准备,我这里沿河州郡的疏奏还需要及时回复,今年的河情有些……等我处理完毕,再来寻你如何?”
苏油知道赵顼要蔡确和自己合作,王珪心里的担忧肯定少不了,蔡确也肯定要安住王珪的心,于是躬身:“也是,那我就先去找童贯将资料都翻出来,再让蔡京列成细目,我们啊,不打无准备的仗。”
……
回到军机处,将事情交代给了童贯和蔡京,苏油骑着马回到自己宅邸。
张麒过来接着:“今日散班得可还早。少爷到底勤谨,他人未时都已经散了。”
苏油笑道:“少说嘴,少奶奶回来了吗?”
张麒笑道:“少奶奶可比少爷忙,每日不到酉初是回不来的。”
石薇在和一大一小两名医搞医典,平日里还要照顾各处药局,那是真忙。
苏油就叹气:“扁罐和漏勺算是放了羊了……”
张麒给苏油去掉朝服:“小大少爷和小二少爷可没有放羊,对了,小妹说学院已经散假了,问能不能让她将两位小少爷带到中牟夏庄去?八公说瓜果长得好,那边也比开封凉爽。”
苏油点头:“那后日休沐,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去吧,我也看看八公。对了,今日有重要的留贴吗?”
张麒点头:“有,不过先不急,有一个人来了。”
苏油问道:“谁呀?”
张麒笑道:“少爷可不许生气,是程岳。”
苏油道:“他现在可是郓州兵马钤辖,这是郓州有军务公干?”
张麒摇头:“他这是把官给辞了。”
“什么?”苏油有些生气:“我去见他!”
来到中院书房,就见一个高大的背影正在书房里看看这个,碰碰那个,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听到脚步声,那人转过身来,正是程岳,见到苏油上来唱了一个肥喏:“程岳见过国公!”
苏油叹了口气:“你与你家兄长,因招安梁山匪徒,安定河东之功,王公奏请陛下,论功行赏。”
“这个差事得来得不容易,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
程岳俯首:“那些事情有兄长就够了,我生性难受拘束,不好做官。”
苏油说道:“那你想干嘛?重新做回反贼?”
程岳赧笑道:“那哪里成呢?小人胸无大志,只想陪在国公身侧,有恶贼冲撞,也能抵挡一遭。”
苏油抽了抽嘴角:“你就那么爱做保镖?”
程岳拱手道:“我和兄长商议过,也跟王公说了,王公说国公喜欢微服游于市井,不拘崖岸固然是士林风范,但这样容易为小人得手,因此才答应放我过来。”
苏油想了想,自己身边一些家事,小七哥加上程岳,这就算文武兼备了。
后世的《苏公案》里边,可能也会跟《包公案》有公孙述和展昭一样,多出来一个张麒,一个程岳。
嗯,挺好。苏油这才点头:“那行,你愿意随我,那就随我吧,一会儿让小七哥给你寻一间房屋,再去牲畜房挑一匹马,今后就跟着我吧。”
程岳大喜,翻身拜倒:“多谢国公收容!”
不多久,石薇也回来了,见到程岳也很高兴,因为如今可以给石薇喂招的武人实在不多,平正盛走了,程岳就算是其中一个。
扁罐和王彦弼也回来了,扁罐看到苏油,赶紧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爹爹回来了?”
王彦弼过来对苏油恭敬施礼:“见过鱼国公。”
苏油笑道:“你们师兄呢?”
说的是韩嘉彦,王彦弼说道:“嘉彦师兄在可贞堂刻录书籍,除了读书,每天还有五千刻版的功课。”
韩嘉彦到了可贞堂,就算是老鼠遇到了蜜糖,天天沉迷于刻蜡板。
苏油点头:“嗯,你韩师兄没叫你翻我书房?”
扁罐一下子结巴了:“没……没有啊……”
苏油也不揭穿,扁罐和韩嘉彦一直在寻找苏家收藏的那部神奇史书《竹书纪年》,不过到现在还没得手:“暑假开始了就好好玩吧,八公说瓜田熟了,地里有刺猬,让你们去帮忙抓刺猬呢。”
扁罐一下子来了兴趣:“真的?!好抓不?”
苏油皱着眉头:“这个问到爹爹的知识盲区了。我小时候也没抓过,眉山那边没有啊……”
“不过到时候你多问问庄子周围的本地小朋友,他们应该是能手。”
扁罐赶紧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去?”
苏油说道:“等休沐日吧,后日休沐日我们全部都去!”
“也!”扁罐和王彦弼一击掌:“我们要去庄子抓刺猬了!”
等两个小的跑开,石薇才取笑道:“这当爹的心眼真多,我还担心扁罐不愿意去呢。看样子今晚俩小子就会收拾行李。”
苏油看着天花板认真地想:“嗯,等晚上我给他们搞一个《刺猬生活习性观察》和《瓜地日常管理方法》的表格出来,总不能白吃白玩是吧……”
到得夜间,苏油在工作间绘制表格,就见两个小的进进出出的搬东西。
小猎铳,小弓箭,小鱼抄,各种玩具,工具,望远镜,星空图,故事书,绘画材料……
苏油感觉很欣慰,俩小子的兴趣爱好还真是广泛。
漏勺也跟着他们跑进跑出地翻箱子,不过纯属瞎忙假装自己在参与。
那些工具有的对漏勺还危险,苏油将漏勺抱上:“让哥哥们忙,漏勺跟爹爹去洗澡去。”
漏勺不愿意:“我要跟哥哥收东西……”
石薇沐浴完了出来,头发还湿着,一边用毛巾擦拭一边说道:“漏勺听话!”
漏勺顿时不闹了,老老实实让苏油牵着手朝外走。
走到门口,苏油又扭头回来看着石薇。
石薇歪着脑袋,有些莫名其妙:“小油哥哥怎么了?”
“没怎么。”苏油突然贼腻兮兮的一笑:“就是几天没见着自家老婆了,突然感觉老婆又变美了。”
“哎呀!”石薇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都:“小油哥哥你别瞎闹!”
苏油哈哈大笑,抱着漏勺朝浴室走去:“漏勺你还真是个热肉球,光抱着都得出汗……”
结果父子俩在浴室玩起来就没有一个完,等到石薇受不了了,来到浴室一看,父子俩正拿着稻草管吹肥皂泡呢。
苏油见石薇,这才“哎哟”一声:“糟了漏勺,错过了讲故事的时间,故事小精灵要生气了!”
故事小精灵是漏勺心中的好朋友,闻言顿时将稻草管一丢就要朝浴缸外边爬:“爹爹快快……”
石薇一边给漏勺擦身子,一边也感觉好笑:“平日里要漏勺出这浴缸可难,爹爹一句话,漏勺倒是屁颠屁颠儿的……”




苏厨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前三排
漏勺手里拿着自己的小内裤:“故事小精灵生气了就不讲故事了!”
“是是是……”石薇没好气地将漏勺几下撸干:“这小精灵是偏心眼,爹爹不在就不讲故事!”
苏油都楞了,自己不会编故事,怪人家小精灵偏心眼?
等到到了床上,苏油给右手套上袜子,小精灵的表演时间开始了。
石薇在漏勺听故事的时候,开始给他按摩引导。
漏勺哼哼唧唧地表示很舒服,石薇轻轻啐了一口:“辛苦的人讨不了好,反倒是花言巧语的得喜欢。”
故事小精灵猛然扭头,对着石薇委屈地说道:“可是人家浑身上下就长了一张嘴,就只会讲故事呀!”
石薇噗嗤一下笑了出来,接着又瞪了苏油一眼:“当我也是小孩!”
见漏勺已经睡着了,苏油才将袜子取下来:“我们家漏勺是长情的,给他做了新的故事娃娃他不喜欢,偏偏喜欢第一次这袜子。”
石薇将漏勺放到小枕头上,又要起身:“我去看看扁罐的蚊帐弄好没有……”
苏油拉着她躺下:“你去看干嘛,挨一次咬下回就注意了。”
石薇将苏油的手一把打开:“有你这样当爹的。”到底还是去了。
……
次日起来,苏油先是去了趟都亭驿,将萧禧接上,两人并骑朝大相国寺行去。
张麒在前程岳在后,还有一帮辽人卫兵和宋人馆伴。
萧禧对苏油毫无排场感到惊讶:“国公竟然如此清简?”
苏油说道:“仪卫之制,仪为文,卫为武,我这也算前有文,后有武,很周全。再说借使相虎威,也是一样的。”
萧禧哈哈大笑,看着街道两边商铺支出来的油布棚子和油布大伞:“按道理说,他们可都逾制了。”
苏油摇头:“官家仁厚,开封府商家支起大伞,隔挡酷暑雨水,方便行人休憩,于百姓是有好处的。因此陛下出了旨意:如非赤质、紫表,朱里,红黄青罗;配饰八角,四角铜螭首等物;伞表无涂金、银者,悉听从之。”
萧禧点头:“确实是大仁德。”
大伞是仪仗的一部分,也是官员的象征,宋初,京城内独亲王得用。
太宗太平兴国中,宰相、枢密使始用之。
其后,近臣及内命妇出入皆用。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诏除宗室外,其余悉禁。
明年,复许中书、枢密院用焉。京城外,则庶官通用。
熙宁之制,非品官,禁用青盖,京城惟执政官及宗室许用。
因此这样的大伞,那是品阶的象征,皇帝不开口,造了就是逾制。
两人聊到这里,萧禧想起来一件事情:“国公,萧禧想求你一件事情。”
苏油笑道:“使相客气了,尽管道来。”
萧禧说道:“听闻贵朝太宗曾命人绘制了三幅《卤簿图》,珍藏于秘阁。仁宗皇帝时,宋绶又重新制定了大驾卤簿礼仪,并编写了《图记》十卷。”
“翰林院特地绘制了《大驾卤簿图卷》,以记南郊之盛。”
“这等恢弘画卷,不知萧禧可得一观?”
苏油点头:“这个嘛……贵上崇奉汉仪,陛下也是很欣慰的,想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我去跟陛下说说,要是可能的话,争取将《大驾卤簿图卷》与《卤簿图记》,复制一份,赠送贵国一套,应当也无大碍。”
萧禧大喜过望:“真的?国公可莫要虚言欺哄。”
苏油笑道:“就连高丽王徽,陛下都赠送了经书两千卷,何况贵国主上?我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不光光是个文化侵略,皇帝出行,如果是最高规格的大驾的话,那消耗可是非常的惊人的。
《大驾卤簿图卷》,一共绘有官兵五千四百八十一人、车辇六十一乘、马两千八百七十三匹、牛三十六头、象六只、乐器一千七百零件、兵杖一千五百四十八件。
如此宏大的规模,之前还要进行彩排,演练,一次花费将不下百万贯之巨。
这还是大宋经过多年积累,各种礼乐仪仗伞盖辇驾,得历代君王逐渐添置完成的情况下。
卤簿之等,大宋的规定有四种。
一曰大驾,郊祀大飨用之;
二曰法驾,方泽、明堂、宗庙、籍田用之;
三曰小驾,朝陵、封祀、奏谢用之;
四曰黄麾仗,亲征、省方还京用之。
真实历史之上到了南宋,国势衰弱,整整一百多年,就勉强玩过一次黄麾仗。
珍藏于密阁之中的《大驾卤簿图卷》,只是翰林画院的画师们,根据宋绶的记述想象绘制出来的,就连宋朝自己都还没有那样全须全尾地玩过,一般都会偷工减料。
耶律洪基好大喜功,耽于享乐和面子工程,要真是被大驾卤簿的恢弘壮观所吸引,失心疯了要比照《大驾卤簿图卷》来上这么一回,以辽国那微薄的国库收入,到时候不死都得脱一层皮。
苏油心底里不由得感慨,不管哪个国家,都是敌在前三排啊……
汴京城在理顺了市易司职权范围,取消青苗法城市小额贷款,开放酒曲专榷,推行积极鼓励商贸的优惠政策,厘清沿途税卡之后,本来就已经繁华无比的汴京城,突然间似乎变得更加的繁华了。
街上百姓的笑脸,明显也比以前增多了。
吕公著效仿苏油,同样征集了开封府亟待解决的十件民生大事,再予以施行之后,街面上变得更加整洁,商铺行人更加有序,管理街市的吏员更加尽责,街市更加热闹安全。
最关键的是,开封府的物价,出现了多年以来的第一次整体回落,让汴京城百姓们突然觉得自己手里边可以支使的零钱变多了!
这是苏油让四通配合这次漕运税制改革推出的举措,其实一切其本质,不过是将沿途官员贪污克扣的钱财,分润了一部分给百姓而已。
官员们要贪污一成,总体靡耗起码得增到四成,这一部分靡耗,通过种种手段收拢,变成利润之后,李肃之天天乐得见眉不见眼。
才施行一个月,三司的税收比去年同月翻了两番还多!
李肃之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张方平在三司的时候,三年能积十年之蓄!
而四通的利润,相当于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后,再去除十分之一作为商税。
剩下的十分之九,苏油指示四通吃掉六成,其余的让利给了各行的行首们,并且要求行首们也实行相应的物价调整。
四通只是最大的商家而已,整个大宋各路,因这项政策受益的商家,将新政推行一个月来的物资交流的总数,硬生生堆高了两倍!
老百姓们突然发现,城中的物资突然丰富了,价格也下降了。
而降价打折的促销活动,也突然变多了。
最大收益群体,其实不是百姓,而是朝官们。
他们才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加上媒体舆论的刻意引导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一时间,元丰新政,好评如潮。
《时报》,《新报》玩了一招稀奇的玩意儿,访谈。
采访了三司,开封府,常平仓,汴京的行首,以及一些行商,小老百姓,然后将他们对新政的褒扬,通过实录的形式刊登在了报纸上。
赵顼对此喜闻乐见,这段时间天天都要读报纸。
三司李肃之开篇就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
开封府吕公著开口就是:“百姓们生活的改善,时时刻刻都装在陛下的心里……”
常平仓大使的说法是:“今年以来,陛下曾多次指示,要求一定保证汴京城的基本口粮储备。”
“我常平仓知耻而后勇,揪出了蛀虫,完善了制度,整顿了队伍,充实了仓储。”
“在青黄不接,本应米价沸腾的时节,攻坚克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陛下的交代的任务,将今年六月的米价,控制在了五十文一斗。”
“一斗米的价格,比往年平均的七十文,整整低了二十八个百分点,让汴京城的老百姓,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苏厨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访谈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访谈
开封府肉行的行首徐中正,上界监官刘佐,姚子雪曲,汴京城薛家冰雪老掌柜也接受了采访。
徐中正乃是当年请求施行免行钱的牵头商家之一,真是因为他,王安石决意推行《免行法》,将政府征调改为政府采购。
虽然前期这项措施出现了巨大的弊端,但是被苏油公开招投标和公示的建议改良之后,免行法当年在汴京算是得到了比较完美的施行。
徐中正的访谈里就谈到了过去:“当年行里也是被官府的行人输纳之法逼的快过不下去了,才大着破天的胆子,跟王相公申请‘纳钱免行’之法。”
“也是咱官家宽厚仁德,允了!”
“纳钱免行之后,我们从三畿四辅采买猪羊,就只需要缴纳行税了,行里边的日子一下就松快了。”
“这次行政,我看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吧,只不过将这良政,从开封府境推广开去,在重要的商埠,商路施行而已。”
“老夫是肉行的,以前京中的肉,多是羊肉,后来多了肥猪,嘿嘿嘿,上个月老夫从陕西定了一批牛肉罐头,还从两浙那边定了一船大石首的鲞鱼。”
“价格比起年前啊,整整便宜了三成!咱们啊,一定要让汴京城老百姓们,吃到吃得起的牛肉罐头,优良海产!”
上界监官刘佐乃是当年市易法刚刚推行之时,宁愿亏着自家,不愿意盘剥百姓的良心商贾。
当年就亏负市易钱十八万缗,没有办法,乞籍本家日入屋租偿官,限二年为期。
接受采访的时候,刘佐不由得唏嘘感慨。
“当年蒙京中商行同僚们推举,让老夫做了开封府市易司上界监官。”
“上界监官干啥的?你们这些年轻后生怕是不知道了。”
“当时啊,市易司将开封府分成了上下两界,老夫就是负责收取上界各家商贾的市易息钱的!”
“本来按照道理,这个数该是个定数,整个开封府城,大小商贾就那么多,你们说对吧?”
“结果上官不满意,说数目太少,显不出新法的好处,要加钱。”
“怎么加钱?放贷,大放贷!哪怕不是商贾的,也可以放贷!”
“都不想收得回来收不回来,只要市易司账面上数字好看。这么搞怎么行?”
“我们商贾都明白,将本逐利将本逐利,本首先得保住才行是不是?连人家皇宋银行都不敢干的事情,他们就有这个胆!”
“听说市易钱的本金还是官家给的,要我说啊,那些人就是不把官家的钱当钱!”
“老夫没办法,都是多年的街坊伙伴,实在是下不去这手,认亏十八万贯,还被撸了差事。”
“你们别认为撸差事是坏事啊,那可免了老夫破产之厄,变卖了一些铺面,好歹支应了下来。”
“可官家的本金就惨了;那些家境赤贫,冒险借贷度日,贪图一时宽松的百姓就惨了;还有家中出了浪荡子弟的,也惨了。”
“两年,就两年,官家亏了几十万贯不说,就京中小商贾们那惨样……啧啧啧……”
“官家仁德啊……几十万贯的亏空也认了,汴京城中因此举得活的人家,起码近千!”
“这回的新政可就不一样,这回对了,国朝善遇士大夫,也不至于善遇到任由他们侵吞国库不是?哪朝哪代,都翻不过这理儿去是吧?”
“再看看成效,这商路一通畅,看这路上跑的,水里拉的……我们可是从熙宁年间过来的老人,现在这才叫新政!才叫刷新!以前王相公吹嘘的那什么……‘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姚子雪曲,乃是宜宾县土豪姚君玉,以当地泉水及五种粮谷——粟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酿造,酒质甚美,送到汴京城,因为黄庭坚一首诗,打响了名头。
“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这酒其实也是眉州新法酿造工艺的普及产品,主要是苏弥嫌从眉山拉永春露太麻烦,便在宜宾找了一处地方,与当地酒坊合作,用眉山的酒曲和酿造方法,制作出来的。
不过因为宜宾得天独厚,那口安乐泉酿造出来的酒水,比永春露更胜一筹,让苏弥开心不已,给京中众位好朋友送了一船。
没错,单位是船!苏弥苏将军苏娘子,还是一如既往的那般大气!
结果这一船酒,到了京中大受追捧,苏弥干脆又发了一船,让姚家掌柜亲自运送。
姚家掌柜对着记者们讲述了这趟行程:“这可是酒!以往乃是专榷!造酒的都是官酒坊,卖酒那都是划死了地方的!”
“以往的酒那叫啥?现在回头看,那叫溲溺!”
“为啥呢?还不就是官府发卖,当官的管造酒,只管量不管品质,这品质就上不去呗。”
1...356357358359360...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