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不过既然京师已安,那边军是不是也该装备起来了?”
赵顼有些窃喜“不用再对西夏和辽人隐瞒了?”
苏油的做事风格,让好名的赵顼有些难堪,苏油最喜欢干的就是狗狗祟祟搞事情,最好事情干成了,别人都还不知道是谁干的,似乎这样才是最爽,简直是一个变态。
而赵顼喜欢的就是显摆,觉得能让所有国家哭着喊着叫我要我要,然后自己心情好就给心情不好就不给,才是大国风范。
同样的,苏油觉得这样就叫“狗肚子里边藏不住二两香油”,这才是变态。当年他在辽国使臣面前展示鹤胫弩的威力,可是在私下里研发出转lún铳之后的事情,要不然,他连鹤胫弩都还要藏着。
因此在火器这件事情上,赵顼忍耐了实在太久了。






苏厨 第九百七十九章 后勤
第九百七十九章后勤
然而祖宗制度守内虚外,加上稳重,或者不如说jiān诈的大臣如苏油文彦博等,坚决不同意泄露机密,然后苏油已经开始cào作将西夏人往重建铁鹞子上面引的大计,所以赵顼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捏着鼻子配合。
苏油笑道“不行,该瞒一样还得瞒。不过臣建议,将高国舅tiáo离蕃人众多的地区,在渭州,不行渭州都太靠近前线,在西京,让高国舅在西京编练出一支新军来。”
“对,就是洛阳,洛阳可以依托郑州,商州,蜀中三地,有足够的工业力量可供支持。”
“而且这支队伍,应该是全骑兵部队,全部使用改良之后的马种。重装备也得靠驮骡,厢车。”
“它的任务,是战略级的,走大路,隳名城,灭qiáng军!”
“我们现在已经具备足够的力量,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支如同西夏铁鹞子,辽国皮室军那样的王牌部队来!”
高遵裕其实是有问题的,历史上五路伐夏他那一路的失败,和个人的军事素养和人品气度有莫大的关系。
但是话又得说回来,除了他的那一路,其余哪一路都有问题,而且更大的问题在前三排,在汴京。
在苏油的心里,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那一次大宋动用举国之力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像是一场以伐灭西夏为目的的战争,更像是一场军事大游行外加送人头行动。
感觉是前三排的敌人觉得大宋冗军负担过重,故意送一波人头过去,让西夏收割,为大宋减轻负担一般,cào作sāo得叫人匪夷所思。
比如被高遵裕压制的刘昌祚,其实在后期也消极怠工了一阵子,导致阻击西夏援军的行动失败,阵型被夏人击穿,加上上游放水,城池坚固,攻具不备,才让伐夏行动失败。
但是在苏油看来,这些都不是重点,就算打下夏州,又能如何?
qiáng弩之末。
粮草禁绝后,西夏人就算放弃夏州,宋军即便拿下,一样只能乖乖撤退。
在西夏人坚壁清野的三光政策下,这就成了走得越远,占地越多,死得越惨。
而大败之后的西夏反攻,徐禧指挥的永乐城之战,以及种谔沈括的救援行动,更是如同儿戏一般。
只能说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高遵裕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苏油心目中,王韶,种诂,都能甩出他几条大街去。
但是和运气一样,命好,同样可以视作一种能力,人家是皇帝舅舅,这就是天选。
所以他就是唯一的选择。
苏油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正视这种尴尬,上天让他穿越到大宋,本来就不是可以轻轻松松一路借势成功的。
而且现在的局面也不一样了,大宋进入了国势的蓬勃上升期,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是遭遇到历史上那样的惨败,也最多如同后世遭遇珍珠港偷袭的老美那样,可以很快恢复起来。
这就叫手中有粮,心头不慌。
不过虽然高遵裕可以用,但是历史上那种混账仗,苏油是不准备打的。
只能自己辛苦一点了。
果然,赵顼对苏油第一支边防新军从高遵裕开始的建议,非常满意。
苏油还适时给赵顼再加上一码“臣还有几个建议。”
“第一,臣再推荐一人,曹南。”
“曹安民乃皇家理工学院第一届军官速成班毕业,学业优良,带领五百新军血战南海,灭敌万余,具有非常宝贵的军事经验,尤其是带领新军作战的经验。”
“这支部队,以高遵裕为正,曹南为辅,从有实战经验的宁海军陆战队里抽tiáo人员,加上王中正,李宪麾下的一些新军充任骨干,整编集训,最多半年就可以成军。”
“半年之后,第一批良种马和驮骡便能够投入使用,加上厢车,马拉炮车,压缩干粮,我们将拥有一支火力qiáng劲,机动性qiáng悍,能够依靠后勤,独立完成两到三个月军事行动的决定性力量!”
曹安民对赵顼来说也是亲人,提拔重用没问题,对苏油来说,也算是对太皇太后的关爱投桃报李。
赵顼点头表示同意。
“第二条建议,戎机转瞬即逝,乃非常之机,不得不行非常之事。”
“所以臣建议设立军机处,直接对陛下负责军事!”
“其下包括战略,机宜,后勤,训练,联络诸班。”
“战略班负责tiáo研大宋周边国家态势,军力,国力,负责制定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
“比如对西夏,对辽国,当前应该采取什么态势,攻怎么攻,守怎么守,关键地区如何占领,军队如何部署,进军季节,方向,战略目标如何等等。”
“机宜就是情报和用间,占城的收复,宁海军情报分司,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占城从国王到大臣将领的一举一动,无不在王经略和臣的眼皮子底下。”
“有qiáng大的情报体系为依托,我们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最后才做到了兵不血刃的效果。”
“后勤,是我大宋长期忽略的一个军事体系,当然相比西夏和辽国,我大宋的后勤体系几乎是最完备的了,但是仍然远远不够。”
“新军是一支全新的军队,要保证他们的战力,后勤保障是重中之重。”
“所谓后勤,是筹划和运用人、财、物,工,从物料钱粮、医疗救护、交通转运、战具维修、关寨营房等方面,保障军方驻防和作战事务的统称。”
“大体上,臣将之称为战略后勤、战役后勤、战术后勤。”
“战略后勤如同树干,是不动的;比如我们的工业基地,依托基地而产生的各种兵工厂,军器制造,车辆厂,被服厂,帐篷厂,罐头厂,压缩干粮工坊;各地的马场;军事物资仓储,军营等等。”
“战役后勤,则是保障一场大战,一个战区后勤管理的局部性分支体系,由经略使及其幕府统一指挥,以战略后勤为后盾,发动和运用战区的整体力量,从物资、经费、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为军团驻泊作战提供保障。”
“其基本任务,包括统一规划和组织建设战区后勤基地,增qiáng保障能力、防卫能力和指挥能力;为战区和诸军的日常运转和作战,提供及时有效的各类后勤支持。”
“其职责还应该包括对战区和诸军所需经费和物资的统一筹措和分配,负责战役物资的储备和管理,还有满足驻军需要的同时,必须对各部队使用物资经费的行为进行监督。”
“这个体系,其实大宋也有,不过现在归于民政,属于转运使的职责,大战之前,双方协tiáo不当,容易耽误大事。”
“因此对于战区来说,非战时保障,可以由转运司负责日常运行,从源头对其经费和物资进行控制,并且监督军队。而到了战前,经略使手里必须有足够支配的后勤资源,然后才说得到战役的进行。”
“后勤没有保障之前,坚决杜绝盲目的军事行动,那是白白浪费大宋的军事资源。”
“比如针对西夏,我们现在就应当动起来,制定出一个后勤体系工期进度表,加快保障建设。”





苏厨 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
第九百八十二章一家子
周大家的长松了一口气“没事儿就好!老天爷可开了眼了!诶,既然没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子讲话?”
苏油自己也觉得好笑“这不都是被你给带的,你还问我?”
“哈哈哈……”周大家的笑得眼泪真的下来了,大声喊道“没事儿就好!探花郎,才制好的大风萝卜,从皇庄上进的沙土大萝卜炮制的,赶明早我给你送去啊——”
苏油非常感动,也配合着喊道“不——用,明早我遣人来取!离开汴京城这么些年啊,就惦记你家这一口!”
周大家的这是一片好意,意思是告诉街坊们,宜秋门南北巷又可以挺xiōng抬头大声说话了!
虽然这种做法很可笑,但是也是弥足珍贵的可笑,这是街坊们将苏家人当做了自己人,才做得出来的事情。
在苏油眼里,这是说不出的可爱。
又对周大家的行了个礼“那我就先进去了?”
周大家的点头“去去,赶紧也让子由他们也高兴高兴。”
一行人下得马来,还没等苏油用门上的铁环叩门,门就开了,一个年轻人在门口躬身“小幺公。”
苏油站在那里端详着他“维康做了父亲的人,当真气度都不一样了。后年的科举参加吗?”
这年轻人正是苏迈,苏油一共就见过两次。
一次是在凤翔,那时候苏迈还是个小孩子,闹着黄河不好看;还有一次是在苏轼赴任密州,苏油赴任两浙的时候,在半道上相遇。
说起来,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熙宁十年三月,苏轼向殿中侍御史吕陶替自家长子求婚,次年八月生一子箪。
而其弟弟苏迨,和同乡游师雄一起投奔嵩阳书院张载门下求学,对关蜀学派理论体系研究颇深,而且小小年纪似乎就醉心于理学学术,一直是让张横渠倍感骄傲的高足子弟。
张载去世后,嵩阳书院的山长变成了二程,苏迨觉得二程的学术不足,便离开了书院,回家服侍父母。
苏轼获罪,苏迈陪同父亲入京,并多方求救。
而苏迨留在湖州和母亲一起慢慢前行,同时还要照顾年纪尚yòu的弟弟苏过。
苏迈从小就对这神奇的小幺公崇拜异常,恭恭敬敬地说道“父亲说我的火候差不多了。”
苏油说道“那就不要到处跑了,这两年就留在京师里边,好好揣摩文章,准备进士考。”
苏迈也不敢说不,躬身道“还得问过父亲的意思。快进来吧,堂叔身体不适,未能来迎,小幺公莫怪。”
苏油闻言大惊,赶紧进门“我去看看。”
进入院中,一大家子都在,加上仆人,小院子显得都拥挤了。
二十七娘见到苏油眼圈就红了“明润……”
苏油也不禁感慨“二十七娘,我们这都多少年没见了啊……”
二十七娘就厉害了,嫁给了苏辙之后,连生了三个儿子,苏迟,苏适,苏逊,还有了两个女儿。
长子苏迟已经十五岁,二十七娘早早就给他看好了人家,明年就会迎娶老状元梁颢的曾孙女过门。
二十七娘问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还没开饭呢。”
苏油说道“这怎么行,饿着孩子们怎么办?赶紧开饭吧,我先去看看子由,不要等我。”
二十七娘说道“那不好……”
苏油摆摆手“就按我说得做,我苏家的礼数,从来不在这些地方。”
说完转身入内室去了。
两个妞妞牵着二十七娘的衣角“娘,我饿……”
二十七娘咬了咬牙“那就听你小幺公的,我们先吃。”
苏油来到内室,苏辙一脸病sè半躺在床上,对着苏油拱手“小幺叔。”
苏油自己拖了个凳子坐下来“今天廷对,李定,舒亶,张璪三人,cào权枉法,欺君罔上,已经下狱了。”
“之后陛下留我说话,所以回来晚了。”
“子由放心,子瞻不是大过,很快就会出来了。”
苏辙惭愧地说道“长兄入狱,追迫又那么急,是我失了分寸。还是得劳累小幺叔出手,果然如水银泄地一般干净利落。”
苏油说道“陛下本意也不是要深责,这事情说起来很复杂,待日后再与你细说。不过你得赶紧好起来。”
“我本来求陛下留你在身边帮我,但是陛下的意思,是要提拔你。”
见苏辙摇头,苏油说道“我跟陛下说了,先放你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政务,我们不走幸进的路子。”
“其实你知道的,我们理工之学,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容易出成绩。”
苏辙得知苏轼无恙,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头,病情就已经好了一半“那兄长他……”
苏油说道“大苏他的确有一些过错,应承之罪,我们认。估计会有薄惩,但是不至于太过。”
“陛下给了我一个月的假期,除了完成诸事条陈之外,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大朝会后宣布任命。”
“到时候子瞻是什么情况,现在担心也没用,我估计吧,大约在下州知州和上州通判之间,不会再严重了。”
苏辙也是跟着张方平赵抃文彦博多得锻炼的人,这些政治上的风向一眼都能够看得出来,点头道“的确如此。”
苏油说道“那明日大家就一起去尉氏,先避避风头。我估计还得花点时间,要见见宗兄,还有程公,史公,石家也得去拜访,安排完一些事情,我估计得再晚一两天。”
苏辙点头“都听小幺叔的。”
苏油说道“你这都是累的,这段时间提心吊胆的确辛苦。”
“尉氏庄子上有汤泉,你安心休养,如果有jīng力,到时候便帮我看看条陈。肚子好饿了,我先出去吃饭去。”
苏辙终于笑了一下“小幺叔从来都是饿不得的。”
来到外间,见孩子们都开动了起来,苏油自己添了一碗饭坐下来“都认识了吧?”
刚开始苏迈和二十七娘还以为那两位是苏油的跟班,却原来一个是日本友人,张散的妻弟;一个是徐泗大侠程杲的弟弟。
苏迈一直跟在父亲的身边,对大苏启用的程杲很熟悉,就忍不住往程岳脸上看。
苏油知道他的困惑“这就叫洗心革面,你小幺nǎinǎi用药膏替程兄洗去了金印,现在他也是南海功臣,朝廷命官,功劳不比兄长程杲稍弱。”
说起这个程岳就不自在“少保,我想向你告假。”
苏油点头“回徐州看看你老父亲和兄长,年后再回来吧,不急。”
“明天跟我去四通,让他们给你置一车年货,你老父亲见着指定高兴,相信你押镖也不会失道的对吧?”
程岳一脸的羞惭“也不知道那些三山五岳的弟兄还在不在。”
苏油想起一件事“你老家徐州到郓州水路不过五百里,郓州有个梁山泊,现在成了盗匪的渊薮,那里的头领你熟悉不熟悉?”
程岳说道“这个得打听之后才知道。”
苏油点头“那就打听一下。郓州是河北保障,朝廷是不可能容忍盗匪在那里自立山头的,听说现在上头都在种地开荒?这不就还是背着个土匪名声老百姓吗?”
“大宋的军队打自己家老百姓,我不认为是什么光荣,如果与你相识,劝他接受招安吧。”
“不管认不认识,告诉他,机会只有一次,不然,我会亲自去擒他。”
程岳拱手“不劳少保出手,就算我不行,还有兄长呢。”
“那就好。”苏油交代完,才对苏迈点头“吃饭,维康你放心,你父亲没事儿。”
苏迈也点头“小幺公回京,我们自然就放心了。”





苏厨 第九百八十三章 赵孝奕
第九百八十三章赵孝奕
吃过饭,将孩子们安排好,程岳和平正盛也安排到了客房,苏油这才和苏迈,二十七娘来到苏辙的卧室,细细说起事件的经过。
苏迈也将这几日的奔劳情况做了个说明,感慨道“当年父亲提掖称颂过的人,大多避之唯恐不及,只有过广陵的时候,扬州太守,父亲的好友鲜于先生赶来相见,结果也被台吏拒于岸边。”
“后来听说有人劝他烧毁与父亲往来文字,否则怕是要入罪。鲜于先生坚决拒绝,说‘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
苏油点头“患难见交情,这是一说,不过要是你父亲的挚友们纷起营救,只怕局面要大坏。”
“陛下已经命内侍省冯宗道监督另审你父亲的案子,这就简单了。”
说完对众人解释“宫中太皇太后,太后,皇后都对子瞻青睐有加,此案虽然未决,但是再无大碍。”
几人都是点头。
苏油对二十七娘说道“你们这次处理得很好,虽然子由,维康奔走,但是也没有动用四通商号的力量干预,公事公办,拎得清,放得下,应对得体。”
二十七娘脸上一红“我是去求过父亲和程公的,不过他们说这是国事,不能因私废公,真要是请托到了宫里,陛下的面子当不好看。”
苏油说道“二老的主意拿得定啊,是这个道理。”
其实以如今四通商号的实力,在京中的影响力堪称巨大,不过这个力量如果被滥用到干扰朝政,却是苏油不愿意看到的。
如今要在汴京城生活,要和四通超市脱离关系,几乎不可能。
汴京人的衣食住行,处处都有四通的影子。
而相应的,四通的影响力,也深入到了汴京城的方方面面。
主妇们最喜欢逛的便民万货集,每日三餐的jīng米,面粉,油盐酱醋茶……
士子们爱用的笔墨纸砚琴棋书画……
农人们的农具,种子,禽畜苗……
工坊里各种机械,工具,生产物资……
商人们的行会,洽谈,货品托运,寄存,商业拆借,担保……
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这个巨大的经济体里,无数人在各个节点上生产,无数人在各条渠道上奔忙,他们和经济体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依附在这个实体上,为自己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奋斗着。
而这个实体,也因为这些人而越发的壮大。
汴京城和周边望畿十六县的人口多达千万,直接与四通存在经济来往和雇佣关系的,高达十万,而有间接来往的,更是多达四十万。
如果加上这些人的家属,子女,怕是会过百万。
这些人,都是这个王朝的建设者,而四通给他们的薪资,别说是一般的小老百姓,就连七品的县令,有时候都羡慕不已。
流水的官员,铁打的衙门。
官清如水,吏滑如油。
作为大宋政府机构最底层的小吏,作为开封府的土著,谁没有几个亲戚朋友在四通的旗下的相关工坊,仓库,商铺,车马行,城建,路建等下属分支机构里边做事?
所以他们的pì股朝哪边歪,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三个御史在搞事情的时候,四通商号总部情报分析司——对内的忘雨阁,同样没有忘记tiáo查他们,而且资料详实得多,就连李定家里人每天吃多少猪肉都清楚。
当然这些是不能告诉二十七娘,更不能告诉苏辙的,民间单位tiáo查官员,哪朝哪代都是一口背不起的大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御史们知道的,就是御史台的小吏和苏家关系好,照顾得周道,但是那是人家有钱消费得起,小吏们拿了红包,也是理所当然。
李定想过抓这方面的把柄,可那些小吏除了送衣服被褥饭菜,也严守着纪律,想换人,那等着接班收红包的才开心呢!
可以说,三苏一进御史台,三个御史就成了御史台所有小吏员们的敌人,很多“巧合”,便在小吏们悄无声息的安排下发生了。
苏油对付御史的办法非常简单——如果他们按照正常手续来,三苏是压根扳不倒的;
所以如果要扳倒,就必定要使用非常规手段;
一旦使用非常规手段,就一定会被四通密如网罗的情报搜集能力抓住;
把柄被抓住,三个御史就是案板上的肉了。
所以苏油趁二苏未结案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御史台,然后通过密匣不断给赵顼上条陈,只是最简单的打草惊蛇的手段而已,没什么高明。
但是有效,御史们被抵到了墙角,不得不落入圈套。
不过政治斗争里边,台面上的东西,永远只是冰山一角。
苏油也知道,三个御史是被人当了枪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需要对枪客气,正好借此事给企图搞事情的人提一个醒,想清楚后果和代价。
程文应和史洞修也是老江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明面上大公无私,私下里手段频出。
三个形单影只的御史,表面上看是在和三苏作对,实际上,却是要和这样一个庞大专业的组织在作对。
下场可想而知。
又好好安慰了几人,想到明日还要早早出发,苏油便让他们休息,自己回到房间,继续整理条陈思路。
一夜无话,次日,苏油送苏辙二十七娘一大家子前去尉氏,留下苏迈给苏轼料理送饭等杂务,这才带着程岳和平正盛先去了四通商号。
1...322323324325326...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