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这明显是对祖宗遗意的误读,也是风气使然。
可在如今大量有知识,通文字,晓军略,善谋略的人才投身军伍之后,在回过头来看这句话,明显是有失偏颇,矫枉过正了。
国朝至重者,宗室,然自太祖起,宗室初授将军,后转观察,节度,皆是军职,直到熙宁年间,才定下宗室转文资之法。
所以说认为重文官轻武将乃是祖宗的本意,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
苏厨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黄金不久埋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黄金不久埋
而要纠偏这种风气,就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还是以文武之道举例。
首先,要明确祖宗“以文制武”的正确含义,在赏给之外,给予武臣应有的尊重。
其次,要努力培养素质更高的军士和将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新军的成立,就是一个例子。军中将士,皆通文字,懂文化,明数算,守制度,知节尚义,血勇尽忠。
其三,要通过舆论宣导,褒扬忠烈,培养尚武之气,在学宫中增设武学,骑射,体锻,剑术等科目,激励士风。
其四,提高入伍标准,精炼部伍,提高下层军士待遇。
大宋军营,不是什么垃圾堆污溷场,而是大宋武备精英,希图报效国家的有志青年的集中地,培养地。
军队,是一个大熔炉,大学校,不但要培养出合格的军事人才,还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生活的技能,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社交礼仪。
一句话,人样子。
即使有一天放下刀剑,他们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国民,继续为大宋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上述内容就可以看出,风气的塑造和转变,是一个长时期,多方面的,精细的过程,等到风气逐渐凝聚之后,才能形成国家气质——国格。
国格,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荣誉,尊严、品格、声望和影响,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对国人来说,自觉地捍卫祖国的荣誉与尊严、服从和服务于提升国家的声望和影响,是其道德判断的首要标准。
上到天子,下到草民,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弦高犒师,蔺相如完璧,苏武北海牧羊,真宗亲赴澶渊!
只有国民素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体会和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苏油直到自己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之后,才提了出来。
因为这里边埋藏着一个巨大无比的雷——那就是当有一天君主的作为伤害到一个国家的国格的时候,国人们应当如何选择?
当然这一点现在没有任何人看得到,就连亲自起草条陈的苏轼,都对小幺叔的理论水平啧啧称道。
因为现在国家和君主还是一体的,是统一的,就连苏油都希望,需要选择的时候,永远不要到来。
那就意味着动荡和流血。
而且所有人都不会相信,帮助赵顼解析相权,巩固君权的苏油,内心深处还会藏着这么深的“反动思想”。
大宋在历次的对外战争中,一次次被打伤打残,国家正需要一个这样的概念来提振民心,可以说苏油提出的这个概念,在现阶段的宋朝,是上下一同支持和赞成的。
而且也的确站得住脚,弦高,蔺相如,苏武,他们的作为,绝对不仅仅是对君王的忠诚就可以解释和支撑。
而且大宋本身就有个现成的例子,宋真宗亲临澶渊的时候,正是以一个君王的身份,为守护大宋这个国家,为捍卫大宋的国格,而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有历代英烈,祖宗先例在前,有现实政治需要在后,有苏油的老奸巨猾,有苏轼的文采斐然,有孟子在宋朝地位的日渐显升……置国家于君主之上的隐晦目的,经过苏油的巧妙伪装之后,有希望被所有人接受。
而这条建议,在十件大事里边,其实也是最空泛,最容易实现的——就是一道诏书,要求人人都有义务维护国家尊严,保护国家利益而已。
而赵顼一旦采纳了这条建议,真实历史上后来发生的那些打胜仗后还割地赔偿的行为,到时候就有充足的理由反对了。
这一条,其实才是苏油十件大事里边,最重视的一条,因此直到三苏聚齐之后,苏油才开始拿出来讨论,让脚踏实地是苏辙完善补充,让灵性天赋的苏轼草稿。
苏油这辈子所上的条陈里边,几乎全都与实务相关,苏轼与苏辙都认为,这是小幺叔第一次发出形而上的建议,而且一出手便如此别开生面,当然需要非常的重视。
因为这将直接决定着小幺叔在陛下心里的地位,驳斥那些认为小幺叔只擅实务,不懂治国大道的荒谬言论。
所以虽然九道条陈堪称美丽的织锦,但这最后一道,必须是织锦上最美丽的花朵。
经过反复推敲之后,仁宗皇帝亲口赞许的大宋三位宰相之才,联手打造的最后一章——《国格论》,终于赶在新年到来之前,送到了赵顼的御案之上。
赵顼看后,因太皇太后逝世带来的消沉为之一消,对当天知制诰,即将荣任参知政事的章惇赞叹道:“这篇文字,注定要名垂千古,如今出在大宋,出在我的治下,幸何如哉!”
腊月二十八,苏家庄子迎来了一大批的客人。
苏颂,苏小妹和陈昭明,张麒和绿萼,张散和平真草,苏元贞,邵伯温,晁补之。
张麒和张散总算是交割清楚了这一期的货品,大宋汴京城海博会,朝廷直接收入八百五十万贯,内库六百三十万贯,其余豪商四通和两浙商会五百万贯。
此外还交割了南海一年的金银铜锡,共计价值两千万贯。
合计近三千万贯的财富,相当于整个大宋一年税赋的三分之一,这就是王克臣看到数字手抖的原因。
大宋境内要消化这么庞大的财富,就必须要刺激经济和消费,重建河北,已经列入受益者们的规划蓝图之中。
此外,打通日本,高丽,乃至辽国的海运通道,实行境外商品输出,开拓市场,也成为了大宋财阀们的共识。
赵顼更是大手一挥,直接从内库里拨款三百万贯,绕过中书订购战舰,准备打造北洋水师,扩建南洋水师。
大宋水师的威力,不但让全世界,甚至让大宋人自己都吃惊。
曹安民以百破万的战绩,给大宋上下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汴京城茶肆里,不少大宋战忽局的高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其中最匪夷所思的一项,就是认为皇宋应当立刻启用海军,征服西夏!
真没有开玩笑,线路图都画好了,还有两个方案。
要不与辽国借道,水师从黄河入海口进入。
要不走漕运的路子,水师经过汴京,再走洛水渠进入黄河。
之后就可以逆流而上,沿着黄河杀奔兴庆府,以大宋水师之威,将无人能够阻拦!
苏油第一次听见这种呼声的时候,差点笑到尿崩。
这充分说明了海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战忽局的高手们压根都不知道泰山号那样的巨舰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连太湖都进不了。
哪怕是汴京城码头,停泊夔州型纵帆船都相当吃力。
苏油都想问问那些书生们,你们知不知道黄河上有个壶口大瀑布?
苏元贞是赵顼早就想要用的人,名字如今还挂在内殿屏风之上,台谏改革,赵顼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苏元贞在郑州的那次上书。
苏元贞履历是绝对够的,在嶲州当了六年知州,又在郑州当了一届,赵顼准备用他当殿中侍御史,下一步如果没有挫折,不是外放转运使就是升参政。
也算是混得超过父兄了。
邵伯温和晁补之,更是大宋吉祥物一样的存在,赵顼是将这两位当做自己这一朝的天子门生来看待的。
因此两人的晋升速度超过了同僚,更超过了夷人身份的苏元贞。
两人都才二十多,晁补之是史上最年轻大三元,赵顼准备让他出任赴辽副使,让辽国人看看,什么叫大宋的文华精粹。
而邵伯温更是家学渊源,邵雍的易算术数,堪称天下独步。
不过邵雍一直躲在他的安乐窝里,不好仕途,让赵顼颇为头痛。
邵雍临死前,给邵伯温留下了两份遗书。
第一份是几年前写的,要求邵伯温扶灵入蜀,后世子孙不得出仕。
第二份是临死前写的,还是要求邵伯温扶灵入蜀,但是后世子弟皆要应科举,出仕报效国家。
两份遗书的意思截然相反,邵伯温感到非常奇怪,便询问家中老仆人父亲临终前还有什么交代。
老仆人取出一组诗来:“老爷临去之时,将之留给了少爷,但是要少爷看过之后便即焚去。”
然后又取出一首:“老爷说天数已然发生了变化,之前的那些,做不得准了,就连现在这首,今后做不做得准,也还两说。”
邵伯温取过,先看十首,越看越是心惊。
待得看到那首新作,却是第一首旧诗的改版。
荡荡天门万古开,
几人归去一人来。
山河永日青宵下,
始信黄金不久埋。
苏厨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礼物
待到邵伯温出任湖州知乌程县期间,在县内破获了一起摩尼妖教意图作乱的案子,民间将他抽丝剥茧挖出妖教巢穴的侦查,演绎成了小邵先生运用梅花术数占卜天机,而擒拿妖教教首的过程,简直就和封神演义里边神仙打架差不多。
于是朝廷命邵伯温为使节,翻年之后的六月,就要出使日本,高丽。
根据小道消息传言,这是日本使臣上书赵顼,说本国为平将门厉魂所扰,以至于百姓难安,特意请小邵先生渡海消弭祸患。
因此现在的苏家庄子上,不是一般的热闹。
操场边上立起了一排小柜子,柜子里边放着冰鞋。
每天早上这里就有无数的娃子在玩,外围的一圈溜冰,内里的抽陀螺。
扁罐和王彦弼有了自行车,每日里邀约着骑行去象场,踏雪骠都成了背书包的跟班。
苏油他们一群人则是寻幽览胜,吟诗作赋,鉴赏书画,把弄珍玩。
苏轼又开始立flag了,说以前妄作是非,从今起要动心忍性,离开繁华回归简朴。
不是五年没俸禄吗?没关系,我种地耕田一样过!
苏油好心提醒他,说你在四通的股份每年的分红也不算少了。
苏轼横着眼睛看苏油,我的问题,是思想问题,那是钱能解决的吗?
陛下罚我的俸禄,是要让我继续花天酒地,辜负他给我的磨练机会的?
苏油哭笑不得,好好好大道理在你那边,等你写寒食帖的时候就记得给我寄过来就行!
算了不能剧透,于是苏油翻着白眼:“你要吃你的三白饭那由得你,不过苏迈和苏迨不能走,马上就要科举了,就留在可贞堂刻书交游长学问,哪里都不要去了。”
这是正理,虽然苏轼胡说八道什么“我愿儿孙愚且鲁”,可后边毕竟还跟着一句“无灾无难到公卿”不是?
无论如何,一个进士的最低底线总是要取的。
除了这边的交游,两位驸马那边的玩法也挺多,三个公主时常打着请石薇和小妹赴会的幌子,邀请苏家庄子上的众人过去游玩。
虽然国殇期间,不事音乐游宴,但是活动项目也挺多的。
女生们可以玩门球,蹴鞠,男生们则直接玩高尔夫,台球。
石薇为了鼓励几位公主多运动,改善体质,每次邀请都乐意参加。
冬日里野兽难以隐藏踪迹,狩猎也是一项备受欢迎的运动。
石富特意给扁罐和王彦弼定制了两支小猎枪,作为他们的新年礼物,差点把俩孩子高兴疯了。
小猎枪的构造是神机铳的,但是使用的子弹却是转轮手铳的,整体非常的轻便。
苏油觉得这小猎枪同样很适合自己,于是便以教导扁罐和王彦弼打猎为借口,一大两小在山里转悠了一天。
开枪的瘾倒是过足了,毛都没打到一根。
等到石薇有空带着俩孩子进了一次山,打了几头野鹿黄麂小野猪之后,两个孩子便无情的背叛了苏油。
虽然爹爹也很厉害啦,但是爹爹太仁慈,故意带我们去找不到猎物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教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扁罐童鞋坚持这样说。
于是苏油的玩伴,就变成了一点不嫌弃他的漏勺。
漏勺现在很喜欢苏油,因为苏油随手拿点什么东西,都能变成漏勺喜欢的游戏。
这一天当扁罐随娘亲打猎归来,娘俩就看到苏油正侧躺在床上,一只手撑着脑袋,另一只手套着一只袜子。
手指开合,那只袜子就好像一个大嘴巴的精灵,如后世芝麻街动画片里的角色一样,在绘声绘色地给漏勺讲故事。
这袜子还是个神经病,语气古怪夸张不说,讲到一点小动静就哇哇乱叫,逗得漏勺咯咯咯笑个不停。
袜子正讲得起劲,猛然回头大吃一惊:“啊娘亲和哥哥回来了!我们的秘密被发现了!快变回去变回去!”
然后躺倒在床上一动不动,重新变成了一只普通的袜子。
苏油这才坐起来:“啊这一觉睡得真舒服,咦?爹爹的袜子什么时候从脚上跑下来了?”
漏勺将袜子捡起来,狠狠地亲了一口:“袜袜乖,爹爹睡觉,袜袜讲故事。”
石薇上前劈手一把夺过,丢到苏油的脸上:“叫你带孩子,就不知道干点好的!臭袜子都能玩!”
说完又忍不住噗嗤一笑:“你当爹的花样怎么这么多!”
苏油一边穿袜子一边问:“今天又打到什么了?”
“没什么。”
苏油不信:“一般当娘的这么说,扁罐还不反驳的时候,就是你们娘俩背着我干大事儿的时候……”
果然,就见平正盛从门外探出一个脑袋:“嫂嫂那头黑熊怎么处理?”
苏油吓得跳了起来:“你带着扁罐去猎熊!”
石薇将漏勺抱了起来:“有我在嘛,这还是我们扁罐第一次打到大猎物呢!走吃饭去喽——”
苏油一边忙着蹬袜子一边忙着找鞋:“喂——”
吃过饭,苏油将扁罐带到了自己的小工作室里边,那里摆着一根煮好刷净的熊腿骨头。
苏油给工作台换上薄圆锯片,用脚踏动,锯片呜呜转动了起来。
贴着导轨,将熊骨切断,然后剖开,取片。
从存料箱里取出一块小直刀的刀胚,换上砂带,打磨,抛光,然后在刀柄贴上地丁胶皮,再贴上熊骨,在铆钉位置打孔。
然后取下,上胶,这一次粘贴牢固,钉上黄铜铆钉。
将刀柄重新拿到砂带机上打磨,然后将刀子夹在老虎钳上,用扁锉手工修出把握的凹槽,最后抛光。
一柄简洁实用,充满硬朗风格的熊骨柄小猎刀便制作完成了。
随便翻出来一个小皮鞘将刀子插进去,交给扁罐:“先这么用着,等到另一支腿骨处理好,爹爹给你再做一个熊骨刀鞘,那个比较麻烦,还要雕花。”
扁罐高兴坏了:“谢谢爹爹!”
苏油又翻出几根彩绳:“现在我们做给弟弟的礼物,你来编绳子。”
于是父子俩一个开始埋头编绳子,一个翻出处理好的青鱼石加工。
青鱼石阴干之后放入小油罐中浸泡,如今取出来,已经变得晶莹剔透,如同一块明亮的粉色琥珀。
打磨光亮之后,苏油取出一片银片,放到小铁砧上敲打让银片能够包住青鱼石。
这个很费功夫,扁罐很快编好了绳子,然后就聚精会神地看父亲在明亮的铂金喷灯下操作。
等到银片成型,苏油点燃酒精喷灯,将银丝融化,将银片焊接起来。
还用银丝在银片圈子两边编了个花儿,同样焊接成穿环。
然后小心地将青鱼石包进银圈,轻轻地敲击银圈边缘,将之包裹起来。
取出软布,将银圈打磨光亮,一枚漂亮的银镶鱼惊石完工。
取来扁罐编织好的绳子,两端穿入一枚小金珠,结到鱼惊石两边银圈上,绳子上做出可以互相滑动套接的环,整个饰品就跟后世一块小手表的模样差不多。
苏油非常满意,熄灭了灯火,对扁罐说道:“走,我们去给弟弟戴上。”
苏厨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巩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曾巩
次日起来,扁罐便带着自己的小猎刀去找王彦弼显摆去了。
苏油便则抱着漏勺四处晃荡:“漏勺,给老族叔拱拱手,诶真乖。”
苏颂一下子就见到漏勺手腕上的东西:“那是啥?琥珀?怎么这个色?”
苏油得意洋洋:“这是从青鱼喉部取出来的一块骨头,漂亮吧?据说有去除小儿惊悸的效果,叫鱼惊石。”
苏颂大讶:“鱼体内还有石头?”
苏油说道:“不奇怪啊,大石首,小石首,这两种海鱼的名字,就是因为它们的脑袋里边,有块小石头啊。”
“其实这就是鱼体内的骨头,不过大青鱼的这枚骨头炮制出来,效果可以吧?”
苏颂放下筷子:“我得记到笔记里去。”
等到苏颂走了,苏油又看着拿着一卷书册进门的苏轼:“来漏勺,我们给子瞻老哥哥招招手……”
元丰三年的新年,来得悄无声息。
春,正月,乙丑朔,以太皇太后在殡,不视朝。
甲子,礼院献上太皇太后的谥号:“大行太皇太后祔仁宗陵庙,当去太字。册文初称大行太皇太后,所上尊谥即称慈圣光献皇后。谥宝宜以‘慈圣光献皇后之宝’为文。”
赵顼从之。
癸酉,升许州为颍昌府,高丽国遣使来贡。
己丑,于阗来贡。辛卯,南海诸国来贡。
二月,丙午,赵顼御崇政殿,正式视朝。
第一道诏书,以保和殿大学士苏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翰林学士章惇,参知政事。
苏油和章惇按照规矩,上表辞谢。
第二道诏书,命苏辙为告哀使,晁补之为副,颁赐仪仗,出使辽国。
第三道诏书,命蔡卞为使,邵伯温为副,颁赐仪仗,出使日本,高丽。
当初,太学生檀宗益上书,言太学教养七策:一尊讲官,二重正禄,三正三舍,四择长谕,五增小学,六严责罚,七崇师业。
赵顼览其言,以为可行,命蔡京、毕仲衍、范镗同立法。
蔡京如今完成任务:“窃以取士兼察行艺,则是古者乡里之选。盖艺可以一日而校,行则非历岁月不可考。今酌《周官》书考宾兴之意,为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上《国子监敕式令》并《学令》凡百四十三条。”
第四道诏书,通令颁行《学令》。
这道法令,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小学科目的设立里边,理工之学乱入了。
数学,理工,化学初步,被增设为必修教程。
同时加强了体锻,格斗,甚至还有眼保健操。
以此为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第五道诏书,台谏正式分立,复置御史六察,监督京中地方。
台谏分立之后,御史台只具备了监督权,根据打一棒子给一甜枣的原则,监督权的权限范围,在苏油的建议下被扩大了。
监督的官员不再局限于朝官,地方官员也被纳入了监督体系,最低到达县令一级。
苏元贞被赵顼提拔担任殿中侍御史,这是当年赵抃扳倒陈执中的那个位置。
丁未,苏油荐言:“比闻朝廷遣中官出使,所至多委州郡造买器物,其当职官承望风旨,追呼督索,无所不至,远方之民,受弊良甚,乞重立条约。”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订立招投标原则,造买器物,通过商业合同约束官府和商家。
这做法其实在两浙路已经推行了很久,南海大开发之后,这种方式更是推行到了南海。
因为苏油和吕惠卿的坚持,将市舶司和海商定为了商业合同的甲方和乙方,然后由转运司监督和裁断,让海商们和市舶司的交易,得到了契约保证。
此举反而给大宋南海市舶司,杭明市舶司带来了极大的商誉,各路海商们闻风而动,被这当今最公平的契约国家贸易吸引,纷纷来到大宋淘金。
现在苏油提出,请将各路市易司转为政府采购的甲方,大宋内地的商贾作为乙方,双方权利义务相称对等,由地方官府监督执行。
赵顼下旨,诏两浙转运司,提点刑狱司体量实状以闻,首先在蜀中,两浙,汴京推广。
这是一次对大宋商业的重大松绑。
以前的政府,采用的是采征政策,说要就要,理论上可以不给钱。
现在的制度,将征收改成了商业采购,从法律上保护了商人们的合法权益。
虽然执行上肯定会大打折扣,但是这无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苏油并不强求,还是理工的那句话,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之所以让提点刑狱司也参与进来,是朝廷有意以此为基础,出台大宋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法。
商法强调的是保护国民的财产权,而工商阶层的地位,也会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