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苏油哈哈大笑:“哪里有那么多讲究,来呀,给神仙沐浴!”
几个衙役拎着水桶上前,将李士宁泼了个上下焦湿。
李士宁一下子变得狼狈非常,怒道:“少保你敢对我如此无礼……这什么……盐水?”
苏油收了笑容,冷冷地道:“将这道人收入笼子,送他去观象台请雷!”
说完对李士宁躬身行礼:“请雷之后,道长你就真的飞升了,只会留下残蜕,上面多半还会留下青紫的天书雷文。”
“苏油会在《麈尘录》里详细记录此事,告诉大家莫要轻视雷电的为害,即便是神仙都逃不过,高大建筑,还是尽早安装上避雷针的好。”
众人抓住李士宁,将他关入笼中,李士宁这回是真慌了,说起装神弄鬼,面前这少年更加莫测高深。
面对未知的事物,心中的恐怖会无限扩大,如今李士宁体会到了别人在他面前的那种感受,大呼道:“少保……少保留我一命,我善说休疚,能使少保趋利避害……少保你听贫道一言……我对你有用啊……”
苏油根本不理他,衙役们将笼子抬到天文台上,赵宗佑早拿着把大扳手等在这里了:“赶紧赶紧,雷雨前操作,好吓人的……”
两人将引雷线套到笼子顶上的螺栓上,用螺母车紧,赵宗佑招呼众人:“快走,这里危险,去远处看。”
苏油对笼子中的李士宁说道:“道长,劝你注意下仪容,这样还能留下一个神仙的名声,否则最多和张颠道人一路了。”
李士宁抓着栏杆:“少保饶命啊……我不要做张颠道人……我不要做神仙了,我,我说实话,我户籍就在青神,查得到的……我是宋人,我就是大宋人啊……”
苏油叹气:“剧本都演到了这里,几人因你送命,几十人因你被永远囚禁,出家为尼,现在你要罢演叫停,那是对他们不公平……”
赵宗佑一拉苏油的袖子就往外走:“与这等猪狗说人话,先生这是失智了!”
苏油赶紧和赵宗佑一起往天文台下跑:“听过一个段子,说这种人要离他远一点,因为老天爷劈他的时候,可能会连累到你……”
赵宗佑也跟着赶紧跑,嘴里还不停:“谁说的?汴京城里说书的?老尹还是小尹?”
苏厨
苏厨 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规划
第七百九十章交通规划
远处滚雷声已经渐渐靠近,苏油说道:“这些都不是重点,现在赶紧远离此地!”
一声炸雷之后,大宋的活神仙变成了死神仙。手机端 m.vodtw.la
整个江宁府的人都能看到,一道矫龙一样的的巨大闪电,击向了钟山山顶。
如果第一道没看清楚,之后还有第二道,第三道。
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此次事件记录到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众说纷纭,有说是天罚的,有说是雷劫的。
两浙路掌书记晁补之是当事人,他的记录比较详尽,说是事后大家检查了现场,雷场周围的铁器,比如赵宗佑扔地上那扳手,出现了磁化现象。
李士宁的法坛下方,一些沙子也玻璃化了。
李士宁的尸体,衣服炸裂,头发直立,身上有焚烧的痕迹。
部分皮肤上,还残留着古怪的红绿符文。
苏少保说这是电流经过人体,人体内的盐分成为电流的通路,然后电解形成的痕迹,李士宁妄图招惹天威,这是被活活电死了。
这个说法大家将信将疑,不过神仙也干不过雷电,算是在大宋形成了共识。
李士宁的死,就是个茶余饭后的话题,给钟山天文台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
将避雷针重新恢复,各项天文仪器搬到山顶后,苏油开始了第二次巡视。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两浙路的农已经稳了,现在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爆产能。
首先就是皂化工业,主打两个系列——肥皂,香皂,药皂,各种香型的润肤油。
然后就是硝化甘油,硝化棉,稻壳碳粉油性炸药。
有了大量的烈性炸药,就可以开大矿了。
炸药对丝织品的要求也很高,养蚕并不难,难在处理蚕茧。
这个直接与江南纯碱产量挂钩。
纯碱处理的蚕茧,生丝的质量高出很多,蜀中早就研发出了的水力缫丝设备,其实是给麻料用的,丝纤维,那可比麻好加工多了。
纯碱的产量,又与盐产量与三酸产量挂钩,好在何执中的执行力与蔡京有一拼,两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一个已经主持开出了五万顷的圩田,一个主持改造了秀明两州,青墩到昌国十个大盐场,今年的考绩,那是妥妥的全国前茅。
苏油给两浙路定下的规矩,商路只收行坐两税,发行了一种印花税票,称之为“通票”。
通票的意思,就是沿途不得卡要增税,地方政府要增收,一是发展商业,二是改善道路交通。
两浙路本来就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水网密布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水路受限于自然环境,所以一些打通州与州之间的陆路干线,也必须修造起来。
陆路交通网,规划了一条环线和几条干线。
环线就是环太湖各军州治所间的线路,连通杭,秀,苏,湖,常,润,江宁,广德。
这条算外环,内环则是在太湖里画圈。
一内一外,成为整个浙北的经济大循环体。
这一带是最肥的,除了汴京,可以说是天下首治之区,苏油理政一年多,本地强大的经济人口基础,加上强劲的动力,一下子又把发展了二十年的蜀中再次抛在了后头。
川峡四路万年老二,觉得好憋屈。
除此之外,是几条东西向的干线。
第一条是江宁,太平,池,江,南康,
这是两浙路最重要的铜铁煤工业干线,南康到江宁,主要是水路,而江宁到南康逆流而上,则需要靠陆路了。
第二条是杭,歙,饶干线,虽然只有三个州,但是线路却比第一条还长,连通了钱塘江和鄱阳湖。
这条线上,有永平监,银山监,景德镇,浮梁,歙县。是金,银,铜,瓷器和茶叶之路。
第三条是杭,越,婺,衢,信。
这条线路是第二长的干线,连通的是宝丰监,永丰监,铅山场,丁溪场,常山,昌化,龙游,江山,义乌,诸暨,会稽。
这条路上有大宋最大的产银区,重要金矿区,铜矿区,还有大量的茶,丝,还有航海必不可少的柑橘。
最后一条线,是杭,越,明,台,温。这条线路不用多说,都是沿海地区,那就是——盐,海产。
还有如今大宋最优良的海港——明州象山港。
蔡京将各路奏报收集到一处,苏油看了都傻了:“这还怎么弄?这条条路都那么肥,哪条不修都觉得亏得荒啊……”
虽然这几条道路其实本来就已经存在,只是一些截弯取直,加宽路基,加固平整路面,修造桥梁等工程,但是平均下来,三尺宽的道路,一里也是五十贯的费用。
三尺肯定是不符合苏油跑大车的要求的,起码得一寻,也就是八尺,这就是一百五十贯一里。
需要改造的地方,不下三千里,加上桥梁,开山,那得五百万贯。
蔡京笑了:“明公,当局者迷了。”
“哦?元长有何说道?”
蔡京说道:“别忘了有四通商号监理啊,以往修路,被官员胥吏们拿去中饱私囊的,我预估有五分之一,不为过分吧?”
“啊?”苏油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还真是如此。
“加上统一规划调度,炸药,水泥,煤沥青的应用,各种工具的引进,我预计再省五分之一,不为过吧?”
“哈!”
“要是把膳食,工装,给民工的服务也搞上,我们能赚点回来不?”
“靠!”
蔡京待要再说,苏油一抬手制止:“不用多说了,如今吕嘉问也已经可以上手水利,这个事情交给你,四百万贯,五年,能不能拿下?”
“你要是能拿下,朝中三司度支判官的一职,非你莫属!”
蔡京一躬到地:“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苏油一挥手:“此事你与四通商号配合,我每年从曾子宣那里调拨十万斤铜给你,够不够?”
蔡京站起身来:“明公大才,省出了开太湖的资金,拿钱办差这种事情,交给蔡京,尽管放心。”
这话说得反而让苏油有些担心了,这娃能力强到不拿钱也能办差,不过苦的就是老百姓:“你也别只顾着给我省钱,就照着预算来。”
“对官员胥吏当然要严格考核,不过对工人可以适当宽松一点,让他们有点家底,才利于今后两浙路的发展。”
蔡京笑道:“跟着明公干了这么久,还看不懂明公的治政之妙,那元长可就白辛苦了。”
苏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我非常看好你。”
这时候晁补之过来了:“少保,中书下文,以都官员外郎刘师旦之请,言《九域图》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今六十馀年,州县有废置,名号有改易,等第有升降,乞选有地理学者重修。”
“既而又言旧书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更赐名《九域志》。”
苏油都气笑了:“这么傻?把地图补上不就完了?”
晁补之也笑:“是,陛下也是这么说,因此改命各路献上地图,嘉奖了忠勤的官员,少保猜猜,哪些路都得到了赞许?”
苏油手扶脑门,有些哭笑不得:“那跑不了蜀中,陕西,河北,两浙。”
晁补之拱手:“恭喜少保,正是少保宦迹所至。”
苏油摆手:“这个纯属欺负人,算不得什么政绩。”
晁补之说道:“那我就去替少保写谢表了,对了,朝中尚让地方推举人才主持此事,少保你看?”
苏油说道:“那还能有谁?族兄,沈括,小辈里边王处道算一个,苏无咎算一个,可惜邵子文跑远了,不然他也适合。”
“这样,你写沈括和苏元贞吧。当年陛下定下无咎六年不得转迁,如今还有半年,能搭上这茬正好。”
苏厨
苏厨 第七百九十一章 吕惠卿贬官
第七百九十一章吕惠卿贬官
七月,朝中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倒吕风潮”。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风潮之初,是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试国子监,这娃本来就不学无术,一直受到知识分子的鄙夷,而偏偏吕惠卿妻弟方通也在此次考试里,名次在高等,顿时惹来朝野不满。
其实方通的学问还行,但是御史蔡承禧上书弹劾,吕惠卿只好请假待罪。
赵顼虽然已经对吕惠卿有所不满,但是觉得还是需要就事论事,于是遣冯宗道抚问,并召吕惠卿赴中书上班。
吕惠卿不起,王安石又亲诣住所,跟他说明赵顼的意思。
吕惠卿仍然上表求外放,赵顼皆遣中使封还,复令王安石同王珪同去安抚。
吕惠卿入见后,赵顼问他“这事情跟你没有什么关系?而你数次求去,是因为与王相公在人事任命上意见不合吗?”
吕惠卿说道“我跟王相公是有意见不合,但这也不系臣的去就。前此王相公为陛下建立庶政,不辞劳苦。”
“如今千里复来,却京城托疾,不问朝事。”
“我不知道他为何与以前不一样了,也不知他到底想将朝政交给谁来处理。”
赵顼问道“王相公何以至此?”
吕惠卿说道“这说明王相公不安其位,我想应该是因为臣的缘故。既然如此,不若逐臣使去,一听安石,则天下之治可成。”
赵顼想了想“终不令卿去,你们还是要一起将中书政务料理起来。”
吕惠卿顿首“臣不敢奉诏。”
吕惠卿回家后,赵顼再次遣中使晓谕,吕惠卿只好入见,重新就职。
其实吕惠卿是聪明人,从弟弟事大那一刻就真的知道山雨欲来,但是赵顼这样做,他也不得不从。
蔡承禧当然不会放过他,立刻上奏“惠卿弄权自恣,朋比欺国。如章惇、李定、徐禧之徒,皆为死党;曾旼、刘泾、叶唐懿、周常、徐申之徒,又为奔走。此奸恶之尤大者。”
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平时早就不满吕惠卿所作所为的官员们纷纷响应。
老对手韩绛借机推波助澜,愤然上奏弹劾“惠卿奸巧,路人皆知。执政两载,党羽已成”,整个朝政难以上通下达,皆因吕惠卿布局严密,风雨不泄。
关键时刻,京中爆出一件比国子监考试更加严重的丑闻。
御史中丞邓绾,王安石去相之后吕惠卿的忠狗,反水弹劾吕惠卿兄弟!
说吕惠卿兄弟丁忧之时,利用与华亭县知县张若济与之相熟的关系,托他遣县吏王利用,借富民朱庠等六户四千多贯,在华亭购买土地,并委托王利用催缴租赋。
华亭在松江,那些田是四通商号托郏亶开出来的试验田,然后转手给了移民。
苏油在太湖搞了一大圈的事情,偏偏今年没有再松江继续开发。
结果这些土地,竟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吕惠卿名下的土地。
四千多贯,按照苏油的定价,就是近两千亩,整整一个溇港圩田的面积!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情,吕惠卿放贷给京中商贾,出借七百贯,收回一千贯后还不满足,继续索要,最后逼得商贾上吊自尽!
这是王雱的绝命反击!
吕惠卿立刻上书请求辞职,并且说明逼死人命纯属子虚乌有,买地的事情有,不过不是拿了商人的钱去买地,而是借,事后已经归还。
而且这事情是他弟弟操作的,他自己当时在扶送父亲灵位去泉州的路上,并不知情。
这事情洗不白,因为有苏油的光辉形象在那里摆着,这事情就洗不白。
是不是借钱,归还没归还,不重要。
人家两浙路转运安抚使苏明润,到现在前前后后改造了太湖旧地七万顷,开拓了新田五万顷,甚至加上之前昆山华亭试验田的五千顷,人家可曾占有了一亩?!
就连四通商号,都是随开发随脱手,干干净净。
而远在汴京城的参知政事,竟然将手伸那么长,给自家在那里弄出了两千多亩田?!
这就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赵顼下令徐禧和内侍冯宗道调查此事。
让朝臣们感觉到神奇的,是苏油态度。
苏油可以算是被吕惠卿和王雱整过的,但是这娃上奏里一点看不出他对吕惠卿有什么意见,完全是实事求是,甚至有点回护的意思在里头。
华亭在臣的治下,出了这样的事情,臣不得不进行调查。
经查实,吕惠卿兄弟虽然的确在华亭购地一千七百二十亩,但是这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合同卷宗清晰,借贷手续完备,银钱也归还即时。
吕参政在购地问题上,没有瑕疵。
但是朝臣们不这么想,没有瑕疵比有瑕疵更可怕,没有瑕疵其实更容易引发联想。
首先,吕惠卿任参政仅仅两年,之前就是个苦逼京官,家里还遭遇了丧事,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其次,新党口口声声抑兼并,结果第二号人物却在两年时间里膨胀成了大地主,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
购地,本身就是瑕疵好不好?!
群情激奋,赵顼于是“被迫”下诏,将吕惠卿贬出京城“朕不次拔擢,俾预政机,而乃不能以公灭私,为国司直。阿蔽所与,屈挠典刑,言者交攻,深骇朕听。可守本官知陈州。”
同时贬吕升卿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
徐禧经过调查后,认为邓绾和蔡承禧弹劾不实。
但是朝臣们立刻指出,徐禧靠不住,他是吕惠卿提拔的,由白衣而得贵官,吕惠卿是他的大恩人!
于是赵顼换人,派蹇周辅继续推究此事。
七月是多事之秋,朝廷风波未熄,相州传来一道更奏表。
司徒兼侍中、太师、魏国公、判相州韩琦卒。
传闻韩琦死前的一晚,有大星殒,枥马皆惊。
赵顼收到告表,发哀苑中,大哭了一场。发两河士卒为韩琦治冢,并亲书碑文,碑首用篆文写下“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定性极高。
追赠尚书令,谥忠献,配享英宗庙廷,令其子孙一人,永在相州做官,朝廷给俸禄,以护韩琦丘墓。
韩琦对苏油并不好,苏油从刚入仕就给老头打压得不要不要的,到后来强行出头,更是搞得老头又尴尬又狼狈。
不过韩琦在大宋政坛名声相当不错,嘉佑、治平两次大决策,有人劝告他“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
韩琦叹气“这是什么话。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一之。至于成败,天也。”
“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最让苏油欣赏他的,是他被污去相,之后赵顼又被委以河北之重,却又不避嫌疑,毫无怨言,可谓公是公私是私。
所以时人评价他“识量英伟,喜愠不见于色,天姿朴忠,家无留资。
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时谓之“富韩”。
苏油觉得这样的评价夸张了一些,但是也算是公允。
后世主要喜欢拿他在陕西抗击西夏的作为就全盘否定他,其实同样也是有失偏颇了。
老头的功绩,更大是在“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
还有个优点,是“以奖拔人材为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
这个和苏油一样,不过苏油说得更直白,就算我一千一万个不喜欢你,只要你干得好,我照样提拔。
因此当韩琦的死讯传到杭州,苏油第一时间写了一篇祭文,连同两百缗宝钞一起送去相州,作为助韩忠彦替老头举行葬礼之用。
苏厨 第七百九十二章 枪榴弹
第七百九十二章枪榴弹
秋,七月,太白昼见。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天变,加上重臣去世,让赵顼心里有有些发毛了,命天章阁待制韩缜去河东,尽早结束与辽国的疆界谈判。
辽国再次推出了一个新的谈判代表,此次争议的发起人耶律普锡,命他“往正疆界”。
这娃一到,推翻了之前所有谈判结果。
赵顼问于王安石该怎么办,安石沉吟良久,说道:“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于是答应了萧禧的要求,以黄嵬山分水岭为界,萧禧这才离开了汴京。
等到韩缜前去签署条约的时候,辽人再次翻脸,要求整个黄嵬山都必须给辽国。
谈判再次陷入僵持
八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赵顼更慌了,要韩缜尽快终结谈判。
于是“尽举与之,东西弃地七百里。”
辽国因此擢耶律普锡为南院宣徽使。
而参与谈判的大宋监察御史里行黄廉感叹道:“分水画境,失中国险矣。”
其后辽人将两国商定的“两不耕地”也收入版图,更是将国境线直接推进到雁门一带。
苏油收到邸报的时候,正在衣锦军试验新式枪弹,气得将靶子打了个稀烂。
远洋船队第一批三艘返程船只已经回来了,这把赚得有点凶。
在琉球和麻留甲卖掉了一批货物与舶来钱后,换得的物资就已经堆积如山。
于是张散命令其它船只继续航行,留下部分人员招募当地人修建仓储存放物资,然后腾空的三艘船塞满香料,贵重木材,宝石,矿料,种子等好东西,先期返回。
就这样一趟还拉不完,得来回倒腾几次。
其中就有一样好东西——天方胶。
因为苏油非常重视胶类植物的收集,船队发现这东西后,第一时间便送了回来,而且还搜集了部分种子。
但是很遗憾,这东西还是无法作为橡胶使用。
但是作为玩胶漆的祖宗,四通商号的研究队伍很快就发现了这是一种极其良好的水溶性胶体。
用处非常广泛,最关键的,可以替代蛋清。
铳药的颗粒化,苏油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在搞了,最早的工艺,是将黑火药三种粉末过筛得到均匀的细粉,再按照试验比例,用鸡蛋清调和,放入制造最细笔芯的唧筒内,挤出成一条条细条,待半干的时候,切成小颗粒。
送到干净环境中阴凉处放置,待蛋清干燥之后,成为火药颗粒。
如今的铳药,成分配比更加精细,合理,还用硝酸铵进行了部分替代。
今天试验的,就是用天方胶替代蛋清之后的效果。
还有一项新武器,也要在今天测试。
剿灭刘横虎的时候,部队发现用伏虏炮对付躲避在山崖上的匪徒,对炮手的技术要求太高了。这就是郭淮在军中,换成别的炮手,可能真得耽误不少时候。
发现问题,那就要解决问题。
苏油指示兵工厂,要研制出一种单兵可以使用的,通过神机铳可以发射,有效距离远超手抛的小型震天雷。
其实就是尾管式枪榴弹,伏虏炮的弹药小型化后的产物。
使用空包弹产生的气体作为弹体推力,将带有尾翼的小号震天雷发射出去,通过弹体头部的撞针撞击目标触发爆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