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想想自己辛辛苦苦替昌国人民搞的两船干货,运到汴京能不能挣到这个数都难说,苏油心里就有点想骂人。
想想这徒弟近半年来也辛苦,算了。
平正盛很飘:“等到这柄qiāng出来,我就回日本挑战将门!”
这是要见鬼的节奏,苏油觉得这孩子的理想应该鼓励:“嗯,希望你成为勇敢的桃太郎!”
平正盛皱眉:“桃太郎是谁?”
苏油楞了一下:“呃,就是一个为民除鬼的好孩子的故事。家里有绘本,你要想看我让扁罐送你。”
趁平正盛听得一愣一愣的,苏油赶紧对几人说道:“正好今日要去蕃坊那边看看货物准备得如何了,一起吧。”
去蕃坊那就得抖威风,夷人畏威而不怀德,那是有公论的,因此苏油来到两浙路之后,第一次摆起了自己的排场。
苏油如今能摆的排场还是很壮观的,可以出动五十人的仪仗队。
这支仪仗队是有俸禄的,不过苏油觉得花钱养这种排场班子不值当,随手就把食料钱丢给狄咏改善军士们的伙食了,如今需要,就让狄咏临时派个班子过来。
上四军操典很厉害,军士们虽然打着旗牌仪仗,一样走出了阅兵式的步伐。
苏油在马上看着这支仪仗队皱眉,平正盛却一脸艳羡跟在一边,感觉果然不愧是大宋的威武之师。
苏油有些心虚地瞥他,这小子要是知道这支部队以往的战绩,估计得笑掉大牙。
蕃坊有些类似汴京大相国寺,也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区,不过这里的中心是真教凤凰寺。
这周围以信奉真教的人群为主,杭州人嘲笑人家是“象鼻猫睛”,统称为“回回”。
库罗与艾尔普作为智慧宫的学者,在蕃坊的地位就好像唐僧。
苏油的到来,库罗和艾尔普还好,却让当地蕃坊领袖蒲蠡受宠若惊,带领蕃人们匍匐在街道两侧,不但用最高礼节的玫瑰花露洒得苏油浑身喷香,还舔苏油的靴子。
这位理论上可是大宋排位前十名的官员,在一个坊正都能将他们呼来喝去的地方,蒲蠡的身份与苏油,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好在这位紫袍的年轻官员,比那些绿袍的油滑小官僚态度和蔼得多,将蒲蠡扶起来:“不用这么多礼,来杭州这么久了,一直不得空闲,难得来看望大家。”
蒲蠡激动得嘴唇都哆嗦了:“感谢真神,降下仁慈的城督,先是给我们送来了两位智慧宫大师,又亲自来看望我们。”
苏油笑道:“走吧,一起去你家看看。”
蒲蠡幸福得都要昏过去了:“城督请,我来带路。”
后市街天井坊,是有钱的蕃商们的聚居区,房屋样式中西结合,让苏油看得啧啧称奇。
来到蒲蠡家中,大家在厚厚的地毯上席地而坐,苏油摸着毯子:“这个不错,这就是你们时常带来与中土贸易的货物吧?”
蒲蠡恭敬地说道:“这是少量的,主要还是香料和珠宝。”
说完让仕女捧上来一个金盘,里边全是猫眼,青金,红蓝宝石,黄水晶之类。
蒲蠡说道:“此次贸易,感激城督同意我们参与,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苏油一一翻看过后,又将东西放了回去:“不用,你们万里而来,没有白白辛苦的道理,我要是收了你们的礼物,只怕要被两位大师笑话。听说你们烤肉是一绝?我就叨扰一顿烤肉,算是做客了。”
蒲蠡尴尬地看向库罗和艾尔普,见两人点头,方才让侍女恭敬地退下。
苏油对库罗与艾尔普笑道:“如何?与族人生活在一起,是不是自在多了?”
库罗对苏油行礼:“睿智的城督大人,蒙你的宠命,我们已经召集了沿途各国的商人,一定替船队做好此次向导。”
艾尔普说道:“市舶司已经将货品送来与我们看过了,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我们无比感谢城督大人的宽宏与慷慨。”
苏油说道:“哦?我都还没有见过呢,快将样品拿来与我看看。”
两人如今是蕃坊的宗教领袖,杭州人俗称的“回回大师”,地位崇高得很,苏油只见库罗拍了拍手,咕哝了两句,蒲蠡便乖乖地让侍女们又送来了两口箱子。
箱子打开,里边都是黄白铜器,金银器,瓷器,玻璃器。
苏油拿起一个瓷壶,有点像后世带提手的小热水壶,有座,小口,上面用斗彩珐琅画着艳丽繁复的花卉,底圈和壶嘴还裹了银圈口,完全是中东样式和风格。
又拿起一个大盘子,同样是繁复的缠枝番石榴牡丹纹,不过都是蓝彩,直径足足有六十厘米之大。
苏油敲着盘子,听着玉石般的清响:“这是宜兴的还是龙泉的?这口径,可把蜀中瓷器都比下去了啊……”
瓷器越大越难烧,这么大的盘子,连汴京城皇宫内都没有。
当然赵顼也不会要这么大的盘子,要是苏油敢献上去,搞不好还要被斥责。
当我是爱用傻大笨的粗鄙之人吗?
所以这是人家回回们聚餐吃手抓羊肉手抓饭用的家伙。
艾尔普喜滋滋地说道:“这是宜兴的巧匠们制作的,感谢真神创造了这样的神迹。”
蓝色釉料有好几种,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是苏麻离青,产于波斯,简称苏料。
苏料容易晕散,其实绘制图案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容易表达山水,但是不擅长表达人物。
而且是低锰高铁钴料,含铁高就容易烧出事故,温度稍高就会导致发色偏黑,出现铁子。
眉山如今都主抓高端货色,已经不怎么靠瓷器挣钱,就跟不抓酿酒搞酵母一样,同样的不抓瓷器搞釉色。
通过扰流窑,石棉煤炭窑解决了炉温问题之后,高温釉中的蓝色——“霁蓝”,“天蓝”都已经出来了。
然而这个盘子却是用的孔雀蓝,还是一种利用铜离子发色的低温釉料。





苏厨 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
第七百五十四章咖啡
苏油撇了撇嘴:“为何不用霁蓝或者天蓝?掉价了呀。”
库罗赶紧摆手:“可不敢糟蹋了这么好的盘子,要是再过高温,烧变形了怎么办?”
苏油一听明白了,宜兴的工匠偷奸耍滑,先烧出素色的白陶盘,然后用釉彩在陶胚二次创作,然后低温烧造。
的确,这样做将烧造的风险和成本都降到了最低,先成型,再装饰。
不过明显是缺乏匠心,糊弄老外。
苏油将盘子翻过来,底下还用蓝彩写着一段ā lā bo文字:“这是什么?”
艾尔普虔诚地说道:“这是法谛海哈,也是圣人经典的开端章。”
说完低声吟唱道:“奉至仁至慈的真神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神,众世界的神,至仁至慈的神,报应日的神,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襄助。”
“求你引领我们正路,你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苏油点头:“这经文好。也祝福你们,找到和平的路,富足的路,幸福的路,东西文明相通的路。”
所有人都匍匐在地:“感谢真神,感谢仁慈的城督大人。”
东西方差价最大的,就是瓷器,茶叶,丝绸。黄白铜器,如今拿出去也能唬人。而金银器,明显就是贿赂沿途用的了。
而最简单最粗暴的,就是铜币和金银币。
苏油说道:“此次出航,准备了两艘五千料的杭州型,四艘三千料的夔州型,另外还有十艘护卫用的眉山型。”
“这些船的载货量,安全性,最关键航速,不是你们的船和大宋福船能比的,因此你们这次就不用出船了,免得耽误时间。”
“不过你们的商货,可以随船运送,而且给你们的待遇,与汉商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利润的七成归市舶司,三成归你们。”
“此次航行的目的地,至少要抵达细兰和南毗,争取到达库罗你们的家乡白达与拔斯罗,要是能绕过麻离拔,抵达麻嘉和勿斯里,沿路宣示使节,收集图书和语言人才,招诱商贾,回来我向朝廷给你们请功,拨授官职差遣!对了蒲蠡祖上便是将军称号吧?”
蒲蠡躬身:“正是,祖上是朝廷册封的怀化将军。家父仰慕上国大商贾范蠡为人,给小人取名为蠡,字希韦。”
苏油心中不禁好笑,你爹也是个心大的,这是想你成为范蠡和吕不韦。鼓励道:“是吧?所以只需要努力挣钱,大宋还能给予奖励,这等好事儿哪里找去?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启航,各位,加油吧。”
众人都连连点头称是。
蒲家的烤肉的确相当不错,主要的味道是来自回回们特有的一种香料粉。
这个东西不能放过,苏油让蒲蠡将香料取过来,能认出来的,大致有**、没药、肉桂、安息香、干酸橙、丁香几种,剩下的两种,据蒲蠡所说,一种叫罗望籽,其实就是后世苏油常见的酸角。还有一种柠檬味的黄色粉末,以及一种叫麦拉卜果干。
蒲蠡得意地指着那种黄色粉末说道:“这个东西中土没有,叫黄香粉。”
苏油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嘴里,一股酸涩的味道:“可得了吧,你这玩意儿是烟树叶子里弄出来的吧?”
蒲蠡都吓坏了:“少保如何得知?!”
苏油撇着嘴:“你这东西,我眉山早就拿来澄清米酒,染丝绢,鞣制皮革了,只不过如今还没有传到浙中而已。而且也不是烟树叶子才有,漆树,最多的是五倍子里边含量才高。”
“还有就是元香花,大唐宫廷里嫔妃沐浴娇嫩皮肤,也用。”
蒲蠡很尴尬:“那下次回大宋,可不能再带这个,我们都是当香料卖的。”
苏油指着那个叫麦拉卜的东西:“这个倒是真没见过。”
蒲蠡再不敢卖弄了:“这是一种叫黑樱桃的树木结出的果仁,油配香油用,木头也是制作木器的重要材料。”
苏油讶异:“硬木头?那还可是真是樱桃。”
蒲蠡又端起一杯黑黑的饮料:“感谢睿智的城守大人,请品尝一下我们的瓦赛特。”
苏油看着那样子,又凑到鼻子边闻了闻:“靠!这不是咖啡吗?”
蒲蠡小心地说道:“这个……我们管无糖的叫塞达,少糖的叫瓦赛特,多糖的叫齐亚德……咖啡这名,我们不……不怎么用。”
苏油小心地喝了一口:“不错,就跟宋茶一样,还添了好些作料!”
蒲蠡开心惨了:“城督大人真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这里边还放了砂糖、桂皮粉、小豆蔻粉,能喝习惯这个的宋人,城督大人是第一位!”
苏油小心地说道:“要不,我们换一种做法试试?有奶吗?”
接下来就简单了,苏油让侍女将咖啡豆炒香磨粉冲泡,将砂糖炒成焦糖,过滤出咖啡汁液兑上牛奶和焦糖,冲了满满一大壶,给每人倒了一大杯:“来,借花献佛,啊不,献真神,祝你们在大宋生活得越来越好,给大宋带来更多更丰富的物产。”
众人举杯应和,蒲蠡到现在总算是知道库罗和艾尔普两位智慧宫大师都推崇的大人物,是怎样的博学多才了:“城督大人,原来这就是咖啡啊,味道非常好!制作也方便!我一定将这种饮法带回故乡去!”
呃……这个……苏油只好转移话题:“此次出航,回来的时候带上香料,珠宝,象牙,名木,那是必须的,但是更多的,我想你们要带来作物种子,优良的牲畜,比如这个咖啡豆,还有优质的油菜,棉花,羊,马之类。”
“对了,还有一种类似蒲公英的植物,根部有丰富的白色浓浆,非常的沾手粘稠,那东西,尽量给我找到带来。”
说完又对艾尔普说道:“还有就是智慧宫的书籍。你们的家乡现在战火连绵,文明的精华惨痛流失。让智者痛心疾首。”
“你们要尽量收集,将它们运来大宋。放眼当今,只有大宋才有这个财力物力人力,给这些典籍妥善的存身之所。”
“我会在杭州为你们专门修造一所新的智慧宫,用来存放你们的经典,你们也要开始筹备将大食文字翻译成汉字的工作。”
“知识不分族群,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记住,你们不仅仅是在抢救自己的文明,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
库罗和艾尔普热泪止不住哗哗流淌,匍匐在苏油的身前:“贤明睿智的伟大城督,你就是真神派来人间的使者。所有的智慧宫人,必将为城督大人的倡议奔走。你的贤明,将永载于文明的史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从蕃坊出来,苏油的马屁股后边,多了一个布袋。
咖啡豆是好东西,这东西可以兴奋神经,提神醒脑。
大佬们都是日理万机的,还要写诗写文章,有了汽灯之后,熬夜是常态。
而且如今宋人也喜欢喝糊糊糟糟的东西,茶叶都要磨碎了调香料喝,和大食人现在的咖啡差不多的路数。
苏油没要人家的宝石香料,却打劫了十来斤咖啡豆,准备拿去和大佬们搞好关系用。
还要给八娘和二十七娘寄去,哼哼哼,卡布奇诺,它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苏厨 第七百五十五章 争议
第七百五十五章争议
至于蒲蠡搞得神神秘秘的黄香粉,其实就是黄栌单宁。
单宁酸的作用很多,对宋人来说,最大的用处就是鞣皮和药用。
所以这东西在蜀中有另一个名称——“鞣酸”。
天师府的人将它从五倍子里边用yi mi提纯出来,发现它能治疗疮毒。
然后二林部发现它能够鞣皮。
苏家织造坊发现它能给丝绸上胶,于是告诉了程家造纸坊。
很快,皇宋宝钞也用它上胶。
永春露高度酒用不着,但是周大厨用它作为低度酒澄清剂,得到了一种清澈的米酒,称为“清酒”。
然后发现它和钠盐化合,能够得到一种深色的液体。
于是程家墨坊又将这发现拿了过去,搞出了蓝墨水……
所以这东西如今根本出不了蜀中,完全供不应求。
一种化学品的发现,被蜀中人用到了方方面面,这也是蜀中各商坊的常规操作了。
各行各业的商贾,尝过甜头之后,如今对理工之学的兴趣非凡,都在不断投入资金,让自己的产品更加精美,成本更加低廉。
而大食人,竟然将它用来烤肉!
……
大宋是一个农耕帝国,其实进入十月,最后一批主粮收获之后,州府主官们揪着一年的心,总算是可以松泛一丝了。
是丰是饥,反正都已经尘埃落定。
除了今年的两浙路。
只要是苏油主政的地方,一年到头忙个没停。
换到其他官员治下,士大夫们又要开始唱《悯农》,《三吏》,《三别》了,不过在两浙路,他们是真唱不起来。
因为小苏少保他工役钱给得丰厚,饭食还足,油水还大。
在这个时代,两天一顿肉,是宰相门下最亲近的仆从的标准。
苏少保这里天天都有肉,虽然主要是鱼,但是少保鱼的滋味,那是……啧啧啧。
所谓的少保鱼,就是红烧鱼块,鱼块裹上面粉过油炸了,然后调制烹汁炖。
还有鸡杂汤饼,骨汤羊杂米线,肥肠盖浇饭,香辣肺片……
偶尔菜盆里还会有高档的牛肉罐头,羊肉罐头,午餐肉!
就算是油渣芽菜弄出来的臊子面,都是那样的美味!
苏油对民工的饭食只有一条要求——从自己这个水利司都提举,到送药饮的膳食大娘,只要还在工地上干,饮食方面一视同仁,任何官员胥吏,和民工一口锅里搅马勺!
要是连这一条都做不到,那就不用在水利司待了。
吕嘉问有时候还偷奸耍滑,江宁知府王安石,湖州太守孙觉,苏州太守王晦,对此举大加赞赏。
孙觉甚至写了一篇《湖州水利工役记》,歌颂这样的举措。
老头是开心坏了,因为太湖开发二期项目,最大的受益人就是苏湖二州。
看着大片大片的沼泽地,老头心里是真着急,恨不得一眨眼全变成良田。
甚至上书朝廷,将今年的罪犯都流放到我湖州来吧!
苏油回来得知后都吓坏了,赶紧追上了一道上表,苏湖土地肥沃,拿来给流放的罪犯,不符合朝廷奖善惩恶之道。
倒是如今蜀中千人耕万人食,百姓的田土都开到山上去了,而且蜀地富庶,家中有子弟移民之用,不如召集庶支子弟,到苏湖来开枝撒叶。
这个问题要换到其它地方那还真麻烦,因为一来新移民买不起地,又得搞成慈善工程;二来人口对于地方官僚来说,牵扯到考绩,人口出现负增长,地方官员可是要丢官的!
不过苏油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为稀释人口密度提升人均土地拥有量,对地方发展其实是有好处的,官员们担心的问题,都是技术问题。
所以只要将考绩方式换一下,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各州府上报愿意移民的丁口和户数,朝廷同意之后,组织移民,再从当地人口中减去,将新基数作为第二年考绩基础就行了。
这样第二年州府考绩又有了上升的空间,还解决了人口负担,对他们本身来说,是有好处的。
孙觉不干了,老头认为对国民当以教化为先,将囚徒改造成顺民,那是上追三代的德政。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
两浙路其余各州府也不干了,除了曾布这个忙着烧铜铸钱家伙,境内出现了人力资源缺口,所有流人隐户都被利用起来之外,其余州府主官明里暗里就是说苏油偏心,疯狂地暗示提醒苏油——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先把十四州的隐户问题解决一下啊!两浙路因明公出现人kou bào发增长的大政绩,难道它不香吗?!
去年还盗匪横行,盐枭猖獗,今年变成善耕之民,高产盐户,田得耕,民得食,疆境清宁安谧,这种鱼米之乡的田园牧歌,难道它不香吗?!
而且就算少保你在蜀中根底深厚,但是你毕竟是两浙路转运使,从大江尾伸手到大江头,这手是不是太长了一点?
两浙路转运使说了不算,苏油只好搬出更大的大佬,好在这里就有一位——王安石。
王安石很忙,他要在石臼,当阳,固城三湖的湖周推广苏油模式,同时还要在东边的铜冶和西边的秣陵搞煤铁铜金工业,还有太湖上游阳羡溪水利工程,他也缺人。
不过王安石也不傻,之前狂抛国有资产,那是因为那些资产年年报亏损,甚至包括军马场周边的官田,都是一样,因此才一狠心卖地换钱。
苏油在陕西的卖地模式,让他眼前一亮,他卖地,那是卖出去就不管,可苏油卖地,还有一份官府和买主签订的合同。
陕西模式,是十年之内不得过户,私下交易的纠纷将得不到官府支持,卖地者的优先资格是倒着排,从无地户到上等户。
最绝的一条,还有打包配套的贷款扶持,包括种子,农具,禽苗,畜苗,果桑苗等一揽子计划。
如果是家族式移民,结合保甲制度,还可以联合贷款,得到更大型的水车,碾磨,耕牛骡马等大牲口。
仅仅这几条,就杜绝了大部分的难看吃相。
当然两浙路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苏油在陕西,那是军管,得地的主要都是退伍军人,义勇,乡军,流民,这些人天然就是苏油的支持者。
加上司马光和富弼两个本土籍的大佬坐镇,加上嵩阳书院牢牢把控着舆论制高点,当地的豪强与兼并之家,那是文也文不过武也无不过,只能乖乖跟随苏油的指挥棒行事。
何况苏油给他们也分了最大的一根胡萝卜,工商。
而在两浙路,问题就多了,士族力量盘根错节,牢牢控制着基层力量。
苏油手里的力量,包括商人,激进士子,官僚,下等户,盐户,还有海运世家外,就只剩一支武装力量,狄咏和王中正的一千新军。
王安石分析了两浙路的形势后,给苏油去了一封长信,认为二期工程在朝廷财力不济的情况下,只有向兼并之家低头,暂时妥协。
四通商号也遇到了财务困难,组织用于海贸的大宗货品,花费可也不少,仅仅几艘铁骨大船,就够商号喝一壶了。
皇宋银行的投资回笼主要在年关,这也是宋人传统的清账日。
两浙路的金铜储备倒是不少,不过那些要保证商品流通。
所以苏油一时还真没什么头寸可以调用。
其实还有个办法就是让这地荒着暂时不动,但是这又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




苏厨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报中央
第七百五十六章上报中央
诸方纷议不定,最后王安石和苏油只好联合上报中央,将两浙路各方势力提出的方案一一列明,请中书和赵顼决定。
这是一道宏伟的蓝图,仅仅常秀苏湖润,就规划出整整二十万顷良田,这还没有包括广德军,江宁府和太平州的三个天然大湖和人工大浦。
曾布甚至给两浙路转运司上书,鉴于太湖一期的成功开发和二期的宏伟展望,他也想效仿苏油与王安石,在饶州使用同样的模式,依托永平监和旁边信州的铅山场为本,联合南康军,江州,饶州,开发鄱阳湖地区!
这个纯属胡闹了,鄱阳湖与太湖根本就是两回事儿,那里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而且鄱阳湖的入水可没有太湖入水那么温柔,一来就是猛的!
1...268269270271272...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