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其实苏油一直以来并没有在这上头做得有多好,隐户隐地这样的硬骨头,他也没有去直接碰过。
他从来都是采取迂回策略,先搞出自己能够掌控的大量土地,搞出吞吃人口比例的各种产业。
然后地方上的隐户们就自动踊跃冒了出来,等到隐户们冒出来之后,耕种隐地的人口锐减,地主们拿着地挣不了钱,问题也就不得不跟着bào露出来。
然后政府将之夹杂到开荒成果里边,采购改造重分配,你好我好大家好。
于是地方上赋税田亩增长明显,人口也爆了出来,官吏们一个个考绩优良,小苏少保政声卓著,吏能天下第一。
李舜举好心提醒“明润你得小心啊,当年李师中在广南擅自除税,被御史告发,可是罚了一回俸禄,降了一次官的。”
苏油说道“所以这十个字,是给老百姓看的。给中书和官家看的时候,就得详加解说了,将这两分五是怎么算出来的,掰开了揉碎了给他们讲解。”
“不过都监你放心,我估计啊,陛下和宰执也看不懂,请三司成立专案考证,可能他们又会嫌太麻烦。”
相对于单独的地税,两分五已经很高了,不过交趾是三熟之地,加上苏油废除了所有苛捐杂税,交趾人民的幸福指数,其实是直追两浙路和蜀中的。
民间又已经开始有偷偷给苏油造生祠的了,苏油一如既往地严厉打击,然后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回庇护南海人民的神灵,又变成了南海龙王三太子的老师。
南海三太子龙师少保!穿的是紫袍戴的是大宋官人的幞头!说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去,他敢信?!
一丁十五亩,上税两分五!
《南海时报》刊登了评论员文章,交趾路回归大宋即将两周年,交趾路的官员们,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一直在整理适合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思路,为了让交趾百姓正式成为编户齐民做好长足的准备。
经过各方磋商,最广泛程度的吸取意见和建议,以及和中书的争取后,加上陛下的恩慈,最后交趾地区的丁税,定在亩产一季的两分五厘!
交趾水田,普遍是一年三收,但是陛下考虑到交趾地区民生还很艰难,百姓收入普遍比较低下,积蓄也不丰盛的情况下,特意设定了这么低的税率。
交趾路转运司,响应陛下号召,在此基础上,还整体免除了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钱,进际钱,蚕盐钱,曲引钱,市易钱,免役钱,宽剩钱等苛捐杂税!
交趾路转运司,将为交趾路提供足量的交换货币,百姓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物产,给自己赢得利润,除了交粮,也可以缴纳铜钱。
作为扶持,对蚕丝,天方胶,胡椒,香料等生产,官府概不征收额外税赋,以鼓励百姓在种植粮食之外,开荒拓地,发展产业。
鉴于交趾郡人口相对密集的情况,在本地土地不足分配的情况下,官府鼓励大家移民湄洲,那里还有种不完的地!
希望交趾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吸收大宋的先进农耕技术和手工艺技术,让孩子读书识字,勇敢地为自己选择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于政府稳定运转的问题,也请广大百姓不要担心,交趾郡以后的主要公用支出,官员俸禄,将来自商税,矿业税,金融,码头店铺租赁,市舶司贸易分润,冶金,船舶制造,工坊生产等工业税收和诸多利源。
希望大家努力劳动,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打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自己的后代,打造出一个更加美丽的交趾郡。
这是交趾郡人,甚至是现在的天下人,第一次读到如此亲和的政府社论,不再是那种冷冰冰的官方用语,充满了鼓励,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期许。
交趾人真的感动了,哪怕是最顽固的守旧派,也不得不放下报纸,轻轻地叹一口气,然后推开门,走上街,加入开心得竞相奔走欢告的人群中去。
这个税额,是经过四通商号认真审核的,交趾地处偏远,发展不足,但是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船小好tiáo头。
经济体量本身并不大,将产业定在海港,船舶制造,冶金和工商业后,在金融业的qiáng力助推下,一下子就将一个传统农耕地区,转变成了一个以工商业为主体的新兴地区。
光矿业和贸易,就给大宋输送了数千万贯的利益,而地区得到的发展红利,一年也是千万贯的级别。
仅仅两年,理工学就将交趾变成了一个宝地,商税今年将超过蜀中,年后就会超过两浙,成为南海聚宝盆。
在没有蜀中两浙的人口负担,却拥有蜀中两浙大利的情况下,交趾郡,会在三年内变成了大宋最发达地区!
这就是工业加海贸的巨大力量!
苏油给当地农业定出两分五的税收,其实已经有点黑心了,主要是为了保证军队的给养,才不得不如此。
这一期的《南海时报》,震动的不仅仅是一个交趾,还包括了正在惨烈厮杀中占城。
张令从,李福全,刘逢,黄时中麾下,立即多了无数占人前来投奔,义军力量越发壮大,占城派遣军压力陡增。
蔗田边,竹林后,山谷里,到处都是突击偷袭占城派遣军的“盗匪”,而且武器越来越jīng良,战术越来越先进,士兵越来越jīng锐。
不少派遣军将领已经发现,义军中有一些带着袖标的人,这些人具备极高的军事素养,充当着军事指挥的角sè,在义军的乌合之众当中,充当着骨干。
这些全是职业军人!而且是丛林作战的专家,他们的出现,让奉炎军的战力立刻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suchu0






苏厨 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当
第九百零七章各有勾当
麻令州,奉炎军大营,义勇们正在训练刺击,砍杀,射箭。
一个带着袖标,身穿古怪军服和皮靴的中年汉子,用钢钉将甘蔗刀的目钉钉了出来,然后取出一枚中间有缝的圆铜片,从刀条尾部敲了进去,重新用竹钉将刀柄钉好,笑道“成了,这样我们的刀就有了护手,可以偷敌人的手了。”
张令从拔出甘蔗刀,朝那汉子砍去,那汉子举刀虚挡,将张令从的刀架在护手处,然后顺着张令从的刀锋向下抹去,喊道“披手指!”
张令从撒手丢刀,哈哈大笑“木依兄弟,有你的!”
那汉子正是夔州义勇木依,这次占城风云,苏油高薪聘请了二林,夔州的复原军人,前来对奉炎军进行战术指导。
这些人都是悍卒,他们补充到义军同作战,其战术素养很快就获得了义军上下的尊敬。
木依说道“丛林里边,就要用这种两尺半的刀才好,我们的长刀,那是在西北战夏狗步跋子用的,在林子里用,有时候拔都拔不出来。”
“再说这个本就是你们用习惯了的兵刃,那就不用改了。”
说完看着场地上正在练习弓箭的一帮人,和那个拿着一支超华丽长枪,长枪薄刃底部还挂着一枚明晃晃铜钱的家伙“那个才是好东西,就是还得多练啊。”
义军用的弓很长,长达两米,不过不是英格兰长弓那样笨重的家伙,显得有些细弱。
而且弓臂上长下短,看着非常古怪。
那是平正盛给交趾郡转运司的建议,用竹材和木芯临时粘合烤制,部分地方用藤加固,制作出了大量的和弓,投放到战场上来,作为义军的远程攻击武器。
还是批量加工产品,稍显粗糙,但是威力能够穿透一厘米的木板,对付起占城人来,只要不是着犀甲的高官,那是轻轻松松。
而且cào作和对力量的要求,比宋弓轻松得多,相应的训练时间也就可以大大缩短。
弩这种东西太复杂,而且宋弩金属件多,不利雨林保养,枪械那就更别想了,补给不畅的时候,给义军也纯属浪费。
所以苏油指示冶州按照标准图纸制作出竹条,木芯,交州工坊粘接烘烤涂漆,用生产线方式,一个月内就制作出了数万支威力还不错的竹弓。
箭就更简单了,这东西在西北麻烦,在交州就不是事儿。
这里早就囤积了无数的竹材,大竹的竹肉非常厚实,就像拉筷子那样就能拉出标准箭杆。
尾羽肯定不够,用赛露络会割手,交州箭羽,是蕉麻纸涂抹魔芋胶薄膜制成。
跟羽毛没法比,但是比明代用棕榈叶做弩箭的箭尾,已经算是比较先进了。
箭头反而是最简单的,冶州的冲压机一日可以压制出数万枚箭头。
因此就出现了一个月内,奉赤军多出了一万弓兵的爆兵模式,小苏少保偷偷让木依给张令从等人带话,不要珍惜弓箭,给我狠了命的cào练,交州给你们管够!
这就导致了训练场边,报废弓箭堆积如山的情形,取下箭头之后,都成为了炊事兵们非常喜欢的引火材料。
上边有油漆膜,特别好烧!
张令从看着在那里扛着切羽樋,穿着华丽竹甲,顶着金饰头盔,大热天里还穿着锦袍,腰里边还别着一长一短两把漆鞘长柄刀,甚至还有一柄洒金面小折扇的平正盛,摇着头道“娃倒是好娃,弓马娴熟,将略jīng通,就是太招摇,被这一身给整废了……”
木依笑道“别管他,听说他们那边就是喜欢这样,这还不是全套,没上阵,还有个面具没戴呢……”
就见平正盛在一名射手身边停了下来,似乎是指点他姿势有问题,然后取过竹弓来,抽出三支箭唰唰唰一连三发,箭箭正中四十步处的靶心,然后将弓交给看傻了的射手,在崇拜的目光中,重新扛起枪朝下一个射手走去。
张令从摇摇头,被那头盔上琴鸟尾羽一般的金sè装饰晃得有些眼晕。
三州战事,如今进入了相持阶段,占城王军现在还掌控着州城,但是外围的县,乡,义军活动频发,声势壮大,如今连三州间的粮草tiáo动,都必须派出大军护送。
三州军将的告急文书,一日三封飞向横山关,让横山关占城守将良保焦急非常。
而占城王其实一直在试探大宋的反应,从目前情况看来,比较让人满意。
占城水师,掌握在王珍的手里,麻留甲海峡那场大战,占城没有参与,所以不知道到底有多厉害。
经过试探之后,大宋那边也仅仅是出了一张报纸,空话连篇,连出兵干涉三州都不敢。
说到底大宋再qiáng大,举国百万军队又怎样?那也是鞭长莫及。
交趾一郡,不过四万土丁而已。
听说大宋过来的本土军队,三千都不到。
所以诃黎认为,大宋这样的反应才是正常的,换成他,也得如此。
接下来就好办了,他本来就不是要重点解决三州地区,他是要扫除王珍,保证自己对横山关以南地区的绝对控制权,然后才进取三州。
虽然对试探的结果很满意,但是对前线将领还是必须保持压力,因此良保收到的信里边,主要还是申斥他作战不力。
看过王书,良保对副帅故伦和送来王书的执政官邹时阑叹气“非我不战,实在是……从这里发粮前往三州,陆路过于凶险,让王珍运粮,又一再找借口推脱,如今不说三州了,横山关军粮都在告急。”
“不是末将不力,这个……还请大王早日解决王珍,水陆并进,才是取三州之上计。”
“宾童龙一日不下,三州之乱,一日不能绝。”
邹时阑呵呵一笑“怎么说?这是反过来将过错推给大王了?”
副帅故伦赶紧打圆场“大帅不是这个意思,如今三州民心思宋……”
“闭嘴!”邹时阑立即阻止“好哇!你们竟敢首鼠两端,诸般推据,这是要造反还是投宋?!”
良保大怒“三州如今还在我占城手中,宋人远在数百里之外,执政官此话是如何说来?”
邹时阑冷笑道“大帅所守的,怕只是三个孤城吧?据我所知,守城军不敢出城五十里。”
“这还是对付那些盗匪,要是宋军一来,岂不是望风披靡?!不战而降?!”
“须知汝等合门良贱,都在王都,真要造反,好好想清楚!”
良保怒极抽刀“连先王都不敢对我如此说话,待老夫先宰了你这佞臣!”
故伦赶紧一把将良保抱住“大帅息怒!使不得!”
说完又对邹时阑说道“大帅的意思,是我军粮秣已然不足,按道理第二季稻米下来,国中应当启运十万石来横山关,可至今一担粮食都没有运到。”
“如今三州之地,只能靠将士们就地征粮,搞得怨声载道,三州民人,更加倒向大宋。”
“执政官,我军粮草何时可以抵达?只要粮草一到,我们立即组织攻势。”
邹时阑冷笑道“粮草一时不继,这就是你们的借口?那往年王城下书,横山关要有三年之蓄,我问你们,那些粮食,哪里去了?”
良保和故伦顿时哑然。
“说不出来了吧?”邹时阑冷笑道“是不是换做金银,和王珍那逆臣做交易,发财生利息去了?”
“呵呵呵,恭喜二位日进斗金,我这就回禀王上,告诉他横山关缺粮的真相!”
故伦赶紧一把将邹时阑拉住“使不得!”
将邹时阑按到胡椅上,故伦赔笑道“执政官言重了,咱这也是被bī无奈,给将士们谋点衣食嘛。”
说完偷偷塞过去一张纸票“执政官大人大量,莫与我等粗人动怒,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苏厨 第九百零八章 陈田
第九百零八章陈田
邹时阑将纸票打开,竟然是一张交趾市舶务的提货单,上面写的是“发字仓碾花罗一千匹,见票发付。”
见两人还算知趣,邹时阑又将货单chā入袖中,放缓了语气“王上那里,得亏我与两位遮掩,可别当朝中全都是傻子。”
“是是……”故伦赶紧赧笑“还请执政官说动王上,早日拿下王珍,如今不少货都压在市舶务那边,提不出来啊。”
说完又低声道“不一定要拿下,只要王师回返都城就行,以后我们这里,每年孝敬执政官一成干股,如何?”
邹时阑似笑非笑,还未答话,就听良保一拍桌子“小气!以后还得多靠执政官在京中周旋,一成怎么能够,两成半!”
邹时阑笑得满脸花“爽快,我就喜欢大帅这样的耿直性子!”
良保被人拿住了痛脚,只好忍气吞声“在下性子粗野,刚刚……执政官原宥则个。”
“好说好说……”邹时阑不以为意“大家同殿为臣,都不容易,些许的冲撞,哪里计较得过来?”
故伦谄笑道“那今后大家就合作了,王上哪里……”
邹时阑说道“两位再坚持一段时日,稳住局面就行,给你们透个底,王上本意也是旧州,而不在横山关北。”
二将顿时松了一口气。
邹时阑整理了一下衣袍“那就这么着,我这就回去禀告王上,催促他早日开战,不管是胜是负,也耽误不了我们的生意。”
说完笑道“不过下次再有这种事情,可不能瞒着某家偷偷摸摸哦……”
二将赶紧俯身“是是……”
“走了,不送。”邹时阑站起身来“不出半月,就有消息。”
两人还是将邹时阑送出大寨,故伦吐出一口浊气“这直娘贼的佞臣,为政昏聩,鼻子倒是灵光,大帅,刚刚是不是给多了?”
良保看着邹时阑嚣张的下山仪仗“如果王上拿下旧州,那两成半一点都不多。”
说完眼神变得yīn狠“要是拿不下,难道老子就不能效法王珍?那这两成半,还需要给?”
故伦惊道“那京里家人怎么办?”
良保说道“趁现在国主离京,京中纷乱,派人去打听联络,宋人市舶务那里有一帮亡命使伴,他们敢接这种单!”
旧州,王珍在大堂来回踱步,焦躁不安。
通判黄永匆匆进来,王珍转身“大宋市舶务那里怎么说?”
黄永躬身道“明公,宋人说了,此乃占城内政,大宋那边不好干涉。”
王珍脚下一软“完了……”
黄永赶紧拱手“不过宋人还说……”
王珍立即骂道“还说什么?文绉绉的你能不能一次说完?”
“宋人还说,虽然一时不能出动正军,但是大理国那边,还有可以雇佣的军队,那些人只想发财,只要刺史能下血本,他们可以代为联络……”
王珍手扶脑门“就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黄永说道“刺史毋忧,现在正好有一批人,有两千之众,原是应湄洲沈太守之召,前去那边服役挣钱的。”
“首领说了,如果刺史愿意,他们给谁干都是干。因此,下官赶紧回来与刺史商议。”
王珍说道“两千人,怕是也不济事啊……”
黄永说道“不然,这两千人,据说都是陕北杀人吃粮的主,他们甲胄齐全,用的是罕见的锋锐长刀,还有一种劲弩,能穿透三层犀甲,端是犀利!”
王珍喜动颜sè“那他们说了价钱吗?”
黄永说道“那老首领说,一人,一天,一枚舶来银币!”
王珍跺脚“两千人,三十天,就是我一年的收成!”
黄永拱手,小心地道“刺史,要是这六万贯都舍不得,以后,怕是就再没有收成了……”
王珍一咬牙“只得如此了,你带三万贯去,叫他们进城,剩下的,诃黎退走之后再给!”
……
三日之后,一支古怪的军队从会安镇市舶务进了城。
虽然入冬,但这里地处热带,这帮人穿着贴身的蓝sè麻衣,麻布用锤子锤过,又薄又亮,身袖紧贴。
人人都裹着绑腿,绑腿下是皮革的靴子,腰间一柄黑鞘长刀,一些人还多了一柄铲子,大部分则是背着弩筒,肩头挎着一支古怪的黑弩。
领头的首领须发尽白,还是个瘸子“老夫陈田,见过刺史。”
王珍心中已经把手下黄永骂了个狗血淋头,吹得天花乱坠,领头的竟然是一个瘸子?!
但是定金已经交出去了,现在反悔也来不及,只好拱手道“老将军,旧州城,便多多拜托了。”
陈田这些年一直窝在邕州,是当年苏油最早认识的两名军人之一。
他主要就是负责培养小辈儿军人,不断给驻守在陕西的囤安控鹤二军输送新鲜血液,郭隆在西疆大展神威,最后捞着个别驾致仕,可他一点都不羡慕。
邕州这边人情好,有唐淹,有二林部老鬼主,还有苏弥。
陈田守着个县尉的差遣,却拿着幕府的薪水,收入比大宋知州还高,隔三差五还能跑去二林部找老哥们儿喝酒打猎吃牛肉,滋润得很。
这次带了不少退伍复原的汉子,沿着茶马古道过来帮油娃,算是三十年来第一次出远门。
就见陈田一摆手“娃子们就是搏命挣钱,城主你看怎么用,防城也好,守关也罢,哪怕是派到城外挖沟,只要给钱,我们都没有二话。”
人残话狠,王珍心里总算是高兴了一些“城南关要年久失修,防守薄弱,如果老将军不弃的话,我想委托贵部防守,你看如何?”
陈田说道“城南是吧?那我们这就去探哨布防,手底下儿郎们都是打过硬战的主,交给我们,城主你自管放心。”
去了没一阵,陈田又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城主,城南实在是太薄弱了,这卖命和送死,不是一个价啊!”
王珍自己也知道有些不靠谱,感觉不太好意思“若依老将军所见,这城南该如何防守呢?”
陈田说道“加一万贯,我让城南固若金汤!”
王珍有些犹豫,这个在他看来无论如何都办不到,有些不悦道“老将军,你总得让我知道这钱花的值才行啊……”
陈田一拍脑门“你看我这大老粗,也对,那便请城主明日一早再来南城,我给你演练演练。”
次日清晨,等到王珍再次来到城南的时候,就见城外密密麻麻立起了无数的巨竹。
巨竹都是周边山上砍来的云邱竹,粗如小儿合抱,深埋入地下五尺,露出地面的高度也有四尺。
顶部是一个尖锐的斜面,里边还填了泥,但是泥料被什么东西固结了起来,变得坚硬无比。
所以现在旧州城南外地面上,多出了一根根绿sè的大桩。
但是可恶的是这帮人只布置了城南两侧,本应该重点防守的城门外围,却空空荡荡,摆明了是要等着收完钱才完工。
见到王珍过来,陈田乐呵呵地笑道“城主你看,有了这些东西,大象进来都得划破肚子,派人取走也是大费周章,如何,值当一万贯吧?”
的确值当,王珍看着颜sè尚有些青绿的巨竹发晕“这个……你们如何做到的?”
suchu





苏厨 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战争
第九百一十一章奇怪的战争
“话别说得这么难听嘛。”黄永苦口婆心地说道“明公,旧州不管归谁,关键是,咱的利益,是多了还是少了,对吧?”
“如果归宋之后,利益比现在还多呢?官职比现在还大呢?”
王珍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黄永继续说道“当年鲁肃劝孙权迎战曹cào,理由就是臣下皆可降,而孙权不可降,说白了,就是群臣大赚,孙权大亏。”
“明公,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张昭,还是孙权?”
1...305306307308309...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