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说到打鱼苏油感觉全身都是劲头,顿时乐得见眉不见眼“那等我送扁罐和彦弼上学回来帮你。”
八公笑道“用不着你,就在出水口那里下一网,其它塘的鱼乖乖就会入网,方便得很。”
“不过这口暖水塘里有条螺蛳青,估摸得有四十来斤,你要是有本事儿将它打上来。”
“哎哟早说啊!”苏油顿时手痒想要溜号“我这就拿渔具去!”
“不行!”王彦弼将苏油拦住“做cào!”
扁罐也帮忙“今天是老师休沐,我们不用去学校,一会儿你还要好好陪我们玩!”
“好好好……”苏油只好妥协,转眼又批评“玩什么玩,功课做完了?”
“我们昨天就做完了!”
“这不对呀这,周末的作业怎么能和平时一样呢?”
扁罐俩小子拒绝回答这无理的问题,苏油被孩子们拉着来到cào场上,只好开始了晨练。
平正盛已经和张二打了几仗了,现在两人一人横骑着一条条凳,张二拿着一根长枣木棍,在教他如何在马上使用蜻蜓切。
这是马槊的战法,苏油也不懂,不过他知道蜻蜓切的矛头其实只让小石头耗工半年,而那根黑不溜秋的杆子,却耗了两年半才装配起来。
锻炼结束才是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就见苏油取过一个鱼篓来“扁罐,彦弼,我们去暖水沟里摸螺蛳好不好?”
“好!”王彦弼疯狂鼓掌,这么好玩的事情,他平日里只有看着庄上娃子们做,自己最多在一边拎篓子的份。
蜀国公主要是知道苏油正在把孩子往沟里边带,怕不得当场旧病复发。
扁罐倒是随意,八公从来不管他这些,反而活得健健康康的。
吃过饭一大两小便来到了引暖水的沟旁边。
将石板掀开,暖水在沟里流淌,沟里有大大小小不少的田螺。
尉氏的暖水是钙泉,十分的清澈,得是池塘入水口那里的田螺才长得又大又肥。
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水道,苏油准备将它搬开,结果那东西猛然一动,伸出了一个白sè的蛇形脑袋。
“我的个去!”苏油吓得一pì股坐到了沟里“蛇!你们小心躲远一点!”
扁罐和王彦弼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哈这是玉奴了!爹爹原来是胆小鬼!”
玉奴一点都不怕人,只是被苏油打扰了有些不高兴,伸出爪子从苏油湿漉漉的裤腿上爬了过去,然后进入池塘不见了。
苏油发现现在的玉奴和赵老头养木盆里不一样了,背壳足有斗碗那么大,还背上了一背的绿毛,在水里的泳姿飘逸得很。
“太不友好了!一点不如木客!”苏油对着水中的绿影挥了挥拳头“刚见面就吓我一跳。”
水沟里的水很暖和,苏油也懒得上岸换衣服了,给俩孩子将衣服扎到腰上“下来下来,我看到还有个大河蚌!”
这长辈当得,怂恿小朋友下水沟,扁罐和王彦弼对视一眼,都充满了兴奋的神sè。
三个人沿着水沟将田螺,河蚌都给收拾到苏油带来的一个麻袋里,足足搜刮了十多斤。
一边摸螺蛳苏油还一边给小朋友讲解“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到了冬天就会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开始冬眠……”
扁罐从青苔里摸出一个大田螺,丢进爹爹的袋子里“爹爹这话没全对,我们家玉奴就不冬眠,八公说这是因为它生活在暖水塘里,感觉不到寒冷,所以也就不会冬眠了,一年能长外头乌龟两年的个头。”
“是吗?哈哈哈爹爹又错了,八公是对的,任何事情都有特例。”苏油化解着尴尬“玉奴就是乌龟里边的特例。”
王彦弼也抓到一个大河蚌“叔叔,这个要吗?”
苏油点头“要。”
王彦弼问道“它也能吃?”
苏油说道“当然,两浙路有一道酒烹河蚌草头,那滋味能鲜掉眉毛,不过汴京城里没人会做,导致河蚌多得不行。”
“不过现在不是时候,得等到三月,苜蓿长出来,恰下嫩芽,就是草头了,那时候的河蚌最鲜美,一起烹饪,就是一道好菜。”
王彦弼听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小苏叔叔说的这些,压根都没有吃过。
其实苏家庄子上好些东西,他以前也没有听说过,但是都很好吃,比如胡萝卜,花菜,高笋,水梨,米花糖,桃片糕……
苏油见王彦弼馋嘴的模样,说道“一会儿给你们做一道田螺,也是很美味的。”
“那河蚌我们放掉?”
“也不用放掉了,可以拿去喂jī,喂鸭子,蚌壳的成分和蛋壳的成分是一样的,因此jī鸭要生蛋生得好,补充一些蚌壳粉在饲料里边,也能长得健壮,爱下蛋。”
一大两小一边摸螺蚌,苏油一边给他们guàn输知识“南海日南郡,西汉设有一个象林县,书上称为象林邑,后来慢慢简称林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里有个占人名叫区连的,杀害县令,自称国王,成为林邑国。”
“后来林邑国就成了占人的一个国家,城池用砖砌成,外面涂抹上一层蜃灰。”
“所谓的蜃灰,就是用海中的螺贝壳用火烧成粉末,tiáo成泥浆,和我们刷墙用的石灰浆成分是一样的,这也是当地百姓因地制宜,用那里特有的材料搞出来的生产物资。”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河蚌里还有一样好东西。”
说完将河蚌剖开“看,贝类在这里有一层囊膜,如果沙子进到了里边,贝壳被沙子磨得不舒服,就会分泌出一种东西将它包裹起来,使之变得圆润,久而久之,就孕育出了贝壳里边的珍珠。”
“来我们挑开它……看,这里就是河蚌的内层,你们摸一摸,是不是非常的光滑?”
“这一层内层,就叫珍珠层。”
“珍珠本身是药物,但是因为珍珠非常昂贵,很多老百姓用不起这个药。”
“但是我们知道了珍珠的成分和珍珠层的成分是一样的之后,就可以用砂纸将贝类的这一层磨取下来,一样能够得到珍珠粉。”
“珍珠粉可以入药,可以做成你们的娘用的化妆品,这样就将本来毫无用处随手抛弃的贝壳利用起来,而不用再浪费珍贵的珍珠了……”
。
苏厨 第九百九十八章 鱼惊石
第九百九十八章鱼惊石
摸一次螺蛳,通过观察和讲解,孩子们上了一堂有趣的生物课,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知识。
扁罐和王彦弼觉得跟着苏油玩太有意思了,等到一大两小从沟里出来,已经满头满脸都是绿藻泥浆了。
上来那可就冷了,苏油一声令下,大家顶着寒冷朝汤泉池子冲。
等到哆嗦着脱光衣服跳进池子里,冰凉的皮肤又被热水烫得呲牙咧嘴。
王彦弼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度过了离经叛道的一天,被带着干以前从来不敢干的事情的感觉,真是又有趣又刺激。
等到从汤泉池子里出来,三个人已经泡得浑身通红冒汗了。
这么闹腾了一阵,肚子也有些饿了,苏油让厨房煮了红糖jī蛋,吃过之后,让俩孩子将收获分类,田螺用清水养上,河蚌送去喂jī鸭,记得留几个蚌壳下来下午做实验,测试其成分是否和石灰具有相同的特性。
等到孩子们忙活去了,苏油才挑了几个最大的田螺“呵呵呵……免费劳力,真好用。”
螺蛳青螺蛳青,钓大青鱼,用大螺丝是最佳的饵料。
四十斤的大青鱼,苏油用了两个李子大的螺蛳。
先将小螺蛳砸碎丢进塘里做了一个窝,然后用海竿挂上大螺蛳丢到窝子里。
装备又升级了,这次升级的主要是鱼竿和鱼线。
在真腊对付大鱼的时候,苏油感觉竿子不够厉害,特意让人给自己定做了一根竿子。
用的就是马槊竿子的技术,不过内芯还是竹肉,是南方特产的一种己坚韧的竹子——长在崖边石头缝里的厘竹。
内芯外层则粘合竹片,合起来拼成一根竹竿,外观看上去和普通竹竿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是实心的,而且取的部位贴近外皮,坚韧程度不是竹子原竿可比。
近代的撑杆跳运动的竿子做法也类似,要是再遇到三百斤的大鱼,苏油现在手里的竿子也够使了。
线lún换成了新产品——鼓lún,里边的机件,比纺车lún更加的jīng密,这是得益于四通金工对自行钟小型化的不懈追求。
线用的丝线,其实蚕丝的qiáng度非常结实,它的问题在于纺纱线的时候,蚕丝与蚕丝间交缠的紧密程度不够。
解决这个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用煤油作为润滑剂,就能让蚕丝在编织的时候更加紧密的交缠在一起,可以得到同等qiáng度下,线径更细的丝线。
加上手工作坊jīng致的漆水工艺,烤蓝防锈的鱼钩,编织后挂胶防水的鱼护,很多人不知道,苏油所用的渔具,其实是大宋最尖端科技和工艺的集大成。
钓大鱼浮漂不用太讲究,棉线结在鱼线上做定位,能挡住一个鸽子蛋形状的浮漂就行。
不过这枚鸽子蛋在水中能够反射日光,非常醒目,原因是漂体的漆水里边混合了微笑的蚌壳珍珠层细片,反光的角度很宽,只要不是正对太阳垂钓,抛投很远都能看清。
这口塘面积有七八亩,另一边出水口那里,八公在组织庄户们准备下网了。
扁罐和王彦弼干完手里的活,也跑来看爹爹钓鱼,不过娃子性子耐不住,那边打鱼当然更热闹,于是又跑那边去了。
塘里的鱼很多,不过听八公说出了草鱼和一些用来净水的鲢鳙,别的鱼都是夏天引水tiáo温的时候自己带进来繁殖的。
鱼塘也不全是养鱼,差不多有六分之一的面积还种植了莲藕,分别来自眉山和两浙路,一种脆甜,一种粉多,一种开花偏白,一种开花偏红。
不过现在那一带都是些枯叶杆子。
苏油还在欣赏水面,视线的余光里光芒一闪,赶紧回神,发现鸽子蛋浮漂已然不见了,水面上冒出几个打泡。
将线紧了几圈,猛然一扬杆“来了!”
线鼓开始叮叮叮地往外出线,那还鼓lún里边棘爪和齿lún作用的声音。
苏油旋紧了一些刹车,出线需要耗费的力气更大,手里的竿子被拉得幅度更弯了。
溜鱼开始,大青鱼钻入藕丛的企图失败,在莲藕区的边上猛然一栽头,打桩了!
一大片黑sè的泥水从塘底翻上来,立即就吸引了岸边人群的目光“学士钓到大鱼了!”
八公清晨的时候只是随口一说,现在既在意料之外,一想有又在意料之中,不由得觉得好笑“扁罐你学到你家爹钓鱼摸虾的本事儿,这一辈子也饿不着!”
岸边人声鼎沸,将大青鱼吓得不敢在继续打桩,重新一甩尾巴,朝鱼塘中心游去。
“哇……”当那个大尾巴翻出水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发出了一声惊呼。
这下就跑不掉了,加上毕竟是鱼塘,能供它腾挪的地方也不大,没有过多久,大青鱼便翻出了白花花的肚子,被收近了塘边。
抄网是薄竹管套金属螺纹的并继头,可以三节拼接,同样的升级了。
不过苏油比划了一下,发现鱼太大套不进去。
“庄户人家哪里这么多麻烦讲究,活鱼拿上来还不是死吃?张二!”
“来了!”张二取来一个刨粪土的尖齿钉耙,一钉耙下去,钉耙最边上的那根细齿就扎穿了大青鱼的腮壳,鲜血立刻就流了出来,然后将大青鱼拖到了鱼塘边的石板路上。
“这个这个……”苏油看着品相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大青鱼欲哭无泪“鱼拓做不成了呢……”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好在除了一个鱼尾巴可以剪下来贴到门上之外,青鱼身上还有一样好东西。
可不能再让张二他们糟践了,苏油喊道“给我抬料理台上去,不准再瞎弄了,剩下的人赶紧打鱼,趁这两天天冷,我们弄熏鱼准备年货!”
大家嘻嘻哈哈地将大鱼抬走,又围观了好一阵子,这才回去打鱼。
苏油自己在这边带着俩厨娘忙活,今天是收获的日子,主家要给大家备上一顿好酒菜。
程家,史家其实在几处也有别业,这也是眉山江卿世家混入了大宋顶级勋贵圈子的标志。
但是二十七娘领着孩子去史家冬庄上会账去了,那里恐怕比今天的苏家庄子还要热闹,苏辙实在是没有地方可去,干脆躲到张敦礼那里读书去了。
见两个厨娘有些局促地看着自己,苏油说道“我就做一件事情,做完就只动嘴不动手,还是你们来,成了吧?”
两个厨娘这才一起松了一口气,连连点头。
苏油用尖刀小心翼翼地剔开青鱼大头到xiōng鳍的关节处,用手掰开,里边就是牙齿和枕骨的位置,那里有一个厚厚的软角质的增生,是青鱼吃螺蛳的时候,用来压碎螺蛳壳的部位,叫做青鱼石。
这东西很滑腻,新鲜的青鱼石硬度又比较低,撬取不得当容易形成裂纹划痕,相当不好取。
苏油最后动用了漏勺吃饭用的光滑小银勺,才将一块掌心大小,呈粉红sè的青鱼石取到了手里。
将青鱼石洗净擦干,找来一张桑皮纸包上,苏油得意洋洋的笑道“没见过这东西吧?可比这条鱼值钱。”
两个厨娘都不知道青鱼体内还有这东西,以往的青鱼十斤就算大的,都是一锅炖,炖过的青鱼石就彻底报废了。
苏油说道“这个叫鱼惊石,可串绳系于小孩手腕之上,有驱凶避邪,防小孩惊吓,纳福纳禄之用,给漏勺用再好不过了。”
不过这是南方的习俗,北方人压根就不知道这个。
苏油也不再废话,说道“鱼头红烧豆腐,鱼尾做酸菜鱼汤,鱼身子肉做鱼丸子,四十斤的大青鱼,其它做法都不是正路。”
俩厨娘你看我我看你“官人,这头尾我们都料理得来,中间的那段,怕是得你指点指点。”
。
苏厨 第一千章 冬蔬菜
第一千章冬蔬菜
文章无论从取材,立意,论述哪个方面讲,都非常独到。
从一开始求是公认为八公必然失败,邻居读书人必然成功,苦劝八公,到最后结果的大反转,写得那叫一个委婉纡徐、一唱三叹,将平和厚重、深淳温粹、汪洋淡泊的“小苏”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篇历史上压根不曾出现过,但是熟悉三苏文章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出自小苏之手的好文章。
这就叫个人风格。
苏油心中有些骄傲和得意,又有些失落和苦涩,最终长叹了一口气“子由的文风,由此文臻达大成,实在是可喜可贺。”
张敦礼明白苏油的心思,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样子在那里挑拨离间“这篇文章,足可与韩柳之文齐驱并驾吧?”
“呵呵呵,多年官场套路文写多了,看看你现在都成了什么样子?这下吃味了吧?一门父子叔侄,可掉到尾巴上去了吧?”
苏油一瞪眼“我是掉到尾巴上吗?我是一直稳居第四!”
说完将文章珍而重之地收起来“这原稿归我了,别听驸马挑拨离间。”
“一个人文风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他思想的成熟,从这一点上说,子由你竟然比子瞻还要早达,真的恭喜。”
“当年老堂哥说过,我苏家的文章,迟早敢于天下文士争雄,哈哈哈,果不其然,果不其然!”
相比苏油的欣喜若狂,苏辙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兄长的文思妙笔,我如何敢与比肩,他的未达,已经超过我的早达了。”
说完又觉得这样说有点不拿小幺叔当菜,拱手道“小幺叔的政论文,推究详实,直抒xiōng腋,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天下无人能措置质疑,于国家政治又湛然有益。”
“那是载道之舟,又岂是我们这种曲讽之作可比?”
苏油得意地瞥了张敦礼一眼,摆着手假谦虚“自己人相互吹捧就没意思了,这里还有一个画家在呢。”
张敦礼气得想摔杯子,老子明明还是进士出身,还是山长,文章诗词也是尽拿得出手的,怎么就单单成画家了?
不过来回看了看跟前两位,张敦礼张了张嘴,一句话憋在了肚子里,愣是鼓不起勇气说出来。
这尼玛还没加上乌台里还关着的那个,算了,活该你们横,老子不跟你们计较,从心算了。
见张敦礼不吭声认了这个称呼上的闷亏,苏油才对苏辙笑道“文章绝对是好文章,不过现在实在是非常时期,还是先不要宣扬的好。”
张敦礼立马找到了反击的机会“看吧,明润你根子上就还是个政客。”
苏油一瞪眼“废话,我苏家还有人在乌台里边没出来呢!”
苏辙赶紧说道“小幺叔说得对,这时候不能再兴波澜,给兄长添麻烦。”
苏油点头“对,子瞻应该也快要出来了,不过总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哎哟还得去一趟厨房,驸马今天来得真好,我在塘里钓到一条四十斤的大青鱼,有道料理不能错过,别人估计也不会做。”
张敦礼笑道“那就赶紧去,明润这雅僻好,不但自己得用,还能实惠旁人,赶紧的哈哈哈,我先去八公那里选瓶好酒!”
苏油来到厨房“鱼肠洗好了吗?”
这东西以前苏油是不吃的,后来到了南边,见海边人家有用这个烹饪的,不过做法实在是不堪入目,便试着自己弄了一回。
然后才知道有这样的美味。
不过料理必须要得法,首先鱼肠要找到肠头,用剪刀剪开,清洗干净,撕掉上面的鱼油,然后用碱水泡一泡,洗去更多的脂肪,再入清水淘洗。
之后切段过滚水,就得到了白生生的鱼肠,然后和剪开切片的鱼泡一起用干净的帕子吸去多余水分,裹上生粉,放漏勺里用热油浇淋,烫熟定型。
鱼肝也要除去腥味的白筋,切成块,快速烫到定型,同样吸干水分,上生粉油炸定型。
厨娘们点头“料理好了,好多呢。”
四十斤的大青鱼,鱼肠,鱼肝,加上鱼肚,也有一大盆。
接下来就是做菜了,别人去忙活别的菜品,这道菜他亲自料理,得先给厨娘展示一下。
做鱼不用多说,油首先给足。
然后下泡姜丝,蒜片,香葱白段,豆瓣酱,炒制到出香味后放入切好的泡酸豇豆。
接着下鱼肠鱼泡,烹入一些白酒,整个厨房里顿时香味扑鼻。
两个厨娘对视一眼,这道菜,又是可以传家的!
接着下鱼肝,这个只能翻三下,然后烹入辣米油,胡椒粉,淋入老抽tiáosè,撒点白糖提鲜,再撒上葱花出锅。
八公和扁罐漏勺已经从厨房门口探进来脑袋“什么东西这么香?”
苏油笑道“泡豇豆爆炒鱼肠,可以通知大家上桌了!”
饭菜开了三桌,室内一桌,室外两桌。
里边是主人,外边是庄户们。
菜式倒是没什么区别,外边庄户们的两桌,还多了罐头的红烧蹄髈,黄焖牛肉,梅菜扣肉,豆豉鲮鱼。
里边这桌都是吃腻了罐头的主,那些添桌的东西就不要了,一盆四sè鱼丸汤,用的是庄子地里豌豆苗上的嫩叶子尖,这是绿sè;水发黄花,这是黄sè;紫菜是紫sè;再加上白sè的鱼丸,sè香味俱全。
这个要先喝汤,张敦礼轻轻嘬了一口“好!这个清鲜,颜sè也雅致,是道好菜!”
中国人吃豌豆尖的记录,大致就在这个时代,不过真实的古人笔记上还记录着南边人才吃得上,而到了汴京一带,可食的嫩尖就太短没法吃,不比蜀中,可食用部位长达一掌,是冬日里非常受欢迎的鲜嫩菜蔬。
如今有了大棚控温控湿技术,蜀中的气候,在汴京也能在大棚里边模拟出来,因此汴京人才吃上了这道好蔬菜。
张敦礼说到这里就对八公拱手“自从八公来到尉氏,汴京城冬日里的新鲜绿菜都多了好多,可以称作是功德无量了。”
八公摆手“老汉就是一种菜的庄户,哪里当得驸马也如此称道,我们蜀中冬日里绿菜是不缺的,不像汴京城,就一道冬葵,一道蒜苗。”
“我一看这哪儿成啊,小孩子冬日里没绿菜吃,嘴角都会裂口子的!”
“其实蜀中的血皮菜,厚皮菜都是可以耐寒的,又好种,便引到了尉氏来。”
“还有豆芽,韭黄,前者就在灶台上边生发,后者要花点功夫,不过汴京人有地窖,在地窖里边种几箱,那也成啊!”
“再到后来可就越来越多,等到大棚一起来,可就更好办了。”
张敦礼说道“二十一节度上了一封奏章,把礼部的官儿脸都打肿了,说蔬菜水果里边有一种什么东西,是维持生命必须的东西,海员航海的时候,如果吃不到这个,就会坏血而死。”
“然后说越往南边,四时蔬菜瓜果越是不绝,南海的稻子四月一熟,要是明润守着什么春种秋收的规矩,只怕南海早就遍地烽火了。”
“因此所谓种植非得要依照时令之说,纯粹是瞎扯,只看有没有条件,有没有技术。”
“如今技术和条件都已经有了,汴京城已经可以在冬日里出绿菜了,却有昏官qiáng行不让种,还拿老规矩说事儿,这就是削足适履,为民降智。”
“要求陛下大力推广冬蔬菜的种植,以改善北方老百姓的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