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因为昨天,赵顼身边的宦官过去告诉他“陛下很关切此案,认为李氏丧尽天良,乃人伦大恶,应从重惩处。权知开封府苏颂是你姻亲,你得告诉他,要理解上意,勿违圣心啊……”
苏颂将信收好,整理了案情卷宗,去宫门候朝。
早朝之后,赵顼果然留下苏颂,问及了陈世儒案的进展。
苏颂汇报了案件审理情况,赵顼点头“若非爱卿心细,几乎就枉纵了此案。”
苏颂拱手“此臣职守分内之事。”
赵顼说道“不过也惹来了大麻烦啊……朝臣有人言卿欲宽纵陈世儒夫妇,朕是不敢信的。然陈、李所犯,乃人伦大恶,宜严不宜纵。”
苏颂起身拱手“京师重地,权贵林立。吾皇重托,臣不敢有怠。凡有罪者,臣皆付有司,诫以公平,不言轻重。所惧者,是一有所倾,必坏国法。”
“故此案臣既不敢言宽,亦不能喻重,只能告之以公,绳之以法。”
苏颂这态度,让赵顼不由得想起当年他拒不草李定任命那一回,只好提醒他“陈氏为官多年,亲友在朝者甚众,说情者一定很多。爱卿一定要执法严明,勿为说情所动。”
苏颂也知道赵顼想到了什么,低头认真说道“臣自当如此。然臣的坚持,从来都是为了国家法度,没有一次是因为私情。”
这天太难聊了,赵顼只能苦笑,让苏颂离开。
。
苏厨 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
第八百九十九章软糖
四月到七月,是牲畜的发情季节。
交州城的西面,是苏油开辟出的新型农场。
农场外围,种植着大量的苜蓿,还有从印度拉来的一种神奇的牧草——象草,中间是牲畜棚和活动场。
这里是苏油的职田,整整二十顷,苏油没有用来种水稻,而是将它变成了育种基地。
jīng致的静脉注射器还没有发明出来,现在几个牧人手里拿着的注射器很细很长,有三十多公分,还有巨大的黄铜针头。
针头有小指那么粗,头子是光滑的半球形状,能够照出人影。
中间有条细孔,细孔里有更细的推针,一看就有特殊用途。
苏油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这里有三十头印度羊角水牛和九百多头从大理赶过来的二林母牛。
苏油今天要干的,就是争取让九百多头小母牛都怀上。
光靠公牛自己是不行的,必须有人帮忙才行。
沈括也来了,打着述职的旗号过来看稀奇,要是真如大学士声言的那样,以后大宋的骡马牛羊,那还不满山满谷?
见到苏油,沈括问道“学士,真的能行?”
苏油看着兴奋的公牛们有些害怕“放心,肯定能行,去年就在猪身上试过了,效果很好,今年交州城郊的老百姓,都分上了猪苗。”
这里建造起了一大排的栏杆,之前牧人们就有意识地带着公牛们在母牛畜栏周围晃悠,刺激它们发情。
很快,牧人们赶着一头大公牛过来,大公牛看到一个牛皮架子模型,立即就扑上去耸动起来。
等到大公牛完事儿了,牧人将公牛牵走,另一个牧人将模型打开,里边是一个地丁胶套子,底部有个薄薄的地丁胶囊,胶囊中盛着刚刚大公牛留下的宝贝。
牧人将那东西取下来,将之交给一边拿注射器等着的牧民,又给模型安装上第二套。
拿注射器的牧民,捧着宝贝就朝母牛的畜棚跑去,他必须抓紧时间给母牛授jīng。
一整套流程明显经过反复的演练,牧人们动作很麻利,旁边还有专人负责谱系记录。
沈括看得忍俊不禁“这里没什么看头,就是骗傻大个的,那边下种才是技术活,我去那边看。”
苏油看着沈括的背影还喊“你是士大夫,可别学也别写!小心人家弹劾你!就说是蛮夷之技知道不?”
为了防止朝中道学冬烘们放嘴炮,也要防止泄密,苏油所用的人,全是二林部的夷人。
过了好一阵,沈括pì颠pì颠地跑了回来,被晒得漆黑的脸上都笑出花儿来了“我的天,早知道这法子,我也用不着那么累了!”
这法子的好处那是不言而喻的,正常配种,一头种牛一季只能配四十到六十头,而换成现在这个方法,一季可以多配十倍!
种牛的饲养是非常jīng贵的,食料,管理,场地,成本比普通饲养花费太多了,饲养一头种牛,都够养五头普通牛了。
通过人工配种,公牛种牛的数量就可以大大减少,成本节省很多不说,还可以对其余不够优良的公牛进行阉割,得到更加温顺,肥壮,力大的牲畜。
如果说用在牛上还不够明显的话,用到马上,那就堪称恐怖了。
大宋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上棚圈,青储,一举抵消游牧民族广阔草原的优势,至少在数量和优选种群质量上,抵消掉他们的优势!
这个方法,可以让农耕民族利用比较小和较分散的场地,培育出大量优质战马和挽骡!
想想狼渡马场,牛头山牧场,二林牧场,所有的母马,一年怀上数千匹照夜白,乌云烈,祁连骢,飒露紫的后代,剩下的那些,怀上平行空间里后世的山东大骡子,会是什么概念?!
当然这些东西,在医疗卫生概念,地丁乳胶,注射枪,消毒酒jīng,生理盐水,科学谱系杂交技术的研究探索,一切的一切建立起来之前,光感染,wū染,受jīng率和种系稳定的这些问题就解决不了。
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技术含量很高,光一个三十八度温生理盐水配置和保温,都能让觊觎这项技术的国家喝一壶。
二林牧人都是苏元贞和苏弥从狼渡,嶲州给苏油找来的好手,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熟练非常,很快就做完了该做的事情。
之后这里还会是一个nǎi场,海商们对nǎi制品的喜欢程度,就好像蜀中人对泡菜的喜欢程度一样,就跟上瘾差不多。
只要制成nǎi糖,那就可以卖到全世界了。
想到这里,苏油才想起一件事情“对哟,雨季一过,就该收麒麟菜了……”
《琉球国志略》“jī脚菜、麒麟菜,俱生海滩上,颇相似,有黄、白二种。”
这是一种珊瑚枝状的海藻,富含胶质。
南海采珠人的生活是最悲惨的,除了长期潜水健康受到摧残外,危险性也非常高。
有了潜泳镜和通气管后,苏油便让四通商号将珠民们组织起来,成为商号的员工,每日按时出工,带上潜泳镜cào作,打捞海参,扇贝,砗磲,海螺,龙虾,珊瑚等海产,收入丰厚和稳定了许多。
这样的cào作下来,一个珠民的劳力就能养活一家人,而多出来的那些,水性jīng熟到能在水下潜泳数分钟之久,与海洋相关的诸多产业兴盛起来之后,这些人就是最好的水手人选。
四通商号,如今已然具备了大托拉斯大资本家的本质,不过和平行空间中西方大资本家不同的是,主事人都是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人,加上苏油的影响,其经营理念里,还有一种仁善的情怀。
而珠民给商号的回报,其实也是异常丰厚的,麒麟菜就是其中之一。
南海麒麟菜多到泛滥,当地人除了偶尔用来骗骗自己的肚子之外,就找不到其余的用处了。
在天师道张道长眼里,这简直就是浪费,很快便通过碱酸处理,从麒麟菜中提取出了一种纯净的胶体。
这种胶体和香蕉汁混合,是如今天师道发现的最好一种细菌培养基。
石薇用它作为润肤甘油和香皂的添加剂,增加粘度和润滑度。
对于苏油来说,这就是讨好石薇和远在汴京的扁罐的好东西,因为它可以做果冻和软糖。
想到了就干,拉着对母牛们恋恋不舍的沈括,直奔慈济院。
慈济院是石薇和张道长工作的地方,除了是医院,还是石薇和张道长的实验室。
软糖的制作非常简单,交趾这几个月的水果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
孩子们喜欢甜食,苏油每月的白糖配给都丢在了举子仓。
葡萄糖是制作琉璃镜的重要材料,也是常备。
所以材料都是齐全的。
挑了几种水果捣成水果泥,和葡萄糖,白糖,水一起熬煮到粘稠,然后再加入麒麟胶水,倒在铜盘里,一个时辰之后就凝固成了软糖。
将软糖切成小丁放盆子里,洒上糖粉摇匀让它们分离,软糖就做好了。
沈括亲眼看着一盘盘各sè果泥软糖被苏油弄出来,不由得叹为观止“说起弄吃的,学士是真大学士。堪称天下独步!”
苏油递了一颗给他“尝尝。”
沈括尝了“好吃,软软黏黏,荔枝味儿的!”
“那就是没问题了。”苏油对门外喊道“薇儿!软糖做好可以吃了!”
顶点
。
苏厨 第九百章 缝纫机
第九百章缝纫机
沈括手里边拿着第二颗加了柠檬酸的软糖正要往嘴里放,突然看到一边笼子里养着的小白鼠“你刚刚……什么意思?什么叫那就没问题了?”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苏油对沈括说道“这可是给你湄洲寻得的新产业!光卖冰糖白糖亏得慌,卖这个才能大赚,懂不?!”
沈括立马就被带了节奏“对呀!这些东西湄洲都有啊!这等晶莹甘美的糖果,做法又不难,正是最适合湄洲的大产业啊!”
说完又直摇头“太黑了,你这就相当于往糖里边兑水,还能卖得比糖都贵!”
石薇进来了,见到铜盆里裹着糖霜的晶莹软糖,尝了一个,笑道“又漂亮又好吃,孩子们肯定喜欢,一会儿我带到举子仓去。”
苏油说道“这个只是试验品,一会儿去工坊找木匠搞点小木头模子,让张道长用地丁乳胶翻成胶模,用来给糖块定型,那才是真漂亮。”
沈括急了“那还等什么啊,现在就走啊。”
木工坊里边角废料多得很,苏油翻出一块板子,在上面画出一些心形,五角星,兔子,乌龟,小狗小猫小狮子之类,让木工用线锯子锯下来,打磨光滑粘到另一块木板上,加上边框做成倒模框,一起给张道长送去。
沈括就见张道长拿一种白sè的浆料加入一些配料粉末,tiáo匀之后倒在模框里,然后在倒掉多余的浆料,反复几次之后,将覆盖有厚厚一层浆料的模具送入一个玻璃箱,又点了种硫磺味道的熏香放进箱子里。
地丁胶的助剂也是一个巨大的门类,张道长摸索了二十多年,已经发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沈括也是个好奇宝宝,扯着张道长问这问那,天还没有聊完,张道长从箱子里取出木模框,沈括发现刚刚倒在里边的浆料,已经变成了一种弹性固体。
张道长将它从木模框上剥离了下来“成了。”
沈括喜道“我来试试。”
又做了好几块胶模,沈括笑道“这东西不错,除了配种做糖,还能干啥?”
苏油抬起脚“现在是防水鞋底,水管垫圈,今后嘛,或者能做车lún。”
说完又道“不过现在说那些为时尚早,地丁胶草还在推广种植阶段。”
沈括说道“要办糖果厂,起码还得上百块模板,张道长,这就拜托你老了。”
张道长笑道“若不是明润,我自己都想不到这么多的用途,这脑子都怎么长的……”
苏油说道“东西做完就赶快回去吧,第二季稻米要收获,第三季又要下种了。对了,还有一样东西也给你带去,你那边生产帆布用得上。”
带着沈括来到机械工坊,这里摆着一台相对小巧的机械,整个底座是沈括熟悉的脚踏驱动设备,不过上边的不再是琢玉的磨机,也不是做瓷的转盘,而是一个铸铁家伙,上边一边是个飞lún,另一面则是针头。
这是一台缝纫机。
缝纫机的生产技术并不难,以现在眉山jīng工的水平完全没有问题,这个机械难在线圈缝合系统的设计。
线圈缝合方法与普通手工缝纫差异很大。
在最简单的手工缝合中,缝纫者在针尾端的小眼中系上一根线,再将针连带线完全穿过两片织物,从一面穿到另一面,然后再穿回来。
这样,针带动线进出织物,便把它们缝合在了一起。
虽然这对手工来说非常简单,但是要用机器进行牵拉却极其困难。
机器需要在织物的一边释放针,然后在另一边即刻再次抓住它。
然后,它需要把松散的线全部拉出织物,tiáo转针的方向,再往反方向重复所有步骤。
这一过程对一个简单的机器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
苏油对缝纫机的具体原理并不了解,他所知道的,大概就是缝纫机有个压牙,然后针鼻孔在针尖那个方向,针被机械带动做上下运动。
根据苏油的回忆,眉山的工匠们做出了链式缝合缝纫机,但是链式缝合有个坏处,就是虽然可以缝得非常快,但它不是特别地结实,如果线端的结一旦松开,会导致整个缝纫线全部松脱。
没办法,苏油只好让四通商号列出悬赏,五百贯,奖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最后这个问题被四通商号针黹供奉,那个蓝眼睛的秋娘解决了。
秋娘将毛线针织法带到了大宋后,也通过开设编织毛衣,棉袜,手套的作坊,成了小富婆。
小富婆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拜托石薇,寻了个研究所的孤儿做夫君。
没有婆婆妯娌歧视血统,小两口日子过得很美。
研究员承接的正好是缝纫机线圈缝合研究项目,熬了好些天夜,被秋娘发现之后狠狠嘲笑了一把。
什么线圈缝合系统故意说得云山雾罩的,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把你们学问人全都难住了?
我告诉你这个针头就类似于我们用的钩针,在织物的另一面再拉一根线作为毛衣针的替代品,然后设计一个钢圈旋转,代替人的手指,那这所谓的什么系统,不跟我们妇人勾线编织的最初动作一个道理?
于是问题就解决了,针穿过织物拉出一个线圈,旋转的摆梭用钩针抓住线圈,通过摆梭的旋转,将线圈拉入针头的往复运动形成的新线圈当中,完成缝纫。
这样的缝合比链式缝合结实了很多,完全满足了制作帆布,炮衣,麻袋的需要。
这个关键部位的带缺口的小环,用来替代人手指的小部件,被命名为旋梭。
悬赏五百贯,耗时这么久,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就这样被一个会打毛衣的女孩子轻松解决了!
秋娘不缺这五百贯,不过能帮自家夫君挣一个勋章,倒是蛮值得开心的事情。
苏油将这个案例在理工学院多次讲反复讲。
看看!什么叫处处留心皆学问?什么叫多学科联动的重要性?这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有了旋梭的突破,很快其它专门用途的缝纫机也就发明了出来。
除了这个,还有缝皮机,让皮具的生产也进入了缝纫机时代。
皮具从手工迈入机械缝纫阶段,带来的是可对大宋军力的直接提升。
马和军队的具装,不少可以从铆钉替换成缝纫,还有就是皮鞋的产量可以大增。
沈括对旋梭这个缝纫机关键部件的设计巧思叹为观止,直接找石鍮定了二十台大小缝纫机和缝皮机。
就在两人讨论理工学院最近的机械成就的时候,孙能匆匆跑了过来“大学士,占城打起来了!王学士让你前去幕府商议!”
苏油对沈括说道“走吧,湄洲也和占城相邻,还有真腊的反应也在关注之列,也有你的份。”
三人赶到宁海军,一众大佬都已经等在了白虎堂内。
苏油大步走到军图之前“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韶取过指挥bàng“刚刚接到王珍和旧州市舶务消息,诃黎纵兵三万,以地哩、麻令、布政不服王命,杀害他所遣官吏为由,进入了三州地区。”
“律陀罗逃至交趾边境,求大宋干涉。”
“当地豪qiáng张令从,刘逢,黄牧组织族丁,义勇,号为‘奉炎军’,表示要奉从火德,归效大宋,不愿意再做律陀罗,诃黎之臣。”
苏油点头“王珍那边态度如何?”
王韶说道“诃黎要求向王珍借城,作为象军驻扎之地,同时要求王珍提供粮草,民夫。”
苏油笑道“倒是打得好算盘,他怎么不要王珍派军相助呢?”
王韶也笑了,这个局面是两人谋划已久的,却不知道诃黎如此按捺不住,发动如此之快“担心诃黎假途灭虢,王珍请求大宋增派援军。他愿意开放旧州州境与大宋。”
。
苏厨 第九百零二章 建设兵团
第九百零二章建设兵团
义军也伤亡了两百多人,张令从不敢久留,命人剥掉对手的衣物,捡拾军器,收集牛车。
一个民夫站起身来“这位壮士,那些车是咱们的!”
张令从找了个干净点的水坑,洗了手,又抹了一把脸“你们回不去了,死了这么些占狗,回去你们也只有遭殃。”
那民夫拱手“我们是龙头村弓箭社的,龙头村还有一批占狗的军粮,请壮士救救我们的家小,那批军粮可助壮士军威,只要救得出人,这批牛车,也可赠与壮士。”
张令从笑了“听你口音,也是闽人吧?”
那民夫点头“祖上是福建泉州的。我姓李,叫李福全。”
张令从拉着他坐下“刚刚若非大哥设法惊了牛车,乱了占狗们的阵脚,弟兄们这番想要成事就难了。李大哥如何做到的?”
李福全从身边取出一个竹筒“占狗要我们每日里替他们做饭,稍晚一点就非打即骂,为了生火快点,我们都带着火折子,烫牛pì股正好。”
张令从哈哈大笑,笑完又有些黯然“自家的牛,平日里怎么舍得这样糟践?这些帐,咱们全得算到占狗们身上!”
小四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递上那根木锥,上边的血迹已经洗去了“大哥。”
张令从一眼不发地接过,chā到腰间。
李福全问道“兄弟,这兵刃……”
张令从眼神一暗,轻轻抚摸着铁力木锥子“不是兵刃,这本是俺儿放牛的鞭子,今日他爹算是给他报仇了。”
李福全赶紧道歉“对不住,哥哥不知……”
张令从站起身来“没事儿,走吧,去救老乡们。”
元丰元年八月,麻令州豪杰张令从起事,攻下三县,劫夺粮草万石,聚裹聚啸三万余人,在老王逃离三州之后,正式与占城新王的军队开战。
三州形势风起云涌,刘逢,黄牧分别在地哩,布政起事,很快遭到了王军的反扑镇压。
元丰元年九月,占城老王在交州宣布,因德能不称,导致占城陷入战火,他感到罪孽深重,因此决意在交州莲花池出家为僧。
同时鼓励三州人民抵抗bào政,占城人民,值得过上另一种生活。
他作为老王,决意解除全体占城人民“国王财产”的身份,将占城一国委托给交趾路转运司管理,希望国人们,今后能像宋人一样幸福富足。
这是一场jīng心谋划的政治宣传,一方面,老国王知道凭借自己的政治声望和实力,已经回不去了,而占城新王,和他也没有直系血统关系。
另一方面,苏油承诺保证老王及其追随者们的经济利益,许诺“收抚”占城之后,这些人的地位保持不变。
这道王书,让大宋正式吞并占城有了合法借口!
一时之间,三州的本土原政府军势力,新兴豪qiáng势力,占城王军势力,在大地上拥兵自重,lún番战斗,剿杀成一团。
无数被苏油jīng挑细选出来的逃难占城人,以及不少的僧侣,经过洗脑教育之后,通过海船偷偷回到旧州和新州,然后前往占城各地,举行集会,法会,宣扬占城王的bào政和老王的《托政国书》,为大宋造势。
大宋表面的官方口径,则是对老王悲天悯人的情怀给与高度赞誉,而对于《国书》一事,表示大宋目前肯定是要尽到自己宗主国的责任,但是占城是否归宋,不能qiáng迫,而必须尊重占城人民自己的选择。
一时间,无数“难民”,从交趾三州逃入大宋,很快便被大宋挑选jīng锐,武装起来,重新进入三州,成为奉炎军的麾下的战士。
这些人里多数甚至不是宋人,他们是占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起而斗的占城土著。
麻令州,两支奉炎军胜利会师。
布政州奉炎军首领黄牧的儿子黄时中,带着一个覆盖着麻布的担架,眼里都是泪水“张大叔,我爹他……”
张令从揭开麻布,底下是一个面蓄长须的中年人,一身商贾装束,正是布政州起事首领黄牧。
黄时中哭道“九月十二,占城军元帅轧丹,执政官邹时阑,从横山关出击我们寨子,敌军凶猛异常,我们抵挡不过,撤退路上,我爹中了毒箭……”
说完哭声变成了嚎啕“大宋为何还不出兵?!苏少保为何还不来救我们?!”
……
十月,癸酉,汴京。
偏殿里,赵顼正与宰执们商议国事。
新任命的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吕公著、枢密直学士薛向也在列,刚刚谢恩完毕。
赵宗佑和张散回来了,带来了真腊使臣范师哲,原交趾郡王侍讲,现任交趾路提点刑狱公事黎文盛,还有小将刘世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