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几乎是转眼之间,交趾人的前军便倒下了一大片!
不知是谁在阵中高喊一声“冲啊!拉近混战!混战!”
李越军再次叫嚣着向宋军冲击过来。
看着还有士气的李越军,包着头巾的刘世恒不禁瞠目结舌“他们都疯了吗?”
小高相爷砸着嘴“我大概知道当年大理二十万大军,为何会败给他们了……”
刘纪摇着头,不知道是可怜自己曾经的战友们,还是给自己之前的行为找理由“没用的……还是没有用的……”
郭逵将手举了起来,燕达取过号旗,冷冷地看着冒着绝望和狂热的牺牲情绪冲过来的李越残军,只等他们冲进骑军冲刺范围,便要让左右两厢骑军再次出击。
王中正和李宪丝毫没有动摇,反倒是口哨和齐射的频率,又有了一个小小的提升。
交趾人一批批的冲近,又一批批地倒下,直到阵前躺下了七八千人,郭逵高举的右手都没有放下来。
交趾人终于丧胆了,六千骑军尽没,近四万步军战没两成,依旧未能冲入敌阵百步之内!
军心,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就在交趾人阵型松动准备后撤之时,郭逵的手终于落下。
燕达号旗前指,张世矩和王愍一催战马“杀!”
李宪急了,刀交左手,右手拔出转轮铳“冲啊——”
王中正无奈,只好也将骑刀向前一挥“杀——”
衣锦军开始慢跑起来,小高相爷也急了,对着郭逵拱手“经略相公……”
郭逵眼角笑纹皱了一下“高相爷也去吧。”
“诶!”小高相爷可不敢在郭逵面前玩什么装逼亮剑,转身从一名自家侍卫腰间抽出二林款的双手长刀“跟我上!杀啊——”
侍卫“……”
熙宁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苏油离开泰山号,第一次踏上了交趾的国土。
十岁的李乾德身着白麻裈,手肘上挂着印玺,精赤着上身,跪在城门口,迎接大宋对交趾的接收者。
苏油上前将李乾德扶起来“郡王不必惊怕,陛下早有旨意,‘乾德幼稚,政非己出。造廷之日,待遇如初。’等去了汴京好好读书长学问,换一种活法,其实不是坏事。”
李乾德脸上仍旧非常惊恐,国变连番接踵,看不透如今面前这位微笑温和的大叔,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苏油将李乾德身上的印玺取下来,让石薇取来事先准备好的衣服,帮李乾德穿上“听闻倚兰元妃引咎自尽,临死前留书一封,要你潜心向学不问政事?”
李乾德神情恍惚“娘娘……母亲她……”
苏油叹息一声“这几天郡王就跟在我身边吧,不会有人再敢欺负你,我家夫人将你从内宫救出,你对她应该算是熟悉。”
李乾德看了一眼石薇,表情算是好了一些“之前不知道,救我的……是少保的郡君娘娘……”
苏油闻言道“她医道高明,说你小受惊吓,只要调理一下,不需几日郡王就会好起来的。”
李乾德低下头“是。”
苏油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李乾德规规矩矩地站到了他身后。
李道成,黎文盛又分别呈上户籍,地图,苏油命晁补之收了,这才与二人见礼“这些仪式,我们便尽量从简吧,此次来不为灭国征服,只为还交趾百姓,还南海百姓一份安宁与幸福。”
李道成轻吁了一口气,再次施礼“多谢少保体谅。”
苏油赶紧将李道成扶住“王傅可别如此,我对王傅可是久仰了。今后大家同殿为臣,苏油还需王傅多多指教才是。”
说完又道“不过一事归一事,刚刚又收到战报,十日前,李常杰命四万大军,贸然攻击我渡过富良江的部队,被安南行营都总管郭逵击溃。”
“此役造成贵军重大损失,六千骑军,一万六千步军被歼灭,上万人被俘,岩骈山双峰如今已然被我军占领,两山之间的通道被我军完全控制。”
“贵军尚有残部两万多人,如今已然被完全封锁在岩骈山,富良江,墩河之间的三角地带,突围无望,缺食少药。还有十数万被携裹的无辜百姓,听说……军中已经开始杀象为食。”
“岩骈山谷底附近数十里,到处血迹斑斑,人马尸首陈籍。如今我军居高临下,贵部完全处于我炮火打击之下。再行抵抗,除了多造杀戮,已然毫无意义。”
“出于仁义,我觉得你们应当尽快遣人前去拿下李常杰的兵权,命军士们缴械投降。”
“郭经略给我的来信里也是这个意思,并且言明必须在三月雨季来临前结束交趾战役。”
“他最多只能等到二十七日,也就是说,还剩下三天时间。”
黎文盛急道“我这就去找杨怀恩,他要再不敢去,我绑也绑了他去!”
苏油摇头“其实还有另一个人更加合适。”
说完转身对李乾德施礼“郡王,如果你出面,一定能挽救这二十万军民。”
李乾德毕竟才十岁,又经过一番惊吓,脸色再次惨白“我……”
苏油柔声说道“虽然你还是个孩子,但是你毕竟还是交趾的郡王,他们也还是你的子民。”
“此战名义上都是在郡王你的旨意下开始的,所以现在解救他们脱离那要离之毒,本就应该是你的责任。”
“不管以后你去到哪里,郡王,你永远是交趾人。”
“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为交趾百姓尽自己的责任。留下你的德音,留下一段佳话,今后不管你在哪儿,他们都会想念你,敬重你。”
“唐朝大臣张蕴古,在规谏唐太宗的《大宝箴》中说过,‘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郡王,想想百姓们为你做过些什么,而你,又为他们做过些什么?”
李乾德眼圈有些红了,回礼道“我年少德寡,交趾地处偏狭,难遇名师,很多道理都不明白,能得先生教诲,自当亦步亦趋。”
苏油扶起他来“你放心,不会让郡王去险地,你只需要登高一呼,李常杰编造的那些谎言,自然不攻自破。”
石薇也鼓励道“乾德,勇敢一点,我会保护你的。”
一句话比苏油说一堆都管用,李乾德似乎有了些勇气,点点头“嗯。”
……
熙宁十年二月二十七日,李乾德渡江来到宋越前线,在郡相黎文盛和石薇的陪同下,登上岩骈山,竖起王旗,颁布诏喻,要求李越军民放下武器,穿过宋军阵线投降。
苏油指示前线善待俘虏百姓,同时要注意隔离甄别,让军民相互举报首领头目的恶行,不能伤害无辜,可也不能放过一个罪首。
但是执行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外交词令说得再冠冕堂皇,和实际操作也不是一回事儿,收到郭逵报上来的战犯名单,苏油就知道有扩大化的趋势。
李越军高层指挥,几乎被一网打尽。
苏油只当做不知道,大笔一勾,一千多侵略军指挥官,在富良江边被处决,然后抛入江中。
大宋仁慈,从不搞京观那些展示暴行的东西。自打进入交趾境内,战死在沙场的交趾人马,都被苏油以防止瘟疫为由,能火化的火化,能投江的投江。
不显山不露水,交趾十数万大军,已然消失在了这片湿热的山水之间。
只是富良江的鱼鳖,直到几年之后都还没人敢吃。
要献给赵顼的俘虏贵精不贵多,李常杰,是苏油指定的一个。





苏厨 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
第八百三十四章公平的方案
宾童龙就是后世的岘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苏油早就对此地垂涎欲滴,于是给出了一个貌似“公平”的方案——三州之地乃占城故土,被交趾无故占领,大宋如今设立交趾郡,出于维护地区稳定的,承担大国责任,致力地区和平为目的,同意将三州之地交还给占城。
但是占城国王制矩,应当尊重三州人民对生活的选择,他们已经适应了在新土地上生活,如果强行让他们翻山越岭重回故地,显然是不仁的。
因此大宋本着对属国负责任的原则,在将土地归还给占城的同时,要求占城国王尊重三州人民的意愿,要求占城统治阶层,认真考察三州的优良制度,做出一些合理的改变。
同时,为了打消旧州刺史王珍的担心,大宋决定派遣两艘战舰,驻守旧州会安江入海口,建立军港和城镇,为王珍和宾童龙城提供保护。
鉴于王珍对此次战争做出的贡献,大宋同意在旧州设立市舶务,组织商业运输,归海宁市舶司直辖。
而王珍可以分享部分商业利益。
这是一个几方都接受的方案,至少在今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划算。
而苏油实际上还给了占城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换来了一处重要殖民地。
对于占城和真腊之间的矛盾,苏油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
真腊和占城的交战区域,主要在九龙江平原,于是苏油用铅笔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说大宋在这片沼泽上也建一座城吧,将之作为军港。
以后也南洋水师会在这里驻扎,设立安抚司,调解南海诸国的矛盾,保护过往海商的利益,有事情,大家可以找安抚司斡旋。
今后的西方贡舶,都会在那里暂时驻泊,取“西方来贡”之意,就叫做西贡城好了。
两国大使面面相觑,真腊大使对占城大使挤眼,少保这是糊涂了吧?那里可是一片沼泽。
占城大使对真腊大使挤眼,这不正好,那地方鸟不生蛋,总不是占我们的土地,多好?!
为了将事情敲得铁板钉钉,苏油甚至还用了西军撤离后留下的五千个罐头,外加一部分西军撤退后留下的成药,作价两千五百贯给两个国家平分,“买下”这处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同时许两国组织船只来宁海市舶司进行贸易,这让两国非常高兴。
大宋成药效果非常明显,拿回去孝敬两国王室,绝对优秀。
卖东西给宁海市舶司,赚的钱肯定没有卖给杭州市舶司挣钱,甚至不如卖给广州市舶司,但是,架不住路途短了很多啊!
诸事敲定,协议签好,苏油立刻将占城和真腊的属从军通通从交趾赶了出去。
和小高相爷就好谈了,大家是好朋友,那还有啥好说的,茶马古道上的关卡通通拆除,人头堆这种提醒交趾和大理之间曾经有过不友好历史的东西通通挖坑掩埋,大理的商品尽管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运过来,做生意嘛,必须你好我好大家好才行!
小高相爷乐得都不行了,我就知道明润不会亏了咱!对了听说你在两浙路搞出个湿法炼铜术?这个这个……
苏油拍着胸脯打保票,给!这还能不给?谁叫咱们是铁哥们呢?
小高相爷不知道的是,交趾人民和海外蕃商可是不认纸钞的,交趾产金银比铜铁多,光整大面值的金银币可带不来交趾的全面繁荣,用大理铜铸造舶来钱,才能将经济触角深入到交趾的方方面面!
又是几份协议,不过就是苏辐代表四通商号和小高相爷签署了。
苏油忙外交的同时,李道成和黎文盛在忙内政。
苏油并不担心刺客暗杀之类的事情,先不说石薇和平正盛两大保镖,就说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别说现在的交趾人了,就连大宋人都不是特别强。
陕西西军里,大部分骑军都是吐蕃人,跟自己的同族西夏吐蕃和青唐吐蕃干仗的时候,照样狠。
就算还有残余的反对势力和既得利益受损者,李道成和黎文盛也会料理干净。
没有别的原因,那些人对他俩的仇恨,远比对苏油的仇恨来得强烈得多。
名义上苏油是来挽救交趾人民的,不是参战一方,而且一直表现得非常克制和忍让。
一切脏事,都是郭逵郭老贼干的。
苏少保仁性天生,保住了交趾王室,解救了太后和小郡王,解救了被宋军围困的二十万军民,敢为了交趾人民和中官叫板,横搅蛮缠地将交趾的赔偿折价了一半……
入城之后,严厉打击了占城和真腊军队,以及那些所谓“勤王军”气焰,制止了他们的抢掠,救升龙城百姓于水火,救治城中受难的居民,开仓放粮,并且命令诸州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在官府备案,人日给米豆各一升,小儿半之,三日一给。
郡君心那就更好了,慈济院,举子仓,幼育院纷纷建立了起来。
将升龙城里和周边的十岁以下的孤儿,全部收养,不但养活他们,还要教读书认字,锻炼体魄!要让他们以后能够自食其力!
至于炮打升龙城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要结束战争,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苏油当然知道舆论带节奏和面子工程的重要性,处理完外交事务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复被炮火炸毁的寺庙,宫殿,城墙。
当然宫殿逾制的部分还是得拆除,正好,用拆除的那些补上炸毁的那些,刚刚好。
然后就是修缮文庙,扩建学宫,搜罗士子,他要传道,授业,解惑!
好吧其实就是洗脑。
熙宁十年四月朔日,苏油带领着交趾郡各州县送来的士子们,来到新修缮完毕的文庙祭拜。
升龙府文庙建立于宋熙宁三年,李朝神武二年八月,也就是说这根本不是苏油强制人家搞的,而是自发自愿,七年前就已经有了的东西。
庙中塑孔子、周公像,并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陪祀,以及七十二贤等像。
同时规定四季祭祀。
不过儒家文化在交趾还是相当高大上的东西,也就是说,还没有普及,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向心力。
所以此次来到升龙府的士子,基本上都是各地官员们的子弟。
如今的文庙经过扩建,和中土文庙格局相同,完全仿造大宋的规制,文庙,学宫,泮池,魁星阁等等等等,全都建造起来。
为了推广和普及,苏油还增设了校书阁和书局,准备印刷书籍之用。
苏油可以算是学宫里的超级老油条,整个童年基本上都在这样的地方度过,现在装起逼来,那简直堪称雅步风神,观行修整,法度尊严,仪范崇伟。
就连堪称交趾持律之宗的李道成,都不由得既是感愧,又是激动。
潜心儒学几十年,今日交趾,终于迎来了儒学正宗!
听闻小苏太保自幼聪灵,其后师从西南大儒龙昌期,《春秋》名家唐淹,文豪苏洵。
明心发慧,早取科名,又吸收了关学精髓,创制理学一门。
修身,齐家,治国;立德,立功,立言,皆有建树。
平日里与之相处,分明是温润君子,如子侄晚辈一般体贴,今日见到另一面,又如此的端凝稳重。
听闻西夏重臣梁屹多埋,恨不能师从之;大理国小高相爷,称他忘年师友;青唐董毡之辈,都不敢直表其名,恭敬地称他“益西威舍”。
这是一个让敌人都不由自主地尊敬的人。
苏厨




苏厨 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
第八百三十六章章法
苏油这才明白杨曙为何如此害怕,笑道:“平心而论,那篇文章写得不错,懂得抓舆论,造声势,还对大宋政治格局有一定的研究。 能够让王相公激怒,亲自手披讨交趾檄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
杨曙抖得更厉害了:“学生为太保,啊不,李逆威势煎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这是在用三国杨琳的典故为自己开脱,苏油更加觉得这人可用,嘴上却问道:“听说李常杰得此文章大喜,言道:吾师出有名也!是吧?得了多少润笔啊?”
杨曙一脸冷汗:“不敢,李逆给米十石……”
“你这买卖亏大了也!”苏油哈哈大笑:“不要害怕,国朝不以文字罪人,朝中声讨王相公新法的文章,骂得比你厉害的多了去了。”
“是个人才,看来直讲之外,还得给你加加担子。今后有无数的政令,需要通过文章宣讲,这南海时报总编一职,我觉得非你莫属。我一个月给你十石!”
杨曙顿时如同将死之人得遇甘露,长躬一揖:“不敢领学士厚赐,但有所命,在所不辞。”
苏油说道:“别着急,试过才行,过几日要办一场大法会,超度此战中殒没的将士百姓,这篇祭文交给你来写,写得好才算。”
杨曙躬身:“后学领命。”
三日之后,升龙府在城外元江畔,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超度法会。
交趾人信佛教,苏油需要这样一场法会来安定人心。
杨曙的祭文写得非常漂亮,还是一贯的精通政治,善造舆论。
文章将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导向了交趾的后党和阉党,对交趾与广南的无辜民众和将士们的伤亡进行了沉痛的哀悼,对挑动战争,屠杀无辜民众的暴行进行了强烈谴责,对少保的容忍与克制表示感激,对李道成和黎文盛的冷静和理智进行了葆扬。
文章最后希望通过这次祭祀,让全体人民以此次战争为鉴,把重心转移到建设上来,抛弃过去一味破坏影响地区安定的做法,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
得知这篇文章出自杨曙之手后,交趾的民心彻底安定了下来。
老子们罪过再大,那也不过是多缴纳了些军粮而已,杨曙他都能没事儿,咱就安心活吧!
这次祭祀之后,交趾的政治开始走向了正轨。
苏油还是一贯的作风,放权,将农业丢给黎文盛,自己抓工业与商业,行政由李道成作为定海神针。
交趾比两浙路,荆湖南路的资源可就好太多了。
这里种植的稻谷叫安南稻,分两种,一种是白谷,就是大米,五月种,十月登。一种是赤谷,是一种糯米,十二月种,四月登。
这就没天理了,听说占城还要更厉害,一百天一季,一年三季不断。
这就让苏油想起了后世的蜀中,只要不是人为的瞎搞,一年家家有余粮,两年户户养鸡鸭,三年就该肥猪满圈了。
而在交趾,时间还能缩短一半。
为了切实减轻农人负担,苏油还让李道成行文各州,一丁二两丝那只是一种说法,还可以是价值等同于二两丝的粮食,葛布,蕉布。
交趾产一种芭蕉,果实个大甜美不说,蕉杆经过处理取得纤维,能够织布。
而且交趾人的纺织水平不低,“麻蕉二物,可绩而为布,细如罗纨,尤宜暑服。”
苏油特意让黎文盛找人给自己和石薇裁缝了几套,感觉的确舒服。
而在交趾人的眼里,这又成了小苏少保亲民简朴的表现之一。
四月,赤谷丰登。
如今中南各地,赋税重得可怕,有些国家,酋首,“给一斛种,岁收百斛。”
这样的剥削程度,老百姓根本就不是封建农民,而是完全的农奴。
也就是一岁三收,所以还扛得住,换到大宋,早就遍地揭竿而起了。
于是交趾人觉得,从来没有过过归宋后这么好的日子。
王宫虽然已经修好,可人家苏少保却一天都没进去过,而是住在学宫。
于是学宫外,不少被解放的农奴,都将自己地里收获的第一束水稻,送来摆放到学宫门前。
苏油命杨曙收了,作为学生的部分口粮,同时命他写了篇感谢信张贴在学宫门口,并提醒学子们记住百姓们的恩义。
人心都是肉长的,结果送来的稻米,更多了。
苏油发现交趾的鸡蛋和鸭蛋很便宜,鸡蛋三枚才一文钱,鸭蛋一枚一文钱。
这价格太不合理了,所以苏油哄抬了一下物价,让黎文盛给他收购了六千枚鸡蛋。
一个月后,苏油又把鸡苗交给了李道成,送到蚕市上,以十五文一只半价处理,作为政府补贴,卖给升龙府周围的农户饲养。
一天时间就哄抢一空。
这些资金交给石薇,成为慈济院和举子仓的运作启动资金。
黎文盛对苏油点石成金的本事儿简直叹为观止,没见苏少保买母鸡孵化啊……
倒是石薇觉得很温馨,当年小油哥哥带着可龙里致富,人工孵化鸡鸭也是一项收益,又拿出两贯钱交给黎文盛,托他继续收购鸡蛋。
但是苏辐认为苏油这是不务正业,交趾遍地是黄金,小幺叔你忙着给婶婶孵小鸡卖钱,解决了交趾路四府十三州几百个孤儿的生计问题?
你可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就问你一百口金穴那该是多少钱?!多少钱?!
苏油敲着桌子,小盐老鼠你可不要犯错误,黄金乃是绝对禁榷的物品,民间禁止买卖,现在交趾也是一方宋土,一切都要依宋制。
苏辐翻出赵顼的诏书,陛下的金口,交趾三年行羁縻州法,什么叫羁縻州法?就是自治。
广源州还是羁縻州的时候,朝廷一年只收他们四两黄金,交趾四个府,十三个州,满打满算在加三个寨,再加上已经改名叫顺州的广源,一共不过才八十四两,那剩下的那些……
苏油哈哈大笑,账可不是这么算法,有一句老话,叫你在吃饼饼,别人在给你数个个!
一口金穴一年出金三百两,现在只上交四两,这就是找死,应景了这就是天大的罪名!
你这是犯了当年江卿世家准备把控盐井的错误。
可现在你再看呢?蜀中盐井,其实还是江卿在把控,但是因为利润合理,因此就没有原罪,几十年发展下来,不但富裕了自己,还带动了整个地区的腾飞。
所以这些金矿你就别打主意了,不但不能打主意,还要主动帮助官府扩大产能。
1...289290291292293...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