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课程内容也不深,苏油手底下运笔如飞,偶尔听先生讲到jīng要之处,挂一耳朵听听。
教授的讲解声,孩子们的诵读声,学习的氛围让苏油如有神助,感觉今天写文章状态非常好。
教育,也是苏油要讲的十件大事之一,在学校里写这个,那是正好。
华夏民族,对教育的重视,估计是如今所有国家当中最高的。
但是华夏民族,多是从“教”“学”两方面分别阐述,却没有将之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因此对于教育的理论总结,尚有一些欠缺和偏差。
苏油的奏章里边,将教育合为一体,将之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
这个定义,将所有的与传授和学习有关的内容都包含了进来,而不仅仅是局限在了以前的经义之上。
以此为基础,苏油便展开了阐述,证明为何自己要对教育定义得如此宽泛。
其实也有人意识到过这一点,所谓子承父业,克绍箕裘这些词语,其实也包含了教育的内容在里边,不过没有人专门论述而已。
孩子学会了父亲的技能,生活方式,到能够独自立业成家,自己养活自己,传宗接代,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过程,是大宋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你能说这不是教育的内涵吗?
要把这些包含进去,这就要先说到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jīng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
培养和养育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
培养合格的国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知识,创造jīng神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国家和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世界的发展,直到文明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就是塑造和凝聚人格的过程;而大宋的教育,理所应当就是塑造和凝聚华夏民族人格的过程。
而所有华夏民族的人,其人格再凝聚起来,就成了大宋的国格。
因此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是改变国家素质和气质最重要的东西。
故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qiángtiáo了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就是讲述大宋教育的现状。
现状肯定是让苏油不满意的。
目的不明确、组织不规范、计划不长远、系统不完善。
就这样了,教育还不普及,受教育的人才比例太小,效率不高,层次不够,难以达到上边所述的根本价值的实现,难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而最大的不满意,就是如今的教育,甚至背离了教育的根本价值。
士农工商军,各行各业,在职业技能上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而如今的大宋的教育水平,仅仅将目光放在了行政人才的培养之上,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提升。
几乎可以这样说,完整的教育体系,放眼如今的天下,只有一个地方具备——眉山。
所以眉山如今开始涌现出各行各业的人才,进而辐射到蜀中,陕西,荆湖,甚至南海。
而这些接受过完整教育体系的人才,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也在这些地区的蓬勃发展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和福建路昌盛的私学教育不同的是,眉山的教育体系,培育的不光光是行政人才,文学人才,史哲人才,因此眉山人的出路更多更广,而不是非得要谋取进士高第之后,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让每一个人受到教育,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出专业的技能,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差不多是眉山教育体系的目的所在。
当然眉山能够做到这样,也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但是眉山和外路的思路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没有一来就追求高大上全。
还是jīng细纯老三样,落实到现在教育上,就要适应大宋如今的实际——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再慢慢提升这个程度的下限,事情就能够做起来了。
这就要涉及到教育的分类了。
从层次上说,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从资源提供者来说,可分为家学,官学,私学。
从程度上来说,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
大宋的教育事业需要实现的目标,从政治层面上说,就是要努力扩大受教育人口,全面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凝聚国家气质和国格,建立完善全面的教育网络体系,逐渐深化教育水平,细化教育门类,扩大教育规模,形成教育制度。
全面理解了这些,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就纲举而目张了。
苏厨 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
第九百九十四章乒乓球
教育事业可以说是苏油来到这世界上干的老本行,土地庙的一帮孩子还是他亲手带出来的,这一动笔就停不下来。
心思渐渐从一边听课一边书写,转到了全神贯注阐述主张,直到扁罐轻轻拉他的袖子,苏油才抬起头来,却见全班人都看着他。
扁罐低声说道“爹爹,散学了。”
“哦。”苏油这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写得入神了。”
年轻教授趁机教育孩子们“同窗们都看到没有,这就叫专心致志,大家要是都有学士这样的治学jīng神,何愁自己的功课不能长进?”
苏油起身拱手“耽误先生了。”
扁罐适时喊了一声“下课起立。”
所有学生一起站起来“恭送先生。”
一声“散堂”,所有学生都一溜烟跑没影了。
年轻教授这才过来和苏油行礼“没想到学士会来,怠慢了。”
“没有没有。”苏油赶紧客气“外放数年,扁罐的学业也不知道如何?没给先生添麻烦吧?”
教授说道“家学渊源啊,听闻学士生而知之,我看扁……子超也不错,闻一知十,别看年纪小,却敢于发问,问题问得也比一干同窗来得深刻。”
“这所学校,以理学为基,很多文字之外的东西我也不懂,也还在学习呢。”
“致用,经世,明道,循序渐进,自打来到学校,也感觉自己颇有所得。”
苏油问道“未知先生名讳?课程讲授得极好,也能见蜀学的一些渊源,不知道先生是自学的还是有师传?想来也不是寻常学子。”
“不敢。”年轻人躬身施礼“在下陈师道,字履常。”
靠!苏油脱口而出“原来你就是闭门觅句陈无己!”
陈师道苦笑道“恶名连学士都知道了。”
苏油问道“你却如何来到了这里?是被大苏连累了?”
陈师道是苏轼的铁杆粉丝,历史上著名的“苏门六君子”之一,后来成为了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
两年前,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如今却跑来希望小学当教师,历史真是面目全非了。
历史评价他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诗词风格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说白了就是穷,连妻儿都还是岳父养着。
陈师道说道“夫子离开徐州之时,对张驸马推荐了我,尉氏生活比汴京徐州轻快得多,现在一家人也算是足得温饱了。”
陈师道是标准的文人,苏油要是不问,怕是他根本就不会说自己的姓名来历,即便聊到现在,也一点没有干请求进的意思,而且也没有一点谄媚的味道。
苏油也不好多说什么“这就好,毕竟士大夫修身齐家就是本份,照顾妻儿本就是男人应尽的责任。”
“其实你大可以利用假期出去走一走,开拓开拓视野,闭门苦吟,往往不及一眼所见而会然于心。”
“即便灵性斐然如大苏,他的诗词,也常常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嘛,而且创作题材非常宽泛,这也跟他兴趣爱好颇多,游历的地方多,大有关系。”
陈师道笑了“是,想不到孩子们竟然还有寒暑两个假期,现在有时间有jīng力,还真是可以出去走一走了。”
上午的第二节课要开始了,陈师道也不好久留,两人又聊了几句,便告辞。
第二节课是数学,传授的是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老师架着三角板进来就呆住了,扁罐身边坐着的那位,是曾师大爷!
又是一通问好问情况,才开始上课。
扁罐明显早已经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内容,根本就不听课,自己摸出铅笔尺规草稿纸,就着一套例题解析在那里自学。
这肯定又是小妹给开的小灶,苏油一边在那里奋笔疾书,一边偷偷瞥扁罐研究题目,心里也不禁有些暗暗得意。
自己这个天才是假的,如今看来,扁罐继承了苏家的优良血统,然后发展到了理科上头。
其实苏轼,苏迈的理科也不错的,不过大苏文名太盛,导致不显而已。
真要细细想来,十几岁研究出松树促苗技术,在眉山连鳌山种下上万株松树林的人,没事儿研究制香造墨的人,对物性其实也是有自己的体悟的。
老怀大慰啊……
这节课上完,苏油当天的条陈也写完了。
徒孙教授过来“先生,现在还没到饭点,要不去我教研室写?孩子们吵吵闹闹的怕影响到你。”
苏油将折子收起来“不用,生活这么美好,岂能被码字耽误时光,每天雷打不动五千字就已经足够了。反正陛下又不会催稿。”
教授赧笑道“五千字一上午就写完,先生的本领实在是厉害。”
苏油叹了一口气“你错了,论起写文章的本领啊,老堂哥,大苏,子由,小妹……我其实是我们家垫底的。”
徒孙教授“……”
好尴尬,好在苏油很快和他告辞,出去让扁罐领着游览学校去了。
学校的活动也不少,足球和藤球备受男孩子们喜爱。
而女生则比较喜欢羽毛球,板羽球。
而最受大家喜欢的,是乒乓球。
乒乓球是用赛露络做的,弹力相当不错。
球拍则用的是真皮贴板。
苏油看着这个就手痒“我可以参加不?”
正在打球的孩子看了他一眼“排队。”
苏油于是老实排队,很快看懂了规则,三球两胜,胜的继续留台上,输的下去,从尾巴重新排。
因为受欢迎,所以排队的孩子还不少。
终于lún到苏油了,一个高抛发球加旋,对面的孩子不知道这些套路,一接球就飞出桌子外边老远。
对方发球,老老实实的将乒乓球扔桌上弹起,然后打过来,被苏油来了一记扣杀。
接下来就是苏油大展神威的时候,后世兵乓球在中国推广得非常广泛,哪怕是在乡上,苏油的乒乓球水平都是菜,但是现在欺负起孩子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孩子们都傻了,以往挺听话的球,今天竟然乱来了,打到之后四处乱飞,完全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
有些聪明的孩子已经隐隐发现了关窍,球是带旋转的,左旋右旋,上旋下旋,力道也有轻有重,球路有高有低,可以打出很多很多的花样来。
于是他们也从发球开始模仿,偷师看叔叔是怎么接球的。
终于,一个孩子猛然一记现学现卖的扣杀,把对面那个jiān诈的反动派打下了桌去。
“哦——”桌霸终于被消灭了,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了起来。
苏油笑呵呵地将乒乓球拍交给上来的孩子,对在一边冷笑的张敦礼说道“体育活动吗,竞技性还是要体现出来嘛。”
明明是欺负小孩子!张敦礼心里吐了一万个槽“从此兵乓球桌上,机诈百出,敦儒之风再也没了。”
“这我们就要说道说道了,”苏油笑道“君子不争,必也,射乎。孔夫子都说了体育活动是可以存在竞技性的,有规则有底限的竞争,是可以增加团体活力,效率,凝聚力的。”
张敦礼摆手“跟你说这些说不过你,我就是画画比较擅长,诶说起这个,你那个超写实风格如果再讲究些法度,其实是相当可观的。”
苏油笑道“随你,只要你不怕累死就行,光头发就是一万多笔,还要求根根符合法度,等你画好一只鸭子,小鸭子都能生蛋了。不扯这些了,学校的伙食如何?”
张敦礼笑道“两宫太后和皇后仁善,说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日必须保证三餐,中午是午餐肉烧三鲜,猪肉炖萝卜,馒头。”
苏油点头“不错,那就在学校吃了。”
。
苏厨 第九百九十六章 种山药的道理
第九百九十六章种山药的道理
苏油摆手“吕吉甫的话可不能全信。我觉得他更多的是看在我离任之时,给他留够了公使钱,装满了常平仓,说几句口水话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已,不过那什么保和春没收到,倒是真可惜了。”
接着笑道“交趾人就不懂花道,以为花大花多开得热闹的才是好兰花,我那几十本兰草真是收成了地板价。”
“什么时候带你去看看,你见过就不会说我纤毫不取了,随便一苗在汴京城里出手,价值都应当不下五十贯。”
石薇说道“说起这些小油哥哥就不会有完,赶紧料理山药,给蜀国妹妹补一补,不过不能炖,烧,油气不能太重。”
苏油想了一下,拿出包包里边的笔来在笔记本上唰唰写了一个料理,交給一个丫鬟“很简单,就照这样做吧。”
丫鬟去了,张敦礼又好奇起来“苏家庄子上的山药和外间都不一样,我庄子上庄户种植的那些,七歪八扭难看死了。而苏家庄子上的,被称为铁棍山药,又粗又直,宫里指定了要供奉。”
“后来我向八公要了些种苗,想着七弯八扭的肯定是遇到了下面的石头,便让庄户深挖,挑去下边的石块,倒是能够种得直了,却不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而且庄户们抱怨山药扎得太深,挖起来太费劲了。”
苏油乐得都不行了“你这东主太过于想当然,带累庄户跟着倒霉。种之前为何不来问问?”
“尉氏县修建别业,用到了大量的竹材架子,别业修好之后,竹材就没啥用了,被弃如敝履。”
“八公便收了不少起来,将之剖成两半,去掉中间的竹节,找一处向阳的坡地,松土之后将半片竹管平铺在坡上,高的那头放上山药苗,用土盖上。”
“因为土层浅,土里营养就丰富,施肥肥力也容易达到,所以山药当然长得又肥又壮。”
“加之根部被阻挡,只能沿着笔直的竹管生长,这就是‘蓬在麻中,不扶自直’的道理。”
“你让庄户深挖,挑石头,底层生土被翻上来,营养不足,山药自然长不好了。”
“所以别家的山药都是竖着长的,我家的山药,却是沿着土表横着长的,不但长得笔直粗壮,还有一桩最大的好处,就是收获的时候轻松异常,就连扁罐都可以用手刨出来!”
“你既然已经想到了山药遇到阻碍要拐弯的道理,却只想到将阻碍去除,没有像八公那样,将这种阻碍合理地加以利用,方向一开始走反了,从事半功倍,变成了事倍功半。”
“嗨!”张敦礼手扶脑门“简直了!八公这都怎么琢磨出来的!难怪司农寺的小官见到他都得规规矩矩喊令公!”
苏油笑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张敦礼表示不服气“山药却也不在五谷之内!”
蜀国公主也是佩服,微笑道“弼儿,扁罐,学士说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这件事情,为什么姨父失败了,而八公成功了呢?除了丰富的农事经验,还有考虑事情的方法。”
“每件事情要做之前,从思路的正反两个方向都考虑一遍,事情才能做得周全。”
扁罐和王彦弼都是小脑袋直点。
石薇拉着蜀国公主的手“妹妹就是厉害,什么都能讲出一番道理,我就不行。”
蜀国公主嗔道“姐姐这话,在小苏学士和张驸马面前说,也不怕被他们笑话。”
说完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充满了不舍“好在扁罐知礼懂事,我如今也算对贤伉俪有了个交代。”
石薇说道“就在左近,我们可以日日相见,扁罐也可以日日来起居,就怕到时候你还嫌我们烦呢。”
蜀国公主脸上焕发起神采“怎么会?姐姐来了,很多事情我都觉得有了主心骨。”
这时候席面上来了,一道菜式让蜀国公主眼神一亮“这个菜怎么做的,可真好看。”
苏油说道“这菜式很简单的,就是分别将山药,胡萝卜,芹菜段,水发木耳下到jī汤里烫到七成熟,然后炒锅下少许素油,jī油混合烧热,下烫好的蔬菜大火快炒出锅,除了这些,只放盐,要的是一个清香爽脆。”
玉瓷盘里的菜黑白分明,红碧相称,看上去非常赏心悦目。
蜀国公主吃了一口“不错,非常清爽。大家吃饭吧。”
皇家的规矩吃饭时坚决不说话的,和苏家的野路子不一样,蜀国公主能和几人同桌共餐,这已经是将大家当做自己人了。
扁罐和王彦弼很能吃,每人吃了三碗米饭。
吃过之后,席面撤下去,蜀国公主让两个孩子去做作业,大家移步到偏厅里说话。
以前的蜀国公主府苏油也去过,当时摆设都是琴棋书画,金石古董。
如今这偏厅中,多了很多女人味,各式美丽的瓷器花瓶,chā着鲜花,莲蓬,芦苇。
书房上的摆设,也换成了清一sè的竹器,苏油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原本是自己家中的珍藏,被石薇给好妹妹搬了过来。
石薇这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蜀国可能只是提了一句,石薇就给闺蜜打包了。
要说不值钱是真不值钱,但是很多东西年份够老,是苏油当年在蜀中读书的时候四处收集的,花的功夫大了去了。
蜀国公主明显也很喜爱这样的东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想来都是学士的心爱之物,姐姐她不懂,随手就送过来了。”
苏油也不可能为了这个跟石薇生气,笑道“东西有人用就好,在我那里也是放库房生灰,还容易招虫子,每年还得翻出来保养,麻烦得很。”
说完拿起桌上的笔筒“这个其实是成都府大慈寺门口算命摊子上的签筒,被不知道多少人摸得光可鉴人,如黄玉沁红一般,起码是七十年以上的物事。”
“算命先生不知道珍惜,任其沾惹wū秽,我用一个黄白铜签筒跟他换了过来,收拾干净,保养一番之后,就是这效果了,做笔筒刚刚好。”
蜀国公主合什道“探花郎心思灵巧,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苏油笑道“所以这个笔筒之上,还凝聚着千万人的祝福与祈愿,现在到了大家手上,只能说,这是大家慈悲心怀,得来的缘法。”
石薇“哎呀”一声“我都不知道这笔筒还有这样的故事。”
苏油也对蜀国公主合什一礼“正因为不知,所以说才是缘法嘛。薇儿这东西,送得再恰当不过。”
蜀国公主起身,敛衽一礼“学士,明日我想入宫探视太皇太后。”
入宫探视,还要对自己行礼,苏油明白了蜀国公主的想法“让薇儿也随你去吧,弼儿我来照顾好了,住到那边庄子上去,和扁罐一起。”
为皇室看病,还是当今最尊贵的太皇太后,干系相当大,但是苏油还是同意了。
太皇太后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自己yòu年到现在,一直都能够体会得到,虽然两人相见的机会几乎就没有,但是苏油愿意担了这份干系。
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苏油也愿意为她尽心尽力。
这是一份厚厚的人情。
蜀国公主垂下眼帘“多谢学士,那干脆今日便让弼儿随学士过去,我和姐姐明早就回汴京。”
。
苏厨 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蛳
第九百九十七章摸螺蛳
当夜石薇就住在了蜀国公主别业,而苏油则带着俩娃回到了石家庄子。
漏勺没看到妈妈就要哭,苏油从书包里摸出一个黄铜镂丝的金属球“漏勺看,爹爹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漏勺立刻被这亮晶晶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将金属球在地上一滚,金属球里边的丝簧被内部一个金属小球在滚动中随机拨动,发出叮叮铮铮的声音,让漏勺兴奋地摇摇晃晃追了过去。
苏油这才偷偷松了一口气,对乳娘说道“今晚薇儿不会来,就麻烦你了。”
乳娘就是庄子上独腿张二的婆姨,说道“没关系,漏勺都是我在带,孩子身体壮,让他玩够了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苏油虽然杂学一堆,但是在这个技能点上完全是空值,只好望漏勺兴叹,让乳娘来负责。
石薇不在,苏油便想偷懒,结果自鸣钟约莫响过五点,两个孩子就跑到了他床上来。
扁罐直接掀被子“爹爹起来跑步了!”
王彦弼也拉苏油的手“叔叔叔叔不能偷懒,姨妈说你肯定要猫懒觉,要我们看好你!”
没办法了,苏油只好爬起来,穿好衣服推门又是一个激灵“又降温了!”
今天的苏油觉得自己很争气,因为他只比扁罐他们少跑了一圈半。
跑完步回来,见到八公在家门口那口池塘边转悠“其它几口塘都上冻了,今天得打鱼,全都挤到这口塘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