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苏定方交代一番,带着裴行俭和一百部曲,跟着李诚一道往长安城来。都是骑兵,这一家伙速度有保证,不过三刻的光景,就来到了长安城内。
李诚也不废话,直接打马奔着柴家而去。这一路算是让长安城的吃瓜群众开了眼了,李诚策马小跑,不紧不慢的往前,后面的两匹马上,绑着两个活人。
李庄被袭击瞒不住,但是柴家和杜家牵扯进来的事情,之前一直是压着没露的。
纥干承基先走一步,快马回城报信,他算是吓坏了。见了李承乾跪地汇报:“殿下,李诚无视上命,强行闯关。小人上前拦阻,被他一箭射穿头盔。”
李承乾只是一眼,看了一下纥干承基特意留下的惨状,当时就觉得心肝乱颤。这李诚一箭之威,居然能达到这个地步?这是射头盔上部,要是射低一点,那就是脑袋被射穿了。
李承乾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要做到射头盔而不伤人,难度比伤人要大的多了。这不但要求要准,还要有足够的杀伤力。一般的铁箭头,根本做不到这个地步。
“苏定方干什么吃的?怎么能放他进城?”李承乾急的开口抱怨,这时候他性格上的缺陷被无限放大了。遇到事情,首先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就会抱怨。
要知道,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身边的人更加无所适从。或者这么说,抱怨是意志的弱者唯一的手段。
书剑盛唐 第四百零一章 不是来讲道理的
第四百零一章 不是来讲道理的
李承乾在抱怨的时候,于志宁走了过来,不满的眼神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在李承乾脸上剜了一下:“殿下,事已至此,当有所决断。臣请殿下亲赴,以平事端。”
这个建议没毛病,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于志宁唯一没作对的,就是他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不对。训斥!没错,就是在训斥。
如果说李世民毫无立场的站在儿子这边,这种训斥不会给李承乾带来多少影响。问题是李世民是毫无道理的站在师傅们这边,心里想法固然是为了李承乾好。但是李世民没想过一个问题,这是个年轻的太子,总是被师傅们训斥,心里能舒服?
偏偏又不能反抗,只能沉默,沉默的压抑日积月累,最终走向了变态。
“于师傅所言极是,来人,备车。”李承乾装着欣然接受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在暗暗的咒骂李诚不省事,于志宁多事。历史上于志宁因为直言刺面,李承乾派了两个杀手去干掉于志宁,其中一个就是纥干承基。
只不过事到临头,纥干承基二人没下手,具体经过是后话,战且不提。总的来说,纥干承基还是有节操的,勇于任事者,不然也不会冲出去呵斥李诚。只不过他被李诚一箭干懵了!
备车的时间不算慢,但肯定不快。但是于志宁却不管这些,直接一句话丢李承乾脸上:“十万火急,骑马去!”这一句把李承乾的心中的伤口又撕裂了,开始往外冒血。当初这条腿摔瘸了,就是因为骑马的缘故。
“孤脚疾发作,需要修养。”李承乾压抑不住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径直拂袖而去。本来就不想管这个事情的李承乾,被于志宁一刺,干脆借机发作。于志宁也不追他,只是冷冷的看着他进去。教不了你是吧?有能教你的!
于志宁的心里,已经把奏折的草稿打好了。准备给李承乾一记狠的,让他知道什么才是一个太子该做的,什么不能做。至于李诚的事情,于志宁看来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何处置李诚的事情,他只会建议。是否采纳,是太子的事情。
当然了,要是太子不采纳,那就是昏庸,不能纳谏不是昏庸是啥?
于志宁这种人比较可怕,这种人对自身的道德水准把握的很高,真是严格要求自己。就像子路那样,有一口饭吃,有一瓢水和,生理要求就基本满足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对道的追求,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严格要求学生。
于志宁要是给能吃苦的寒门子弟做老师,能发挥的作用太大了,正所谓相得益彰。奈何,他现在是太子的老师,李承乾从小含着金汤勺长大的人。吃苦?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吃苦。各种玩乐方式都腻味了,最后玩个称心。
对了,称心是个人,是个太监,长的比最好看的女人都好看的太监。
柴哲威继承了谯国公的爵位,理论上来说,他的地位比李诚要高很多。李诚不过是个县伯,他是国公。以李诚立下的功勋,如果不是出身太低,一下简拔太高,会导致非议。李世民应该给李诚的爵位,肯定不是一个县伯。
应该说,柴哲威的比李诚高太多了。这是由投胎技术决定的。
临近国公府的时候,苏定方抬手拦住李诚:“自成,你我二人进去就行了。”苏定方不确定李诚能不能接受,语气上是商量的态度。
李诚显得很平静,一伸手,牛二贵把弓递过来,李诚挂在马背上之后,又一伸手,绑着柴令武的马被牵过来。苏定方在一旁看的很清楚,李诚显得很平静,丝毫没有在意即将面临的谯国公府,在实际地位上比他高很多级别。
总的来看,这是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但李诚是个特例,没人会拿他的县伯当真。
裴行俭在进城后不久,便悄悄的消失了。当然不是跑路了,而是另有任务。要说整个大唐,能在李诚占了道理的时候,还能压住李诚的人,大概就两个。一个是陛下亲临,一个要算对李诚有大恩的李靖。
你也别说什么李靖对李诚也就那样了,没看见李诚遇见事情的时候,这老家伙一直在家里装病么?持这种论调的人,肯定不成熟。这个世界上没人欠你的,就算是亲爹亲妈,法律上也只保证爹妈要养你十八年。
苏定方的心目中,李诚是个知道感恩的人,要不李诚也不能逢年过节的,李靖家一份礼物跑不掉。夏天送冰块,冬天送煤球,换季的时候送棉布。就算去年李诚在登州过年,家里人也没忘记送一份年礼过去。
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肯定是个不知道好歹的人。如果李诚是个不知道好歹的人,苏定方就不能让他出李庄,直接骑兵上去拿下他就算完事。还陪着走这一趟?苏定方是谁?这家伙以前也是个暴脾气,大唐的名将们,没少在战场上吃他的亏。
柴哲威很生气,下令把门紧闭了不说,趴着梯子往外看。柴令武被绑在马背上,看见柴哲威就大声喊了起来:“大兄,救我!”李诚抬手就是一个嘴巴子:“闭嘴!在废话,堵上你的嘴,挂在马背上。”
现在的柴令武还能骑在马背上,只是双手被绑,双脚被拴在马镫上。这样处置,就算有机会骑马跑路,柴令武也不敢的。万一掉下来,活活拖死的结果没跑。
吃了一巴掌,柴令武老实了,李诚这家伙太狠毒了,根本就不跟你讲道理。
“二郎,莫怕,他不敢杀你。你是驸马都尉,又是陛下的外甥,皇亲国戚,怕他作甚?”柴哲威只能语言上给予柴令武帮助了,让他开门出去,打死他都不肯的。
事情的经过,大理寺的官员说的很清楚了,也派人去城外的农庄查看了。柴哲威很清楚,现在的李诚处在一个暴走状态,看着他很冷静,实际上随时能把他打一顿。碍于陛下的面子,可能不会打死,但是打个生活不能自理算谁的?
“开门,我要进去讲道理!”李诚淡淡的发话了,柴哲威听了脸都涨红了,有你这么讲道理的么?绑着我家二郎来讲道理,你这明明是来泄私愤的。
“李自成,你家的事情与谯国公府无关,都是二郎自作主张。汝先将二郎交予苏将军,某自当开门迎客,认打认罚。”柴哲威这个话就很合适了,说明他不是个蠢货。先撇清自己,然后愿意认错,唯一的要求是让李诚交人给官府处置。
如果李诚是打算来讲理的,柴哲威的处置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李诚就没打算来讲理,他是来闹事的。二话不说,摘下弓,搭上箭,大吼一声:“柴家二郎,夜入李庄,杀人放火,李某特来算账,各位街坊做个见证。”
这一嗓子喊的,李诚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法理上风的位子了。你家二郎去我家,杀人放火,你说我该不该来找回来?这年月可没有什么以德报怨的屁话,都是你砍我一刀,我杀你全家。
李诚的姿态没毛病,这也是苏定方无法阻拦的原因。真要阻拦,搞不好就是死仇!苏定方没那个义务,为柴家背这口巨大的黑锅。
“李自成,国有国法,二郎犯事,当交有司处置,不可善开事端,私自报复。”柴哲威是真的害怕李诚,大理寺的人说的很清楚,昨夜李庄去了三百黑衣人,留下一百多尸体,余者被杀散。这是什么概念?李庄那帮人的战斗力还能强过死士?
重点还是李诚太能打了,结合平康坊的故事,结论就出来了。
“不开门是吧?那行,李诚得罪了!”话音刚落,李诚张弓搭箭,苏定方在一边把脸扭开,只要李诚不杀进门去,他就当着一切都看不见。
柴哲威立刻缩了下去,根本就不敢露头在外。就听见弓弦一响,箭声破风,嘟的一声,大门狠狠的一震。苏定方回头看一眼,脸色微微一变。
李诚这一箭,射在了大门口的“谯国公府”牌匾的下面,震的牌匾一震摇晃不说,李诚还是三箭连珠,嘟嘟嘟,三箭一排射在牌匾下,连续的震动后,牌匾被震的往下一倒,堪堪给三支箭拦着,没有掉下来。
李诚把弓收了起来,冷冷的对这墙头道:“柴大郎,谯国公何等的英雄,却生了你们两个废物,这牌匾你们不配。”
看似很轻松的李诚做到了这一步,实际上懂行的人都知道,三箭把牌匾震起来,又托住,难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还有李诚说的话也有很意思,他敬的是柴绍,却没把这兄弟二人当一回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堵着大门射了三箭,柴哲威门都不敢开,今日之事后,柴家从此颜面扫地。
“李诚,我跟你拼了!”柴哲威真的没法忍下去了,吼了一嗓子,要开门往外冲,却被一干下人死死的拦住:“国公,不可,万万不可啊!”
马背上的柴令武这时候也急眼了,喊一嗓子:“李诚,有种你砍了我,莫辱我家门。”
李诚冷笑一声,噌的一下,横刀在手:“你当我不敢是么?今天就要在你家门口,砍了你的脑袋,祭奠那些冤死的庄民!”
说话间,李诚的刀奔着柴令武的脖子就过去,苏定方大惊失色!
书剑盛唐 第四百零二章 大跌眼镜
第四百零二章 大跌眼镜
李诚眼睛的杀意之浓,如地狱里的索命无常一般,苏定方这个老杀场看着都为之心悸,高声惊呼一嗓子:“住手!”双手猛的伸出,抓住李诚手腕。
李诚的力量惊人,苏定方算是体会到了,双手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都被带着往前去了一截。横刀的刀锋,堪堪停在柴令武的颈部,割破了一点皮肤,血溢了出来。
柴令武吓坏了,呆呆的看着李诚,看看脖子上的刀,真的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又回来了,李诚的眼神太吓人了,打死柴令武都不信李诚是在作假。要不是苏定方眼明手快,柴令武的脑袋就得掉在地上打滚了。
柴令武魂不附体,大脑直接冻结了,这一刻完全没有意识,不知道怕也不知道疼,似乎魂魄真的离开了自己一般。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我死了!”
“放手,我要杀了他。”李诚一声暴喝,苏定方死死抓住他的手腕:“自成,不可糊涂!”
柴令武这一下回魂了,身子往后一倒,躲开脖子上的刀,大声狂叫:“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李诚和苏定方之间还在“僵持”,坊门处冲来一匹快马,马背上的人怒喝一声:“李诚,住手!”
来人正是李靖,身后还有个跑的气喘吁吁的孙伏伽,老先生一边跑一边喊:“李诚,不要乱来,你不怕国法么?”
“卫公!”李诚总算是松劲了,苏定方趁势把刀夺了过去,这才算是放了心。刚才那一下,真是太可怕了。柴令武是皇帝的外甥,驸马都尉啊。说杀也就杀了,看来之前不是不想杀,而是决定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柴家的门口杀。
苏定方觉得李诚一定打的是这个主意,不然你解释不通不是?
李靖上前来,二话不说,一巴掌抽在李诚的脑后,老将军人老了,筋骨却挺利索,一巴掌抽过去不算完,抬脚就是一踹,把李诚从马背上踹下来。这也是李诚配合他呢。
李诚居然落马,李靖微微一怔,心里明白了,顿时暗暗的臭骂竖子。落在地上的李诚,看起来很狼狈,却没有受伤,麻利的爬起来,站在那也不说话。
李靖见状重重的哼了一声:“孙少卿,人你带走吧,这里交给我吧。”
孙伏伽一看局面被控制,松口气的同时很是不爽,冲到李诚跟前,手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竖子,欲急死老夫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当街杀人,最少是个流放三千里。”
这就是怒其不争了,孙伏伽倒是惜才的,李诚文武双全,国之干城,老夫子很欣赏李诚不是那种嘴炮,而是要嘴炮有嘴炮,要实际操作也是大牛。就算在不喜欢李诚一些做法,孙伏伽还是会替国家惜才的。
李诚被喷的一脸口水,低头不语,孙伏伽喷爽了,这才悻悻道:“竖子,回家等参吧。”
李靖的出现,导致事情的走向发生了变化,柴令武在马背上瑟瑟发抖,身上散发出一股恶臭。大理寺的人捏着鼻子带走了。杜荷运气好,没有像柴令武那样被惊吓的屎尿齐出。
李靖在马背上手里马鞭高高举起,对着李诚劈头盖脸的抽下来,李诚也不躲,站着被他抽了七八鞭子,李靖这才好了一些,怒喝道:“滚回家去,再看见你出来,打断你的腿。”
李诚一句话都没说,翻身上马,掉头就走。李靖的鞭子可是没手下留情,李诚的衣服都被抽烂了,脸上还有一道鞭痕,可见李靖是下了气力的。
这鞭子抽下来,其实是有讲究的,李靖一个是气这家伙吓唬自己,一个是抽给别人看的。破衣烂衫的李诚回到家里,惊的崔媛媛脸色发白,李诚丢了缰绳大声道:“关门闭户,在家养伤,外客一律不见。”
崔媛媛见他中气十足的,这才算是放了心,赶紧交代下去。
李诚在长安城里的举动,很自然传的人尽皆知。这种事情根本就盖不住,其中的细节,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不胫而走。而李诚本人,也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区区庄丁的伤亡,愤而要杀一个驸马都尉的形象。
至于柴令武最初的目的,反倒没人去关心了。
九成宫,李世民好不容易放松几天,没想到却搞出那么大的事情来。接到长安来的消息时,李世民脑子都要炸开了,柴令武和杜荷想干啥?作死么?这两个蠢货,居然被人当枪使。重点是还被人家活捉了。
一个是外甥兼驸马都尉,一个是未来的驸马都尉。搞出这种事情来,李世民想骂娘。
不等李世民想好如何处置,陆续的长安消息又传来了。东宫的表现,巴陵公主的表现,李世民都不知道该说啥才好了。巴陵公主倒是小事,回去骂一顿就完事了。但是李承乾是怎么回事?遇事毫无主见,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事态。
李世民非常的不满,更为不满的事情还在后面呢。于志宁的奏折送来了,李世民看完直接把奏折给撕碎了,愤愤怒道:“愚蠢之极!狂悖之极!”这话是骂李承乾的。
两天的时间,信使跑了五趟,整个事情经过才算是明了了。大理寺的查案结果是最后到的,经查有无名氏接触柴杜二人,以火烧李庄仓库作坊泄愤为诱饵,柴杜二人对李诚心怀怨念,给予配合,并临时起意,改变计划,率部曲杀进李庄,欲杀李诚……
事情的经过非常清楚,这也是李世民最愤怒的地方。这两个家伙,居然蠢到脸合作者的长相都不看一眼,也没想过派人去跟踪一下,然后找到对方的真实面目。
李世民把大太监叫进来问一句:“可有查实?”大太监也不说话,默默的把一份卷宗放在李世民面前的桌子上,然后默默的退下。卷宗上的蜡封都没动过,李世民拆开后展开,仔细的看完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丽景门的密报,查探的结果出来了,事情可能跟魏王府有关系。并且长安城里最近还在传一个八卦,太子在事发当夜,在东宫后院喝酒作乐。导致张士贵在东宫等了半个时辰。
对照大理寺的材料,李世民心里渐渐的有了整个事情的雏形。有人要搞李诚,然后兜了个圈子,把李泰、柴令武、杜荷都绕了进来。至于说李泰想搞李诚的事情,打死李世民都不信。丽景门早有密报,李泰有意让幕僚萧未央从萧家找个娘子,送给李诚。
目的自然是拉拢李诚,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拉拢李诚,怎么会派人去放火?再说了,李泰不是跟着来了九成宫么?还有一个情况,李世民也很担心,居然能凑出三百死士,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了。偏偏又被李诚以很小的代价打了个稀里哗啦。
这里头,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丽景门的人没查到呢?
大理寺调查的结果,李诚家里养的狗提前发现了藏身的死士。这让李诚有了准备,丽景门的结论也是一样的。这点李世民持怀疑态度,可惜没有证据。
事情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不然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李世民对李承乾的不满,头一次变得如此强烈。在此之前,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是个聪慧的青年,只是缺少经验。
缺经验不要紧,但是没担当就不行了。而且他在东宫聚众喝酒到凌晨的事情,李世民也很生气。自己前脚走人,后脚太子就开始自我放飞了?
毫无疑问,作为大唐帝国的继承人,李承乾这一次的表现非常的糟糕。这样的表现,怎么能让李世民放心把帝国的未来交给他呢?深思熟虑的李世民,没有轻言废立东宫之事,而是想着怎么加强教育。
要不要把李诚丢去东宫呢?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李世民放弃了。高句丽是他心头的记挂,水师对于征高句丽至关重要,放别人去,李世民不是不放心,而是觉得李诚会闹腾。
这次的事情,说实在的皇帝做的不地道,但是就结果来看,却让李世民大跌眼镜。明明是有心算无心,结果却是一边倒。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李诚这家伙是有大气运的。
这样一个家伙,却对留在帝国的中央,给皇帝当打手一点都不感兴趣。这让李世民的心里很不舒服,本想着趁机拿捏一下李诚,现在闹出来的迹象看,不用皇帝说话,那些对李诚心存觊觎的人,估计正在承受内心的痛苦。
那么多死士,要花多少钱才能培养出来,没曾想在李庄碰了个头破血流。
觉得诸事不顺的李世民心情很差,招招手,大太监悄悄的上前,李世民淡淡道:“查一下,看看是谁,在算计朕的子侄女婿们。”这才是李世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其实都不要紧。对于柴令武和杜荷的处理,反倒可以先放一放。
当然放一下不等于不处理了,如何处理李世民还没个头绪,事情的性质太过恶劣了。
李世民需要跟几个臣子沟通一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再暗示一下自己的想法。
书剑盛唐 第四百零三章 众议
第四百零三章 众议
李诚才不会为李世民的纠结多伤一个脑细胞,回到家里就拎着水桶去冲澡,洗完了换了一身衣服,来看崔芊芊。睡了一觉起来的崔芊芊,正在给孩子喂奶,家里安排的奶娘,站在一边纠结不已,担心自己要失业了。
吃饱的大少爷继续呼呼大睡,李诚进来看都没看一眼。
看见李诚脸上的伤,崔芊芊惊的赶紧把孩子递给奶娘:“郎君怎么了?这是谁打的?”
“小事,被卫公抽了几鞭子,做给别人看的。其实没啥大不了的,养几天就好,破相什么的不存在的。”李诚赶紧解释,在坐月子呢,不能吓着他。
“卫公也是的,怎么下的去手?白瞎了逢年过节送的礼。”女人是不讲理的,崔芊芊也一样。老公被人拿鞭子抽,没有破口大骂就算是有修养的。
“这屋子里怎么门窗关这么紧?没毛病也憋出病来了。”李诚忍不住抱怨了一句,顺便转移话题。刻意降低存在感的崔媛媛闪了出来:“瞎说什么,产妇不能见风,多少年都这么过来的。”
李诚不是学医的,只是略知常识,连皮毛都算不上。但这点皮毛,镇压崔媛媛足够了。
“别人的规矩在我家不管用,当初秋萍生安乐,坐月子也是按照我的意思来的。那会孙老都没异议,你觉得那些产婆比我还懂医术?不是我的缘故,大唐的产婆都不知道要消毒。算了,跟你说不清楚,这样吧,每隔两个时辰开窗半个时辰,保持空气清新总可以吧?”
崔媛媛这才想起来,李诚还有个“神医”的外号。立刻从善如流,让人去开窗子。
刚生下来的小孩子好看不了,再说是个儿子,李诚都不带抱的。看了一会就转开视线,知道的他在看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看奶娘颈部一下不可描述的部分呢。
“郎君不喜大郎耶?”崔芊芊有点紧张的问一句,万一李诚不喜欢嫡长子,那就麻烦了。
“没有的事,自己的儿子怎么会不喜欢。不过男孩子养法不一样。女孩子娇生惯养,长大了嫁出去是害别人,儿子娇生惯养,长大了害的是自己。”一通道理说的崔家姐妹目瞪口呆,你还没法子反驳。
大门阀出身的败家子多了,她们可没少见过。就算觉得李诚说的不对,也不会反驳的。教育孩子,那是李诚的责任,怎么教育都是李诚的锅。
什么叫烂摊子,李诚没有一刀砍死柴令武和杜荷,而是把他们带到城里,又上演了一处要砍死他们祭奠冤魂的戏码,然后被人拦下再丢给大理寺,这就是烂摊子的典型案例。还是个超级大的烂摊子。
猜你喜欢