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交趾自古属于华夏的铁证!
当然还有很多是交趾本土的文物,铜鼓,铜戈,精美的赤土凤头,龙砖,占婆教稀奇古怪的雕像。
一圈看完下来,明明没有一样东西是老子的,可看得怎么就这么开心呢?
对哦,这些东西,现在全都是俺们大宋的了!
这次展览带来了绝佳的效果,让汴京人民爱国热情高涨,上到朝野,下到庶民,对那片地方开始神往,对其文化,经济,历史,风俗,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趁这股东风,群臣开始狂上贺表,内藏开始扩建封桩库,报纸上兴起了一种新文体叫连载,登的《海国诸藩志》,四通商号开始狂卖椰子油香皂,各种香精,老百姓开始哄抢买买买,赵顼开始……论功行赏。
苏油以灭国善后的大功,封特进,上柱国,观文殿学士,以太子少保知交州,充交趾路转运安抚使,宁海军节度留后,提举宁海市舶司事。
郭逵以灭敌十数万响当当的战绩,再次以一个大头兵身份站到了让文官们翻白眼的位置——佥书枢密院事。
王中正,李宪,成了赵顼手里最能打的招牌。
李宪任两浙路静海军节度留后,准备组建新型水师,其实就是东海舰队。
王中正和狄咏提举三衙,王中正为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狄咏任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开始着手全面改造上四军。
其余南征武将文臣,一应赉赏有差。
军士赏给三倍!
同时,根据权御史中丞邓润甫,侍御史知杂事蔡确,奉诏同制置解盐使皮公弼所请,废除旧盐引,给盐商们一年的时间,将旧引替换成新引。
新引只承担提货凭证的功能,不再具备类似信用货币的作用。
宋朝出昏招将解盐作为淮南六路发运司仓本数年之后,终于扛不住了。
同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公事蒲宗闵也赶紧上书,如果盐法扛不住,那蜀中的茶法更加扛不住,同样必须改。
发运副使卢秉上书,太好了,去年淮浙蝗灾,陛下你让发运司出本界上供之米,损市价粜,以活饥民。
然臣经过仔细考虑,觉得就算将米价降下来,贫者终不得米,所以请先清偿籴本,尽以其余赈恤流民。
臣以前的发运司主官入奏,每每多献羡余以希恩,成了替陛下赚差价的工具,欠了三司七十万缗旧负长期不还不说,一门心思捞钱,根本不顾老百姓死活。
发运司的职责应该是监督六路财赋,本来就不该参与做生意,不该有“羡余”这个概念。
这次正好,本钱也没有了,库存也没有了。
要不,咱将这机构撤了吧?
大宋经过实践之后,证明了苏油和张方平以金融论为指导的前瞻性目光是正确的,预言转运司卖大米,解盐官榷,蜀茶官榷统统行不通,也是正确的。
有了两浙盐和蜀盐蜀茶的成功示范和失败对比,赵顼终于下定决心,将川峡四路的茶政,重新交还给市场,并且在陕西禁榷解盐!
借着这两千万贯的飞来横财,大宋终于开始了进一步的财政改革。
现在的大宋专榷的大宗,就剩下全国范围内的贵金属,以及河北盐,与福建茶了。
河北盐专榷,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不是经济目的。
也就是说,大宋币值,与盐,正式脱钩了。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纸币的流行,解决了钱荒,冲破了专榷的封锁,这当然是值得祝贺的好事情。
政府和皇室终于开始渐渐转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思考经济问题,苏油感到无比的庆幸。
真的,你们要是再不快点,全大宋的钱都快被老子挣完了!
币制改革和经济改革,三司当然是排头兵。
权三司使沈括在定策时一力支持皮公弼,认为盐政的确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这次改革对国家的好处,将是难以估量的。
赵顼同意了。
苏厨
苏厨 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
第八百四十三章十三郎
宋代官制复杂不说,连地名都很复杂,很多地方,都还伴随着一个国名郡名。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这些都是承汉代诸侯分封之制,国分了大国,小国,次国,郡也一般跟随州格定高下。
苍梧郡听起来高大上,就是广南西路的梧州,在广西与广东的交界处,一个最低级别的军事州而已。
也就是说苏油这个开国郡公只是郡公里边的最低级别,离秦齐魏楚这些大国国公的称号还早得很,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石薇与一个穿着麻袍的妇人端着一铜盆药水进来:“该洗伤口了,小油哥哥你别惹学士生气。”
王韶赶紧说道:“没有,我们开玩笑呢。能将我这老命救回来,可是辛苦弟妹了。”
石薇将王韶肚腹上的纱布揭开:“很好,已经结痂了,半月之后便当痊愈。今天开始可以吃点肉糜粥。”
王韶对石薇的感激那是难以言喻的:“王家没有好女儿,不然敢请婚姻。”
苏油笑道:“可惜我也没有好女儿,你那十三郎小南陔真心不错,要不给我做徒弟吧。”
王家小十三郎前几年闹出了一件轰动汴京城的大事件,五岁小儿,元宵夜仆人带出去观灯,被人贩子拐了。
小南陔不慌不忙,一通骚操作之后,成功自救不说,还见到了赵顼,体对得宜,还帮助开封府抓拿了贼人。
后世将之演义到了《二刻拍案惊奇》里边,就是“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的故事。
说起这个来苏油就好气哟,到现在大宋都还有那样的风言风语,说什么自己五岁的事迹是杜撰,是故事硬伤,是眉山江卿世家的炒作。
然后条理分明剖析深刻,说什么自己五岁的时候还在淘蚂蚁洞,因此可以证明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五岁孩子……
什么五岁孩子的思虑比不上成人,就算智商到位,情商也不够……
就算情商够,五岁孩子得不到大人尊重,说什么也不会有人听……
就算他们听,历史上的神童记录也只是文采厉害,没理工什么事儿……
苏油好像跟他们说,文章是文人写的,历朝诸史,理工都没什么记录,那不是一定就没有,是文人们不重视,没写而已!
严格说起来,曹冲称象,文彦博灌球,不都是理工学问?!
好吧自己比他们是妖孽了一些,可是,咋没见你们去《三言两刻》刷评论呢?!
王韶不知道苏油这一刻想了这么多,只是叹气:“是啊,和你家小扁罐一样,也该开蒙了……”
说起这个石薇就有些动容:“你们先聊,我还得去查看病房。”
石薇走后,苏油取过一本书籍:“看看吧,我觉得可资利用的地方很多。”
书皮上写着一行字——《海国诸藩志》。
王韶取过来一翻,嘴角就露出笑容。
苏油说道:“报纸上登录的那些,是删节本,这本,是全本。”
对于王韶这等腹黑之辈来说,这本书不如换一个书名,改成《交趾郡周边诸国军事情报汇编》,可能更加合适。
两人合作太久了,彼此心照不宣,王韶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和青唐相比,利益如何?”
苏油认真点头:“费力更小,收益更大。”
王韶也认真点头:“放这里吧,正好没事儿,我研究研究。”
……
交趾不缺盐,除了煮海得盐“其白如雪”以外,又“兴乔州下数十州,并玉麻州三涧,俱有盐井。”
交趾的问题不在物产,在人,苏油解放了农奴之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里的人不如蜀中人那么勤苦耐劳。
苏辙曾经对雷州一带的老百姓有过评价:“其民甘于鱼鳅蟹虾,故蔬果不毓;冬温不雪,衣被吉贝,故艺麻而不绩,生蚕而不织。罗纨布帛,仰于四方之负贩。工习于鄙朴,故用器不作;医夺于巫鬼,故方术不治。”
交趾这边情况更加糟糕。
苏油看过一个纪录片,亚马逊河里边有一个部落,因为他们从来不缺吃的,饿了就挖个木薯烤条鱼,随手就得不需要存储,结果竟然连数字的概念都没有发展出来。
真正的“大同”。
交趾就有些类似这样,物产丰富,气候暖和,文化不发达,除了少数豪强知道穷奢极侈,老百姓没有什么发展的动力。
这样可不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让老百姓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就从升龙城和宁海港开始。
此外,十几万壮丁战死沙场之后,让交趾不少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
仅靠免税是不行的,还得找生计。
苏油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妇人们进行的产业——养蚕。
交趾的蚕丝一年能够收获八次,这里气候得天独厚,孟春时节从大桑上采下枝条插到土里,一年下来就“枝叶繁茂”,足够养蚕所用。
既然交趾人不喜欢织丝绸这种技术活,那就只负责养产作茧好了,四通商号自己搞缫丝厂,绸缎厂,让她们做原材料供应商。
最勤劳的一批人,大概就是俘虏军,正儿八经的无产者。
……
宁海港修建完毕后,四通商号的第一座化工厂也出产了第一批产品。
六月,四通探矿队在下龙湾东北面的安丰州先安镇,发现了一个超级大的露天煤矿。
苏辐连滚带爬地跑过来奏报,说是这个煤矿的煤,是四通商号迄今为止发现的,品质最上乘的煤,比二林部的还要好!
就连西夏人用于打造青锋钢所用的那种煤,都无法与之相比!
而且这个煤矿极大,不少地方露出地表,可以直接开采,离海边只有二十五里,比牛头山离杭州的距离还要近得多。
而在升龙府北面,北江畔的太原城,槟榔寨、进部县、光中县三地范围内,发现了品位极高储量丰富的磁铁矿铁和针铁矿!
苏油一跺脚:“我就说交趾人的冶炼技术明明不咋的,为何能够大杀四方,兵器品质这么优良!”
苏辐笑道:“交趾人那技术就不提了,最关键的是,铁矿可以利用北江水力,从太原城运输到元江口,然后走海路到先安镇,我们可以在先安镇建立盐,酸,碱,煤,铁,机械,船舶大型联合基地!”
苏油眼睛都直了:“比渡口镇还具地利,四通这回,捡到宝了啊……”
苏油不知道的是,四通商号发现的,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宝藏——东南亚成矿带。
这一带是全球古今板块强烈活动地带,多样、复杂、多期的各种类型构造岩浆带,构成了优良的成矿环境。
后世从澜沧江到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级锡、镍、红蓝宝石、翡翠、钾盐、石油等矿产的集中分区。
也是亚洲最重要的铬、钛、铁、铜、钴、钨、金、稀土、磷、煤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
四通商号发现的那个煤矿,就是后世著名的鸿基煤矿,盛产质量顶级的无烟煤,是东南亚最大的煤矿。
整个矿区长度一百多公里,宽度十五到二十公里,储量二十多亿吨,多属于露天开采型。
而且那里离海港非常近,有海运之利。
幸运的是苏油并不知道这些,不然就轻松不了了,因此只是轻飘飘地同意了苏辐的建议,四通先在那里搞个试验基地,先炼一炉铁出来看看。
还特意交代下龙湾是他划定的商业大区,以后土豪大佬们疗养地,港口建设本来就是要进行的,现在既然有煤了,就先建化工厂和水泥厂,还有砖瓦厂,搞炸药和水泥,准备修港口,灯塔,城堡,营寨。
然后去了学宫,找李道成和黎文盛,还有杨曙,要求宣传勤劳致富,交趾人,不能再懒了!
苏厨
苏厨 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
第八百四十五章南宋
交趾民间,如今还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铜钱主要在上层流通。手机端 m.vodtw.la
新币出来之后,各地从官吏,军士,工役民夫开始发放使用之后,苏油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交趾人懒,而是缺乏流通交换。
要打破自给自足模式,一来需要有足够的商品,二来须得有足量的货币。
交趾的人口其实并不少,但是除了粗米果腹,竹墙遮雨之外,知道还有另一种活法的人口,那就比较少了。
能活成现在这个样子人家都已经觉得很满足了,而他们的满足,在苏油看来,就成了懒惰。
要从最根本上解决,那就只有让他们不满足于生活现状。
从有了充足货币之后的第一次交州城蚕市交易额来看,苏油觉得,自己可能误会这些本地人了。
西军征讨,留下了很多带不回去的东西,比如军粮,药品,还有些火柴水壶皮带皮包锅碗瓢盆炉子铲子之类的后勤军品物资。
苏油也让黎文盛在蚕市开了个铺子,负责处理这些物资,然后引发了抢购风潮。
抢购得最厉害的,就是军人家属和俘虏家属,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好用了。
于是苏油就放心了,还真当你们没有上进之心呢,原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人嘛,愿意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那才是常态,是绝大多数。
七月还迎来了一件大事儿,邵伯温的科考船,终于在苏油的担惊受怕,盼星星盼月亮中,平安归来!
邵伯温在回到麻留甲后,得知苏油已经成了交趾转运使,便赶来交州与他相见。
苏油赶到宁海港相迎,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算着你们两月前就该到这里的,这是怎么回事儿?!”
看到邵伯温,苏油就想到一本书——《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同样是不到二十岁的帆船船长。
船上的人只回来了一半,见苏油一脸担心的神色,邵伯温笑道:“老师放心,还有一半的人留守在驻地,由林遂在那里带队。”
“之所以晚回来两个月,是因为这趟跑得有些远了……”
这次科考船带了不少的动植物标本和资料回来,还有海图,洋流,风向的记录。
苏油将所有人接到岸上,给他们庆功。
科考船的船员都是理工骨干,苏油算是他们师祖,这次的远航,更加证明了理工地球理论的正确性,现在看到一直崇拜的伟大导师,都如同后世追星族见到偶像一般。
经过交谈苏油才知道,邵伯温这一把,真的跑得远了。
离开麻留甲之后,邵伯温驾船沿着群岛向西南方前进,熙宁九年二月,考察船在三佛齐跨过了赤道,经过了渤泥,科里沙,最后在科里沙向导的带领下,一路向更加西南的未知海域前行。
沿途经过了无数的小国,小岛,岛民们还处于华夏上古三代之前的文明时期,多赤身裸体,以泥画鸟羽为装饰,以草棚为屋,燧石为武器,捕捉鸟兽鱼虫为食。
粮食主要是芋头,棕榈心,芭蕉心,凉薯,山药。
不过水果丰富,科考船跟当地人交换了不少。
搞笑的是有些岛上民俗彪悍,明明都不是对手,还要上来挑战。
原来其国风俗,如果有船只通过不与之贸易,就是看不起他们。
邵伯温不是张散那种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海商豪强的性子,最后只好用一些帆布,换了些牛羊,一路倒是不缺新鲜肉食。
那一带风平浪静,船速很慢,邵伯温以稳为主,沿着小岛进行蛙跳式探索,磨磨蹭蹭地在熙宁九年六月,方才抵达了东经二十五度二十五分,南纬一十三度五十八分的一个岛屿。
这里的经度是以汴京为本初子午线确定的经度,其实就是后世的格鲁特岛。
在那个岛上,邵伯温发现了一群野人,其人身体黝黑,身材高大,性格友好温顺。
这群人也有类似上三代的酋长之制,不过人数不多,只有一两千,靠采集打猎为生。
科考船的到来让这群人大感惊讶,将邵伯温一行当做了神灵一样膜拜。
在一处他们崇拜的山洞里,类似土著们神庙的地方,邵伯温发现了这些人的祖先留下的上古岩画。
岩画上,有一艘来时路上见过的旺佳锡岛上的那种小船。
那艘船看起来像汉字里的“庸”字被压扁了一般,于是邵伯温将这群人称为庸古人。
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于是科考团决定将观测站建立在这里的山顶之上。
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当地土著的帮助下,他们建立起了一个据点,也教会了当地人造木头房子,耕作,放牧,烧陶……
这里有大量的玳瑁,贝壳,海参,这几样东西在这里分文不值,前两个,人家吃完肉之后便将壳到处乱扔,最后一个,压根就不吃。
邵伯温记着苏油的教导,在定好天文台地点之后,就准备返回。
结果风向不利,于是邵伯温留下林遂建基站,自己则带领一半船员,继续向西南探索航行。
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一个巨大的海湾里。
绕过海湾的东北角后,才能继续沿着海岸向西南航行。
结果越航行越是惊讶,整整航行了两个月,风倒是越来越大,船也越来越快,而这条海岸线,一直没有尽头!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岛,这是一片新的大陆!
大陆东面这片海域,海水很温暖,水下是无边无际的珊瑚森林。
真的是森林!什么五尺珊瑚树,七尺珊瑚树,在这里遍地都是!
这片大陆上的动物,也刷新了科考人员们的认知,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肚子上有袋的两足巨鼠,长着鸭嘴鸭脚的野兽,不会飞的巨大鸟类,总之就是一片《山海经》里描述的那种古野洪荒!
当地的土著也和宋人很相似,不过还是原始部落模式,结草为裙,构地为灶,也会酿酒,也有古代吴越人的纹身和雕题习俗,有木雕,石器等加工工艺。
他们热爱歌舞和音乐,喜欢围着篝火敲着木鼓歌舞。
邵伯温认为这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山海经中记录的那种蛮荒时代的宝贵遗存,在这里重点考察了两个月。
直到风向重新变化之后,才带着各种各样的标本和记录返回,因此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不过他认为非常值得。
这是比南天星图还要重要的东西,对于揭示三代之治以前的社会构成,有重大借鉴意义!
同样的,这片土地上也有战争,有贪婪,有部落曾经想要对他们发动袭击,不过邵伯温非常谨慎,从来不远离水道,警戒也放出去很远,谁袭击他,只有吃亏的份。
白白给考察团增加了不少上古三代战争模式和军器的标本而已。
越往南,风浪越恶,而且岸礁和珊瑚礁都非常可怕,邵伯温便没有继续,最后在抵达了一片如同撒了金子一般的沙滩地带,进行了经纬测量之后,驾驶船只返回。
邵伯温最远到达的地方,在大宋经纬制的东经四十二度零二分,南纬二十七度二十八分。
这个地点,被邵伯温命名为金滩,后世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
这片大陆,被命名为南宋洲,而他们建立天文观测站那个岛,被命名为明组岛。
《山海经》:“明组邑居海中。”
邑,即邑落,应该说邵伯温取名字的本事儿,比苏油自己强出了不少。
苏厨
苏厨 第八百四十七章 请求移民
第八百四十七章请求移民
就在这个时候,苏油的一封上书,引来了朝中大哗。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在上书中,他提出京东的灾情既然如此严重,可以将一些流民送到交趾去,甚至更南边的西贡。
张散的船队完全可以在运送完稻米之后,利用冬月的东北风将灾民运到交趾。
相比陆路迁移到他州就食,看起来路程虽然远了很多,但时间上却也差不多。
从京东到交趾,纵帆船利用顺风,不过二十日就能到达。
在交趾之外的南洋,臣已经购置了一片河口,那里方圆数百里,地处占城和真腊之间,能够一年三熟,养几万人都不成问题。
以后那里会是南洋海贸的重要中转地,有宋人在那里耕作,可以为船队提供给养。
希望陛下考虑,任用沈括和郏亶,效西汉凿空西域,在南洋要地,屯田建城。
为了诱惑赵顼,苏油还提出了另外一项建议,只要朝廷同意,那一文钱都不用出,交给四通商号全权负责就行,包吃包送。
这个建议太可怕了,理论上,这是将大宋子民送到不测之地,道义上是讲不通的。
而且汉武帝在大宋就是反面教材,当时的西域真没给汉朝带去多少利益,反而差点拖垮了汉朝经济,而北方草原,并没有实际控制。
打垮了匈奴,不过是给鲜卑腾地方而已,如今西域何在?不足效仿。
这种言论在朝中占了主流,不过《两浙潮报》上刊登了一篇匿名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名”与“实”,到底什么重要?
为了所谓的“体面”,宁愿将老百姓饿死在辖区内,都不让他们去能够活命的地方开始新生活,算不算不仁不义?
此次灭亡交趾,外贸巨利,和汉武帝打击匈奴,殚竭民力,是一样的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