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石薇笑道:“这才能跑多远?光烧水都得几个时辰,急死人了。”
苏油哈哈大笑:“慢慢来嘛,说不定有朝一日,我们能坐着蒸汽驱动的大海船到南宋洲去你信不信?”
石薇想说不信,可是想想自家夫君的能耐,有些不敢说出口,之前也想不到他能将生猛的海鲜运到汴京城去啊,还不是做成了?
五月,南海风向渐渐tiáo转,雨季进入了中期。
张散的大船队和赵宗佑的考察船队都回来了,齐齐集结在冶州,进行修整。
对拿着高薪的船员和科考队员们来说,下龙湾就是天堂,张散和赵宗佑给了他们一个月的假期,在蕴州城纵情狂欢。
如今的蕴州城,堪称销金窟,以市舶司为中心,周围是四通商号,皇宋银行,交趾海事商会,广南会馆,福建会馆,两浙会馆构成的巨大商业区。
商业区的外围,是无数海商们的豪宅,一个比一个奢侈,中间有方知味,散花楼等豪华消费场所,声sè歌吹,让人目眩神迷。
几家大型妓馆也在这里开立了起来,里边的姑娘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美sè,大食人甚至带来了远在海西国的胡姬,金发碧眼,身段柔软,就跟他们那边的长毛猫一样。
还有戴着黑sè面纱,打着金鼻环,全身都遮住,就露出肚脐和半个pì股跳舞的胡姬,据李舜举说那些妞的pì股抖起来,比苏油的劳什子蒸汽机都厉害。
苏油都不好说李舜举这老不修,你一个内官,那些妞pì股抖得再厉害,你老能消受吗?
苏油现在欣赏的东西,同样打着鼻环,一样有巨大的nǎi,神情温顺,睫毛很长,大眼睛扑闪扑闪,水汪汪的,一样好奇地打量着他。
苏油伸出手,摸了摸那柔软的耳朵:“真的不错啊……”
可惜不是妞,是牛。
石薇骑着一匹耳朵尖子朝内相对的俊逸白马过来,笑道:“三哥送我的,这匹马比照夜白都不差。”
这匹马的确神骏至极,关键是性子还很温顺,的确比大食马好伺候得多。
张散笑道:“没啥给小姑nǎinǎi带的,这次就带了两支西天烽铁的剑条,还有就是这个马了。”
“这牛是苏木拉一个小王敬奉的,蒲甘以西那片地方,现在也是诸王林立,沿海诸国的土邦首领们,都想来大宋朝贡,我这里收了总计十六国的国书。”
苏油说道:“都想占我大宋的便宜,不行我得上书朝廷,大家公平贸易没问题,不要总是拿我们当憨包,打着朝贡的旗号来骗钱。”
张散点头:“我也觉得,朝贡就是应该的,礼尚往来可以有,但是量大了那就没意思了,那该叫生意,还是以物易物的原始生意!”
苏油笑道:“三哥你这次算是商务考察,和当地真正的王公们都接上头了吧?以往可有不少商人冒充贡使,我在杭州的时候可是逮着了好几次。”
张散说道:“那些王公不少本身就是豪商,这个还真不太好分别,而且很多地方就像如今的占城,你说谁才是正统国王?”
苏油点头,看来等到今后大宋想要对外扩张的时候,又有一件绝佳的外交武器。
不过现在倒是暂时不用说出来,摸着大水牛盘得好像羊角一样的牛角:“听说这牛产nǎi比狼渡的牛还多?”
张散点头:“这次回来晚了一个月,主要就是这牛在湄洲被沈存中给劫了,害得我又回去拉了一批。”
苏油笑道:“如今大宋最好的牛就是二林水牛,体大力沉,耕役能力较qiáng,每天可用四个时辰,一年可用半年,单牛犁水田耖麦地,每日可耕两到三亩,头等壮牛可达四到五亩。”
说完摸了摸牛脖子:“这牛脖子下头没白毛圈,我看够呛。”
张散说道:“这牛主要是nǎi多肉多,役力可能比二林牛弱点,还有就是抗病qiáng,生得快,沈存中就是看上了这点。”
苏油问道:“他怎么知道的?”
张散说道:“他说是当地的老农说的,当年真腊和注辇国打仗的时候,曾经俘获过几头‘羊角牛’,是给注辇国王公贵人们产nǎi用的,不过后来不知道哪里去了。”
苏油点头:“这次带了这么多牛和马回来,辛苦三哥了。”
张散笑道:“这次我们玩的是太平车夫的活,一路做的倒手买卖,倒过去倒回来全剩下金银宝玉了,回来的时候船都空了大半,运点这个不是事儿。”
这次运输模式和第一次又有了巨大的不同,除了国内的产品外,交趾的工艺品也大受好评。
大食人最喜欢的是宝石指环,“其人手指皆戴宝石,以金锡为之,谓曰指环子,动值百金……最上品曰猫儿睛,光焰动灼,正如活者。”
如今有了大宋蜀工技艺,以及星光宝石和平面宝石的打磨切割工艺,交趾工坊的指环,权杖,宝刀之类盛行西方。
所以张散的贸易路子,就是从将货品一路拉一路卖,回来的时候带上香油玫瑰露大象牙之类的特产,路过最好的宝石产地,注辇和蒲甘等国的时候,又发卖部分货品如染料,香露,面粉之类,再购买上等的原石来到交州进行加工。
而到了交州卸下工艺品原料后,又要换成大宋急需的金银铜锡了。
这样一趟下来,不但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还能帮助沿途提振了经济,比如槟城,麻城,龙牙港,光用锡锭和煤油,就能交换得到足够的物资。
在四通商号的财务分析报表里,已经将海运业列为了可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光是送货,就是一门获益颇丰的营生。
苏厨 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
第八百九十一章玩翡翠
苏油笑道“都是两岁的成牛,我也留五十头和本地牛种进行一下杂交,剩下的你带去两浙路交给牧场,让他们和二林种杂交试试看。”
这个牧场除了牛,马,还有张散这次带回来的几头大驴,苏油准备用来和大马一起繁育大骡子用,现在的交趾路基本还靠海运和水运,陆路运力比较缺乏。
经过统计,交趾路的大象不过三万头,以前都属于军队。
苏油认为没有必要,将它们全部转为了民用,用来改善各地道路交通的改造和工程建设使用。
雨季到来,让诸多建设停顿了下来,于是苏油回到了交州,带着石薇去蜀工工艺品加工基地,视察工艺品制作。
苏油前世是扶贫干部,他给自己的对口村寻找的出路就是恢复非遗传承工艺,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带领大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所以说,这个才是他的专业。
工不厌jīng。
比如工艺刀具,并非一支刀条那么简单,如果是卖到大食那边去的,刀条上要蚀刻出经文,然后髹金,镡上也要镀金,或者用黄铜jīng铸,镶嵌宝石,握把和刀鞘要覆盖蛟皮,或者珠鱼皮,甚或用鹿角象牙装饰,如今更加上乘华丽的材料,甚至还有大嘴鸟的头壳和鲸牙,而柄首是银或者黄铜的狼首,熊首,鹰首。
每一枚柄首,都是jīng铸后再用雕刻机jīng细雕琢而成的,兽目镶嵌煤jīng,琥珀或者猫儿睛,光一个兽首,都是价值不菲的工艺品。
而东方刀具那就更加讲究了。
如果说西方宝刀都是镶金镀银嵌宝石,充满了bào发户气息的话,东方的宝刀装具,则充满了内敛,典雅,含蓄的美感。
东方刀具的刀条,平时保存在椴木,榉木之类的硬木鞘里,刀柄也是如此,看上去就像一根弯曲的木棍。
柄鞘都是原木,平时用椰油保养,光可鉴人。
真正的刀装,则是另一套。
刀鞘是实木包覆一层麻布,然后髹漆灰,漆灰是生漆加糯米粉tiáo制,一般要包裹十数层。
之后在外抹上灰浆,打磨成型,开始上大漆,每上一层都要jīng细打磨,如此十来层之后,再用打磨得薄如纸片一般的夜光螺、鲍鱼螺与砗磲壳,雕刻成需要的花瓣,枝蔓,用生漆粘贴到刀鞘之上,形成美丽的花纹。
然后再次髹漆,将螺钿覆盖,然后打磨,使螺钿与漆层浑然一体,光一柄刀鞘,都包含了近百道工序。
还有一个重要装饰就是刀镡,现在的刀镡,和唐代又有了区别,变成了方型,圆形或者桃心型,基本都是铁和银打造,但是上头是细腻的山水,花草,甚至是海水江龙,下山猛虎,梅兰竹菊,偶尔还有人物。
颜sè一般是黑,白,金三sè,一般只用两种,jīng美的浅浮雕上,只略微在点睛之处补上另一种颜sè,形成一种含蓄典雅,百看不腻的风格。
其余部位的装饰,如柄卷和下绪,即缠绕于刀柄和刀鞘中部的丝绳,编制的方法也非常繁复;
还有粟形和刀笄,即刀系于腰部时固定刀鞘以防止滑落,以及固定刀刃与装饰用的角牙制作的小件,其工艺也不亚一支jīng品发簪或者耳钯。
还有柄鲛,就是包裹在刀柄上的鱼皮,那种鱼叫珍珠鱼,鱼皮表面象一粒粒珍珠镶嵌在上面,十分奇特炫目,称为珍珠鳞。
珍珠鱗皮正好是交趾的特产,自古就价格不廉,却是武士所喜爱的柄材。
这样jīng品宝刀,在大宋,日本,高丽,琉球王公贵人的家中,平日里专门有刀剑供奉负责维护保养。
遇到重大典礼,或者要接见重要客人的时候,刀剑供奉会沐浴更衣,从库藏中请出宝刀,然后充满仪式感地敲下素木刀柄上的目钉,取出刀条,重新组装编扎为装饰华丽的宝刀,供主人典礼之用。
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家玩得起的东西。
交趾气候很热,如今折扇在这里大行其道。
“凡紫檀,象牙,乌楮,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之者称为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尚。”
苏油一般只玩竹扇。
存放够八年以上的足年份的竹子,通过高温,火烤,打磨抛光之后,加上长期把玩,竹子本身便温润如玉,名为玉竹。
普通的折扇,一般折扇的芯骨都是单皮,甚至是直接用竹肉,苏油所用的折扇,芯骨由两片玉竹皮相对粘合而成,也就是说,打开之后,折扇扇骨从两边看都全是竹皮,这道工艺叫做“合青”。
边骨如今蜀工已经发展到了浮雕,刻字,烙花等工艺,苏油只喜欢素骨,遇到有好的湘妃紫云斑,也在收藏之列。
他的折扇,jīng贵在扇面。
如今苏油已经是大文人,每年都会有不少的信函诗词往来,他干脆每年委托程舍人印书坊和苏家织染特制一批扇面用纸和用绢,四处分送,让大家有诗文绘画的时候,直接写在那上头给自己寄过来就行。
大苏小苏,蔡京米芾,黄庭坚秦观,王安石司马光,文同李公麟郭熙……
大苏,黄庭坚都挺洒脱,有时候连简单的问候书信,都直接写在苏油送去的扇面上寄回来。
宋人书法尚意,而这种随手而为的书法,往往是两人书法中的极品。
米芾就差了一些,苏少保绢纸是满大宋都有名的好东西,一般能得到少保赠送,就是成为书画大家的标志,米芾一个小小县令拿到少保纸后,用得小心翼翼,扇面书法就下了一等。
只有一次酒醉后涂鸦,然后乘兴寄给了苏油,酒醒之后吓了个半死,赶紧写信来道歉。
那幅书法苏油极为喜欢,珍而重之地装点起来,特意给米芾送去二十瓶极品永春露,名为“助健酒”。
然后在给大苏的信里,得意地说起了这件事,称呼米芾为“米颠”,。
苏大嘴觉得这小名非常贴切米芾的草书意境,然后大家就这样叫开了。
所以折扇工艺已经不是匠人的普通工艺了,而是一门书画装裱工程。
真正一字千金的东西,李舜举羡慕得都要哭了。
苏油只给李道成,黎文盛和杨莳送了几柄折扇,一边是自己画的兰石图,一边是自己的小诗,就把交趾的玩扇之风推动了起来。
今日闲暇,苏油便领着石薇来取给她定制的首饰。
宋人尚玉,但是如今的优良玉石产地,被西夏人和辽国人隔绝在了北方。
张散此次在中亚反而幸运地搜刮到了一批和田玉,原来东方丝绸之路断了,西方丝绸之路却还没断。
大批玉石通过西夏西边的葱岭,古格流入中亚,从张散带回的几件玉器看来,那边如今已经开始形成“西昆玉工”的风格雏形。
这批玉料太珍贵了,也会是蜀工新派玉雕的最佳载体,李若愚在这里亲抓项目,他管过内工坊,如今算是重cào旧业。
苏油对这些兴趣不大,与其去追赶cháo流,不如自己创造cháo流。
cháo流就是翡翠。
宋人不是很喜欢完全透明的饰品,这也是千百年玉文化给熏陶出来的审美倾向。
所以如今的翡翠,还不如碧玉名贵。
反倒是苏元贞在二林部发现了一种纯sè的红玛瑙,在尚赤sè的大宋,身价日昂。
所以玻璃种的正阳绿翡翠,后世称为龙石种那样的,现在多的是。
苏油给石薇定制了五对手镯,还有三套头面,还包括佩,铛,帔坠,珠衫等一系列的工艺品。
还有镶嵌的孔雀xiōng针,指环等有些异域风情的饰品。
而自己则定制了一套文房用品,包括镇尺,狮子,笔架,笔筒,砚搁,笔舔,水洗,书画轴头等一系列的东西。
。
苏厨 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桨
第八百九十三章螺旋桨
这里边包含的利益和机会,实在是太大太多了,这可不光光是一个两浙路能够比拟的,这基本上就是控制了半个世界的贸易圈。
就算苏少保cào作得再温和再兼顾各方利益,大宋拿的都是绝对的大头。
大宋一年的财政收入一亿多贯,经过苏油二十五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悄然提升到了一亿六千万贯,其中一亿贯来自蜀中(包括大理),汴京,两浙,而现在按照苏油的规划发展下去,不出几年,突破两亿贯应该不成问题。
财政局面的大举好转,让大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汴京城城池的加固完工就是一个qiáng有力的信号。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改造后的汴京城墙,周广五十里,每面城墙有二十座钢筋混凝土的炮台支撑,每座炮台里有两门镇国将军炮,配备新式弹药后,射程能够达到八里!
有了它们和新军之后,汴京城无需再四十万军队拱卫,区区四万人足矣!
依附在大宋财政之上的一颗巨大毒瘤——冗军,将被京师改造这个大手术切除。
不过直到现在苏油还在苟着,只要事情向着那个方向发展,朝堂里边没有一个人是傻子,迟早总会有人看到这一步。
因此现在他趁着雨季,悠闲地巡视,相当于给自己放上一个假,视察完交州后,又跑到冶州去了。
冶州造船厂,巨大的干船坞里,四艘巨大的杭州型纵帆船正在保养改造。
吃生蚝的日子又到了。
赵宗佑是个宅男,对下龙湾对面,蕴州城那个花花世界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次探索的目的还是没有能够完成南宋洲的环行探索,赵宗佑抵达明组岛,给队员们派驻了生力军,送上大量的给养,工匠,禽畜,工程机械,斧锯,实验器材,观测器材之后,扬帆开始了在明组岛的西方,沿着海岸线的绕行。
不过他的运气就不如邵伯温那样好了,一路都是沙漠,红石滩,不过海水深度似乎更加利于航行。
携带的给养很多,倒是不用担心,因此一路勘查一路测量,风很大,航行也很快。
整个西线,几乎都是蛮荒地区,不见人烟,比较干旱,直到过了西边最突出的部位,情况才开始好转。
这里也发现了大量邵伯温的记者团队素描过的那些野生动物,还有成片成片的巨大桉树林,上边生活着一种拉方块粪便的可爱小熊,靠吃桉树叶子为生。
越测量越发现这个地方大得可怕,从东边邵伯温测量过的金滩,到自己最终抵达的西边,东经二度五十二分,南纬三十一度五十二分的那处全是黑天鹅的河口,已经测量过的海岸线,长度便超过了上万公里!
这处河流,是整个南宋洲西面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因为那种从未见过的黑天鹅,赵宗佑将之命名为玄鹄江,并在江湾高地也设置了一座观察营地,命名为玄鹄城。
这里就是真实历史上的珀斯。
命军士们在河口修造木墙城寨,赵宗佑在向内河探索的时候,发现一处河边溪流的沙滩里,全是闪烁的沙金。
这里的上游,肯定有一个巨大的金矿。
但是赵宗佑犯了一个错误,邵伯温走得急,资料里也没有提到这点——南半球现在是冬天!
气愤的是,自己竟然没有想到这点,这应该可以推测出来的!
所幸这里除了风大之外,气候非常宜居,冬天也不是天寒地冻的那种。
赵宗佑赶紧回到玄鹄城,宰羊取皮,给留守的士兵们搞了一身皮夹衫,留足给养,这才趁天气尚可,赶紧返航。
又在明组岛主持完善了天文台,冶矿高炉,石灰窑,陶窑,炼焦炉,整治了军营,寨墙,仓储,建设好海湾栈桥,设计了拦波堤,诸多完备之后,留下三百驻军保护基地,这才回到了冶州。
这一次航行运输带去的物资设备堪称恐怖,皇室就是财大气粗,那正好了,三艘大船,可以用来运送交趾路的各种金属锭。
苏油走入冶州船舶司设计室,张麒跟在身后,手里拎着一个篮子,里边全是大生蚝。
“干嘛呢?”苏油将赵宗佑在那里研究图纸“回来了就好好放松放松,不要还天天钻研学问。”
赵宗佑将铅笔放在桌上“景润这个设计将蒸汽机的功率提升了三倍,基本可以投入大规模的运用了,能够作为动力来源。”
“大学士你看,今年郑州,郓州遇到洪水,遭遇重大损失,原因是什么?不就是因为工坊大多依靠水能,只能修造在水边,大洪一来难以抵御吗?”
“要是能够将这个机器再放大一些,是不是可以替代水力?这样的话,工坊就不再受位置限制,可以安设在大宋任何一处地方!”
“还有,每次穿过赤道无风带,都必须等待到十二月或者六月风势最大的时候,就这样还慢得不行,要是以蒸汽机为动力,可否推动船只度过无风地带?”
“你看我设计的这个船只图纸,行不行?”
苏油将图纸取过来一看,是一艘纵帆船,两边挂着两个巨大的明lún。
苏油点头“你这个是偷我鱼塘供氧装置的设计,其实是有问题的。海上风大的时候,风力会对lún子形成巨大的阻力,会导致蒸汽机在现有的功率下推不动lún子。”
赵宗佑取过一张纸,唰唰唰计算了起来,算完将笔丢在纸上“还真是,风力超过四米每秒,lún子就转不动了。”
苏油说道“还有,海浪对lún子的作用力,也会影响船只的稳定,导致翻覆的风险。”
赵宗佑点头“看来你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了,你的方案是什么?”
苏油带着赵宗佑来到实验室,拉开抽屉,取出一首小船。
小船中间拉着一根地丁胶皮筋,连着一根黄铜轴,黄铜轴尾部,连接着船体尾部一个三瓣小花一样的东西。
用手指转着小花拧紧皮筋,苏油将小船放到水槽里,一松手,小花转动起来,小船朝水槽前方开了过去。
赵宗佑眼神一亮“妙啊!”
从水槽里取出模型,看了一眼尾部“这是……等距螺旋汲水筒的原理?”
苏油笑道“果然会者不难,正是等距螺旋的原理,既然能够汲水,反着转,当然就能推水。”
“不错不错。”赵宗佑赞不绝口“这就完全解决了明lún的问题。”
“这个部件称为螺旋桨。”苏油又从抽屉里取出几分图纸“这是我想象出来的一些方案,供你参详,这东西主要是设计难度比较大,真到加工,用蜡模和失蜡法,用青铜或者黄铜浇铸就能得到。”
赵宗佑点头“这次航海我也发现了,铜器上不容易沾惹那些讨厌的生物。”
苏油拉着赵宗佑出来“哈哈,节度你不说都忘了,那些家伙可不讨厌,美味着呢!”
从实验室里翻出一个喷灯,一个薄铜盆,苏油架起来当成锅子,取出书包里边的小刀将蚝壳破开,又翻出一个研钵洗净倒蒜蓉,和酱油,蚝油,茶油一起拌成tiáo料,拿空蚝壳垫在盆底,加上清水,将带蚝肉的壳放在上面,用做实验用的玻璃勺子将tiáo料敷在蚝肉上,再找了个铜盆,倒扣起来蒸制。
赵宗佑看得目瞪口呆“你包包里怎么会有这些东西?”
苏油说道“今天就是特意来吃蚝的啊。”
赵宗佑“……”
suchu0
。
苏厨 第八百九十五章 郑州对话
第八百九十五章郑州对话
换到前几年王安石执政时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换到再以前……好吧再以前大宋丰年的盈余也不过几百万贯,基本上都是寅吃卯粮,更是根本想都不敢想。
蔡京手里搓着交趾过来的花梨疙瘩,这次给苏元贞带来朝廷的嘉奖敕令,就是他亲自写的。
朝廷这几天大出诏命,一日三敕乃是常态,可以说是苦不堪言。苏油给他送来的花梨疙瘩,是每日里捉笔僵硬之后活动经络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